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牛市引擎
❶ 對於牛市何時結束
目前網上有句戲言:如果你2015年之後還得靠工資生活,那你已被劃入「人生失敗組」。
伴隨A股持續火爆,上面這句戲言似乎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印證。在經歷多年慘烈熊市後,當前的A股儼然成遍地是黃金,彎腰就能撿的風水寶地。然而就在各種指標爆表時,伴隨股指高歌猛進,一些頭腦仍保持清醒的人卻愈加警惕,甚至以誇張的語言提示風險,比如一位券商研究所所長認為:4444.41點將是「地球頂」。
目前牛市究竟走到了哪個階段?對此,不論是跑步進場的新股民還是嘗到甜頭的老股民都十分關注。
私募對短線行情存分歧
不可否認的是,面對各大指數「急行軍」式上攻,市場各方在對長期牛市表示認同的同時,對於短期行情卻出現了越來越鮮明的分歧,上證指數在上周創出今年新高的同時,周四觸及「4444.41點」高點,這個點位實在讓不少投資者感覺有點心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昨日(4月25日),同信證券在四川成都舉辦了一場私募論壇。從參會私募的主要觀點來看,他們普遍認為牛市還將持續,牛市不言頂成為與會者共識。然而記者注意到,在對短期行情進行研判時,私募們卻產生了分歧。一位由資深投資人轉型私募的人士判斷,今年依舊是一個比較好的賺錢時機,明年才是需要謹慎之時;另一位由公募「奔私」的人士則直言:現在市場「吃相太難看」,行情去年至今漲得太快,要注意把控把控。
在場私募各抒己見,一些參會的個人投資者在表現出對股市極大熱情的同時,也擔憂行情可能出現調整,顯得很矛盾。楊先生的話或許代表了不少新股民的想法,他毫無誇張、很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願望:自己還是個新股民,幸運地遇到一波行情,雖然不知行情會走到哪裡,但至少現在還是可以賺錢的,希望能夠在行情「散席」之前離場。
最「甜」行情將過?
有投資者說:牛市不言頂;但也有投資者說:我現在就已經擔心得睡不著了。那麼,目前的牛市到底走到了什麼位置、什麼階段?
在近期興業證券舉辦的春季策略會上,知名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表示,很多人現在擔心「見頂」,主要是因為股票 「太貴」了,但股市泡沫將是常態化。
對於如何理解此輪牛市泡沫化的延續過程,張憶東表示,站在管理層的立場,肯定期待這輪牛市是慢牛、長牛,越長越好,直到經濟「新引擎」在資本市場的培育下而成功出現。在牛市過程中,管理層會調節行情的節奏,抑制過度投機。因此泡沫會在較長時間的存在,但過程中會有波折,當泡沫太大時,行情會有調整把泡沫「擠小」,然後逐漸再把泡沫「吹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於各方極為關心的行情判斷,張憶東認為,這一輪的A股市場全面牛市行情可能延續三到五年,但絕不會一路「瘋牛」,而是會有三大階段,其中,去年到今年某個階段的上漲是第一階段;隨後將是第二階段,是季度性甚至年度性的調整、震盪;第三階段又是持續數年的上漲。
而在目前,大牛市的第一階段開始進入到最高潮,最高潮時的行情是加速沖高的,之後將迎來調整。當前仍是行情「最蜜月」時期,增量資金相對籌碼供給處於有利的狀態。「瘋牛」行情的風險點可能在5月中下旬。
