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ipo不改牛市趨勢
⑴ 股票市場的重啟IPO是什麼意思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企業透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發行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
簡單來講,IPO就是某公司首次上市發行股票。
重啟IPO,分兩個層面來看……
1.公司重啟IPO:指該公司之前曾經申請上市,但由於各種原因擱置,或被證監會否決,如今該公司再度提出上市申請,重新啟動IPO流程。
這個對該公司自然是好事了,若重啟IPO成功上市,則在投資市場發行股票可圈到資金(融資),用於發展公司未來規劃或其他投資項目(例如建一條新的生產線、籌建新技術項目)等;
2.證監會重啟IPO:指證監會暫停新的公司申請上市請求一段時間後,如今重新允許意圖上市的公司提出IPO請求。
因為股票市場本質來說是一個融資市場(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來融到資金,投資者購入股票來獲取上市公司股權、參與公司盈利分紅),但我國情況比較特殊,公司上市後圈錢的目的性較強,而分紅的較少,發行股票後投資者的死活就不用管了;而因為分紅少,投資者往往依靠炒賣股票,靠賺取股價波動的差價來盈利。
因此,不斷的IPO只會不斷的把股市裡的錢圈走,導致股市「失血」,而暫停IPO就是「止血」行為,能讓股市苟延殘喘。當重啟IPO時,說明市場又要開始「失血」了,股票市場當然走不好,特別是當遇到大盤股(上市規模較大)IPO時,股市失血會更嚴重。
⑵ IPO重啟對經濟和股市的影響.
顯然,重啟IPO不僅增加了股票市場的股票供給,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股票市場管理部門對股市走勢的態度。因此,重啟IPO必然會改變股票市場資金的搏弈態勢,只是其改變的性質和程度隨發行速度與節奏的不同而不同。在增量資金不變的情況下,發行速度與節奏慢,對市場的沖擊小,股民對政府的股票市場政策取向的理解比較正面,市場做多力量可能會大於做空力量,對股票市場走勢的負面影響就不明顯;發行速度與節奏快,對市場的沖擊大,股民對政府的股票市場政策取向的理解就比較負面,市場做空力量可能會大於做多力量,對股票市場走勢的負面影響就會明顯表現出來。如果IPO重啟的發行速度與節奏由慢而逐步加快,對市場的沖擊也跟著由小逐步到大,股民對政府的股票市場政策取向的理解又正面逐步轉為負面,市場做空力量可能會因此逐步大於做多力量,股票市場走勢也將因此逐步下跌。總之,股票市場走勢最終與IPO重啟的發行速度與節奏呈負相關的關系。
IPO的發行規模最能直接反映股票市場的供給狀況。IPO發行規模可以從三個指標理解:一是單只發行的新股的總股本的大小;二是單只發行的新股的發行價高低,從市場募集的資金規模的大小;三是一定時間內所發行的新股總數的多少,從市場募集的資金總量的大小。IPO重啟時,如果發行的是融資規模大的大盤股,或者一次推出就是好幾只股票,它首先就表明股票市場管理部門要抑制市場的上漲的態度,這會對股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股民將選擇做空退出股票市場,再加上因IPO發行規模大本身可能引起的資金供求關系嚴重失衡,使股市下跌。這次雖然重啟IPO,但第一次發行的IPO規模不大,只是4600萬股,融資規模只有6億元,發行的數量也少,只有一隻,對市場的沖擊小,所以,2009年6月19日公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市場反應比較正面。但如果接著發行的新股規模越來越大,同一時間發行的數量越來越多,其負面影響就會反映出來。例如,上一輪行情的最高點位所以出現在2008年初,這與2007年第2季度後加速大盤股的發行有直接關系。當市場處於低迷期,大盤股的發行更會引起各方關注,2008年9月,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多次表態,將根據市場資金需求情況,控制新股發行節奏,尤其是對大盤股的發行將會更加慎重。本次IPO重啟後,盡管先發行的是小盤股,但是中國建築、光大證券、成渝高速等大盤股早已"過會",發行是遲早的事,一旦這些大盤股發行,必將為市場帶來新的資金壓力,我們不能不密切關注IPO發行規模的變化情況,以萬變應萬變的心態應對股市因IPO發行規模的變化而變化的局面。
