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場竅門 » 資深股票分析師v的個人主頁

資深股票分析師v的個人主頁

發布時間: 2024-10-19 10:10:04

① VC炒股是一種什麼體驗

由於一級市場的投資有很多保密義務,我想主要用我個人的股票投資來做例子。首先看一下我的股票投資業績圖。下圖中紅色線的是「凈利潤」,藍色線是我的本金的變化,另外我還加了一個綠色的「標普500指數線」 用做業績比較基準。

為什麼他們會「鬆了一口氣」然後賣掉呢?核心原因就是他們受到了一種「非理性的情緒」的影響—— 「被套了」,有點郁悶,期盼著趕緊「解套」。但公司的長期股價走勢是取決於業務基本面的,和這種情緒沒有邏輯關系。

我在Facebook上市38美元的時候也買了一點,之後價格跌了又繼續買,在跌到19美元的時候重倉買入,之後歷經許多起伏都沒有賣,一直到我擔心WhatsApp對它的威脅才賣掉,在它並購了WhatsApp之後我又把它買回來了。我的邏輯見知乎貼"facebook社交網站會受到諸如微信等新的社交工具的影響嗎?"。

股價的波動也會影響我的情緒,但是我的投資決策是依據自己的獨立觀察和對企業長期盈利能力的判斷,每當股票價格波動或者我有交易的沖動的時候,我都會去看看有沒有新的我沒有掌握的信息,重新審視一下它的基本面(例如用戶增長、黏性、變現潛力),如果我的判斷沒有改變,而股價僅僅是因為市場情緒的波動而下跌,我反而會有「暗自慶幸」的喜悅,繼續買入。

另外一個情緒影響決策的典型例子是「佔便宜思維」。有個著名的天使投資人讓我推薦股票,我說「好未來」不錯,我從23塊開始一直在買進。他說對啊我也特別喜歡這家公司。然後他把這家公司深刻而准確地分析了一下。我問他,那你買了嗎,他說沒有,主要是市場一直不給他機會,這只股票一直在漲,從來沒有調整過。這種「佔便宜」的心態,讓他不理性地去等待一個價格調整,結果反而錯失機會。

我有一個「基本世界觀」,就是「純理性的判斷」是最高效的,只要「情緒」參與了決策,決策的效率就會降低。然而大量例子證明,人類的本能不擅長在做決策時抵抗情緒的干擾。不但如此,它還常常「偷懶」,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它怎麼「偷懶」。



三. 理解真實世界需要「用力思考」,而人類的本能總是傾向於「偷懶」



先分享一個我犯過的錯誤。朋友推薦過一隻股票給我,QIWI。這是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俄羅斯公司,是「俄羅斯的支付寶」。我去找了一些投行的研究報告,發現它無論是交易金額,市佔率,活躍用戶數都遙遙領先競爭對手並且差距還在繼續拉大。而且它還有17萬個線下終端(相當於ATM和「村淘」的電商代下單終端),壁壘很高。當時的公司股價22美金,市值大約是10億美金,而且市盈率只有10倍多。我覺得它被嚴重低估,於是買入了。買入之後3、4個月就漲了近50%,於是我心中暗喜,又抓到一隻「十倍股」。

沒過多久,QIWI就開始跌了。我很奇怪,於是研究了一下,發現是因為石油和俄羅斯盧布對美元的匯率大幅下跌。我想,兩個貨幣的匯率短期取決於消息導致的供需變化,長期取決於購買力平價,而購買力平價的變化是很緩慢很痛苦的,所以俄羅斯盧布肯定會回升。於是我繼續買入。之後俄羅斯盧布果然回升了,我又心下暗喜。可是沒過多久,股價又跌了,而且這一次跌個不停。我再去找各種報告,也沒找到原因,於是繼續持有,又過了很久,我才發現除了俄羅斯盧布的匯率還有兩個別的問題1)俄羅斯出了個新政策,導致QIWI的17萬個線下終端有一部分會被迫關閉,直接影響交易量;2)俄羅斯的年輕人中用QIWI的比例在降低,更多人開始用銀行卡直接支付。

看到這兩個新信息之後,我就斬倉了。不但全部利潤回吐,而且還虧了1/3。這個公司可能其實還是一個很優秀的公司,但是我真的不足夠了解,而且我也沒有時間去了解。說實話,這兩個問題為什麼會發生,我其實並不知道。回頭來看,除了一些人口、電商滲透率等統計數字,我對俄羅斯幾乎一無所知。為什麼我在買入和持有期間,覺得自己很懂這個公司呢?是什麼東西給了我這種虛幻的安全感呢?

