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理论渊源
Ⅰ 涓婂競鍏鍙稿備綍鍒嗘瀽鐩堝埄鑳藉姏鎸囨爣锛
涓瀹朵笂甯傚叕鍙稿埌搴曞ソ涓嶅ソ锛屾渶鐩磋傜殑灏辨槸鐪嬬泩鍒╄兘鍔涖傞偅涔堬紝涓婂競鍏鍙稿備綍鍒嗘瀽鐩堝埄鑳藉姏鎸囨爣锛
1銆侀攢鍞姣涘埄鐜囥
锛坙锛夐攢鍞姣涘埄鐜囧畾涔夈傞攢鍞姣涘埄鐜囨槸姣涘埄鍗犻攢鍞鏀跺叆鐨勭櫨鍒嗘瘮锛屽叾涓姣涘埄鏄閿鍞鏀跺叆涓庨攢鍞鎴愭湰鐨勫樊锛屼篃绠绉颁负姣涘埄鐜囥傚叾璁$畻鍏寮忎负閿鍞姣涘埄鐜=锛伙紙閿鍞鏀跺叆-閿鍞鎴愭湰锛/閿鍞鏀跺叆锛*100锛
锛2锛夐攢鍞姣涘埄鐜囧垎鏋愩傞攢鍞姣涘埄鐜囷紝琛ㄧず姣忎竴鍏冮攢鍞鏀跺叆鎵i櫎閿鍞浜у搧鎴栧晢鍝佹垚鏈鍚庯紝鏈夊氬皯閽卞彲浠ョ敤浜庡悇椤规湡闂磋垂鐢ㄥ拰褰㈡垚鐩堝埄銆傛瘺鍒╃巼鏄浼佷笟閿鍞鍑鍒╃巼鐨勬渶鍒濆熀纭锛屾病鏈夎冻澶熷ぇ鐨勬瘺鍒╃巼渚夸笉鑳界泩鍒┿
2銆侀攢鍞鍑鍒╃巼銆
锛坙锛夐攢鍞鍑鍒╃巼瀹氫箟銆傞攢鍞鍑鍒╃巼鏄鎸囧噣鍒╀笌閿鍞鏀跺叆鐨勭櫨鍒嗘瘮锛屽叾璁$畻鍏寮忎负閿鍞鍑鍒╃巼=锛堝噣鍒/閿鍞鏀跺叆锛*100锛
锛2锛夐攢鍞鍑鍒╃巼鍒嗘瀽銆
l锛夎ユ寚鏍囧弽鏄犳瘡涓鍏冮攢鍞鏀跺叆甯︽潵鐨勫噣鍒╂鼎鐨勫氬皯锛岃〃绀洪攢鍞鏀跺叆鐨勬敹鐩婃按骞炽備粠閿鍞鍑鍒╃巼鐨勬寚鏍囧叧绯荤湅锛屽噣鍒╅濅笌閿鍞鍑鍒╃巼鎴愭f瘮鍏崇郴锛岃岄攢鍞鏀跺叆棰濅笌閿鍞鍑鍒╃巼鎴愬弽姣斿叧绯汇備紒涓氬湪澧炲姞閿鍞鏀跺叆棰濈殑鍚屾椂锛屽繀椤荤浉搴斿湴鑾峰緱鏇村氱殑鍑鍒╂鼎锛屾墠鑳戒娇閿鍞鍑鍒╂鼎淇濇寔涓嶅彉鎴栨湁鎵鎻愰珮銆傞氳繃鍒嗘瀽閿鍞鍑鍒╃巼鐨勫崌闄嶅彉鍔锛屽彲浠ヤ績浣夸紒涓氬湪鎵╁ぇ閿鍞鐨勫悓鏃讹紝娉ㄦ剰鏀硅繘缁忚惀绠$悊锛屾彁楂樼泩鍒╂按骞炽
2锛夐攢鍞鍒╂鼎鐜囪兘澶熷垎瑙f垚涓洪攢鍞姣涘埄鐜囥侀攢鍞绋庨噾鐜囥侀攢鍞鎴愭湰鐜囥侀攢鍞鏈熼棿璐圭敤鐜囷紝鍙浠ヤ綔杩涗竴姝ュ垎鏋愩
3銆佽祫浜ф敹鐩婄巼銆
锛坙锛夎祫浜ф敹鐩婄巼瀹氫箟銆傝祫浜ф敹鐩婄巼鏄浼佷笟鍑鍒╃巼涓庡钩鍧囪祫浜ф婚濈殑鐧惧垎姣斻傝祫浜ф敹鐩婄巼璁$畻鍏寮忎负璧勪骇鏀剁泭鐜=锛堝噣鍒╂鼎/骞冲潎璧勪骇鎬婚濓級*100锛呭钩鍧囪祫浜ф婚=锛堟湡鍒濊祫浜ф婚+鏈熸湯璧勪骇鎬婚濓級/2
锛2锛夎祫浜ф敹鐩婄巼鍒嗘瀽銆
1锛夋妸浼佷笟涓瀹氭湡闂寸殑鍑鍒╀笌浼佷笟鐨勮祫浜х浉姣旇緝锛岃〃鏄庝紒涓氳祫浜у埄鐢ㄧ殑缁煎悎鏁堟灉銆傛寚鏍囪秺楂橈紝琛ㄦ槑璧勪骇鐨勫埄鐢ㄦ晥鐜囪秺楂橈紝璇存槑浼佷笟鍦ㄥ炲姞鏀跺叆鍜岃妭绾﹁祫閲戜娇鐢ㄧ瓑鏂归潰鍙栧緱浜嗚壇濂界殑鏁堟灉锛涘惁鍒欏垯鐩稿弽銆
2锛変紒涓氱殑璧勪骇鏄鐢辨姇璧勪汉鎶曞叆鎴栦妇鍊哄舰鎴愮殑銆傛敹鐩婄殑澶氬皯涓庝紒涓氳祫浜х殑澶氬皯銆佽祫浜х殑缁撴瀯銆佺粡钀ョ$悊姘村钩鏈夌潃瀵嗗垏鐨勫叧绯汇傝祫浜ф敹鐩婄巼鏄涓涓缁煎悎鎸囨爣锛屼负浜嗘g‘璇勪环浼佷笟缁忔祹鏁堢泭鐨勯珮浣庯紝鎸栨帢鎻愰珮鍒╂鼎姘村钩鐨勬綔鍔涳紝鍙浠ョ敤璇ラ」鎸囨爣涓庢湰浼佷笟鍓嶆湡銆佷笌璁″垝銆佷笌鏈琛屼笟骞冲潎姘村钩鍜屾湰琛屼笟鍐呭厛杩涗紒涓氳繘琛屽规瘮锛屽垎鏋愬舰鎴愬樊寮傜殑鍘熷洜銆傚奖鍝嶈祫浜ф敹鐩婄巼楂樹綆鐨勫洜绱犱富瑕佹湁锛氫骇鍝佺殑浠锋牸銆佸崟浣嶆垚鏈鐨勯珮浣庛佷骇鍝佺殑浜ч噺鍜岄攢鍞鐨勬暟閲忋佽祫閲戝崰鐢ㄩ噺鐨勫ぇ灏忕瓑銆
3锛夊彲浠ュ埄鐢ㄨ祫浜ф敹鐩婄巼鏉ュ垎鏋愮粡钀ヤ腑瀛樺湪鐨勯棶棰橈紝鎻愰珮閿鍞鍒╂鼎鐜囷紝鍔犻熻祫閲戝懆杞銆
锛4锛夋垚鏈璐圭敤鐜
鎴愭湰璐圭敤鐜囨槸浼佷笟鍒╂鼎鎬婚濅笌浼佷笟褰撴湡鎴愭湰璐圭敤鐨勬瘮鐜囷紝璁$畻鍏寮忎负锛氭垚鏈璐圭敤鐜=鍒╂鼎鎬婚濓紡鎴愭湰璐圭敤鎬婚濊ユ寚鏍囧弽鏄犱簡姣忎竴鍏冩垚鏈璐圭敤鏀鍑烘墍鑳藉甫鏉ョ殑鍒╂鼎鎬婚濄傚逛簬鎶曡祫鑰呮潵璇达紝褰撶劧鏄鎴愭湰璐圭敤鐜囪秺澶ц秺濂斤紝鍥犱负鎴愭湰璐圭敤鐜囪秺澶э紝璇存槑鍚屾牱鐨勬垚鏈璐圭敤鑳藉彇寰楁洿澶氱殑鍒╂鼎锛屾垨鑰呰村彇寰楀悓鏍峰氱殑鍒╂鼎鍙瑕佽姳璐规洿灏戠殑鎴愭湰璐圭敤鏀鍑猴紝琛ㄦ槑浼佷笟鐨勮幏鍒╄兘鍔涜秺寮猴紝鍙嶄箣鍒欒〃鏄庤幏鍒╄兘鍔涜秺寮便
4銆佽偂涓滄潈鐩婃敹鐩婄巼銆
鑲′笢鏉冪泭鏀剁泭鐜囨槸鍑鍒╀笌骞冲潎鑲′笢鏉冪泭鐨勭櫨鍒嗘瘮銆傚叾璁$畻鍏寮忎负鑲′笢鏉冪泭鏀剁泭鐜=锛堝噣鍒╂鼎/骞冲潎鑲′笢鏉冪泭锛*100锛
璇ユ寚鏍囧弽鏄犺偂涓滄潈鐩婄殑鏀剁泭姘村钩锛屾寚鏍囧艰秺楂橈紝璇存槑鎶曡祫甯︽潵鐨勬敹鐩婅秺楂樸傘
5銆佷富钀ヤ笟鍔″埄娑︾巼銆
涓昏惀涓氬姟鍒╂鼎鐜囨槸涓昏惀涓氬姟鍒╂鼎涓庝富钀ヤ笟鍔℃敹鍏ョ殑鐧惧垎姣旓紝鍏惰$畻鍏寮忎负涓昏惀涓氬姟鍒╂鼎鐜=锛堜富钀ヤ笟鍔″埄娑/涓昏惀涓氬姟鏀跺叆锛*100锛
璇ユ寚鏍囧弽鏄犲叕鍙哥殑涓昏惀涓氬姟鑾峰埄姘村钩锛屽彧鏈夊綋鍏鍙镐富钀ヤ笟鍔$獊鍑猴紝鍗充富钀ヤ笟鍔″埄娑︾巼杈冮珮鐨勬儏鍐典笅锛屾墠鑳藉湪绔炰簤涓鍗犳嵁浼樺娍鍦颁綅銆
Ⅱ 什么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指上市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为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盈利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盈利能力的大小为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
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2)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理论渊源扩展阅读
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六项。实务中,上市公司经常采用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等指标评价其获利能力。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其直接目的为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并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获取利润的基础;而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又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证:只有在不断地获取利润的基础上,企业才可能发展。
同样,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比盈利能力软弱的企业具有更大的活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盈利能力为企业经营人员最重要的业绩衡量标准和发现问题、改进企业管理的突破口。
Ⅲ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其给予股东的回报越高,企业价值越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要注重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下面介绍具体的分析指标与方法: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它反映了企业产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是企业净利润的起点,没有足够高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较大的盈利。
拓展资料
