上市公司资产审计案例分析
⑴ 关于道提斯食品有限公司审计案例的分析
案例 : 美国道提斯食品公司是个上市公司,道提斯食品公司格雷温斯分部是一个储货中心,专门负责批发冰冻食品,其总经理那斯温特是一个刚刚由销售员提升进来的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他升任不久,该分部因业绩不佳和未能完成利润目标而接连受到总部的批评,他感到压力大。为提升业务,那斯温特开始采取诸如在实有存货报告书中混入虚假的存货项目登记表、更改存货计算单位和直接在存货日记账上输入虚构的存货等简单的造假方法,在上报总部的月度业绩报告中虚增存货,致使1980-1981年间,道提斯食品公司合并净收益因此而分别虚增了15%和39%。 在1980-1981年间,格特曼会计师事务所受托道提斯食品公司年度会计报表 审计 业务,为什么专业注册会计师竟没有发现道提斯食品公司如此简单的存货造假呢?分析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负责该 审计 项目的格特曼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汤姆斯·韦森和主审注册会计师法莱克·波拉没有严格控制对 实物资产 的监盘: 1.在发现道提斯食品公司存在如下情况时,韦森和波拉没有对存货采取不同于常规程序的详查方法:(1)存货在道提斯食品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约占总资产的40%;(2)道提斯食品公司(特别是格雷温斯分部)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多薄弱环节;(3)在1980~1981年间,格雷温斯分部的存货余额大量增加,使得该分部的存货周转率大大低于正常水平。 2.注册会计师实地盘点时马马虎虎,不能勤勉尽职。如注册会计师因怕冷而在格雷温斯分部的冷库里清点存货时敷衍了事;在1980年的存货实地盘点后,那斯温特又向韦森和波拉交来三张虚假的存货登记表,并声明是注册会计师在盘点时忽略的,韦森和波拉只是粗略地核对后,便把表上所有金额归入格雷温斯分部的存货余额中。 3.不重视对存货盘点差异的追查。1981年,负责存货盘点的注册会计师发现存货登记表上的数目与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年末存货余额不符,他通知了韦森并给那斯温特写了一份备忘录,要求他做出解释,但那斯温特没有答复,韦森也没有追查此事,波拉在复核工作底稿时也没有关注监盘人员对存货差异提出的疑虑。 分析: 自1939年迈克逊·罗宾斯案发生后,存货监盘已成为注册会计师 审计 的公认 审计 程序,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因不重视对 实物资产 的监盘而增大 审计 风险的事件。注册会计师不重视对 实物资产 的监盘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对 实物资产 实施监盘;二是虽然对 实物资产 实施监盘,但只是机械地履行程序,而不实质性地控制监盘程序的实施。如本 案例 中,注册会计师发现存货约占总资产的40%,道提斯食品公司(特别是格雷温斯分部)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等具体情况时,没有扩大监盘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实地盘点时,因怕冷不认真清点;对于盘点数和账面数之间的差异,注册会计师没有追查取证就予以确认,这种不严格控制监盘程序的做法与不实施监盘程序一样,都不能取得确认存货数量和状况的有效证据,潜在风险很大。 在 审计 实务中,主审注册会计师或项目经理负责监盘计划的制定和对实施监盘程序进行控制,但具体清点人员往往是一些缺乏经验的助理人员,因此,监盘风险可能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具体实施监盘的助理人员因怕冷、怕脏等原因工作不认真或因缺乏经验而操作不当;二是负责 审计 项目的主审注册会计师或项目经理不能够有效地控制监盘的全过程。为保证监盘质量和避免监盘风险,主审注册会计师或项目经理应该严格指导、控制和复核监盘程序的实施,必要时,还应当利用分析性程序取得证据来为指导、控制助理人员实施监盘提供指引,即主审注册会计师或项目经理应当考虑以下问题,来判断监盘程序实施是否充分和适当,进而指导助理人员扩大监盘范围或采用更有效的监盘方法:(1)存货的增长是否快于销售收入的增长?(2)存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是否逐期增加?(3)存货周转率是否逐期下降?(4)运输成本占存货成本的比重是否下降?(5)销售成本所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是否逐期下降?(6)销售成本的账簿记录是否与税收报告相抵触?(7)存货的增长是否快于总资产的增长?(8)是否存在用以增加存货余额的重大调整分录?(9)下一年度是否存在过入存货账户的转回分录?但在本 案例 中,负责道提斯食品公司 审计 的合伙人和主审注册会计师不仅没有实施分析性程序来指导助理人员实施监盘,甚至连最基本的谨慎做法都没有做到,如没有认真复核监盘工作底稿、不重视对被 审计 单位临时补充资料和助理人员提出的疑问实施追加 审计 程序,这是合伙人和主审注册会计师的严重失职,他们理应为此付出代价。