分析人士認為,在行情「散席」之前離場。這是所有人的希望,但真正能夠做到的僅是極少數。這一輪牛市與以往不同的是,在杠桿盛行的格局下,市場出現劇烈震盪的後殺傷力更強,控制風險成為重中之重。
一碼通賬戶環比增長下降
如果在2015年以後還靠工資生活,那麼你已經被劃歸於人生失敗組。如果你反復聽到這句話,請注意其實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成功的永遠是少數。
相信經歷過上一輪大牛市的投資者還記得,牛市當中賺錢的人雖多,但是在經歷了隨後的熊市後,真正賺錢的人是少數。不少當時跑步進場的新股民,在品嘗了4000點到6000點的甜頭之後,卻吞下了6000點到1664點苦果。為了類似的悲劇不再上演,一些將對行情產生重要影響的信號就值得投資者的特別注意。
興業證券分析師張憶東指出,行情休整的風險來自於三個方面:政策調控、增量資金入場或是階段性最高潮、以及股票融資節奏變化。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兩個方面的風險新號已經出現。如證監會多次提示投資風險,禁止券商利用傘形信託再次提升杠桿以及相關部門鼓勵融券業務的發展。
分析人士認為,上周《證券法》修訂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一審,有望確立股票發行注冊的法律制度。而證監會也宣布,在保持按月均衡核准首發企業的基礎上,適度加大新股供給,由每月核發一批次增加到核發兩批次,由此4月獲得發行批文的公司達到了55家之多。
對於增量資金入場規模的判斷,投資者可從開戶數和證券保證金凈流入來判斷。公開數據顯示,在「一人多戶」政策推動下,4月13日~4月17日當周,A股新增開戶數達325萬戶,同期證券交易結算資金7814萬元。如果之後開戶數出現明顯回落,資金流入速度下降甚至出現凈流出的話,就值得投資者警惕了。事實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4月13日~17日的一碼通下掛A股賬戶環比增長數已出現下降。下掛A股賬戶是指一碼通下掛的賬戶中包含非注銷、非休眠的A股賬戶。
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情況看,監管層「養慢牛」的意圖已十分明顯。如果行情繼續出現非理性上漲,不排除監管層將採取進一步的調控手段。(每日經濟新聞)
❷ 這輪牛市上漲的特點是什麼,未來幾大重要領漲板塊又會是哪些
讓我來回答吧,網路最專業的解答沒有第二個。
本輪行情的上漲以來的最大特點是:
在最後末期下跌慘重的是中小板,而藍籌股止跌回穩,還有部分藍籌股以脫離下跌趨勢走在上升趨勢之中比如南車北車,四大行民生銀行等等都已經早早的脫離了下跌趨勢,從而說明這次的上漲行情和以往幾年的反彈有本質的區別。也預示著這輪行情的上漲不會過早結束,主升浪還沒有來臨,2013年註定是牛市!
未來幾大重要領漲板塊主要有,航天軍工、金融(包括銀行、券商、保險和參股金融類,特別是參股金融類,未來有非常大的炒作空間,值得留意)、有色金屬、另外後半段可留意醫葯板塊。
房地產板塊由於受到政策影響比較大,個股上面可以去選擇,比如深圳的深康佳、沙河等等可以關注。選擇太多其實只要抓住重點就行了,來市場只做自己判斷後最優的選擇,對於一般的資金沒有必要全部都去買入,只需要買入自己最看好的就行了!
這個回答價值千金,時間會證明,謝謝!