1.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它公开发行股票,达到相当规模,经依法核准其股票进入证券集中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交易,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报送有关文件。证券交易所依照本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决定是否接受其股票上市交易。
2.根据我国《证券法》第50条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3)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4)公司在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5)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前款规定的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定期公开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在每会计年度内半年公布一次财务会计报告。上述条件是为了使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素质、较大的规模、股权合理分布,能形成一定的交易量,在投资者中形成较好的声誉。
3.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它公开发行股票,达到相当规模,经依法核准其股票进入证券集中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交易,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报送有关文件。证券交易所依照本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决定是否接受其股票上市交易。
Ⅳ 怎么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怎么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股利、股票获利率、股利支付率、股利保障倍数、留存盈利比率、每股净资产和市净率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怎么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相关信息,希望你喜欢。)
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指本年净收益与年末普通股份总数的比值,它反映了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
每股收益是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基本和核心的指标,该指标具有引导投资、增加市场评价功能、简化财务指标体系的作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1)每股收益指标具有联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功能。作为两张财报之间的“桥梁”,每股收益这一指标能反映两张报表的综合数值,即每股收益是企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结果的表现形式。这就使企业的财务评价通过分析这一指标而变得简单易行。
(2)每股收益指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决定了股东的收益水平。每股收益值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股东的投资效益就越好,每一股份所得的利润也越多;反之,则越差。
(3)每股收益还是确定企业股票价格的主要参考指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该种股票的市价上升空间则越大;反之,企业股票的市价也就越低。
在计算每股收益时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第一,合并报表问题:编制合并报表的公司,应以合并报表数据计算该指标。
第二,优先股问题:如果公司发行了不可转换优先股,则计算时要扣除优先股数及其分享的股利,以使每股收益反映普通股的收益状况。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度末股份总数-年度末优先股数
第三,年度中普通股增减问题:按照证监会的规定,公式中的分子是“本年度”的净利润,分母是“年末”的普通股股份总数。该公式主要适用于本年普通股数未发生变化的情况。由于计算各种财务比率时要求分子和分母口径对称,本年净利润是整个年度内实存资本创造的,在普通股发生增减变化时该公式的分母应使用按月计算的“加权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平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月份数)/12
第四,复杂股权结构问题:有的公司具有复杂的股权结构,除普通股和不可转换的优先股以外,还有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购股权证等。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可以通过转换使自己成为普通股股东,从而造成公司普通股总数增加;购股权证持有者,可以按预定价格购买普通股,也会使公司的普通股增加。普通股增加会使每股收益变小,称为“稀释”。计算这种转换和认购对每股收益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属于简单股权结构,所以,证监会目前未对复杂结构下每股收益计算的具体方法作出规定。按照证监会目前的规定,发行普通股以外的其他种类股票(如优先股等)的公司,应按国际惯例计算该指标,并说明计算方法和参照依据。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普通股获利的水平。在分析时,可以进行公司间的比较,以评价该公司相对的盈利能力;可以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了解该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可以进行经营实绩和盈利预测的比较,掌握该公司的管理能力。
使用每股收益分析盈利性要注意的问题:①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风险。例如,假设A公司原来经营日用品的产销,最近转向房地产投资,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大了许多,但每股收益可能不变或提高,并没有反映风险增加的不利变化。②股票是一个“份额”概念,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间比较。③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着多分红,还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为了克服每股收益指标的局限性,可以延伸分析市盈率、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股利保障率和留存盈利比率等财务比率。
