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詳情 » 北大荒農墾集團股票

北大荒農墾集團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3-22 08:06:24

❶ 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98年11月27日,黑龍江墾區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將優勢資源進行戰略性重組,組成了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
公司經國家經貿委批准,由具有60年發展歷史的中國500強企業——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做為獨家發起人,注冊資本為163429.2萬元。
北大荒股份下轄友誼、七星、青龍山等16個農業分公司和浩良河化肥分公司,控股北大荒米業有限公司、北大荒紙業有限公司和龍墾麥芽有限公司,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農業類股份有限公司和商品糧生產基地,具有明顯的規模、資源、技術、裝備、管理及綠色產品優勢。
2002年3月29日9時26分,這是一個必將永遠載入北大荒史冊的時刻。就在這一刻,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A股30000萬股股票在亞洲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標志著在中國資本市場上也有了「北大荒」的一席之地。
以此為起點,北大荒的國際化、市場化、現代化進程進一步提速,一個巨大的舞台徐徐打開。
公司擁有936萬畝耕地和360萬畝可墾荒地。這里有北大荒精神萌發成長的歷史積淀,是一方具有獨特發展優勢的神奇熱土。
公司承擔起建立績優誠信的農業上市公司的重任,各級領導班子以做優做大做強北大荒股份,使公司成為產業化、股份化、集團化的現代農業企業為已以任,積極實施現代農業裝備工程,建立優質農產品基地,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擴大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生產比重;實施以龍頭企業為牽動力的產業化經營,實施大招商、大流通及資本運作,創造農業股份公司經濟增長的新優勢,被稱為中國現代農業的排頭兵。
秉承北大荒集團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以優異的經營業績和對股東的豐厚回報,公司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演繹著前無古人的精彩傳奇,其「中國農業藍籌第一股」的形象已然確立。
2003,公司被「中國上市公司百強高峰論壇」評為中國上市公司百強第97名。
2004年,公司實施撤隊建區改革,撤銷43個分場和676個農業生產隊建制,集中建立148個管理區,分流2301名管理人員,減少了管理層次,壓縮管理費用5150萬元。這一年,公司總資產達86.53億元,股東權益為40%億元,主營業務收為32.05億元,利潤總額為4.49億元,凈利潤為4.46億元。
2004年12月2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將於2005年首個交易日起,發布上證紅利指數,公司被選為首批樣本股。
公司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2004年以來,公司成功收購了米業集團、紙業公司,與集團公司共同出資設立龍墾麥芽公司,成功完成浩化「油改煤」工程,注入資金使龍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米業公司加工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30萬噸;紙業公司生產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3.5萬噸;浩化改變了產品結構單一的局面,新上10萬噸甲醇生產項目;龍墾麥芽公司在原有基礎上擴增生產能力10萬噸。
從公司上市到2005年,公司用於農業基礎設施的投資共計8.1億元。建設了35個現代農業裝備試驗區,新增大型農業機械2887台,農機裝備水平極大提高,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3%以上,農業標准化、農業科技水平顯著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幅度增強。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優化種植業結構,積極擴大水稻、玉米等高產高效作物的面積。
2005年7月,第二屆中國最具生命力百強企業排名在北京揭曉,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入榜的黑龍江省4家企業之一,在百強榜中列第60名。
2005年7月,公司投資建設的北大荒米業建三江30萬噸稻穀綜合加工項目開工建設,項目投資總額2.2億人民幣,每年可加工水稻30萬噸,可生產精製大米20萬噸、米糠油2400噸、米糠粕2萬噸和少量谷維素。
2005年7月30日,公司投資建設的浩良河化肥分公司日產333噸甲醇項目正式開工,這一項目的實施,將使浩化改變多年的產品品種單一的局面,增加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經濟效益也將大幅度提高。
2005年9月,經過北京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的評估,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了A-1+頂級信用。11月,中國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20強企業評選活動中,公司憑借出色的規模競爭力、效率競爭力等指標成功上榜。
2005年糧食總產量為343.2萬噸,較上市之初的295.79萬噸增長1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45億元,較上市之初的14.7億元增長202%;企業利潤水平穩定提高,2005年實現利潤4.9億元,比2002年的3.8億元增長29%;人均純收入由2002年的3500元提高到2005年的6450元,增長84%。截至2005年底,公司資產總額為89億元,凈資產為44億元,分別比上市之初的62億元和35億元增長43%和26%。2005年凈資產收益率為11.08%。累計分配紅利5.9億元,改善了與投資者的關系,充分維護了股東的合法權益。
2006年5月16日,中國證券報2005年度上市公司百強評選結果揭曉,「北大荒」列「2005年百強主榜單」第90名。2006年5月29日,「北大荒」入選中證100指數樣本股。2006年7月、9月,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兩次滾動發行短期融資債券共計14億元。
2006年12月26日,《2006 黑龍江企業50強排行榜》在哈爾濱揭曉。公司入選黑龍江省50強企業第18名。
公司自上市以來的6年,是規范運作、健康成長的6年,是公司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綜合競爭實力顯著增強的6年。企業呈現經濟快速發展,效益穩健上升的良好態勢,誠信績優的「北大荒股份」形象進一步樹立。公司2006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億元,比去年增長11%;凈利潤總額5.3億元,比去年增長10%。糧豆總產再創新高,實現糧豆總產量380.9萬噸,比上年增長11%;家庭農場人均凈收入達7100元,比去年增長11.6%。2007年6月15日,在2006中證百強的評比活動中,「北大荒」入選中證市值百強,列第91名。