IPO發行市盈率的直接影響著股票二級市場的市盈率。這是因為在股票一級市場發行的IPO,歷史上,在股票二級市場上市的新股,上市當天一般都會溢價,尤其是在牛市其溢價空間會更大,其後就看其市盈率和市場狀況。溢價後的「水漲船高」的結果就是提高股票二級市場的市盈率,為股票二級市場帶來泡沫。IPO的發行市盈率越高,為股票二級市場帶來的泡沫就越多,為股票二級市場帶來的下跌風險就越大。所以,即使發行市盈率高的新股在其上市後引起了大盤上漲,也不得不警惕因其為股票二級市場帶來泡沫所潛在的下跌風險。例如,在2007年的牛市裡,IPO多以高市盈率發行,其中中國遠洋發行的市盈率是98倍,中國平安發行的市盈率是76.18倍,中信銀行發行的市盈率是59.62倍,寧波銀行發行的市盈率是36.39倍,辰州礦業發行的市盈率是36.06倍,南京銀行發行的市盈率是34.45倍,興業銀行發行的市盈率是32.5倍,三變科技發行的市盈率是31.61倍,交通銀行發行的市盈率是31.28倍。而2007年新股上市的第1天,其平均上漲幅度是192%,這些股票上市後的市盈率高到什麼程度可想而知,其抬高二級市場市盈率和為二級市場帶來泡沫的嚴重程度也可想而知。所以,2008年股市泡沫破滅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與2007年高市盈率發行新股而為二級市場累積和增加泡沫有直接關系。就是到了2008年1—6月,所有IPO發行的平均市盈率為27.04倍,2008年7—8月,所有IPO發行的平均市盈率為24倍。其中,中煤能源為43.71倍,紫金礦業為40.69倍、中國鐵建為30.56倍,而當時滬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8.5倍,深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8.89倍,使這些股票在上市後大部分遭遇「破發」,由此拖累大盤屢創新低。
所以,要評估重啟IPO對市場的影響就不能不關注IPO發行的市盈率,不管是在牛市還是在熊市,高市盈率的IPO遲早都會摧垮大盤,除非在IPO後其業績有相應增長。
IPO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股票二級市場的質量。IPO的資產質量好,成長性好,其業績就有基礎,其進入股票二級市場後就能改善股票二級市場的質量,股票二級市場向好的走勢就得到以良好業績為代表的良好基本面的支撐;反之,如果IPO的質量不好,它只會惡化股票二級市場以業績為基礎的基本面,股票二級市場向好的走勢就得不到基本面的支撐,股市只能因此走壞。在股價不變的情況下,質量和成長性好的IPO,其上市後會降低其市盈率,從而降低二級市場總體的市盈率,擠壓二級市場的泡沫;相反會提高二級市場總體的市盈率,增加二級市場的泡沫和下跌風險。2007年,我國股市所以能走好,這與IPO的質量有直接關系,統計顯示,2007年以來15隻融資超過100億元的IPO大盤藍籌股,2007年共實現盈利3639億元,占同期A股市場1550餘家上市公司總盈利的4成,顯著提高A股公司總體的盈利質量,這使股市的上漲顯得理直氣壯。因此,要評估重啟IPO對市場的影響決不能簡單從其歷史表現中找到答案,而必須緊盯將要發行的IPO的質量,從其質量變化中評估其將為市場帶來的變化。
重啟IPO必定為股票市場至少帶來三種壓力:一是重啟IPO必將分流股票市場的資金,為市場帶來資金壓力。股份公司通過IPO從股票市場募集資金,所募集的資金多進入生產或流通環節而離開股票市場,即IPO完成後必然從股票一級市場抽走一定數額的資金;IPO上市後因原始股東的獲利套現又會從股票二級市場抽走一定數額的資金。總之,無論如何,重啟IPO確實會分流股票二級市場的資金,因此出現這樣一種現象:重啟IPO一定會引起股市下跌,只是下跌的時間和幅度不同而已;但暫停IPO,其結果最終一定會引起股市的反彈。
二是重啟IPO可能為股票市場增加第四種資金壓力。當前我國股票市場已明顯存在三種資金壓力:大小非解禁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套牢盤解套所帶來的資金壓力;獲利盤獲利出局所帶來的資金壓力。中國股民素來有「打新」的偏好,重啟IPO後將有部分存量資金離開二級市場進入一級市場「打新」,這就可能為二級股票市場帶來第四種資金壓力。
