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txu促成全球最大私人股本交易

txu促成全球最大私人股本交易

發布時間: 2022-01-06 15:01:33

Ⅰ 私人股本公司的成功秘訣

克萊夫·霍利克講述私人股本公司成功的秘訣
2007年5月20日,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被證實30億美元參股美國私人股本公司黑石集團
值此之際,另一私人股本巨擘KKR的合夥人對該行業的解秘,應當有助於國內企業加深對私人股本公司的了解。
在擔任一家上市公司以及後來的聯合商業傳媒(United Business Media)首席執行官30年後,我將目光投向了私人股本行業,並成為了Kolberg Kravis Roberts(KKR)的合夥人。
我對私人股本已非常熟悉。作為幾家基金的投資者和兩個顧問委員會的委員,我持續見證了高額投資回報,也了解了如何作出投資決策以及如何經營企業。很明顯,除了簡單的增加債務和減少公司管理費用以外,它們的成功還有更多因素。
私人股本行業未能自圓其說,同時(在許多私營企業的例子中)未能提供法定最低數量的信息,因此,私營企業界對其存在誤解毫不奇怪。在這里,它們認為投資者會接受令人無法忍受的債務、現金流短缺和較低的投資。
然而,私人股本專家不會如此經營。他們知道,這肯定會造成災難—破壞企業價值並最終危及私人股本業務模式。美國的研究顯示:私人股本支持的公司的首次公開發行(IPO)表現優於整體水平。
那麼,私人股本專家的成功秘訣何在?那就是:首先找到一家優秀企業、組建富有才能的管理層,然後實行一項大膽計劃投資於成長型業務,並將經營和財務表現最優化。
與上市公司一樣,私營公司必須與市場的競爭形勢和全球化影響相抗爭。但保持私有化有一些重大好處。沒有了季度財報的短期觀點,也沒有了一些機構投資者對合理的債務水平以及對成長型業務的風險投資的反感,私營企業可以採取長期戰略,接受企業增長文化。另外,公司治理結構基於所有權:所有董事都在企業的成功中佔有重大權益,董事會可以關注於產品、客戶、人和表現。
當然,並非所有高管都喜歡私人股本。後者期望很高—這與回報相符,不會允許業績不佳的情況出現。那些習慣於掌握類似皇權並受到順從屬下支持的首席執行官將會如夢初醒。那些尋求媒體關注、眾多人士奉承和同事絕對支持、自負的首席執行官們應保持原樣。首席執行官們應放下自負,准備解答私人股本高管們提出的難題,這些高管的年齡通常不及他們的一半,但卻擁有高超的智慧。
但如果私人股本文化是令人鼓舞且具有挑戰性的,那麼它也是備受支持的。
我們不停地遇到這樣一些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他們要麼希望討論將企業全部或部分所有權私有化的好處,要麼正在尋求跳槽,去領導一家非上市公司。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麼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學習一下私人股本投資手冊,進行深入的盡職調查,嚴格設定標准。
並非所有私人股本公司都做同樣的事情。像KKR這樣的一些公司會對大公司進行投資,並在全球范圍內運營。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在投資初創企業和幫助小企業成長方面有著高超技巧。還有一些公司只是在某個國家或地區進行投資,或者只投資於經濟中的一兩個行業,比如科技或基礎設施等。
挑出那些對你的行業有很深了解和豐富經驗的公司。很多私人股本公司都是在行業基礎上組建的,他們招募了資深的商界領袖,幫助其投資組合形成合適的投資與商業技巧搭配。
做選擇的時候,你要確保花上一些時間和私人股本公司的行業團隊聊一聊,探詢他們的知識和經驗。請記住,你將在今後五六年內和他們共事,因此你需要滿意地知道,你能夠和他們在專業層面和私人層面有效地工作。向一些曾經在這家私人股本公司工作過幾年的前CEO們徵求意見,當然也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一旦你選定了私人股本公司,你就需要形成業務計劃。你要提出有挑戰性但很現實的目標,以便實現業績最大化,讓公司成長並集中於核心業務。請確保你提出的資本結構能保證你有財務資源來實現自己的計劃。
最後一個因素是管理層股權計劃。該計劃應該包括所有關鍵管理人員,他們每個人都將被要求在個人財務狀況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有意義的投資。

Ⅱ 美國證券交易所總股本最大的股票是哪家

微軟集團的股票是美國最大的股票,市值也是美國市場內最大的,價格也是最高的最有潛力的。

Ⅲ 貨幣戰爭

所謂「次級債」,就是指次級抵押信貸(sub-prime mortgage),這是相對於優質抵押信貸(prime mortgage)而言的。簡單地說,就是按揭貸款提供商向那些信用記錄不怎麼好,收入不太高或不很穩定,無法從銀行取得貸款的購房人出借的購房貸款(當然以房產作抵押),在收取較高利息的同時,也相應承擔了更高的風險(因為這些購房人的信用度不高,美國的房價也不像中國一樣瘋瘋癲癲的)

但是按揭貸款的提供商們並不願獨自承擔這么高的貸款風險,當然也是為了及時收回貨幣滿足自己的現金流(因為靠收利息太慢了),所以就利用大量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產品(美國的金融投資市場極為發達,數以千計的金融衍生投資產品可供選擇),將手裡這些以房產和資產為抵押的貸款債券化,也就是我們曾經熟悉的債轉債(中國國企改革的巔峰時刻,朱某某就做過,但中國利用行政手段什麼不好的事情也不會發生)。依靠他們手中的債券再向金融投資市場進行再融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市),盡管這樣做會降低他們的收益,但能夠使這些放貸者迅速回籠資金,形成現金流,同時也化解了自己收不回貸款的風險。

但是,風險還是產生了,主要原因就是房地產投資市場的泡沫。

大家應該還記得吧:

2000年網路泡沫的破滅,緊接著是2001年911恐怖襲擊,嚴重打擊了美國經濟,確切地說是導致美國的金融投資市場冷卻。為了刺激經濟發展、鼓勵投資,美聯儲2001年把聯邦基金利率調低到了1%,刺激了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流動性資金,但同時也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信貸和流動性泛濫,資產價格暴漲導致泡沫。

就在這期間,房地產領域的次級抵押信貸市場也隨著資產價格暴漲和流動性泛濫而加劇了其內在的風險,那些按揭提供商努力放貸--努力賣債券,同時很多獲得貸款的人成了炒房者。市場蒸蒸日上,沒有人在乎風險!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06年,泡沫終於出現問題了,眾多貸款人徹底放棄了還款義務,因為他們信用本來就有問題,所以不回在乎失去信用,所以他們最終選擇了不還貸款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幾家按揭提供貸款商的破產,然後,次級抵押信貸債券這個高收益金融衍生品的風險開始顯現出來,進而變成了垃圾。然而這還不算什麼,因為這種情況下,受損失的僅僅是投資這個金融投資品種的機構而已,應該不會發生大面積風險。可是,這個泡沫已經太大了,在錯綜復雜的金融資本市場中,竟然有眾多的基金和機構身陷其中,然後,由於風險導致了恐慌,而恐慌又極其具有傳染性,美國市場上所有投資人一旦了解到自己的基金跟次級債有染或有關系,就立即要求贖回資金。於是乎,基金開始拋售次級貸債券,進而發展到拋出其它股票和金融投資產品已回收資金應對投資人擠兌,所以,一連串的危機從債市傳導到股市,還會傳導給期貨市場。整個金融市場對風險突然異常敏感,流動性貨幣由於一連串的恐慌突然枯竭,形成資金連斷裂。

有次級貸紀實備忘錄為證:

今年2月——貸款機構對次級抵押貸款問題表示憂慮

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存在問題的證據開始冒頭,全球股市出現了今年以來的首次震盪。借款方第四季度違約數據出爐,服務於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專業貸款機構開始報告當季出現虧損,從規模最大的NovaStar開始。不到兩周,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股票被停牌,因人們擔心其能否繼續經營下去。現在,這兩家公司都面臨集體訴訟,指控公司高管誤導投資者。4月2日,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5月——瑞銀(UBS)對沖基金游戲結束

5月4日,瑞銀宣布,成立內部對沖基金的嘗試已告失敗。該公司被迫將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重新並入其投資銀行部門,而該基金成立還不到兩年。瑞銀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今年第一季度,這只規模約為45億歐元(60億美元)的基金因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投資虧損了1.5億瑞士法郎(合1.23億美元)。此舉使瑞銀產生了3億美元的重組支出。到7月初,瑞銀首席執行官胡皓華(Peter Wuffli)被解職,部分原因在於董事會對他在處理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問題上的擔憂。本周,瑞銀警告稱,市場動盪可能導致瑞銀今年下半年利潤「非常疲弱」。

6月——貝爾斯登(Bear Stearns)馬失前蹄

6月19日,有消息稱,曾貸款給貝爾斯登資產管理公司(Bear Stearns Asset Management)旗下兩只對沖基金的一些投資銀行,即將扣押貝爾斯登資產,以收回現金。負債比例很高的這兩只基金投資於被認為非常安全、評級較高的復合債券產品,而這些產品投資於以次級抵押貸款支持的債券。消息傳出之後,大量其它基金也報告在類似債券投資方面蒙受巨額損失。其中包括澳大利亞Basis Capital,倫敦Cheyne Capital和Cambridge Place旗下的基金,以及美國的Braddock Financial和United Capital。貝爾斯登問題曝光一個月後,投資者被告知,他們在貝爾斯登一隻基金投入的資金已血本無歸,而第二隻基金,只能拿回投資額的9%。

7月——私人股本運轉失靈

7月25日,用於聯合博姿(Alliance Boots)和克萊斯勒(Chrysler)收購交易的融資遭遇嚴重問題,這加劇了市場對於發生信貸危機的擔憂。這是私人股本規模最大的兩筆交易。之後數日,股市遭遇重挫,投資者擔心,信貸狀況趨緊可能會使收購熱潮出軌,而正是收購熱潮推高了股市,因為投資者認為,幾乎所有公司都可能很快被收購。這一消息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全球最大投行在很多領域都面臨潛在的信貸問題,它們開始盡可能控制這些風險。