簡單地總結,就是「偷懶」是人的本能,而我的本能把我給騙了。在這里,我總結幾個本能「偷懶」的例子。

1. 人的本能總是喜歡偷懶地依賴間接的信息,而不擅長獨立觀察、獨立思考。

形式會給人虛幻的安全感。我找到的投行的報告用了大量的繪制精美的圖,數據很豐富,分析很詳實,很「平衡」地指出了許多風險點,而且很「厚」。這些形式上的完美,讓直接相信了它的結論,也讓我更加自信,而忘了我做投資決策的重要原則:我應當有信心比基金經理們更了解一家公司,否則就不要碰它。這個報告的結論本身是一個間接的信息,而它的「形式」也是一個間接的信息。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被灌輸各種規則和知識,這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因為「直接學習經驗」比「自己總結經驗」要高效太多。然而,這種便利也讓我們習慣於依賴間接的信息來了解世界。比如,我們會根據一個人的穿著、聲音、相貌來判斷他是否值得信賴,會根據一個公司(銀行)的辦公室的地段和裝修來決定是否和它合作,也會因為滿城人沒戴口罩在外面走來走去覺得「霧霾也沒什麼大不了」。同樣原因,我們會常常簡單地相信 「那麼多人都這么想,那總錯不了」或者「這么多年了都是這么做的,那總錯不了」。

我在這篇文章之初,提了幾個「投資大師」的名字,目的就是讓讀者覺得「這些人很牛,所以這個作者應該也很牛,所以他說的東西應該也很有道理」。這種提供「間接信息」的策略通常很有效(你就承認了吧),但是其實沒有邏輯的必然性,這些大師很牛不代表我牛,更加不能代表我說的有道理。

2. 一切的溝通都是低效的溝通,人的本能會高估語言文字的信息傳遞效率。

我後來發現,QIWI的2013年的年報的「風險揭示」部分,白紙黑字地寫了這兩個風險點(參見[i]和[ii]),但是我做投資決策的時候完全沒有看到。不是我沒看它的年報,而是我根本不可能注意到這些信息,即使我看到了這些文字,也不會真正理解它的含義,因為所有的招股說明書和公司年報裡面都有類似的關於監管風險和用戶行為變化風險的提示。

事實上,人類語言的信息傳遞效率是非常低的。一個人在把事實轉換成語言的時候,就丟失了很多信息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另一個人在把語言轉換成事實時,又加入了自己的想像同時也會遺漏很多信息。問題在於,我們對此總是過於樂觀。而且,現代社會治理、公司管理中的很多制度和規則,也是基於「語言能完美傳遞信息」的假設來設計的。

3. 人們決策所依賴的,是大腦中的一個「真實世界的投影」,這個「投影」其實大部分都是憑空想像,但是人的本能無法分辨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想像。

我在中國、美國、歐洲和新加坡都生活過,但是從來沒有在俄羅斯生活過。我在做研究的時候,看到很多類似人口、互聯網、電商相關的數字,腦子里實際上在同步地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往裡「補充」,以形成一個完整的「俄羅斯的模型」,而這些經驗大量地來自於我對於其他地方的消費者和企業的觀察。我其實無法分辨這個「俄羅斯的模型」中哪些來自我的想像。(順便說一句,人的記憶其實也是這樣,你無法分辨哪些是真的記憶,哪些是大腦根據別的記憶拼湊出來的東西。)

4. 人類的本能會偏向過於自信。

在QIWI這個例子上,股價上升的時候我覺得是因為我判斷准確,股價下跌的時候,我就去尋找股票被市場誤判的證據。我的這種心態,導致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選擇性地忽略了俄羅斯盧布的匯率波動對這只股票的影響,更沒有想到要去關注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復盤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買入之後的第一次股價上漲也主要是由於俄羅斯盧布匯率的驅動。

許多研究證明,人常常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事實,選擇性地忽略和自己願望不一致的事實。然而,人總是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但很難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人類的本能除了這些,還有許多別的「偷懶」的方式,例如它常常被「錨定效應」影響,它不喜歡用統計學的方式思考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在《思考·快與慢》裡面有深入的闡述。想克服本能偷懶的毛病,就要養成「用力思考」的習慣,用一雙「懷疑一切」的眼睛來觀察世界,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和錯誤,並時刻警惕自己在決策時被情緒和無關動機影響。