❸ 07年什麼最賺錢
明確答案:在2007年,投資股票、房地產以及互聯網產業最賺錢。
詳細解釋:
股票市場表現強勁
2007年,全球股票市場經歷了一輪牛市,投資者對股票市場充滿熱情。眾多成長性強、盈利能力好的上市公司股票成為投資熱門,很多投資者在這一年裡通過投資股票市場獲得了可觀的收益。尤其在中國,隨著經濟的迅速崛起,中國股市的表現也十分強勁,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投資者的關注。
房地產市場繁榮
隨著全球經濟的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2007年的房地產市場迎來了繁榮期。在多數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投資房地產的回報十分可觀。同時,隨著人們對居住品質要求的提高,房地產市場細分化發展,多種類型的房地產項目不斷涌現,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
互聯網產業迅速發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領域的拓展,2007年的互聯網產業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電子商務、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等領域的企業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的投資。很多投資者通過投資互聯網產業,尤其是具有創新技術和廣泛市場的互聯網企業,獲得了高額的回報。
總的來說,2007年是一個充滿投資機會的年份,股票、房地產和互聯網產業都是當時的熱門投資領域。然而,投資市場存在風險,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應充分了解市場情況,做好風險評估,謹慎投資。
❹ 近期的投資熱點是哪些方向和行業
當前的投資熱點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向和行業:
1. 5G技術:隨著全球范圍內5G網路的建設逐漸完善,5G相關產業迎來新的機遇。5G通信設備、晶元、通訊基礎設施等相關產業都將是未來的熱點。
2. 新能源:隨著全球對於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新能源產業也得到了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以及生物能等新能源行業將成為未來的熱點。褲手
3. 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智能交互等領域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4. 消費升級板塊:消費升級板塊包括教育、文化娛樂、健康醫療等行業,這些行業都受益於人們對於生活品質提升的需求,因此具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
5. 新零售: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應用,新零售將成為未來的一大趨勢,包括無人售貨、智能購物、線上線下融合等新型零明純桐售模式都將受到市場的追捧。
以上是當前的主要投資熱點,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行業和領域也具激坦有巨大的投資潛力,需要根據市場變化和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❺ 忘掉M2吧!美聯儲祭出驚人表態!這次放水是一場30年豪賭
2021年2月23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向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了半年一次的證詞,所謂證詞其實相當於我們這里的工作報告,主要內容圍繞經濟復甦和貨幣政策。
鮑威爾表示美聯儲將繼續保持當前的資產購買進度,直至通脹恢復到2%的目標值,並且勞動力市場實現充分就業。在經濟復甦之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絕對不會動搖,加息和縮表都不會提前發生。
美聯儲目前保持每月12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規模,量化寬松計劃已使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增至近7.5萬億美元。與量化寬松匹配的是美國的赤字財政, 財政部大力發行國債,而美聯儲直接從市場上購買債券,為財政部的印鈔機輸送彈葯。
面對史無前例的大放水,全球投資者都抱著看空做多的心態,大家都在不斷猜測,泡沫會以何種方式終結?財政赤字要如何收場?但事實上誰也沒有標准答案。
包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在提及這個問題時,鮑威爾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大意是,在我們剛開始學習經濟學那會兒,M2好像和貨幣總量、經濟增長之間有一些聯系。但現在,M2數據毫無意義,我猜我們需要忘掉M2了。
鮑威爾認為,在眼下的美國,甚至更大范圍的區域,已經出現嚴重的「流動性陷阱」,錢離實體經濟越來越遠,更多是在金融領域空轉——5萬美元一個的比特幣,暴漲的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一切都是貨幣現象。
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全球經濟依靠天量的貨幣吊著一口氣。央媽保證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財政部負責向收到沖擊的企業和家庭發放補貼,保證他們能夠撐到經濟復甦。
風格切換:新經濟還是順周期?
隨著經濟的復甦,疫情受益的產業都會回到解放前嗎?答案是,不一定。有些行業是一次性受益,但也有 一些行業的中長期邏輯被疫情改變了。
大家都知道,受疫情影響,上網課和在線辦公的人數大幅增加,拉動了平板電腦和筆記本的需求。直覺上,這部分增加的需求是短期的,會隨著疫苗的注射和封城的結束迅速下降。
但我們觀察到惠普的股價創了新高,而且是在美股 科技 股普跌的背景下。港股上調印花稅傳聞出來之後,騰訊、美團、阿里大幅下跌,但聯想的股價挺住了。(各位注意,所有提到的公司都是為了論述問題,不作為投資依據哦)
股價背後是強勁的業績支撐。聯想歐美業務佔比約七成,受益於歐美市場的增長,新一季度業績超預期,公司表示目前渠道庫存只有兩周左右,比上個季度低一半,公司預計2021年業績繼續向好。
在西方人的眼裡,中國是基建狂魔,能從疫情中迅速恢復也得益於發達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歐美也看到了這一點。前一段時間參加MWC會議,大會開始之前有一個國際論壇,邀請到了歐洲幾個國家負責經濟的部長,以及歐洲議會的議員。
其中一位議員提到,為了刺激經濟,歐盟各國都推出了一攬子的財政政策。這些資金大約有40%會投向新能源,30%投向通信和電子政務。如果在遇到類似疫情這樣的沖擊,歐洲也希望能夠像中國一樣,可以讓政府通過互聯網管理國家,讓企業能把業務迅速轉移到線上。數字化是全世界的大趨勢, 沒有完成數字化的國家將是脆弱的,基本不具備抵抗沖擊的能力。
有了短期業績和遠期邏輯的支撐?惠普和聯想的大漲是不是很合理?