2.市盈率
市盈率是指普通股的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投资人对每元净利润所愿支付的价格,可以用来估计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其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一般来说,该指标越低,表明该股票的投资价值风险越小,取得同样的盈利额所需投资额越小,相对来说投资价值也越大。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市盈率越低,表明该公司前景欠佳,投资者都对其没有太大的信心,不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因而股票价格居低不上;市盈率高,表明投资者普遍持乐观态度,对公司前景充满了信心,愿意为其承担较大的风险,以期获取较多的未来收益。但也不能绝对化,特别是当股票市场本身不健全、交易失常或有操纵市场的情况下,股票市场价格可能与它的每股收益严重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根据市盈率判断公司前景十分美好而购进股票,那就要冒很大的风险,那么一旦假象消失,市场恢复正常,就可能遭受严重损失。
使用市盈率指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该指标不能用于不同行业公司的比较,充满扩展机会的新兴行业市盈率普遍较高,而成熟工业的市盈率普遍较低,这并不说明后者的股票没有投资价值。在每股收益很小或亏损时,市价不会降至零,很高的市盈率往往不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市盈率高低受净利润的影响,而净利润受可选择的会计
Ⅳ 求关于"盈利质量分析"的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储一昀 王安武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
一、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利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比较全面,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人,即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毫无疑问,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人,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到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决策。为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拟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即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证,是否普遍存在应计制下盈利的虚假问题,
同时提出一个评价盈利质量的合理方法,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
二、分析方法
(一)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含义
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能力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它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及有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人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差异越小,盈利质量就越高。
(二)实证指标设计
根据前面对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界定,盈利质量可以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程度来评价,因此盈利质量的评价与现金有关,盈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应体现现金流量的特征。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现金的流入,如果有现金的同步增加,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较高,否则盈利质量较低。用现金流量来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也有多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等,这些指标在反映盈利状况方面各有优点。但这些指标是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无法直接与以应计制为基础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因此如果要将这些以现金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和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联系起来,则应构建与应计制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也就是说,对比指标的构成含义并不改变,但有关数值应为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值。这些指标的含义与应计制下的含义相近,只是数值转换为现金流量,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上市公司盈利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评价盈利质量指标的设计,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设计了四组对比指标,其排列顺序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收益率(RQA)和销售利润率(具体情况见下表)。