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率先進入了技術性牛市
A. A股牛市來了是真的嗎
個人覺得有A股牛市的苗頭。隨著上證指數站上3100點,A股走出「牛市格局」成了最熱話題。實際上,進入7月,市場做多情緒高漲,新增投資者跑步進場。有投資者認為,牛市的號角被券商股吹響,A股又到了一年一度「七翻身」的時刻。
北京時間周一(7月6日),A股延續上周強勢高開,開盤一小時,滬深兩市成交額達到6700億元;滬指早盤重回3200點,創近15個月新高,成功進入技術性牛市。截至午盤收盤,滬指漲5.06%,深成指漲4.00%,創業板指漲2.97%。
隨著市場交投情緒日漸高漲,滬深兩市半日成交額超9400億元;其中券商板塊半日成交金額達1082.66億元,北向資金辦日凈流入逾140億。從盤面上看,券商板塊掀漲停潮,太平洋、國金證券、中國銀河等近20股集體漲停;旅遊、半導體、保險、房地產、軍工、煤炭板塊走強。
(1)創業板率先進入了技術性牛市擴展閱讀
A股放量大漲的原因
談及此次A股放量大漲的原因,交銀國際研究部主管洪灝在接受鳳凰網財經采訪時直言A股今日上漲「沒有懸念」,「比較出乎意料的是此次A股上漲的幅度非常大,」洪灝說道。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銀國際4月20日發布的報告《亞洲強國:市場運行至一個歷史性轉折點;中國將開始長期跑贏》中,其也強調了中國A股市場和香港市場的長期機會。「中國的A股從來沒有什麼『慢牛』。」
洪灝告訴記者,「從數據上看,端午節期間央行十年以來首次下調再貸款利率,同時國內通脹壓力可能會繼續往下走,這樣也給央行繼續寬松預留了空間,這些都是支持中國股市上漲的因素。」在他看來,信用和貨幣供應增速回暖以及超預期的新增貸款都是「流動性注入中國股市」的表現。
但同時洪灝也指出,當前信用增速相對於貨幣增速並沒有大幅超前,如果市場太過著急,將這些利好的前景變成「泡沫化」的東西,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他表示,此次A股大漲主要受市場交投情緒以及市場資金的進入所致,從目前來看A股市場已經漲了不少,未來投資者需要耐心持股觀望,因為很快將進入技術性的阻力位。
B. 科創板的到來,是不是意味著牛市將不遠了
目前科創板的推進速度非常快,原先市場各方都認為6月份才能夠落地。但若以目前這種速度推進,5月份左右科創板就能夠實行。而對於科創板的橫空出世,很多投資者認為,這是對A股市場構成超級利好,因為政策要為科創板的建立營造大牛市氛圍,只有A股持續走牛,科創板推出才能更加接「地氣」。
不過,我們認為,科創板的到來,可能在該板塊中出現幾只明星股,也會讓早期嘗鮮的投資者獲得豐厚利潤。但是,科創新不可能給A股市場帶來牛市行情,而恰恰相反。科創板的推出反而會加速A股市場的技術性牛市走到盡頭。
首先,科創板的推出會分流股市很大一部分資金,對於創業板和中小板形成比較大的影響。本來資金都流向創業板和中小板。但是,由於科創板的推出,其估值更趨合理性,所以更能吸引外圍資金的進入。科創板除了對創業板、中小板構成資金分流的作用,還會對主板市場的資金分流作用也是顯則易見的。
再者,科創板推出後會擠壓同類的中小板、創業板的估值水平。對於科創板來說,企業上市主要是實行注冊制,在注冊制下的股票,估值普遍不會很高,一般都只有幾倍或十幾倍的市盈率,而中小板、創業板因長期實施審核制,物以稀為貴,再加上盤子小,所以估值遠遠高於科創板。
而當科創板推出後,會給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估值形成下拉效應,並且促使其回歸合理估值區間。事實上,推出科創板並沒有錯,實行注冊制也沒有錯,而問題是,由於 歷史 遺留問題,導致中小板、創業板的股票估值明顯高於科創板。這肯定會把中小板、創業板的高估值拉下來,股民受到損失在所難免。
再次,科創板將被推出後,將實行注冊制,而注冊制將會引來其他一些制度的落實,比如退市制度、集體訴訟制度、取消殼資源等。同時,也在倡導投資者價值投資,徹底告別過去在二級市場上短線博弈,而是選好了低估值股票,不離不棄,長期持有。
因為,注冊制對投資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你選對了好股票,若長期持有,投資者可通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股價上漲實現財務自由。而如果你買錯了股票,股價就會一跌再跌,直至長期虧損退市。投資者也可能虧得一無所有。
科創板即將推出,但是這與A股市場的走出大牛市沒有必然聯系。相反,科創板推出後的賺錢效應,反而會分流股市的資金、拉低A股市場的估值,並且在建立完善退出機制後,還會對於股市投資者,如何鑒別選對好的上市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一旦踩上問題股的地雷,或者買到了業績變臉上市公司的股票,都會給投資者的財產帶來重大損失。所以,科創板的到來,對於A股長期 健康 發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對於A股市場帶來短期陣痛恐怕是難以避免的。
隨著近期緊鑼密鼓的政策性利好,股市定位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這個提升是跨越式的,屬於重磅利好的性質。目前源自金融改革開放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均屬於制度安排方面的重大改革,也是能引發一輪牛市的因素, 其中制度方面的重點改革當屬科創板和注冊制。
那麼科創板和注冊制的推出會有多大的影響?從這點出發,我們不妨參考下台灣股市如何實行注冊制及之後市場的表現
回想當年推行股權分置改革時候的情況,當時投資者擔心股票全流通後,股價會大幅下跌,但整個股權分置改革下來,股市不僅沒有出現暴跌,反而穩步向上,個股更是牛氣沖天。
最後牛市是諸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科創板和注冊制的到來,只開啟了牛市的鑰匙,因為推出後被廣泛接受成功的標志就是股市漲,但這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而操之不及,一切交時間驗證吧!
