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制能帶來牛市嗎
① 為什麼說「注冊制」不適合中國A股
1、「注冊制」並不是不適合中國A股,只是需要改善,從而與中國的國情結合才是合理的。盡管注冊制開啟的不一定是牛市,但它一定會給中國整個資本市場帶來一個歷史性的轉折,資本市場將在國民經濟發展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會使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跟之前有非常大的不同。注冊制意味著IPO市場化,發行定價、發行數量、發行節奏、上市定位都要市場化,發行失敗也將會出現。
2、「注冊制不可以單兵突進」的話言猶在耳,但IPO已經單兵突進了。截至上周末,今年IPO數量已經達到267家,募集資金1745億元。但是如果把上半年和下半年劃分開來,可以發現上半年的IPO數量是70家,下半年是197家,下半年是上半年的2.81倍。如果再作細分,從周周IPO算起,短短8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的IPO數量是104家。按照周周IPO的速度測算,全年的數量可以達到600家。
3、2016年3月1日,國務院對注冊制改革的授權將正式實施。注冊制,即所謂的公開管理原則,實質上是一種發行公司的財務公開制度,以美國聯邦證券法為代表。它要求發行證券的公司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以及同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說明書為核心。另外,注冊制還主張事後控制。
② 股票市場的注冊制到底是什麼會給股市帶來哪些影響
注冊制大家都有些陌生,雖然2019年科創板實行注冊制,A股市場已經進入注冊制時代,但很多股民還沒明白注冊制的真正含義,注冊制到底是什麼?
注冊制到底是什麼?注冊制就是指股票發行的其中一種制度而已,A股市場的股票發行制度主要有三種,最初的審批制,主板當前的核准制度,科創板的注冊制。
注冊制的意思就是指公司或者企業根據股票發行的各項規定進行依法申報,只要各種資料完全准確地進行申報。當公司申報之後,待相關部門進行審查,並並且採取實質性審核,最終確定公司或者企業是否給上市。
選擇注冊制上市的一般都是比較大的公司或企業,上市募資金額很大。所以這些公司或企業每上市一家新股,就要從A股抽一筆資金。股市裡面資金就這么多,沒有新血液注入,股市的資金慢慢地被抽離,很難雄起來。
總結分析
股票市場注冊制就是一個股票發行制度而已,建議大家別對這個制度太敏感了。雖然這個股票發行制度對短期有影響,但對股票市場長期是有很大利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積極應對和接受這個股票發行制度。
③ 注冊制的到來會不會是牛市的終結
為什麼要關心注冊制何時落地?因為注冊制的本質是增加股票的供給,而供求關系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本輪牛市的成色。當前市場對注冊制大致有兩個共識:其一,股票供給大幅增加;其二,會對創業板形成壓制。然而,在博覽研究員看來,真實的狀況很可能不會是這樣的。 根據證券法修訂的進程和存量IPO消化的進度,我判斷注冊制落地的時間窗口是明年一季度,而初期很可能以試點的形式來緩步推進。至於注冊制對股市的影響,則需要在考慮增量資金進場的背景下來動態分析。在這里明確地告訴大家,這一波牛市是建立在「全面深化改革,政策托底經濟和增量資金進場」這三大基礎之上的,並不會因為注冊制的到來便會輕易結束。
注冊制落地兩大前提:證券法修訂和消化存量IPO
我們注意到,此前有報道稱,因為涉及發審制度的重大變革,各方面的意見較多,且存在分歧。所以證券法的修訂進度上不太可能達到「最快」。
一位權威人士透露,由於《證券法》這次是大修,相關部委提出的各方面意見都很多,主要涉及注冊制改革、公開發行制度、股權眾籌、私募、債券發行、投資者保護、證券概念的擴大、監管體制、新三板報價系統、打擊證券犯罪、加大證券犯罪民事賠償民事救濟力度、集團訴訟、行政調解等等。目前,各方面在一些問題上分歧很大,其中包括注冊制審核權的具體歸屬、降低上市門檻、200人是否要放開等問題。
我們預計,按照折衷方案,今年年底完成證券法修改已經是較為確定的事件,那麼注冊制的落地要等待明年。根據證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6月4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562家,其中,已過會35家,未過會527家。按照目前每月核發兩批次約50家新股來估算,消化全部存量也需要9個月——除非年內證監會再次提升IPO擴容速度。