7月至8月——危機擴散至股市

投資者對於全面信貸危機的擔憂,引發了股市和信貸市場的劇烈波動。被譽為華爾街 「恐懼風向標」的Vix指數多次觸及多年來高點。盡管本周數據顯示,股市整體走勢為下跌,富時100指數(FTSE 100)跌至6000點以下,而道指(Dow)也跌至13000點以下,但幾乎每日走勢的大幅變化令其它市場遭受了重大損失。這種走勢給定量(或「黑箱」)對沖基金帶來嚴重問題。此類對沖基金在市場震盪時迅速發展,但當交易模式突然變化時會出現問題。這些問題在上周體現得最為明顯,當時高盛(Goldman Sachs)被迫動用20億美元自有資金,為旗下Global Equities Opportunities基金紓困。

8月——各國央行被迫干預

對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問題的擔憂日益加劇,已遠遠超越了美國銀行業和小型專業貸款機構的范疇。一些投資於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及其它機構運作的復雜證券的貨幣市場基金,對希望贖回的投資者緊閉大門。所有類型的資產負債表外貸款和套利平台[即管道類和結構性投資工具(SIV)]都受到牽連,它們難以獲得維持自身運作的短期融資。為其提供支持的銀行本應介入,提供所謂的流動性安排,為這些機構提供支撐,但這些銀行同樣也迫切希望減少信貸風險,目前正想方設法置身事外。

德國產業投資銀行(IKB)出現的問題,致使國內同行於8月2日為其紓困,但這種做法結果加劇了不安狀況,導致銀行間市場隔夜貸款利率迅速走高。歐洲央行(ECB)被迫採取了措施,美聯儲(Fed)、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俄羅斯央行(Russian Central Bank)和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也緊隨其後,向市場注入維持這些機構繼續運轉所需的短期資金。

縱觀此次事件的果場,可以得出結論:地產市場的迅速擴張以及房貸機構不負責任地大量製造不良貸款,當風險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從這個市場的最脆弱的環節,也就是---貸款人不還款這個環節開始懲罰這個市場,從而使這個市場的流動性突然枯竭,就像心肌梗塞一樣,讓這個市場上沒有足夠的現金應對各種經濟活動和業務往來。這就是次級貸危機的本質。當然美聯儲和歐洲幾大央行還是老辦法,減息和向市場投放資金。

減息,是不合理的辦法,因為這樣等於讓政府和納稅人為那些不良貸款人的行為買單。投放貨幣會造成通貨膨脹,性質一樣,但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做得非常好,詳細的做法還要看最後的結果。

綜上所述,不論這次次級貸危機到底還會發生什麼,是否可以平息下來,我認為,解決問題的前提就是讓這個市場重拾信心是最重要的,投資人有了信心,就有了對未來財富的預期,只有投資人自己的好轉才能使這個市場好轉過來。

借用《華爾街日報》中的一句話:次級債危機昭示著,這個由流動性過剩為基調的全世界經濟長期繁榮局面的結束,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將發生變化,而此次次級貸危機就是這個變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泡沫形成過程中潛伏的最脆弱的部分先出現問題,然後再逐漸向不脆弱的部分擴散。(本人自己翻譯的,見笑了)

有必要再說一下此次次級貸事件的始作俑者,羅斯柴爾德家族

先從正面了解一下這個神秘而又富可敵國的猶太家族:

以下轉自《貨幣戰爭》一書的部分內容

「大道無形」的世界首富
「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訂法律。」
——梅耶·羅斯柴爾德

當國際媒體成天炒作身家500億美元的比爾·蓋茨蟬聯世界首富寶座的時候,如果你信以為真,你就上當了。因為在人們耳熟能詳的所謂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無形」的超級富豪們的身影,因為他們早已嚴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體。
所謂「大隱隱於朝」。如今,羅斯柴爾德家族仍在經營著銀行業務,但是如果我們隨機在北京或上海的街頭問100個中國人,其中可能有99個知道美國花旗銀行,而不見得有1個知道羅斯柴爾德銀行。
究竟誰是羅斯柴爾德?如果一個從事金融行業的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羅斯柴爾德」這個名字,就如同一個軍人不知道拿破崙,研究物理學的人不知道愛因斯坦一樣不可思議。奇怪卻並不意外的是,這個名字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它對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影響力是如此巨大,而其知名 度是如此之低,其隱身能力讓人嘆為觀止。

羅斯柴爾德家族究竟擁有多少財富?這是一個世界之迷。保守的估計是50萬億美元!

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底是怎樣賺到如此驚人的財富的?這就是本人要告訴你的故事。

嚴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鍾表一般精確的協調,永遠早於市場的信息獲取,徹頭徹尾的冷酷理智,永無止境的金權慾望,以及基於這一切的對金錢和財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預見力,使得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世界兩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戰爭的殘酷旋渦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個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金融帝國。
拿破崙的滑鐵盧與羅斯柴爾德的凱旋門
內森是老羅斯柴爾德的第三個兒子,也是五兄弟中最具膽識的一個。1798年,他被父 親從法蘭克福派到英國開拓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業務。內森是一個城府極深、行事果決的銀行家,從沒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內心世界。憑著驚人的金融天賦和神鬼莫測的手段,到1815年,他已成為倫敦首屈一指的銀行寡頭。
內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蘭克福打理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大本營 (M.A.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二哥所羅門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分支銀行(S.M. 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四弟卡爾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另一個銀行,他的五弟詹姆斯在法國巴黎也有一個銀行(Messieus de Rothschild Freres)。羅斯柴爾德家族創建的銀行體系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銀行集團。此時五兄弟正密切地注視著1815年的歐洲戰況。
這是一場關系著歐洲大陸命運和前途的重要戰爭。如果拿破崙取得了最終勝利,法國將不容置疑地成為歐洲大陸的主人。如果威靈頓勛爵打垮了法軍,那英國將主導歐洲的大國均勢。
早在戰前,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非常具有遠見地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構建起數量龐大的秘密代理人網路,這些類似戰略情報間諜的人被稱為 「孩子們」。這些人被派駐歐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業中心,各種商業、政治和其他情報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維也納和那不勒斯之間往來穿梭。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速度和准確度都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官方信息網路的速度,其他商業競爭對手更是難以望其項背。這一切使得羅斯柴爾德銀行在幾乎所有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明顯的優勢。
羅斯柴爾德銀行的馬車賓士在(歐洲各地的)公路上,羅斯柴爾德銀行的船穿梭於海峽之間,羅斯柴爾德銀行的間諜們遍布(歐洲的)城市街道,他們揣著大量現金、債券、信件和消息,他們最新的獨家消息在股票市場和商品市場中被迅速地傳播著,但所有的消息都沒有滑鐵盧戰役的結果更為寶貴。」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展開的滑鐵盧戰役,不僅是拿破崙和 威靈頓兩支大軍之間的生死決斗,也是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巨大賭博,贏家將獲得空前的財富,輸家將損失慘重。倫敦股票交易市場的空氣緊張到了極點,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滑鐵盧戰役的最終結果。如果英國敗了,英國公債(Consols)的價格將跌進深淵;如果英國勝了,英國公債將沖上雲霄。
正當兩支狹路相逢的大軍進行著殊死戰斗時,羅斯柴爾德的間諜們也在緊張地從兩軍內部收集著盡可能准確的各種戰況進展的情報。更多的間諜們隨時負責把最新戰況轉送到離戰場最近的羅斯柴爾德情報中轉站。到傍晚時分,拿破崙的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羅斯柴爾德快信傳遞員親眼目睹了戰況,他立刻騎快馬奔向布魯塞爾,然後轉往奧斯坦德港。當羅斯伍茲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別通行證的羅斯柴爾德快船時,已經是深夜時分。這時英吉利海峽風急浪高,在付了2 000法郎的費用之後,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水手連夜幫他渡過了海峽[5]。當他於6月19日清晨到達英國福克斯頓的岸邊時,內森·羅斯柴爾德親自等候在那裡。內森快速打開信封,瀏覽了戰報標題,然後策馬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
當內森快步進入股票交易所時,正在等待戰報的焦急而激動的人群立刻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視著內森那張毫無表情、高深莫測的臉。這時,內森放慢了腳步,走到自己的被稱為「羅斯柴爾德支柱」的寶座上。此時他臉上的肌肉彷彿石雕一般沒有絲毫情緒浮動。這時的交易大廳已經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喧囂,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富貴榮辱寄託在內森的眼神上。稍事片刻,內森沖著環伺在身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交易員們遞了一個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聲不響地沖向交易台,開始拋售英國公債。大廳里立時一陣騷動,有些人開始交頭接耳,更多的人仍然 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這時,相當於數十萬美元的英國公債被猛然拋向市場,公債價格開始下滑,然後更大的拋單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英國公債的價格開始崩潰。
這時的內森依然毫無表情地靠在他的寶座上。交易大廳里終於有人發出驚叫:「羅斯柴爾德知道了!」「羅斯柴爾德知道了!」「威靈頓戰敗了!」所有的人立刻像觸電一般回過味來,拋售終於變成了恐慌。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時候,跟隨別人的行為成了一種自我強制性行為。每個人都想立刻拋掉手中已經毫無價值的英國公債,盡可能地留住一些所剩無幾的財富。經過幾個小時的狂拋,英國公債已成為一堆垃圾,票面價值僅剩下5%。
此時的內森像一開始一樣,仍然是漠然地看著這一切。他的眼睛以一種不是經過長期訓練絕不可能讀懂的眼神輕微地閃動了一下,但這次的信號卻完全不同。他身邊的眾多交易員立即撲向各自的交易台,開始買進市場上能見到的每一張英國公債。
6月21日晚11點,威靈頓勛爵的信使亨利·珀西終於到達了倫敦,消息是拿破崙大軍在8個小時的苦戰後被徹底打敗了,損失了1/3的士兵,法國完了!
這個消息比內森的情報晚了整整一天!而內森在這一天之內,狂賺了20倍的金錢,超過拿破崙和威靈頓在幾十年戰爭中所得到的財富的總和!
滑鐵盧一戰使內森一舉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從而主導了英國日後的公債發行,英格蘭銀行被內森所控制。英國的公債就是未來政府稅收的憑證,英國人民向政府繳納各種稅賦的義務,變成了羅斯柴爾德銀行向全民變相征稅。英國政府的財政支出是靠發行公債來籌集的,換句話說,英國政府因為沒有貨幣發行權而必須 向私人銀行借錢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幣結算。當內森手裡攥著具有壓倒性優勢數量的英國公債的時候,他實際上操控著公債的價格, 左右著整個英國的貨幣供應量,英國的經濟命脈被緊緊地捏在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手中。
志得意滿的內森毫不掩飾他征服了大英帝國的驕傲:
我不在乎什麼樣的英格蘭傀儡被放在王位上來統治這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誰控制著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而這個人就是我!