我是跑贏大盤的王者,打字很累,最近評論點贊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動動小手,您的評論點贊就是最大的理解與支持。
首先說一下個人觀點,雖然很多人認為目前運行的是牛市行情,但我認為目前只是一個周子浪反彈,而且很有可能科創板的落地,就代表著這波反彈的結束。
首先第一點從技術上來看,上證股指至2440點周背離之後,形成了周子浪反彈,這波周子浪反彈是8~12周,目前來看12周的可能性非常高,雖然最近一段時間上證股指的攻擊力度非常猛,但也僅僅是加速趕頂的格局,整體結構上已經進入了末端,並不具備趨勢逆轉的能力,除非在12周股指沖過了3587點,才能說明趨勢發生逆轉,但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幾乎為0,所以說這里根本沒有牛市行情。
第二點,目前科創板的推進速度非常快,原先很多人認為6月份才能夠落地,目前以這種推進速度來看,5月份左右科創板就應該能夠實行,科創板的落地一定會分流很大一部分資金,對於創業板和中小板形成比較大的影響,一旦創業板和中小板失去資金的關注,加上創業板和中小板自身定位的偏差,將很有可能急轉而直下,重新走入下降通道,再次進入反復折返跑的結構中,從這一點上來看,科創板的落地也不會帶來牛市行情。
科創板落地和上證股指反彈周期既存在著一定的巧合,也存在著必然聯系,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不能認為科創板落地就是A股市場的牛市,更多的應該是逆向思維,而不能隨波逐流。
感謝評論點贊,歡迎留言交流,如果感興趣點個關注,分享更多市場觀點。
首提科創板是在2018年時候,預計在2019年創立成功,而提出要創立科創板的時候股市還處於熊市行情;但股市在2019年1月4日股市開始上漲至今,已經走出了牛市氛圍。千萬別認為這是由於科創板的創立利好刺激股市來牛市的,如果這樣認為大錯特錯,這純屬巧合而已。 總之可以肯定一點科創板的創立不管股市是處於熊市還是牛市,科創板在今年是肯定會出來的,反之科創板的到來但不能意味著股市牛市不遠了,這是兩碼事不能混淆了 。
其實明確一點就是科創板的創立不但不能催化股市來牛市,反而還會拖累股市來牛市的時間。科創板其實是利空股市的,因為由於科創板的創立會分離股市資金,同時也會影響股民投資者的信心,讓部分股民投資者的關注點在科創板身上,直接或者間接性的影響股市行情。
股市是熊市還是牛市是有其自然因素來決定的,主要是受到政策性的影響,已經投資者的氣氛,和超大資金的推動等等的共同體合力來決定股市是牛還是熊。並非由於科創板的到來,就意味著股市牛市不遠了,兩者沒有直接關系。
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閱讀與關注。
科創板已經披露「首發」9家受理企業,分別為今晨半導體、睿創微納、天奈 科技 、江蘇北人、利元亨、寧波榮百、和艦晶元、安瀚 科技 、武漢科前生物。
現階段科創板也處於「熱火朝天」之態,更是達到了「科創板IPO」概念,32家概念股,其中的概念股有的三個月上漲幅度達到122%,漲幅超40%的成分股達到19家。足見得「火爆」程度。
那麼,科創板的到來,是不是意味著牛市將不遠了?
個人認為:科創板的到來,不能說明牛市要來了,股市也有自身的運營規律。
一、類比創業板當年登陸。
2009年9月13日,召開首次創業板發審會,首批7家企業上會。2009年10月23日,首批上市28家創業板公司,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上市。創業板指數2010年6月1日正式編制與發布。
從當年的創業板上市情況類比現在的科創板,情況還是有著一定的相似。
2009年科創板首批上會7家,首批上市28家。現在「首發」9家受理企業,未來幾個月內預計有著更多的企業「沖擊」科創板。
2009年9月13日之後的股市走勢是如何的呢?
2009年8月4日至9月1日出現的階段下跌,之後便是回漲走勢,9月中下旬出現了短線回調,回調之後繼續出現上漲,直到2009年11月末才出現了階段下跌。
那麼,再來看現階段的行情:
2019年1月4日出現低點以後便是開始上漲,至今仍舊處於上漲趨勢之中,熱度未曾下降。
也就是說,兩種情況有些相反,一個是之前下跌,一個是之前上漲。那麼,存在「登陸」以後的情況可能也就不相同。
再就是,創業板登陸之後的行情,並沒有進入股市的牛市行情。
那麼,我們再來看股市當時的走勢方面,當時創業板登陸的時候,股市出現了一波急速下跌,有著回漲的需求,且上證指數MACD周線級別處於綠柱區間。
現在科創板上市的時候呢?股市出現了一波急速上漲,且上證指數MACD指標處於周線級別的紅柱區間。
個人認為,類比創業板登陸時間,現在科創板登陸股市,可能會出現短線的回調。
二、股市自有運行規律,是「經濟的晴雨表」,一個板塊的上市,有促進作用,但不主導市場。
從現在的股市來看,仍舊處於相對底部,並且股市的牛熊市有著自身的走勢規律。
A股具有明顯的走勢特徵,個人總結為「大起大落,久盤於底」。也就是說,呈現的單邊大幅上漲,單邊大幅下跌,更長時間的底部橫盤震盪。
2005年至2007年,股市走出了一波單邊式大幅上漲,「 歷史 強牛」。
2008年由於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世界爆發經濟危機,A股也受到波及,進入大幅下跌,熊市。
2009年雖然有著股市的「大反彈」,但從階段上看,2009年至2013年呈現的是階段底部。
2014年至2015年6月,股市再一次進入單邊式上漲階段,「杠桿牛」。
2015年6月至12月,「股災」發生,單邊式下跌,熊市。
2016年之後呢?股市有沒有再一次的出現大幅上漲?並沒有。也就是說現在2019年,仍舊處於相對底部區間。
而現在處於的相對底部區間,下一階段又是單邊式上漲,也就具有一定的牛市底部的潛力。
總結來講:科創板的登陸,並不能意味著牛市的到來。股市,也有著自身的規律、運行。一個板塊的到來,只能是影響行情,卻不能成為一個行情的主導。
作者不易,多多點贊,十分感謝!