将其具体分成两类:第一类对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了调整后计算而得到,第二类直接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计算。这样分类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发布了现金流量表准则,但其具体构成项目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异。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而这些项目均反映在净利润中,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的前四个指标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做了调整,将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和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加项,而将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凋项,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计算。口径趋于一致,具有可比性,以便客观地评价上市公盲的盈利质量,而后四个指标均未调整而直接计算。
盈利指标
现金制
应计制
对比指标(现金制-应计制)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I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2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3
销售利润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4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5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6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7
销售利润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8
相比较而言,前四个指标比较客观,而后四个指标便易懂。将这8个对比指标的差额分别定义为CHAl、CHA2…CHA8(下文同此),这样如果差额为正则表明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反之则较差。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标准
在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时,如果指标为正,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如果指标为负,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差。但盈利质量不能仗凭一两个指标来评价,因此本文将盈利质量分为三个层次:(1)8个指标均为正值,盈利质量良好;(2)8个指标有正有负,盈利质量一般;(3)8个指标均为负值,盈利质量较差。并以此标准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三、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分为两部分:
(一)选择1998年中期报告第一次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虹桥机场巳月一6月)和杭钢股份(3月一6月)不具有可比性,故剔除这两家公司后,最终确定264家上市公司作为正式样本。由于罚·渝钦白和引二农商社的净资产为负,同时净利润也为负,会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为正的不正常情况,因此在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时取净资产绝对值。264家公司占公布1998年中报的812家上市公司的32.51%,其中只有1家公司未经过审计,这样看来样本的可信性和代表性值得信赖。
(二)选择截至1999年4月30日已经公布年度
报告的86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有7家公司未公布现金流量表,其余861家公司均披露现金流量表,将861家公司作为正式样本,此时样本代表性更好,而且全部经过审计,其可信性较高。将引不白云山 (0522)净资产取其绝对值,以免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混乱。在现金流量表项目申,对于深发展(0001)和鞍山信托(600816)分别以收到的贷款利息和收回的中长期贷款代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结果
差额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
中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192
192
192
185
191
191
191
179
占比(%)
72.7
72.7
72.7
70.1
72.7
72.3
72.3
67.8
位置最大差距
13
平均值
189
1998
年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608
609
609
620
549
550
550
564
占比(%)
70.6
70.7
70.7
72.0
63.8
63.9
65.5
位置最大差距
71
平均值
582
从上述统计结果看,在1998年中期报告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4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有189家上市公司存在盈利确认和现金流入不同步的问题,占264家上市公司的71.59%。保守计算有179家上市公司,最多有192家上市公司存在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问题。在1998年报中,平均有582家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占861家公司的67.60%,较中报的71.59%略有下降。从8个指标的比例来看,除CHA4略有增加外,其余7个指标的负值比仍均有所下降,这个结果反映出我国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财政部的66号文件关于资产重组收益确认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盈利操纵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统计分析
(1)比例分析
项目
指标全部为正
指标有正有负
指标全部为负
合计
1998中报
数量(家)
67
21
176
264
占比(%)
25.38
