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2007年牛市風光已不在

2007年牛市風光已不在

發布時間: 2024-09-10 08:24:43

Ⅰ 明星基金經理牛在哪裡

入學校希望有個好老師,入單位希望有個好領導,入基金市場希望有個好的基金經理。那麼明星基金經理和菜鳥基金經理有什麼區別?明星基金經理究竟牛在哪裡?
以王亞偉為例,王亞偉管理華夏大盤前的十年時間里,雖然也有過良好的業績,但發揮並不穩定,起初其在社保基金、華夏成長(000001,基金吧)基金管理中「很不順利,遲遲找不到市場感覺、踏不準節奏」,直到2005年9月,王聽從范的勸,放下投資,調整心態,去國外學習,回國後王亞偉便「神」了。
一、王亞偉十年磨一劍
圍繞王亞偉的爭議很大。有人說他是被華夏打造出來的,有人質疑他投資有貓膩,但沒有人去研究過他的投資成長歷程。
在炒作以及神話王亞偉的時候,投資者僅看到了其2005年接受華夏大盤至其2012年離開這7年間,基金累計凈值增長了1046%,以及王總神秘地出現在重組股里,但卻沒有人認真思考過或無從知悉他的成長經歷和他投資組合的藝術。王亞偉給人的印象跟范勇宏描述的在1995年面試王時相似,平和、淡定,時不時憨笑,王亞偉的同事評價他,顧家、喜歡攝影。
在1995年進入華夏證券至2005年的10年裡,他和現在很多基金經理一樣,犯過很多錯誤。
1998年,王亞偉剛剛管理基金,投資五糧液(000858,股吧)時因拘泥於原先設定的目標價,最終1000萬元賬面盈利化為烏有,王常常以此告誡自己戒驕戒躁;2001年重倉持有茅台(600519,股吧),在熊市中堅守幾年終於在2003年沒有收獲地斬倉,錯過大牛股;2004至2005年期間,因選股面窄等原因沒有處理好股票組合彈性和穩定的關系,業績波動較大。
據范勇宏描述,2005年王回來後,投資策略較以往更靈活,既發掘隱蔽資產、又有再重組驅動的個股,同時也不排斥低市盈率、低市凈率的架子型投資,持股更為分散,少有單只股票超過凈值的5%,大多數個股占凈值2%以下。在范勇宏看來,此時王亞偉的投資理念才基本成型了。
不隨大流,愛好冷門股,甚至刻意迴避基金重倉股和某個階段的熱點股,強調考慮了隱蔽資產的安全邊際,王亞偉對重組股情有獨鍾,以至於在他的大投資組合里,還有一個重組股的小組合(關於組合投資的藝術)。
二、投資邏輯清晰有價值
那麼,投資邏輯到底有價值嗎?
應該說,符合自己的投資邏輯有價值,別人的投資邏輯僅僅有參考價值。不得不說的是,很多人忽略了這個看似很虛的東西。
即使業績很好的基金經理,在投資過程中,也不一定能靜下心來把自己的投資邏輯明確梳理出來。王亞偉之所以從2006年開始,年年業績靠前,當然與其勤奮、嚴謹和高悟性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他形成了基於獨立思考和市場檢驗的符合自己性格的投資邏輯。
基金經理尤其是沒有經歷過牛熊市場檢驗的人,應該時時反省過往的操作,不斷修正錯誤,結合自己的特點,形成適合自己的風格。這樣,穩定的業績才是大概率事件。
三、平庸的大多數
易方達基金公司副總經理陳志民說,的行情幾乎是2010年的翻版,小盤成長股VS大盤周期股,基金經理們幾乎被逼瘋了!
為什麼被逼瘋了?大抵是因為基金經理難取難舍。他們要盯著盤面不斷地問自己,要不要追持續上漲的小盤股?不追,業績落後,持有人先罵後贖回,領導還要找談話;追,估值太高,進去容易,怎麼出來?
兩個字,糾結。
到底怎麼選擇,這要看基金經理的追求了。
美國福特基金會投資政策研究部門的主管勞倫斯?西格爾(Laurence Siegel)把基金經理分了四種類型,非常犀利。
第一種,隨大流同時又是正確的,這是最理想的;第二種,堅持獨立立場同時是正確的,他們是英雄;第三種,隨大流但是錯的,對公募基金經理而言,這並不嚴重,至少不會丟掉飯碗;第四種,堅持獨立立場,但是錯的,或者一定時期內是錯的。
在這四種選擇中,基金經理必須選一個,毫無疑問,選擇第四種的一定是傻瓜,因為領導、公司的銷售人員、同行、持有人都不會拿5年或者10年的時間來驗證你的對錯。
顯而易見,從以往的經驗和趨利避害的需要看,很多人會選擇隨大流。無論是A股2007年的大牛市,還是美國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泡沫破裂前的狂歡,無不如此。雖然當時很風光,但事後很慘烈。優秀的基金經理誕生於有獨立立場的堅持,當然這需要付出代價。
所以英雄是寂寞的,但恰恰這個行業追求的是浮華,這多少註定了大部分人會選擇平庸。
