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什麼決定了風格切換和全面牛市

什麼決定了風格切換和全面牛市

發布時間: 2025-02-13 08:32:11

牛市怎麼操作最賺錢

在牛市中操作最賺錢的方法主要包括堅定持有強勢股、靈活調整投資策略、注重風險控制和保持冷靜的投資心態。

首先,堅定持有強勢股是牛市中獲利的關鍵。在牛市期間,市場整體趨勢向上,但並非所有股票都能獲得相同的漲幅。因此,投資者需要精選個股,重點關注市場領導板塊的龍頭股。這些股票在資金的推動下,往往能夠實現超越大盤的漲幅。例如,在科技股領漲的牛市中,持有科技龍頭股的投資者通常能夠獲得豐厚的回報。

其次,靈活調整投資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牛市並不意味著可以盲目投資,投資者需要根據市場變化靈活應對。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及時調整持倉結構,以適應市場風格的切換。另一方面,要善於把握市場節奏,對於短期漲幅過大的股票,可以適當減倉以規避風險;而對於具備長期成長潛力的股票,則可以在回調時逢低買入。

再者,注重風險控制是保障投資收益的重要環節。在牛市中,雖然整體趨勢向上,但仍然存在局部風險和個股風險。因此,投資者需要制定合理的止損策略,以避免因個股突發利空或市場波動過大而造成的損失。同時,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整體風險也是明智之舉。例如,可以將資金分配到不同的板塊和行業中,以減少單一股票或行業帶來的風險。

最後,保持冷靜的投資心態對於在牛市中賺錢至關重要。在牛市期間,市場波動可能加大,投資者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做出錯誤的決策。因此,保持冷靜、理性分析市場變化並堅持自己的投資原則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要避免過度貪婪和盲目跟風的行為,以免錯失良機或陷入不必要的風險中。

綜上所述,在牛市中操作最賺錢的方法需要投資者綜合運用各種策略並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通過堅定持有強勢股、靈活調整投資策略、注重風險控制和保持冷靜的投資心態等方面的努力,投資者可以在牛市中實現資產的快速增長並獲取理想的回報。

㈡ 美股觀察|不必懼怕美股大盤頂部,部分板塊或迎來底部

文|王澤華

受新冠疫情爆發和產油國價格戰影響,3月份美股發生史詩級暴跌,但市場很快恢復了如虹漲勢,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指數不僅收復了失地,還接連創下 歷史 新高。但近來大盤再度開始在高位震盪,並大幅回調。這讓不少投資者人心惶惶,股市估值這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懸在頭頂,市場擔心美股將從此由牛轉熊。

從美股總市值佔GDP比重這一簡單實用的指標來看,這一指標近來已升至數十年來的高位,股市整體估值已超越了20年前的頂峰。

在對股市估值擔憂的同時,投資者不禁懷疑20年前 科技 股泡沫的一幕是否正在重現,而此刻的美股正站在山頂?

答案是否定的, 科技 股不能代表全部美股。即便在20年前,納斯達克指數的頂部也不是美股的頂部。回過頭來看,那時候指數的頂部,反而是具有更普遍意義的、大部分行業板塊的底部。

縱觀過去幾十年美股各大板塊的走勢,可以說大部分時間的表現並不一致:在一些板塊走牛的同時,另一些板塊可能正經歷熊市。

上圖列舉了 科技 板塊、龍頭 科技 股、醫療、金融和能源這幾個行業板塊,除了這幾個板塊,美股還有消費必需品、非必需消費品、運輸、工業原材料等板塊。20年前 科技 股見頂的時候,正是金融、能源、醫療板塊的底部。

換句話說,在1998到2000年 科技 股牛市進入加速上漲階段的時候,其它板塊反而處於熊市。而當 科技 股見頂後,其他板塊走勢發生逆轉,開始進入牛市。

但是納斯達克指數反映的是 科技 股的表現,而不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大部分行業股票的表現。真正反映股市整體表現的應該是騰落線:以每天上漲股和下跌股比例作為計算與觀察的指標。在2000年股市發生轉折後,大部分與傳統行業有關的個股都結束了熊市,開始步入上行通道,只有在全體上市企業中佔少數的 科技 股進入熊市。