確切的說,注冊制帶來了牛市,而不是科創板,和2005-2007牛市股權分置改革一樣,這將帶來一波牛市。
股權分置改革類似於融資,注冊制也是融資,新投資人討厭被圈錢,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向投資人索取。然而A股事實證明,A股沒有索取的功能,比如不能發IPO的那些年,一直是熊市。市場只有被需要,市場才會活躍,才能有大把資金進來,才會吸引人氣。
科創板能不能盤活注冊制,要看其吸引的企業是否是好企業,有好企業,就有投資人,就有成交量。比如螞蟻金服如果能在科創板上市,必然能吸引很多人去科創板開戶。實際上這種引力並非是因為股價,而是因為好企業天然吸引投資人。
同樣的,如果科創板成功實施了注冊制,這個制度又會回到主板,逐步改造主板結構,牛市伴隨大型企業上市,以前的主板巨無霸大多數是國企。然而當年騰訊去港股,阿里網路去了美股,大家發現,A股天然缺陷讓A股投資人措施了BAT,而BAT即使是早期的投資人,大多數也是國外的資本。我們白白將機會拱手讓出,資本市場沒有給投資人提供價值,資本市場也逐漸變得無足輕重,反而樓市,越來越成為經濟的支柱。
長此以往,必然是不對的。注冊制讓A股重新變得重要,並且再次和實體經濟鏈接,這種鏈接未來必然需要實體經濟提供回報的。但在此之前,必然是先要讓資金進來。
牛市需要的好公司,政策支持,外資進入。在注冊制推進下,幾乎都可以達到,所以注冊制是本輪牛市的基礎,可以說並不誇張。
科創板的到來,並不是意味著牛市就不遠了。為什麼呢?
首先,科創板的開設是為了解決 科技 類型的中小企業發展融資的難題,目的是支持科創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為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其次,科創板的開設可能在未來會分流一定的資金。
其三,我國股市的牛市與科創板並沒有關系,我國股市的牛市過去主要取決於政策,現在主要取決於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取決於有多少上市公司能成長,能發展壯大。目前看來我國證券市場大部分上市公司並不具備這個條件,我國目前的上市公司大部分質量低下,沒有成長性,也沒有競爭力,當大量的上市公司質量不高的情況下,市場機構莊家只能是短期炒各種概念和題材,這種短線的投資炒概念和炒題材的偷襲行為成就不了牛市,也很難產生牛市,牛市需要一大批股票能持續上漲,需要大部分股票的持續上漲建立在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基礎之上。
其四,現在股指期貨對外開放後,國內外的機構可以通過做空股指期貨獲利,在這種情況下,當股指漲幅較大時,國內外的機構就有了做空的空間,就會選擇做空股指期貨獲利。因此,目前的條件下,指數也不可能持續大幅上漲。
其五,我國的牛市是在政策的支持下,運用具體的政策工具和措施發動的,目前還沒有這個跡象。
綜上所述,目前談我國股市的牛市還太早。
科創版跟牛市有關系。邏輯思維出問題了吧 科創版與牛市風馬牛不相及。
股市漲不漲跟投資者信心有關系。投資者信心來自哪裡。來自於對資本市場改革的認可。現在投資者擔憂什麼。擔憂IPO和減持。科創版來了IPO和減持擔憂就消除了。擔憂經濟下滑和貿易摩擦。科創版來了。經濟就好了貿易摩擦就煙消雲散了。
筆者不知道樓主是不是想多了。竟然有這樣的結論。能夠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嗎。
科創版是支持 科技 創新企業的。有利於 科技 創新企業融資做大的。但是也會對市場資金造成分流。也會對原來 科技 創新企業估值構成影響。主要拖累估值水平降低。
這樣的科創版跟牛市關系聯系何在
科創板上市對A股來說:短、中期就是利空,科創板分流了市場上的資金,擠壓了市場上的估值水平,但就中、長期而言,科創板注冊制的實施反而倒逼了A股的改革。是否重現A股在股權分置改革後所帶來的6124點的大牛市,還很難說。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就是科創板的注冊制也是為A股實行注冊制改革所進行的一次嘗試,當然這只是一次嘗試,成功與否暫且不說,注冊制是否適應A股市場還有待商榷。16年的熔斷機制就不適應A股市場,所以在實質性的利好沒有兌現前,我們並不能單憑是改革試點和我們認為的利好,就判斷A股牛市要來了,這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但是股市變革的曙光己經顯現,這是一個有著確定性的機會,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技能,做好准備,分享下一個時代的改革紅利。
C. 科創板和創業板的改革,會不會帶來科技股的長期牛市
科創板和創業板的改革會讓A股帶來價值牛,但不會出現科技股的長期牛市,科技股只會分化式走牛,科技股絕不會全面走牛。
隨著A股市場科創板的創立,以及創業板的改革,由於這兩大板塊的股票都是採取注冊制,同時也會漲跌幅明顯放寬到20%,這兩個方面對對A股市場是影響比較大的。
原因三:我國科技企業同比一些發達國家的科技企業太落後了,要知道我國很多科技企業都還需要依賴國際上一些頂尖的科技企業學習技術。
意味著我國很多科技企業還在摸索和逐步成長中,處於發育成長中,這些企業的業績並不會很好,業績會直接影響二級市場股票的表現,沒有業績的支撐,股票想要長期牛市更加不現實。
綜合以上關於科創板和創業板的改革,會不會讓科技股長期牛市的問題展開討論和分析;未來科技股只會局部性的機會,並不會所有科技股都會長期牛市的,未來只有價值牛,並不會走科技牛。
D. 牛市行情為什麼要選券商股
股民們最喜歡的就是牛市了,因為在熊市中基本炒什麼股票都會跌,而牛市就不同了,牛市來臨了以後一般券商板塊會有比較大的反應。下面給大家分享,牛市行情為什麼要選券商股?
