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上市公司業務分析
『壹』 老師布置了一作業;選擇一家中國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其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創造現金流量能力.
財務管理吧,呵呵,這個簡單呀,由於時間的關系告訴你方法,具體做自己動手吧,畢竟是你的作業喲。
1、先去下載個股票軟體給你參考安信證券,去軟體下載里下載個通達信版的軟體。
2、先想想你想測試比較的行業,就拿醫葯板塊來說吧,你可以選「復星醫葯「,按F10查看這只股票的財務數據,裡面什麼都有,如圖:
4、分別進入他們的F10財務資料去看標桿企業的指標,然後與目標企業「復星葯業對比」
對比方法你就可以財管書上說的差額分析法或者其他的都行,找出具體哪個指標差距
搞定,按照這個方法做,用心的話應該是一份不錯作業哦,不用考慮了採納吧
(PS:截圖第二個是漲幅排行,呵呵,自己去找行業排名)
『貳』 中國企業上市納斯達克有什麼坑
國內企業納斯達克上市為何變了味
萬富翁的神話,那麼象徵財富的納斯達克真是如此嗎?
國內企業為何
熱衷納斯達克上市
雖然入門易,但從法律風險來看,美國證券市場的「門檻」絕對不低。美國不僅對公司各方面要求都很高,監管力度也比香港和國內A股都要大得多。譬如,在中國業內早成「慣例」的「合法包裝」,在美國就行不通。
納斯達克對整個中國互聯網產業來說,曾經是一個夢魘。在網路泡沫尚未破滅的瘋狂年代,一批
為
在中
手術」,企業則隨時可能折騰上3
年才得以在國內主板上市。因此,
急於融資的企業大多選擇海外上
市。在境外資本市場中,中國人最
熱衷新加坡、香港和美國,而美國
又是近10年來最受中國企業青睞
的地點。美國有三大證券交易市場
──紐約證券交易所(N YS E)、
美國證券交易所(A M E X)、納斯
達克交易所(NASDAQ),此外還
有納斯達克另設的「公告板市場」
(O T C B B)。在美上市的成功率
超過99%,只要嚴格遵守正確步
驟,上市准備過程還會很短:在最
受中國企業青睞的納斯達克上市
最快半年,甚至4個月就可以搞定,
在O TCBB上市最短只要5至6個月
便能完成手續。
其次門檻低,財務狀況真實即
可上市,公司優劣「無關緊要」。自
2007年以來,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
納斯達克最大海外市場。除了解決
「遠水不解近渴」的煩惱,上市門
檻低,也是很多中國企業當初選擇
在美上市的重要原因。與國內主板
實行的審批制不同,美國對新股上
市實行注冊制,即對發行人發行證
券,事先不作實質性審查,僅對申
請文件進行形式審查。這意味著發
行證券的公司業績如何並不在監
管范圍內,僅需要對注冊信息的真
實性、准確性、及時性承擔法律責
任,監管機構──美國證券交易監
督委員會(S EC)無權對證券發行
行為及證券本身作出價值判斷。
再次是聲譽好。雖然赴美上
市費用較高,但「在美上市榮譽」
可創造潛在價值。雖然上市快、門
檻低,到海外上市所須費用實際上
比在國內A股上市高得多。即使與
新加坡、香港主板相比,美國納斯
達克的上市費用(包括保薦人費、
法律顧問費、會計師費等)依然也
是最高的,一般為籌資總額的13%
~18%。然而,雖然費用相對高,但
美國證券市場對企業品牌號召力
和名譽上的提升,卻是國內市場無
法提供的優勢。在資本市場,良好
真相
Quality Observation
Copyright©博看網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年6月
48
理著三個相互獨立、但是又可以相互轉換的交易系統,於是又出現了所謂「借殼上市直通車」的操作。
而事實上,很多所謂借殼上市,只是去粉單市場買個殼,因為這種交易的成本是極低的。
據不完全統計,在O TCBB掛牌的中國公司約有數百家之多,先後有十多家公司通過OTCBB轉板到紐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有的公司投資者也獲得了一定的投資收益。但大多數掛牌公司規模小、競爭力差、經營虧損,股價低於投資者成本的比比皆是,甚至個別公司在OTCBB掛牌僅僅是為了兌現赴利」,誘使投資者購買其所謂「原
始股」,進行集資詐騙,使投資者
損失慘重。
根據國務院《非法金融機構
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
第十八條的規定,「因參與非法金
融業務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
自行承擔」。因此,廣大投資者在
進行股權投資特別是非上市公司
股權投資時,一定要增強風險意
識,審慎投資,避免造成不可挽回
的損失。
美國納斯達克「圈錢」也難
一直以來,中國部分企業以為
總
而美國
認為今天
將來就可以分
甚至一些美國人把中國經濟
。
不過,讓中國企業始料不及的
當它們進入美國市場後,才發
監管嚴酷,懲罰血腥。除了美
交易所,還有審計事務
律師事務所、對沖基金、媒體、
人投資者等埋伏在各個角落,他
但上市企業
他們就會迅速出擊。
其導火索往往在於中國企業
公司財務混
例如「財務
這類事情在國內股市屢
但美國市場卻與國內大不
一樣,這類事情成了美方重點關注
的問題。
中國企業之所以玩不轉美國
市場,說明美國人的錢並不像中國
人的錢那麼好圈。因為上市企業一