這次次級債危機實際上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奪回自己喪失的領地。最近幾十年來,華爾街不太聽話了,倚仗著自己創造的衍生品和結構產品,以為可以憑借「金融工程學」擺脫羅斯柴爾德密室政治的控制。作為傳統的猶太人銀行家,羅斯柴爾德家族是重視關系、重視陰謀、重視組織,對於那些天花亂墜的衍生品、金融數學等等不太看重,更不會去潛心研究。結果,在這個交易第一的時代,華爾街巨頭們逐漸認為羅斯柴爾德不行了,自己可以憑借強大的交易實力,打破羅斯柴爾德銀行家的壟斷。

可是事實又如何呢?華爾街巨頭以為自己創造了貨幣,可它們創造的畢竟不是真正的貨幣,只是貨幣的低劣替代品。羅斯柴爾德家族經過對媒體、銀行和政府機構的妥善安排,從今年2月開始,對次級債這個華爾街巨頭的軟肋發動了攻擊。其次序無非是一開始引誘華爾街巨頭義無反顧地繼續投入次級債,然後通過其控制的媒體和專家誇大次級債的風險,促使市場崩盤,同時又控制了銀行系統,使華爾街巨頭普遍出現流動性危機,瀕臨破產邊緣。

僅僅半年之內,高盛、瑞士信貸、貝爾斯騰等華爾街巨頭已經被整的死去活來,甚至到了必須廉價賣出股權來救命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羅斯柴爾德立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也通過公開或非公開的利益交換,吸收了大量華爾街巨頭的血汗和骨髓,於是從8月開始控制各國中央銀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於是,一場次級債危機就開始化解。

不過,如果認為次級債危機到此為止,那可大錯特錯了。因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目標是奪回近年來有所喪失的領地,如果華爾街巨頭還有不老實的,它們肯定會以大棒加胡蘿卜的政策予以打擊。再就是中國問題,中國在次級債中投資較少,牽扯不大,可是下次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下次羅斯柴爾德家族將選擇哪種資產來打擊中國?讓我們拭目以待。