券商板塊表現怎麼樣?
牛市來臨後,最先有反應的就是券商股,券商股已經連續大漲。今年以來,券商指數上漲逾百分之二十三,同期上證綜指只上漲了百分之十一。券商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牛市降臨的指示器,在未來的牛市來臨時仍不會失靈。可以買券商股,但不要寄予奢望。
相較於2018年的「跌跌不休」,2019年的A股市場,形勢大好的呼聲,愈演愈強。春節期間大盤上證指數漲了19%,創業板漲了24%,已經令投資者感受到了新年新氣象。A股股票的三大股指均上漲超過5%、個股上漲佔比99.11%、券商板塊集體漲停、可轉債集體飄紅等各項指標,形成了技術性牛市標准。
為什麼選擇券商股?
券商股的強周期性賦予其在股市中獨特的地位,當下的市場選擇券商股便是綁架了大盤。
證券業的業績受股市影響很大,在牛市中,券商股的業績也在增長中,所以屬於強周期性行業。而近兩年兩融業務的推出,導致股票融資利息給券商帶來了暴利,同時更加劇了證券業的強周期性。
如何選擇券商股?
同質化嚴重的板塊,選股**的不僅僅是PE、PB指標等,而應該**綜合市值大小、中短期股價走高的訴求、題材、成長性、股本擴張能力、限售股解禁、絕對價格、是否為兩融標的等。
券商股投資策略:
只吃魚頭,或只吃魚頭和魚身,不吃魚尾。
E. 各位大神;大跌過後是瘋牛變慢牛還是牛市就此結束了
我的觀點是牛市還沒有結束!
從7月初開始,股票市場開始走牛,各路資金入市踴躍,致使股指快速上行,達到了有些瘋狂的地步,隨後銀監會發聲,對違規資金查處監管,態度堅決,伴隨著違規資金的出逃,一些主力資金也順勢出貨,導致大盤跌幅較大,市場曾一度出現恐慌,到了上周五大盤開始企穩,收陰十字星,成交量減少,呈現觀望狀態。從本周一、周二的走勢來看,大盤處於急跌後的整理狀態。
我個人認為,以後的股市還會繼續走牛,只不過會走得更穩重、更 健康 。7月16日國新辦發布了我國第二季度GDP增速數據為3.2%,從負6.8%到3.2%,這說明我國經濟已經開始恢復,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世界各國對我國3.2%的GDP增速數據,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稱中國的經濟增長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給了他們重啟經濟的信心。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並先行於經濟,在我國現在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股市不應該走熊,所以我認為牛市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
最近A股波動幅度比較大,讓很多投資者感到無所適從,在出現了大漲和大跌後,市場會不會變成慢牛行情,還是牛市會從此終結了呢?