四、選擇的困難
就更大的意義而言,基金經理的選擇並不僅僅停留在,到底是選茅台(600519)還是選萬科,到底是選更大的股票頭寸還是更大的債券頭寸,而是要在犧牲客戶和犧牲客戶的錢這兩者之間做選擇,即使這並非基金經理個人一廂情願的事,但這的確決定了他的行為。
在20世紀末期科技股雞犬升天的情況下,基金經理並非不知道隨時會來的風險。但不隨大流,就意味著要犧牲客戶,而客戶就意味著利潤,因此職業基金經理也將面臨職業風險。畢竟客戶只在乎更高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至於風險那隻是泡沫破裂後才會有的真切感覺。
所以,對多數基金經理來說,他們更願意隨大流,這只不過是犧牲了客戶的錢,更無關道德上的指責。
五、理性認識風險和運氣
華安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尚志民3月底在「金牛獎」頒獎現場代表基金經理講話時,曾很有感觸地說:「長期而言,心態大於智力」。這可以理解為,對自身局限性的認識,遠比自認為高明重要。
認識自己是一生的功課。對基金經理而言,有兩點或許需要時時記住:預測有很大局限性;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業績貢獻來自於運氣的成分大於技巧。
前者警示我們,沒有哪項投資決策是絕對正確的,因而要實時控制風險;後者的警示意義在於,一次良好的業績記錄是諸多運氣的結果而非全憑技術高超,這樣才不至於因信心膨脹而誤入歧途。
與其說這是基金經理的風格,不如說這更像賭徒。
六、控制風險猶如建築師
雅安地震後,很多房子倒塌,對於掏大價錢買房的人來說,損失不言而喻。但房子能否經受住地震的考驗,只有地震後才最直觀。基金經理就像建築師,其價值並不僅僅體現在在平地上建起房子,更重要的是地震來時能保證房子的安全,進而保證房子里人的安全。
在投資領域,所有人都存在高估自己認知風險的能力,並低估規避風險所需要的條件。極端的例子就是王海用投資者的血汗錢來證明自己對房地產股的樂觀判斷。在地震沒發生之前,誰也不知道把八成資金投到地產股上到底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對王海而言,賭對了,成為英雄;賭錯了,對自己也沒有什麼損失。順便提一句,一個機構投資者允許這種賭博行為的存在其實比賭博更危險。
巴菲特和林奇之所以牛,並不是他在那一年取得了多麼高得離譜的業績,恰恰相反,其出色的投資成就來源於他們數十年沒有大虧。這跟建築師一樣,即使房子建得再好,扛不住一次7級地震,那麼所有的收獲都終將變成一地瓦礫,這便是投資的殘酷性。
在牛市中,風險就像變色龍一樣能把自己掩藏得滴水不露,就像上世紀末的科技股泡沫,就像中國的傳媒股一路高歌猛進一樣。此時所有人都覺得,這里根本就沒有風險,但當熊市來臨,風險這個變色龍的偽裝撕去,攻擊性就表現無疑。所以說,專業的機構投資者的最大價值更多體現在風險控制上,而不是在牛市中的勇敢。
七、運氣和技巧
大多數人都更傾向於否認運氣在成功中的作用,而強化自己的技能和聰明等。
也許大家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末期,由美國投資理論界提出設想,《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出面組織,一場比試選股水平的歷時數年的著名公開競賽拉開了帷幕。競賽的一方是由當時華爾街最著名的股票分析師組成的若干組,另一方則是一頭通過擲飛鏢選股的大猩猩,比較誰選出的股票組合產生的投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高,結果是大猩猩贏了。
在這里,筆者無意否定基金經理的價值,投資最權威的考官是時間,長時間里,純屬靠運氣的大猩猩不可能戰勝華爾街。但基金經理要真切地明白,好的業績並不全部是技能,或者獲得幾次「金牛獎」也並不能證明自己的高明,更重要的是,不要否認運氣在其中扮演的作用,這樣才不至於信心膨脹,才不至於放大直觀而忽視真實的風險。
分析了這么多,明星基金經理和菜鳥基金經理到底有什麼區別,明星經理究竟牛在哪裡?其一,是否通過不斷的糾錯,形成適合自己的投資邏輯或者風格;其二,是否做到既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下風險最小化,以及是否對運氣有正確的認識;其三,是否有像管理自己家人的錢一樣的心態管理持有人的錢。

