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政策牛市的相關文章

政策牛市的相關文章

發布時間: 2022-01-17 19:53:47

Ⅰ 為什麼說中國股市的牛市是政策性牛市

政策牛市也是牛市。中國當前需要一輪牛市,刺激股市有很多現實的理由。首先,新常態之下的中國市場,最容易刺激的就是股市,它只需要政府展示信心,有適當的資金推動就行。
A股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這一輪牛市,讓世界為之側目。一年之前,上證指數還徘徊在2000點左右,而到上周,滬指在盤中就已經沖上了4000點高位,一度創下逾7年新高。
最大的上漲實際上發生在近半年。如果從2014年10月28日算起,上證指數半年來即上漲72.8%,這一漲幅在同期冠絕全球主要資本市場。

不過,如果看股市的基本面,卻很難找到支撐牛市的基礎和邏輯。在宏觀層面,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在產業層面,房地產、鋼鐵、汽車、煤炭等多個產業均不景氣,行業利潤不斷下滑,全行業虧損的也為數不少。在企業層面,搞實業的企業紛紛大嘆苦經,生意難做;過去風光無限的銀行業,獲利也在不斷下滑。

答案很簡單,這是一輪政策牛市。在強有力的政策以及政策暗示之下,金融和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對股市打開了閘門,各路「國家隊」資金和機構資金紛紛進入股市,並帶動社會資金大量進入,共同造就了當前的牛市繁榮。政策牛市一個頗具象徵性的細節是,當被問到貨幣寬松政策導致資金流入股市時,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資金進入股市也是在支持實體經濟,因為絕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在從事實業。周小川罕有的明確表態顯示,政策部門對刺激股市已經形成共識。

市場評論稱A股有錢就是任性,高達1.5萬億的成交量是牛市的基礎。這只是很表面化的看法,並不能解釋天量成交資金從何而來。實際上,政策牛市更宏觀、更內在的驅動不是來自某項具體政策,而是來自市場對本屆中央領導集體的信心。
在前所未有的強勢反腐敗、橫跨國內外的「一帶一路」、牽動五大洲的亞投行等重大戰略不斷出台之時,國內市場終於明白,一個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的大國的強勢領導集體,完全能夠通過政策調整,給中國的資本市場帶來持續的信心。正是這種內在需求和影響力的推動,才有了各種政策的出台,也才有了牛市的基礎。這也可以解釋此輪牛市缺乏基本面支撐的問題。對中國資本市場,用單純的經濟分析常常不靈,但用政治經濟學分析則往往管用。

Ⅱ 本輪大牛市,是由什麼決定的

本輪的大牛市其實是由股民所持有的基金,或者股票市場行情,還有整個市場的經濟決定的

Ⅲ 股票牛市為什麼跟政治政策、經濟繁榮、新興產業有關

最大的「莊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也就是所謂的「大非」「小非」。其中作為市場最有發言權的則是控股大股東——他們對自己企業的經營狀況最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東及其他法人股東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們對公司股價既不關心,也無動力經營好上市公司。
不過,經歷去年的股改洗禮,越來越多的「大非」「小非」已經或即將解禁流通,這些大股東們增持還是減持公司股票,能相當程度地反映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五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可以無需公告的限制而套現,廣大投資者無從得知具體情況。所以,限售股持股比例偏低、股東分散、有較多無話語權「小非」的上市公司是值得重點警惕的對象。

Ⅳ 政策出利好,是不是意味著股市就要進入牛市了呢

這個利好對股市用處不大。原因:
1、出晚了。我國經濟早就表現出流動性不足的跡象,但一直以來管理層只是堅持「流動性過剩」的錯誤觀念,不放鬆銀根反而一再收緊之。現在再放鬆已經錯過大好時機。
2、這個政策不是直接針對股市的。是為提振經濟採取的措施。
3、股市大跌的禍根--大小非問題用這個辦法毫無意義。(這個辦法也不是為解決大小非而出的)
4、投資者信心用這個利好是不那麼容易刺激起來的。投資者擔心的問題根本不是銀根問題。
但也應請注意利好的意義。更多更深刻的就不多談了,這是一個拐點:貨幣政策一直以來是收緊的,這是在本輪一系列收緊措施後的第一次放鬆。