❷ 600598北大荒怎麼樣啊,2我剛以10元2的價格買了900股。,

首 頁 文學動態 作家訪談 書刊瞭望 電子期刊 作品研討 文壇爭鳴 作家進修 作協信息 讀者之窗 文學茶座 作家在線 文壇往事 收藏中心

首頁 > 讀者之窗

白樺林 黑土地

來源:文匯報 作者:文軒 發布時間:2007年5月14日 10時03分
--------------------------------------------------------------------------------

門魯河農場開荒第一犁

農場建起第一個荒原新村

在祖國東北邊陲那片廣袤的黑土地上,自1946年第一路墾荒大軍點燃起「星星之火」以來,一批又一批復轉軍人、知識青年、科技工作者,從戰場走向荒原,從城市走向邊疆,他們風餐露宿,披荊斬棘,前赴後繼,墾荒建場,以他們的青春和熱血開發建設北大荒,寫下了黑土地上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

歷經三代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艱辛努力,百萬墾荒大軍終於將5萬多平方公里的漠漠荒原,建設成為舉世矚目的「共和國大糧倉」。而黑土地所培育的艱苦奮斗、勇於開拓、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更成為留傳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1958年十萬官兵奔赴北大荒

從1946到1957年,經過十路墾荒大軍並肩戰斗,全力開發,黑土地已將一連串熠熠發光的數字奉獻在國人面前:國營農場數:82個;耕地面積:905萬畝;拖拉機數:2288台;糧豆總產:368947噸;總產值:10437萬元。

從1958年開始,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止的20年間,黨和國家又派來了6路墾荒大軍,其中舉國矚目的就是1958年十萬轉業官兵進軍北大荒的歷史壯舉。

1958年3月,黨中央在祖國西南邊城召開了成都會議。20日,全體中央委員庄嚴地通過了一份歷史性決議:《關於發展軍墾農場的意見》。出席成都會議的中央委員們幾乎都想到了祖國的東北角——北大荒,繼而把目光投向了在座的王震將軍。三年前,王震就向中央軍委呈遞了《關於開發北大荒的問題》的報告,連續3年,將軍在密、虎、寶、饒地區,創建了鐵道兵農墾局和所轄一批「八」字頭農場。職工2.3萬人,人口6.7萬人,耕地面積260萬畝,收獲糧食12550萬斤。據此,王震提出進一步開發北大荒、接納十萬轉業官兵進軍北疆的方案。

