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相关性分析毕业论文
A. 求一篇对当前中国人寿这支股票的分析论文
实际上你直接去找券商对于中国人寿的分析报告就是对于它最合适的评价了,我找了申银万国2010年4月对于中国人寿的下调评级的报告给你,你自己看吧。
------------------------------------------------------------------
中国人寿09年新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328.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1.16元,同比增长71.8%,每股净资产较08年底的6.15元增长21.3%至7.47元,基本符合预期。一年新业务价值177.13亿元,同比增长27.2%,基本符合我们28%的预期,略低于市场预期。09年内含价值2852亿元,较08年底增长18.8%。
会计准则变更对报表的影响符合预期。中国人寿2009年报是首份公布的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重点关注评估利率的变动,中国人寿重新厘定准备金评估利率假设,较前略有提高。会计估计变更减少2009年寿险责任准备金80.20亿元、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0.65亿元,增加税前利润80.85亿元,即从336亿元增加24%至417亿元。再以08年报表为例,净资产较调整前上升29%,EPS较调整前增加89%,内含价值报告仍按原标准编制。如我们预料,变更后的A股保险报表更接近此前H股报表数据。
产品结构改善,新业务价值增长27%,略低于市场预期。中国人寿受产品结构调整影响,09年保费增速下降,新准则下已赚保费2750亿元,较08年微增3.7%。结构调整效果显著,2009年首年期交保费占长险首年保费由08年的21.4%提升至25.4%,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由2008年同期的38.3%提升至49.7%。09年新业务价值177亿元,较08年增长27.2%,基本符合我们28%的预期,略低于市场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从08年下半年结构调整已经开始从而基数较高,拉低了全年增速。2010年中国人寿将持续结构调整,公司计划保费增长5%以上,从一季度情况看,公司个险新单保费增速略有放缓,预计10年NBV增速在15%左右。
总投资收益率5.78%,低于我们预期。09年实现总投资收益644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5.78%,略低与预期。中国人寿09年投资资产达11721亿元,较08年增长25%,债权型投资由08年的61.43%降低至49.68%,股权型投资由08年的8.01%提升至15.31%,分享了股市上涨收益,2009年可供出售资产浮盈达206亿。2010年的投资收益料难超越09年水平,预计总投资收益率5%左右。
采用内含价值分析的公司合理价值为31元,下调评级至“中性”。公司业务增长趋势和质量良好,目前股价对应2.7倍PEV和26倍新业务倍数,有所低估但幅度不大,股价上涨空间小于其他两家保险公司,下调评级至中性。
B.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最好有范文!要求4000字以上!
摘 要:我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浮浮沉沉,已经日益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被称作经济的“晴雨表”。作为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重要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目前由于存在传统渠道弱化和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受到明显制约。随着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及其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货币政策的实施必然影响到股票市场的走势和发展。本文在对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作相关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从货币供应量、利率、 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三个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就提高我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货币政策 股票市场 传导机制
Abstract: Through more than ten years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of China, it has grow up day by day and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part in national economy, which is called the economic "barometer". The monetary po1icy, a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means for macroeconomic readjustment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found apparently restricted in its role in recent years, e to traditional channels fading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mpediment.With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which is linked more closely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evitably influences its trend. This text does the brief summary to the 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policy at first,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ock market and monetary policy from currency supply, interest rate and interbank offered rate.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ock market in transmitting the monetary policy.
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stock market;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引 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金融结构演变的一个突出趋势是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得以持续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股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股票市场对国际经济、国内经济的影响也迅速加大。作为现代市场金融经济的主要宏观调控手段,货币政策对于熨平经济波动、促进一国经济金融的良性持续平稳发展已举足重轻。当然,货币政策与经济金融的具体演进态势是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对经济金融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反过来经济金融格局的演变也必定会作用于货币政策,引起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乃至政策效果的变动,所以无论如何货币政策的制定都必须以现实的经济金融结构为前提和条件,否则货币政策可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出现错误决策,从而对经济金融的发展造成巨大动荡。中国加入WTO之后,如何维持本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以及如何提高国内金融系统配置货币资源的经济效率等问题的理论阐述和政策含义已经是国内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
一、基本理论解析
(一)货币政策相关理论解析
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货币运行环境,并以此影响宏观经济变量的方针和政策总称。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别称,它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构成部分,服从于总的经济政策的要求。