雖然數量不佔優勢,但是在2000年 科技 股泡沫期間, 科技 股在當時總市值中的比重達到了35%,因此,以市值加權平均計算的美股大盤指數,反映的是 科技 這個板塊的表現。現在的情形也和當時類似,龍頭的FAAMG在標普500指數市值中所佔的比重已達到24%。

在本輪行情中,頭部大型 科技 股與普通 科技 股的差距更大,這是因為和2000年相比,頭部 科技 股已處於近乎壟斷的行業地位,行業總利潤總體上向頭部企業集中。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板塊間的風格切換呢?

決定股票估值的主要因素是投資者尋求投資回報和每股收益增速。

投資者之所以放棄現金流穩定的無風險國債,而投資股票這樣的風險資產,就是因為投資股票可以獲得比國債更高的回報。由於要承擔更高風險,所以投資人必然會要求比國債收益率更高的回報,這就是投資者要求回報率。

不同股票的投資者要求回報率不同。風險越大的,投資者要求回報率就更高;反之亦然。對於各行業板塊而言,由於成份股主要是行業的優質藍籌股,因而風險溢價不高,決定投資者要求回報率的主要因素就是國債利率。

這里所說的國債利率是指國債的名義利率,而更重要的是實際國債利率,即名義利率減去通脹率後的實際回報。投資者最後也是要看實際回報,所以長期國債的實際利率是股票估值最基礎的錨定物:實際利率越高,股市估值的壓力越大;實際利率越低,越有利於推高股票估值。

在國債實際利率確定的情況下,每股收益增長越快,越容易推升股票的估值。

然而,不同股票的盈利增速表現各不相同:成長股的盈利增速長期穩定在較高水平,受宏觀環境影響不大;而價值股的盈利增速會隨著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起伏搖擺。 科技 股就是成長股,而銀行等許多傳統行業的公司都屬於周期性更強的價值股。

造成成長股和價值股表現不同的關鍵因素在於所處的經濟周期階段。價值股盈利增速高的時期,正是實際經濟走強、並伴隨實際利率走高的時期。因為價值股多為傳統行業,經濟向好的時候,無論對產品需求還是企業自身的融資需求都很高,通脹壓力也比較大,這種情況會推動公司利潤和市場利率水平同時走高。

對於成長股來說,由於盈利增速基本保持穩定,所以當實際利率走高時,估值就走低;對於價值股來說,由於實際利率和盈利增速一起走高,估值表現就會強於成長股。

縱觀美股近百年 歷史 ,價值股/成長股的相對表現,往往是在經濟發展強勁的時期走高,在經濟陷入低迷衰退的時候走低。

科技 股泡沫就是典型的例子。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陷入低迷,資金爆炒 科技 股導致 科技 股泡沫,而同期傳統價值板塊卻開始走入熊市。隨著 科技 股泡沫破滅,美聯儲快速降息,由於預期信貸增速會因此提高,價值股開始進入牛市。直到2008年,杠桿推動下的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價值股/成長股表現再度逆轉。

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一個例外,當時的實際利率很低,但那是由於高企的通脹率造成的,高通脹推高了作為價值股的能源板塊的表現,導致價值股在當時實際利率較低的時期表現好於成長股。

在2018年末,隨著美國經濟進入這一輪擴張的尾聲,潛在經濟增速開始下行,美聯儲通過預防式降息降低了實際利率,結果導致了成長型 科技 股佔美股權重越發提高,繼而使得指數主要反映龍頭 科技 股的表現。直到新冠疫情爆發,通縮預期抬頭壓低了物價,導致實際利率不降反升,引發了股市崩盤。於是呈現出實際利率和股指負相關的表現。