有些讀者看到這里,可能覺得膽戰心驚,人類本能有這么多缺陷,那我還是把錢交給基金經理來管理吧,他們好歹是一個機構,一群人做決定,總比一個人做決定要更客觀、更理性吧。然而,這可能是個誤解。接下來我們聊一聊「集體決策」的話題。



四. 集體決策傾向於依靠人類本能,人類本能傾向於依靠集體決策



我發現,在需要「用力思考」的情況下,一群人來做決定更加難以做到客觀、理性,人越多越難。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做個思維小游戲(純屬虛構)。請你想像一個場景,有一個五口之家決定要買一套房子。經過幾個月的考察,在總價差不多的兩套房子之間猶豫不決:A——交通方便,但面積較小,單價較貴,而且小區有點舊;B——樓盤比較新,面積比較大,單價便宜,但在遠郊交通不方便,周邊配套也不太成熟。

爸爸是個理性派,考慮因素是交通便利、性價比和升值潛力,選A。媽媽是個感性派,主要考慮樓盤檔次、舒適度,喜歡B。兩個人意見不一致,於是媽媽提議全家討論一下。外婆一看價格,說A的單價那麼貴,還是選B吧。外公不太關心這事情,說隨便你們吧,但是媽媽說不行,必須選一個,於是外公說,那我就選A吧,離我打麻將的伙計們比較近。又是平局,氣氛緊張了。於是爸爸問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寶貝,說,上次我們全家去看了兩套房子,我們搬到第一套(A)去好不好?小寶貝說,不要啊我不要搬家。爸爸說,不行哦,我們現在的房子住不下了必須得搬家,你選A還是選B呢?小寶貝眨了眨眼說,B。

三比二,最後買了B。搬進去以後,外婆就後悔了,每天早高峰的時候要陪著外孫坐一個小時公交車去上學,然後坐車回來,下午還要去接,每天兩個來回要花四五個小時。小寶貝也覺得很痛苦,於是吵著著要搬回去。爸爸就說,這可是當時你選的,你當時為啥要選B呢。小寶貝大哭,說,那天來看房子的時候樓下有一隻狗狗很可愛,可是搬過來以後,就再也沒見到它了!

一群人做投資的決定,和這個場景其實非常像。我來總結幾個特徵:

  • 支持或者反對的「人數」、亮點或風險點的「數量」,常常起到決定性因素,但是往往影響結果的一兩個關鍵因素的權重遠遠超過其他因素,而集體討論的時候,大部分人無法按照這個思維模式來思考。

  • 「用力思考」需要花時間,一群人討論的時候「停頓」是很失禮的,只能依靠直覺快速而膚淺地思考。而且很多人只有自己獨處的時候才能正常思考,面前有一個人,就開始有點緊張,有兩個或更多人,尤其是裡面有職位比自己高的,就完全無法正常思考了。還有些人在開「電話會議」的時候思考能力會下降。麻煩的是,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來。這種人在人群中比例多大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就算一個(工作十幾年了,現在好一點)。在很多集體討論、電話會議中,我覺得自己沒有想明白,就會保持沉默,有時候還會因此遭到誤解。

  • 鼓勵「contribute」,是一種被普遍認同的文化,但其實有很大的副作用,因為術業有專攻,對任何一個行業和一個公司有深入觀察的總是少數人,大部分人都是一知半解,但是他們要麼並不認為自己不懂,或者即使不懂也裝懂。但是,他們的意見的權重是一樣的。

  • 「什麼樣才是好公司」,「股價現在是貴還是便宜」,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所以大家表態的「基準」並不一樣,綜合的結論其實沒有意義。

  • 很多看上去像事實的觀察,例如「產品很受歡迎」,「管理團隊很優秀」,其實都沒有統一標准。一個人發言說的觀察和論點,其他人聽到耳朵裡面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

  • 「和稀泥的中立派」總是聽上去更加客觀、更加正確。

  • 大多數人其實是跟風的。

  • 直接反對,是傷面子的。

  • 總之,集體決策傾向於依靠人類本能,而人類本能喜歡「偷懶」。

    有的朋友可能想說,不對啊,市場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並不是「投票」來決定股票買賣的,就是基金經理決定的。

    確實是,但是每個人都在一個「力場」中身不由己,每一個「力場」其實都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集體決策。我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反身性力場」。股市本身,就是個巨大的「投票機器」。只要大多數人(資金)相信一件事(比如漲或者跌),這件事情就會發生。所以每一個參與者,都在一邊觀察和預測其他參與者的行為,一邊影響其他參與者(用「買」和「賣」來投票)。這種思維方式在短期非常合理,但是長期來看是完全不理性的,一個公司的長期價值取決於行業特性和公司自身的業務發展,和人們相不相信它的股票會漲是基本沒有關系的。人很難完全逃脫這個「力場」的束縛,我也做不到。