Ⅳ 傑米·戴蒙的詳細生平

傑米·戴蒙出生在紐約,本科畢業於塔夫茨大學主修心理與經濟學,1982年獲得哈佛大學MBA後進入當時的美國運通公司,給時任美國運通總裁的桑迪·威爾當助手。威爾被趕下台後,戴蒙隨之離去。兩人在紐約曼哈頓的西格拉姆大廈一套公寓里住了一年,共同謀劃,以圖東山再起。其後,通過12年的大膽並購,他們把當初默默無名的銀行——商業信貸銀行——打造成了花旗集團。1998年底,威爾終於將他掃出了花旗,一年之後,戴蒙重出江湖,任美國第一銀行(Bank One)CEO。2004年,第一銀行與JP摩根大通合並,戴蒙出任合並後J.P.摩根大通的COO一職,從2006年起,傑米·戴蒙正式接替威廉·哈里森成為摩根大通新CEO。
1985年6月, 他跟隨華爾街的傳奇人物桑迪·威爾一起從美國運通被「放逐」,1986年,他們一起前往馬里蘭州接管了巴爾的摩商業信貸公司,1988年又與 Primerica公司合並,此後經過一連串的購並,形成旅行者集團。到1998年4月,他們長達十餘年的合並行動臻至巔峰,旅行者集團與花旗銀行價值700億美元的交易之後,誕生了龐大的新花旗帝國,桑迪·威爾與花旗原CEO約翰·里德共同執掌新花旗。傑米·戴蒙與桑迪·威爾一起,又回到了他們的紐約。但就在花旗和旅行者合並不久後,這對「父子型」黃金搭檔失和,戴蒙被迫離開花旗前往芝加哥,接手美國第一銀行,短短幾年後,把美一銀行儼然打造成一個 「西部花旗」,2004年1月,摩根大通以580億美元收購美一銀行,合並後規模僅次於花旗集團。就這樣,傑米·戴蒙又回到紐約,然而,等到這一次重返時,「花旗小子」戴蒙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厲害角色了。 如果不是因為忠誠,傑米·戴蒙1998年就會接受當時與桑迪·威爾聯合擔任花旗CEO的約翰·里德的邀請,一道來亞洲了。
1998年4月,花旗和旅行者集團的驚天合並,開創了華爾街混業經營的先河。在權力安排中,戴蒙被認為是CEO之下位置最高的人。里德佩服威爾的商業頭腦和頑強鬥志,但更多地和年輕有為的戴蒙志趣相投。據《花旗帝國》披露,里德請戴蒙和妻子到家中吃晚餐,親自下廚,還請他下次商務出差一起到國外旅行,這是進一步加深了解並討論合並的絕佳機會。戴蒙受寵若驚。但這時戴蒙和桑迪的緊張關系已經升級了。戴蒙也忘不了,當他們還在美國運通時,當桑迪的另一助手彼得·科恩與CEO詹姆斯·魯濱遜關系緊密時桑迪的震怒。如果和里德走得太近,桑迪必然妄加猜忌,認為戴蒙背叛了他。戴蒙很不情願地謝絕了里德的邀請。忠誠也罷,決裂也罷,所有的故事都緣於桑迪·威爾的野心和傳奇。桑迪以經紀人起家,不斷並購成長,1981年,美國運通以10億美元收購他掌管的全美第二大證券公司希爾森。1982年的一天,桑迪接到了從哈佛商學院畢業的傑米·戴蒙打來的電話,請教擇業建議。從此,戴蒙在桑迪的辦公室開始了職業生涯——這一跟就是16年。他在各方面都學得很快,威爾十分欣賞他的智慧、自信和風度,認為戴蒙可以勝任華爾街的任何工作。
但是幾年後,因權力斗爭失敗——對手是郭士納,1985年6月,53歲的威爾帶著5000萬美元,和28歲的戴蒙,從美國運通離職。
這對「師徒」的東山再起從1986年他們一起前往馬里蘭州接管巴爾的摩商業信貸公司開始, 1988年並購Primerica公司,1989年並購巴克萊金融公司。《財富》評論說「桑迪仍然能夠點石成金」。1991年,桑迪把Primerica 總裁頭銜授予戴蒙,35歲的他成為財富500強中最年輕的總裁之一。
之後,並購仍然不斷:1992年,Primerica收購旅行者保險27%股份,1993 年,從美國運通手中買回希爾森,並最終合並成旅行者集團。在重建帝國的過程中,戴蒙得到了桑迪的真傳,頭腦敏銳,手腕果斷,友好而精明。1995年7月,《紐約時報》報道「威爾的嫡系:門生權力不斷強大」。《商業周刊》則把戴蒙評為管理精英,稱贊他「訓練有素,事必躬親」。 從被放逐的日子起,桑迪和戴蒙就一直關注著花旗的股票,這是他們想要建立的公司的榜樣。1990年,Primerica股票再創新高,戴蒙發現其市值竟然比老大哥還高。短短4年內把商業信貸做到30億美元,令人難以置信,但是要再做大像花旗……兩人都沒有忘記擁有花旗的想法給他們帶來的感動。
這時候他倆的關系仍然是最重要的,戴蒙已經從桑迪的臨時替身,轉變成了另一個版本的桑迪。桑迪對他越來越倚重,他成了人人稱道的「桑迪通」。當桑迪有了一個念頭,他會向戴蒙尋求幫助,可以用大腦同時計算幾筆交易的戴蒙很快給出一個答案。這種依賴逐年增長,有一次桑迪告訴《商業周刊》:「我有一個兒子,他有一個父親,我們不是相互利用,我們之間是真摯的愛。」兩人幾乎形影不離。在商業會議上,戴蒙提供即時的信息。在公眾面前,戴蒙講一些他們從背井離鄉到成功奮斗的小故事。向人們介紹桑迪時,戴蒙會講桑迪的愚蠢笑話使他變得平易近人。桑迪暴躁的脾氣和貪婪的胃口一樣有名。當桑迪和戴蒙爭吵時,其他人只能莫名其妙地聽著。戴蒙有時也會抵抗桑迪的憤怒,連聲音也和老闆的一樣大。
戴蒙和桑迪的關系在1997年變得緊張。戴蒙拒絕了桑迪的女兒傑西卡在其麾下的晉升要求,他對辦公室政治既沒時間也沒耐心。桑迪對戴蒙很惱火,聲明否認戴蒙是他的繼任者。他們的爭吵低劣粗俗起來。董事會第一次懷疑他們的個人裂痕能否癒合。
盡管如此,他們在做交易的立場上是一致的,不斷並購是他們創建金融帝國的力量源泉。在花旗「終極交易」之前,桑迪把目標鎖定在了最有名望的JP摩根身上。但合並未果,桑迪沒能走進掛著老摩根畫像的走廊——現在由戴蒙入主。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1997年9月,旅行者集團90億美元收購所羅門,桑迪把巴菲特稱贊他的一句話框起來。戴蒙並不看好這宗買賣,亞洲金融危機使所羅門損失5千萬美元。他的權力被削弱了,桑迪干涉他主持的管理層會議,戴蒙抗議,「你在搗亂,我們有重要的工作要做。」桑迪臉色通紅,吼叫如牛,「該死,戴蒙,這是我的公司!」
1998年,花旗集團組建後,桑迪和戴蒙長期積聚的不和終於到達了極點。11月1日,星期天,戴蒙被解僱了。他強忍痛苦,「看,我已經在這家公司幹了16年,我把全部心血都花在它上面了,我想告訴你們這是一個童話般的地方。繼續為你們自己而自豪吧!」經理們鼓掌喝彩。桑迪說,「你表現得很有風度和涵養,我仍然尊重你、喜歡你。」戴蒙也很感動。桑迪要擁抱他,戴蒙向後退了幾步,「請不要擁抱我!」
星期一,戴蒙辭職的消息宣布後,花旗股價下跌近5個點,兩周內,市值蒸發110億美元。42 歲的戴蒙擁有3000萬美元的現金和股票,卻不知道該做什麼,他上拳擊課,每天都回家吃飯,在筆記本上寫:投資家、教師、作家、家庭主「夫」……最終他回絕了亞馬遜、喜達屋酒店、大英伯克利銀行,選擇了全美第五大銀行美國第一銀行。
戴蒙也花了很長時間來反省他和桑迪的關系。他給哥倫比亞商學院一個MBA莎士比亞研討班上課,指出公開批評李爾王並被放逐的肯特郡伯爵,本來可以更有策略同時又不失誠實和正直。1999年12月6日,經調解,戴蒙和桑迪在四季酒店坐在一起,推心置腹地交談。第二天,《金融時報》頭版刊載了三則重大新聞:美國創紀錄的財政赤字、俄羅斯內戰以及桑迪和戴蒙握手言歡,「華爾街眾所周知的夙怨……終於化解了。」
2000年2月28日,里德退休,桑迪大權獨攬。一周後,戴蒙成為美國第一銀行董事會主席兼 CEO,股價上漲了12%。戴蒙帶著一家人搬到了這座「風城」,這位土生土長的紐約佬還買了生平第一輛車。戴蒙立即著手削減開支,注銷壞賬,替換管理人員。當被問及誰是他的榜樣時,戴蒙回答說:「桑迪·威爾」。 脫離了桑迪的「光環」,戴蒙表現出了「領導一家金融公司的雄心和抱負」,華爾街也對富有領袖氣質的戴蒙另眼相看,他已經成為銀行業的領袖人物之一。
2006年3月,《布隆伯格》雜志報道了傑米·戴蒙在摩根大通的「魔力進攻」。他幾年前是個歡呼型的快槍手,但新摩根大通需要耐心,他比以前低姿態多了,見到員工就問他們在想什麼,他甚至為一個小的賬目失誤道歉。「我沒想到他會改變那麼大。」 1986年在商業信貸公司就認識他、如今是摩根大通高級顧問的羅伯特·利普說。
戴蒙在芝加哥開始了再次崛起之旅。這家中西部最大、全美信用卡發行第三的銀行處境艱難,虧損 5.1億美元。戴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我們不只砍樹,我們用電鋸」,兩年多就使美國第一銀行扭虧為盈,2002年盈利33億美元,2003年則達35億美元。巴菲特曾致信戴蒙,說戴蒙所做的年報是他見過最好的。
按解職協議,戴蒙3年內不能從花旗挖人,但在他與桑迪和解之前,美一銀行就已經僱用了幾位花旗的高級經理。一些忠實者也離開花旗加盟戴蒙,「非競爭」合同失效了。桑迪勃然大怒,轉告戴蒙說(當時彼此不說話),「CEO不是這樣做的。」2001年夏天,當戴蒙主動到花旗挖人時,這種人才流失甚至使美一銀行被稱為「西部花旗」,桑迪都忍住了。
2002年9月,戴蒙到紐約出差,桑迪請他在花旗私人宴會廳共進午餐,「欣慰的是我的經理去了你那兒而不是別人那兒。」當時的花旗正處於困境。戴蒙沒明確表示要把美一銀行的業務延伸到股票經紀方面,但他顯然對盡早打入華爾街蠢蠢欲動。已經有傳言戴蒙打算惡意收購花旗最大的競爭對手摩根大通了。意識到戴蒙有可能從街那邊發出挑戰,桑迪說,「那將很有意思。」
當花旗的經理看到了戴蒙,都過來和他握手。他們覺得只要桑迪能和戴蒙在一起,一切都可以擺平了。盡管已生華發,戴蒙還是像以前充滿活力。
2004年1月,摩根大通以580億美元收購美一銀行,總資產1.1萬億美元,規模僅次於花旗集團。交易完成後,戴蒙接到的第一個電話就是桑迪的,他則致電花旗CEO普林斯。當年花旗的崛起改寫了華爾街由摩根家族統治的格局,如今戴蒙掌舵摩根大通,就是為了讓摩根家族重振昔日雄風。「帶領摩根大通走向更加卓越,是我的夢想。」戴蒙說。
在進入摩根大通華貴殿堂的同時,戴蒙把「成本殺手」也帶了過去,內部人士的說法是「傑米化了」。他還整合兩家銀行的電腦系統,擴展新的分支機構,並且試圖加強摩根大通曾經錯失的高成長領域,比如能源交易。這對摩根大通中國區CEO李小加是個好消息,他在2005年中海油對優尼科的競購中參與很深。
2004年,哈里森說摩根大通將繼續與花旗競爭批發銀行業務,「但我們並無意成為一間全球消費銀行」。戴蒙說,摩根大通在中國有很強的批發銀行,也希望並購進入零售銀行,「但摩根大通在中國的發展是長期的,我們將按照自己的節奏,我們有時間和耐心。」至於這兩年外資入股中國銀行業,摩根大通沒動靜,戴蒙說,「實際上我們談了很多,僅20%的股權對我們並無吸引力,我們最終關心的不是價錢,而是能否雙贏。如果找到好的合作夥伴和機會,我們會毫不猶豫。」
沒有人不相信戴蒙的金融野心,他有時也會談到生活和哲學。他的個人理想是「與妻子和三個女兒快樂生活」,當然女兒會把家裡的狗也納入。戴蒙推崇智商和情商,「我們生活在復雜的世界,隨著你的成長,一定會發現復雜和簡單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在新集團中,威爾同戴蒙一起任聯席CEO.外界多認為,威爾脾氣過於暴躁,他甚至經常將下屬訓斥得淚流滿面。在幾次高層權力爭斗中,他還不止一次的同最親密戰友決裂。
兩位CEO合作僅一年,戴蒙便在集團內部的權力斗爭中出局,威爾開始獨掌花旗大權。
戴蒙的離職原因,被總結為三點:威爾不樂於看到戴蒙過早挑戰其權威;合並後整合相當困難,勢必犧牲某些角色來殺一儆百;不巧的是,戴蒙未適時提升威爾之女傑西卡·威爾,令對方憤然離開,成為威爾清除戴蒙的導火索。
戴蒙離職的消息傳出兩周內,花旗集團市值蒸發110億美元,相當於其總市值的11%。
隨之而來的,是戴蒙不得不從大量的再就業選擇中迅速抉擇。年輕的銀行家相中了美一銀行(Bank One)——這家處境艱難(當時虧損5.11億美元)、在全美排名第六的中西部銀行。
這讓業界大跌眼鏡。
但戴蒙創造了奇跡,也創下了自己單打獨斗的最經典戰例。
自2000年3月加入美一銀行後,戴蒙擔任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4年中,戴蒙引領公司發生了巨大變化。到2003年,美一銀行盈利創下歷史記錄,達35億美元。
2005年11月16日,當戴蒙坐在《財經時報》記者面前,試圖總結當時為何能取得如此業績時,好一陣沉思。
彼時,戴蒙曾有句名言:「我們不只砍樹,我們還用電鋸。」他在裁員上「大開殺戒」,不過,當時的裁員計劃非常清晰,基本不針對客戶服務層面,而重點指向公司內部的官僚機構。這樣的裁員使公司能更高效地運轉。 美國第一銀行雖在業界已揚名立萬,但要想做出更大的事業,戴蒙必須再做打算。
此時,與他同樣一籌莫展的還有摩根大通的哈里森。這位邁克爾·喬丹的師兄、身高1米92的前北卡羅來納大學籃球前鋒曾以扣籃聞名,卻從不善更具風險的投籃。
哈里森執掌的大通曼哈頓銀行於2000年宣布與J.P.摩根合並。合並後,它的英文名字仍叫J.P.Morgan,後考慮到大通銀行在中國有相當市場基礎,中文譯名為摩根大通。
合並後的摩根大通厄運不斷:其風險投資全盤盡墨,不良貸款數量巨大。更糟糕的是,摩根大通因缺乏人才倍受嘲笑:60歲的哈里森甚至推選不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哈里森和戴蒙在過去幾年中,幾乎每個季度都會找機會共進午餐,但到2003年11月,突然間,他們不再共同露面公眾場合,而開始低調會晤。
2004年7月1日,摩根大通與美一銀行正式合並,戴蒙榮任摩根大通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此次合並交易打造了一家價值達1.1萬億美元,並在貸款、信用卡、投行、資產管理、私人銀行、資金管理和證券服務、中間市場及私人股本領域均名列前茅的金融服務集團。
此前的2003年秋天,戴蒙曾預言,巨型銀行並購的狂潮已初現端倪,芝加哥市場將因此「血流成河」。現在,他的預言成為現實。
一時間,華爾街所有的銀行家和媒體都在議論,戴蒙的鋒芒將直指以前的東家——花旗集團。
「從被解僱之日起,戴蒙的野心就是有朝一日榮歸紐約。」一位花旗集團董事認為,這無異於復仇的開始。
據稱,摩根大通與美一銀行合並交易完成後,戴蒙打出的第一個電話是給其父親;而他接到的第一個電話來自桑迪·威爾。
這似乎印證了中國的一句俗話,「不是冤家不聚頭」。 作為老一代摩根財團最正統的繼承者——摩根大通銀行此前一直只服務於企業客戶。至今,摩根大通未在美國以外的地方開展零售銀行業務。
但世界的發展已今非昔比。20年前,美國最大的10家銀行針對個人客戶的零售銀行資產占其總資產的份額僅為27%,到兩年前,這一數字已提高至49%。
摩根大通未來的市場策略,會否根據現實形勢向零售銀行有所側重?已航行150多年的大船將駛往何方?這對船長戴蒙而言,將是艱難抉擇。
由於此前戴蒙具有花旗集團、美一銀行等很強的零售銀行工作背景,現在,連摩根大通的一些員工都認為,這種經歷將使戴蒙對零售銀行業務興趣盎然,不排除他未來向此方向傾斜。
而且,擺在摩根大通面前的,還有美一銀行的獨特魅力——健全的零售網路。對戴蒙來說,現在可謂天時地利。
當年,威爾和戴蒙促成了花旗集團的崛起,並通過花旗改寫了華爾街由摩根家族一統天下的格局。而今,戴蒙掌舵摩根大通,為的是讓摩根家族重展昔日霸主雄風。
在戴蒙看來,終有一天,他們也會在亞洲,特別是中國,進入消費銀行領域。
他同時不排除在中國選擇合適的對象進行並購。他告訴《財經時報》,他們在中國的投資,會非常明智和主動,並非沖到眼前的每一個機會都要抓住。
「最終的落腳點是彼此能不能雙贏。既然要在零售銀行業務方面投資,我們的戰略和將來的合作夥伴,就必須互相能匹配。我們將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做決定,我們有的是時間和耐心。」

Ⅳ 私人股本公司是什麼

私人股本公司的運作方式基本上採取的是:先低價買入一家公司,然後對公司進行結構重組,待有利可圖時再以高價轉手賣出,從中獲利。私人股本公司收購企業時,通常動用三分之一的自有資金,其餘三分之二通過借債。收購一企業後,它們通常會經營該企業4年至5年的時間。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統計數據,在對2005年被私人股本公司重新賣出的歐洲最大的100家公司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從買入到賣出這段時間,投資者所擁有的股份的價值翻了一倍。

