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回購股票增值稅
A. 公司購買國債逆回購獲得的收益需要計算增值稅嗎
根據《財政部 國家來稅務總局關於源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中關於"貸款服務"的規定,貸款是指將資金貸與他人使用而取得利息收入的業務活動。各種佔用、拆借資金取得的收入,包括金融商品持有期間(含到期)利息(保本收益、報酬、資金佔用費、補償金等)收入、信用卡透支利息收入、買入返售金融商品利息收入、融資融券收取的利息收入,以及融資性售後回租、押匯、罰息、票據貼現、轉貸等業務取得的利息及利息性質的收入,按照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
如果你說的國債逆回購業務,是通過國債回購市場將自己的資金貸與他人使用,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應當按照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稅率為6%,小規模納稅人的徵收率為3%。
B. 直接移交和股權回購在稅收上的區別
資產收購與直接股權收購是兩種不同性質的交易活動,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以下簡稱財稅[2009]59號《通知》)及《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4號,以下簡稱《企業重組管理辦法》)規定精神,資產收購是指一家企業購買另一家企業實質經營性資產的交易;股權收購是指一家企業購買另一家企業的股權,以實現對被收購企業實施控制的交易(由於股權收購包括直接面對賬面的收購和通過第三方股權投資者間接收購兩部分,為與資產收購的對象范圍相同,便於對資產收購與直接股權投資的政策理解,本文對股權收購部分只指直接面對賬面的收購部分,故稱之為直接股權收購,但為便於敘述以下亦將其稱之為資產收購),根據財稅[2009]59號《通知》和《企業重組管理辦法》規定,資產收購與直接股權收購兩者的交易對象、交易方式相同,但稅務處理有所不同,筆者結合實際歸納如下,供參考:
一、相同點
1、支付對價的方式相同。不論是資產收購還是直接股權收購,收購企業支付對價都採取股權支付、非股權支付或者兩者相結合三種方式。
2、交易中對資產、股權計稅基礎的確定原則相同。不論是資產收購還是股權收購,財稅[2009]59號《通知》和《企業重組管理辦法》都給出了一般和特殊兩種處理方法:在適用於一般性處理的情況下,企業收購資產、股權相關交易均要求按以下原則進行:
(1)被收購方應確認資產、股權轉讓所得或損失。
(2)收購方取得資產或股權的計稅基礎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
(3)被收購企業的相關所得稅事項原則上保持不變。
在適用於特殊性處理的情況下,交易各方對交易中股權支付部分均可以按照原有計稅基礎確定,暫不確認有關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但如果選擇按公允價值確定或者全部或部分選擇除股權以外的其他非貨幣資產支付則必須在交易當期確認相應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並調整相應資產的計稅基礎。其中:
非股權支付對應的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被轉讓資產的公允價值-被轉讓資產的計稅基礎)×(非股權支付金額÷被轉讓資產的公允價值)
【例】A企業用500萬元的資產購買B企業的全部資產500萬元(均為公允價值、雙方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中:在A企業支付的對價資產中用股權支付450萬元,初始計稅價格420萬元,佔全部交易支付額的90%,用自己生產的產品支付50萬元,銷售成本價30萬元。在購買的B企業資產中固定資產200萬元,折余價值150萬元;股權投資30萬元,賬面價值26萬元;原材料170萬元,賬面價值140萬元;庫存產成品100萬元,成本價70萬元。則:
A企業用產品支付對應的資產轉讓所得=(500-450)×(50÷500)=5萬元
B企業非股權支付對應的資產轉讓所得=(500-386)×(50÷500)=11.4萬元
3、適用特殊性處理要求的條件相同。企業收購資產、股權同時符合以下條件時對交易中的股權支付部分均可選擇特殊性稅務處理:
(1)具有合理的商業目,且不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
(2)收購資產或股權的比例不低於被收購企業全部資產或股權的75%。
(3)自資產或股權收購之日起連續12個月內不改變重組資產原來的實質性經營活動。
(4)收購資產或股權交易對價中發生的股權支付金額不低於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
(5)在資產或股權收購過程中取得股權支付的被收購企業原持有20%以上股權的股東自收購之日起連續12個月內不轉讓所取得的股權。
(6)企業發生涉及中國境內與境外之間(包括港澳台地區)的資產和股權收購交易,除應符合上述條件外,還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①非居民企業向其100%直接控股的另一非居民企業轉讓其擁有的居民企業股權,沒有因此造成以後該項股權轉讓所得預提稅負擔變化,且轉讓方非居民企業向主管稅務機關書面承諾在3年(含3年)內不轉讓其擁有受讓方非居民企業的股權。
②非居民企業向與其具有100%直接控股關系的居民企業轉讓其擁有的另一居民企業股權。
③居民企業以其擁有的資產或股權向其100%直接控股的非居民企業進行投資。
④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核準的其他情形。
4、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的備案資料相同。企業不論是發生資產收購還是股權收購業務均應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以下資料:
(1)當事方的資產、股權收購業務總體情況說明。
(2)當事各方所簽訂的資產、股權收購業務合同或協議。