1958年3月23日,著名詩人郭沫若寫下了熱情洋溢的詩篇《向地球開戰》,為十萬官兵「壯行」。短短3個月時間,十萬名穿軍衣的「移民」,從祖國各地,從各軍種、兵種,各部隊、院校,紛紛離隊北上,向北大荒挺進。有的橫跨半個中國,多數則走過兩個季節——從駐地的春天,跨進北疆的嚴寒。到了五月底,進入黑龍江墾區的復轉官兵共8萬多人,其中排以上軍官約6萬人,包括7個建制預備師、4個部隊醫院以及隨著這場「向地球開戰」席捲而來的家屬、未成年的軍人子弟等等,號稱「十萬」大軍。

十萬人馬朝同一目的地移動!人數之多,行動之快,影響面之大,在我國移民史或墾殖史上是罕見的。

十萬官兵中有六萬名尉官,北大荒一下子接納了如此眾多有文化、有專長的年輕拓荒者。他們大多在建國前後參軍,滿懷著對黨的崇敬以及為人民革命事業獻身的精神,有的離家出走,投筆從戎,有的跟隨大軍南下,有的響應抗美援朝的號召,一齊投向人民軍隊這個大熔爐里來了。他們年齡大多在20歲至「而立之年」,經過戰爭考驗和現代化軍事訓練,有的參軍前就是大學生:交大、同濟、清華、北大、復旦、浙大、武大、川大、南開……幾乎囊括了全國各地的重點大學,有的來自軍事高等院校,僅軍事翻譯人員就有一千多名……他(她)們不僅脫下軍裝,而且改行「向地球開戰」了。

李國富,解放戰爭中曾榮獲「孤膽機智英雄」的光榮稱號。入伍11載,橫戈遼沈,飲馬長江,南下剿匪,先後立大功11次,小功和三等功7次,兩次進京見到毛主席。聽說北大荒需要大批轉業軍人去開發,他二話沒說,毅然遞上了申請書。

王樹功,曾先後參加過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當兵11年,立戰功12次,並榮獲華東軍區三級人民英雄的稱號。

還有戰斗英雄張一千、曹學法,曾任英雄團指揮員的老虎團團長張海峰、白雲山團長趙世賢。據史料記載:截至1985年末,墾區尚有榮獲「戰斗英雄」稱號的128人,立特等功的408人,立大功的2929人;尚有各等各級的殘廢榮譽軍人1418人。

在上甘嶺打出了軍威的志願軍第十五軍,1958年由步兵軍改為空降兵軍,裁減了軍官1200多人,清一色的尉官,統統轉業來北大荒了。

密山,祖國東北角的一個小縣城,這里每天要吞吐數以千計的轉業官兵,從車站通往城裡的那條土路上,擠滿了穿著軍服、黃棉大衣、摘掉肩章和領章的轉業官兵。土路兩邊的空地上,堆滿了行李、箱籠雜物。農墾局向農墾部告急,王震從北京趕來了,在車站廣場上召開緊急動員大會,動員轉業官兵徒步向荒原進軍。

那是1958年4月12日。密山車站廣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王震將軍肩上佩戴著三顆金星的上將軍銜,披著一件黃呢大衣,用濃重的湖南口音大聲說:「歡迎同志們到北大荒來!開墾北大荒困難很多,目前就有一個具體問題需要解決。來到密山的轉業軍人很多,汽車運不過來。有的同志建議:不坐汽車,走路,走上三天四天,就到了自己的農場。早走早到,早到早生產。我看這個建議好,有革命干勁,大家同意不同意?(回答:同意!)好,明天早晨就出發!」