Ⅳ 牛市的五個階段

牛市第一階段:牛熊難辨階段
當市場處在牛市第一階段,幾乎沒有人知道牛市即將到來。如果回頭看,這個階段的一些情景,和熊市第五階段的「黎明前」階段很像,幾乎很難區分開來。
在這個階段,市場可能剛創出新低不久,也可能在創出最低點後又震盪和盤整了較長一段時間。需要注意的是,熊市創出最低點與馬上展開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或者必然的關系。
但是,還是有一些與熊市「黎明前階段」不同的跡象。此時,有一些股票已經停止繼續下跌。甚至還有一部分股票其實已經盤出底部,獲得了一定的漲幅,但市場上並沒有與之對應的消息,也沒有人關注到這一點。
【當市場出現利空的消息時,市場並沒有像熊市前幾個階段那樣繼續下跌,而是以平盤或微漲微跌收盤,同時成交量雖仍然低迷,但已經有所溫和放大,只是這種放大並沒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市場上也沒有關於為何出了利空消息,股市沒有下跌的相關解釋。甚至連利空消息發出後,都沒有太多相關的解讀文章。因為此時,社會對股票市場的關注度已經降到了冰點。】
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觀察的,不是市場對利多消息的反應,而是市場對利空消息的反應。在這個階段,市場對利多消息可能出現上漲(本能),也可能下跌(不將利多當利多),從利多上很難判斷是熊市第五階段(黎明前階段),還是牛市第一階段(牛熊難辨階段)。
如果在市場走熊很長一段時間,市場對利空的反應,給人感覺像是波瀾不驚,感覺像沒有出消息一樣,那麼我們就應當十分關注了。可以按市場最近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的漲幅進行排名,扒一扒看這些股票最近的表現怎麼樣,漲了多少,有什麼共同之處。之所以造成市場對利空沒反應,是因為此時市場已經到達了極度的冰點,所有想賣股票的人幾乎都把股票賣盡了,他們之中很多甚至已經忘記了股票。所有帶有利空情緒的人,幾乎不關心股市,因此也不知道有沒有利空。
此一階段,股指已經呈現出緩慢上漲的跡象,但是很少有人能重視,也聽不到有人說即將迎來一輪牛市。分析師措辭非常謹慎,多推薦個股(許多節目已經不允許推個股)和某個細分行業或事件的「結構性機會」,「投資者可以關注,少量參與,注意止損。」等謹慎言論。



牛市第二階段:初步上漲階段
也不知從哪一天開始,市場的上漲開始引起一些人的注意。這種上漲可能是成交量逐步放大的溫和上漲,也可能是成交量突然放大,暴力突破前期盤整區域。
此時,總有某一類的股票很耀眼,既能引起大眾的關注,又能帶來賺錢效應。新聞也好、分析師也好,很容易就把它們歸納為一個「板塊」。這個板塊的分類,可能是某一個行業,某一個地區,或最近發生的某一個事件相關。
賺錢效應開始擴散,普遍規律是從離證券市場最近的人開始擴散。比如證券從業人員、基金從業人員、新進入市場的交易者,仍然關注股票漲跌的人(多還未深度套牢)。通過這些傳聲筒,身邊的親戚朋友同事,也開始關注股票。其中一部分人(散戶)開始嘗試投入一部分試探資金,另一部分人則繼續觀望。
此時,上一輪牛市高峰下來,被深度套牢的人群,也開始慢慢注意到股市的上漲。但他們在這個階段,還沒有太強的參與意願。
主持人經常問分析師的一個問題,就是「您最看好哪個板塊?」「XXX板塊還能不能買?」
大多數分析師仍然比較含蓄,但這個比例在慢慢減少。此時最活躍的市場發聲人士,是前期最有毅力,不斷「喊底」的分析師。他們在熊市第五階段喊底,被市場、主持人、群眾多次羞辱,因為底後又有底;在牛市第一階段發言較少,且言論不被重視。因此,在此階段必須好好得意一番,這是人的本性,無可厚非。



