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資產審計案例分析
⑴ 關於道提斯食品有限公司審計案例的分析
案例 : 美國道提斯食品公司是個上市公司,道提斯食品公司格雷溫斯分部是一個儲貨中心,專門負責批發冰凍食品,其總經理那斯溫特是一個剛剛由銷售員提升進來的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他升任不久,該分部因業績不佳和未能完成利潤目標而接連受到總部的批評,他感到壓力大。為提升業務,那斯溫特開始採取諸如在實有存貨報告書中混入虛假的存貨項目登記表、更改存貨計算單位和直接在存貨日記賬上輸入虛構的存貨等簡單的造假方法,在上報總部的月度業績報告中虛增存貨,致使1980-1981年間,道提斯食品公司合並凈收益因此而分別虛增了15%和39%。 在1980-1981年間,格特曼會計師事務所受託道提斯食品公司年度會計報表 審計 業務,為什麼專業注冊會計師竟沒有發現道提斯食品公司如此簡單的存貨造假呢?分析其主要原因可歸結為負責該 審計 項目的格特曼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湯姆斯·韋森和主審注冊會計師法萊克·波拉沒有嚴格控制對 實物資產 的監盤: 1.在發現道提斯食品公司存在如下情況時,韋森和波拉沒有對存貨採取不同於常規程序的詳查方法:(1)存貨在道提斯食品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約占總資產的40%;(2)道提斯食品公司(特別是格雷溫斯分部)的存貨內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多薄弱環節;(3)在1980~1981年間,格雷溫斯分部的存貨余額大量增加,使得該分部的存貨周轉率大大低於正常水平。 2.注冊會計師實地盤點時馬馬虎虎,不能勤勉盡職。如注冊會計師因怕冷而在格雷溫斯分部的冷庫里清點存貨時敷衍了事;在1980年的存貨實地盤點後,那斯溫特又向韋森和波拉交來三張虛假的存貨登記表,並聲明是注冊會計師在盤點時忽略的,韋森和波拉只是粗略地核對後,便把表上所有金額歸入格雷溫斯分部的存貨余額中。 3.不重視對存貨盤點差異的追查。1981年,負責存貨盤點的注冊會計師發現存貨登記表上的數目與計算機列印出來的年末存貨余額不符,他通知了韋森並給那斯溫特寫了一份備忘錄,要求他做出解釋,但那斯溫特沒有答復,韋森也沒有追查此事,波拉在復核工作底稿時也沒有關注監盤人員對存貨差異提出的疑慮。 分析: 自1939年邁克遜·羅賓斯案發生後,存貨監盤已成為注冊會計師 審計 的公認 審計 程序,但在現實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因不重視對 實物資產 的監盤而增大 審計 風險的事件。注冊會計師不重視對 實物資產 的監盤通常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對 實物資產 實施監盤;二是雖然對 實物資產 實施監盤,但只是機械地履行程序,而不實質性地控制監盤程序的實施。如本 案例 中,注冊會計師發現存貨約占總資產的40%,道提斯食品公司(特別是格雷溫斯分部)的存貨內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多薄弱環節等具體情況時,沒有擴大監盤范圍;注冊會計師在實地盤點時,因怕冷不認真清點;對於盤點數和賬面數之間的差異,注冊會計師沒有追查取證就予以確認,這種不嚴格控制監盤程序的做法與不實施監盤程序一樣,都不能取得確認存貨數量和狀況的有效證據,潛在風險很大。 在 審計 實務中,主審注冊會計師或項目經理負責監盤計劃的制定和對實施監盤程序進行控制,但具體清點人員往往是一些缺乏經驗的助理人員,因此,監盤風險可能源自兩個方面:一是具體實施監盤的助理人員因怕冷、怕臟等原因工作不認真或因缺乏經驗而操作不當;二是負責 審計 項目的主審注冊會計師或項目經理不能夠有效地控制監盤的全過程。為保證監盤質量和避免監盤風險,主審注冊會計師或項目經理應該嚴格指導、控制和復核監盤程序的實施,必要時,還應當利用分析性程序取得證據來為指導、控制助理人員實施監盤提供指引,即主審注冊會計師或項目經理應當考慮以下問題,來判斷監盤程序實施是否充分和適當,進而指導助理人員擴大監盤范圍或採用更有效的監盤方法:(1)存貨的增長是否快於銷售收入的增長?(2)存貨占總資產的百分比是否逐期增加?(3)存貨周轉率是否逐期下降?(4)運輸成本占存貨成本的比重是否下降?(5)銷售成本所佔銷售收入的百分比是否逐期下降?(6)銷售成本的賬簿記錄是否與稅收報告相抵觸?(7)存貨的增長是否快於總資產的增長?(8)是否存在用以增加存貨余額的重大調整分錄?(9)下一年度是否存在過入存貨賬戶的轉回分錄?但在本 案例 中,負責道提斯食品公司 審計 的合夥人和主審注冊會計師不僅沒有實施分析性程序來指導助理人員實施監盤,甚至連最基本的謹慎做法都沒有做到,如沒有認真復核監盤工作底稿、不重視對被 審計 單位臨時補充資料和助理人員提出的疑問實施追加 審計 程序,這是合夥人和主審注冊會計師的嚴重失職,他們理應為此付出代價。