為了避免發審和注冊「雙軌制」,注冊制落地之前,存量IPO必須全部消化。另一個佐證是,對於市場頻傳的創業板發審委8月份到期,主板和中小板發審委5月份到期,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本屆發審委的確是證券市場最後一屆發審委,但任期將會一直延期到《證券法》修訂完成,新股發行正式開始注冊制之時。
從消化存量為注冊制鋪路的角度來看,結合今年11月、12月的證券法修改完畢來判斷,注冊制恐怕無法像市場預期的那樣在今年四季度落地,將推遲至明年一季度出台。
動態看待注冊制對市場的影響
當前市場對注冊制的認知是,注冊制會大幅增加股票供給,另外注冊制施行後,大量上市的新股和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資質相仿,會對創業板形成壓制。對於這一點,我有不同看法。
首先從時間角度來看,按照慣例,重大新政一般會採取試點方式緩步推進,注冊制落地之初,應該不會脫離「試點」的框架。既然是試點,那麼初期通過注冊制發行的新股數量必然會受到限制,大規模的新股供給應該在注冊製成熟之後才能實現。至於注冊制什麼時候能成熟,只能說是未知數。
第二,從動態的角度來看,雖然注冊制會帶來新增供給,但能否滿足市場需求尚在兩可之間。因為居民家庭資產配置由房地產、信託產品、銀行理財等轉移到股票資產,給A股提供了龐大的增量資金。在考慮增量資金這個重要因素之後,注冊制可對創業板形成壓制的看法也就值得商榷了。
對於此前創業板的暴漲,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是籌碼供應不足,二是過量的資金湧向,這是導致創業板暴漲的根源。 注冊制可以讓籌碼供應量增大,但是無法阻礙資金進場。
所以,動態地來衡量注冊制對市場的影響之後,我認為,只要牛市三大基礎穩固,尤其是增量資金進場意願不削弱,那麼注冊制落地並不會阻礙牛市的步伐,它只是讓市場的供求關系變得更加均衡,有利於穩固「長牛慢牛」的格局。
④ 注冊制下月實行,對股市影響到底利好還是利空
您好,量價驕陽為您解答:
新的一年,注冊制箭在弦上,IPO核准制向注冊制的改革令市場充滿想像,而企業在A股上市的急迫勁頭也絲毫沒有減弱。數據顯示,春節前,證監會受理的首發企業數量為766家。
企業對申請排隊依然趨之若鶩,業內人士認為與此前證監會的表態有關。據筆者了解,為確保核准制與注冊制平穩對接,證監會確定了循序漸進實施發行注冊制改革的工作部署,並作出過渡期安排。注冊制實施前,證監會仍將正常進行新股發行的受理和審核,實施後,現有企業排隊順序不變。同時,實施注冊制過程中新股發行節奏、價格不會一下子放開,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
那麼既然中國股市新股發行馬上要實行注冊制了,我必須想明白這項制度性的改革對股市有怎樣的影響。這個問題太重要了,想不清楚,就根本不能買賣股票。
注冊制有多重要?我覺得不是一般的重要,我隱約感到這就跟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是一場大變革,很多東西將被推倒重來,一切都要重新洗牌,新的規則必將改變整個市場的交易習慣,重構價值體系。
我們又站在了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過去的經驗或許能讓我們一步步走向深淵;無論過去成功或者失敗,都不重要了。因為面對新的規則,我們必須從思想給予高度重視。
注冊制是一個什麼東西?就是股票准入制度改變了,過去公司上市,需要審批,現在上市面前,公司平等,只要你有條件,你想上市就可以上市。這樣一來,無疑股票供應量會很大。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注冊制標志著中國股市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的開始。
什麼叫買方市場?你看看眼下的電視機市場就知道了。過去買電視要憑票,要出高價,這就是賣方市場;現在呢,電視價格一路降價,隨你挑選,這就是買方市場。將來股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股票很便宜,股票作為商品的價值會越來越低,回歸它作為投資的本質;股票會隨著本質價值的提高而上漲,因為供求關系導致股票上漲的動能會越來越弱。
作為一項根本性的制度變革,它講對股市有怎樣的影響?
