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電器股票投資分析
① 為什麼近期國美股價大跌
一則成立合營公司的通告,讓國美電器又一次捲入漩渦。
9月27日,國美電器宣布與全資的北京鵬澤置業有限公司、北京鵬潤地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物業合營公司,之後國美電器股價開始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累計跌幅高達40%。隨後國美緊急叫停,10月3日,國美電器公布暫停成立合營公司,股價開始趨穩。
隨後,10月13日突然宣布耗資1783萬港元從二級市場回購879.2萬股,當天國美電器股價一度大漲7.35%。
該消息既透露出國美電器延伸產業鏈的意圖,也透露出國美系意欲整合旗下資產的意圖。
無奈的急剎車
國美電器合資組建國美商業地產開發公司的消息公布後,次日國美股價大跌11.36%,第二天再暴跌21.79%,創下逾兩年新低的1.83港元。在內地房地產業不景氣的當下,市場普遍質疑國美的決定。
從之後的暫停一系列動作不難看出,國美管理層對股價大跌是始料未及的。
董事會主席張大中對此解釋稱:「計劃提出的緣由,是為了維持和提升集團的競爭力及盈利能力,獲得合適的零售地點及控制租金開支,以應付中國增長中的消費市場對優質零售空間不斷上升的需求。」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岩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判定此舉是否明智關鍵是看該項目未來的成長空間,從長遠來看,國美系組建商業地產開發公司具有前瞻性,一來可以結合商貿業務和地產業務,形成產業鏈互動,二來也能夠掌握商業物業資源,獲得增值回報,與此同時還能夠增大企業在商圈中的話語權。 」
出於這一目的,國美原本計劃通過成立物業合營企業,與北京鵬潤、北京國美優勢互補,解決集團對商業地產開發經驗不足的問題,在中國二三線城市創造並獲取更多優質門店資源。
管理層表示,經進一步考慮目前市場狀況,以及有關物業合營企業的多項因素,目前公司已決定暫停該計劃。國美稱未來將綜合多種因素重新評估該計劃,對於如何在二三線城市獲得有優勢門店、倉儲資源,將繼續研究一個令各方滿意的方案。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岩宏認為:「暫停成立合資公司確實不代表國美系會徹底放棄地產業務,特別是商業地產業務,這是由未來商貿圈發展趨勢決定的,國美並非不務正業,相反,通過有效整合商貿業務和地產業務將發揮國美系整體優勢。」
國美進退兩難
國美宣布該計劃後,市場似乎並不看好。在記者采訪中,大多數人認為,國美系現在的思路是對的,但投資者卻不買賬。
有人投資者擔心,國美旗下三家公司合營開張商業地產項目會帶來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等問題。瑞銀分析師也認為,在當前的環境下,在中國發展房地產業面臨著很多風險。公告披露短短一周時間內,國美電器市值蒸發近四成,足以說明問題。
在內地房地產業不景氣的當下,市場普遍質疑國美系的決定。瑞信更以企業管治憂慮不斷上升為由,下調國美電器2011年~2013年盈利預測的10%~15%,評級降至「中性」,目標價大幅削減42%至2.5港元/股。
市場人士認為,黃氏家族開始整合梳理旗下資產的舉動 注重核心業務家電零售,地產業為家電業服務。
國美電器董事長張大中表示:是為了維持和提升集團的競爭力及盈利能力,獲得合適的零售地點及控制租金開支,以應付中國增長中的消費市場對優質零售空間不斷上升的需求。
「從國美電器為合營公司第一大股東就可以看出,合營公司是在為國美電器量身定做」。國美電器企業發展與投資者關系部副經理盧江接受采訪時候表示。
「實際上就是產業鏈的延伸。」對此,國美有關人士如此評價。
原因無他,家電賣場的競爭已走向提供消費體驗和完善周邊配套的競爭。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岩宏在接受采訪時候也認為:「國美投資地產屬於非主營業務,而投資者更希望其主營業務出彩,擔心地產業務會削弱其主營業務競爭力,加上當前房產調控效應顯現,房地產市場低迷,而投資地產業務需要大量資金,且回收周期長,這不免使投資者出現擔憂情緒。國美雖然堅信其投資戰略的可行性,但是不得不考慮投資者的擔憂和由此帶來的市場悲觀預期,這使國美陷入兩難境地。」