第三階段:中期上漲階段
上漲途中的第一次暴跌,宣告這一階段拉開序幕。當然,這種暴跌並非只有一次,往往在整個牛市過程中都能看到。
類似的暴跌,往往事先沒有任何消息面上的利空因素,而且暴跌的成交量還比較大。市場不知怎麼的就吃錯了葯,開始拉肚子。等到收盤後,市場就會有各種言論,來挖掘「利空」因素,大家彷彿「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怪不得跌了。實際上,像這種大跌是很正常的牛市悸動,主要來自機構和大戶短線的「浮躁」心理。他們還沒能完成熊市心態向牛市心態的轉變,在一絲風吹草動之下,引發了連鎖反應,導致的大跌。
此類暴跌的特點:
1、 位於上漲通道之中,且前一日還可能創出行情以來新高。並沒有進入M型震盪或直線型盤整;
2、 事先沒有任何徵兆,消息面上風平浪靜,沒有人能事先預料到今天回暴跌;
3、 成交量較大,甚至創天量。此時不要以為是「天量見天價」,因為牛市中大多天量之後還有天量。目前為止,A股市場還沒有見到過以「暴跌搭配天量」的方式見頂的。
此一階段,對於利空消息,市場的反應往往是低開,早盤下挫,但很快就被拉起。即使重大利空,對市場的影響也不會超過一周。而大多數中等或較小的利空,往往是早盤低開或下挫後,當日就被拉起,最終紅盤報收。
賺錢效應繼續擴散,第一波被賺錢效應帶進來的初入者(散戶),已經開始影響他們周邊的人,帶來第二波初入者。第二階段中在觀望的人群,開始投入資金試探,並不斷加大投入量。初入者投入股市的資金開始增加,從一兩個月薪資左右(或一萬元)的試探性資金變成半年甚至一年薪資以上的資金。
上一輪牛頂下來的散戶,部分賬戶已經解套。他們先是選擇賣出,從而落袋為安。但落袋為安後,他們並沒有選擇遠離股市,反而對股市的關注度持續上升。過不多久,他們就會在氛圍的帶動下,重新殺入。只是這一次買入的,是市場的熱點,是另一些股票——作為「痛定思痛」,他們大多不會繼續購買上一輪牛市套牢他們的那些股票。
此一階段,前期堅韌言底的「死多」分析師,光環漸漸淡去。因為此一階段起,市場上開始「股神」輩出。市場的聚焦在「能抓住熱點」的分析師。「股神級」分析師開始成為主持人問問題的主要對象。此時,主持人的問題往往不是「還能不能買」,而是「下一階段我們該關注哪些熱點?」
此階段,市場每一次下跌,都會有一些人站出來「唱空」。但措辭多為「保持謹慎」、「控制倉位」等詞語,此時還鮮有說「見頂」這個詞語的。有時,也確如他們所說的,市場下跌了一陣。但股指很快又被拉起,創出新的高度。在經歷幾個這樣的輪回以後,唱空的聲音開始越來越小。因為他們每一次唱空,最後都被證明是錯誤的。這一點,在個人投資者之間也是一樣,每次唱空都「阻礙」了親戚朋友賺錢,如是幾次之後,也不好意思跟朋友再繼續說看空。原因很簡單,耽誤別人賺錢的朋友,是不受待見的。
來自券商的分析報告,開始不斷調高個股的「買入目標價」。
這個階段可能持續的時間非常長,甚至跨年。也可能比較短,一兩個月時間就結束。如果結束時間過早,這一輪「牛市」往往在後來被稱為「反彈」。