同時,10年期國債利率的走低,壓低了金融股相對於大盤指數的表現,兩者是高度正相關的。

根據美銀美林的統計,從過去十年 科技 股強於銀行股的表現來看,不僅可以用銀行股與10年期國債利率走勢的高度正相關來解釋,而且這種正相關對銀行股估值的影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於過去十年美國通脹率基本保持穩定,因此10年期國債名義利率變動情況和實際利率變動情況大體接近。

疫情爆發後,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的走勢和新屋開工情況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房地產是最重要的信貸需求來源,在2008年次貸危機導致房地產泡沫破滅後,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回歸到正常的上升周期。隨著疫情爆發,新屋置換的需求上升,加上美聯儲降息推動抵押貸款利率走低,進一步刺激了房貸需求。

製造業方面,美國的製造業的庫存/銷售比例在刺激政策後大幅降低,顯示了實體經濟出現強勁反彈。

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之所以沒有上漲,很大程度是市場預期美聯儲會進行收益率曲線控制,刻意壓低長債利率。但是從最近的會議紀要看,美聯儲官員並沒有這個打算。這樣看來,國債市場定價很可能發生了錯誤。

從 歷史 上看,在經濟復甦時,美國10年期國債和兩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利差都會擴大。從目前美聯儲的政策來看,短期利率會長期維持低位,最終只能是長債利率上漲。利差擴大也會帶動銀行凈息差上升,進而推動金融板塊盈利一起上漲。

另外,從長遠看,作為移民國家,美國的人口結構是發達國家中最好的,所以應該不會像日本那樣經歷了長達30年的衰退,利率也不大可能長期保持超低水平。

如今, 科技 龍頭的壟斷地位及貿易爭端問題已成為存量經濟時代政治博弈的焦點。在今年大選過後,無論入主白宮的是哪個黨派,對龍頭企業的反壟斷調查和製造業回歸政策,都可能成為施政的重點。

當成長股/價值股達到極盛時,盛極而衰隨時可能到來。

要注意的是,如果價值股估值隨著實際利率走高而上升,就會相對強於黃金的表現。同時,由於美股大盤指數目前主要反映成長股的表現, 20年前成長股/價值股轉換的情況一旦重演,會導致以大盤指數為基準的被動投資者虧損、並錯過價值股投資的情況。

目前情況下,投資組合中最該配置的就是價值股,特別是銀行股。今年上半年各銀行已經大幅計提了貸款損失撥備,短期內不會再有這類費用擠占利潤空間,銀行業未來很可能會迎來盈利的拐點。

*王澤華,CFA

㈢ 全面注冊制會催生變革牛市嗎

全面注冊制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企業的融資通道被徹底打開了,未來有融資需求的好企業(賽道好、基本面好、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需要等待就可以很容易獲得上市的機會,但是基本面差的企業想要上市仍然十分困難。那麼全面注冊制給A股會產生哪些深遠影響

1、 券商會受益嗎?

毋庸置疑,全面注冊制改革的成功將會帶來繁榮的資本市場,那麼券商將會長期受益,短期來說全面注冊制不會給券商帶來多大業績上的提升,畢竟注冊制不代表上市就會很融資,這點投資者需要明白,只是好的企業上市渠道會更加便捷而已,因此,短期券商受政策影響會有上漲動能,需要防止沖高回落的風險。

2、 主板市場股票會受益嗎?

按照創業板的做法,主板市場實行注冊制後,基本也會沿用創業板的做法,漲跌幅將會提高道20CM,這樣的話,主板市場將會激活 ,作為中小市值的股票,尤其是對標創業板的低估值品種將會進行對標,補漲的動能將會十分強大,因此,未來中短期的主板600、000開頭的低價、低估值、低市值的公司將會受益最大,就像之前創業板相關品種一樣,上漲空間巨大。

對於大藍籌、大市值的品種,由於股東結構的特質,交易政策影響較為有限,基本仍按照原有的慣性趨勢運行。

3、 ST板塊會暴跌嗎?