第一,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包含的首要内容,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与要求,它的确立与经济社会所发生的经济问题密切相关中介目标应具有可测性、可行性、相关性等条件,它是指为了达到最终目标,货币当局必须先掌握的一些指标,这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应达到一定数值。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之一,通常有四大最终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它们的提出和确立是经济形势变化和经济政策转变的结果。对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各经济学派理论分歧颇大,远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实际操作机制中,西方货币当局主要以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第二,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货币当局用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货币运行环境,并经由中介目标去逼近最终目标所借助的方法和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两大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前者指以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信用和货币状况的货币政策工具;后者指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某种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只影响某些特殊经济领域中的信用和货币状况的货币政策工具。 西方国家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政策。通常采用的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即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几乎可以实现货币当局的任何中介目标,因此为许多经济学家所推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可贷资金的多少,对经济作用的威力巨大但弹性效果低下,故不常采用。贴现率政策使货币当局只能被动等待,不能主动出击,同时还会产生难以测度的告示效应,干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道义上的劝告、法定保证金比率、消费信用管制、房地产信用管制和利率最高限额等,它们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微弱且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弊端,因此许多也已逐步取消。
第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所谓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分成凯思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认为,从局部均衡观察,货币政策的作用首先是改变货币市场的均衡,然后改变利率,通过利率变动,改变实际生产领域的均衡,其基本传递过程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首先是引起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发生增减变动,然后引起货币供应量发生增减变动,这必然会引起市场利率的变动,进而引起投资发生增减变动,通过乘数效应,最终将影响到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变化。
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动,其基本传递过程为:中央银行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在公开市场上购入证券,则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使商业银行贷款能力增强,于是利率降低,扩大投资和放款。利率降低,使金融资产价格上升,这就相对地降低了耐用消费品和房屋等真实资产的价格,从而增加了人们对这类真实资产的需求,使其价格上涨,并且会波及到其他的一些真实资产,这样循环下去,又增加了新的货币需求,使其社会的名义收入提高。
(二)股票市场相关理论解析
股票市场是指股票发行和买卖的场所,股票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中居于重要地位。股票市场分为股票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股票流通市场(二级市场),前者指发行人经证券承销商包销或代销,将未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以供交易的市场;后者指已发行的股票在投资者之间相互转移的市场。股票发行市场和股票流通市场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第一,股票价格。股票市场的行为通过股票价格得以定量反映。股票价格是股票市场上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代表了股票市场的一切走势和行为特征。股票价格包括股票发行价格和股票交易价格。股票发行价格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将股票公开出售给特定或非特定投资者所采用的价格,通常由发行人依据股市行情及其他有关因素决定。它受发行人的收益状况、社会声誉、地理位置、股市供求状况、二级市场股价状况、政府政策等因素影响,常见的发行价格有面值发行和溢价发行两种。股票交易价格是指在股票交易市场上流通转让时的价格,它能够对货币政策做出直接的反应和变化。股票交易价格是股票的持有者(让渡者)和购买者(受让者)在股票交易市场中买卖股票时形成的股票成交价格,目的是完成股票交易过程,实现股票所有权的转移。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股票的价格也是由其内在的价值和外在的供求关系所决定。
第二,股票市场的作用。股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产权交易、风险分散和公司治理的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日益突出。股票市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企业筹集资金,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更新,增加其市场化程度,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化金融改革,改善宏观调控手段;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
二、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当中央银行变动货币政策时,就通过货币政策有关手段促使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水平波动,使流入股票市场的社会信贷资金、社会游资和储蓄分流资金相应增多或减少,从而引起股票市场规模和股票价格指数相应变化。 股票价格决定于股票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对股价指数影响。从股票价值角度看,当松动性货币政策启动,社会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企业和居民所持有的货币资产总额相应增加。增加的货币数量打破了原先货币数量供求的均衡状态,导致货币资产短期内收益下降。由此,社会货币资产和实物资产价格比例引起变化,企业和居民负债和资产结构也要发生相应变化。就是说,随着人们手中货币数量的增加和货币收益率的下降,人们必然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实物资产,从而引起实物资产价格的随之上涨。股票价格是实物资产价格的缩影。确切的讲,股票价格体现代表着实物资本的价值,当实物资本价格因货币数量增加而上涨时,其价值的虚拟代表股票价格因其敏感度强,早就发生了变动;另一方面,从资金面角度看,任何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使社会货币总量变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股市中资金量。股市中增量资金的增加会改变股市供求关系,引起股价指数上涨。松动型货币政策一旦实施,既使是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倾向没有发生变化,人们的资产结构也保持不变,股市中的资金绝对量也会相应增加。这是因为,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按照原先股市资金与外围资金相同比例流进股市和其他领域。同样,紧缩型货币政策又以相同比例和方式减少着股市资金量。当然,不同的货币政策手段,或货币政策实施长短,对股市资金量影响特征会有区别。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同时改变股票内在价值和股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从而对股票价格也有明显的改变作用。
(一)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第一,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股市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股票市场。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地减少,股票行情趋于下跌。同样,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增加,市场贴现利率上升,社会信用的收缩,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减少,使股票行情走势趋软;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降低再贴现率,通常都会导致股票行情上扬。
