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場竅門 » 具備相當的技術壁壘的上市公司

具備相當的技術壁壘的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 2024-10-04 04:44:14

㈠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能否詳細介紹一下

中興通訊:順勢者昌

華為以強勢「狼性」文化著稱,軍人總裁任正非的講話被廣泛傳播,與其不同,中興形象一向「中庸」,更鮮有公司高層全面的著述。
中興通訊於1985 年誕生於深圳時是一個來料加工廠,與成千上萬中國企業都曾經在某一個階段經歷過類似的歷程,但是到今天成長為世界一流企業的卻為鮮見。改革開放30 年中國經濟崛起大勢中,中興順勢成長。如何順勢?如何有所為?是眾多中國企業參照的樣本。
「第一桶金」之後的關鍵選擇
1985年的深圳,是一個剛剛被劃為特區不久的漁村,當時中興創始人侯為貴年已不惑,他作為國有企業航天691廠的技術員派駐深圳與一家香港公司建設來料加工廠,從事電子琴、電子表等加工貿易。而這個691 廠則是由文革期間的一個中專學校轉型而來,侯為貴此前在校任教師。
當時來料加工行業競爭並不十分激烈,作為最早從事來料加工的企業之一,又享受到了深圳特區所提供的「改革紅利」,當時的「中興加工廠」很快就積累了不少利潤。挖到「第一桶金」,這些利潤怎麼用?是擴大再生產,還是尋求新的市場?選擇什麼市場?
這也是很多中小企業在完成初期順利成長之後所面臨的問題。中興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折點,無疑也來自於「第一桶金」
之後的選擇。
與今天多數企業拚命尋求所謂「藍海」、需要去尋求市場機會不同,那時候國內各種市場均嚴重供不應求,處處都是「藍海」,戰略選擇的難點在於哪個是「長期的藍海」,過多的選擇同樣是一種陷阱。有的企業選擇了繼續擴大再生產來料加工業務,有的企業選擇了轉型做家電鞋帽貿易,有的企業選擇了代理國外電信產品,不一而足。
中興當時選擇了以自主研發方式進入「電信設備行業」,長期堅持自主研發,把10% 以上的收入投入到研發,並很快放棄代工業務。侯為貴在後來多次談到為什麼投入電信行業,總結起來有三點:
第一,電信行業是一個全球化巨大市場,當年全球電信市場也有上千億美金,今天的全球電信市場超過3000億美金,其中主設備市場就超過1500億美金,當時國內需求潛力也足夠大。
第二,這個行業有一定的技術壁壘,沒有壁壘的行業不可能有競爭優勢。技術員出身的侯為貴在文革前就接觸了與電信相關的IC 技術,文革期間也在堅持學習相關技術知識,並在文革後的1981 年就有幸去美國去參觀幾家計算機和IC企業,並從事了相關技術引進工作,意識到自主研發的長期潛力。
第三,做IC 出身的中興並沒有選擇IC 很重要的原因在於IC 投入很大、需要的基礎研究過多,當時無論資金還是技術上中興都沒有能力選擇這條道路,而選擇了與之相關度很大的電信設備領域。當時中興希望建造半導體生產線,侯為貴回憶,「起碼也得是幾千萬美金,你才能搞一條線,還不是最好的線,沒有這么多的資金,所以沒法做這個東西。」
1986 年,中興就把積累的利潤主要投入到電話程式控制交換機上,從技術含量較低的農村電話市場入手,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逐步進入城市電話交換機市場,並在10 余年後成為國內電話程式控制交換機市場上占據主導力量的中國軍團——「巨大金中華、烽火普天下」之一。而在當時,從事來料加工的企業不可勝數,從事國外程式控制交換機代理而沒有自主研發的企業有數百家,今天基本已經銷聲匿跡了。
一個中小企業挖到「第一桶金」之後,到底是繼續從事原有行業,還是轉向新的領域,甚至多元化而成為「大企業」,選擇何種路徑?從中興選擇的道路上,中小企業也至少可獲得兩大啟示。
首先,一個中小企業如果希望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當它成長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一定要從「小池塘里的大魚」到「做大池塘里的小魚」,然後才能成為「大海里的大魚」,從利基市場入手本身是出於生存需要,但是何時離開利基市場、向更大的「池塘」進軍則必須制定清晰的戰略,是生死抉擇。
其次,一定要正確選擇、並不斷構建自身具備「比較優勢」的核心競爭力,而且「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中興、華為這樣的企業選擇了自主研發,是因為電信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也因為創始人本身對技術的熟稔——任正非本人在退伍前也是電信技術專家。當然,企業未必就一定選擇自主研發作為突破口。