影響大了。我因為目前推出注冊制,利空股市。
注冊制本身是個好東西,關鍵是在什麼位置推出、如果在股市低位推出,大批廉價新股發行,會刺激股市的上漲;如果在股市高位或者相對高位推出,會造成老股票的價值回歸,帶動股市調整。
那麼,現在股市算是高位,還是低位?
不算高位,應該說是偏高。想想吧,市場上充滿著這幾年被炒高的顯得很貴的股票,股市不算低。
當然,有人會說,當年股市實行股權分置改革,引發了一輪大牛市;注冊制是比股權分置還要大的改革,也會引發一輪牛市。這觀點成立嗎?
股權分置改革的時候,股市在很低的位置,而且流通股得到了對價的好處。一塊石頭落地了,流通股得到好處,股市點位很低,再加上當時宏觀經濟向好,在諸多因素的作用下,走出大牛。
那麼現在呢?注冊制對現在的持股者沒有任何好處,而且這項制度不是一錘子買賣,是持續性的。加上點位不低,很多股票經過大炒,注冊制就是一個股市殺手。
也有人會說,注冊制是國家發展資本市場的戰略手段之一,國家一定會推高股市,來為股市營造好的氛圍。會這樣嗎?我表示懷疑。現在的改革就是去行政化,就是市場化。任何人也改變不了市場的趨勢,政府也不能。所以,把國家意志作為看多的支撐點,是靠不住的。
注冊制來了以後,股市怎麼走?市場永遠都是對的。目前股市下降趨勢明顯,重要的原因我以為就是因為注冊制。我感覺這種趨勢會不斷地強化。
不破不立。注冊制從長遠來說,是對中國股市發展有巨大的幫助的。因為市場最終將形成以公司價值為投資核心。將來股市上漲的基礎是公司業績的成長,這樣漲起來的股市,才是真正的大牛,將最大程度地擺脫政策市、資金市的弊端,股災、熔斷等災難會大幅減少。
我等著這樣的牛市的到來。從這一點來說,我看好注冊制。
⑤ 注冊制為什麼需要牛市背景
我想注冊制推出其實是更好的讓企業融資來發展企業你想如果熊市誰還買股票啊,他榮什麼錢啊
⑥ 為什麼說注冊制能夠徹底改變中國股市面貌
您好,量價驕陽為您解答:
先來看看注冊制的定義:注冊制即所謂的公開管理原則,實質上是一種發行公司的財務公開制度,以美國聯邦證券法為代表。它要求發行證券的公司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以及同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說明書為核心。
證券發行注冊制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製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機構審查,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的一種制度。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在注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不進行實質判斷。
另外,注冊制還主張事後控制。
光大證券對注冊制的解讀分析如下:
一、對中國股市短期影響
參考中國台灣模式,首次在兩種制度並行的情況下,在制度推行前三個月市場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反應,但通過3、4個月的消化,推行之後三個月就迎來了一波非常大的行情。之後再次改為單一注冊制時,市場對新制度已基本不存在負面反應。
對中國歷次IPO重啟分析,可以大致判斷在標的資源供給增多時,股市的波動情況。自1990年起,中國一共經歷了8次IPO暫停和重啟,重啟持續時間也逐步在拉長,分析歷次IPO重啟前三個月,重啟首月和首半年的漲跌幅、區間漲跌幅可以看到,IPO並沒有明顯對股市產生一致性的漲跌影響。前三個月重啟前,市場波動相對增大,重啟後市場整體仍然沿著自身的經濟趨勢在變化。
二、對中國股市長期影響
1、殼價值的影響
上市需要漫長的排隊和繁瑣的審核流程,使得上市資格的稀缺,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國A股市場存在著獨特的殼資源價值。我們認為在改革的過程中,殼價值依然存在,大量的上市後備軍讓市場在短期內無法通過IPO消化。同時相比IPO漫長的排隊,借殼上市更具靈活性。但注冊制改革會逐漸改變新股發行壟斷管制的方式。當注冊制完全實行之後,殼資源本身會喪失了稀缺性和收益性,尤其是ST類殼公司大股東的保殼意願將降低,致使保殼難度增大;另一方面,市場上炒作垃圾股和殼資源的投資者也會有所改變。長期而言,殼資源的價值必定會逐步下行。