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有三种表现,一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可以促进生产,扶持物价水平,阻止商品利润的下降;使得对股票的需求增加,促进股票市场的繁荣。二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社会商品的价格上涨,股份公司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相应增加,从而使得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股利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从而股票价格也相应上涨。三是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带来的往往是虚假的市场繁荣,造成企业利润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识使人们倾向于将货币投向贵重金属、不动产和短期债券上,股票需求量也会增加,从而使股票价格也相应增加。由此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是影响股价升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公开市场业务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当中央银行大量购进有价证券时,市场上货币供给量会增加,从而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企业投资规模扩大和居民消费增加,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这又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反之,股票价格将下跌。我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是直接以国债为操作对象的,这会直接影响到国债市场的供求变动和国债行市的波动,进而影响股票市场的行情变化。公开市场业务包括债券正回购和逆回购。正回购是指央行在向商业银行卖出债券的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约定的价格再买回上述债券的业务,其实质是央行用债券做抵押借入资金,目的是为了回笼货币;逆回购则与正回购相反,目的是为了投放货币。由于正回购和逆回购的操作会影响市场的货币供给量,往往对股市会产生一定影响。 如 2002年的6.24井喷行情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立刻由投放资金的逆回购转成回笼资金的正回购,长达半年,总计回笼资金2430亿元,其间行情一路下挫。可见公开市场业务的调控工具最先、最直接地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
(二)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利率并不是单向地通过商业银行和货币市场来传导其作用过程,它还会通过股票市场这一中介传导其对实质经济的调节作用。利率是股票市场的一个敏感指标,中央银行的每一次利率调整,甚至投资者对利率走势的预期或市场对利率变动的谣言都极易造成股票价格的波动。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的:首先,利率发生变化会使不同投资工具的收益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持有债券所得到的收益相对于股票而言就会降低,那些债券持有者将卖掉债券转而投资股票,从而推动股票价格上涨,而股票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为企业的股票筹资活动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企业股票发行和筹资量的增加,企业的投资会相应扩大,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进而会带动社会投资、消费和收入的增长。相反,中央银行提高利率,则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行,进而降低企业的股票市场筹资能力和实物投资积极性,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进一步引起社会收入、消费和投资规模的收缩。其次,利率的变化会对公司的利润产生影响。当利率提高以后,公司贷款成本提高,公司利润下降,这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从而降低股票价格。再者,对于投资者而言,利率的提高会给靠银行信贷进行股票抵押买卖或实行保证金买卖的短期股票交易带来较大影响,增大交易成本,引起股票需求下降,从而使股票价格下降。
股票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使储蓄分流成为可能,而利率下调则使储蓄分流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我国中央银行自1996年5月至2002年2月8次下调了存贷款利率,使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名义利率降为1.98%,扣除利息税后的收益率仅为1.584%。在预期股票价格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上涨的情况下,由于股票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远远高于存款的报酬率,部分居民将一部分存款转化为股票和基金投资。
表2-1 1997—2004 年我国居民储蓄及增长率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平均
储蓄(亿元) 46280 53407 59622 64300 73762 94307 110695 126196 78571
增长率(%) 19.3 17.1 11.6 7.9 14.7 17.1 17.4 14.0 14.8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实践表明,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极易造成股票价格的波动。从1996年至2002年,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和投资,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八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1996年5月1日,央行首次降息,上交所股市对这一利好做出了积极反应,步入持续上升的态势;1996年8月23日,央行实施第二次降息,企业一年期存款利率降低1. 71个百分点,幅度之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受此消息刺激,股指屡创新高,并在当年年底冲上804的高点。1998年3月25日和7月1日,央行再次降息,虽然力度没前三次大,但对准备金利率做出大幅下调,下调幅度分别为2.34和1.71个百分点。1998年12月7日,央行第六次宣布降息,一年内三次降息的间隔之短,在我国银行利率调整史上也实属罕见。但降息当日,上交所股指从前番降息时的1316点下跌到1260点。200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第八次宣布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上交所股指也于消息宣布后开市首日应声而涨。
(三)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指的是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它有两个利率,拆进利率表示银行愿意借款的利率;拆出利率表示银行愿意贷款的利率。一家银行的拆进(借款)实际上也是另一家银行的拆出(贷款)。同一家银行的拆进和拆出利率的利差就是银行的收益。
在20世纪初80年代开始的金融体制改革只能感,金融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通过“分立”和“扩容”两条途径,改变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局面。各家专业银行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客观上要求进行资金借贷,调剂余缺。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形式中央银行职能后,实行“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新的银行信贷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利用资金的行际差、时间差、地区差进行拆借。1986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专业银行之间可以相互拆借,同业拆借市场得以真正启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为中心的有形市场。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在经济过熟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拆借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违规现象,大量短期拆借资金被用于房地产投资,炒股票,或用于在开发区上项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延长拆借期限,哄抬拆借利率,干扰了金融宏观调控,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市场内存在系统分割和地区分割,降低了融资效率。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撤消了各商业银行及其分行开办的融资中心、资金市场等同业拆借中介机构。在此基础上,1996年1月3日借助于全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的电子交易系统和信息服务,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在上海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的融资中心停止自营业务,并逐渐淡出市场。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在增加入市主体、完善相关法规等方面积极推进同业拆借市场建设。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同业拆借市场成员的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更加广泛,资金供求趣同的矛盾有所缓和,交易规模日趋扩大。