Ⅱ 上波牛市沖6000點花了多少時間

兩年,998點到6124點的大牛市,大致可分為以下六波行情:

第一波:熊尾行情
2005年6月6日-2005年12月30日,大盤從998點漲到1160點,漲幅約15%,滬市日均成交88億元。這段時期內大盤成交量幾乎沒有放大,指數漲幅也微不足道,不過大盤在2005年12月的最後2天一舉突破了年線這一牛熊分水嶺,這是目前大盤還未能做到的。
在此期間,中小板個股平均上漲50%(算數平均,下同),上證50漲23%,滬深300漲21%,很明顯市場的領漲板塊是小盤股,這一點和前期的「中小板牛市」極為相似。個股方面,2/3個股出現上漲,天威保變(600550)、蘇寧環球(000718)等7隻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均在這段時期完成股改,股改搶權行情是當時主線。板塊方面,地產、信息服務領漲。
彼時是中國股市的一個特殊時期:股改和匯改正是在這里起步,這兩大題材日後支撐起了整個大牛市。這給了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大牛市需要大故事。回看近期,雖然行情起步形式類似,但仍然看不到支撐行情的大故事,這也是我們理財一周報本期所致力於尋找的。

第二波:牛角行情
2006年1月1日-2006年7月6日,大盤從1160點漲到1700點,漲幅約45%,滬市日均成交211億元,較前一波放大了1倍,大盤一路殺到之前的熊市「鐵頂」1700點,並在此點位出現反復。
在此期間,滬深300漲87%,上證50漲82%,中小板漲50%,市場首度出現普漲格局,98%的個股上漲,資金開始流向藍籌股。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多達270隻,新疆眾和(600888)、馳宏鋅鍺(600497)等有色金屬股,以及遼寧成大(600739)、中信證券(600030)等券商概念股集體爆發。有色金屬板塊走出翻番行情。
總的來說,在經濟加快增長、宏觀調控溫和的背景下,市場開始擺脫熊市陰影,市場也在2006年5月恢復了融資功能。反觀現在,盡管市場已經歷了類似的普漲階段,但融資功能的缺失仍是新牛市不成立的主因。

第三波:牛頭行情
2006年7月7日-2006年12月14日,大盤從1700點漲到2245點,漲幅約40%,滬市日均成交254億元,較前一波微幅放大,大盤在所有均線都呈多頭排列的架勢下一舉沖過2245的歷史最高點,確立牛市格局。
在此期間,上證50漲43%,滬深300漲26%,中小板反而下跌1%,所有個股的平均漲幅不到10%,僅56%的個股上漲,市場第一次出現「二八現象」。在最重要的歷史關口,大盤權重股成為帶頭羊,金融和地產成為急先鋒,大漲逾30%。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僅16隻,地產占據半壁江山。
彼時宏觀經濟開始出現「偏熱」跡象,市場流動性過剩、A股市盈率達到30倍。指標股啟動後,市場所有板塊都已經歷了上漲,而在此關鍵點位帶頭沖關的金融地產也成為此後大牛市真正的龍頭板塊。從這個角度看,目前大盤能否在指標股的啟動下沖破2245點與年線將是牛市能否成立的關鍵所在,而牛市真龍頭也將產生在沖關時的領漲板塊,而不一定是前期風光無限的有色金屬板塊。

第四波:牛肚行情
2006年12月15日-2007年2月26日,大盤從2245點漲到3000點,漲幅約30%,滬市日均成交743億元,較前一波急速放大了2倍,市場開始多次出現3%以上的跌幅,但很快就能再創新高,大盤在震盪加劇中來到3000點,市盈率超過40倍。
在此期間,滬深300漲58%,上證50漲56%,中小板漲36%,99%的個股上漲,市場第二次在放量的情況下出現普漲格局,牛市進入新一輪炒作。板塊方面百花齊放,個股方面,漲幅超過100%的股票達95隻,權重股中海通證券(600837)大漲逾300%,參股券商概念的雅戈爾(600177)、遼寧成大(600739)也實現翻番,低價股和題材股表現活躍,資產重組、整體上市、券商、3G、有色金屬、年報行情等熱點此起彼伏。
可見,在突破重要關口後,牛市的炒作風生水起,題材股再度進入黃金年代。這也是我們尋找題材股的最主要動因:無論牛市還是熊市,題材股永遠有市場。
不過緊接著2月27日上演「黑色星期二」,A股暴跌逾8%「震動世界」,顯示出A股市場與世界在不斷接軌。這在之後6000點大頂與國際股市同步上也可以得到印證。目前美股已創下12年新低,對A股的影響不容小視。

第五波:牛蹄行情
2007年2月27日-2007年5月29日,大盤從3000點漲到4300點,漲幅約40%,滬市日均成交1470億元,較前一波再度放大1倍,市場幾乎以45度角的直線刷新新高,僅有的幾次回調也以單日回抽的方式完成,市盈率已沒有參考意義。
在此期間,滬深300漲72%,上證50漲44%,中小板漲45%,所有A股平均上漲88%,99%的個股上漲,市場繼續普漲,而大盤藍籌股則相對表現疲弱。紡織服裝、房地產、公用事業等漲幅居前,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多達509隻,這充分反映出市場已不再理性。仁和葯業(000650)、浪莎股份(600137)等個股股改復牌後大漲逾500%,資產重組概念被瘋狂演繹,S前鋒(600733)連續拉出26個漲停。
在這個階段,CPI 開始超過3%,年報業績浪開始與資金共同推動市場,兩市新增開戶數直線上升,散戶成為市場主力軍,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果不其然,市場的瘋狂觸及政策頂,「5·30」印花稅突然上調代表國家調控股市的開始,大批游資被趕出市場。這告訴我們,真正能扭轉市場的,還是政策。