7.95
66.67
100
1998年报
数量(家)
216
122
523
861
占比(%)
25.09
41.17
60.74
100
上表说明1998年中报的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6.67%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25.38%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较好,而居于中间的上市公司则较少,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在1998年报与申报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盈利质量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指标有正有负的比例由7.95%提高到14.17%,提高了6.22%,指标全部为负值的比例由66.67%下降为60.74%,下降了5.93%;指标全部为正值的比例基本维持不变;同样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差,且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在平均有189家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的1998年中报申,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89家公司的93.12%,占264家公司的66.67%,表明这8个指标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有523家上市公司,占861家公司的60.74%,较中报的66.67%有所下降,盈利质量有所提高。但也说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并不乐观,在861家公司中有523家公司现金流人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问题。
1998年中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家。我们发现这样类型的上市公司比较少,只占264家公司的7.9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这种情况:要么指标全部为负,要么指标全部为正,而有正有负的情况则较少,即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况。这同时也说明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盈利质量的有效性。1998年年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122家,这122家公司占861家公
司的14.17%,比中报有所提高,但仍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1998年中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67家,表明这67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是有现金保障的,盈利质量较好,但这类公司只占264家公司的25.38%,比例较低,同时,有近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低。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6家。这216家公司占861家公司的25.09%,与中报的25.38%基本相当,进一步证明有近四分之三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障,盈利质量较低。
(2)平均值分析
下表列示了8个指标的平均值情况: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0.0444
-0.1599
-0.0313
-0.4374
-0.0302
-0.1266
-0.0266
0.4938
1998年报
0.0011
-0.1853
-0.0355
-0.1417
0.0313
-0.1236
-0.0241
-0.1094
1998年中报中,CFlA4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0.80998,CH舱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0.124526。经过上述调整,我们发现8个指标的平均值均为负数,这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的流入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够理想,存在盈利操纵问题。盈利的获得缺乏现金的保障,这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在1998年年报中,CHM和CH妨为正,其余为负,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在盈利质量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能够看出上市公司更加关注净资产收益率,尤其是一些特别处理公司,在1998年报中THM指标前20名中有14家为特别处理公司。
(三)盈利质量与应收帐款关系的分析
应收帐款的增加并不一定就是盈利操纵的结果,应收帐款的增加有许多原因,如赊销政策的变化、资产规模的增加等,所以不能通过应收帐款的增加而得到盈利操纵的结论。但如果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的增加与主营业务收人的比值为正,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是否有盈利操纵行为呢?本文对此做深人分析。将1998年年报的861家公司剔除30家公司(未公布期初资产负债表和主营业务收人为负值的港澳实业)后的831家公司做为研究对象,其
中(期末应收帐款+期末应收票据-期初应收帐款-期初应收票据)/主营业务收入大于0的公司有540家,占831家公司的64.98%。这540家公司的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这540家公司的盈利质量平均水平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对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378家公司做进一步的分析后,发现378家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摊薄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97
17.96
25.09
135(540×216/861)
-38
正负兼有
65
12.04
14.17
77(540×122/861)
-12
均为负
378
70.00
60.74