市場普遍的觀點是ST板塊會暴跌,尤其是在今年ST板塊大漲的情況,因此來說這種觀點只說對了一半 ,對於ST板塊中財務狀況差、沒有改善預期的垃圾股當然是面臨暴擊了,但是對於基本面良好、擁有競爭力、背靠實力股東、處於暫時困境的ST個股,需要辯證觀察。總體來說ST板塊風險多於機會,建議不要刀口舔血,分化即將到來。

4、 概念題材炒作風格會受影響嗎?

A股概念題材操作往往十分流行,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到來,投資風格是否將切換?從國外成熟資本市場經驗總結來看,一旦股票市場流通成為「能者上、差者下」主旋律,概念題材炒作將會慢慢淡出市場,次新股概念、打新等將失去土壤。

5、 投資者結構會發生變化嗎?

全面注冊制的實施,代表著未來資本市場將會是 健康 穩定的市場,優質的公司將會持續增加,差的公司將會持續減少 ,投資的周期將會從現有的短炒到今後的長期擁有,從投機轉變為投資的過程,因此,未來普通投資者將會更加傾向通過專業性更強的基金、保險等模式進入股市,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總體來說,全面注冊制就是國家層面吹響牛市的號角,成長性高、競爭力強、賽道好的公司將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資本融資環境也將得到進一步優化,普通投資者建議順應變化,擁抱這輪變革牛。

㈣ 牛市真的來了嗎

這兩天刷了刷手機,看到一大票 財經 自媒體在吹「牛市來了」。

那牛市到底來了嗎?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

先回顧一下上一輪牛市的演繹過程:

2012年底至2014年7月,創業板持續上漲,上證表現相對較弱。2013年全年,創業板上漲82.73%,而上證下跌6.75%。

2014年7月,券商突然爆發,打破了兩極分化的局面,A股開啟了全面牛市。

第一階段: 券商爆發領漲,低估值板塊,包括大金融、保險、周期和基建等等全面上漲,而之前漲幅較大的成長股漲幅居後。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上證綜指漲幅達到31.88%,之前漲幅巨大的創業板漲幅-1.53%。

第二階段: 市場風格開始反轉。創業板暴漲165%,上證綜指上漲60%,成長性行業比如 科技 、可選消費重新占據上風。主要原因是牛市確認後,小散跑步入場,而且市場的風險偏好越來越大,因此增速快、景氣度高的成長性行業在這一階段更勝一籌。

第三階段: 指數加速沖頂。2015年4月16日,證監會在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情況通報會上提出券商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託等活動。5月底,證監會加大力度叫停一切場外配資,資金面開始收緊。6月15日開始A股暴跌,一輪轟轟烈烈的大牛市正式宣告結束。

我們再看看現在的情況:

先看看宏觀方面,六月份我寫過很多宏觀數據的解讀,總結一下就是 市場目前是處於流動性寬松大環境之中,中國經濟正在弱復甦。這一點顯然是有利於A股中長期持續向上的。

但是 ,上一輪大牛市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不僅僅是寬松,而是極度寬松甚至泛濫,而今年上面提出的是不要搞大水漫灌,要搞精準滴灌,就是不想市場面臨上一輪牛市暴漲暴跌的局面。如果再誕生一輪「杠桿牛」,泡沫破裂的後果又是極為慘痛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大牛市的條件差一點火候。

從券商近期的表現和大盤成交量的急劇放大來看,這些特徵的的確確符合牛市來臨的前兆,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的。

因此我大膽推測一下: 這一輪牛市可能已經到來了,但也許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垃圾股滿天飛的那種牛市,我猜測更有可能偏向於結構性牛市,最近低估值板塊可能更好,但中長期看高景氣的成長性股票應該更占優。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針對現在的情況,如何調整後期的投資策略呢?