第六波:牛尾行情
2007年5月30日-2007年10月16日,大盤從4300點漲到6124點,漲幅約40%,滬市日均成交1500億元,成交量已不再放大,基金主導指標股發動了藍籌泡沫行情,A股市盈率超過60倍。從形式上看,這非常像牛市的第三波,只是這一次把市場推向地獄。
在此期間,上證50漲61%,滬深300漲43%,中小板漲1%,而A股平均僅上漲7%,僅43%的個股上漲,這是一個超級二八行情,指數與個股表現出現嚴重背離。採掘、有色金屬、金融、鋼鐵等權重板塊大象群舞,而下跌的板塊多達40%。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只有54隻,山東黃金(600547)、西山煤電(000983)等資源股上演了最後瘋狂。
彼時我國CPI已突破6%,管理層針對股市和房市的暴漲也在採取打壓政策。市場在量能無法跟進的情況下隨全球股市一起見頂,A股史上最壯麗的牛市行情戲謔地死於藍籌泡沫。此後,A股在長達1年多的熊市中藍籌板塊再無表現,題材股的「說故事」行情再度流竄於市

Ⅲ 什麼是漲跌幅限制

◆ 什麼是漲跌幅限制

漲跌限制起源於漲跌停板。而漲停板或跌停板,其說法起源於過去國外交易所在拍賣時,以木板敲擊桌面來表示成交或停止買賣,此法運用到股市中,就是當股票價格漲到上限或跌到下限時,叫漲幅限制或跌幅限制。不過,在漲限價或跌限價上並不停止買賣,交易繼續進行,只是價格不變而已。

一般情況下,為了避免股票的過分波動與投機,有關部門才會設立漲跌幅度。

從1996年12月16日起,深交所、上交所對上市的股票、基金的交易實行漲跌幅限制在10%以內,此後,深滬證券交易所還對掛牌上市特別處理的股票(ST股票)實行漲跌幅度限制為5%的規定。

要了解10%的漲跌幅度,須先知道股票的開盤價與收盤價,開盤價就是在每個交易日中,各股票買賣集合競價的成交價或第一筆成交價格。

深市漲跌限制實施前交易日起,每天公布的每隻證券收盤價計算方式為:

最後一分鍾每筆成交價格成交數量/最後一分鍾的總成交量=收盤價

與深市不一樣,滬市當日證券最後一筆成交價為收盤價。當天漲幅度的限制,就是以前一天收盤價漲跌的10%或5%為限。

根據規定,超過漲跌限制的委託為無效委託,當日不能成交。

Ⅳ 比特幣分叉往事補遺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

最近比特幣屢創新高,華爾街機構紛紛入場囤幣,連馬斯克都忍不住公開喊單,得到了主流媒體和金融機構的認可,大家都對比特幣系統的安全性沒有任何質疑。


不過,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就在三年前,比特幣還面臨過誕生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差點被 BCH 集團奪權篡位,甚至連「比特幣」這個名字都差點不保。


比特幣分叉都是上一個牛市的陳年舊事了,本來不想多說,但是最近又有一些無聊的人,抹黑中傷幣信,我們不說話,讓一些不明真相的朋友還真以為幣信十惡不赦,成了反派的代名詞,還是簡單說一說當年的幣信為保護比特幣網路做的一些事情吧。


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好多年,這些年來一直沒對外提,也不求什麼名利,只求大家知曉真相,去偽存真,同時也在茶餘飯後,多一些談資。


BCH 分叉黨為什麼仇視幣信?


很多人覺得當年「比特幣分叉」這件事並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這種現象現在在加密數字貨幣社區很常見,可能一個程序員用不了幾天就能成功將一個幣種分叉。


但是在當年,分叉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牽扯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牽扯到諸多信仰和利益,簡直和「佛道之爭」不遑多讓,簡直已經達到你死我活,兵戎相見的地步。


這並不誇張說辭,而是事實。


現實中很多關系非常好的朋友,合作夥伴,因為比特幣分叉這件事而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 BCH 分叉集團對比特幣支持者、對幣信恨之入骨?天天懟天懟地各種造謠?而且有時候為了讓自己的謠言看上去邏輯完備,往往不惜花大量時間去搜集各種資料,然後移花接木,張冠李戴,讓眾多不明群眾看了覺得「資料詳實」,大呼過癮。


原因就在於,幣信斷了 BCH 分叉集團的財路。


正所謂「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幣信在瓦解 BCH 集團分叉s行動的過程中,做了許多工作,甚至在關鍵時期守護了比特幣兩周時間,成功瓦解了BCH(之前叫 BCC ) 篡權奪位的陰謀。


不得不說,BCH 集團真的是知行合一,他們也有信仰,他們真的相信 BCH 肯定會成功,能夠打敗比特幣,所以他們把手頭的比特幣基本上都換成了 BCH ,要是被他們篡權成功,其回報之豐厚絕對難以想像。


結果這一切都被幣信在關鍵時刻給毀了,你說他們恨不恨?