328(540×523/861)
50
合计
540
100
100
540
0
计算)为11.35%,而样本总体831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为3.06%,可见这些公司存在着利用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虚增盈利的情况,由于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使得8个指标均为负值。在378家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小于0的有3家公司,在0与6%之间的有47家公司,其余378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大于6%,占378家上市公司的86.77%。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的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其中有75家公司(占134家公司的55.97%)属于上述378家公司之中,可见我国拟配股公司盈利操纵之严重。
(四)亏损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1998年公布年报的861家公司,有77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对其进行盈利质量的分析,结果如下: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样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60
77.92
25.09
19(77×216/861)
41
正负兼有
12
15.59
14.17
11(77×122/861)
1
均为负
5
6.49
60.74
47(77×523/861)
-42
合计
77
100
100
27
0
从上表可以看出,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高于样本总体水平,这反映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比较好。而从一般的角度看,亏损与盈利质量应成相反方向变动,但上述结果却成正方向变动,这里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之后,若在限期内仍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上市公司一旦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与此同时,在我国目前发行股票采用额度制、社会闲置资金相对充裕和大量企业急于改制上市的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昂贵,但若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这一宝贵的\"壳\"资源将会流失或大打折扣,由此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因此可以推论,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会有很强的动机去管理盈利,以尽可能避免出现亏损或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以逃避有关法律、法规的惩罚和处理。当公司已经出现亏损,则想方设法尽可能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从而导致这些上市公司在出现亏损一年或两年中,采用明显的调减盈利的应计制会计处理,彻底将以前年度的潜亏全部处理掉,并尽可能将以后的费用提前预计,使得后期的费用减少,为扭亏为盈利打下基础。这样的会计处理是现行会计准则和应计制所允许的,另一方面,在应计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推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产物,并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如此的会计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亏损(减少了利润),但现金流量并不随之减少,因此有关现金制指标与应计制指标的差额增加甚至为正。比如ST深华宝(0034)1998年亏损5.5182亿元,公司在年报中称: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处理坏帐损失197357966,78元、存货跌价损失121677042.30元、长期投资损失14723879.38元、征地拆迁损失 37415262.35元、房改损失18680319.77元、其他损失33655955.78元,合计人民币423510426.36元。董事会认为上述帐目处理均遵循了实事求是、依法处理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一次处理掉4.24亿元的\"包袱\",而且找到了合法的根据,如果是这样,那么以前年度盈利的水
分之大可想而知。将如此之大的损失在1998年一次处理,使得当年不仅亏损而且还侵蚀了股本,因此被特别处理。如果不处理4.24亿元的损失,其利润仍为-1.2831亿元,但不会侵蚀股本。因此可以认为该公司如是处理是在有关规定保护下的一种盈利的逆向操纵:即在应计制下多计入一些费用或损失,其目的在于减少以后年度的费用,为扭亏打下基础。而这种处理很少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体现,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净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分析
我们一般以净资产收益率(R哑)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我国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0%(每年不低于6%)是取得配股资格的主要条件。对于那些已经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6%以上的公司,在第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尤为关键,三年平均是否达到10%是能否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但这也给正确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困难,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能在资本市场继续融资,操纵利润,突破10%的生命线。