私人股本投資是極具風險的游戲。私人股本公司收購的企業涉及各種行業,交易金額在逐年攀升。它們的胃口也越來越大,通常收購的目標以中型企業為主,現在已開始向上市大企業發難。

Ⅵ 全世界有那五大黃金交易所

上海黃金交易所倫敦黃金現貨交易市場紐約黃金期貨交易市場蘇黎世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黃金存儲中心香港黃金交易中心

Ⅶ 美國次貸危機的報道

只限提供資料:次貸危機(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貸危機目前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 CDS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go-vern-ment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go-vern-ment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編輯本段]次貸危機定義
次貸即「次級subprime 按揭貸款」(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與「高」、「優」相對應的,形容較差的一方,在「次貸危機」一詞中指的是信用低,還債能力低。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與傳統意義上的標准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在房價不斷走高時,次級抵押貸款生意興隆。即使貸款人現金流並不足以償還貸款,他們也可以通過房產增值獲得再貸款來填補缺口。但當房價持平或下跌時,就會出現資金缺口而形成壞賬。
次級按揭貸款是國外住房按揭的一種類型,貸給沒多少收入或個人信用記錄較低的人。之所以貸款給這些人,是因為貸款機構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級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價高漲的時候,由於抵押品價值充足,貸款不會產生問題;但房價下跌時,抵押品價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臨著貸款違約、房子被銀行收回的處境,進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壞帳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閉案增加、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增加。
[編輯本段]次貸危機原因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由於之前的房價很高,銀行認為盡管貸款給了次級信用借款人,如果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則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來還,拍賣或者出售後收回銀行貸款。但是由於房價突然走低,借款人無力償還時,銀行把房屋出售,但卻發現得到的資金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利息,甚至都無法彌補貸款額本身,這樣銀行就會在這個貸款上出現虧損。(其實銀行知道你還不了。房價降溫,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們一手掌控的)
一個兩個借款人出現這樣的問題還好,但由於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級信用貸款者,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無法還貸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說,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編輯本段]次貸危機爆發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准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2007年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2007年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2007年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2007年7月份由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不過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股價已由高位時的23美元跌倒了現在的3美元多一點,也就是說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身價相當於一家美國地區銀行的水平,根據最新排名花旗已經跌至19名,且市值已經縮水百分之九十,且其財務狀況也不樂觀.
[編輯本段]次貸危機發展
2007年
2007年2月13日
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18億美元壞賬撥備
美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減少放貸
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發布盈利預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瀕臨破產
美股大跌,道指跌2%、標普跌2.04%、納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減半數員工後,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4月24日
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調,道指跌1.37%、標普跌1.29%、納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標普降低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
2007年7月19日
貝爾斯登旗下對沖基金瀕臨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麥格理銀行聲明旗下兩只高收益基金投資者面臨25%的損失
2007年8月3日
貝爾斯登稱,美國信貸市場呈現20年來最差狀態
歐美股市全線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總裁沃倫-斯佩克特辭職
2007年8月6日
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9日
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捲入美國次級債,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屬原油期貨和現貨黃金價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級債危機蔓延,歐洲央行出手干預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
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爾瑪和家得寶等數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級債危機蒙受巨大損失
美股很快應聲大跌至數月來的低點
2007年8月14日
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
亞太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
各經濟體或推遲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業抵押貸款公司股價暴跌,面臨破產
美次級債危機惡化,亞太股市遭遇911以來最嚴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聯儲降低窗口貼現利率50個基點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1萬億日元
歐洲央行擬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8000億日元
澳聯儲向金融系統注入35.7億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7.5億美元
歐洲央行追加400億歐元再融資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業銀行貸出3.14億英鎊應對危機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70億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95億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52.5億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100億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努力避免信貸危機損害經濟發展
布希承諾政府將採取一攬子計劃挽救次級房貸危機
2007年9月1日
英國銀行遭遇現金飢渴
2007年9月4日
國際清算銀行與標普對次級債危機嚴重程度產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國諾森羅克銀行擠兌風波導致央行行長金恩和財政大臣達林站上了辯護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國次貸風暴影響深遠,但該機構同時認為各國政府不應過度監管
2007年10月8日
歐盟召開為期兩天的財長會議,主要討論美國經濟減速和美元貶值問題
2007年10月12日
美國財政部本著解決次貸危機的宗旨,開始廣開言路 改善監管結構
2007年10月13日
美國財政部幫助各大金融機構成立一支價值1000億美元的基金(超級基金),用以購買陷入困境的抵押證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國破產協會公布9月申請破產的消費者人數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萬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頂級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虧損79億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也宣布當季虧損6.2億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歐洲資產規模最大的瑞士銀行宣布,因次貸相關資產虧損,第三季度出現近5年首次季度虧損達到8.3億瑞郎
2007年11月9日
歷時近兩個月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達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億美元幫助市場走出次貸危機
2007年11月26日
美國銀行開始帶領花旗、摩根大通為超級基金籌資800億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國樓市指標全面惡化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聲稱10月成屋銷售連續第八個月下滑,年率為497萬戶,房屋庫存增加1.9% 至445萬戶
第三季標普/希勒全美房價指數季率下跌1.7%,為該指數21年歷史上的最大單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資巨頭巴菲特開始購入21億美元得克薩斯公用事業公司TXU發行的垃圾債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國抵押銀行家協會公布,第三季止贖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國總統布希決定在未來五年凍結部分抵押貸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國、加拿大、歐洲、英國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聯手救市,包括短期標售、互換外匯等
2007年12月14日
為避免賤價甩賣,花旗集團將SIV並入帳內資產
2007年12月17日
歐洲央行保證以固定利率向歐元區金融機構提供資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聯儲提交針對次貸風暴的一攬子改革措施
歐洲央行宣布額外向歐元區銀行體系提供5000億美元左右的兩周貸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聯儲定期招標工具向市場注入28天期200億美元資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級基金經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級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華爾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個出售協議,以緩解資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華爾街投行高盛預測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沖減340億美元次貸有價證券
2008年
2008年1月4日
美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消費者信貸違約現象加劇,逾期還款率升至2001年以來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評級公司穆迪預測SIV債券持有者損失了47%資產
2008年1月17日
次貸虧損嚴重,標普評級公司開始對債券保險商實施新的評估方法
布希政府有意放鬆對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監管
美國去年12月新屋開工數量下降14.2%,年率為100.6萬戶,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國財政部要求有意收購諾森羅克銀行的私營企業在2月4日前提交詳細提案
2008年1月22日
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至3.50%,這是美聯儲自1980年代以來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
2008年1月24日
美國紐約保險監管層力圖為債券保險商提供1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2008年2月1日
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8萬,為超過4年來首次減少
2008年2月9日
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指出,次貸危機影響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國六大抵押貸款銀行為防範止贖的發生,宣布「救生索」計劃
巴菲特願意為800億美元美國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
2008年2月14日
美國第四大債券保險商FGIC宣布願意分拆業務
2008年2月18日
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收歸國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聯儲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
2008年2月21日
英國議會批准國有化諾森羅克銀行
2008年2月28日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聲稱即使通脹加速也要降息
2008年3月5日
美國2月ADP就業人數減2萬多,美元兌歐元刷新歷史新低
2008年3月7日
美聯儲宣布兩項新的增加流動性措施,一是定期招標工具,二是決定開始一系列定期回購交易
2008年3月11日
美聯儲再次聯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繼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緩解全球貨幣市場壓力
2008年3月13日
美國財長保爾森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監管官員將提議對銀行資本實行更嚴格的監管
美國官方首次預測經濟衰退
2008年3月14日
美國投行貝爾斯登向摩根大通和紐約聯儲尋求緊急融資,市場對美國銀行業健康程度的擔憂加深
2008年3月17日
美聯儲意外宣布調低窗口貼現率25個基點,到3.25%
摩根大通同意以2.4億美元左右收購貝爾斯登
2008年3月19日
美聯儲宣布降息75個基點,並暗示將繼續降息
2008年3月20日
英國央行會見五大投行高級管理人員,首次表態將為國內銀行提供更多資金援助
2008年3月24日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委員會允許美國聯邦住房貸款銀行系統增持超過1000億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發行的MBS
2008年3月27日
歐洲貨幣市場流動性再度告急,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聯袂注資
美聯儲透過定期證券借貸工具向一級交易商提供了750億美元公債
英國首相布朗和法國總統薩科齊舉行會晤,討論如何提高金融市場透明度和敦促國際主要金融機構改革
2008年3月31日
美國財長保爾森將向國會提交一項改革議案,加強混業監管
美國總統布希和英國首相布朗同意加強合作,應對金融市場動盪
2008年4月8日
IMF稱全球次貸虧損一萬億美元
2008年4月9日
國際金融協會代表全球銀行業巨頭首次公開承認在此次信貸危機中負有責任
2008年4月10日
高盛再次宣布裁員,瑞銀集團預測華爾街企業可能不得不裁減最多達35%的員工
美國參議院通過價值超過41億美元的一攬子房屋市場拯救計劃
高盛CEO稱此次信貸危機可能已接近尾聲
2008年4月11日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預估瑞穗證券2007會計年度次級抵押貸款相關的交易損失達4000億日元(摺合39億美元)
2008年4月12-13日
七國集團(G7)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召開為期兩天的會議,表達了對當前金融市場震盪的擔心之情,並要求加強金融監管
2008年4月14日
德意志銀行計劃向私人股本公司最多出售200億美元的杠桿相關債務
2008年4月15日
英國3月RICS房價指數跌至30年最低-78.5,低於-67.5的預期值
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此次全球信貸危機,很可能會在未來10年時間里繼續影響市場
新加坡投資局有意參與瑞銀150億瑞郎的融資計劃
花旗集團副總裁William Rhodes聲稱,美國經濟正接近風暴中心,可能正處於衰退中
OECD預測全球次貸損失3500-4200億美元
RealtyTrac Inc.報告美國3月房屋止贖率上升57%
英國銀行業敦促政府幹預市場,防止較小金融機構倒閉,確保新貸款來源
2008年4月16日
布朗出訪美國,為信貸危機等問題尋求國際解決
美國3月新屋開工數量急劇下降11.9%,降至17年最低水平
美聯儲褐皮書指出各個地區的貸款標准,貸款需求下降
摩根大通季度報告好於預期,宣稱次級貸將結束,並計劃籌集60億美元資本金
2008年4月17日
美林公司第一季凈虧損達19.6億美元,虧損大於預期,且為連續第三季虧損。該公司第一季度資產減記總額超過了65億美元,並將再裁員3000人,預期未來數月的形勢將「更加艱難」
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問題。
中美採取措施
當前,面對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趨緩的雙重壓力,我國應採取靈活從緊的貨幣政策,避免經濟的「硬著陸」。同時,應借鑒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驗,採取較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減免稅、增加政府投資和支出、提高社會福利保障水平、加快醫療體制改革等措施刺激經濟的增長,使經濟仍然能夠維持一個較高的增速,以緩解就業壓力。
A.靈活從緊的貨幣政策。在貨幣政策上仍然保持緊縮態勢,但要根據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靈活調整,防止過度緊縮,可實行謹慎加息。當前的信貸控制在實質上已經提高了企業的資金成本,進一步提高利率對經濟面的打擊可能會很大。 這一點已被打破,目前在不到百日內我國已連續降息五次,也幾次降低了存款准備金率,我們現在一段時間都將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是國務院的最新政策。
B.積極的財政政策。
(1)擴大政府投資。根據以往的經驗,出口的下降對國內的投資增速將造成一定的拖累,需要採用擴大政府投資的方式來對沖這部分的影響。投資的重點領域是受雪災、地震影響較大的基礎設施以及農業基礎設施。
(2) 增加政府支出與補貼。繼續擴大社保和醫保的覆蓋面,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加大農業直補的方式鼓勵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消費水平。
(3)減免稅收。減稅可以提高企業的利潤,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從而有利於企業增加投資、擴大供給,有利於居民增加消費,擴大內需。包括取消利息稅、進一步提高所得稅的免徵基數、進一步提高低收入群體的補貼等。
C.抓住時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調整出口產業結構。我們應該抓住有利時機,逐步降低加工貿易和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一般貿易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同時要繼續堅持不懈促進節能減排。