第四階段:後期上漲階段
不是所有的「牛市」,都會進入這一階段。有一些在第三階段就夭折了,被稱為「反彈」,或者「行情」。
有兩種情況出現,預示著第四階段的到來。一種是政策上開始調控,比如加快新股特別是大盤股的發行,調高印花稅等。如果市場對政策面的調控(利空),反應比較劇烈(下跌),則後期還可能繼續上漲;如果市場對政策面的利空,開始麻木,則需要多加小心。
市場對另一種則是首次在分析師中出現「頂」這個詞語。
熊市後期和牛熊難辨階段「堅韌不拔」死多的分析師,此時開始看空,並且開始出現「逃頂」、「見頂」、「頂部」等詞語,預示著這一階段的到來。但市場往往在他們看空以後,還會經歷一波上漲,而且漲幅可能還不低。
很有意思的是,他們往往在熊市還未結束就提前看多,也往往會在牛市還未結束就提前看空。他們多標記自己為「價值派」,(當然他們之中有一部分真是,也有一部分假是)說的最多的就是價值投資,頻率出現最高的詞語為「市盈率」。為何他們會提前市場看多和看空?因為「錨定」的思想,只是他們心中的「錨」,不是股票的價格,而是價值(市盈率)。股票市場就像鍾擺,搖擺在極度高估和極度低估之間。市場從牛頂上下來,估值中樞不斷下移,他們心中錨定的價值標尺也不斷下移,直至跌到他們心中「不可能跌破」的位置,他們開始堅韌不拔地喊底。然而市場在熊底會毫不客氣地,一次又一次地跌穿他們的心理底線。他們是熊市底部最後屈服的人(嘴上可能不說),也是熊市中被主持人和群眾嘲笑最多的人,也是這些事跡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記憶太深刻,使得牛市後他們心中對價值的「錨」沉得太深,拔不出來。
在熊市底部前提前買進的人,往往也會在牛市半山腰提前逃頂(也就是這一階段的早期)。這一部分人,要麼堅守到熊市到來,要麼剛好在牛頂處重新殺回。第一次有人喊「頂」,並不可怕。但前期喊頂的人再次殺回,卻是應當打起十二分精神。
從實際上說,市場進入這一階段後,也確實脫離了股票應有的價值中樞,進入高估階段。但由於賺錢效應還在繼續,因此牛沒有停下腳步。慢慢地,許多個人投資者就會發現已經沒有可以繼續投入股市的資金,於是開始借錢炒股,融資額度和杠桿也加的很高。
當市場突破前期熊市的反彈高點之後,創新高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新聞和主持人也不會說:「哇,今天創新高!」,因為市場每天都在創新高,創新高實在不是什麼「新聞」,也不值得奇怪和興奮。
賺錢效應開始延伸到較遠的地方。這些地方甚至跟資本市場沒有什麼關系,比如菜市場、麻將館等地方。
連最保守的人(這里的保守指的是對金錢損失的厭惡,而非投資風格的保守),也慢慢開始投入到這場戰役之中。他們之中很多人願意選擇基金,一部分原因也是出於保守。主要出於以下幾種原因:
1、 牛市後期,個人投資者出現「只賺指數不賺錢」的現象。
2、 相信基金是專業的機構投資者;
3、 基金的廣告宣傳上,拿出了漂亮的業績展示,並宣揚長期投資的理念;
4、 「後悔理論」心理。因為許多人有選擇恐懼症,自己選擇的股票如果跌了,會產生「後悔」心理——不該買啊~!這種選擇恐懼症最大的成因也就是心中潛意識的「後悔」心理。但假手別人買的股票,跌了自己看不到,避免產生「後悔」心理。加上基金持倉許多隻股票,漲跌相抵,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暴漲暴跌。
5、 單個股票不會跳出來,拉著你買他;但基金會拉著你買他。最後那一批金錢損失厭惡者,在半推半就之下加入了基民的隊伍。
分析師以看多的態度出現在各大媒體,類似「謹慎操作」「控制倉位」之類比較婉轉的看空聲音已經絕跡。市場上看空的聲音,多以逃「頂」,或「是不是頂」為主。但這種聲音隨著牛市的繼續,也越來越小。到這一階段的後期,幾乎聽不到。
市場的估值不斷被抬高,但很快就會有解釋高估值的理由放出。例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速快,與歐美相比理應獲得更高的溢價,又或者「大國崛起」「XX十年」等。又或者,會將歷史上的A股大牛市,或者其他國家的大牛市,拿來對比,告訴大家牛市還遠未到頭,「XX點不是夢」。



第五階段:築頂階段

並非所有的「牛市」,都會到達這個階段。像這種情況,只有「全民狂歡」類型的大牛市,才會遇到。很多半路夭折的牛市,往往被稱作「行情」。

隨著牛市的發展,慢慢的,市場上關於「頂」的說法已經幾近絕跡。即使有,也不被人們所留意。

牛市築頂,很少有人能提前看出來。牛市中每一次震盪,每一次下跌,每一次喊頂,總又被重新拉回,直至喊頂的人不好意思再喊頂。確實也會有一些人在牛頂處「喊頂」,但他們的言論根本得不到市場的注意。一直到熊二階段,這些人曾經的言論才重新被拉出來奉若神明。

此時市場已經進入所謂的「瘋牛」階段。股市為何會漲到這個點位,用估值根本解釋不了,只有夢想能夠解釋。

雖然在股市確認頂部以後,也就是熊二階段以後,會有各種理由來解釋股市為何會見頂。比如:經濟下滑,資金收緊等等。但是在這個牛市頂部階段,一般見頂的原因如下:

隨著股票的價格上漲,每成交一手所需要的資金也越多。股市要繼續上漲,需要更多的資金參與才能維持成交量,才能維持賺錢效應,光靠存量資金是無法做到的。賺錢效應從牛二階段就開始傳遞,一傳二,二傳四,四傳八……不僅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而且平均參與的資金量也越來大,但這種情況總會到達一個臨界點。當新進入的資金無法支撐股市繼續上漲的時候,牛市也基本走到了盡頭。