有違規動作,就會被美國監管機
構盯住,更不用說去圈錢了。也許
是中國企業習慣了在國內上市的操
作模式,因而在美國上市也照本宣
科,這樣肯定要出問題。
毋庸置疑,中國企業在美國上
市圈錢的難度比在國內要大得多。
在國內近兩億股民虧損累累的情
況下,國內股票市場圈錢規模卻超
過以往任何一年。為什麼會出現這
Copyright©博看網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年6月49
2019年6月
50
述文件,在地鐵內飲食屬不文明乘車行為,如勸阻制止不聽,地鐵運營單位有權拒絕提供乘車服務。交通執法部門可將這種行為記錄個人信用不良信息。
近兩年,個人徵信問題不斷地被提起,不少地方也是推出了個人信用積分。
此前,山西太原發布的《太原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條例規定,交通違法行為信息將納入個人信用記錄,替代他人記分處理道路交通違法行為並從中牟取利益也要受到相應處罰。
2017年 ,義烏出台了首個個人
人良行為的加減分標准以及獎懲措施。
我國徵信體系初步建立
在我國,社會信用體系是由國家作為社會信用建設主體,通過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和相關機構的建立,綜合運用各種組織機構和制約方式,對社會中的誠信行為進行激勵與褒揚、對失信行為進行制約和懲戒、對誠信文化進行宣傳和倡導,並在教育、醫療、文化、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和社會危機等眾多領域中廣泛應用。
從2006年起,央行徵信中心就開始探索採集公用服務信息。但
在此過程中發現,公用服務信息數據質量仍然不滿足要求。一方面無法確定數據是否准確記錄在本人名下,如水、電等如果是租戶繳納,並不能有效反映房主的信用情況。而且,目前繳費系統無法准確記錄是租戶的繳費行為還是房主的繳費行為。另一方面,存在因為公用服務提供商服務不到位造成欠費或逾期的可能,因而存在爭議,難以界定。因此,目前央行徵信中心尚未採集水電繳費信息,電信繳費信息只採集基礎服務的繳費信息,不採集電信增值服務的繳費信息。
2011年3月,「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這是「社會信用體系」首次正式在國家政策層面登台亮相。同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
樣的情況?只能說是中國監管機對中國概念股選擇用腳投票也罷,這些都不應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美國監管部門對於問題企業的嚴查才是最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的地方。」相關人士表示道。
真相
Quality Observation
Copyright©博看網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5.9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國內企業納斯達克上市為何變了味
因版權原因,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內容請下載
期刊
《中國質量萬里行》
主辦單位中國質檢報刊社
國內企業納斯達克上市為何變了味
萬富翁的神話,那麼象徵財富的納斯達克真是如此嗎?
國內企業為何
熱衷納斯達克上市
雖然入門易,但從法律風險來看,美國證券市場的「門檻」絕對不低。美國不僅對公司各方面要求都很高,監管力度也比香港和國內A股都要大得多。譬如,在中國業內早成「慣例」的「合法包裝」,在美國就行不通。
納斯達克對整個中國互聯網產業來說,曾經是一個夢魘。在網路泡沫尚未破滅的瘋狂年代,一批
第 1 頁
為
在中
手術」,企業則隨時可能折騰上3
年才得以在國內主板上市。因此,
急於融資的企業大多選擇海外上
市。在境外資本市場中,中國人最
熱衷新加坡、香港和美國,而美國
又是近10年來最受中國企業青睞
的地點。美國有三大證券交易市場
──紐約證券交易所(N YS E)、
美國證券交易所(A M E X)、納斯
『叄』 資本運營的七個案例
資本運營的七個案例
【案例一】
前些年,有一個所謂發明家發明了一種據說可以代替現行冰箱或空調中的製冷劑的環保產品。
為 了推廣該產品,他在全國各地注冊了許多家公司,並創造了一種新的推銷模式,該模式的核心就是以免費更換更環保的製冷劑的名義,向賓館、飯店、機關單位、廣 大的家庭住戶直接推銷該產品。由於產品具有壟斷性,國內市場又是如此龐大。經過一番精心准備和概念化包裝,他終於使自己的公司在香港創業板成功上市。
上市後,由於故事畢竟是故事,公司業績並不理想,於是改變主意,打著整合製冷行業的大旗,利用上市所融資金以及其他杠竿資金,大肆收購國內的空調、冰箱企業,經過合並報表,使上市公司的業績,由虛變實。幾年下來,發明家已不再是單純的發明家,而更多的是行業內的財富人士。
評論:發明家如果只是將發明專利賣掉,撐死了也就是個百萬富翁。
但此案例中的發明家,把發明專利與特殊的營銷方式結合起來,編成一個故事,並用這個故事在股市中圈錢,卻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故事無法再講下去的時候,一個新的故事又開始,而且做得很成功,的確不是常人所能為的。