對於市場反應,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夥人袁偉認為,除去投資者害怕關聯交易的因素,就商業地產而言,由於商業地產投資大,回收周期長,投資商業地產必然會佔用國美電器的現金流,反而會影響短期國美電器在二三線城市擴張的速度,影響短期業績。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國美電器宣布暫停成立物業公司的方案後,公司第三大股東摩根大通再次選擇了低位增持,其持股比例從5.12%上升到5.49%。
由於摩根大通增持和國美電器回購,雖然投資機構瑞銀將國美電器的目標股價從4.3港元下調到3.6港元,但是依然維持了其買入的評級。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岩宏最後表示:「摩根大通選擇增持表明其看好國美未來的發展,即使在國美股價下調時,不少投資機構仍給與國美買入評級,可見其成長性較好的情況未因成立合資公司的事件而改變。」
但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接受記者采訪時候指出:「為了獲得優質的店址,之前蘇寧電器(拓展選址信息)和百思買在上海等一二線城市都有自購物業,而蘇寧也在全國多個城市建設商業地產項目,這些投資都是相對獨立的,而且在地產調整中蘇寧也放緩了物業投資的計劃。」其言下之意似乎可以分拆處理,並無必要把上市公司拖入其中,此舉似乎並非明智之舉。
② 國美股權與控制權之爭的解讀反思
(新京報社論)
近兩個月來,吸引了無數人眼球的國美控制權之爭終於在昨日暫時落下帷幕。昨晚7時,備受關注的公司股東特別大會宣布結果,大股東黃光裕提出的動議,除了取消董事會增發授權得以通過外,關於撤銷陳曉、孫一丁的董事職務,及委任鄒曉春和黃燕虹為執行董事的議案均未能通過。
這樣的投票結果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令人十分欣慰的是,大多數股東最終作出了一個相對折中與溫和的選擇:他們既不希望公司目前的經營管理及管理層人員出現重大變故,也不希望公司未來的股份結構發生劇烈調整。黃光裕看起來是輸了一陣,但黃氏一方所言的「已經奪下了陳曉手裡的刀」也並非「精神勝利法」。因為增發授權被否決畢竟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黃方仍將牢牢占據公司大股東的位置,這也為這位曾經的首富、中國民營企業界的一代「梟雄」留住了今後在上市公司內部東山再起的最後本錢。
國美控制權之爭在我們這個轉型社會中的持續發酵,對於大到市場經濟、法治社會、契約精神小到資本市場、公司治理、股東權益、職業經理人委託責任、品牌建設等等,都具有難以估量的啟蒙價值。因為相關的各利益主體都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行事,政府監管部門也牢牢地守住了自己作為一個中立的裁判員的邊界,因而,這個事件是中國現代商業社會的一個經典案例。
從近兩個月來黃光裕家族和以陳曉為代表的國美管理層各自的言行表現來看,黃氏家族身上似乎更多地體現了中國民間創業者的「無畏」傳統。他們一開始大打道德和民族品牌,試圖調動社會輿論。但從隨後的變化中看得出,他們的學習能力同樣是驚人的。而陳曉陣營的大多數應對手法,則更多地代表了一種順應國際上現代企業治理先進理念的大趨勢。海外投資分析機構及國際財經媒體為什麼幾乎一邊倒地奉勸股東投票支持現任董事會、反對大股東,這就是根源。在這類問題上,真正專業的分析者不會從泛道德化的角度考慮問題,他們關心的是誰更能帶領公司取得優秀的業績,回報投資人。
陳曉曾經反復追問過一個異常到位的問題:既然黃光裕先生始終把他對企業的絕對控制放在首位,那麼國美為什麼還要上市呢?這個問題,放在大股東經常肆意圈錢、侵佔普通股民利益的國內市場上,尤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此外,相比已經帶領國美走出困境、取得不錯業績的經驗豐富的陳曉團隊,黃氏家族倉促推出的律師鄒曉春和黃光裕的胞妹黃燕虹顯然難以得到投資人的首肯。
然而,我們這么分析,決不是抹殺黃光裕作為國美創始人的價值。事實上,可能國美這個已經在境外上市的公眾公司的確更需要陳曉這樣精明能乾的現代職業經理人,而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無疑也非常需要創業家!