所以市場上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當最不想買股票的人都買股票了,就是見頂的時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這一輪牛市能影響到的人,都進來炒股票了,他們能進來的錢也都進來了,牛市變走到了盡頭。

此時若有超級大盤股IPO,會對供需情況形成較大的壓制,促進股市更早達到臨界點。有時超級大盤股上市剛好就產生了股市的頂部區域。這是因為:

1、前幾個階段無法容納如此巨量IPO;

2、巨量IPO本身在較大程度上改變了股票的供需情況。

除此之外,牛頂往往還有以下跡象:

1、股票的估值很高,根本找不到便宜的股票。這里有一個經驗之談,就是即使最沒有想像力的股票,估值都難以接受的時候,往往需要小心。什麼是最沒想像力的股票呢?是績差股么?不是,因為即使績差股也有重組概念。真正最沒想像力的股票,是所謂的「收租股」,不管旱澇,穩定收租的這種。如果在PE的估值上,呈現出: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倒數<收租股PE(20倍以上)<周期類股票<其他類型股票。

需要注意,如果還有價值型或成長型股票的PE低於收租股,即使收租股PE>20倍,也並不見得見頂。

2、熱點散亂,難以追蹤。無法形成具有賺錢效應的「明星個股」或「熱門板塊」。

3、前期的熱門股,或漲幅較大的個股,已經提前進入震盪橫盤或下跌走勢

4、賺錢效應開始減弱。盡管早期各批進入股市的參與者已經瘋狂,但對新進入者或即將進入者的吸引力已經減弱。很多新手進入後無法賺到錢,自然也無法產生賺錢效應吸引後來者。買賣的難度加大,新人「沒賺到錢」。

5、成交量無法繼續有效放大。

6、媒體及分析師的發聲,同牛四階段末尾,並無太大區別。

有一部分人蒙對了頂部,也有一部分人能准確識別出頂部,並對應採取相應的減倉和空倉措施(光識別還不行,還需克制心魔才能做到)。在牛頂的左側識別難度很大,因為此時還在創新高,在牛頂的右側識別相對容易。頂部的形態有時相當復雜,有時M頂在深度調整後還能創新高。

在這個階段能成功逃頂的,往往不是「價值投資派」。因為價值派要麼在第三、第四階段已經逃頂,要麼就是打算穿越牛熊。成功逃頂的往往是能夠控制好自身心態,且對市場敏感的技術派。