相比順周期,新經濟是更長遠的賭注。但順周期的股票必然也會漲,比如以郵輪為代表的 旅遊 業,郵輪公司在去年跌了80%以上,到今年漲了三四倍,但股價只回去了一半。 疫情必然會結束, 旅遊 業必然會回歸常態,買入這些資產是確定性的投資機會,唯一不確定的是時間。
新經濟和順周期,其實並非水火不容,重要的還是公司自身的趨勢。 所以大家沒有必要為近期的風格切換太過糾結。在牛市的下半場,這兩者都不會缺席。
押注新經濟
我們前面提到一些行業的中長期邏輯被疫情改變了,惠普和聯想屬於中期受益。長期受益的行業則是新能源、雲服務、人工智慧和生物醫葯。政府和企業如果要提高自身的抗沖擊能力,必須擁抱 科技 。
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可以說是未來三十年世界經濟的希望所在。每個產業的發展都有自身的規律,新能源、雲服務、人工智慧和生物醫葯生逢其時,恰巧都處於成長期或者成熟期,到了擔當大任的時候。
新技術的發展可以創造新的需求。從工業革命到電氣時代,再到互聯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跨越都離不開技術的突破。
把各國近兩年的刺激方案梳理一下,我們會發現: 所有主要經濟體都想把錢投向新能源、5G、人工智慧、生物醫葯這些 科技 行業,而不是繼續修路造橋。
歐洲計劃將70%的財政刺激分配給新能源和數字化。拜登上台後美國重回巴黎氣候公約,將會大力發展新能源。中國更是從2020年年初就定調發展新基建。
眼下的情形,像極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大蕭條前後,經濟上,主要國家都陷入了增長困境。政治上,新興的日德和老牌強國之間矛盾重重。
經濟問題最後通過經濟以外的方式解決了。隨後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幾乎毀掉了整個世界,但同時也用暴力的方式解決了所有的矛盾。世界格局重新劃分,不服氣的國家都被打服了。戰爭還推動了 科技 的發展,計算機、核能、 汽車 、飛機、無線電等等,上世紀所有的偉大發明幾乎都跟二戰脫不了關系。
二戰後的幾十年,是人類 社會 發展最快的階段,而回報最豐厚的是當時的新興產業。所謂否極泰來,不破不立。
為什麼說現在的情況和當時類似?在疫情之前,全球經濟明顯失速,大型互聯網公司漲了十年,但新的技術創新在哪裡?哪個大型經濟體能夠接棒中國,為全球經濟注入新的潛能呢?
在疫情之前,嶄露頭角的是5G、雲服務、人工智慧,這些技術在抗疫過程中出盡了風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健康 碼,無人機送餐,機器人巡邏,人工智慧診療服務,mRNA疫苗,2020年對於 科技 來說是一次快進,加速了新技術的落地,讓全世界的政府、企業和民眾都認識到了一點: 在未來,不擁抱 科技 就有可能徹底喪失競爭力。 以非洲為例,沒有新基建,也沒有疫苗的國家,什麼時候能走出疫情的陰霾呢?