【案例二】
有一IT人士,其實也談不上他懂多少IT知識,但是他有博士頭銜,有在國外學習、生活k的經驗和圈子。這就是他的資源,於是,他充分利用這一資源來實現自己的創富夢想。
做法是:他先提出了在中國建立一個搜索引擎網站設想(那時,中國網站很少,不像現在,網站多如牛毛),並告訴他的老師,老師借給他10萬美金。
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探索出一個有可能賺錢的模式,於是找到國外的風險投資進行游說,並成功獲得了新的投資。
幾年後又成功在那斯達克上市,趕上股市正瘋狂炒做互聯網概念,該股票價格和其他類似股票價格一樣,一路彪升,於是乎,該IT人士,立馬成為了IT精英,一舉進入中國富豪榜。其他IT精英創富的路數,也基本差不多。
評論:其實現在看來,建一個網站很容易,找10萬美金也很容易,那麼,為什麼他能成功,而別人沒有成功,關鍵在於:一、他充分利用了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並且將它發揮到了極致。
試想,如果他沒有在國外生活過,沒有博士頭銜,他就很難有超前的眼光,來發現他的`機遇,很難去說服國外的風險投資商,除非你實打實地拿出現金流,拿出利潤來。二、他抓住了一個可以讓人發揮想像力的項目,既是說,這個項目有無限擴張的潛力。
【案例三】
十幾年前,有一個17歲的小夥子來到北京,經過幾年打拚,經營起了一家經營家電的商店,後來又變成若幹家連鎖店,同時也做過一點房地產。盡管他乾的很成功,但也默默無名。最近由於進行了資本運作,突然身價百億,成了中國首富。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很簡單。
做法是:他首先把房地產作價與一家香港上市的公司(香港把低於1港元錢一股的股票叫仙股)進行資產股權置換,從而很容易就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權。
然後迅速擴張他的連鎖店,由幾家變成幾十家,無形資產迅速膨脹。經過評估,再次作價進行資產股權置換,上市公司隨即變成市值超過百億的幾十家家電連鎖店的控股公司。
小夥子也從擁有看不見的、迅速膨脹的、一時無法變現的、說不清楚的無形資產,一夜之間變成了擁有價值上百億的可以隨時變現的上市公司股票。
評論:經營家電零售業,據說利潤很低。很多商店經營困難。而為什麼,這個小夥子能成功。
關鍵是,一、他看到了連鎖店的好處,即一家成功的模式可以迅速復制,而實際投入的資本不需要增加太多,但無形資產卻能以幾何級數增長;二、他通過學習,成功地掌握了資本運作的技巧,無須花費太多的資金就實現了市值上百億上市公司的控制。
【案例四】
網上傳說,有一高官之子,在國外讀完書,當然讀金融或MBA,之後在一家投資銀行工作,可能也攢了一些錢,即使沒有錢,估計也有人會借給他。
做法是:於是他大肆收購了一家在內地經營燃氣,但不太景氣的香港上市公司股票。
前期工作完成之後,他通過正常渠道,從中牽線搭橋並運作,使國內某大型國有控股石油公司出巨資參股該燃氣公司。該高官之子當然就成為該燃氣公司之董事長。
消息一傳出,燃氣公司股票價格扶搖直上,兩個月之內,股價翻了一番。股票則由原來的垃圾股,變成了熱門股。隨之可以想像的是,高官之子,也變成了財富之子。
評論:此案例是典型的利用人際關系資源,經過合法的資本運作手段創富的例子。
盡管常人會對此提出這樣那樣的疑問,並表示自己的不滿,但我相信,如此高明的高官之子,絕對不會因此而犯法。因為這一切都是那麼地順理成章,無可挑剔。案例中,所有交易各方當事人所獲得的好處,都是不言而喻。
【案例五】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有一紅色資本家的公子,當別人挨餓時,他還能開著一輛紅色的跑車。盡管如此,他們家族的家產絕大多數已充公是不言的事實,否則,他的老爸也不可能在解放後成有赫赫有名的權貴。正是這種權貴,造就了他今日的財富。
過程是:他先到美國讀書,並創立了一家技術公司,變賣後,獲得了幾百萬美圓。於是他來到香港,在老爸管理下的大公司打工(注意,該公司並不為他老爸所有)。
老爸為了國家的利益回大陸擔任更重要的領導職位之後,公司董事長的位置當然就是他的了。有了權、有了老爸的福蔭,也有一些錢,對公司進行MBO式的改革也就水到渠成。公司變成自己的後,更強烈的擴張慾望就是必然的了。於是一系列的資本游戲就此展開。
先是低價收購一家上市的垃圾公司,並引入李氏等大亨為戰略合作夥伴,公司股價隨即上揚,於是增發股份籌集資金,收購國泰航空,出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好戲。
之後,利用其在大陸不言自明的優勢,連續作戰,進行多個重大項目投資或兼並收購,屢獲戰果,其上市公司的市值也由當年的億上升到現在的億。
公子個人身價,也已躋身中國大陸首富,幾百萬的人造紅色跑車也早已換成幾千萬的純天然駿馬。每年英國度假時所表現出來的貴族氣息,是其他中國大陸爆發富們所無法比擬的。
評論:其實資本運作的關鍵,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必要的關系網路和運作能力。
試想:1、如果他不是他老爸的兒子,他能當上公司的董事長嗎?2、如果沒有家族的權貴,李氏等大亨能和他合作嗎?3、如果不看在他老爸的面子上,他能那麼容易在大陸拿到好的大項目嗎?4、如果沒有這些好的項目,公司的業績能好嗎?股票價值能升嗎?