幣信和比特大陸的恩怨


有關比特幣分叉的文章有很多,我這里就不再多說,感興趣的朋友看一下虎撲的文章《比特幣分叉往事》或者搜索其他文章了解。


這里主要說說在分叉大戰整個過程中,幣信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因為這個事情遭受了怎樣的損失。


可能很多朋友在 2018 年的時候,看到過比特大陸因專利的事情狀告幣信礦業公司的新聞,其中的被告還有深圳比特微(神馬礦機)和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礦場方)。


當時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其實挺震驚的,因為幣信星空和比特大陸吳忌寒兩人的關系其實一向都非常好,私底下經常一起約飯。


他們怎麼突然就對簿公堂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那個官司中,涉及到的專利叫做串聯供電技術。


說起串聯供電技術,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技術宅男——瓦西里。


瓦西里早年是俄羅斯的 Bitfury 公司(2013 年就已經開始做比特幣礦機公司)的工程師。從 Bitfury 出來之後,2014 年,瓦西里被一個名叫 Yuri 的俄羅斯人忽悠到了中國,因為 Yuri 跟他說他聯繫到了中國的烤貓,能夠拿到他們的晶元做礦機,可以發大財。


那個時候,烤貓公司剛剛宣布,他們不再自己做礦機,而是直接轉型成為晶元提供商,歡迎大家采購晶元。

Yuri 是個典型的商人,由於當時烤貓最新晶元礦機方案不成熟,在嘗試幾次做礦機方案不成功之後,他轉而向烤貓兜售他的「串聯供電」技術。


這項技術早就存在,但是瓦西里受其啟發,第一次成果將其用在礦機主板上。


有了這項技術,礦機可以不用昂貴的電源控制晶元,直接對挖礦晶元供電,這樣不但可以節省大量成本,還可以不受電源晶元貨源的制約。(當時比特大陸將市場上的電源晶元一掃而空,不但沒貨還抬升了價格)


這項技術說起來簡單,實現也簡單,但研發卻非常困難,因為沒有電源晶元控制,電流無法穩定輸出,很容易造成電流均衡而燒毀晶元。


烤貓對這項技術非常感興趣,於是和 Yuri 談了很多次,但是 Yuri 的條件太苛刻,後來烤貓得知這項技術的實際擁有者並不是 Yuri 而是瓦西里,於是直接找到瓦西里,購買了他的技術,並且還將瓦西里招到了公司當硬體開發工程師。


後來,楊作興從 RockMiner 離開,加入了烤貓礦機( ASICMiner )研發團隊,和瓦西里成為同事,一起研發礦機和晶元。


2015 年,烤貓突然人間蒸發,烤貓公司也原地解散,所有技術封存。後來道楊作興在比特大陸兼職了一段時間,順便將串聯電源技術帶到了比特大陸。


到了 2016 年 ,楊作興有了創業的想法,首先是找吳忌寒聊,得到了吳忌寒的單方面的支持,然後吳讓他去找詹聊一下,卻遭到了詹克團的當面否決,甚至詹還當面將楊作興的商業計劃書直接用碎紙機碎成碎片。


於是,楊作興創辦了神馬礦機,從此和比特大陸打擂台。


自然,神馬礦機也順理成章地用上了串聯電源技術。


值得說一下的是,楊作興創業之前曾多次找到星空聊創業的事情,在詹之後,楊再次找到星空,確認楊下決心要做礦機晶元後,星空聯合其他幾位朋友一起投了,成為了神馬礦機的大股東之一。


星空投資神馬礦機的邏輯很簡單——由於烤貓失蹤,烤貓礦機徹底退出 歷史 舞台,當時比特大陸的螞蟻礦機一家獨大,基本處於壟斷地位,這對比特幣網路並不好,很容易出大問題。(事實證明這個判斷是非常正確的)