要讓不同的國家達成共識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就連戴不戴口罩這種小事,東方和西方都無法達成一致,但在新能源和數字化方面,大家卻達成了共識。
押注新經濟是全球大國的集體豪賭。反正都要印錢,不然把錢交給創新者去賭一把,賭贏了,全球經濟未來30年有了新的引擎。投向老基建註定失敗,那為什麼不下注新經濟呢? 歷史 的車輪只能向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
為什麼說30年?因為從產業的角度講,30年差不多是一個創新周期。從 社會 變革的角度講:1919年新文化運動中國開始擁抱西方文明,1949年新中國成立,1978年改革開放,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每個里程碑之間相隔差不多都是三十年。
2020年還有一個現象,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非盈利公司集體暴漲,特斯拉納入標普500,機構空頭徹底投降。在大機構的投資體系裡,配置資產要從勝率和賠率兩個角度考慮。非盈利公司的暴漲意味著在大機構的眼裡,投資這些公司的勝率大幅提高了。原因我們前面已經講過,翻譯成股市常用的話就是:基本面和政策面同時向好的方向發展。
跑贏印鈔機?
對於個人來說,最關心的問題當然是如何在這場放水裡跑贏印鈔機,或者說不要輸的太慘。
天量的貨幣需要有回報的資產,需要蓄水的池子:黃金、大宗商品、房地產、比特幣、消費藍籌、新興 科技 公司是六類最主要的資產。弄清楚這六類資產的邏輯,做好配置,其餘的只能交給時間和命運。
鮑威爾的發言代表了這個時代的兩大疑問之一:現代貨幣政策會把我們帶向何方?而另一個疑問是關於 科技 ,下一代技術革命什麼時候到來。 過去的2020年是轉折性的一年,帶著這兩個疑問,人類 社會 告別過往,駛向未知。
未來幾年的劇情大致會是這樣:疫情在反復中走向終結,在這個過程中,這六類資產都有表現的機會,而且多數資產的走勢會是向上的(比特幣不做評論)。
遠期來看,結果取決於各國在新經濟上的賭注回報如何,如果以新能源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的未來技術表現不佳,全球經濟將繼續在泥潭裡掙扎,甚至出現更多的不穩定因素。如果新經濟成為新引擎,未來三十年將會是比互聯網更偉大的時代。
-- END --
行情正陷入「極端主義」
不是巨賺 就是巨虧
該如何應對2021極端變化
又該如何抓住機遇
答案盡在
《檀談之牛熊交易所2021》
主講人:葉檀
僅售: 99元
❻ 2021年A股驅動靠業績 結構性行情仍在
農銀匯理基金趙詣:2021年會處於一個疫情的恢復期,由於海外情況仍不明朗,整體來看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貨幣政策邊際上不會更寬松,但不會出現「急轉彎」,這也意味著市場將從選賽道、提估值回歸到業績的兌現度上來。
諾德基金羅世鋒:基於我們對產業鏈的緊密跟蹤以及產業和龍頭企業發展趨勢的判斷,2021年仍然看好餐飲產業鏈、醫療保健、新能源等細分領域,這些領域仍然處於高景氣度狀態,中長期角度看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
廣發基金鄭澄然:2021年A股預計仍會有結構性行情,但整體估值進一步擴張的空間有限。從企業盈利來看,中性假設下A股非金融的歸母凈利潤有望實現20%左右的增長。受益於經濟復甦的順周期行業,有望在盈利支撐下走出結構性行情。
華商基金梁皓: 中長期角度,以A股各行業核心龍頭標的為代表的中國資產將是國內外資金加強配置的重點領域。A股市場增量資金還能否延續2020年相對積極的態勢,是2021年影響市場的重要因素。
匯豐晉信基金陸彬:一是看好新能源 汽車 ,行業右側加速向好,基本面未看到大的風險;二是以化工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行業;三是國防軍工;四是金融地產方向,以銀行保險為代表的大金融行業可能會走出慢牛行情。
2021年,A股市場將如何演繹?哪些賽道可能領跑?市場風險在何方?