⑵ 审计案例分析
蓝田股份会计造假案例
一,绩优神话
蓝田股份做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其1996年至今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了0.61元,0.64元,0.82元,1.15元以及今年的0.97元.从2000年的年报看,已步入稳定发展轨道的蓝田,目前含金量很高,其4.31亿元的净利润绝大部分均来自主营,在主营业务收入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虽由于成本略有增加,使每股盈利下降了0.18元,但摊薄后19.81%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1.76元的现金流量额都表现了蓝田通过大力开发高科技农业而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稳定回报.从财务角度看,其流动比率为0.77,速动比率为0.27,资金运用较充分,短期偿债能力虽由于存贷较大而略有不足,但提了4296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还是比较稳健的,另外只有23.18%的资产负债率也说明了其稳定的财务结构.
从经营上说,该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饮品,食品,蛋类以及冷饮类为主的完整名优农产品结构,其生态农业旅游的综合开发已走上正轨,新年度里将大力建设洪湖绿色食品基地项目以及新建10万亩银杏采中圃基地项目和年产200吨银杏黄铜甙项目,预计,建成后可增加净利润2亿元.年报股东数为160559户比上期又增加了42%,因此二级市场表现并不太好,市盈率按最新数据统计也只有18倍左右.特别是该公司董事会提议,2001年度利润分配一次,分配比例不低于当期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50%,2000年度未分配利润用于分配的比例不低于50%,将采取送红股与派现相结合的形式,派现比例不少于20%,其2000年未分配利润在本次派2元后仍将达9.16亿元,加上4亿元以上的净利润,应该说分红潜力十分惊人.
二,绩优神话的终结
2002年元月21日,22日,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600709)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
停牌也许仅仅是个开端.高管受到公安机关调查,资金链断裂以及受到中国证监会深入进行的稽查,似乎预示着这只绩优股的神话正走向终结.
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董事会今天发布公告说,早在一星期前,即2002年1月12日,该公司董事长保田,董事兼财务负责人黎洪福,董秘王意玲等三名高管,以及包括公司财务部长在内的七名中层管理人员共十人被公安部门拘传,接受调查.据知情人士介绍,公司的会计资料也被查封用于办案.
由于群龙无首,公司大部分员工已经提前放假.另据了解,公司的董事长职权现已授权其他人行使.
其实,早在2001年10月8日,蓝田股份董事会公告称:"2001年9月21日本公司已接受中国证监会对本公司有关事项进行的调查,提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蓝田的资金链断了"源于一篇文章.2001年10月26日,北京某财经大学一位刘姓研究员在一份内部刊物上发表文章,呼吁"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引起银行高层的关注.不久,相关银行即停止对蓝田发放新的贷款.
事实上,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停止贷款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三,造假污点
事实上,自从蓝田股份被查出在上市过程中弄虚作假被处罚后,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就一直没有好过.尽管这几年其报表一直显示每股盈利很高,但就是很难令人相信.
据中国证监会1999年10月公布的查处结果,蓝田股份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对公司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的数额作相应缩减,隐瞒内部职工股在1995年11月6日至1996年5月2日在沈阳产权交易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事宜.据此,中国证监会当时对蓝田股份主要责任人处以警告并罚款10万元.
随后,从1999年到今年的3年间,蓝田股份三度申请配股,均未获得证券监管部门的核准.去年9月21日,证券监管部门再次到蓝田股份进行调查.
一位投资者在接受采访时很坦率地表示:"造假污点一辈子都洗不清,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蓝田应该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