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集團股票技術分析
Ⅰ 橫盤3年,達利食品遇到麻煩了
達利集團,這個曾經頻頻推出十億級爆品,利潤碾壓同行的食品界龍頭,如今卻陷入了舊品牌迅速老化,新品牌做不起來,股票連續橫盤三年的尷尬境地。
「山寨」起家,在中國市場無往不利的達利,為什麼沒人買了?
【走別人的路】
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騰飛,讓中國人在「吃飽」以外,尋找著新的消費選擇。就在這段時間,旺旺、頂新集團、好麗友、億滋等港台和海外品牌相繼來到大陸,填補了供給端的短缺,開啟了中國休閑食品的一大波狂歡。
在繁榮生長的行業,「山寨模仿」也往往能夠分到一杯羹。福建人許世輝就是在這條由別人開拓的休閑食品創富路上,「山寨」別人,再復制自己,讓達利吃飽又吃好。
1989年9月,許世輝在惠安創建了一家小型食品廠,也就是達利的前身,主要生產硬質糖果和傳統餅干,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1998年,韓國品牌好麗友在中國市場推出好麗友巧克力派。松軟的口感和香濃的巧克力味道,讓好麗友一度獨霸市場。此後,好麗友又推出蛋黃派,同樣受到市場熱捧,此時許世輝嗅到了商機,決定要讓工廠轉型。
當時,盡管好麗友的產品在中國已經是家喻戶曉,但它的價格對於許多二三線城市的中國消費者來說有些偏高。因此,當口味模仿出好麗友七八分,價格只要其2/3的達利園派系列出現時,人們非常願意為這個「平替」買單。
許世輝所抓住的這巨大「商機」,讓達利園派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反超好麗友,成為中國市場派品類的第一名。
嘗到甜頭的許世輝如法炮製,四處出擊。於是,中國的零食消費市場上便出現了模仿品客和樂事的可比克薯片,效仿紅牛的樂虎,觀戰王老吉大戰加多寶的和其正涼茶……
在原材料上省錢,給消費者一個更便宜的選擇,這樣的戰略讓達利每隔幾年就能「山寨」出一個十億級的新品牌,並躋身到各個品類的前三名。
除了擅長模仿和主動放低身段做大品牌的替代品,達利自己還有幾個看家本領。
一是會打廣告。
介紹產品的工作就交給那些先行的大品牌,套用了產品名字達利只需要好好介紹自己。
於是無論在哪個產品線,達利請的代言人都是一水的一線明星:許晴、周傑倫、陳道明、趙薇、孫儷…… 產品口味由別人介紹,品牌檔次由大明星背書。 這樣有所側重的打法,讓消費者接收到一個明確的信號:達利的產品雖然便宜,但有明星代言,吃起來不丟人,而且味道也不錯。
二是會鋪渠道。
三是會做品牌。
每進軍一個新品類,達利都會新造一個子品牌,既不打別人家的擦邊球,彼此之間也絕對獨立。這樣達利在踏入每一個新領域的時候都可以找到最合適的切入角度,也不用擔心某個品牌的失敗給全局帶來的牽連。在細分市場的節節勝利,讓達利自己也逐漸成為了深受信任的民營大品牌。
2015年達利在香港上市,2018年1月市值破千億,許世輝也當上了福建首富,可實際上,這個時候起,達利已經知道自己的招數不靈光了。
【新變化和老方法】
2012年,達利營收突破百億,凈利潤6.93億。2015上市,達利該年營收為169.09億,凈利潤達29.12億。從2012-2015這三年,達利營收和凈利潤年復合增速分別高達16%和61.37%。
可是上市之後,達利的業績增長開始放緩,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都下降至10%左右,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營收甚至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