從流動性驅動到業績驅動
趙詣:2021年會處於一個疫情的恢復期。海外情況仍不明朗,經濟的恢復會比較漫長。貨幣政策邊際上不會更寬松,但會像經濟工作會議講的「不會出現『急轉彎』」,這意味著市場將從選賽道、提估值回歸到業績的兌現度上來。
陸彬:2021年將是風險與機會並存的一年。首先,從風險的角度來看,當前市場的風險溢價水平在 歷史 負0.5倍標准差以下,整個市場存在一定的估值壓力。2021年市場主要風險可能來自行業估值的上升。
從機會的角度來看,過去幾年少數優質龍頭公司的結構性牛市特徵非常明顯,我們從不少行業仍能找到較多投資機會。目前能夠看到的機會既包括一直以來長期看好的成長股機會,如新能源相關行業,也包括製造業和順周期的機會,例如國防軍工和化工行業等。
鄭澄然:2021年宏觀的主要特徵之一是經濟復甦疊加再通脹。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個方面:一、上半年仍存在的供需錯配帶來的出口強勁,拉動相關製造業投資;二、消費和線下服務業繼續修復;三、基建和地產投資走弱,但考慮到地產庫存水平仍然較低,在銷售維持的情況下,地產投資有望呈現一定的韌性。通脹方面,CPI和PPI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上行,但幅度可能不會太大。貨幣政策則會維持當前「溫和退出」的基調。
綜合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來看,2021年A股預計仍會有結構性行情,但整體估值進一步擴張的空間有限。從企業盈利來看,中性假設下,A股非金融的歸母凈利潤有望實現20%左右的增長。其中,受益於經濟復甦的順周期行業有望在盈利支撐下走出結構性行情。
梁皓:經濟工作會議給出了重要指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 社會 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這意味著,相比2020年2%左右的實際GDP增速、13%的社融增速,2021年更高的GDP增速、中樞下行的社融增速可以使杠桿率水平保持相對穩定。在這一定調下,主動的緊信用已經沒有特別大的意義,貨幣政策更多是疫情期間非常規性刺激政策的有序退出,對市場的影響偏中性。
金融條件將確定溫和轉緊,A股2020年估值大幅擴張的行情面臨較大挑戰。考慮到全球經濟在疫苗落地後逐步復甦、我國產業升級的長期趨勢,2021年市場可能更多是結構性機會。
疫情是主要影響因素
鄭澄然:如果經濟復甦趨勢能夠延續,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預期能夠得到兌現,那麼A股的估值壓力就可以得到釋放,這是2021年重要的利好因素。此外,「十四五」規劃具體內容逐漸明朗,符合產業政策導向、具有供給壁壘的新興產業方向需求存在超預期的可能,這是潛在的利好因素。
梁皓:中長期角度,以A股各行業核心龍頭標的為代表的中國資產將是國內外資金加強配置的重點領域。國內存款搬家,北上資金卡位核心資產的趨勢仍未結束,2019年以來資金的大幅流入直接抬高了A股的估值中樞,宏觀流動性溫和轉緊的環境下,A股市場增量資金還能否延續2020年相對積極的態勢,是2021年影響市場的重要因素。
貨幣政策、經濟復甦節奏等
成潛在風險點
趙詣:2019年和2020年公募基金都獲得了較好的投資回報,這也意味著往後一段時間出現震盪調整都是 健康 市場所可能呈現的狀況。長遠來看,隨著國內優秀企業不斷在國內上市,競爭力持續加強,將有助於市場長期穩定向好。
2021年流動性不會再像疫情期間一樣寬松,這對估值的擴張會有一定的抑制,意味著需要通過業績的持續增長來消化過高的估值。從這個角度看,選股的難度會變大,成長股在2021年相對過去兩年會平淡一些,個股的選擇更加重要。
鄭澄然:潛在風險可能有幾個:一是疫情的反復和疫苗接種的效果仍然存在不確定性。目前一致預期是海外能夠在二季度實現較大面積的疫苗接種,在此基礎上,推演出海外經濟2021年二季度之後出現明顯修復。如果疫苗接種進度不及預期或者疫情本身出現超預期情況,那麼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的邏輯可能會被破壞。
二是全球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拜登上台後,市場預期中美關系可能出現階段性緩和。如果外部貿易環境發生變化,則可能對 科技 等產業帶來影響,這也是潛在的風險。