银行同业拆借说明资金的流向和需求,当市场资金需求大的时候银行同业拆借的利率就会上涨,利率上涨将会导致股市看淡,但这都是技术上理论。对股市实质的影响并不大,要结合其他很多因素一起看,比如远期利率,或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上涨的真正因素或汇率等。单研究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意义不大,只能知道市场近期的资金需求情况和是留入还是留出,那对股市的影响也不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提高我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对策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股市在转化储蓄、刺激消费、优化资源配置和传导货币政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功能将会逐渐显现出来。因此,积极借鉴国外已有的理论与成功经验,构筑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基础条件,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和货币政策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C. 我要写一篇毕业论文,题目是股票的价值分析,望高手帮忙,字数5000左右
价值分析是评估个股价值的关键工具,已被国外成熟市场验证为最有效的投资方法之一。它通过分析股利折现、市盈率、成长曲线以及战略要素等,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市盈率是投资者常用的估值指标。不同行业的市盈率定位不同,传统行业如钢铁、石化通常较低,新兴行业如医药则较高。例如,当前钢铁行业的市盈率在5倍左右,制药行业则在27倍左右。市盈率的变化反映了行业的成长性。高科技行业市盈率变化较快,而公共事业行业则较为稳定。
成长曲线是评估公司成长潜力的重要指标。高科技板块如NASDAQ市场的成长曲线分析尤为突出。投资者在分析成长曲线时,应关注公司的成长基数、成长的可持续性及成长概念。目前,绿色、环保类产品和医药行业具有复苏成长的潜力;物流行业、公共资源和公共事业类正处于高成长阶段,旅游和网络通讯行业则处于爆炸式成长阶段。
战略要素是评估个股价值的关键因素。在新市场中,技术垄断、资源垄断、品牌建设、价值重估和重组等战略要素尤为重要。资源垄断已经催生了大量牛股,如油类能源;技术垄断则以微软和辉瑞制药为代表;品牌重估则是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海信电器的品牌重估。
当前市场中,金融行业和零售业具有较大的并购潜力,值得关注。例如,浦发银行和深发展已经引入外资,显示出金融行业的并购趋势;零售业和商业板块也有中线投资机会。
总的来说,投资者在选择个股时,应运用价值分析法,关注市盈率、成长曲线和战略要素等关键因素。通过中线投资策略,有望获得由公司高成长带来的投资收益。
D. 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利弊分析论文
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利弊分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利弊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利弊分析论文1
摘要:
在当前时代,大学生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引人注目。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积蓄以及对财富的渴望。因此,学习个人理财方面的知识,让大学生知道如何选择恰当的理财方式以及途径成为了一个受大学生群体日益关注的问题。由于社会上股票投资的风气日益弥漫,有不少大学生都将股票投资作为大学理财的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方式,但是由于大学生炒股所带来的利弊一直引人争议。本文即对大学生将股票投资作为投资方式进行其利弊影响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个人理财;股票投资;影响分析;
1、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现状
1.1股票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带动了大学生群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且为了企业的融资需要,我国的股票市场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不断有了掌控自己将其运用的强烈心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重视起个人理财。也有很多的大学生将股票投资作为个人理财的方式并且在大学生活中进行着实际操作。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股票投资作为新鲜事物激发了其尝试的热情,但是股票投资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存在着利与弊。不经意间,资本市场的激情也照耀在象牙塔下的学生身上。对于他们的参与,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赞美和批评。有人称之为“不务正业”,也有人称之为“培养财务意识”。但是大学生股民的数量日趋增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
1.2股票市场对大学生的吸引不断加大
在前几年随着沪深指数的上涨,热门股市不再仅仅吸引老股东。在牛市的回合中,大学校园里的大量学生也勇敢地进军股市。在进行股票投资初期,许多选择投资股票的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他们缺乏参与投机的基本条件。但是如果大学生对股票投资有爱好,就纷纷大胆地投入到股市当中。分析股票投资对于大学生而言的利与弊,有利于大学生充分了解股票市场的现状,对其今后选择股票投资能够更加明智与懂得取舍,也对个人理财的方式有更多且更深入的了解。
2、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2.1阅读与股票投资的相关方面的书籍
大多数大学生对炒股知之甚少。因此在进行股票投资之前都会通过一些有关股票投资的专业书籍来了解股票市场。例如通过书籍了解K线图、利润率等相关知识。其使用的书籍一般有《股票作手回忆录》《通向财富自由之路》《日本蜡烛图技术》《逆向投资》《海龟交易系统》等书。大学生通过这些书籍对股票市场中的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叩开了股票世界的大门。更有些学习经济管理类方面的大学生,因为本身学习的课程与股票证券投资有一定关联性或学校有直接开设证券投资分析这一类的课程,其所阅读的股票投资类的书籍也会更加专业,对于其进入股市之前也会对股票投资有更清晰、全面的认知。
2.2登入股票软件进行模拟操作
大学生通过书籍了解完股票市场的一般知识之后,还需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大学生一般会选择下载炒股软件进行模拟操作熟悉股票交易的时间、流程、地点、规则之类。大学生在模拟中了解了重要的股票术语,例如趋势、周期、波动率、早晨之星、楔形等。更关键的是,模拟炒股的过程与真实的股市是基本吻合对应的,大学生在其中所了解到的与股票价格相关的各种信息也是与现实相一致的。其在股市中所遭遇的各种各样的波动、盈亏也是带有极强现实性的。可以说,通过模拟炒股,大学生基本上对股市就有了全面的认知,其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很好锻炼,有利于更好地过渡到真实的股票市场中。
2.3进行实战操作
大学生在进行了书籍学习及模拟演练之后一般会选择开户进行股票投资实战,此时进行股票投资的实战,大学生必须拿出一部份生活费作为资金来源投入股市,此时就对理论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运用。大学生在该过程中会对股票市场有更多的领悟,并且也会有更多的经验积累。并且在真实的股市当中,大学生也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政策市”与“资金市”也有了充分的认知。并且在真实的股票投资环境中,大学生对金钱及价值的概念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大学生在股票实战中会总结与积累自身经验并且会根据行情的发展和趋向,进一步优化股票投资的交易系统,甚至全盘推翻原有系统建立更好的系统。
3、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益处