Ⅷ 求06我國資本額最大的10家券商排行及股本數據,06全球十大證券公司排行及資本數據

06年數據
券商名稱 市場份額
國泰君安 6.36%
銀河證券 6.30%
申銀萬國 4.47%
國信證券 4.07%
海通證券 3%至4%
廣發證券 3%至4%
招商證券 3%至4%
中信建投 3%至4%
光大證券 2%至3%
中信證券 2%至3%
華泰證券 2%至3%
2006中國十大券商業績排名(上半年)2007-01-28 14:23 對上半年中國滬深兩市交易數據的統計顯示:在市場行情轉好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券商經紀業務的收成十分可觀,全年翻番幾成定局。
按照中國151家券商的成交情況來統計,今年上半年兩市股票、基金和權證的總成交金額為95731.32億元,是去年全年34201億元的2.8倍。其中,股票的總成交額為75610.6億元,基金為1350.31億元、權證為18770.41億元。如果按照0.2%的傭金收入來算,並剔除權證以及債券的交易量,僅僅計算股票和基金的交易傭金,上半年券商的傭金收入將達到153.92億元,如果權證的交易傭金按照0.1%計算,則僅權證業務就能給券商帶來18.77億元的收入。

中國今年上半年總成交金額排名前十位排名的券商排名為:銀河證券、國泰君安、申萬、海通、國信、廣發、中信建投、招商、中信、光大。如果將國債、企業債等交易量統計在內,前十位的券商總成交金額占市場份額為42.32%。這一佔有率2004年為35.58%,2005年提高到37.27%。可以看到,近年來優勢券商的市場集中度大幅提高。

從名次變化來看,和去年年底相比,在股票、基金的交易中,銀河證券超過國泰君安成為第一名,重組後的中信建投一舉躋身第七名,而華泰證券則從原來的第十名排到了第12名。

2006年中國上半年的權證交易量為18770.4億元,成為一大亮點。在權證業務的爭奪戰中,優質券商占據了明顯優勢。權證交易金額排名第一的國泰君安,僅權證一項的交易金額就達到1434.20億元,占該公司2006年上半年交易總額的19.3 %。權證業務的市場集中度也十分明顯,前十大券商多為創新試點券商,排名依次為國泰君安、海通、銀河、國信、東方、天一、光大、廣發、中信建投、申萬。

上半年交易額前十五名券商排名交易情況一覽

排名 會員名稱 總計 股票及基金 股票 基金 債券 回購 權證

1 銀河證券 828405.28 493916.4 480719.9 13196.53 17811.14 193517.6 117974.9

2 國泰君安 742451.58 475056.6 461593.1 13463.54 18458.63 95629.5 143420.1

3 申銀萬國 542610.24 388476.7 380391.8 8084.91 10944.21 88531.6 53347.74

4 海通證券 452680.45 251781.6 247696.8 4084.84 16968.13 51985.1 127899.4

5 國信證券 390450.32 303312.6 297778.1 5534.56 3603.39 8917 74238.67

6 廣發證券 376108.95 286823.4 282237.9 4585.4 5408.36 28131 54399.56

7 中信建投 342071.88 248510.5 244981.6 3528.81 3224.25 26809.2 54363.73

8 招商證券 334935.12 265890.6 258440.4 7450.13 8280.47 12711 45984.7

9 中信證券 307403.64 196992.8 192606 4386.78 13963.66 54564.7 34511.05

10 光大證券 288136.88 209830.7 205966.9 3863.76 3188.15 19337.5 54868.42

11 東方證券 192155.32 111608.1 109485.8 2122.34 2843.28 13389.9 63425.87

12 華泰證券 187818.21 143492.6 140595.8 2896.79 6844.07 4308.2 33117.27

13 天同證券 182045.81 104445.8 103187.7 1258.15 669.71 44635.4 29309.11

14 中國建銀投資證券 178951.58 139870.8 137891 1979.84 1057.46 5197.9 32146.94

15 興業證券 169536.32 106687 104823.3 1863.62 2676.96 13108.9 46252.91

Ⅸ 美國次貸危機的節點

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其中重要的發展事項:具體節點如下:
2007年2月13日
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18億美元壞賬撥備;
美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減少放貸;
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發布盈利預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瀕臨破產;
美股大跌,道指跌2%、標普跌2.04%、納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減半數員工後,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4月24日
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調,道指跌1.37%、標普跌1.29%、納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標普降低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
2007年7月19日
貝爾斯登旗下對沖基金瀕臨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麥格理銀行聲明旗下兩只高收益基金投資者面臨25%的損失;
2007年8月3日
貝爾斯登稱,美國信貸市場呈現20年來最差狀態;
歐美股市全線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總裁沃倫-斯佩克特辭職;
2007年8月6日
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9日
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捲入美國次級債,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屬原油期貨和現貨黃金價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級債危機蔓延,歐洲央行出手干預;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
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爾瑪和家得寶等數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級債危機蒙受巨大損失;
美股很快應聲大跌至數月來的低點;
2007年8月14日
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
亞太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
各經濟體或推遲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業抵押貸款公司股價暴跌,面臨破產;
美次級債危機惡化,亞太股市遭遇911以來最嚴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聯儲降低窗口貼現利率50個基點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1萬億日元;
歐洲央行擬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8000億日元;
澳聯儲向金融系統注入35.7億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7.5億美元;
歐洲央行追加400億歐元再融資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業銀行貸出3.14億英鎊應對危機;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70億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95億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52.5億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100億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努力避免信貸危機損害經濟發展;
布希承諾政府將採取一攬子計劃挽救次級房貸危機;
2007年9月1日
英國銀行遭遇現金飢渴;
2007年9月4日
國際清算銀行與標普對次級債危機嚴重程度產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國諾森羅克銀行擠兌風波導致央行行長金恩和財政大臣達林站上了辯護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國次貸風暴影響深遠,但該機構同時認為各國政府不應過度監管;
2007年10月8日
歐盟召開為期兩天的財長會議,主要討論美國經濟減速和美元貶值問題;
2007年10月12日
美國財政部本著解決次貸危機的宗旨,開始廣開言路 改善監管結構;
2007年10月13日
美國財政部幫助各大金融機構成立一支價值1000億美元的基金(超級基金),用以購買陷入困境的抵押證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國破產協會公布9月申請破產的消費者人數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萬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頂級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虧損79億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也宣布當季虧損6.2億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歐洲資產規模最大的瑞士銀行宣布,因次貸相關資產虧損,第三季度出現近5年首次季度虧損達到8.3億瑞郎;
2007年11月9日
歷時近兩個月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達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億美元幫助市場走出次貸危機;
2007年11月26日
美國銀行開始帶領花旗、摩根大通為超級基金籌資800億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國樓市指標全面惡化;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聲稱10月成屋銷售連續第八個月下滑,年率為497萬戶,房屋庫存增加1.9% 至445萬戶
第三季標普/希勒全美房價指數季率下跌1.7%,為該指數21年歷史上的最大單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資巨頭巴菲特開始購入21億美元得克薩斯公用事業公司TXU發行的垃圾債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國抵押銀行家協會公布,第三季止贖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國總統布希決定在未來五年凍結部分抵押貸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國、加拿大、歐洲、英國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聯手救市,包括短期標售、互換外匯等
2007年12月14日
為避免賤價甩賣,花旗集團將SIV並入帳內資產
2007年12月17日
歐洲央行保證以固定利率向歐元區金融機構提供資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聯儲提交針對次貸風暴的一攬子改革措施
歐洲央行宣布額外向歐元區銀行體系提供5000億美元左右的兩周貸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聯儲定期招標工具向市場注入28天期200億美元資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級基金經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級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華爾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個出售協議,以緩解資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華爾街投行高盛預測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沖減340億美元次貸有價證券