三是政策和經濟可能出現階段性錯位。當前經濟復甦趨勢較好,政策在溫和退出。到2021年二季度之後,如果出現經濟復甦放緩,是否會有相應的政策進行應對,可能會階段性擾動市場情緒。
梁皓:2019年以來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已經出現了系統性的抬升,部分行業龍頭估值處於 歷史 高位, 歷史 經驗看,在較高估值水平下,市場可能會放大宏觀、中微觀層面的一些利空因素,波動加大,短期跌幅超出預期。站在當前時點,宏觀層面美聯儲對通脹的態度、國內緊信用的進程,中微觀層面行業的高頻數據、個股的業績表現都有可能在某個時點成為風險釋放的「催化」因素,但站在中長期角度看,事件性的殺估值在短期情緒釋放過後或為較好的介入機會。
看好餐飲產業鏈、醫療保健、新能源等
陸彬:一是看好新能源 汽車 。行業右側加速向好,基本面未看到大的風險,在估值較高的背景下,要結合基本面和估值的動態策略體系捕捉機會。二是以化工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行業。經濟持續復甦,化工行業周期屬性在弱化,在供給側改革的影響以及安全環保等因素多重限制下,行業優勝劣汰加速,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壁壘更加堅固,當中可以找到不少估值相對較低、成長性較好的機會。三是國防軍工。四是金融地產方向。以銀行保險為代表的大金融行業可能會走出慢牛行情。
趙詣:過去兩年,「消費+ 科技 」的成長股表現非常好,隨著後疫情時代宏觀經濟增長的恢復,流動性邊際上不會再放鬆,對成長股高增長的持續性、確定性的要求會更高。
以一個更長維度看,依然非常看好新能源領域。雖然很多人覺得2020年漲幅已經很大,但美、中、歐三大經濟體疫情後都在持續加碼投入。無論光伏還是新能源車,我國都擁有全球最完整,也最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將受益於全球的大發展。
鄭澄然:首先看好符合當前產業政策方向的行業。「十四五」規劃建議稿、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產業政策基本圍繞「雙循環」展開。 科技 創新和內需提振是比較明確的方向,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的行業包括大消費領域的行業和高端製造以及 科技 創新相關領域。
其次是受益於全球經濟復甦的行業。2020年中國經濟復甦超預期的點主要在出口,背後是全球的供需錯配。中國疫情防控得力,供給快速回復。但海外疫情反復以及財政支持方式不同,消費能力沒有受損但供給能力遲遲沒有恢復。這種供需錯配下,很多中國製造業企業快速搶佔全球的市場份額。我們希望找到的是本身就具備全球競爭優勢的企業:短期的供需錯配會加速其市場份額的獲取。而疫情後,海外供給的修復也不會導致其份額回吐。這類行業包括電子元件、化工、家電、 汽車 零部件等。
羅世鋒:2021年仍然看好餐飲產業鏈、醫療保健、新能源等細分領域,這些領域仍然處於高景氣度狀態,從中長期角度來看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
梁皓:市場經過兩年上漲,整體估值有較大抬升,2021年需要看得更長遠一些,優選有長遠發展前景、成長性好、有核心壁壘的企業進行配置。雖然短期漲幅較大,但長期來看,這些公司仍然具有創造良好回報的潛力,比如醫葯、新能源車、食品飲料等領域的一些公司。
「黃金賽道」或出現分化
趙詣:之前消費+ 科技 的成長股與周期+金融的價值股的估值差和漲幅差距較大,隨著經濟增速的預期變好,市場將進入一個再平衡的過程。
陸彬:2021年我更看好新能源行業。我們通過行業比較,比如從消費電子領域來看,經過過去10年的普及,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已經非常高,行業增量很少,更多是通過品類創新來提高盈利能力或者去爭奪同行的市場份額來提升業績。消費板塊過去5年持續走牛,市場上很多投資者對這個行業有明顯偏好。但從我們的分析來看,某些消費板塊的短期業績爆發力和未來發展的持續性並沒有那麼明確。
鄭澄然: 科技 和消費都經歷了一輪估值擴張,估值分位處於相對高位。以過去5年的估值分位數來看,以食品飲料、家用電器為代表的消費類行業估值處於5年來幾乎是最高的估值水位。 科技 股內部分化比較明顯,通信行業估值已經出現明顯回落,半導體相關行業的估值相對較高。