大會以後,雲集密山縣城的轉業官兵就按照將軍的建議,邁開雙腳,徒步進軍荒原了。迎接他們的是農場僅有的建築:臨時搶建起來的兩棟馬架子。

短短兩三個月時間,號稱「十萬」的移民隊伍迅速進入荒原腹地。這是一場攜家帶口的進軍。有準備,也無准備;有計劃,也無計劃;匆忙,而又沉著;混亂,而又有序。

在十萬大軍進軍聲中,有一位年輕婦女,名叫潘桂英。她從四川樂山背著尚未斷奶的孩子,長途跋涉18天,途經7個省份,進入漠漠大荒後,又在人煙稀少的荒山野嶺里穿越,終於來到了與世隔絕的雁窩島她丈夫所在的八五二農場。她的經歷要比轉業官兵們集體徒步進軍要艱險得多。

1958年的北大荒,對十萬轉業官兵來說,是嚴峻的,艱難的。其時春寒料峭,積雪未化,住房緊缺,糧草不足,條件異常惡劣。難怪有人說:這是一場赤手空拳的「向地球開戰」,是一場全面出擊的「人海戰術」!

首先是搶蓋馬架子,以解決荒原建點中面臨的「地無一壠,房無一間」的燃眉之急。據史料記載:「1958年春,預一師1488名轉業官兵僅用100天時間就蓋了1000多間馬架,使蘿北荒原上出現了幾十座『荒原新村』。初建點,沒有住房,轉業官兵白天下地開荒生產,晚上點燈搶蓋馬架,有的住地窨子……」

濟南軍區後勤部轉業軍官300多人分配到八五三農場某分場,頭一項任務是去一分場二隊背糧、背鹽。春天道路開化,車馬未通。每人用一條長秋褲,褲腿用繩子一紮,裝上大米,套在脖子上。每人負重四五十斤,涉水過河,來回140多里。

雁窩島是最偏僻最艱苦的分場,131名轉業官兵進島不久,遇上冰雪融化,交通斷絕的艱難時刻,一度斷了糧。官兵們就挖野菜,摻著高粱米粒熬粥喝。

1958年3月,根據王震部長的指示,轉業官兵4000餘人和其他職工組成施工大軍,在完達山西麓,七虎林河上游興建中型的雲山水庫。經過194天搶建,終於在11月12日宣告竣工。水庫建設者們在少量機械的配合下,挖土63.3萬立方米,澆灌混凝土568立方米,砌石685立方米,修公路64公里,橋梁三座。築建了長3000米、高9.5米、頂寬8米的水庫大壩和配套工程。

在搶建雲山水庫的同時,十萬官兵又在完達山南麓打響了搶建從密山到虎林的鐵路大會戰。全線114公里,從密山縣東行,經裴德,沿著穆棱河北岸,穿越沼澤地上的一條巨大的堤壩,過楊崗,經寶東,直插虎林縣。這是一條橫貫三江平原腹地的大動脈,由於它的貫通,將使分布在這一帶的「八」字頭農場以及新建的八一農墾大學、醫院、工廠等連成一片。

1958年4月,1000名轉業官兵剛剛放下背包,便被分配到築路隊。經過連續3個月的苦戰,砸石子、修路基、鋪枕木、架鐵軌,晝夜苦戰,7月25日,密虎鐵路終於正式通車。這批轉業官兵立即投入虎林至迎春的鐵路建設。12月29日,虎迎鐵路正式通車,並舉行了剪綵典禮。他們又轉移陣地,搶建迎春至東方紅的鐵路。當時《人民日報》為密虎線的通車發了一條消息:《火龍開進北大荒》!

留在黑土地上的青春歲月

1968年,毛澤東主席在批准組建兵團的同時,發出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城市知青如大潮般湧入黑龍江墾區。

從1968年至1972年,墾區接收了京、津、滬、杭和本省各城市的知青45萬人。1973年後,對京、津、滬等外省城市知青停止接收。但是,本省知青仍不斷來場,墾區先後共接收城市知青達50萬之眾。

上海一位電車老工人把自己的同胎三個女兒咸慕真、咸慕和、咸慕群一齊送上去北大荒的列車。三姐妹來到兵團五師五十團(查哈陽農場),老大當農工,老二當護士,老三進修配廠當翻砂工。北京朝陽區建築工人老兩口已經把兩個女兒送到黑龍江,這次又把獨生兒子送到兵團。