3.1股票投资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选择能力
股票投资专业性强的,在选定投资的股票之前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例如对公司基本面,k线图等的分析就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虽然理论和实践之间是有距离的,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大学生会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并且经济和政治息息相关,大学生在进行股票投资的同时也需要搜集分析国内外各种各样的政治事件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并从中找到对股票价格影响的蛛丝马迹。
3.2股票投资有利于学生掌握时事新闻,与社会接轨
股票投资需要从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趋势,到分析企业财务情况和管理情况,这其中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不经意间培养了大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而在对基础知识学扎实的情况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通过对实事的充分分析把握,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大有裨益。
股票市场中很大一部分股票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存在极大的关联性,也就是会出现平常所说的“政策市”,大学生在股票投资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这类股票,久而久之也养成了关注这类股票的时事新闻的习惯,其对国家宏观经济的把握与了解也会更为敏锐,在不知不觉间与社会的接触也会越来越多。对大学生走向社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推进剂。
3.3股票投资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在当今社会理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经济来源是家庭的给予,并且花钱很少有计划,致使很多人对金钱及价值的概念知之甚少。通过股票投资让大学生了解理财会使其合理的利用金钱,并且可以大概了解资金的运转及增减的原理,也明白金钱来之不易。通过投资股票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观念,让他们学会通过科学投资获取相应的投资收益,从而提升资金管理和运营的能力,成为一个会理财、懂投资的新时代大学生[1]。
4、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弊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学生可以通过股市获得锻炼,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项风险投资。很多人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经济能力还是心理素质,大学生群体都无法承受股市的巨大风险和压力。由于这个原因,许多学校和家长强烈反对大学生的股票投资行为,教育部也明确表示不应该提倡大学生的炒股。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股票投资主要有以下几点弊端。
4.1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股票投资无疑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股市行情,占用了本应该用于学习文化知识和进行社会交往的宝贵时间,若过分沉迷于股票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学习,会导致成绩下降等问题。学生的职责是学习,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股票交易上,大学生就会忽略对其他主题的研究,这会导致学习和股票交易的本末倒置。更有的大学生甚至在宿舍里专注于炒股,屡屡旷课,影响了自身的毕业及工作升学。
4.2造成大学生的经济负担
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面对股票投资失败的心理承受力不足,很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身体造成各种伤害。大学生炒股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父母的生活费。这是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保证。将自身资金用于股票投资与借入资金进行股票投资有很大不同,借钱进行股票投机也是股票市场中最忌讳的。一旦大学生将借入的资金及生活费投入股市亏损,无疑会给其在经济上造成极大的压力,因其自杀者也不在少数。
4.3给大学生造成负面心理影响
大学生的炒作是基于运气的心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目的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增加财富,而大学生难以控制股票投机的风险。一旦大学生的股票投机导致巨额亏损,他们就会受到心理上的攻击,这对大学生来说是难以忍受的。股市投资是一种知识,大学生很少有足够的准备,包括心理学和其他方面。如果他们轻率地进入股市,就很容易导致亏损。甚至一些风险偏好较高的大学生股民让股票投资充满了浓浓的赌博气息,认为股票投资就是赌博,忽略了股市波动背后所包含的专业知识和运行规律[2]。无论是在股票投资中输赢,大学生的股票投机不利于建立正确的财富观,会给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阻碍。
5、结论及启示
5.1大学生应扬长避短
通过对大学生股票投资行为的研究及观察,可以发现大学生对股票投资总体上处于一种起始的懵懂阶段。在进行股票投资当中对大学生的心智磨炼以及对个人理财知识的掌握大有裨益。但是其中隐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大学生应权衡利弊,不要耽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寻求优势,避免劣势,积极引导大证券及股票投资。
5.2大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主要精力仍然是学习,如何正确客观地对待投资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股票投资的.积极引导,使其能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科学地开展股票投资等个人理财方式的实践。大学生不应该盲目地想到在股票市场赚大钱而变得富裕。应该重视股票投机实践经验的积累,财务意识的培养和知识的拓展。更不应该把车放在马前,违背了上大学的初衷。而且进行股票投资不一定是炒作,同样也可以买一些基金或固定投资产品作为个人理财的方式。面对股市的波动,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才能使未来的生活道路充满光明。大学生应该明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仅意味着赚钱,而且只靠投机赚钱的想法也不利于大学生面对生活和工作。很多大学生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他们的生活是不规律的,甚至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因此,利用这些空闲时间投资股票是件好事。一方面,我们可以巩固在教科书中学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由于股票市场的开闭时间有固定,我们必须按时准时坐在电脑前,注意股市动态,养成定期工作的好习惯。大学生应该首先端正对待炒股的目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东西,也没有捷径可走[3]。
5.3学校与家长应该充分引导大学生
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特别是与其关系密切的父母师长的影响。当一些学生看见周围人通过炒股一夜暴富的疯狂故事,便会按捺不住进入股票市场中投机的冲动。这时,学校和家长需要正确引导他们,让大学生明白,股票投资更多是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财务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而不仅仅是炒作,追求钱、乐趣,大学生仍应注重学习。通过对大学生股票投资积极且正面的引导让大学生能够充分吸收股票投资所带来的益处,同时避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受到股票市场的过多影响及心情受到股票市场的波动而波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充分的引导,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控制学生股票投资的经济来源,减少股票投资的资金流动,降低大学生这一群体在股票投资中所承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董新璐,章洁倩.学生视角下的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利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30).
[2]庄海宁.大学生股民投资理念与投资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5).