消費和 科技 行業要麼是遠期盈利確定性高,要麼是遠期成長空間大,這背後是較好的商業模式和供給壁壘。長期看,這些行業所處的都是相對優質的賽道,雖然短期估值較高,但如果盈利可以兌現或者估值有所回調,配置價值還是比較高,畢竟在經濟增速中樞下行的背景下,成長性和盈利的穩定性值得一定的估值溢價。
梁皓: 科技 和消費是承載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過去5-10年A股中正是消費和 科技 兩大行業長周期跑贏了市場。
消費的細分行業很多,有兩塊特別重要——食品飲料和醫葯。先來看食品飲料,國內高端白酒行業空間持續快速增長,競爭格局非常穩定,龍頭公司有很強的品牌溢價,護城河不斷加強,且這個格局短期看不到發生改變的可能。而醫葯板塊涉及的領域特別廣,既有消費屬性又有 科技 屬性。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比例的逐步提升,以及消費升級帶來的一些諸如身高幹預、醫美之類的新需求,醫葯一些細分子行業的龍頭有望持續跑贏市場。
科技 板塊,如電子、半導體、新能源車等,都是符合國家 科技 戰略升級方向的行業。我們正處於新一輪產業技術周期的起點,5G和AI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將切實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將為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和新能源車等眾多行業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用長維度來投資
趙詣: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居民的個人資產配置權重在發生變化。公募基金良好的業績表現吸引著投資者個人資金轉移。二者互為因果促進了權益基金的發展。從本質上來看,公募基金是普通投資者資產配置中優質的投資產品,建議投資者以一個更長的維度來投資基金。很多統計結果都得到類似的結論:持有周期越長,越能賺取相對更豐厚的回報。
無論什麼類型的基金,都不意味著這些基金產品會一直只漲不跌。投資者如果投資的時間較長,就能夠在出現波動時拿得住,漲起來的時候真正獲取行業上漲帶來的收益。希望投資者可以和我們一起,以一個長期維度來投資,共同見證中國資本市場的成長。
羅世鋒:近兩年隨著理財剛兌打破,居民財富配置開始逐步向權益基金轉移,同時權益基金也給投資者帶來了較好的投資回報。從收益率來看,近幾年公募權益基金的收益率整體較高,大幅超越大盤指數的漲幅,財富效應也進一步強化了居民資產配置的趨勢。背後的原因是我國資本市場不斷走向成熟,機構投資者的比例逐年提升,同時外資持續流入國內市場,使得A股整體投資理念也逐步向價值投資回歸。未來這些趨勢仍有望延續,權益基金的蓬勃發展大概率將是未來相當長時間的主要趨勢。
梁皓:居民存款搬家,理財方式相對有限是權益基金爆發的一個重要因素,但背後更核心的背景是過去幾年A股市場涌現出了一批行業格局不斷改善,公司研發、治理水平非常突出的優秀公司,在科創板、注冊制推出後,A股市場的「優質供給」不斷豐富,這和十年甚至五年前的市場局面有著天壤之別。在優質供給的吸引下,考慮到我國居民資產中權益資產的佔比仍然較低,有理由相信目前這一趨勢仍可持續。
陸彬:首先是權益型基金業績整體表現出色,而這背後是整個A股市場較好的表現,雖然指數漲幅不高,但呈現出了結構性牛市。而且資本市場改革推進,A股的好公司越來越多,居民資金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入市,這都造成了2020年精彩紛呈的行情。
其次,「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得到更多投資者的認可。投資靠的是對行業的深度理解和前瞻把握,我們去年三季度對新能源行業做了很多調研,認識到行業基本面並沒有問題,而且即將迎來改善,基本面和價格之間存在很大的預期差,最後比較好地把握了新能源的行情。
未來,我們非常看好優秀的主動管理人給投資者帶來的價值。希望投資者相信長期專業的力量,選擇好的基金產品、好的基金管理人來幫大家做投資。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