當然,這一切僅僅是前提。公子的運作能力也是不容質疑的。否則的話,即使有了這些前提,要想創富也是不可能的。
【案例六】
有一個文化人,幾年前去了香港,發了財。後來回國投資失敗,變得幾乎一無所有,甚至欠了一屁股債,於是他打起了資本運作的主意。
做法是:先在維京群島注冊一個A傳媒公司,並以A名義與各地方電視台簽了一攬子協議,協議規定,A公司將免費為各電視台提供一定時段的節目,回報是給A公司每天幾分鍾廣告時間。
接著,他又找到某節目製作公司,承諾向該公司進行投資,回報是製作公司必須向A公司每年提供若干小時節目。一切搞定之後,他向一家股票已成仙的香港上市公司老闆講,他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廣告時段經營權,這足以使他每年獲得幾個億的廣告收益。老闆聽後,心知肚明。
於是決定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收購A公司30%的股權,該文化人立即成為上市公司第2大股東,所獲現金拿出部分投資給製作公司,以兌現諾言。文化人如此這般一番後,又成了有錢人,時間不超過兩年。
評論:只要善於整合資源,把各方利益擺平,就會結出碩果。這是此案例給我們的啟示。
縱觀當事各方,電視台有廣告時段,沒節目製作能力;製作方有節目製作能力,沒有節目製作資金,上市公司有資金卻又沒有項目。
而文化人什麼都沒有,卻把他們整合在一起,從而突顯了文化人的價值。再通過資本運作,使這種價值得以在股市上以具體數字體現出來。
【案例七】
香港一家經營化裝品的上市公司,上市不過三年,卻因連年虧損而停牌。仔細研究後發現,公司經營雖然困難,甚至行將倒閉,但公司發起人卻發了財。
做法是:她先找了兩個合夥人,一個是有技術、有配方的高級研究人員,另一個則是有十幾年著名品牌運作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
首先她們合夥用極少量資金在加拿大、香港、台灣分別注冊了研究公司、品牌公司、經銷公司並開了幾家店鋪。經過一年打理,各公司獨自取得了產品配方、許可證、商標以及其他商譽,也賣出了少許產品,有些收入。
之後,她們在維京群島注冊了一家殼公司,並以殼公司名義高價收購先期注冊的公司股權,殼公司資產迅速膨脹到創業板上市要求的規模,收購資金則由大股東先借給殼公司,殼公司以債務形式列支在帳目上,而現金實際上已作為收購款,重新流入回了大股東腰包。
經過一番努力,殼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並融到一大筆資金,其中一半用於還債,歸還大股東。另一半用於公司日常經營。由於發起人夫妻雙方都是執行董事或董事,按香港標准,僅兩人年薪總計就達300--400萬港幣。兩年過去了,公司經營雖沒有起色,但發起人的收益卻可觀。
評論:總的感覺,此案例發起人有欺騙之嫌,但其所做又似乎合理合法,無可指責,因其在招股書中有明確的風險提示,所有帳目之信息披露也很充分。
發起人之所以能創富,很大程度上是:
一、充分運用關聯交易的資本運作技巧,使其前期投資所形成的無形資產迅速膨脹;
二、通過墊資的形式,將這些無形資產以負債的形式體現在公司資產負債表上;三、成功運作上市,將大股東的債權迅速變現,實現大股東資產增值。當然,公司如果不能成功上市,大股東前期的投資,的確存在無法收回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