[3]杨懿宸,张权福,王吉敏,等.南京市大学生炒股现状调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7).
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利弊分析论文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以及储蓄不断增加,投资理财意识也随之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资股票,许多在校大学生也进行股票投资。那么,对资金来源,时间,投资知识,技能,经验,亏损承受力等均有限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投资股票有何利与弊?又如何扬长避短,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
1在校大学生投资股票之利
1.1培养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股票投资需要收集分析国际国内的时事信息;世界主要经济体现有的经济政策及将来可能的经济政策;国内经济的现状信息,如GDP(国民生产总值),CPI(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MPI(采购经理指数),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利率和汇率、贷款余额、社会融资总量等信息;国际国内科技发展的趋势信息,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应用的信息;区域经济信息;个股所处的行业、规模,人才、技术、资金、财务状况、管理水平、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等基本面信息和个股的月线、周线、日线、分时走势、线组合和一些重要技术指标等等信息。从而分析预测国家未来可能采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利率、汇率、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等;把握股票投资的环境;明确投资方向和投资个股;制定投资操作策略,如买卖时机、持股时限、止损止盈位等投资策略等等。
可以说信息收集的越全面、越准确、越及时,分析得越细致、越深入,股票投资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在校大学生通过股票投资,促使其学习股票投资收集信息的内容、方法,促使其学习信息预测分析的方法,从而迅速提高其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
1.2促使其努力学习,扩大知识面,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进行股票投资需要随时了解国际、国内的时事;需要学习和掌握宏观经济学,善于分析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懂得管理学和会计学,便于分析具体企业的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编程的知识,利于投资操作和股票的筛选;更需要精深的大势和股票分析知识和技术,如趋势分析知识和技术、K线分析知识和技术、技术指标分析知识和技术,以便制定操作策略;等等。股票投资对这些知识和技术的需要将促使在校大学生们去学习、去研究,促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1.3培养信息分享、交流协作意识,克服自私和封闭的心态
股票投资需要大量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而个人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上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投资者能进行交流、协作,能集思广益。
1.4培养各种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其对资金的判断和使用能力,以及投资理财的能力。股神巴菲特说过,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是决定于你能赚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如何进行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非你为钱工作。由此可见,投资理财的能力十分重要,而进行股票投资正是锻炼在校大学生这一能力的最佳选择之一。
1.5培养纪律性、执行力和应变的能力
股票投资不是随意而为,而是依计而行,这个计便是投资操作策略。投资策略一旦制定,在环境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应严格按投资策略执行,不能因个人的好恶、恐惧、贪婪而随意改变操作策略,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但是,股票投资又是依势而为,这个势一方面指股票具体运行的趋势,另一方面指股票投资操作策略的环境,一旦这个势发生了变化,具体的操作策略也就相应变化。通过在股票投资中依计而行和顺势而为的训练,从而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纪律性、执行力和应变能力。
1.6进行挫折教育
股票投资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亏损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投资者能及时总结经验,正确面对盈亏,保持平和的心态,这其中就包含了挫折教育。
总之,投资股票对知识、能力、技能还是经验和心理的要求均是全方位的、高标准的,那么在校大学生投资股票得到的锻炼和促进也是全方位的,不仅能使在校大学生在学中做,更能促使在校大学生在做中学,做到学、做兼顾,相得益彰。
2在校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之弊
2.1有可能本末倒置或舍本逐末
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和与其相关的知识,学习专业技能,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学习做人和做事。这种学习是全方位的,也应该是高标准的,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也应该放在这些方面,而投资股票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是一种业余爱好和学习。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股票投资上,甚至在上课的时候也研究股票和进行股票投资操作,那就是本末倒置。
2.2有可能影响生活
大学生投资股票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单一,余钱较少,部分同学甚至还是用生活费进行投资,因而抗风险能力不够强;加之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限、经验欠缺,分析筛选股票以及操作的技术有可能不够成熟,因而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较大。一旦亏损,就有可能对学生的生活造成影响。
2.3有可能使个别在校大学生形成拜金主义
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及相关知识、培养自己各种能力的阶段,同样也是思想意识逐步成熟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只想着进行股票投机,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而以义为先的我国传统美德就可能在其意识和行为上消失,从而形成拜金主义的思想意识等等。
3解决问题的办法
(1)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股票投资的理论知识、技能及相关知识,如股票投资的趋势理论、K线和均线知识、主要技术指标知识、股票筛选、分析、买卖知识和技能等,以及学习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学习宏观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操作和简单编程知识、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等,储备投资股票的知识与技能。
(2)可以在校内成立投资协会,爱好股票投资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并与校外证券公司长期合作,邀请投资理财专家定期到校园举办讲座,带来股票最新资讯,教同学们该如何分析、筛选、买卖股票等。
(3)在平时,大学生可以用股票交易软件进行股票的筛选分析并进行模拟买卖,这样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能学习股票投资的知识和技能,又尽可能地不影响课堂学习。
(4)成立兴趣小组,集资实战。成立兴趣小组,各自进行小部分出资,制定出投资管理协议,并按协议进行分工合作、制定投资计划、操作策略、分摊盈亏、交流和总结等等。这样,每一个人出资少,即使投资失败,也不至于严重影响生活;大家分工合作,每个人花的时间也少一些;同时,不仅可以锻炼协作精神,培养投资管理意识,最重要的是能学习和提高实战技能。
(5)利用暑假或者寒假进行投资操作,此时在校大学生不仅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大盘,研究股票,买卖股票,还能得到父母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不用担心生活费用的问题。