上海女知青孫英,當時在第一師范念書,沒有下鄉任務,她聯合10多個同學,主動給上海市革委會寫信,要求奔赴北大荒,信上插了一根雞毛,表示「情況緊急」,市革委當即批准她們的要求。

隨著50萬知青的到來,連同他們的狂熱、天真、憂傷、悲哀,一古腦兒地帶到了這片黑土地上。

「兵團戰士胸有朝陽/屯墾戍邊,披荊斬棘,戰斗在邊疆/堅決響應毛主席偉大號召/誓把北疆變成糧倉/熱愛邊疆,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紅心向太陽!」這首在特殊年代裡產生的歌,在黑土地上久唱不衰。而後隨著知青返城,在京津滬各大城市流傳近40載。歌名幾經修改,原名《兵團戰士之歌》,後改為《兵團戰士忠於毛主席》,最後定為《兵團戰士胸有朝陽》。它是那個時代的獨特產物,她鑄成了整整一代知青獨特的人生經歷,遠遠超出了北大荒的時空范疇。

歌曲詞作者是兵團五師政委高思,他是1968年兵團初建時來到北大荒的一名現役軍人。當時他在嫩江平原組建五師,後任政委。日子久了,勞動、生活條件艱苦,高思希望能有一首歌,將成千上萬名知青的思想行動統一起來。於是,年過半百的高思自己動手,寫下了《兵團戰士胸有朝陽》歌詞。他讓與知青同時來到兵團五師的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系的畢業生王德全為之譜曲。

1972年冬天,五師舉行了盛大的文藝會演。全師10多個團的文藝宣傳隊雲集在五十一團團部。《兵團戰士胸有朝陽》就是在這里一炮打響,榮獲匯演大獎,繼而推向整個兵團,又從北大荒推向全國,激勵了千百萬上山下鄉知青。這首歌成了聯結黑土地和各大城市老知青的紐帶,濃縮了一代知青上山下鄉、屯墾戍邊的人生歷程,鑄造了令人夢牽魂縈的「北大荒情結」。

50萬城市知青來到兵團和農場,經過磨爍,成為北大荒職工隊伍的新的基石。他們多來自京、津、滬、哈等大城市,其中有相當數量的高中生,並涌現出為數眾多的模範標兵人物。他們在黑土地上留下了深沉的足跡和血汗,留下了他們的青春歲月。

1969年3月18日,正是珍寶島事件發生之後。這是一師七團(趙光農場)哈爾濱女知青曲雅娟一生難忘的日子。傍晚,曲雅娟和女知青們正利用休息時間鍘草,鍘草這活最累、最臟,距離鍘草機最近的人也最危險。突然,鍘草機讓草團堵住不轉了,曲雅娟下意識地伸手去掏。霎時間,無情的鍘草機鋒利刀刃的滾筒,將她整個右手齊腕切斷……她幾乎痛昏過去,被送往哈爾濱211醫院搶救。

手術第二天,曲雅娟就忍痛下床,她幫助護士為病友倒便盆,還用一隻手擦地板,端水端飯。住院時,她開始練慣用左手寫字。一個月後,她出乎大家的意外,沒有「病退」返城,卻甩著一隻空袖筒再次出現在連隊。在勞動中什麼活重她干什麼:蓋房子時,她左手拿泥抹子,右胳膊托著泥板,另一頭頂在牆上,抹累了,就把泥抹頂在胸前,繼續干。鋤地時,她用左手拿著鋤把中間,右胳膊夾著鋤把頭,一下一下地鋤草。隆冬深夜,緊急戰備的集合號響起,全連戰士摸黑穿衣,打背包,以最快的速度到連部門口集合。連長吃驚地發現曲雅娟也站在隊列里,她滿頭大汗,背著背包。背包打得不太規整——那是她平時利用休息時間一遍一遍地苦練才獨自完成的。連長撫摸著她的背包哽咽了……不久,兵團黨委作出了關於向曲雅娟學習的決定,她的事跡在整個北大荒引起了巨大反響。1969年國慶20周年,她作為觀禮代表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見到了夢寐以求的「心中的紅太陽」——毛主席。她成了50萬知青矚目的標兵人物。作為知青代表,她被選進兵團黨委,還當選為中共黑龍江省省委委員。1972年,曲雅娟被保送進黑龍江大學哲學系學習。1984年,任哈爾濱金融專科學院人事處長。