2、估值的影響
中國現行的制度雖然還沒有達到國外成熟市場的開放程度,但自身制度體系一直在不斷的發展推進,制度改革在短短20多年裡已經為從審批制到現在,隨著制度不斷的開放,A股整體估值也在不斷下行,整體市盈率從80多倍已下降到現在比較穩定的階段。當然中小創的整體估值還是偏高,有的甚至到100多倍。未來注冊制後隨著標的進一步擴大,估值會進一步下行到合理范圍。
類比台股,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注冊制改革前後,行業整體的PE下降,從最高時的70倍下降到了20倍以下後逐步趨於穩定,回歸價值區間。
3、對行業結構和退出機制的影響
中國經濟發展和轉型的方向必將圍繞著新興產業,原有制度中對盈利能力、董事會架構等要求已不能完全衡量和滿足新興產業的發展和擴張,自2004年以來,我國相繼推出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為新興產業開拓了新的上市通道,幫助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但目前不可否認的是國內融資渠道不是十分暢通,使得部分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必須通過「走出去」來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注冊制改革增強了各類創新型企業在國內資本市場融資的可能性。
以我國台灣地區為例,台股注冊制改革之前,上市公司在市值上偏重於塑料、鋼鐵化工水泥等傳統行業。注冊制改革後,我國台灣市場電子、計算機通信等新興產業的中小企業上市更加便利,市值佔比迅速提升,尤其是半導體類行業在2007年後就一直處於行業市值佔比首位。注冊制是造成這種產業結構變化特徵的重要原因。
新興產業企業代表著未來發展方向,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往往出去擴張期的投入巨大,利潤指標難以達到上市標准。實行注冊制以後,新經濟類公司成為了新上市公司的主力。
中國現行的制度,使得上市公司還處入入門難,退市概率小的階段,缺乏完善的退市機制,相比於美國等成熟市場還有非常大的距離。
以美國為例,80年代後,每年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家數和退市家數相當,注冊制是美國股市100年大牛市的根基。注冊制的根本就是"採用了財務退市標准和市場化退市標准",「大進大出」是優勝劣汰機制及資源配置功能的充分體現。過去的幾年和現在由於A股中小板和創業板流通盤比較小,資源稀缺,所以中小板和創業板和垃圾股一直保持了持續的股價大炒作,創業板市盈率超過100倍,中小板超過70倍。
4、對一級市場投資的影響
Pre-IPO模式將逐步弱化,VC/PE回歸價值投資。過去幾年,VC/PE機構瘋狂追逐上市前企業,部分機構甚至以能否上市作為篩選項目的唯一標准,利用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價差進行短期套利。而在注冊制下,市場化比較透明,過高的定價和不被市場看好的公司都很難再A股市場存活。那麼,VC/PE機構就必須將投資提前到更早的種子階段,回歸價值投資的本質。使得中小企業在創業初始階段獲得資金的難度降低,從而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促進中國經濟轉型。
5、對市場投資氛圍的影響
美國和日本股市是典型的「慢牛短熊」,它的牛市一般持續5—7年,而熊市至多為1—2年;與此相反,中國一貫的「快牛慢熊」格局則是牛市至多1—2年,熊市則長達5—7年。這就是中國股市與成熟市場的巨大反差。相對於美股、港股更加市場化的發行體制,A股的發行體制行政干預較多,導致市場投機氛圍濃厚,容易暴漲暴跌。注冊制的推行,將會改善投機氛圍,更多的引向價值投資。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對注冊制的觀點如下:
注冊制改革的目標與路徑
從路徑來看,我個人判斷中國的IPO注冊制肯定是漸進式的:從審批制到核准制然後再到注冊制,我們走了20年。台灣也是這樣,台灣從1983年就開始實行核准制和注冊制並行的制度,經過23年、到2006年以後才真正完成實行注冊制。中國可能不會走那麼長時間,但是肯定是從新三板、中小板這些比較基礎的、影響力也比較小的市場里開始,最後才是主板的注冊制,是一步一步來的,絕對不是休克式的。
從本質上看,注冊制改革有兩大主要目標:
第一個就是通過解決供求的失衡,來解決高IPO價、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現象,正是因為上市的額度和規模管制,股票供求不平衡造成了這三高,注冊制就是創造一個供求平衡的環境。
第二個是通過減少審批環節去行政化,提高發行效率,減少權力的尋租。
在這些目標下面,中國的注冊制可能會呈現四個基本特徵:
第一個企業天然擁有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的權力。這裡面他把在市場上募集資金的權力,就是股權融資的權力,讓度給每個企業。也就是最近克強總理說的,中國要鼓勵一個創業的社會。如果你沒有給他一個股權募資的很寬松的環境,他創業怎麼創,就靠自己積攢的那些積蓄來創業,肯定不是這個民族產業發展的健康之道。所以說應該有一個,包括股權眾籌在內的多渠道的一個股權融資的平台和路徑,他才能夠有一個非常好的創業時代的到來。在這種情況下面,我認為制度應該賦予一個企業天然發行股票來募集資金的權力。
第二個我們會跟美國一樣,秉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換句話說,我們的證監會要從家長做回警察,警察和家長的功能是不一樣的。
第三個各個市場主體歸位盡責。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監管人、投資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你錯了,你應該付出代價。
第四個寬進嚴管,重在事後和事中的監管。以後上市會容易,但是違規的懲罰會比現在嚴厲的多,也就是違規的成本會上升很多。
這就是IPO注冊制以後整個的監管環境的一種改變,注冊制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市場化的一個路徑,真正的目的就打造一個很健康的證券市場。
注冊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新股發行注冊制,會為資本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1、證券市場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新三板、創業板的迅速擴張
這個影響現在已經看出來了,現在新三板企業的數量有4000家了,我覺得2015年還會翻倍的增加。美國的OTC市場有18000家公司,主板才2000多家,中國是反過來,主板市場最大,新三板不死不活,但是,轉板機制將提高新三板和創業板的吸引力,證券市場最終將逐漸變為主板、三板、OTC的正金字塔結構。三年之內,中國的新三板規模可能將超過2萬億;數量上來看,今年到年底新三板上市企業可能達到8000~10000家,明年數量達到18000~20000也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只有買對了才能賺錢。
2、私募市場將對創業和創新的促進作用增強
市場結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以後,私募市場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現在私募投資都等著企業上市,一旦上市,投資就退出,投機性很強,而對扶持新的技術、扶持創業者的興趣很淡。注冊制以後,股權投資基金對實體項目的介入時點前移,風險投資的專業性提高,投機性下降,整個私募市場的收益率會更加市場化,而對創業和創新的促進作用會加強。