三是重啟IPO為股民帶來心理壓力。由於重啟IPO的結果必然是分流股票市場的資金,這是股民們所能直接感受到的。如果因IPO重啟從股票市場分流出去的資金數量能為新增進入股票市場的資金數量所抵消,使股票市場的資金不出現凈流出狀況,股市才不會因重啟IPO而下跌。可是,由於重啟IPO的結果是確定的,而是否有新增資金進入股票市場是不確定的,重啟IPO就為股民帶來了心理壓力,至少股民在沒有看到分流資金與增量資金達到平衡之前,這種心理壓力是不會輕易消失的。因此,在重啟IPO之初,在通常情況下,股票市場對此以下跌作出反應。1994年12月8日,第一次重啟IPO後,大盤表現為下跌;1995年6月12日,第二次重啟IPO後,大盤也表現為下跌。1996年1月4日,第三次重啟IPO後,雖然大盤在兩個月後的1996年3月4日出現反彈,當天上證綜指到達601.980點,在當年年底大盤更上漲到1258.69點。但在1996年1月4日—1996年2月16日,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大盤總體上表現為下跌,以上證綜指為准,期間的最高價出現在1996年1月9日的559.640點,只略高於1996年1月4日的最高價558.940,最低價出現在1996年1月19日的512.830點,低於1996年1月4日的最低價539.760,可見,第三次重啟IPO,短期上對股民還是帶來心理壓力,反應在大盤就是下跌。
所以,評估重啟IPO對市場的影響不能不考慮股民復雜的心理壓力因素。
不管新股發行的規模、速度與節奏如何,也不管所發行的新股質量怎樣,如果股票二級市場的增量資金能跟得上新股發行與上市所消耗的資金,使股票二級市場的供求資金處於平衡狀態,那麼,大盤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因新股發行而變壞,否則,大盤將即時作出變壞的反應。目前,雖然IPO已重啟,但股票二級市場的新增資金也在相應增加,據簡單統計,2009年來股票基金為股市帶來的新增血液已達500億元以上,2009年6月份,新基金密集發行,據統計,6月份第3周,共有11隻新基金在發。剛剛結束發行的廣發聚瑞股票型基金首發募集規模達到70.7億元,一舉超過了今年4月銀行系基金農銀平衡雙利基金首募的64億元,創出今年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的首發規模新高。而之前創新型封閉式產品———長盛同慶更是創下了146億元的銷售規模。截至6月17日,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51隻已成立基金募集規模為1147.92億元,。分類型來看,今年以來14隻混合型基金募集197.92億元,18隻股票型基金募集561.827億元。按照股票型基金投資股票比例在60%—90%;混合型基金投資股票的比例在30%-80%,基金入市資金量為396.48億元—663.98億元之間,折中來看,目前的偏股型基金入市資金大約530億元。如果新股發行所需資金量在這新增530億元資金內,那麼,其對股票二級市場的影響會被抵消。但隨著IPO發行的深化,很有可能超過新增資金量,到時大盤就會以下跌作出反應。所以,資金供求關系告訴我們,從本次IPO重啟後的近期看,大盤總體上將延續上漲趨勢,但從中長期看,就不一定延續上漲趨勢,其決定性因素在於資金供求關系的變化。
IPO重啟後至少會出現三種效應:比價效應;累積效應;滯後效應。一是比價效應。股票評估中有一種叫做比較法的評估理論,該理論的原理是股票市場中影響價格和價值的因子相同或相似的同類股票,其價格和價值應相同或相近。因此,某隻新股發行者,為了發個好價錢,就會想方設法把二級市場里的同類股票的價格抬高,以「比價效應」吸引股民以二級市場里的同類股票的價格為參照申購該新股;持有某隻新股的主力為了在這只新股上市後賣個好好價錢,就會想方設法把二級市場里的同類股票的價格抬高,以「比價效應」吸引股民以更高的價格買進該股。如果該股上市後的價格高於二級市場里的同類股票的價格,這些股票就會因「比價效應」而上漲,相反就會下跌。總之,比價效應會使IPO與其二級市場里的同類股票產生聯動效果,從而對二級市場產生影響。這次桂林三金葯業公布IPO後醫葯版塊「聞風而漲」就是IPO「比價效應」的體現。二是累積效應。IPO重啟後其對市場的影響力將是一隻又一隻新股發行後的影響力的總和,是每隻新股發行後的影響力的累積和疊加,由此產生IPO的累積效應,也就是說,IPO對市場的影響是在一定數量的IPO的影響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才會體現出來,同時,疊加之後的IPO對市場的影響將比單個IPO對市場的影響來得復雜和巨大;三是滯後效應。由於具有IPO累積效應,因此引起IPO的滯後效應,無論是重啟IPO,還是暫停IPO,其對市場的影響往往不是即時的,而是滯後的,這種效應反映在場上就出現下面現象:暫停IPO後市場先表現為下跌,有時還會在下跌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後才轉跌為漲。例如,1995年1月19日起第2次暫停IPO,暫停時間從1995年1月19日—1995年6月9日,時間長達5個月,暫停IPO後股市並沒有止跌,而是繼續走低,下跌時間長打一個月以上,到了1995年2月22日,才出現點位高與暫停IPO之前一天的1995年1月18日593.650點的反彈,兩天後大盤又回落到593.650點以上。