在達利最風光的幾年,市場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第一個是食品消費的新升級。
公眾對 健康 飲食的需求日益迫切,讓達利忽然無所適從。曾經最賣座的產品——以高糖、高油、高熱量提供味覺刺激,經過復雜加工、並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的所謂休閑食品,開始被逐漸拋棄。
即飲飲料方面,達利主打的涼茶同樣迷失在消費升級的趨勢里。數據顯示,2009-2012年,涼茶行業整體增長率在16%-18%左右,之後增長率在10%左右,並在2017年迎來行業的頂峰。
此後,飲料市場上開始流行「0糖0脂肪」的概念把涼茶業幾乎一波帶走,從2018年開始每年的萎縮速度接近20%。本就在加多寶、王老吉的夾擊下地位略顯尷尬的和其正,面對行業退潮更顯得無能為力。
第二個是互聯網時代外賣對即食食品的替代。
隨著智能手機和外賣的高速發展,休閑食品的充飢功能,開始被選擇更多樣,口味更出色的外賣所替代。這樣外部的變化,徹底地改變了食品消費領域的格局。原本以犧牲口味來壓低成本的達利系列,在外賣軟體瘋狂補貼的頭幾年,根本無力招架。
比起行業的變化,令達利感到更無助的是, 「山寨模仿」的老辦法也行不通了。
在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中,許多中小食品企業開始用達利的手法山寨達利:鄉鎮的小賣部可以買到比「好吃點」更便宜的「吃好點」,比「達利園」容量更大的「達禾川」。
據相關報道,達利在2018年一口氣推出了33款新產品,跟過去瞄準一個細分市場窮追猛打相比,更像是在刮彩票。達利把新產品捆綁銷售給經銷商,但是哪怕是新品,賣不掉就是賣不掉,經銷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新品零食臨期處理。達利憑借暢銷產品苦心經營十幾年的渠道關系,也在這樣的強制捆綁之下,收到了不少負面評價。
此外,達利甚至一度陷入到虛假宣傳的麻煩之中。
2018年8月,一名消費者投訴達利集團旗下的可比克薯片抽獎活動,相關部門調查中發現,薯片筒包裝上印刷的兩個合作組織不存在,達利集團產品投放量與允諾也相差甚遠。
2019年6月17日,漣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達利食品集團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對達利食品集團處罰款3673.04萬元,被稱作史上最高虛假廣告罰單。
跟不上新變化,也沒法走老路的達利還能怎麼辦?
【誰來挑大樑?】
達利掙扎出了兩個新辦法。
一是推出新產品,目標搶占 健康 +正餐的陣地。
達利推出了「達利園水檸c」、「達利園檸檬茶」、「達利園檸檬烏龍茶」系列,又重新包裝樂虎,進軍「 健康 」飲料市場。
此外,達利更為兩個重點推廣新產品量身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家庭消費市場。
推出面向高端,「0乳糖、0膽固醇、0反式脂肪」的「豆本豆」豆奶,又上線了短保質期麵包的「美焙辰」,2020年報中顯示, 兩個品牌在集團整體銷售佔比已經達到14.1%。
二是拓展新渠道,將注意力從地面網點轉移到線上網站。
互聯網零食品牌正在忙著搞線下,達利正忙著上網做微商。
2018年,達利集團先是搞了個社交電商項目「fuluota芙羅塔」平台,當時甚至給各地經銷商下達了微商指標。可這趕鴨子上架的系統習慣性崩潰,以至於技術團隊不得不在官網發公開信道歉,自營平台的微商計劃最後不了了之。
出師不利達利只得回歸主流電商,好在2020年,疫情的催化下,達利電商銷售額增長45.2%,總算在線上銷售上有了點起色。
那麼,看起來對症下葯的兩個新辦法,真的奏效了嗎?