(3)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股權收購所體現的資產公允價值評估報告。
(4)涉及各方股權計稅基礎的有效憑證。
(5)工商等相關部門核准相關企業股權變更事項證明材料。
(6)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證明。
此外,如果企業發生資產收購、股權收購業務選擇特殊性稅務處理均應針對特殊性處理報送以下資料:
(1)當事各方在交易完成當年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時,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書面備案資料,證明其符合各類特殊性重組規定的條件,包括資產收購比例,支付對價情況,以及12個月內不改變資產原來的實質性經營活動、原主要股東不轉讓所取得股權的承諾書等,否則不得按特殊重組業務進行稅務處理。同時,針對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的第⑶項和第⑸項條件還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書面情況說明,證明企業在重組後的連續12個月內,有關符合特殊性稅務處理的條件未發生改變。如果當事方的其中一方在規定時間內發生生產經營業務、公司性質、資產或股權結構等情況變化,致使收購業務不再符合特殊性稅務處理條件的,發生變化的當事方應在情況發生變化的30天內書面通知其他所有當事方,主導方在接到通知後30日內將有關變化通知其主管稅務機關。並且在情況發生變化後60日內,按照一般性處理的規定調整收購業務的稅務處理。原交易各方應各自按原交易完成時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計算收購業務的收益或損失,調整交易完成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及相應的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並向各自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調整交易完成納稅年度的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
(2)報送以下資料說明發生資產、股權收購具有合理的商業目的:
①收購活動的交易方式。即收購活動採取的具體形式、交易背景、交易時間、在交易之前和之後的運作方式和有關的商業常規。
②收購交易的形式及實質。即形式上交易所產生的法律權利和責任,也是該項交易的法律後果。另外,交易實際上或商業上產生的最終結果。
③收購活動給交易各方稅務狀況帶來的可能變化。
④收購活動各方從交易中獲得的財務狀況變化。
⑤收購活動是否給交易各方帶來了在市場原則下不會產生的異常經濟利益或潛在義務。
⑥非居民企業參與收購活動的情況。
(3)對發生涉及中國境內與境外之間(包括港澳台地區)的資產和股權收購交易適用特殊稅務處理的,對符合上述補充條件中的前兩條件的,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3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非居民企業股權轉讓所得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通知》(國稅函[2009]698號)要求准備和提供資料;對符合第三個條件的居民企業應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以下資料:
①當事方的有關收購情況說明,申請文件中應說明股權轉讓的商業目的。
②雙方所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
③雙方控股情況說明。
④由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或股權評估報告。報告中應分別列示涉及的各單項被轉讓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
⑤證明收購業務符合特殊性稅務處理條件的資料,包括股權或資產轉讓比例,支付對價情況,以及12個月內不改變資產原來的實質性經營活動、不轉讓所取得股權的承諾書等。
⑤稅務機關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不同點
1、獲得的權利不同。
資產收購獲得是對企業全部資產的實質性經營權,即資產收購交易完成後,收購企業對向被收購企業已收購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存貨等可直接或派人組織實施生產經營活動,並對所經營的資產享有絕對的處置權;而股權收購購買的是對被收購企業資產的擁有或控制權,收購企業不直接參與被收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對其財產也沒有直接的處置權。
2、承擔風險的方式不同。
資產收購完成後收購企業直接組織或參與被收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承擔和處理發生或可能發生的一切風險活動,如采購風險、銷售風險、資產儲備風險、運輸風險、決策風險、投資風險、納稅風險等等。股權收購只承擔投資收益風險,在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上也遠遠不如實施資產收購的企業。
3、在利益分配中所處的地位不同。
資產收購完成後收購企業是被收購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同時也是被收購企業經營成果的直接分配者,而股權收購完成後,收購企業不直接參與管理,除持股比例達到一定比例並出任董事長外,一般均是被動地接受經營成果的分配。
4、會計核算運用的科目不同。
對於資產收購不論是採取股權支付、還是非股權支付或者採用兩者相結合的支付方式,對收購的資產都應按資產收購清單中的交易資產名稱設置會計科目進行核算,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生物資產、原材料、庫存商品、銀行存款、現金、以及應收應付款項、長期股權投資,等等。而股權收購不論是採取股權支付、還是非股權支付或者採用兩者相結合的支付方式,對收購的股權一律通過「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核算。