3、中國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提高
很多在國內上不了市的公司,選擇到海外去上市,某種意義上,這是中國目前的制度缺陷造成的,注冊制以後會有相應的制度競爭力改善。
4、注冊制對資本市場的其他影響
中國資本市場現在很多的弊端都跟現在的發行制度有關,如果發行制度改掉了,首先會減少殼資源炒作現象,寬進嚴管使得借殼上市成為過去時;第二,投行的通道競爭將變成專業能力的競爭。承難銷易時代結束,市場定價和自主配售考驗券商包括定價、風控、銷售等在內的綜合專業能力;第三,注冊制弱化上市公司圈錢動力。發行門檻降低,發行效率提高,在信息披露監管趨嚴和退市制度完善的情況下,超額募資帶來的風險增加。
⑦ 注冊制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具體如下:
1、注冊制對市場影響有四大利好,一大利空。長遠來看,注冊制將減少為權力尋租買單,減少波動,強化價值投資,這對中小投資者帶來的好處要大於其損失。
2、利好:
一、核准制是存在制度缺陷。
當一些人或部門手握「誰可以上市」「誰先上市」的大權時,不可避免會引發權力尋租現象,這些權力可能會被轉化為個人利益。最終,誰為這種昂貴的「審批權力」買單?絕不是上市企業,而是中小投資者。這就好比,誰為計程車的牌照,為「份子錢」買單?普通乘客呀。所以,核准制隱藏著對中小投資者的「暗中掠奪」的不合理機制。如果不實施注冊制,無法談投資者保護。
二、注冊制可以有助於將資金引流到實體經濟,有助於「萬眾創新」。 在很多人眼中,股市僅僅是讓上市企業獲得資金支持,與其他企業無關,與經濟無關。這是因為,長期以來,因為審批制及上市難問題,A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獨立市場,股市走牛也只是讓殼資源更搶手,更稀缺。如果實施注冊制,那就不同了。注冊制讓風投、創投有了更便捷的退出機制。有了上市預期,A股的高估值將會吸引大量的資金進入股權投資市場,進入中小微企業,投資和服務於新經濟。這種市場化的資金導流,打通股市和經濟的「任督二脈」,顯然比任何政府的扶持政策更有效率。
三、讓A股由賭場向市場轉變,減少毫無意義的殼資源炒作。我們知道,核准制的結果是殼資源稀缺,而不是投資資金稀缺。其結果是,很長時間里,一堆資金圍著殼資源亂炒一通,在5000點的時候,創業板平均市盈率達到120倍以上。這其實就是賭場,我想不出這些炒作資金對經濟的任何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的賭場中,價值投資成為空話,中小投資者大多為輸家。
四,增加市場穩定,減少大幅波動。對於上一波股災,有很多人認為是股災拖延了注冊制施行。其實不然,筆者認為是注冊制的拖延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股災。暴跌的核心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短時間內暴漲,因為泡沫。我們知道,在嚴格的核准制下,企業上市的節奏肯定跟不上杠桿資金入場的節奏。如果注冊制早點推,如果股票供應與杠桿資金入場保持更好的市場動態均衡,可能就不會短期暴漲暴跌。
3、另外,除了核准制,T+1及漲跌停板也會助漲助停。筆者認為這都是A股長期大幅波動的根源,務必要引起重視。
4、利空:
因為目前的股票價格是有殼資源溢價的,也就是含有「審批權力」的價值。如果推行注冊制,部分股票,特別是中小市值股票的價格會受影響。這個原因完全可以理解。這就好比,手裡如果持有計程車牌照的人大多會反對完全市場化且無需牌照的專車。
⑧ 注冊制到底會給中國股市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作者:解碼金融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38206682/answer/7532945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帶來透明信息的完備披露