    「投資人手銬力場」。有一次我和一個管理了30億美金的基金經理聊天。他說,我真羨慕你們做風險投資的,可以有這么長期的資金。你別看我管了30多億美金,但是只要一個季度業績不好,就有投資人開始撤退,有些老客戶合作了十幾年了,我幫他們賺了好幾倍,但他們撤退起來毫不含糊。有些同行好的時候一片風光,不行的時候瞬間就完蛋。所以我50多歲了還要如履薄冰,天天盯著這些公司下一個季度的財報,一有風吹草動就得趕緊跑路,即使我知道一個公司長期的前景很好,也不敢長期持有。

    「職業經理人力場」。很多基金經理看上去是手握重權,但是其實他們也有老闆,可能還不止一個,比如類似「首席投資官」、「首席風控官」之類的。基金越大,各種「官」就會越多,誰都得罪不起。基金經理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潛意識中需要考慮很多和投資回報本身不相關的東西。

    「勝利者的墳墓力場」。一個基金做得不好則已,如果做得好,必然會越來越大,資金規模大了,就需要投資更多的公司,需要招聘更多的「小基金經理」和分析師來研究這些公司,大基金經理就只能靠「投資研究報告」來了解這個世界,但是他又不敢相信這些「投資研究報告」,就變得很焦慮(自己未必能發現)。怎麼解決焦慮呢?多問幾個人的意見吧,最好大家集體討論一下。

    「文化和人性力場」。其實我們從出生開始已經處於這種力場之中了。對於權力的追求和表達自我的慾望是人的本性。你今天看了我這篇文章覺得我講得有點道理,也同意「集體決策」不能完全理性,但是過兩天你們小區的「業主委員會」里如果有人說「以後你們大家所有人都要聽我的」,你還是會投票把他趕下台。如果在一個落後的部落,說不定這個人會被打死。在一個基金裡面也是一樣,一旦一個基金形成了「集體決策」文化(甚至制度),就再也改不回來了。

    讀到這里,有些讀者可能心都涼了:似乎人類沒救了啊,一個人決策效率不高,因為很難抵抗情緒干擾而且本能會傾向於「偷懶」,然後一群人決策效率也不高,因為群體決策傾向於依靠本能,而本能又傾向於依靠集體決策。這怎麼辦啊,你們藍湖資本是怎麼弄的呢?誰實話,我們自己也在不斷實踐和摸索中。一方面我們限制了投資團隊的人數(目前只有6個,以後也會在個位數),以降低溝通成本,另一方面我們也會進行大量的線下一對一的溝通。我統計過,我們投的十六七個項目裡面只有一個是在集體開周會的時候做的決策,其他都是「offline」決策的。

    按照慣例,最後還是給創業者們一些建議:

  • 保持自省,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會常常「用力思考」而不簡單地依賴於經驗和直覺,讓「對抗本能」成為你的本能

  • 不要輕易相信各種內部和外部的「報告」,利用數據和親身體驗來了解你的客戶、員工

  • 設計組織機構的時候,要避免「群體決策」,避免關鍵崗位的決策受到無關動機的影響

  • 相信年輕人,重用有良好思維習慣的年輕人

② 目前市場上最有名的股票分析師是誰

肯定來是10個人能說出幾十個答案來源。個人認為劉勘、邊風煒是第一財經分析師中最好的兩個了。尤其是邊風煒,思路敏捷、口齒清楚、普通話很標准,說了什麼聽的非常清楚,就是長的差點意思,不過這不重要。
以前還有一個宏觀分析師叫洪曦的,現在不再來了,他的水平也很高,很久以前當股市反彈到5500點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勁的認為高了高了,與宏觀經濟形式背離嚴重,現在終於被言中。還有很多的觀點比如投資黑石雖然巨虧,但是他減持認為戰略方向是正確的,現在更加驗證了,國外目前很多便宜籌碼等著我們去揀呢。很想知道他現在對股市的觀點,可惜看不到。和他類似觀點的分析師還有一個叫王羅新的,不過人家在加拿大從業,可能更難看到了。他們都是堅決看空的,現在都驗證了。

③ 股票直播間的騙局有哪些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共有股票投資者1.6億,其中個人佔比高達99.76%,這說明大部分的股民非常自信,盡管知道股市的二八定律,即80%的投資者虧損,只有20%的投資者能賺錢,可是幾乎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屬於那20%。