例如:假如上例涉及到的固定資產為不動產,也不考慮繳納營業稅和土地增值稅問題,涉及的產成品和原材料的公允價值均為含稅價格,則A企業資產收購的會計分錄為:
對收購的資產:
借:固定資產 200萬元
長期股權投資 30萬元
原材料 170萬元
庫存商品 100萬元
貸:長期股權投資 420萬元
主營業務收入 42.74萬元
營業外收入 30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7.26萬元
結轉用產品支付的成本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30萬元
貸:庫存商品 30萬元
B企業清算的相關會計分錄為:
對換回的資產:
借:長期股權投資 450萬元
庫存商品 50萬元
貸:固定資產清理 200萬元
長期股權投資 26萬元
營業外收入 4萬元
主營業務收入 85.47萬元
其他業務收入 145.3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9.23萬元
結轉轉讓資產的成本:
借:固定資產清理 150萬元
累計折舊 50萬
主營業務成本 70萬元
其他業務支出 140萬元
貸:固定資產 200萬元
庫存商品 70萬元
原材料 140萬元
結轉「固定資產清理」賬戶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50萬元
貸:營業外收入 50萬元
需要說明的是:不論是資產收購還是股權收購,選擇特殊性稅務處理其內容屬於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的一部分,在會計核算上必須按照實際結算價格核算,然後在年終匯算清繳時再將其享受的稅收優惠從總的計稅所得額中剔除,如上例A企業應剔除的計稅所得額為30+42.74-30-5=37.74萬元;B企業應剔除的計稅所得額為200+4+85.47+145.3-150-70-140-11.4=63.37萬元。
C. 會計、特殊銷售核算中售後回購的增值稅問題
售後來回購,分為
1.回購價自是確定的,此屬於融資性質的,不應確認收入
回購價大於原售價,差額在回購期間內按期(直線法)計提利息,計入財務費用
借:財務費用
貸:其他應付款
此時,不確認收入就不需交稅,也無需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所以,再回購時,應交稅費是重新根據回購價乘以稅率。
2.回購價不固定,回購價按當日公允價確定,確認收入,回購的作購進,銷售的作銷售處理,此時都應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按正常業務進行增值稅計算。
D. 股權轉讓稅收規定有哪些
轉讓股權就是公司抄的股東把自己的股份給另外一個人,這個是有償的,要是無償的也是要繳納稅費的,印花稅是肯定有的,要是轉讓方還是自然人股東的就會繳納個人所得稅。首先是股權轉讓方和受讓方都要按照萬分之五繳納印花稅,屬於產權轉移書據。其次,對於股權轉讓方,如果是自然人股東,需要按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屬於平價和低價轉讓的,不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需要主管稅務機關確認,具體參看《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67號 )。如果股權轉讓方是法人企業的,需要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其中居民企業在轉讓時按規定預交企業所得稅;對於未在境內設立機構的非居民企業,需要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0%。
E. 國債逆回購需要繳納增值稅嗎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金融機構同業往來等增值稅政策的補充通知》(財稅〔2016〕70號)規定:「一、金融機構開展下列業務取得的利息收入,屬於《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財稅﹝2016﹞36號,以下簡稱《過渡政策的規定》)第一條第(二十三)項所稱的金融同業往來利息收入:
(一)同業存款。 同業存款,是指金融機構之間開展的同業資金存入與存出業務,其中資金存入方僅為具有吸收存款資格的金融機構。
(二)同業借款。 同業借款,是指法律法規賦予此項業務范圍的金融機構開展的同業資金借出和借入業務。此條款所稱「法律法規賦予此項業務范圍的金融機構」主要是指農村信用社之間以及在金融機構營業執照列示的業務范圍中有反映為「向金融機構借款」業務的金融機構。
(三)同業代付。 同業代付,是指商業銀行(受託方)接受金融機構(委託方)的委託向企業客戶付款,委託方在約定還款日償還代付款項本息的資金融通行為。
(5)企業回購股票增值稅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規定了下列7個項目免徵增值稅:
1、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
2、避孕葯品和用具;
3、古舊圖書;
4、直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5、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
6、由殘疾人的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7、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
除前款規定外,增值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稅、減稅項目。
F. 售後回購的增值稅會計應該怎樣處理
如,甲公司、乙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率均為17%。甲公司應融資需要,專於屬2012年7月1日將其生產的一批商品銷售給乙公司,銷售價格為500萬元(不含增值稅),商品成本為420萬元,商品已發出,款項已收到。按照銷售協議約定,甲公司應於2012年12月31日將所售商品購回,回購價為530萬元(不含增值稅)。根據上述交易,甲公司應做如下會計分錄:
(1)回購價大於原售價的差額,應在回購期間按期計提利息,計入當期財務費用,則每月計提利息費用5萬元。
借:財務費用
50000
貸:其他應付款
50000。
(2)12月31日,回購商品時
借:其他應付款
53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901000
貸:銀行存款
6201000
借:庫存商品
4200000
貸:發出商品
4200000。
(3)7月1日,發出商品時:
借:銀行存款
585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0000
其他應付款
5000000
借:發出商品
4200000
貸:庫存商品
4200000。
[責任編輯:編輯組]
G. 售後回購業務增值稅與所得稅的處理
一般情況下,售後回購交易屬於融資交易,商品的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沒有轉回移,不應確認收入;沒有收答入,自然也就涉及不到所得稅的處理。但是回購價格大於原來售價的差額,應在回購期間按期計提利息,記入財務費用。
簽訂合同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
其他應付款
回購的差額:
借:財務費用
貸:其他應付款
回購商品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
財務費用
其他應付款
貸:銀行存款
H. 債券回售業務需要繳納增值稅嗎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金融機構同業往來等增值稅政策的補充通知》(財稅〔2016〕70號)規定:「一、金融機構開展下列業務取得的利息收入,屬於《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財稅﹝2016﹞36號,以下簡稱《過渡政策的規定》)第一條第(二十三)項所稱的金融同業往來利息收入:
(一)同業存款。 同業存款,是指金融機構之間開展的同業資金存入與存出業務,其中資金存入方僅為具有吸收存款資格的金融機構。
(二)同業借款。 同業借款,是指法律法規賦予此項業務范圍的金融機構開展的同業資金借出和借入業務。此條款所稱「法律法規賦予此項業務范圍的金融機構」主要是指農村信用社之間以及在金融機構營業執照列示的業務范圍中有反映為「向金融機構借款」業務的金融機構。 (三)同業代付。 同業代付,是指商業銀行(受託方)接受金融機構(委託方)的委託向企業客戶付款,委託方在約定還款日償還代付款項本息的資金融通行為。
(四)買斷式買入返售金融商品。 買斷式買入返售金融商品,是指金融商品持有人(正回購方)將債券等金融商品賣給債券購買方(逆回購方)的同時,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正回購方再以約定價格從逆回購方買回相等數量同種債券等金融商品的交易行為。 (五)持有金融債券。 金融債券,是指依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金融機構法人在全國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的、按約定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六)同業存單。 同業存單,是指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法人在全國銀行間市場上發行的記賬式定期存款憑證。 ……
I. 公司股權回購雙方各需要迦納什麼稅費
1、公司股權回購一般是在二級市場——即股市進行,只需要按照股市規定繳內納手續費就行了。
2、回購應該容只是上市公司單方面的行為,不存在雙方的問題。
3、如果公司股票沒有上市,公司購買其他股東的股票,那就不是回購。這樣的行為必須按照《證券法》和《公司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具體內容較多,請登錄巨潮網查看有關股權轉讓的法律規定。
J. 融資性售後回購開具的增值稅發票怎麼處理
售後回購交易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銷售業務,它是指賣方在銷售商品的同時,與購貨方簽訂合同,規定日後按照合同條款(如回購價格等內容),將售出的商品又重新買回的一種交易方式。如果賣方承諾在銷售商品後的一定時期內回購,如果合同規定回購價以回購當日的市場價為基礎確定,確認銷售收入,如果回購價已在合同中明確,不應該確認收入。
按照新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於售後回購業務,企業應當設置「待轉庫存商品差價」 科目,核算發出商品的銷售價格與實際成本及相關稅費之間的差額。企業在發出商品時,按實際收到或應收的價款,借記「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等,按庫存商品的實際成本,或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貸記「庫存商品」、「固定資產清理」等,按增值稅發票上的增值稅額,或銷售不動產、無形資產應交的營業稅,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應交稅金-營業稅」等;
根據計算的有關稅金和附加後,借記「待轉庫存商品差價」,貸記「應交稅金一應交城建稅」、「其他應交款—教育費附加」,按借、貸方差額,貸記或借記「待轉庫存商品差價」。如果回購價格大於原售價,還應在銷售與回購期內按回購價格大於原售價的差額計提利息費用,借記「財務費用」,貸記「待轉庫存商品差價」。如果回購價格小於原售價,根據謹慎性原則,則不能計提財務費用。企業日後重新購回該商品時,根據對方開據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借記「物資采購」或「庫存商品」、「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等,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同時,將 「待轉庫存商品差價」科目的余額沖減或增加購回商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