我認為,真正的牛市不會一天漲完,也不會一天跌完,不可能一周漲完,也不可能一周跌完,甚至一個季度也不會完成。
A股的牛市其實並不是從現在開始的,而是從去年年初開始,經過了長時間的震盪反復,現在又開始重拾升勢,目前整體向上的趨勢比較明顯,期間還會進行調整,但是牛市並沒有結束。
在這種反復震盪的行情中,很多散戶投資者往往很難盈利,因為自己的籌碼很容易被莊家洗出,而股價升高之後又感覺投資不劃算,最終只能看著指數不斷上升,錯過了最好的投資時期。
在一年多之前我就說過,A股正處在一個去散戶化的 歷史 進程當中,將來散戶賺錢會越來越難,所以投資者要改變自己的投資思路,變短期投資為長期投資,變自己投資為通過機構投資。
如果你確實有非常強的專業投資能力,能夠掌握市場的動態,又有足夠的時間對股市進行分析研究,也就是說你是一個專業投資者的話,你可以保持自己的投資特點。
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的投資者,既沒有經過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沒有豐富的實戰經驗,甚至連一些基本的指標和術語都搞不清楚,只是聽別人說投資股市能賺錢的話,我覺得這樣根本不適合進行股票投資,不如把資金委託給專業投資者,進行基金定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現在談牛市結束,太早了!不要因為股市中階段的震盪調整,而及早的轉變觀點,這樣可能會錯過之後的很多行情。看待股市的行情走勢,還是要分為短線、中線、長線,從不同的時間維度中尋找答案,這樣的思路要更加清晰。
從中短線的角度來講,股市確實承壓。一方面是現在所處於7月份、8月份半年度財報披露的時間,今年又很特殊,上半年雖然國內新冠疫情控制的很好,但各行各業並非完全恢復,而一些板塊、公司又有著大幅的上漲,甚至已經脫離了本身的基本面。這種情況的存在,也容易出現如果行情松動以後,立馬開跌。不僅僅這一方向的股票有回調的需求,一些經營不善的股票也有回調的需求。如果股市的一些股票下跌,造成氛圍偏空,如果又有著消極消息的影響,也就容易造成股市集中性踩踏、恐慌性下跌。正處於這個階段,股市中短線承壓的情況是存在的。
那麼,從中長線的角度來講呢?大跌過後是瘋牛還是慢牛,又或者是牛市就此結束呢?個人認為,當前不是判斷牛市結束不結束的時間,更需要注重的是股市還有哪些機會。怎麼講呢?如果分析今天的下跌,雖然兩市90%多的股票都有著明顯下跌,但下跌的基本情況是不同的。估值較高的,下跌幅度較大,而估值相對較低的,下跌幅度較小。為什麼呈現這樣的情況呢?是因為估值處於近些年低位的一些板塊,跌幅已經有限了,下跌的幅度自然也就相對要小。還有一個情況是,股市中的一些有方向的優質公司是存在「錯殺」的。一些二季度業績預告有著超預期表現的公司,在估值合理去背景下,跟著一起下跌。這種情況是存在「錯殺」的。
所以,現在關心牛市完沒完,不重要。重要的是發現股市因為下跌而跌出了哪些機會。
很高興就你的問題,說說老馬對於後期A股行情的見解!先亮明觀點,本輪慢牛已經發動,初期震盪難免,但中長期就是慢牛格局,瘋牛不會再出現。
在說為什麼老馬會說後期就是慢牛行情,咱們先說說,為什麼A股30年一直是牛短熊長?是股民都知道,國內A股有很強的周期性,牛短熊長在以前的30年,交替輪動,往往也就是這樣的走勢造成很多股民在牛市中產生較大虧損的原因。而造成這種走勢的原因,在一次經濟論壇中,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公開表態,以散戶投資者為主是造成市場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這種結論也不知道是怎麼得出的,從國內以長期投資代表的險資,證金匯金,公募機構都違背了長期投資的初衷,在市場進入拉升期瘋狂減持,而現在把鍋摳給散戶,都不知道怎麼想的。
A股散戶化是任何國家資本市場初期的特徵,因為資本市場成立初期,制度不完善以及投資者不成熟的缺陷,是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場急漲急跌的原因,而國內急漲急跌的原因除此之外,新股超發,只進不出的制度,讓資本的池子已經難以承受,炒股是投資的一種形式,而國內已經改變了其性質,融資過於投資。另外高層雖然一直在倡導保護中小投資者,從結果來說,僅僅也是嘴炮,單獨從上市公司造假的處罰力度就可以看出,投資者並沒有上升到重要地位。這些僅僅是原因一二,這里就不闡述其它的。
以上說了下國內A股的現象,前幾輪牛市牛短熊長,而本輪牛市的性質相比前幾次應還是有質的不同,個人看好後期國內A股慢牛的行情。
牛市初期的基礎已經形成,只待行情逐步展開說「瘋牛」還是「慢牛」,首先要確認現在是否已經發動牛市?老馬認為,現在已經從熊市中走入牛市初期,後期就是全面牛市蔓延開來。下面咱們看幾張圖。
2006年突破長期下降趨勢,開啟一輪牛市
2014年突破長期下降趨勢,開啟一輪牛市
現在A股再次突破長期下降趨勢,牛市條件已經形成
上面是基本典型牛市的啟動特徵,都是放量突破長期下降趨勢,本次突破就說明下降趨勢已經扭轉,所以牛市條件已經具備,只是熊末牛初的特徵就是多震盪,但震盪也是進一步蓄勢。
上面是技術面去看,另外從基本面和市場面去看,年初一輪疫情徹底把全球經濟帶入泥潭,各國瘋狂放水刺激經濟,就國內來說年後三輪降准,幾次逆回購和中期借貸利率下調,以及各國過萬億的放水,昨天歐央行制定超7萬億的經濟刺激,美國又在制定萬億的經濟刺激政策,寬松下,資本市場有望走出一波行情。全球放水,從國內A股的估值來看,長期處於低位時給了國際資本投資的條件,加上現在國內對外資的放開力度逐漸加大,從去年開始,大家看一下北向資金的流入情況