而IPO重啟後市場先表現為上漲,有時還會在上漲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後才轉漲為跌。例如,這次的IPO重啟,從2009年6月19日到現在,大盤還是在上漲之中。以上現象是IPO「滯後效應」所引起的必然結果,即暫停IPO時,暫停IPO所產生的資金需求減少、股民壓力減輕等效應還未起作用,大盤還處在IPO重啟後的「滯後效應」影響下,大盤因此繼續下跌。IPO重啟時,重啟IPO所產生的資金需求增加、股民壓力增大等效應還未起作用,大盤還處在暫停IPO後的「滯後效應」影響下,大盤因此繼續上漲。概言之,IPO所產生的比價效應、累積效應和滯後效應是大盤走勢變得復雜。股民們不能不跳出IPO,從IPO效應的角度冷靜分析其對股市的影響。
IPO是市場各方利益主體搏羿的結果。從這次重啟IPO前後市場所發出的聲音看,有三類利益主體贊成重啟IPO的聲音是最宏亮,最有力的:第一類利益主體是IPO的公司;第二類利益主體是投資IPO公司的股權投資公司;第三類利益主體是IPO承銷商,他們都是IPO重啟的最直接受益者,當然贊成IPO重啟。其他的市場利益主體也會從自身利益的角度考量IPO問題。但是,IPO最直接受影響(不一定是受益,有可能是受害)的小股民們卻發不出或不知道如何發出自己的聲音。在IPO面前,小股民成為市場各方利益主體的弱者。由於市場各方利益主體的總是站在自身利益訴求的角度看待IPO的,他們對IPO是否重啟就各有各的「賬」,各有各的「算盤」,其喊出來的聲音就不一定是客觀的,更有可能是主觀的,甚至是歪曲事實的。當這個市場的IPO加入人為因素後,就會把本已顯的復雜IPO市場的影響變得更為復雜,因為此時市場所受到的影響不只是IPO,而是借IPO之名強加人的利益因素的影響。所以評估是次重啟IPO對市場的影響就不得不多考慮「聲音不對稱」和「利益不對稱」,通過透視市場各方利益主體的各自訴求,把握市場在重啟IPO影響下的真實走向。
慶幸的是股市管理層高舉起「以人為本」的旗幟,以監管者的姿態,統籌兼顧各方的利益,使IPO回歸其本性。基於股市管理層的這種眼界,IPO將會成為這個市場的「風鈴」——在股市需求過度時開啟IPO,在股市供給過度時暫停IPO;在股市泡泡過度時開啟IPO,在股市泡泡消失時開啟IPO暫停;在股市瘋狂時開啟IPO,在股市萎靡時暫停IPO。
⑶ 中國股市出現過幾次牛市熊市分別有什麼特點
中國股市20年間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
行情特點: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內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而當時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寫委託單,被編到號的人才有資格拿到委託單,能買到股票等於中了頭彩,因為沒人願意拋出。
這使得滬指從90年12月開始計點,一路上揚,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證所取消漲停板,將牛市推至頂峰,當日指數狂飆到1266.49點,單日漲幅105%,這一記錄至今未破。
第二次
行情特點:1992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到了一個坎上,資本市場既有5 21的暴漲又有8 10暴動,但中國經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鄧小平南巡。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中,有關股市未來怎麼發展的問題成為一大熱點,而他講話里最重要的是「堅決地試」這四個字。
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幣股票上市,滬指完成最後一跌,第二輪牛市啟動。三個月內快速上漲,301%的漲幅至今為股民津津樂道。
第三次
行情特點:1993年至1994年間,我國宏觀經濟偏熱並引發緊縮性宏觀調控,同時A股實現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容,使得大盤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證券市場一片蕭條,94年7月29日大盤創下325.89的最低點。
7月30日(周六)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滬指跳空高開,第三次牛市啟動。井噴行情隨即展開,市場在不到30個交易日的時間上漲至1052.94點。
第四次
行情特點:1993-1995年,我國為了推進與大力發展國債市場,開設了國債期貨市場,立即吸引了幾乎90%的資金,股市則持續下跌。