針對公司控制權之爭,黃光裕和陳曉都曾放過狠話——前者威脅「魚死網破」,後者則以「魚可能會死,但網不會破」反唇相譏。但從中國商業文明進步的立足點而論,我們不希望「網破」,更不希望「魚死」。值得慶幸的是,理性的投資人昨天已經作出了正確的選擇。(轉自新京報,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知名財經評論員 葉檀 )
陳曉離開國美,從開始便已註定,而關鍵時間點就是杜鵑資產解凍。正如陳曉當初的行為並不是對黃光裕的背叛,黃光裕方面如今的行為也說不上道德欠缺,離開狹義的道德江湖,我們才能在上市公司治理與職業經理人的天地里,看得更透徹一些。
資本時代就是如此,以日後資產是否增值為惟一的博弈目標考量。這是市場理性博弈的必然結果,沒有人願意魚死網破。從這一點說,資本市場脫離了瘋狂的道德攻擊,向理性方向邁進了一步。
中國家族式的上市企業不可能允許職業經理人獨掌大權,更何況這個經理人還不被信任。陳曉離開,才能讓黃氏家族安心。
去年9月15日,貝恩資本實施了15.9億元「債轉股」,正式成為國美電器的第二大股東,黃光裕夫婦持股比例被稀釋至32.47%。之後貝恩資本宣布支持陳曉方。兩大股東的爭奪,將導致國美根基動搖,如果黃光裕方對董事會決議動輒投反對票,或者將未上市門店剝離出去重新成立公司,對於國美將是致命打擊。作為財務投資者、久經資本市場風雨考驗的貝恩資本顯然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
黃光裕入獄之後,國美歷經三部曲:第一步由陳曉出面實行人機分離模式,確保國美不會出現機毀人亡的慘劇。貝恩資本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的;第二步通過黃陳之間的博弈,給貝恩資本與黃光裕之間畫出底線,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絕對不會觸碰,如黃光裕方面的控股權與對公司經營的控制力,如貝恩資本希望獲得的溢價;第三步陳曉出局,進入黃光裕方面與貝恩共同執掌的時代。
從國美的一連串博弈可知,惟一能夠與中國大型民營企業創始人抗衡的,是資本的力量,而不是職業經理人。即便張大中出任國美董事會主席,國美都不會因此打上張氏烙印。陳曉帶領國美走出黃光裕入獄事件的陰影,而張大中則帶領國美走上正常經營軌道,國美會就此走向常態化。
中國的企業很少因為職業經理人吃虧,只有在與投行簽署對賭協議、購買金融衍生品時,才會為日後被掃地出門埋下伏筆。蒙牛就是前車之鑒,牛根生不得不以萬言書請求國內企業家們的幫助,以免蒙牛落入外資之手。這次陳曉在前台與黃光裕方面博弈,最得益者是貝恩資本,他們讓貝恩資本以低價成為大股東,實行了債轉股,還為貝恩資本畫出了一條經營紅線。
國美事件的前後傳遞出中國的現實,市場規則在進步,可以做到人機分離保護企業生存權與投資者的利益,國美在香港上市利用相對完善的香港規則,幫了自己的大忙;但市場文化沒有變,職業經理人從大戶的管家向獨立品格轉變任重道遠。 摘要:其中,「國美大爭下的中國公司治理啟示(部分摘錄) 」該內容摘自原國美電器決策委員會發展戰略研究室主任兼經營管理研究室主任,現任江蘇新日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剛發表在《管理學家》雜志上的文章《國美大爭下的中國公司治理啟示》
三大啟示
在家族制企業或獨資企業向現代企業轉變的過程中,國美大爭使得一些企業所有者產生了觀望和憂慮情緒,擔心自己對企業控制權的旁落,也使得企業所有者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產生了相互不信任。如何通過制度安排和核心人員選任,使得企業創始人的權益獲得切實保障,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委託代理機制下構建企業創始人保護機制。早在1932年,貝利和米恩斯就在《現代公司與私有產權》一書中指出:現代公司已經發生了「所有與控制的分離」,公司實際已由職業經理組成的「控制者集團」所控制。兩權分離理論認為,股權分散的加劇和管理的專業化,使得擁有專門管理知識並壟斷了專門經營信息的經理實際上掌握了對企業的控制權,導致「兩權分離」。現代公司,特別是股份制上市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兩權分離的現象更是十分明顯。股份制上市公司中,出資人是社會公眾,社會公眾不可能直接管理、運作公司,必須依靠專業人士進行,何況社會公眾更注重於間接投資股票,關注自己的股權收益,這更促進了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兩權分離。