當時一起投資神馬礦機的,還有魚池的神魚和王純,大家的想法都非常一致,不能讓比特大陸再這樣搞下去。


要知道,為了能夠成功分叉比特幣,比特大陸很早就開始布局,他們在那段時間,將大量礦機優先賣給支持分叉的人,支持比特幣的人反而很難拿到貨。


並且,大區塊的支持者甚至只需要支付 10% 的貨款,這相當於是給他們做了一個五倍杠桿,只需要支付一份算力的錢,就能獲得五份算力。


很多人因此而發家致富,因此也對比特大陸更加忠心耿耿,在支持分叉的岐途上一路走到黑。


幸運地是,神馬礦機研發順利,並且迅速成長成為能夠和比特大陸一較高下的礦機廠商。


幣信礦業當時是比特大陸的超級客戶,為了支持神馬礦機的發展,也采購了大量的神馬礦機。


在分叉大戰期間,當 BCH 集團意識到是幣信在暗中保護比特幣網路的時候,他們採用了圍魏救趙的方式,將神馬公司和幣信礦業公司,以侵犯專利為由,一起告上了法庭。


雖然最終這個官司比特大陸輸了,但是他們卻達到了預期目的——礦場場地方為了避免風險,要求幣信的礦機限時從礦場中搬離,幣信算力因此暫時消失,這場較量才告一段落。


經此一戰,幣信損失慘重。


一方面,幣信用自有算力去阻止 BCH 算力暴擊(後文有解釋),每天就有將近 100 個比特幣的損失(持續了一個難度周期,即 14 日)。


另外一方面,因為礦場被迫搬離,這其中又耽誤了很長時間無法挖礦,中間也有不小的損耗,幣信也遭受了巨大虧損。


不過,這個時候,BCH 集團針對比特幣精心策劃地採用的緊急難度調整演算法(EDA)已經失去了最佳作用時間,他們原本想用這個方式來偷襲比特幣網路的陰謀也徹底破產。


如果當時沒有幣信算力的狙擊,BCH 真的有可能已經成功篡位,不但算力超過比特幣,可能連比特幣這個名字都被其搶走,比特幣可能成長到今天的規模和地位。


因為這件事情,星空和吳忌寒這兩個原來的好兄弟,也因此反目成仇,斷了往來。幣信從此也成為了 BCH 利益相關者的肉中刺,眼中釘,欲處之而後快。


幣信為什麼不支持 BCH ?


眾所周知,其實無論是幣信也好,還是魚池也好,當年和比特大陸的關系其實都不錯,包括香港共識和紐約共識大會,大家都坐在一起談,一起討論。


目的當然是共贏,希望比特幣發展得更好。


但是,這一切在 2017 年之後事情開始有了變化,吳忌寒逐漸有了要分叉的想法,並且他在 2017 年 8 月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踐。


在這個過程中,BCH 陣營的做法一直相當具有攻擊性,一副我就要乾死你的架勢。其實分叉就分叉吧,各自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但是 BCH 從一開始就打算好了,要踩比特幣上位。


其實說來很諷刺,原來的比特幣佈道者,卻搖身一變成為了比特幣最堅定的反對力量,攻訐比特幣也最賣力。

他們說「BCH 才是真正的比特幣」,號召大家把比特幣賣了買 BCH。不知道多少人信了他們的謊言,將自己幸苦囤的比特幣換成了 BCH,因此而損失慘重,最終不得不徹底離開了這個行業。請問,這種行為和詐騙有什麼區別?


他們說比特幣區塊小,無法處理太多交易,鏈上非常堵。結果大家發現比特幣沒他們說的那麼堵,於是他們就發起「粉塵攻擊」,短時間內發送大量的小額垃圾交易,造成比特幣網路擁堵的假象。然後他們鼓吹大區塊,造謠說比特幣最終會因擁堵而消亡。(事實上,比特幣至今還活得很好,並且越來越健壯。)


記得當年殺毒軟體是如何作惡的嗎?為了賣出他們的軟體,有些無良公司會自己炮製病毒,等用戶中毒之後,再去兜售產品。他們的行為簡直如出一轍。


當時澳本聰站出來支持分叉,於是他們與其一拍即合,請來了澳本聰為 BCH 站台,寫文章,開發布會,一頓騷操作猛如虎,風光得不可一世。


當時他們萬萬沒想到,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澳本聰這個詐騙犯可不是易與之輩。僅僅是三個月之後,澳本聰就反手給了 BCH 致命 一刀,掀起了差點將 BCH 徹底毀滅的分叉大戰。


沒錯,BCH 分叉比特幣,澳本聰又來分叉 BCH,另外分出個 BSV,真是一出好戲!


幣信一直都是比特幣的信徒,或許 BCH 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後續的推進過程中,幣信自然非常不認可他們所採取的各種作惡手段。


也許這些手段在政治斗爭中非常常見,摸黑陷害競爭對手都是常用伎倆,但這是比特幣社區,寄託了無數人的期望和信仰,最初的信仰者就是一小撮理想主義者,變成這個樣子,肯定是大家所不願看到的。


並且,BCH 背後主要推手是比特大陸,無論是開發人員,還是社區中的意見領袖,大部分都是比特大陸資助的,BCH 儼然就是一個公司幣,過於中心化,想要取比特幣而代之,顯然是不合適的。


並不是說公司幣不行,例如 BNB 這樣的平台幣就做得非常好,但是如果這個公司幣想要干翻比特幣自己上位,那就有點定位不清了。


總之,BCH 集團的很多行為都透露出他們的極其不靠譜,要是將比特幣的未來寄希望在這樣一群人身上,那比特幣遲早玩完,這是所有比特幣社區的人不願看到的。


於是,在關鍵時刻,幣信決定出手干預。


幣信是如何保護比特幣網路的?