1995年2月,327國債期貨事件發生;5月17日,中國證監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在期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資金短線大規模殺入股票市場,掀起了一次短線暴漲。第四次牛市僅3個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卻從582.89漲到926.41。
第五次
行情特點:經過連續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終於開始走穩,最低點已經探明512點,新股再次發行困難,管理層被賀亮迫停發了新股,而政策也開始偏暖,券商資金面開始寬裕,各路資金也開始對優質股票進行井井有條的建倉。
第五次牛市啟動,崇尚績優開始成為主流投資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尋常,管理層連發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揚,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稅由3‰上調至5‰。
第六次
行情特點:第六次牛市俗稱5 19行情。由於管理層容許三類企業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籌碼已經轎燃相當多了,市場對今後將推出的一系列利好報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中國股市會有很大發展,投資者踴躍入市。
2000年2月13日,證監會決定試行向二級市場配售新股,資金空前增加,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推動滬指創下2245的歷史最高點。
第七次
行情特點:第七次牛市起點來自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啟動展開,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人民幣升值預期,帶來的境內資金流動性過剩,資金全面殺入市場。
而之後伴隨著基金的瘋狂發行和市場樂觀情緒,在5 30調高印花稅都沒能改變市場的運行軌跡,一路沖高至6124點。此輪牛市曾被媒體稱為全民炒股的時代。
第八次
行情特點:伴隨著四萬億投資政策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A股市場掀起了新一輪大牛市,股價從1664點漲至3478點,在不到十個月的時間里股價大漲109%。3月3日後的逼空上漲性質能與06年和07年的超級瘋牛相媲美。即使IPO重啟這樣特大利空也未能改變牛市的前進。
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隻大盤股上市和緊縮的宏觀政策才階段性結束了第八輪牛市。
熊市:
第一次
行情特點:滬指在第一輪牛市沖上1429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認購抽簽表發行了,但發生了當時震驚全國的8 10風波,刺激滬深兩市大幅下挫。
為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管理,92年10月中國證監會成立。這次熊市僅僅半年時間,股指跌幅卻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
行情特點:1992年深滬兩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股籌資額1992年為50億,1993年為276億元,1994年為99.78億元,禪帆寬擴容的勢頭十分兇猛。隨著發行額度的明確,市場進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來臨。
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發行額度55億元,明顯要比1993年的195億元低得多,但滬指在3月10日擊破700點,4個月後跌到全年最低325點。
第三次
行情特點:第三次熊市時,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對股市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滬指1個半月漲幅達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暫的,隨後A股進入第三次熊市。