在所有權與控制權兩權分離的公司制度下,沒有控制權的所有者如何監督制約擁有控制權的經營者成為首當其沖的問題,委託代理理論便應運而生。委託代理理論的基本思想是:公司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即委託代理理論中所指的委託人;經營者是代理人,而代理人是自利的經濟人,具有不一定與公司所有者的利益一致的訴求,具有機會主義的行為傾向。委託代理理論認為,代理人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可能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尋租,從而損害所有者的利益。委託代理機制下的公司治理結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代理風險問題,即如何使代理人履行忠實義務,恪守信託責任。
經邦咨詢薛中行老師對此發表個人看法,企業創始人(企業家)一定要保持對自己企業的控制權。企業創始人作為締造者對企業的發展功勛卓著,其利益和訴求理應受到尊重。創始人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的博弈,古今中外不乏先例。如:迪士尼大股東聘請CEO,卻不想CEO將大股東幾乎「驅逐」了20年;當年帝國大廈的投資人聘請了一位CEO,不想該CEO卻將帝國大廈以極低的價格出租了148年,到現在帝國大廈的業主還在世世代代打官司。
為了防止職業經理人對企業創始人利益的侵害,目前在美國的公司章程中,已經加入了創始人保護條款,即創業股東的股權不管被稀釋到什麼程度,都要佔據董事會或由其提名的人占據董事會的多數席位。這種創始人保護條款是中國民企急需引進的,在關鍵時候這項條款將是創始人對抗職業經理人越位以及惡意收購行為的殺手鐧。
2.控股權的安全邊際設置。企業若想獲得快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是巨大的,企業對資金的渴求可以理解,但無論是通過何種方式募資,股權是自己權益的最大後盾。股權決定話語權和控制權是現代企業的基本特徵。因此,企業創始人或大股東若想掌控企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對自己的持股比例進行安全邊際設置,確保自己所擁有的股份能夠戰勝各種不穩定因素。
若大股東「一股獨大」,無人能制衡,可能導致獨裁而損害全體股東的長期利益;反之,如果大股東股權比例過低,不但其他股東對其制衡可能過多,而且還會出現積極性不足的情況,也會損害全體股東長期利益。
對於國美這樣一個上市公司來說,企業創始人若掌握公司50%以上的股權,所有權與控制權將會高度一致,沒有人可以挑戰創始人的權力;若股權比例下降到50%之下,企業創始人的所有權與控制權將被削弱,董事會將不再由企業創始人一言九鼎,而是由票選原則產生的董事會成員對企業日常經營進行重大決策。若企業創始人的持股比例降到30%以下,不僅僅是所有權與控制權再次被削弱,其話語權也可能被剝奪,若要在股東大會上通過自己的動議更會難上加難。按國美公司章程,持股10%以上的股東有權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若黃光裕的股權在未來數年不斷被稀釋的話,其第一股東的地位不但不保,甚至連召開股東大會的權力也會被剝奪,這也是為什麼黃光裕堅決反對國美增發新股的原因所在,發行新股可能攤薄黃光裕的股權比例,使得國美加速從股權比例上「去黃化」。
股權的安全邊際設置是需要企業創始人深刻領悟和運用的一門技術。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企業創始人若要保證自己的絕對權力,最可靠的辦法就是掌控50%以上的股份,在股份不能達到50%的情況下,也應確保一致行動人的股份和自己的股份相加大於50%。
3.職業經理人在情理法之間的抉擇。股東與職業經理人本是魚水的關系,多數情況下,雙方之間默契配合,共同推動企業向前發展,但是身為個人,職業經理人難免需要在情理法之間做出正確抉擇。
職業經理人應遵守最基本的商業倫理道德,加強自律。職業經理人應該自問:如果我背叛了企業所有者的利益,那麼之後誰還敢委我以重任?職業經理人要珍惜自己的名譽,名譽是其安身立命之根本,長期來講,職業經理人恪守職業道德,為企業發展盡心盡力,將贏得企業家們的歡迎和尊重,並不斷接到企業家們拋來的橄欖枝。在職業經理人自律上,唐駿可以看作一個榜樣。在盛大,唐駿助陳天橋成功上市;在新華都,不僅助陳發樹在資本市場入主青島啤酒和雲南白葯,更是將旗下二級公司運作上市。唐駿功績不小,卻看淡權力,給自己明確的定位,宣稱「職業經理人永遠是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