不得不承認,BCH 為了贏得這場分叉之戰,的確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准備,在很久之前就開始聘請社區內的一些意見領袖開始造勢,不停地寫文章,有些文章寫得還挺有深度,看上去有理有據,邏輯完備。(後來澳本聰也採用了同樣的套路,忽悠了一大批死忠粉)


除了輿論戰,在技術和未來願景方面,BCH 集團也畫了很多大餅,看上去讓人神往,由於大區塊的特性,的確有很多比特幣無法實現的功能,這讓很多人對其充滿了期待。


如果這些還只是常規操作,那麼有一點不得不讓人驚艷,那就是—— BCH 的緊急難度調整機制(EDA)。

因為 BCH 使用和比特幣同樣的演算法,按正常的思路,BCH 要想分叉成功,並且持續保持出塊,就必須擁有龐大的算力支撐,因為分叉的時候,比特幣網路的難度已經非常大了,小算力根本爆不出塊。


所以,他們想出了一個緊急難度調整機制:如果當前區塊的前6個區塊出塊時間大於12小時,則難度自動下調20%,如果當前區塊的 MTP 時間和從當前塊往前數第6個塊的 MTP 時間相差大於12個小時,就應急降低20%難度。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一定時間內不出塊,就會自動下調20%難度,再不出塊就繼續下調 20%,直到出塊為止。這樣就算只有很小的算力,也能保證能夠出塊。


這個機制乍一看像是防守機制,純粹是為了自保,為了自己能夠生存下去而已,但是各位別被其表象所迷惑了,這實際上是一個極具有攻擊性的機制,因為難度只有下調,沒有上調。


設計這套機制的人,深諳人性之道,他們懂得,礦工其實是趨利的,只要哪裡有錢賺,就會用腳投票,直接把算力切到哪裡。


當 BCH 的難度降低了,擁有同樣的算力,那礦工就能夠挖到更多的幣,只要所得到的利潤大於比特幣,那麼礦工的算力就會被吸引過來。


這樣,就算 BCH 的價格比比特幣低,只要難度夠低,礦工就能賺更多錢,算力就會過來。


而 BCH 的算力和比特幣的算力是互斥的,挖 BCH 就不能挖 BTC,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一旦比特幣算力都遷移到 BCH 網路,再配合拉漲幣價,在當時的環境下,還真有可能會被 BCH 篡位成功。


要知道,當時很多中立方都表示過,哪個網路的算力大就支持哪個幣是真正的比特幣。


不得不承認,緊急難度調整機制的設計的確非常天才,所以,這種機制也被人稱為針對比特幣的「算力暴擊」。


BCH 集團醞釀多時,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籌備分叉,他們准備在分叉之後,立刻對比特幣展開「算力暴擊」,即分叉完成之後,就把自己的算力從 BCH 網路撤出,讓難度大幅下降,同時大幅度拉漲幣價,這樣就可以吸引大部分的礦工算力過來,比特幣網路的算力就會暴降,讓比特幣網路因擁堵不出塊而無法運轉,最終一舉奠定勝局。


這個計劃近乎完美。


這簡直就是針對比特幣的陽謀,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但是就是沒辦法去破解,因為當時 BCH 集團控制了一半以上的比特幣算力,只要吸引 10%左右的算力過來,比特幣網路就可能運轉不了了。


當時除了 BCH 集團控制的算力和礦池,就只有三個礦池佔比比較大,分別是魚池魚池、國池(比特幣中國礦池)、和幣信礦池。


礦池就算想要支持比特幣,那也得礦工答應,礦池是無法控制用戶的算力的,不然礦工肯定會用腳投票直接走人。


所以,BCH 集團當時覺得勝券在握了,估計他們連慶祝酒會都已經准備好了。


但是,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等分叉完畢,BCH 出了幾個塊,當他們將自有算力從 BCH 網路撤出,靜靜等待不出塊而難度自動下降之時,意外卻出現了——有神秘算力突然接入了 BCH 網路,爆塊繼續。


由於有持續爆塊,BCH 的緊急難度調整機制就無法生效,因為這樣難度一直降不下來(出塊間隔時間小於 12 小時)。


並且,為了防止神秘算力針對 BCH 網路發動 51%攻擊,他們又不得不很尷尬地重新將自己的算力切回來,持續挖著。


這些神秘算力隱藏了 Coinbase 和地址,一時間所有人都搞不清其來路。


突然出現的神秘算力打亂了「算力暴擊計劃」的節奏,本來等難度降低後,他們准備了大量的資金要配合拉盤,一時間拉盤計劃也無法繼續推進,生生卡住了。


這種情形,就彷彿一個刺客,針對刺殺目標發動了致命一擊,然後突然出現了一股神秘力量,將這致命一擊給擋住了,並且持續守護著目標,導致刺客後續的一系列攻擊都無法實施。


BCH集團非常費解:這股神秘力量到底從哪裡來的?