此外,除了学校引导和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股票投资理念、方法外,家长和社会也应该关心和引导在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股票投资理念,要让在校大学生明白:在校投资股票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和提高心理素质;投资股票不是简单的投机,而是投资;追求利益是分阶段的,大学生不应该把追求金钱放在首要位置,以学习为主,避免部分大学生形成拜金主义等等。
4结束语
在校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有利有弊,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本人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正确引导大学生股票投资的行为,进行投票投资的大学生本人也应在时间、资金、学习、投资等方面综合规划、合理安排。
;E. 股票 投资 方向的毕业论文 有什么题目
论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应该非常吸引眼球。资料也会比较丰富。
F. 急需一篇任意的股票分析论文,2000字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
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这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15.9%。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偿的高潮。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
(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发生会计舞弊。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四)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郑百文公司在实际亏损1.5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虚提返利、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年报中向社会公众披露盈利8560万元,并在1998年通过配股筹集资金1.5亿元。郑百文公司巨额亏空和造假事件于2000年披露后,证监会才介入调查。由于证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上市公司向公开市场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上市公司公布其会计报告后,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情况等)来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受骗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上市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骗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借钱给企业。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资,则企业就会象无水之鱼,迟早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销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
治理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上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系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依*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这一机制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需要以股东多元化、股权微观分散化与宏观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为前提。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依*市场机制增加股权流动性,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首要任务。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履行诚信与勤勉义务,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独立董事将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中体现“独立”的价值。独立董事具有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单独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等特别职权,并就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项发表意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发布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或参考。一般地,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复杂和特殊的内容制定原则性的标准;三是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
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次, 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定期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处罚力度
要充分发挥《会计法》在发扬正气和打击歪风方面的威慑作用。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继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抓紧研究制定分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强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化,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差异,并完善包括司法调查、证券监管、违规预警、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在立法方面,加大对虚假披露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
2、完善独立评审制度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相关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进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职注册会计师人数不多,职龄内人数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基金;有的事务所单纯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由于组织机构部门化,审计业务行政化,介绍业务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为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严重损害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和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等等。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脱钩和改制两步走推进事务所体制改革,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名称: 浅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学 院: 会计学院
专 业: 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8 年 10 月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
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2008.9.10 选题
2 2008.10.5 确定论文题目
3 2008.10.10 开始写开题报告
4 2008.11.1 开始写论文初稿
5 2009.2.28 完成论文初稿
6 2009.3.30 论文定稿
7 2009.5.1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06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10]Charles T.Horngren,Gary L.Sundem.William O.Stratton. Intro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F.Brigham.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
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G. 我的股票操作规划论文1500字
我的股票操作规划
在我看来股票期货市场是一个残酷而刺激的投机行业
,
永远在人们喜悦和
恐惧的交替循环中达到波峰和冰谷
,
完成牛熊的转换
.