自2019年初截止到現在,北向資金凈流入近萬億,從趨勢線看,滬深港通開啟,資金長期處於增持A股的走勢,這體現了外資的一種對A股的態度。就目前A股的估值,可以說佔有很大的優勢。大家可能會質疑北向資金,其實對於這部分資金不在於它的多少,而在於一種態度,外資不像國內,外資更多的是認定價值,外資的持續流入也認可A股的價值。加上技術面共振突破,基本可以判定,牛市已經形成。
為什麼不會再出現瘋牛國內前兩輪典型大牛市啟動的背景,2007年那輪是全球資產泡沫促成,美元濫發,造成經濟過熱,包括國內當時也是大量引發貨幣,這種貨幣超發,銀行資金充盈,信貸加速,資金流入地產和股市,加速泡沫的形成,2008年美國信貸危機作為導火索,泡沫破了就是一地雞毛。2015年純粹的杠桿牛,而牛市的終結也是國家出手嚴查杠桿,一輪牛市結束。而本次牛市,在初期,國內高層就遏制住了杠桿和貨幣寬松的適當。另外從國內高層多次表態可以看出,前所未有的重視資本市場,之外現在國內為了讓IPO正常進行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市場。可以這樣說,慢牛更容易讓管理層把他們想做的事做完。
所以,結論來說,本輪牛市「慢牛」走勢的概率比較高。
溯源觀點: 大跌之後,牛市還沒有完結,但是也不是瘋牛變慢牛,修整修整之後,A股大概率還是瘋牛格局 。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明確瘋牛和慢牛的界定。絕大多數投資者認知的慢牛等同於長期上漲,而嚴格 意義上的慢牛是隨著經濟基本面的穩步向上,股市進二退一穩步攀升 。
而對瘋牛的認知,投資者則將其定義為階段性上漲過快、過猛,但是階段性過快、過猛這並沒有明確的定量定義,僅僅就是投資者的一個感覺而已。
所以,A股市場從來牛不存在慢牛和瘋牛這樣的人為劃分,從30年超長周期來看, 上證指數從90年代的95.79上漲到當前的3320,底部不斷抬高,這就是經典的上漲慢牛行情。
1、 歷史 數據看上漲時間長度
1992.4.23到1992.5.25日,22個交易日上證上漲255.50%;
1992.11.20到1993.2.16日,60個交易日上證上漲了279%;
1994.7.29到1994.9.12日,32個交易日上證上漲200%
1996.2.7到1996.8.9日,122個交易日上證上漲了67.39%;
1999.12.29到20011.6.6日,338個交易日上證上漲了65%;
2006.8.9到2007.10.17日,288個交易日上證上漲了281.90%;
2008.11.6到2009.7.29日,179個交易日上證上漲了85.53%;
2014.10.29到2015.6.11日,153個交易日上證上漲了119.07%;
2019.1.4到2019.4.2日,58個交易日上證上漲了29%;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A股 歷史 上值得參與的中級行情和大牛市,其上漲都是很短的時間完成的,換言之,慢牛隻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換個角度看,wind資訊統計顯示,在A股3800多上市公司,90%的股票每年的漲幅基本會在15到25個交易日內完成,其餘時間全部是橫盤震盪和下跌 ,既然個股是直來直去,那期望指數慢牛,穩定上漲,這邏輯上說不過去。
2、為什麼慢牛是一種奢望?
股市本就是 社會 生產要素的配置場所,只有快速流動才能發揮資源配置這一功能。
資本比我們人類聰明多了,它知道那些公司,那些領域有利可圖,會自我調節,如果認為的干預期望慢牛,這是違背自然規律。
更重要的是,股市的人性的照妖鏡,將人性丑惡的一面反應,而人天生就喜歡快速致富,這點從有人類以來就沒有改變過。
況且,在當前物慾橫流,人心焦慮是背景下,有那一個人不希望自己快速實現財務自由,然後人生軌跡改變呢?
3、市場上周的調整,不過的對7月1日以來上漲的修正,是機構一次兇狠的洗盤,並非什麼瘋牛慢牛的轉換,因為即使的瘋牛,瘋牛也有需要休息的時間。
綜上,牛市未完結,瘋牛會繼續!
牛市沒有結束,只是放慢了腳步,目前的這輪牛市和以往的牛市存在非常大的差別。1、這輪牛市的周期會更長久;2、這輪牛市是一波結構性牛市行情,如果以往的思路來理解現在的牛市,很容易存在踏空的問題。
那從前面的大跌之後瘋牛變成慢牛,牛市既然沒有結束為什麼要說這波的牛市和以往的牛市會存在很大的差別?並且這波牛市行情大部分的股民可能都賺不到多少錢,也會在一直懷疑是否牛市的過程當中錯過大機會。
一、本輪牛市的周期會更長久。以往的牛市是兩三年時間內結束,從啟動到瘋狂之後每次都是迎來三五年的熊市,但這波的牛市會存在變化,它的上漲周期會更長久,因為這波的牛市在它啟動的周期內股市是迎來了改革階段,這改革的階段包括吸引了中長期的資金入市,改變了市場投資者結構,讓更多做中長期投資的資金在股市的佔比增加,就能夠讓市場慢牛行情走的更長久。
其次,各種完善股市的制度正在建設中,並且也在不斷的改變股市的生態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就能夠造出一波比較漫長並且持久的牛市。
而以往的牛市來的快,去的快,主要在於市場投機氛圍太濃郁,現在的市場在不斷改變從投機轉到投資氛圍,顯然股市後期的牛市沒有結束,並且會走得更長久。
二、結構性牛市,人造大牛市行情。每一次瘋狂大漲的時候都有利空,這是因為市場需要的慢牛,而不是瘋牛,這就成為有點人造牛市的意圖了,但是為了避免股市出現系統性風險,避免股市再度成為投機市,這種通過利空壓制瘋牛轉為慢牛的過程,並沒有改變牛市的結果。
而隨著創業板注冊制等政策落地後,其實結構性牛市來了,後期股票越來越多,不會是全面牛市,就會出現大盤處在震盪上漲為核心的牛市行情,這種周期就會很漫長了。
但這種牛市的出現,並不是所有股票都有機會,反而是機會和風險並存的股市,牛市也會虧錢成為常態。