而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
第四次
行情特點:短暫的第三次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來臨。為抑制投機,1995年6月15日,管理層下達55億的95年額度,同時20家歷史遺留問題股票也被開始安排上市,滬指再下一城。
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地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
行情特點: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
行情特點:2001年上半年,滬指突破2000點,這讓當時的中國股民為之歡呼雀躍。1個千點似乎預示著一個千年,點數的攀升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然而在國有股市價減持的消息沖擊下,2000點很快成為中國股票市場的險峰,從此之後,我們經歷了長達4年多的調整,指數攔腰一半最低打到2005年的998點。第六次熊市是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
第七次
行情特點:隨著市場的亢奮,監管部門不斷提示風險,07年10月16日見到6124的歷史高點後,在中國的通脹持續升溫、基金暫停發行、美國次貸危機、中國石油上市後大幅下和大小非的減持等利空影響下,引發了第七輪熊市,在下跌過程中一個個整數關口被輕易攻破。
直到1664點止跌,後迎來四萬億投資政策,才結束了第七次跌幅驚人的超級大熊市。
(3)重啟ipo不改牛市趨勢擴展閱讀
導致牛市和熊市的因素:
經濟因素主要包括:
①企業盈利狀況。盈利是企業紅利(股息)的來源,企業盈利多,可供分配的紅利多,該企業股票的購買者就會增加,股票價格就看漲,形成牛市;相反,企業盈利少,可供分配的紅利少,該企業股票的購買者就會減少,股票價格就看跌,形成熊市。
但是投資者在評估股價時,不是根據現在的企業收益狀況,而是根據企業將來的收益評估。同時由於影響股價的因素很多,有時企業盈利的變動對股價的影響力小於其他因素,都可能出現股價變化與企業現時盈利狀況不一致的情形。
②國民經濟狀況。在經濟復甦和繁榮時,工業生產增加,產品暢銷,企業盈利增加,投資者看好企業股票,股票價格就看漲;而在經濟衰退和危機時,產品滯銷,生產減少,企業盈利減少或者無盈利,使股票的吸引力減弱,股票價格就看跌。
③利率變動。利率下降,使企業利息負擔減輕,盈利相對增加,股票吸引力提高,股票價格就看漲。利率下降,使貸款成本降低,也刺激股票投資和投機增加,股票價格上漲;
反之,利率上升,使企業利率負擔加重,盈利相對減少,則會減少投資者購買企業股票的興趣,造成股票需求下降,價格跌落。由於貸款成本提高,還可能迫使投機者拋售股票,促使股市下跌。
④貨幣供應量變動。在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增加,甚至發生通貨膨脹時,由於流入股票市場的資金增多,對股票的需求增加,就可能引起股票上漲。而在信用緊縮,貨幣供應量減少時,由於股票市場的資金可能減少而引起股票行市下跌。
⑷ IPO啟動了對股市會怎麼樣呢
短期看帶給市場的偏負面預期不可避免 IPO重啟將帶給市場偏負面的預期。因為一級市場恢復發行會對二級市場資金產生分流作用,目前市場處於2600點附近這樣一個比較敏感的地帶,新股發行重啟無疑將給市場帶來壓力,不會被投資者當作利好解讀。而新股發行重啟對二級市場影響的大小將取決於新股發行的密度和規模。如果開閘放行的新股盤子較小,對二級市場資金的分流作用不會太大。反之,將會導致大盤深幅調整。 長期看IPO重啟有利於股市長期的健康發展 由於IPO重啟的消息,大盤也因此已連續調整了4個交易日,市場已對這一消息所產生的影響有所消化,故而即使再調整,幅度也不會太深。而從長遠來看,《指導意見》發行機制,體現了市場化這一核心思路,將使一級市場更具效率,更公正、公平,更加有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因而將為二級市場走勢奠定良好基礎,更有利於股市長遠、健康地發展。在國家政策對經濟復甦支持力度逐步加大的總體趨勢不變的前提下,經濟復甦值得期待。在經濟向好的前提下IPO重啟的消息並不能改變總的上升趨勢,今年股市還是值得期待的。 從歷史經驗來看,IPO重啟對股市短期是利空,長期是利好。歷史上IPO重啟時都造成當時市場下跌,但歷史上大牛市也都建立在IPO發行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