风云突变
,
一朝一夕之间
,
可能成就一个财富传奇
,
也可能是家破人亡
.
在这个跌宕多变
,
风云诡谲的角逐
中
,
有部分雄杰之士在此实现了自己的暴富梦想
,
但也不知道有多少豪情满怀之
人在这里折戟沉沙
,
终身惆怅
!
但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了各种机遇和挑战,一生
安稳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真正强者敢于向命运拼搏,而股票期货可能就是
最好的舞台。
从本质上说股票交易不过是一种生意而已
,
但却决非一般的生意
!
需要不断
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找到它的规律,下面就是我学习的第一步,一份属于
我的股票操作规划:
一、理论学习阶段
:
学习基础的股票知识,深入了解股票分类、股票发行者的
组织机构和股票买卖有关规定知识,熟悉股价指数、股票术语,对将来要进行
的股票交易打下基础。学习股票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方法:一是基本分析,二
是技术分析。基本分析法通过对决定股票内在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
形势,行业状况,公司经营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和合理价值,
与股票市场价进行比较,相应形成买卖的建议。而技术分析法是从股票的成交
量,价格,达到这些价格和成交量所用的时间,价格波动的空间几个方面分析
走势并预测未来。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种方法可以发现基本分析法能够比较全
面地把握股票价格的基本走势,但对短期的市场变动不敏感;技术分析贴近市
场,对市场短期变化反应快,但难以判断长期的趋势,特别是对于政策因素,
难有预见性所以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握两种方法的结合。另外一些比如
K
线
图分析、看大盘等比较基础的知识也要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在将来的操作
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模拟操作阶段
在具备了基础的股票知识和股票分析方法后我首先希望在
一些模拟股票软件或者网站熟悉一下操作流程,为将来的实战积累些经验。虽
然模拟炒股是虚拟的但是一样要用专业的心态予以对待,比如买股票前,会对
各股进行宏观面分析与技术面分析,在选各股时要多关注一些财经新闻,了解
国家最近颁布的政策,选择“利好”股票领域,这对“熊市”里的股票操作尤
其重要,因为“熊市”股票波动很大,尤其易受消息面的影响,所以时刻关注
财经新闻很重要。不要买自己不熟悉的股票,选择几只股票作为自选股坚持每
天观察其走势图,利用
k
线与成交量,以及
macd
、
bias
、
kdj
等指标进行分析,
关心该公司的一切公告信息,运用专业知识判断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发展
前景,再决定是否买进。综合这些内容以及模拟炒股的收益问题,吸取将会出
现的教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经验。
三、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投资理念,做到不怕、不贪,不以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惊
慌失措。炒股时间短,多数是短线操作,所以要学会控制仓位,尽量不满仓,
最好是半仓和三分之一的仓位,设定止损和止赢点,到了止损位和止赢位就坚
决卖出。买卖股票不要企望买到最低、卖到最高,因为最低和最高可遇而不可
求。要学会多看、多想、多操作,就会熟能生巧,保证资金安全是盈利的基石。
当然还要锻炼良好的心里素质。要买卖股票是对人性缺点的最大考验
,要沉重
冷静分析,要有耐性,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保持五分乐观七分警觉。在形势不
利的时候及时抽身而退
,
从而最小化降低损失。
四、实战阶段:等真正做到上面的那些规划,
我想我已经做好了初次试水的准
备,下面就是带上身份证
,
银行卡去证券公司去办理股票交易账户和开设资金账
户,正式进入股票交易市场了。等真正到了实战阶段我的股票股票应以中、长
线操作为主,然后就要时刻谨记课堂上老师教导的要点:判定大势,顺势而为,
尽量做到有备而去,盘算好买进的理由,并计算好出货的目标,选定自选股,
知道何时买?何时卖?还要记住保持观望,然后设立自己的止盈点和止损点,
最重要的要认一个技术指标,然后做到基本面服从技术面。
六、股市是变幻莫测的,没有什么规律和必然,对于心智尚不完全成熟,家境
又不太好的学生来说,有时候是输不起的。作为大学生不能忘记主业,应该以
学业为主,等毕业以后有一辈子的时间接触社会,而能坐在课堂里听课的机会
就会很少了,要珍惜现在宝贵的学习时间,这个度是需要我好好把握的。
七、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以上就是我的股票操作规划,不成熟处希望老师指正。
H. 论文:股票交易行情的周期分析
饿,我是学年论文,指导老师很忙就收上去了,没什么指导。
我好像是这样写的 , 我给你我的提纲吧。具体的我在家里的电脑上,这没有。
一、传统的股票周期理论
二、传统的股票周期理论的缺陷
三、证券投资心理学对股票周期的影响(我自己立的论,不知道给不给力,我指导老师也没说什么)
四、(我找了些投资心理对这个周期哪怕就一丁点关系的心理学,详细讲了下这些心理学)
五、结合我国市场,说个人认为或许是这个心理学造成的股票交易行情的周期
只能给你我记得的框架了,希望还是能给你有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