有部分上市公司经常进行所谓的\"资产重组\",其主要目的在于达到净资产收益率10%的要求。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盈利操纵动机,因此相应的现金流量有可能并没有配合盈利的增加而增加,应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重新评估。经统计截至1998年8月22日公布经审计中期报告的上市公司(本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报》1998年8月31日第10版)有212家,其中有121家公司的审计原因为配股,占212家上市公司的57.08%。这121
家公司的8个指标的有关情况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
均为负
87
71.90
66.67
94
94
93
88(121×192/264)
6
有正有负
8
6.61
7.95
2
均为正
26
21.49
25.38
27
27
26
33(121×72/64)
-6
合计
121
100
100
121
121
121
121
0
注:1998年报中有192家上市公司CHIA1为负值,有72家上市公司CHAI为正值
由上表可见,在121家因配股而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有87家上市公司的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21家公司的71.90%。对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更为重要,CHA1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CHA5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二者均负的有93家公司。按照192家上市公司的CHA1为负值的比例计算,121家公司中应有88(121x192/264)家公司的CHAl指标为负,而实际有94家上市公司的CHI1为负,多出6家公司。这样看来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CHAl)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6.67%的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盈利质量不佳,而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中有71.90%的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这充分说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盈利质旦水平,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本文对此134家公司做上述同样分析,其结论与
前相同,具体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
均为负
97
72.39
60.74
108
99
99
95(134×608/861)
13
有正有负
13
9.70
14.17
9
均为正
24
17.91
25.09
26
35
26
39(134×253/861)
-13
合计
134
100
100
134
134
134
134
0
五、本文的局限性
1.样本选择不够全面,只选择了1998年中期报告的264家公司和年度报告的861家公司,只有两期,其代表性并不十分全面;
2.因中国现金流量表1998年第一次披露,无法选择以前年度资料为样本,作时间序列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3.反映盈利的指标有多个,本文只选择其中几个进行比较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4.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虽经审计,但并不能排除企业在编报会计报表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差错及某些不可比的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1.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盈利的获得和现金的流入并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实证结果表明:98年中报中平均有71.59%的上市公司现金流人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264家公司的66.67%;1998年年年报中平均有67.60%的上市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523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861家公司的60.74%,盈利质量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同样处于两极分化的状况,有近四分之三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近六成公司的盈利质量很差,值得引起关注。
2.由于盈利的确认缺乏现金的保障,上市公司现金缺乏,因此不顾股权稀释的压力而争取配股等融资手段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
3.拟配股的上市公司为达到继续融资的目标,进行利润操纵,使得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规定的要求,容易误导投资决策;
4.亏损公司的逆向盈利操纵(即过多转销费用或损失,以便于以后年度扭亏)行为应引起注意,需要加强有关监管;
5.配股条件的盈利指标只有净资产收益率一个,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操纵,建议采用若干个指标或若干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同时体现现金流量要求,防止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盈利来获得配股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澎 论现金流且表、财会月刊、1998;5
2林坤霖 上市后盈余管理与盈余资讯关系之研究·会计研究月刊、第151期
3李爽、杨莉、现金流量分析一从东南亚金融危机说起,会计研究、1998;6
4陆德民,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探讨.审计研究.1998;
5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周正庆主编、证券知识读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7陈志谷、张训苏,资产经营与重组、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陆建桥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