好像也沒有。
由於市場高度競爭,「豆本豆」和「美焙辰」在物流、倉儲、人工環節的成本持續上漲,經銷商拿貨不再具有毛利優勢。而達利的捆綁壓貨戰術,使得兩款產品的滯銷率居高不下,經銷渠道叫苦不迭。
賣得不好,但是推廣費用一點也沒省。「豆本豆」三年裡狂燒25億廣告費,而2020年「豆本豆」和「美焙辰」加起來,營收也不過29.63億元。
再看達利的電商表現。前文提到,2020年達利的電商銷售額增長45.2%,這成績看似不錯,但是如果考慮到如此幅度的增長後,電商平台也不過僅占總銷售額的6.8%,甚至還比不過全行業在2019年的12.8%的平均水平,更與三隻松鼠、百草味動輒90%的銷售比例無法相提並論。
達利花了很多力氣,並沒從互聯網渠道上撈到什麼好處。
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在650億港元市值附近已經橫盤3年的達利,如何找到突破口?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Ⅱ 旺旺食品有限公司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
2006年2月20日長沙召開全市工業經濟工作會議,我市台資企業湖南旺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位列2005年度長沙市工業二十強的第七位(按銷售收入排序),同時也在我市2005年度利稅過億元的十四家企業中排名第七位。
1992年台灣旺旺集團與湖南華湘進出口集團合作在長沙市望城縣創辦的湖南旺旺食品有限公司,是旺旺集團在大陸的第一家企業,也是投資發展最成功的企業。經過十餘年的努力,發展到包括湖南旺旺食品有限公司、長沙旺旺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大旺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的旺旺醫院、湖南真旺塑料包裝有限公司、長沙明旺煉乳食品有限公司等五家企業的湖南旺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旺旺集團在長沙的投資總額從92年600萬美元增至現在12070萬美元,注冊資本從初期300萬美元增至現在1.06億美元。投資領域從食品行業發展到教育、醫療行業。湖南旺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也獲得了「全國高新科技百強企業之一」、「中國500家最大外商企業之一」等榮譽稱號。
旺旺集團在長沙的成功投資,既是我市不斷完善政策體系,規范管理服務,優化投資環境,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的縮影;又是台資企業為我市加強企業技術創新,提升產業結構,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繁榮我市經濟,實現地方政府和台資企業合作雙贏的典範;也將增強更多台商朋友來長投資興業的信心。
Ⅲ 炒股哪些技術指標最好用
技術分析只是一個拐棍
就均線看,從周線到月線直到年線,統統在空頭面前沒有了顏面;黃金分割線也失去了應有的靈驗;九月預言也未能實現……
2008年,對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心中的技術分析五味瓶徹底打碎了,流淌出的更多是苦辣咸。為什麼股市一年,技術分析不再聽我們使換了呢?
以紅黑K線為例,其實它就是寒暑交轉,陰陽互換,一如天亮了,萬物自然醒;月亮爬上天,夜色自然暗。
不可否認,許多投資者在歷經多年的技術分析洗禮後,有了一些基本經驗,比如金叉是買的開始,死叉是賣的開始;超買是平倉的開端,超賣是建倉的開端。或許正是這些機械且固化的「經驗」,在變字當頭的2008年讓技術分析似乎失去了其」神聖」的光環!
不管是日本K線酒田陰陽五法、艾略特大師的波浪經典,還是費波那茨的「黃金分割」、道氏理論……所有這些技術分析都是師法自然,順乎自然。技術分析去年一年不聽使換,沒有順其自然應該就是一個重要的根源。
技術分析作為舶來品,該學!但如何學,怎麼用,卻是個大問題。揚棄地學可能更好。正如一位股友所言:理論畢竟是理論,不可能說得那麼具體,再說還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說啊。問題是,有些投資者往往用的卻是瞎子摸象式或者土法煉鋼式的技術分析。
分析股市,技術分析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其信號的發出,是各種數據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不要忘了,這個結果只是對過往歷史數據的一種整理。因此,傳統的技術分析指標只是隨行情起舞的曲線而已,並不絕對是一種「機會」的再現。或許碰巧來了個「機會」,而且小賺了一筆。如果將這種偶然固化成心中永恆的「神棒」,那麻煩的種子早晚會紮根發芽。
投資方法系列書,分析師所著的可謂多如牛毛,但作為投資家或交易家的卻是鳳毛麟角。分析人士的方法更趨向前瞻式,而後者更趨向於反應式。而作為投資者來講,自己做的是交易,學的卻是前瞻式,而不是反應式,這本身就是一個缺陷。更要提醒的是,中國股市是一個新興加轉軌的市場,技術分析的使用上更有其不同程度上的局限性。也就是說,對中國股市的分析不能只是一些如何具體地技術地買進賣出股票,而是應該有一套從對中國股市制度、內在矛盾,宏觀面分析到對中國股市估值分析、市場結構變化、風險控制等大的體系。惟其如此,投資者才能從大的趨勢和方向上做好投資。
總而言之,如同我們碰到一個生詞要查新華字典一樣,技術分析只是一個拐棍,是「術」而不是「道」。投資者可以研究它,讀破它,卻沒必要迷信它;可以反駁它,卻沒必要排斥它。對它的運用最好是打蛇隨棍上,而不是用固化的觀念及固執的操作,排斥變化,抗拒自然,刻舟求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