換「發動機」而非換擋
企業戰略大師波特認為,戰略的核心是比較優勢選擇。一個中小企業成長為大型企業的過程中,會面臨若干次、無數種選擇。如果說選擇「大池塘」、選擇「比較優勢」是方向性選擇的話,那麼,為企業不斷打造一個好的運作機制,則是更持續、更復雜的系統性選擇。
把一個大企業的運作看作一台緊密的機器的話,那麼企業的「機制變革」相當於為機器換發動機和控制中樞,而不是簡單的「換擋」。中興的童年時代,有哪些機制性改革,促進了企業的升級呢?
改革開放30 年的歷程中,除非是壟斷國企,不解決體制問題,幾乎沒有企業能成長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依託國內市場的大量需求, 從1987 年開始,中興在農話市場上一直發展的順風順水,每年以100% 的速度增長。但是到了90 年代初企業創始人團隊的利益和投資方的利益、團隊內部利益也日益難以調和,港方合資人退出。同時,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多市場化的企業員工月收入上千、甚至數千元,而很多國企和事業單位的工資僅有二百元,而且管理機制陳舊僵硬,在這
種剪刀差的競爭中缺少競爭力,很多員工也面臨著競爭對手的挖角、特別是依然在國內處於優勢地位的海外競爭對手的挖獵。多種因素之下,中興技術團隊險些全部出走,另起爐灶。
鄧小平南巡講話「膽子更大一點」的指示、1993 年《公司法》頒布,中興順勢解決了機制問題。1993 年後,創始人團隊、國有出資人創造性地以「國有民營」方式將企業改造為中國最早一批技術入股的股份制企業。
這一改造並無先例,導致中興內部震動前後歷經2年有餘,但是,畢竟這一機制的變革讓企業宏觀的責、權、利機制理順,也吸引了大量的精英學子加盟,讓企業能夠吸引更多的技術人才,為後來的騰飛奠定了基礎——現任總裁殷一民、高級副總裁趙先明、高級副總裁陳傑分別來自高校電信專業教師和海外競爭對手。這讓中興獲得一台「市場化機制發動機」。
而當年技術並不落後的巨龍、金鵬等傳統國有電信設備企業,在90 年代後期在市場、新技術研
發上就開始落後,不能不說企業機制是主要掣肘因素之一。
今天的企業宏觀機制已經不再是障礙,已經不再需要像中興創造「國有民營」、華為創造「虛擬受限股」一樣煞費腦筋了,但是企業競爭也更激烈,微觀機制的改進任務也更為迫切和重要。
以公司制改革為基礎,中興在1995 年後進一步加強了公司的管理機制和透明性,並於1997 年實現了A 股上市。機制的變革和資本市場的結合打造了「資金發動機」,上市募資促進中興的研發從程式控制交換機領域轉向GSM、CDMA、光通訊等前沿領域,中興未來10年的發展都離不開這樣的發動機,2004 年進一步在香港H股上市時公司銷售額已經達到200億。
無論是何種所有制企業都能成功,關鍵是企業宏觀的責、權、利要明晰對等,企業微觀管理機制要不斷優化改進,富有動力。
中興內部組織結構被稱為「三年一大變,一年一小變」,體現了公司必須適應市場和組織膨脹而改變的客觀需求,其中存在很多無效改革,但更多微觀機制的改革成為其內在發展的動力。中興從2005 年後幾乎每年要新招聘1 萬人,而市場從中國擴展到全球100 多個國家,能夠是進行大規模變革而不出現重大混亂的前提在於,企業在微觀基礎上,比如ERP 系統、企業大學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基礎。中興在微觀機制上的變革是持續的。
成千上萬中小企業,哪些可以成為行業的翹楚?在體制和機制上,越早注入規范化基因,就越容易成功。
企業自身發展也需「與時俱進」,與時俱進的核心在於如何建立可以穿越經濟周期的「比較優勢」。
上世紀80 年代,中興的主要優勢在於以「較差的技術+別人不屑於提供的服務+ 很便宜的價格」進軍外企難以滲透、技術含量低的農村低端固話市場;1990 年代中興的核心優勢是「較好的成熟技術+ 很便宜的價格+ 本土化人海服務」,藉此佔領國內城市程式控制交換機等中端市場;2000 年代初期,中興從程式控制電話擴展到GSM/CDMA、光通信等傳統的「高端領域」,這些領域它們具備了「不錯的技術水準+ 顯著便宜的價格」,中興先行進軍第三世界市場、復制了中國市場的成功; 2008年,在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企業競爭力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的2008年「中國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評選活動中,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在憑借良好的市場效益和投資收益榮獲中國最受尊敬25家上市公司這一榮譽稱號。而2008 年之後,面對3G 市場,中興在技術上已經日益接近了全球一流企業的地位。