2008年
2008年1月4日
美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消費者信貸違約現象加劇,逾期還款率升至2001年以來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評級公司穆迪預測SIV債券持有者損失了47%資產
2008年1月17日
次貸虧損嚴重,標普評級公司開始對債券保險商實施新的評估方法
布希政府有意放鬆對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監管
美國2007年12月新屋開工數量下降14.2%,年率為100.6萬戶,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國財政部要求有意收購諾森羅克銀行的私營企業在2月4日前提交詳細提案
2008年1月22日
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至3.50%,這是美聯儲自1980年代以來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
2008年1月24日
美國紐約保險監管層力圖為債券保險商提供1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2008年2月1日
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8萬,為2004年來首次減少
2008年2月9日
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指出,次貸危機影響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國六大抵押貸款銀行為防範止贖的發生,宣布「救生索」計劃
巴菲特願意為800億美元美國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
2008年2月14日
美國第四大債券保險商FGIC宣布願意分拆業務
2008年2月18日
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收歸國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聯儲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
2008年2月21日
英國議會批准國有化諾森羅克銀行
2008年2月28日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聲稱即使通脹加速也要降息
2008年3月5日
美國2月ADP就業人數減2萬多,美元兌歐元刷新歷史新低
2008年3月7日
美聯儲宣布兩項新的增加流動性措施,一是定期招標工具,二是決定開始一系列定期回購交易
2008年3月11日
美聯儲再次聯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繼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緩解全球貨幣市場壓力
2008年3月13日
美國財長保爾森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監管官員將提議對銀行資本實行更嚴格的監管
美國官方首次預測經濟衰退
2008年3月14日
美國投行貝爾斯登向摩根大通和紐約聯儲尋求緊急融資,市場對美國銀行業健康程度的擔憂加深
2008年3月17日
美聯儲意外宣布調低窗口貼現率25個基點,到3.25%
摩根大通同意以2.4億美元左右收購貝爾斯登
2008年3月19日
美聯儲宣布降息75個基點,並暗示將繼續降息
2008年3月20日
英國央行會見五大投行高級管理人員,首次表態將為國內銀行提供更多資金援助
2008年3月24日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委員會允許美國聯邦住房貸款銀行系統增持超過1000億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發行的MBS
2008年3月27日
歐洲貨幣市場流動性再度告急,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聯袂注資
美聯儲透過定期證券借貸工具向一級交易商提供了750億美元公債
英國首相布朗和法國總統薩科齊舉行會晤,討論如何提高金融市場透明度和敦促國際主要金融機構改革
2008年3月31日
美國財長保爾森將向國會提交一項改革議案,加強混業監管
美國總統布希和英國首相布朗同意加強合作,應對金融市場動盪
2008年4月8日
IMF稱全球次貸虧損一萬億美元
2008年4月9日
國際金融協會代表全球銀行業巨頭首次公開承認在此次信貸危機中負有責任
2008年4月10日
高盛再次宣布裁員,瑞銀集團預測華爾街企業可能不得不裁減最多達35%的員工
美國參議院通過價值超過41億美元的一攬子房屋市場拯救計劃
高盛CEO稱此次信貸危機可能已接近尾聲
2008年4月11日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預估瑞穗證券2007會計年度次級抵押貸款相關的交易損失達4000億日元(摺合39億美元)
2008年4月12-13日
七國集團(G7)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召開為期兩天的會議,表達了對當前金融市場震盪的擔心之情,並要求加強金融監管
2008年4月14日
德意志銀行計劃向私人股本公司最多出售200億美元的杠桿相關債務
2008年4月15日
英國3月RICS房價指數跌至30年最低-78.5,低於-67.5的預期值
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此次全球信貸危機,很可能會在未來10年時間里繼續影響市場
新加坡投資局有意參與瑞銀150億瑞郎的融資計劃
花旗集團副總裁William Rhodes聲稱,美國經濟正接近風暴中心,可能正處於衰退中
OECD預測全球次貸損失3500-4200億美元
RealtyTrac Inc.報告美國3月房屋止贖率上升57%
英國銀行業敦促政府幹預市場,防止較小金融機構倒閉,確保新貸款來源
2008年4月16日
布朗出訪美國,為信貸危機等問題尋求國際解決
美國3月新屋開工數量急劇下降11.9%,降至17年最低水平
美聯儲褐皮書指出各個地區的貸款標准,貸款需求下降
摩根大通季度報告好於預期,宣稱次級貸將結束,並計劃籌集60億美元資本金
2008年4月17日
美林公司第一季凈虧損達19.6億美元,虧損大於預期,且為連續第三季虧損。該公司第一季度資產減記總額超過了65億美元,並將再裁員3000人,預期未來數月的形勢將「更加艱難」
2008年4月18日
花旗集團宣布,在沖減逾130億美元損失後,一季度凈虧損51.1億美元,合每股損失1.02美元
東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預計,截至3月31日的一財年內,該集團在次級貸上的相關損失為950億日元(摺合9.21億美元)
上周LIBOR跳升了20個基點,表明美聯儲2008年4月將推出除降息25個基點以外更多的舉措
2008年4月20日
美林首席執行官塞恩聲稱不贊成信貸危機最困難時期已經結束的觀點
2008年4月21日
銀行大型貸款商的資產負債表受到信貸緊縮的嚴重影響,為了應對這種不斷增大的壓力,蘇格蘭皇家銀行將計劃籌資120億英鎊(約合240億美元)
英國央行宣布,將動用500億英鎊的政府債券,調換商業銀行持有的抵押資產,以幫助銀行業復甦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面對信貸緊縮帶來的困境,美國銀行正計劃出售所持中國建設銀行的股份來籌集資金,以強化其資產負債表
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表示,銀行仍不願借貸,因此市場調整尚未結束
2008年4月22日
美聯儲理事克羅茲納指出,借貸修改案可能將解決抵押市場的部分問題
日本前內閣府高級官員渡邊博史指出,亞洲各國政府應在2010年之前設立1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防止重蹈類似1998年的地區金融危機的覆轍
耶魯大學著名經濟學家Robert Shiller警告,此次美國房價可能將比"大蕭條"時期的下滑程度更加嚴重,政府應該採取拯救行動,以防止數百萬人失去住房
美國3月成屋銷售月率下降2.0%,為493萬戶
瑞士央行向市場投放60億美元
歐洲央行向銀行出借150億美元為期28天的美元資金
2008年4月23日
經濟展望集團總經理伯納德·鮑默指出美國經濟問題嚴重,不大可能獲得V型復甦
英國3月房屋貸款許可數量從2月的43,147件減少至35,417件,創紀錄低點。英國房市前景不容樂觀
德國Duesseldorfer銀行將由德國銀行協會接管
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批准全國的地方政府收購已行使止贖權的住房
2008年4月24日
3個月歐元Libor周四再次上升,創4個月新高,顯示貨幣市場持續緊縮
瑞信第一季資產減值53億瑞郎,財務狀況因此轉盈為虧,凈虧損達到21.5億瑞郎
加拿大央行通過特別購買與附賣回協議向市場注資4.95億加元
紐約聯儲宣布,根據擴大范圍後的定期證券借貸工具進行的國債拍賣需求疲軟,總共接到594.6億美元的申購,低於招標金額750億美元
美國財政部表示,將在下周一開始執行特殊退稅政策,時間比財政部先前預期提早了5天
美國商業銀行本周增加了在美聯儲貼現窗口的借款規模,而投資銀行減少了對該融資工具的使用,信貸緊縮的重點已經從券商轉移至存款機構
英國諾森羅克繼宣布國有化後有可能決定裁員2000人
2008年4月25日
市場關於美聯儲降息周期將結束的預期增加,美元指數反彈至1個月來新高
美國3月份新屋銷售進一步下滑,創199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4月份消費者信心創1982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
2008年4月28日
著名投資人巴菲特聲稱,美國經濟正在衰退中,並且程度將比大多數人所預期的更加嚴重。
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報告顯示,2008年第一季度美國房屋空置年率刷新2.9%的歷史高點。
2008年4月29日
英國3月購房抵押貸款許可數量跌至該數據開始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
德意志銀行宣布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凈虧損
2008年4月30日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並在會後聲明中去掉了「經濟增長仍然面臨風險」的措詞
美國一季度GDP增長0.6%,但瑞士信貸認為主要依靠庫存增加取得,對今後發展不利
英國HBOS增發40億英鎊股權,用以提高資本金規模,抵禦不斷惡化的市場環境
2008年5月1日
英國央行在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次貸虧損可能只有一千七百億美元;各大銀行同意在特別流動性計劃中保留最低資產額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認為市場即將度過信貸緊縮局面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認為美國的學生貸款市場問題已不僅限於流動性問題
美國眾議院批准總值三千億美元的房屋市場援助計劃
美國財長保爾森認為信貸危機已經過半
2008年5月2日
美國4月非農就業人數僅僅減少2萬,失業率降至5.0%,結果好於預期
IMF主席卡恩擔心美國4月就業報告的好局面曇花一現,認為2008年經濟不會復甦
美聯儲將TAF規模從500億美元擴大到750億美元,同時擴大與歐洲央行和瑞士央行貨幣互換的額度
白宮表示,美國經濟迄今為止並未出現衰退信號
英國Halifax 4月房價連續三個月下滑,月率跌1.3%,年率跌3.7%
2008年5月4日
美國FHFB指出,僅靠降息和減稅不能解決次貸問題,美國政府必須積極行動起來
2008年5月5日
IMF前任主席拉托指出,信貸危機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美元2008年的反彈是正常的
美國 4月ISM非製造業指數為52.0,預期中值49.1,也處於2007年12月來最高水平
美聯儲通過隔夜回購操作向市場注入110億美元臨時儲備金
伯克希爾哈撒維投資公司總裁巴菲特認為,美聯儲未來沒有必要進一步降息
美聯儲調查顯示,由於擔心日益黯淡的經濟前景,美國銀行業繼續收緊企業和消費者放貸的標准和條件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指出,2008年5月判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崩潰引發的信貸危機已經結束,還為時過早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預計美國房市將進一步惡化並危害整體經濟
2008年5月6日
美國財政部向貸款機構施壓,欲加快解決抵押貸款問題
華爾街三大巨頭——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雷曼兄弟均計劃在2008年5月精簡員工人數
美聯儲提供了總額750億美元的28天TAF
房利美宣布2008年第一季度損失21.9億美元,每股虧損2.57美元,預計明年損失將繼續惡化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呼籲實施第二輪經濟刺激方案
歐洲資產最大銀行瑞士銀行證實,受巨額資產沖減拖累,第一季度出現115.4億瑞郎(109.9億美元)虧損。該行同時宣布,在2009年年中之前裁員5500人
2008年5月7日
美國前財長斯諾指出,美國正接近降息周期末端,但經濟還將繼續放緩
美國財長保爾森表示,美國金融市場正自信貸緊縮中逐漸恢復,信貸危機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但市場問題完全解決還需數月
美聯儲霍恩暗示利率已接近需調整的目標水平
美聯儲官員克羅茲納表示,美聯儲非常重視房屋市場
美國3月NAR成屋簽約銷售指數下跌1.0%,為83.0,與預期持平
美國眾議院將針對民主黨提出的房市拯救計劃展開辯論,該計劃支持政府最終買入至多150億美元的止贖房屋,並向大約50萬戶面臨止贖的業主提供幫助;但白宮威脅將否決該計劃
2008年5月8日
美國財長保爾森預計美國經濟2008年晚些時候將加速,退稅支票能立刻助其走出困境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信貸危機最糟糕的階段已經過去,但是房價的下跌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歐洲兩大央行均宣布維持利率,以對抗通脹
美國5月3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減少1.8萬,至36.5萬人。結果好於預期
美國3月批發庫存月率意外下降0.1%
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法案,建立規模為30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保險基金,並向房屋所有者再提供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助
2008年07月2日
紐約股市,美國最大汽車廠商通用汽車股價在收盤時跌破10美元關口,收於9.98美元,創1954年9月2日以來最低價。
2008年07月12日股價跌至50年來最低 通用公司隱現破產危機
2008年9月15日
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陷入嚴重財務危機並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更加嚴重的金融危機來臨。
歐洲央行當天宣布向商業銀行系統共注資300億歐元,期限為一天,平均利率為4.39%,高於歐洲央行主導利率4.25%的水平。這是歐洲央行自2007年夏季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危機以來首次採取這種干預方式。
2008年9月20日
布希政府正式向美國國會提交拯救金融系統的法案,財政部將獲得授權購買最高達7000億美元的不良房屋抵押貸款資產。
美國政府希望2年內將所有問題解決掉,希望在這個問題影響實體經濟之前把它解決掉,避免出現像30年代那樣的大蕭條。
2008年9月22日
德國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在與西方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電話磋商後表示,西方七國集團其他成員國拒絕參與美國金融救援計劃。
2008年9月25日
全美最大的儲蓄及貸款銀行——總部位於西雅圖的華盛頓互惠公司(Washington Mutual Inc.),已於當地時間星期四(25日)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查封、接管,成為美國有史以來倒閉的最大規模銀行。
2008年9月29日,美國眾議院否決七千億美元的救市方案,美股急劇下挫,道指暴瀉777點,是歷來最大的點數跌幅,單日跌幅高達7%,亦是1987年環球股災以來最大的跌幅。市場信心薄弱,道指不斷沉底,10000點的關口岌岌可危。
30日,美國眾議院否決了七千億美元的救市計劃,參議院則試圖予以挽回,預定周三對該案進行表決。
2008年10月2日,美國參議院74票對25票通過了布希政府提出的7000億美元新版救市方案,美參議院投票表決的救市方案總額從原來的7000億美元提高到了8500億美元,增加了延長減稅計劃和將銀行存款保險上限由2008年的10萬美元提高到25萬美元的條款,目的是安撫緊張的美國公眾及支持經濟增長。預料可望對全球股市都有幫助,且將對眾議院造成壓力,一些眾議員正考慮轉向支持法案。
10月8日各大央行同時行動,對金融市場的動盪作出明確的回應,接連宣布降息。
美聯儲宣布降息50個基點至1.5%,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也紛紛降息50個基點。
澳大利亞當地時間10月7日下午,澳大利亞聯邦儲備銀行(RBA)將銀行基準利率下調1%至6.00%
以色列央行(Bank of Israel)也宣布,由於全球金融市場急劇下降,下調利率50個基點至3.75%,新利率將於10月12日生效。
10月9日
步美國的後塵,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台灣地區和印度尼西亞等有關當局,紛紛採取措施放鬆了貨幣政策,向銀行注資。
2008年10月10日
冰島因次貸危機基本凍結了外匯資產,並將三大銀行國有化,但因債務問題與英國等國發生外交糾紛。
2008年11月15日
在巴西舉行2008年G20峰會,而這次會議的重點議題就是應對這次的次貸危機。
2008年12月11日
美國汽車三巨頭將獲援助150億 高管薪酬受限制
2008年12月16日
美聯儲將美元基準利率下調至0-0.25%,超過市場預期的0.5%,ICE期貨小幅上漲。