總之,瘋牛變慢牛,牛市還沒有結束,牛市的周期會長久,並且這波牛市不是全面牛市,是結構性牛市,機會很多,風險也很高,是考驗股民投資能力的時候,如果還在以往的方式認為低價就是黃金,小市值就是大機會,會吃虧的。
變慢牛的概率更高。主板市場市盈率並不高。所有周期股都還在地板上未動。很多人都擔心指數會下跌,到3000點以下。這種擔心純屬多餘。
雖然前期防禦性股票漲了不少。但是他們和周期股相比,權重會低很多。對大盤的影響有限。
回頭看幾大周期行業板塊。幾乎沒有一個在高位的。如果機構在這個位置大幅做空。基本上還沒出貨完畢。籌碼就會被別的機構接走。
現在空倉的網友。完全可以嘗試做多。真的沒必要擔心大盤會下跌。從過去 歷史 看。高位的防禦股的夏天不會給牛市造成任何重擊。
如果是周期股在高位見頂回落。那才是最危險的時候。目前情況恰恰相反。周期股都在地板上。沒有比現在更安全的位置了。
現在全球貨幣寬松。大部分資金流入股市,大宗商品市場。推高股市行情是必然結果。各個國家對股市呵護有加。A股市場利好頻出。唯一不足的就是高層不希望股市漲得太快。所以前期股市一加速,就有機構逢高減倉。
但是這種減倉完全不會影響牛市的繼續發展。經濟的各方面指標都在向好。國外金融市場,債券市場相對也很穩定。不會對一股造成任何影響。後市可以放心做多。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
這個問題提問的非常到位,也是當前1.7億散戶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畢竟股票市場到底是牛市還是牛市結束直接關繫到散戶投資者錢袋子,如果是牛市持續那麼肯定是盆滿缽滿,如果是牛市結束不做風險規避肯定是深度被套。
在這里設置明確的表達兩個概念,就是2020年股市迎來了牛市1.0行情,同時也即將迎來牛市2.0行情。
我們可以看到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股票市場開盤之後跳空低開,迎來了一波像模像樣的反彈,大部分投資者獲利超過50%。
但很快下跌就將這波反彈淹沒,並迅速跌破前期低點,很多投資者在一片哀嚎之中表示熊市行情沒有結束。
但在散戶投資者恐懼的時候牛市1.0行情迎來了一波反彈,就在7月13日市長表示牛市1.0行情結束,市場即將迎來一波回調。
結果就出現了一周的下跌,在這一周下跌過程當中北向資金持續流出,市場游資大佬們接連賣出手中股票。
而本周星期一社長提示投資者牛市2.0行情即將到來,希望投資者能夠做好准備迎接新一輪的牛市。
回顧上一輪牛市社長在6月17日表達讓投資者可以滿倉進入操作,大部分投資者獲利翻倍,但仍有少部分投資者成為旁觀者。
其實前年我們已經表達的非常清楚了,牛市1.0行情是結束了,但牛市2.0行情在回調之下已經慢慢的到來。
到這個時候大部分投資者就跟提問者一樣,對於當前的股市已經分不清東南西北,不知道股票是要下跌還是要反彈。
這就是1.7億散戶投資者在股市當中不賺錢的關鍵原因,搞不清楚市場周期輪動的核心所在,也抓不住當前市場的熱點板塊。
通過當前的走勢來看牛市行情已經迎來了2.0,最近兩天的走勢我們可以看到北向資金呈現凈流入狀態。
各大游資交易越來越頻繁,這就說明短期之內游資開始調倉換股准備布局牛市2.0的中長線。
而牛市2.0的中長線行情要比牛市1.0行情來得更加兇猛速度更快,如果散戶投資者搭不上這一趟末班車想著即將錯過10年之中最強悍的牛市。
而大部分投資者依然是靠獲取各種小道消息,各種所謂分析師的講解進行投資股票,賺的時候賺100,虧的時候虧1000。
綜合來看:市場的上漲和下跌就是資金的推動,比如說游資的持續買入與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再比如說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莊家和主力的布局。
然而大部分投資者恰恰利用各種指標再進行分析股票,所以說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就算是大盤從3000點漲到3萬點散戶投資者也難以獲利,這就需要投資者改變自己固有的思維。
牛市應該還在繼續。
第一,很多牛市都是慢漲急跌。尤其牛市初期,持股信心不是很足。往往上漲比較猶豫,下跌比較迅猛。
第二,長期市場低迷,很股企業估值不高,股息率也非常不錯,受益於低息環境,對整個市場估值水平有強力支撐,有估值修復的潛在需求。
第三,制度發生改變,資金面也發生改變,經濟預期將在股市上得到體現。目前看,起碼未來還是比較樂觀的,估計市場向上還能持續。
F. 牛市來臨的特徵有哪些
你好,牛市是一組證券價格上漲或預期會上漲的金融市場的條件,這也是股票入門基礎知識的重點。「牛市」一詞最常用於指股票市場,但可以應用於交易的任何東西,如債券,房地產,貨幣和商品。由於證券價格在交易過程中基本持續上漲和下跌,因此「牛市」一詞通常保留在大部分證券價格上漲的較長時期內。
牛市的特點是樂觀,投資者信心以及強勁結果應該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預期。當市場趨勢可能發生變化時,很難一致地預測。部分困難在於心理影響和投機有時可能在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
沒有用於識別牛市的特定和通用指標。盡管如此,牛市最常見的定義可能是股票價格上漲20%,通常在下跌20%之後和第二次下跌20%之前。由於牛市很難預測,分析師通常只能在這種現象發生後才認識到這種現象。
牛市的特徵