前面說過,除了 BCH 集團自己控制的算力,另外擁有比較大的算力的,就只剩下魚池、國池和幣信礦池這三方。


魚池和國池都是散戶的算力,他們根本無法動用,只有幣信礦池基本都是自己的算力,也就是說只有幣信有這個條件做這件事。


答案呼之欲出:幣信!


是的,這股神秘算力就是幣信的自有算力。


幣信在 BCH 集團准備針對比特幣發動第一次也是最強的一次算力暴擊的時候,出手了。


其他人沒辦法做這件事情,只有幣信有這個條件,只有幣信能做,那就由幣信來做!


為了比特幣的未來,舍我其誰?


要知道,當時難度沒降下來,礦工挖 BCH 肯定是不劃算的,幣信礦業頂著每天幾十甚至上百比特幣的巨額虧損,硬生生守護了比特幣一個難度周期!(即兩周時間)


BCH 集團也很快反應過來,知道這肯定是幣信乾的好事,但是沒辦法,在技術上他們是無法拒絕幣信的算力的,只能乾瞪眼。



通過這個方式,他們終於將幣信算力趕出了 BCH 網路,這才得以對比特幣實施算力暴擊。


幣信礦場剛停機,他們就迫不及待開始拉盤了,BCH 開始大漲,但那個時候已經他們無力回天了,因為最佳狙擊時機已過,他們已經失去了「天時」,效果大打折扣。


盡管後面 BCH 針對比特幣多次算力暴擊,導致比特幣網路算力經常不穩定,但勝負已定,已經無關緊要,不影響大局。


經此一役,幣信損失慘重,不但損失了十幾天的比特幣挖礦收益,礦場也不得不搬離,損失的比特幣在現在看來,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幣信為守護了比特幣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幫比特幣擋住了致命一擊,做了比特幣信仰者該做的事情。


雖然幣信因為這件事幾乎將以前所有挖礦賺到的利潤都一次性虧了出去,但長期來看,幣信肯是受益的。


後記


這些往事封存已久,很多人其實並不清楚其中的細節,也不知道幣信當年做的事情,這其實也沒什麼,幣信一直都活得很好。


但是這么多年來,幣信一直被一些別有用心者抹黑造謠,實在心累,想想還是寫點文字,將事實公布,免得無辜吃瓜群眾被其誤導。


分叉風波已經過去多年,比特幣依然還是那個比特幣,比特幣社區也比以前更加健壯,這是我們這些比特幣信仰者最大的幸福。


Long Bitcoin, Short the world!

#歐易OKEx#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Ⅳ 權證的認沽權證

步入牛市後,2007年「5·30」印花稅事件卻刺激認沽權證全面爆發,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僅僅一隻認沽權證一天的成交量就可達到數百億元,其價格可以翻上幾番。鉀肥權證更是創造了一個不知真假的「義庄」形象和價外權證(價值為0)到期不歸零的神話。
鉀肥認沽權證的囂張讓管理層震怒。隨後,招行認沽權證上,游資和炒家開始體會到什麼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雖然創設備兌權證在國際上普遍存在,但上交所竟然破天荒地允許券商無限量創設同一個代碼的權證,也就是無限量地增加了招行權證的供應量,以此來打擊認沽權證的炒作。同時,深交所採用了組合拳,規定了各種臨時停牌、限制炒作的條款。頓時,權證人氣渙散。
而最後一隻認沽權證——南航權證又點燃了新戰火,後者也成為了史上爭議最大的權證,26家券商無限創設了123億份南航JTP1,為他們贏得了超過200億元的賬面利潤,直接的虧損人就是參與者,包括游資和散戶。但也正是價值為零的廢紙,迫使管理層為了平息廣大散戶的怨氣而授意券商在其到期前全部注銷創設籌碼,回吐了約66億元(該過程即拉高解套)。
南航權證在2008年6月20日的退市宣告認沽權證暫別。迄今市場上只剩19個權證在交易,即使偶有波瀾,也會在交易所臨時停牌的措施下風光不再。現存的都是認購權證。除了鋼釩權證,與他們的前輩一樣的是,個個都是價外權證,也就是依舊保持了中國權證市場最醒目的——廢紙本色。

熱點內容
浙江龍盛股票技術分析 發布:2024-09-17 15:47:05 瀏覽:804
股票征詢函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09-17 15:44:50 瀏覽:632
北汽集團的上市股票 發布:2024-09-17 15:40:25 瀏覽:720
代理合同為什麼不交印花稅 發布:2024-09-17 15:40:25 瀏覽:726
電腦股票交易軟體打不開 發布:2024-09-17 15:23:42 瀏覽:991
法律委託合同繳納印花稅嗎 發布:2024-09-17 15:23:42 瀏覽:135
炒股那個軟體能雙向交易 發布:2024-09-17 15:17:33 瀏覽:497
北京科藍軟體申請上市公司 發布:2024-09-17 15:05:25 瀏覽:454
股票分析師聊天記錄圖 發布:2024-09-17 14:47:42 瀏覽:383
東方財富炒股軟體的優勢 發布:2024-09-17 14:46:49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