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定增分析報告
⑴ 什麼是新三板定增
新三板定增是指新三板上市公司通過向特定投資者增發股份的方式籌集資金。
詳細解釋如下:
新三板是我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股票發行交易服務。定增,即定向增發,是上市公司在新三板市場上的一種主要融資方式。
新三板定增的具體流程:新三板上市公司在有一定融資需求時,會選擇向特定的投資者增發新的股份來籌集資金。這里的「特定投資者」通常是有一定投資能力、了解公司運營狀況的機構投資者或大型個人投資者。這些增發的新股往往有一定的限售期,之後可以在市場上流通交易。定增這種方式可以為企業快速籌集資金,幫助解決企業短期的資金缺口問題,或是支持其長期發展戰略的實施。
新三板定增的特點:
1. 針對性強:定增的對象是特定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往往對公司的業務模式和發展前景有深入了解,有助於公司精準地獲取所需資金。
2. 融資效率高:定增流程相對簡潔,能夠快速完成融資過程,對於急需資金的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3. 股份稀釋效應較小:相對於公開市場發行股票,定增不會大幅稀釋原有股東的持股比例,對現有股東的股權結構影響較小。
新三板定增對於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企業提供了一個便捷的融資渠道,有利於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同時,這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投資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機會。
⑵ 新三板定增平均市盈率是多少
新三板定增市盈率自2012年以來逐年走高,其中互聯網行業、金融服務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的市盈率排名前三。2015年更是新三板的「騰飛之年」,盡管行情波動十分劇烈,但無論從政策、監管,還是掛牌、定增,多個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相比2014年有了全面的提升。
在企業估值方面,新三板掛牌企業的市盈率(整體法、上年年報、剔除負值)與三板行情走勢相關,呈現出先快速上升後回調的趨勢。2015年4月中旬,新三板的平均市盈率達到最大值,為53.75。隨後,三板平均市盈率隨市場深度回調而下降。其中,協議轉讓企業股價較做市企業股價回調更加明顯,從最高市盈率58.06跌至最低值28.56,導致協議轉讓市盈率在下半年大幅低於做市轉讓企業平均市盈率。截止12月31日,新三板平均市盈率為37.43。
從各行業的最新估值來看,金融行業的市盈率(整體法、上年年報、剔除負值及)以54.78遙遙領先於其他行業,其他行業的市盈率基本位於25至40的區間內。信息技術行業以40.23排名次席,而排在平均市盈率3-5位的細分行業為公用事業、醫療保健和電信服務,平均市盈率分別為40.23,39.09和36.26。
參與定增的市盈率倍數是影響定增收益率的關鍵因素,也即通常所說的折價率,目前新三板的定增折價率一般是7折到8折。通常情況下,定增後企業的市盈率會有小幅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