實行注冊制,證監會是不是就不要審了?依然要審,但證監會要審核的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備性。目前,證監會作為監管者的角色其實是錯位了,證監會其實沒有義務保證每個股民都賺到錢,更沒有義務保證融資方一定能圈到錢,證監會要做的是保證上市公司必須清晰准確地披露應該披露的信息,把可能遇到所有的情形包括風險,都准確地披露給投資者,接下來就是自由交易,願打願挨的事情。
交易所審核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是否達到上市標准,但不對盈利前景、募集資金使用提出實質性意見。上市公司在海外的上市標准很簡單,它們可以接受一個不盈利的企業,因為不怕公司沒盈利就怕沒未來——可能這個公司現在不掙錢,但是兩三年以後可能會掙很多錢,比如谷歌上市的時候也是虧損公司,可是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某種意義上,交易所看重的是交易性指標,哪怕是虧損公司,只要投資者接受,公司就可以正常上市;而如果一個股票如果跌到一塊錢以下,而且沒什麼交易量,那就是說市場不認可這個公司,它就應該退市。
也就是說,注冊制下,市場擁有了鑒別一家公司值不值投資的權利,市場用鈔票來表達它的選擇,雙方利益對稱,進行願打願挨的自由交易。注冊制就是使監管者的職能和角色發生一個調整,但不代表它的缺位,就是說家長退出、變成警察——監管者仍然在那裡,維持市場的秩序,保證上市企業不欺騙投資者,而不是替投資者做價值判斷。
2、帶來市場定價的規則
其實,不同國家的發行制度都是不一樣的,包括像台灣、日本,甚至是德國等大部分國家都是從一開始管制比較嚴格的一種制度,慢慢轉向一種比較開放的、以市場同業自治為主的制度。但是,無論哪一種發行制度,都是在投融資者之間找到利益的平衡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這個利益的平衡點是不一樣的。
而資本市場運行的制度環境是決定發行制度選擇的重要因素。我記得十多年以前中國有個很熟悉的口號,「資本市場為國企改革服務」,大家那時候覺得挺正確的,國企改革就需要資本市場。
現在想想對嗎?國企是融資者,當資本市場為它服務的時候,證券市場整個的規則就是嚴重有利於融資者,也就是資本市場替國企來圈錢,幫它完成國企改造。當國企把大量的不良資產剝離出去後,再通過上市從老百姓那裡圈了很多錢,於是,虧損的國企一下子就變成了盈利的國企,現在國有資產龐大的基礎,跟那時候資本市場的功能定位是有關系的。這里我也不去做歷史的評價,但從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角度,資本市場應該考慮投資者的利益,否則投資者就會離開市場,所以大部分資本市場都會慢慢走向均衡性的市場。
每一個發行制度都是跟它的歷史相結合的,我們新股發行制度從一開始的審批制,發展到2005年以後號稱是核准制,但由於我們的核准帶有太強的行政權力色彩,其實跟審批制還是沒有完全脫鉤,所以,我們現在有點像審批制,有點像核准制,接下來就是往注冊制方向發展。從趨勢上來看,各國對公開發行股票的審核標准在趨松,審核標准在不斷降低,也就是說,監管者權力放到一個比較小的地位,只要擬上市公司不違法違規,股票發行的選擇權交給市場,只要市場願意接受,公司怎麼虧損都可以,IPO定什麼樣的價格都可以。
信息披露制度:很多人說股票價格太高不公平,其實,公平與否,第一個關鍵在於雙方信息是否對稱,存不存在欺詐行為;第二個關鍵在於雙方是否自願交易。只要是信息透明的自願的交易,任何一種價格都是公平的。在這種原則下面,政府就不會去管市場定價的具體市盈率,比如現在完全市場化的美國,發行時就是管住上市企業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確性。