其實,不管是網上的股票直播分析師,還是那些教人炒股的書,個人認為只能當做參考,完全按照分析師的話以及書上的東西操作,甚至還不如瞎蒙,能准確預判資本市場走勢的人,直接通過資本市場交易賺錢就好。

那麼有沒有真正的高手呢?肯定有,可惜的是小編從來也沒有遇到過,對於這些真正的高手,他們根本不會去給別人推薦股票,更沒有時間去寫書,都是自主分析、自己操作,獨自賺錢。所以說,針對那些網上主動向你推薦股票的人,直接拒絕吧,以免後患無窮。

④ 有人主動邀請股票合作的,是不是騙人的到底是怎麼騙人的呢

總有人拉進股票交流群,說是帶操作股票,這種情況肯定是騙局,千萬不要上當受騙,要提高自身防騙意識,對自己錢財負責。

為什麼可以肯定這種是股票騙局呢?答案非常簡單,如果真正的合法金融機構,是不會存在這種帶股票投資者實盤炒股的,這樣做是違法的,相信金融機構工作人員也不敢去冒這個風險。

既然不是金融機構在帶大家炒股,另外一種人就是騙子了,帶股票操作肯定就是為了「利益」要麼就是利潤分成,要麼就是收取會員費,更有些騙子直接帶你去操作原油或期貨,自己把股民投資的錢收割了。

所以這個群帶股民投資者炒股,看看最終目的是什麼,是不是真大公無私帶炒股,或者就是靠分紅等,一句話騙子都是為少本金而來的,你跟老師非親非故,帶你炒股背後一切都是為了利益。

綜合通過上面分析得知,只要是進股票交流群的,而且還主動邀請股民帶操作的,這些都是騙子,而且是100%的騙人,希望所有股民投資一定要提高股市防騙意識。

⑤ 股票分析師

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方面,我就個人觀點給你一一作答:

但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請回顧一下自己的業績獲得情況,雖然5年平均增長20%,自己覺得是價值投資者,但這些股票是如何選擇出來的?有些人就是天生運氣好,買啥啥漲,如果你是這類人的話,最好是放棄這個想法,而如果你的股票都是通過自己對公司的基本面研究甚至是親身調查得出結論的話,說明你對股票分析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是比較適合做這一行工作的;

然後就是學歷,如果你沒有本科或以上學歷的話,即使進入了證券公司也只能做銷售的工作,就像你自己說的您不是銷售的料所以也只能放棄了,雖然有些部門對擁有長時間從業經驗的人員來說可以放寬條件,但是你的投資時間並不足以讓你得到這種優惠,當然現在獲得本科的渠道有很多,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一個選擇;

最後是從業資格,在符合以上兩個條件的情況下,需要考取證券從業資格才能在證券公司或者投資公司工作,個人經驗從業資格證難度不大

現在回答問題:
1、根據你擅長的領域,可以選擇做投資顧問,從基礎客服做起,相信如果實力過硬的話晉升空間還是很大的,如果你的學歷夠高比如碩士或者至少是金融專業的學士的話,就可以去考取一些高等級的分析師證,有了這些證就可以去更高的地方比如研究所,或者投資公司里的投資助理甚至是投資經理;

2、經紀人的主要工作還是銷售,根據你自己的判斷你是不適合做這一行的,不過經紀人對營銷業績並沒有太大要求,所以不必為自己一開始的業績擔心,時間長了也可能會有不少人因為你的投資成績成為你的顧客——這一點我不確定因為每家公司對經紀人的要求並不一樣,一般來說經紀人是沒有底薪所以也沒有業績要求的

熱點內容
股票中那個引線代表什麼意思 發布:2024-10-19 12:27:22 瀏覽:398
股票軟體上面的分什麼意思啊 發布:2024-10-19 12:15:19 瀏覽:643
那種軟體可以看股指期貨 發布:2024-10-19 12:11:50 瀏覽:310
股票自動交易軟體那個牌子的比 發布:2024-10-19 12:11:47 瀏覽:415
如何理解修正市盈率 發布:2024-10-19 12:11:04 瀏覽:802
德賽電池股票投資分析 發布:2024-10-19 12:11:04 瀏覽:662
青島股票在哪裡開戶行 發布:2024-10-19 12:11:03 瀏覽:461
上班炒股必備軟體下載 發布:2024-10-19 12:10:27 瀏覽:442
股票中的壓盤托盤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10-19 12:09:43 瀏覽:768
和外包簽的合同繳不繳印花稅 發布:2024-10-19 12:04:46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