首先,目前低估值板塊正在估值修復是已經板上釘釘的事情,之前的文章里我也說過,券商和金融IT邏輯是通暢的,有炒作的機會, 但要注意之前還沒買的就別著急建倉了 ;基建和房地產後周期的景氣度應該也不錯,因此我認為值得參與。但是由於利率下滑對保險公司的利潤體系和內含價值體系都會產生負面影響;銀行由於要給實體經濟讓利,所以今年邏輯也不暢通,所以銀行保險除了估值修復,沒有硬邏輯支撐它們大漲。

第三, 如果牛市沒來,那麼在景氣度更高的 科技 (消費電子、5G光模塊、新能源、雲應用)、消費、醫葯中選擇龍頭股會更占優。

根據以上兩點,我自己也調整了自己的投資計劃,之前成長:低估值比例為4:1,現在計劃調整為2:1。還是以自己擅長的 科技 股為主,增加一隻基建股,一隻疫情復工股,在這個月做一個平衡。最近清倉的 科技 龍頭如果調整到位了我也會繼續做。

對於高手,可以做板塊輪動,博取更高的收益;對於我這種嫩韭菜,就老老實實平衡配置各行業股票;對於比我更嫩的韭菜,可以分散配置各行業基金,也可以配置寬基指數,但是要注意分批建倉,別一頭扎進土裡出不來了。

㈤ 牛市的輪漲順序是什麼

接觸股市20年,經歷了03-05大熊,0607大牛,08大熊,14大牛和15股災,大概有如下特點。

第一,牛市都是不經意來臨,初期不會顯山露水,而且以藍籌股企穩振盪,小盤股熱點輪動形式出現,一般先啟動的是有題材應景的妖股。他們短時間快速翻倍翻兩倍,吸引人氣,給市場預熱。

第二,復甦類的藍籌股,藍籌包括後期的創業板50裡面的新藍籌,開始推升,比如06年推鋼鐵和有色,14年推金融創新互聯網,等。任務就是把指數拉到新平台。

第三,牛市中期進入金融券商保險的時間了,他們帶領指數啊攻城拔寨,中間會穿插消費類,周期類等輪動。

最後,群魔亂舞。各類題材,低估的,補張的應接不暇。

然後就是泡泡爆了,一地雞毛。。。。輪回。。。

親身經歷過2007年的大牛市,還有比較近的2015年牛市,談談自己印象比較深的體會。

牛市裡面賺錢不容易

印象特別深的是,自己看好的個股一直震盪,漲的比較少,其他股票瘋漲。於是決定改追牛股,剛賣掉持倉股票沒多久,就開始瘋漲。而原來的牛股卻開始下跌了…

踏錯幾次節奏,心態就崩了,而且牛市可能已經快結束。這樣反而在牛市裡面沒有賺到錢。

所以,在回答輪漲順序之前,我想強調,踏對行業板塊的節奏其實很不容易,往往結果是踏錯,而且一步錯,步步錯,心態一旦崩潰,基本就GAME OVER。

那麼,印象中的2007年大牛市,市場是怎麼漲的呢?

首先是券商大漲,這是牛市的先頭部隊,毫無異議,所以這一輪大家一開始應該買什麼板塊,不用再問了吧?

2015年牛市也是中信證券先漲了3倍,才開始輪到其他板塊。

2007年還沒有TMT這類 科技 股,而且當年是經濟景氣周期的高點,最牛的是資源類企業,尤其是有色金屬,基本是10倍-100倍漲幅。

2015年處於經濟周期低點,有色其實沒怎麼漲,反而是TMT的股票漲幅最高。

2007年還有裝備製造出了很多的大牛股,那時講工業化、高端製造的故事,到2015年就沒有人玩了,一直跌很慘。

其實不用舉更多例子了。

這已經說明牛市裡面的板塊輪漲,不能刻舟求劍,覺得2007、2015年是這么漲的,那麼我就依葫蘆畫瓢,這肯定會出錯。 站在2020年,我認為出牛股的板塊就三個, 科技 、消費、醫葯。

傳統的有色、煤炭會因為牛市而上漲,但是的確缺乏想像力了,這么多年過去了,年輕的投資者加入市場,還會記得這些股票嗎?所以,資金不斷湧入的必然是具備想像力和炒作空間的股票。

科技 最符合這一點!