美式累計投標詢價制:為什麼高報價在中國股票市場會遭到詬病,因為裡面存在一種貓膩:目前機構並不需要為自己的報價負責,於是有些機構就會報很高的價格,但是報完以後只買一點點,而且最後的買價是使用大家報價的均價,肯定低於自己的高報價,這種報價制度會拉升股票的價格,導致價格操縱。而在美國股市,機構要為自己的報價負責,報了最高價就要以最高價買這個股票,就跟上海在沒有進行價格管制之前的車牌競拍制度一樣:你報10萬就10萬塊一張,你敢瞎報嗎?你不敢瞎報。每一個報價的投資者,要為自己的報價負責任,既然報出這個價,就說明你認為它值這個錢。中國目前投標的報價制度是存在漏洞的,但這個操作漏洞是可以堵上的,只要讓投資者為自己的報價負責,並且對購買的數量也做出一定的要求,這樣的規定就能剔除價格操縱的一種貓膩。
自主配售制和超額配售選擇權:現在中國股票發行既然沒有自主配售,那麼中介機構可以把價格抬的很高,賣不出去總承銷商負責,注冊制以後,機構的綜合能力,包括股票客觀的定價,都會成為整個發行過程中必須把握的東西。當發行股票很容易後,可能大家都覺得沒有必要圈那麼多錢了,也不會再有超額配售。
總之,整個發行的制度實際上都是逐漸寬松的,隨著市場的成熟,市場的權力是越來越大,這是整個全球發行制度變化的一個趨勢。
3、帶來退市制度
注冊制還會帶來真正的退市制度。其實,退市制度在中國出台了很久,但幾乎沒什麼公司退市,退市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注冊制,俗話說,「吐故才能納新」,但在中國股市,其實納新才能吐故。在非注冊制下,上市非常不容易,不僅僅是上市公司會拚命保,地方政府也會保,所以最後就變成交易所、證監會跟地方政府在博弈,在這種情況下,吐故是很困難的,而如果不能吐故就是不斷地炒作,於是就有了殼資源。IPO實行注冊制以後,退市就會很容易,因為企業只要符合上市標准就可以掛牌,上市就不再稀缺,也就沒人去花大價錢購買殼資源,所以一個上市公司只要沒有價值就可以退市了。
目前從全球范圍來看,退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香港式的退市,一種是美國式的退市。
美國式的退市相當於逆轉板,企業股票可以從一個OTC市場升到一個創業板,從創業板升到主板,同樣,主板退市以後,股票仍然可以到OTC市場去交易,這樣盡管已經退市,但股票仍然有流動性,也就是說還可以起死回生,盈利前景好到一定程度,這個股票還可以轉回去,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投資人的利益。
但是香港不一樣,香港沒有OTC市場,退市就意味著破產清算,退市就是徹底的退。因為這一點,香港的退市實際上是非常慎重的,根據Wind數據,退市企業的比例為10%,但是,這個數據是虛高的,因為香港把所有轉板都理解成退市,實際退市的公司里90%都是主動退市的:比如我在香港退市到美國上市了,他也理解成退市;還有一種是因為業績好,或者業務發展改變以後,我被更大的股東收購了,收購完成原來的就退市了。也就是說,企業在香港股票市場被迫退市的比例比歐美國家要低很多,大概就是1%的股票。
在這兩種退市方式中,我覺得中國將來的退市制度可能更像美國的逆轉板退市,就是新三板可以進入中小板,進入主板,如果主板股票表現不好,也可以退到OTC市場或者新三板去,股票仍保持流動性。
注冊制改革的目標與路徑
從路徑來看,我個人判斷中國的IPO注冊制肯定是漸進式的:從審批制到核准制然後再到注冊制,我們走了20年。台灣也是這樣,台灣從1983年就開始實行核准制和注冊制並行的制度,經過23年、到2006年以後才真正完成實行注冊制。中國可能不會走那麼長時間,但是肯定是從新三板、中小板這些比較基礎的、影響力也比較小的市場里開始,最後才是主板的注冊制,是一步一步來的,絕對不是休克式的。
從本質上看,注冊制改革有兩大主要目標:
第一個就是通過解決供求的失衡,來解決高IPO價、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現象,正是因為上市的額度和規模管制,股票供求不平衡造成了這三高,注冊制就是創造一個供求平衡的環境。
第二個是通過減少審批環節去行政化,提高發行效率,減少權力的尋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