有趣的是,在此階段能夠成功逃頂的,往往會在熊三階段提前抄底,被稱作「抄在了山腰上」。

~~~~~~~~~~~~~~~~~~~~~~~~~~~~~~~~~~~~~~~

以上皆是理論!!

股市就是故事都是逗你玩!!

寫書的炒股把握此次到位!就不寫書了!!


Ⅵ 牛市和熊市形成的必要條件

上面各位從基本面和技術面都回答了。

其實判斷經濟或股市的走勢,不同的人運用不同的經濟理論和數學模型,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比如請大家預測一下黃金和房價未來的走勢,肯定有說漲也有說跌的,所依據的理論也能支持其結論。
過去的事情好推理,而未來的變數太多,模型也許沒錯,但參數選錯就可能全盤皆錯。所以無論從哪方面判斷宏觀經濟和市場都不容易,也不能偏聽偏信。

我的方法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再從本質中挑出其所反映的指標或現象。

這輪股市為什麼漲?是因為自01年以來發行的貨幣太多了,加上熱錢的湧入,必然帶來資產價格的急升,巨額資金必然撲向價值窪地,而06年以來的股市就是這個價值窪地(之前的是房地產)。
但股市為什麼還會跌?1是我國還是政策市,2是自然的調整。
看到這兩點基本可以判斷:
1、資金量決定股市的方向;
2、在人民幣升值到位前數月,股市會見頂,之前都是調整;
3、政策調控對股市的影響較大;
4、技術指標以及最重要的股指期貨的推出對股市存在的影響。
10月份,以上4點全部出現頭部跡象,不調整才怪了。而到了現在,
1、社保基金重回股市;
2、20多隻新基金排隊等開;上投摩根等封閉已久的基金重開申購;
3、政策面出現暖風,成思危出面講話;
4、QFII明年新增額度;
5、股指基本到位,這時推出股期,將促漲而非促跌。。。。
由此,可見,調整基本到位,雖有反復,但不會再大跌了。。。。。

短期判斷如此,長期判斷用這種方法,也可以得出結論,而不用去長篇闊論的分析各種經濟原理。

補充回答:
牛市和熊市形成的必要條件:
1、經濟周期是向上還是向下;
2、股市價值是低估還是高估;
3、資金面供應是寬松還是緊縮;
4、投資氣氛是高漲還是投機或低迷;
5、國家投資政策是否是重大改變對股市有利或不利;
6、經濟、政治環境是向好還是向壞。
7、要特別警惕突發性危機的打擊。。。。。。

Ⅶ 政府對中國股市出現牛市熊市的反應歷史

沒什麼政策

Ⅷ 牛市怎麼正確炒股

不管是牛市還是熊市,同一個股票不同人有不同觀點,你的觀點是否正確取決於你的知識積累和認知程度,這是你方向判斷層面的思考;然後在此基礎上,你如何操作就取決於你對未來判斷的能力。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在判斷對的前提下你能賺多少才是關鍵!
大的原則:牛市宜追漲,越是強勢股上漲越瘋狂。震盪市也應關心強勢個股,但在買入時機上,應在調整中進場更好,不易被關在高點上,獲利機會更大。
選好的個股標准:1.最主要看K線圖了 2.均線多頭排列 3.量能穩步放出 4.上升通道 5.MACD和KDJ金叉向上 6.以盤小優先。
炒股得掌握好一定的經驗和技術,這樣才能正確的去分析股票,平時多去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這樣少走彎路、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損失;我現在也一直在追蹤牛股寶里的牛人學習,感覺還不錯,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只有不斷的努力學習才是炒股的真理。祝投資愉快!

Ⅸ 15年牛市政策原因

是監管政策對於上市公司再融資(含並購重組)審批的放鬆,可以說,本輪牛市是「再融資監管市場化改革的紅利」。

造就15年牛市的真正原因,首先,並購重組取代經濟波動成為影響股價的主要驅動力。其次,市值取代估值成為股票定價的主要標准。

在實踐當中,無論上市公司原主業的利潤狀況如何,只要公司控制人和管理層展現出重組並購的意向,且有能力尋找到意願上市及被並購的資產(比如簽訂了市值管理合同),其股權價值就相當於附加了可以100%中簽的新股期權,股價都會大幅飆升。

(9)政策牛市的相關文章擴展閱讀

「再融資監管市場化改革的紅利」的前提就是IPO受限。2013年到2015年期間,增發的公司家數巨幅增長,2014年高達478家,超越了2010年IPO巔峰的347家。

而對應在金額上,2014年增發募資6911億元,不僅是同年IPO募資額669億元的10倍強,更超過2010年IPO募資巔峰的4911億元逾40%。

當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便利與IPO受限的背景相結合的時候,就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再融資成為一種極具價值的特權,並且可以相對極低的價格去「血拚」那些苦苦徘徊在IPO門外的優質活力資產,從而增強自身盈利能力,並降低估值,然後進入下一個模式再循環。

由於增發是市價打折定價,所以在這種模式下,上市公司的高估值,變成了一種優勢和必然,因為只有高估值,才會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時少攤薄原股東權益比例。

這種模式已經成為一種主流,2013初至2015年一季度末,已經有920家公司實施了增發,佔2015年一季度末2662家A股公司的35%。更令人吃驚的是,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有1073家公司處於增發的不同進程中。

如果假定這些公司中不重復的話(事實上並不是),兩年多來,2662家A股公司中的69%,或者已經實施了增發,或者正在增發的流程當中,考慮部分公司實施了不止一次增發,大體也可以推算至少一半的公司已經或即將進行增發。A股公司,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增發狂潮當中。

熱點內容
俊傑新材股票代碼及上市基本資料 發布:2024-11-15 18:21:40 瀏覽:715
雙底座股票分析 發布:2024-11-15 18:13:58 瀏覽:770
前期策劃協議需要繳納印花稅嗎 發布:2024-11-15 18:12:46 瀏覽:526
手機上能模擬炒股的軟體 發布:2024-11-15 18:09:42 瀏覽:487
磨漿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文化 發布:2024-11-15 18:07:35 瀏覽:984
股票配資風控要術 發布:2024-11-15 18:05:40 瀏覽:60
恆生指數歷史市盈率 發布:2024-11-15 17:59:28 瀏覽:88
股票質押融資澤楊方配資 發布:2024-11-15 17:58:23 瀏覽:983
網上那些個人開的股票分析群 發布:2024-11-15 17:54:12 瀏覽:116
股票里的可轉債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15 17:44:59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