㈡ 硅料五大巨頭

1.有機硅行業上市公司綜述

有機硅的上游主要是有機硅中的原料供應商,中游是有機硅中的單體和中間體生產企業,下游主要是有機硅中深加工產品的合成。

有機硅下游產品主要用於建築、汽車、電子電器、新能源、航空航天、醫療保健等領域。其廣泛的應用也決定了有機硅下游生產環節的大量上市公司。由於技術壁壘高,上游的上市公司數量相對有限。

2.有機硅行業上市公司業務布局比較

有機硅上市公司中,上中下游均有產品的企業數量較少,產業鏈相對完整的企業主要有東岳硅材、和盛硅業、新安股份等。大多數企業的業務布局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產品,尤其是有機硅下游產品。由於品種多、應用廣、產品差異化程度高,不同企業在有機硅下游深加工產品的布局上各有側重。

3.有機硅行業上市公司有機硅經營業績比較

從披露的信息來看,2021年新發集團在有機硅方面的業務收入最高,達到48.68億元,其次是新安股份,達到43.57億元;2021年,有機硅業務毛利率最高的是新安股份,達到47.42%,其次是新亞強,達到43.15%,其他企業毛利率均在40%以下。

4.有機硅行業上市公司有機硅業務規劃比較

從商業規劃的角度來看,有機硅是一個高科技密集型產業。隨著下遊行業需求的差異化和高度標准化,對有機硅產品規格的要求逐漸提高。為滿足客戶需求,各有機硅生產企業必須大力開展應用研究,拓寬應用領域,不斷開發新品種,提高產品性能指標。

熱點內容
企業股票上市資本運作 發布:2024-11-24 17:34:13 瀏覽:552
對創業板優質企業已悄然布局 發布:2024-11-24 17:22:12 瀏覽:968
股票回購股份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24 17:16:25 瀏覽:451
零售沒簽合同需要交印花稅嗎 發布:2024-11-24 17:16:17 瀏覽:464
上海代辦新三板墊資開戶 發布:2024-11-24 17:15:20 瀏覽:456
萬航渡路附近有那些股票交易所 發布:2024-11-24 17:14:48 瀏覽:341
股票軟體捕撈季節 發布:2024-11-24 16:56:33 瀏覽:403
牛市旗手傳來利好 發布:2024-11-24 16:55:56 瀏覽:806
牛市絕不能犯的致命錯誤 發布:2024-11-24 16:55:55 瀏覽:299
股價市盈率市凈率低預期高 發布:2024-11-24 16:46:44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