2009年
2009年1月14日 北美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 北電網路公司 申請破產保護
2009年1月16日 歐洲央行再度降息至歷史低點
2009年2月5日,英格蘭銀行再次宣布降息,這是英國連續第五個月降息,也是自2007年12月以來的第八次降息。
2009年3月2日,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收於6763.29點,創下1997年4月以來的最低收盤水平,這也意味著道瓊斯指數的市值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已縮水過半。在此刺激下,3日亞洲股市普遍開盤暴跌。其中日本日經指數早盤一度下探至7117.66點,跌至泡沫經濟崩潰後的最低點。盡管午盤後跌勢暫緩,但日經指數仍以跌0.69%收市;中國滬指跌1.05%;香港恆生指數跌2.3%。
美國國際集團(AIG)2日宣布的歷史性季度虧損,成了壓在美國股市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2008年第四季度AIG虧損617億美元,創下美國公司史上虧損之最。
2009年6月1日,通用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至此危機蔓延至實體經濟,向經濟危機發展,接下來都是各國開展貨幣財政政策拯救市場。

Ⅹ 私募基金 和 私人股本公司之間的聯系能否舉例子說明

實際上國內私募基金和私人股本公司這兩個詞存在普遍的誤用和混用的情況。

私募(private placement)是相對於公募(public offering)而言,是就證券發行方法之差異,以是否向社會不特定公眾發行或公開發行證券的區別,界定為公募和私募。

private equity是private placement的一種,private placement也可以是債權等其他種類的融資。國內很多地方把PE(private equity)翻譯成「私募基金」,這顯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場的人「顧名思義」所致。而PE是一個相對於public equity的概念,國內比較被認可的翻法是「私人股權融資」或「私募股權融資」。

而「私人股本公司(private equity firms)」或「私人股本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s)就是為客戶從事「私人股權融資」的公司。這兩個翻譯很容易誤導讀者,私人股本公司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既不是因為它是私人的,也不是因為它是股份制,而是因為它是從事private equity的公司,即為客戶從事私募股權融資的公司,也就是進行私募股權投資的公司。而這些公司的資金來源也帶有私募的性質。在美國,私人股本公司資本的三分之一由一般合夥人出資,公司的控制權在一般合夥人手裡,他負責尋找投資機會並做投資決定,因此購並的成敗取決於一般合夥人的能力。資本的另三分之二由由投資人出,這些投資人一般是養老基金、金融投資機構或富有個人的資金組成,他們叫被動有限合夥人,他們和一般合夥人組成一個有限合夥人企業,一般運作10-15年。

廣義的私募股權投資為涵蓋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前各階段的權益投資。即對IPO前,從種子期到成熟期的企業進行的投資。狹義的私募股權投資主要指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並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熟企業的私募股權投資部分,主要是指創業投資後期的私募股權投資部分。在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多指後者,以與VC區別。

美國的KKR公司是私人股本公司的典型代表。KKR全稱Kohlberg Kravis Roberts,1976年克拉維斯(Henry Kravis)和表兄羅伯茨(George Roberts)以及他們的導師科爾博格(Jerome Kohlberg)共同創建了KKR公司,公司名稱正源於這三人姓氏的首個字母。KKR公司就是為收購而生,他們就像野狼,利用借貸資金收購經營狀況良好或者擁有優良資產的公司,曾經誇張的以700億美元收購了超過40家公司,以杠桿收購聞名世界。從1985年KKR開始專注於大型收購,並帶動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等一大批資本玩家投身大型收購,從而推動了美國企業並購的快速發展。在KKR的收購戰中,尤以1988年至1989年的惡意收購煙草巨頭納貝斯科(JRJ)最為著名。這筆大型收購動用資金達到310億美元,轟動全美並為全世界所矚目,讓華爾街其他資本公司難以望其項背。

在我國近日,金融市場中常說的「私募基金」、「地下基金」或「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一詞,是國內特殊詞彙,在國外並沒有相應的詞與它直接對應。它往往是指相對於受我國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不特定投資人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而言,是一種非公開宣傳的,私下向特定投資人募集資金進行的一種集合投資。其方式基本有兩種,一是基於簽訂委託投資合同的契約型集合投資基金,二是基於共同出資入股成立

股份公司的公司型集合投資基金。

實際上如果把「私募基金」和國內的情形聯系起來看,比較准確的翻譯應該是hedge fund.

和私募基金一樣,私人股本公司也進入證券市場,但它和私募基金不一樣的是,它不是為了博取股票差價,而是要收購一個企業。私人股本公司的主業就是買賣公司(上市或不上市企業皆可),然後或重組或拆分或進行IPO,私人股本基金最終把企業賣掉套現獲取巨額差價。私人股本集團收購企業時,通常動用三分之一的自有資金,其餘三分之二通過借債。收購之後,它們通常會運營4至5年的時間。

2007年度中國私募基金風雲榜(據金融界網站統計)
基金名稱 基金經理 資產總值 周收益(%) 四周收益(%) 累積收益(%) 風雲排行
矽谷基金 矽穀子 93,802,848 0.00% -3.07% 1383.84% 1
財富基金 周傑 12,000,000 0.00% 0.00% 433.21% 2
微笑如風 胡源 5,796,766 1.28% -3.90% 387.57% 3
博江基金 許升宸 5,466,743 5.22% -13.02% 317.31% 4
炎金私募 好姐夫 14,058,723 0.04% 3.83% 222.94% 5
定贏基金 鼎盈 8,507,100 6.06% 11.64% 216.76% 6
精英基金 精英 4,648,155 3.64% 12.08% 207.13% 7
量子基金 SUNTIME 19,434,831 -13.63% 5.62% 201.20% 8
陽光基金 SUNTIME 146,228,909 -12.49% 6.84% 193.94% 9
生命基金 生命 69,071,803 -13.63% 5.64% 192.99% 10

熱點內容
陝西天誠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中標 發布:2024-11-17 23:31:44 瀏覽:985
欣旺達電池股票代碼 發布:2024-11-17 23:21:49 瀏覽:411
上市公司中的中小企業有哪些問題 發布:2024-11-17 23:12:07 瀏覽:275
電力遷移合同印花稅 發布:2024-11-17 22:53:40 瀏覽:773
保險費如何計提印花稅 發布:2024-11-17 22:50:46 瀏覽:759
多賬號股票軟體 發布:2024-11-17 22:09:30 瀏覽:829
利越集團股票 發布:2024-11-17 21:57:36 瀏覽:365
這個用股票賬戶買嘛 發布:2024-11-17 21:47:39 瀏覽:400
苗木企業印花稅免嗎 發布:2024-11-17 21:47:38 瀏覽:277
組建中國海工集團受益股票 發布:2024-11-17 21:29:10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