牛市通常發生在經濟強勁或強勢時。它們往往與強勁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失業率下降相符,並且往往與企業利潤的增長同時發生。在整個牛市期間,投資者信心也將趨於攀升。對股市的整體需求將是積極的,以及整體市場基調。此外,牛市期間IPO活動量將普遍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一些因素比其他因素更容易量化。雖然企業利潤和失業是可以量化的,但例如,可能更難以衡量市場評論的基調。證券的供需將陷入困境:供應將疲軟,而需求將強勁。投資者將急於購買證券,而很少有人願意出售。在牛市中,投資者更願意參與(股票)市場以獲取利潤。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G. 如何判斷牛市來臨,牛市到來的徵兆有什麼
牛市來臨之前,投資者常常對大盤的表象感到迷茫。這時不妨深入到市場內部看看,從以下幾個方面研判牛市是否已經來臨。
一、量能的特徵
牛市即將來臨的量能因素是:成交量是否能夠止跌回升,所謂的
「地量見地價」的說法並不準確。地量只是成交量調整到位前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而成交量即使見地量,股指也未必能調整到位。此時,如果股指繼續下跌,而成交量在創出地量後開始緩慢地溫和放量,成交量與股指之間形成明顯的底背離走勢時,才能說明量能調整到位。而且,有時候越是出現低位放量砸盤走勢,越是意味著短線大盤變盤在即,也更加說明股指即將完成最後一跌。
二、市場人氣的特徵
在牛市即將來臨前,由於股市長時間的下跌,會在市場中形成沉重的套牢盤,人氣也在不斷被套中被消耗殆盡。然而往往是在市場人氣極度低迷的時刻,恰恰也是在股市離真正的低點已經為時不遠之處。如果這時股指仍繼續非理性地下跌,必將會引發市場中恐慌情緒的連鎖反應。而恐慌情緒將導致部分投資者不計成本地斬倉出逃,從而形成恐慌殺跌盤。股市中的歷史反復證明:恐慌盤是空頭能量最後的集中釋放過程,恐慌盤的大量湧出以及市場人氣的悲觀絕望,都將促使大盤迅速趕底,使得股市出現新的轉機,大盤也將因此完成最後一跌。千層金股票配資
三、走勢形態的特徵
在牛市即將來臨的走勢期間,股指的技術形態會出現破位加速下跌,各種各樣的技術底、市場底、政策底以及支撐位和關口,都顯得弱不禁風,稍事抵抗便紛紛兵敗如山倒。各種均線系統也都處於向下發散階段中,而且發散的角度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此外,在大盤下跌接近最後幾天時,甚至會出現連續幾根長陰線暴跌,並且伴隨向下跳空缺口,以強大做空力量貫穿所有的心理位,引發市場中恐慌盤不計成本的殺跌逃出,大盤卻完成最後一跌,隨即企穩。
四、下跌幅度的特徵
股指完成多大的調整幅度才能說明牛市即將來臨,這並沒有統一的標准。不過,在大盤處於上升趨勢中時,投資者可以重點參考兩類量度標准:一種是前次行情的頂點位置,通常強勢上升行情中出現的調整,其最低位不會低於上次行情的最高點。另一種標準是本輪行情漲幅的黃金分割點,即漲幅的61.8%,強勢調整時一般跌到61.8%~80%的位置就已基本完成。當然,這種調整幅度的測定標准僅僅適用於市場整體趨勢較強時,在弱市中,很難從調整的幅度方面確認股市的最後一跌。股市諺語「熊市不言底」是有一定客觀依據的。這時候,需要結合技術分析的手段來確認大盤是否屬於最後一跌。
五、指標背離的特徵
研判牛市是否即將來臨,在技術指標方面重點要參考以下三組指標:
1、日線中的 KD 隨機指標、乖離率指標 (BIAS)、動力指標(MTM)和方向標准離差指數(DDI)是否產生底背離。
2、周線中的異同離差乖離率(DBCD)、隨機指標(KD)、變動速率(ROC)是否出現底背離現象。
3、月線中的順勢指標(CCI)、相對強弱指標(RSI)、騰落指數(ADL)和漲跌比率(ADR)是否出現底背離現象。
上述的指標背離特徵需要綜合研判,如果僅是其中一兩種指標發生底背離,還不能說明大盤一定處於最後一跌中。但如果是多個指標在同一時期中在月線、周線、日線上同時發生背離,那麼,這時大盤極有可能是在完成最後的一跌。
六、個股表現的特徵
牛市即將來臨前的最後一跌,往往造成前期一度領漲的龍頭股也開始破位下跌,或者是受到投資者普遍看好的股票紛紛跳水殺跌。此外,還包括對指數影響較大的權重大盤指標股的下沉。這類個股的下跌常常會給投資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促使投資者普遍轉為看空後市,從而完成大盤的最後一跌。
七、政策面的特徵
這是大盤成就牛市的最關鍵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政策面的明朗化支持;另一方面是行情發展能夠得到政策面的積極配合。
H. 13年牛市來源
1、從宏觀環境來看,2013年至2015年,經濟增速整體持續下行,由於經濟數據下行,使得流動性放鬆以及對政策等的預期提升帶來的市場風險偏好提升,2013年至2015年,低通脹環境有利於股票、債券市場。
2、流動性從定向寬松到全面寬松,徹底改變了流動性狀況以及寬松預期。
3、企業盈利方面,2013年是創業板業績拐點之年,基本面周期上行也是驅動創業板上漲的一大原因。
4、從監管角度看,2015年以前更多的是以規范為主,整體還是鼓勵金融創新的,希望金融創新能夠推動金融改革,降低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5、企業並購方面,從2008年到2014年,對於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監管政策意在規范上市公司相關行為,政策相對較為寬松。
6、產業政策方面,工業4.0等相關政策對新興產業支持力度較大,相關中小市值上市公司迎來了一輪又一輪上漲。
7、底層技術:2013年開始的4G建設以及2012年開始的移動互聯的高速發展。龍頭公司崛起,根源在於行業景氣度向上。
8、機構持倉方面,公募基金是2013年至2015年創業板行情推動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