不用過多解讀,大家都很清楚中美貿易戰、 科技 戰的背景, 科技 興國的大背景下,必然會誕生萬億市值的 科技 巨頭!至於是哪只,我們不清楚,但是可以均衡布局幾只龍頭 科技 股,那麼還有10倍以上的想像空間!

消費是長期牛股

其實茅台這么多年一直走牛,這個例子就說明了高ROE消費類股票大概的風格。在牛市裡面,消費類股票一般都會跟漲,不會錯過行情。

醫葯有長期潛力

醫葯今年以來已經漲很多了,但是時間拉長來看,創新葯、抗癌葯、疫苗等類高 科技 的產品不斷推出,醫葯股也具備想像空間。所以,醫葯也是必然會出牛股的板塊。

其他行業板塊,比如有色、煤炭、銀行、地產、化工等等,會有短期行情,但都不具備長期想像空間,不建議去過多參與。

配置策略

1.牛市前期超配券商,均衡配置 科技 、消費、醫葯。

2.牛市中期超配 科技 ,均衡配置消費、醫葯。

3.牛市後期超配醫葯(會有防禦作用),均衡配置 科技 、消費。

不建議做板塊輪動的原因,一開始就說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基本做不到,往往做錯,那麼踏空的損失會更嚴重。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關注與交流!

不請自來,經歷過牛熊的人來說一下自己的感受

每次牛市板塊的輪動其實都不太相同,但一般都會有一個大致啟動的順序:

1、領先於大盤的板快:深市的創業板、中小板,其中大牛股開始頻頻出現,所謂先有牛股,再有牛市,去年的 科技 ,今年的 科技 、醫葯,牛股連連,不用多說了吧

2、短期風格切換開始炒作低PE的券商、銀行

3、低PE繼續輪動那就是地產、煤炭、有色、鋼鐵等二線藍籌,所謂的煤飛色舞

4、再重新輪動到題材股,各種概念這個時候基本上是普漲的階段,市場陷入瘋狂,低PE的短期熄火

5、題材全線拉升之後估值過高導致資金再度選擇,最終調倉換股至權重,低位權重最後一波補漲,也就宣告行情基本結束的時候了

附加一段牛市打油詩供參考:

券商瘋,券商瘋完銀行瘋;

銀行瘋,銀行瘋完保險瘋;

保險瘋,保險瘋完地產瘋;

地產瘋,地產瘋完有色瘋;

有色瘋,有色瘋完煤炭瘋;

煤炭瘋,煤炭瘋完垃圾瘋;

垃圾瘋,垃圾瘋完散戶瘋;

散戶瘋,散戶套在最高峰。

當然,在此之前還是牛股連連之後開始權重,之後低估值,然後煤飛色舞,最終群魔亂舞,千萬不要太瘋癲被套到最高峰哦

希望能幫助到你

熱點內容
印花稅應算到辦公費裡面嗎 發布:2025-02-13 14:26:54 瀏覽:617
內蒙古首家闖關科創板企業誕生 發布:2025-02-13 14:25:28 瀏覽:551
新開股票賬戶可以買創業板股嗎 發布:2025-02-13 14:22:32 瀏覽:911
注冊制企業在哪裡上市公司 發布:2025-02-13 14:21:44 瀏覽:911
哪款手機股票軟體可以自動成交 發布:2025-02-13 14:20:08 瀏覽:739
股票尾盤買入技術指標 發布:2025-02-13 14:19:24 瀏覽:163
目前中國股市只是技術性的牛市 發布:2025-02-13 14:13:35 瀏覽:631
非洲股票交易所在福州自貿區嗎 發布:2025-02-13 14:10:20 瀏覽:986
華興源創行業市盈率 發布:2025-02-13 14:09:02 瀏覽:556
股票交易者分為哪幾類 發布:2025-02-13 14:04:15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