⑵ 審計案例分析
藍田股份會計造假案例
一,績優神話
藍田股份做為一家從農業為主的綜合性經營企業,自1996年6月上市以來一直保持了業績優良高速成長的特性,其1996年至今的每股收益分別達到了0.61元,0.64元,0.82元,1.15元以及今年的0.97元.從2000年的年報看,已步入穩定發展軌道的藍田,目前含金量很高,其4.31億元的凈利潤絕大部分均來自主營,在主營業務收入基本持平的情況下,雖由於成本略有增加,使每股盈利下降了0.18元,但攤薄後19.81%的凈資產收益率以及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1.76元的現金流量額都表現了藍田通過大力開發高科技農業而產生了實實在在的穩定回報.從財務角度看,其流動比率為0.77,速動比率為0.27,資金運用較充分,短期償債能力雖由於存貸較大而略有不足,但提了4296萬元的存貨跌價准備還是比較穩健的,另外只有23.18%的資產負債率也說明了其穩定的財務結構.
從經營上說,該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飲品,食品,蛋類以及冷飲類為主的完整名優農產品結構,其生態農業旅遊的綜合開發已走上正軌,新年度里將大力建設洪湖綠色食品基地項目以及新建10萬畝銀杏采中圃基地項目和年產200噸銀杏黃銅甙項目,預計,建成後可增加凈利潤2億元.年報股東數為160559戶比上期又增加了42%,因此二級市場表現並不太好,市盈率按最新數據統計也只有18倍左右.特別是該公司董事會提議,2001年度利潤分配一次,分配比例不低於當期可供股東分配利潤的50%,2000年度未分配利潤用於分配的比例不低於50%,將採取送紅股與派現相結合的形式,派現比例不少於20%,其2000年未分配利潤在本次派2元後仍將達9.16億元,加上4億元以上的凈利潤,應該說分紅潛力十分驚人.
二,績優神話的終結
2002年元月21日,22日,生態農業(原藍田股份600709)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場目光再次聚焦到這只曾經備受關注的"績優神話股".
停牌也許僅僅是個開端.高管受到公安機關調查,資金鏈斷裂以及受到中國證監會深入進行的稽查,似乎預示著這只績優股的神話正走向終結.
生態農業(原藍田股份)董事會今天發布公告說,早在一星期前,即2002年1月12日,該公司董事長保田,董事兼財務負責人黎洪福,董秘王意玲等三名高管,以及包括公司財務部長在內的七名中層管理人員共十人被公安部門拘傳,接受調查.據知情人士介紹,公司的會計資料也被查封用於辦案.
由於群龍無首,公司大部分員工已經提前放假.另據了解,公司的董事長職權現已授權其他人行使.
其實,早在2001年10月8日,藍田股份董事會公告稱:"2001年9月21日本公司已接受中國證監會對本公司有關事項進行的調查,提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藍田的資金鏈斷了"源於一篇文章.2001年10月26日,北京某財經大學一位劉姓研究員在一份內部刊物上發表文章,呼籲"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引起銀行高層的關注.不久,相關銀行即停止對藍田發放新的貸款.
事實上,大家心裡都很清楚,停止貸款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意味著什麼.
三,造假污點
事實上,自從藍田股份被查出在上市過程中弄虛作假被處罰後,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形象就一直沒有好過.盡管這幾年其報表一直顯示每股盈利很高,但就是很難令人相信.
據中國證監會1999年10月公布的查處結果,藍田股份在股票發行申報材料中,偽造有關批復和土地證,虛增公司無形資產1100萬元;偽造三個銀行賬戶1995年12月的銀行對賬單,虛增銀行存款2770萬元;將公司公開發行前的總股本的8370萬股改為6696萬股,對公司國家股,法人股和內部職工股的數額作相應縮減,隱瞞內部職工股在1995年11月6日至1996年5月2日在沈陽產權交易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事宜.據此,中國證監會當時對藍田股份主要責任人處以警告並罰款10萬元.
隨後,從1999年到今年的3年間,藍田股份三度申請配股,均未獲得證券監管部門的核准.去年9月21日,證券監管部門再次到藍田股份進行調查.
一位投資者在接受采訪時很坦率地表示:"造假污點一輩子都洗不清,這就是市場經濟中的信用問題,藍田應該為此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