兵團五師五十四團(克山農場)的鶴崗知青高崇輝,當年被分配到二營十二連農工排當戰士,他虛心向老職工學習,勤學苦練,終於掌握了麥收時打撮灌袋的竅門。打4下就能灌滿180斤的麻袋,每袋經過檢驗上下差不了一二斤。他和老職工搭成「對子」,不歇氣,不直腰,兩個半小時就灌了560袋。從此,「打撮子灌袋能手高崇輝」出了名。他擔任農工排長,全排14名知青入了團,成為事事領先的「尖刀排」。師黨委授予他「堅持下鄉、鐵心務農模範知識青年」的光榮稱號。不久又被提拔為副團長。1979年,他被選為全國青聯委員、省青聯副主席,出席了全國知青座談會。這年6月,共青團中央授予他「全國新長征突擊手標兵」的稱號。

兵團二師十一團(軍川農場)十三連上海女知青顧雪妹是畜牧戰線的標兵,領導讓她喂豬,她就愉快地當上了「豬倌」,一人包下300頭育肥豬的任務。整整一年多時間,顧雪妹沒休過節假日,每天凌晨兩點起床,給豬舍備料,挑水,清圈,墊草。3年時間,顧雪妹在簡陋的條件下,一人育成肥豬2667頭,盈利27000多元,成為北大荒畜牧戰線的一面旗幟。

1975年,《兵團戰士報》發布一條消息:「近幾年來,兵團知青中提拔13000多名幹部,從職工中提拔12000多名幹部。新幹部占幹部總數的60%,現已有119名青、中年幹部選進團以上領導班子,其中有5人擔任了兵團常委,15人擔任了副師長、副政委或師常委。」

這是北大荒開發史中的罕見現象:烈士人數之多,是其他各路墾荒大軍中少有的。有為撲滅烈火而犧牲,有為搶救國家財產而獻身,有排除啞炮而犧牲,有搶救落水知青而獻身,有在軍事實彈演習中遇突發事故為掩護戰友而犧牲……當年,每個農場都建立了知青烈士墓碑。這些墓碑,與復轉官兵、老拓荒者的墓碑並肩而立,迎風呼嘯,顯示了一種震撼天地的悲壯,將烈士英名永遠鐫刻在黑土地上!

1976年3月13日,中午11時20分,離尾山農場六隊3里多地的小郎山突然升起一股濃煙。7級大風卷著山火,以每秒14米的速度壓向六隊,嚴重威脅著場院上260多噸種子和口糧,威脅著知青宿舍和家屬住房。

楊淑雲等7名女知青和大夥一起,同烈火展開了殊死搏鬥。經過3個多小時的英勇奮戰,火撲滅了,糧食、房屋保住了。然而,楊淑雲、汪貴珠、施慧寶、朱慧娟、朱慧麗、李桂芬、檀文芳等7名女知青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人們含淚清理她們的遺物:未寫完的日記,才吃幾口的飯菜,顧不得圍上的紅頭巾,沒織完的毛褲,以及保存得完好的當年的「紅衛兵」袖章……中共黑龍江省委授予她們「英雄戰士」的光榮稱號,並號召全省人民向她們學習。7位英雄戰士的遺體,安葬在五大連池畔小紅山的向陽坡,前來憑吊的人們絡繹不絕。

在那特殊的年代,千百萬知識青年為當年的「理想」和「最高境界」,前仆後繼,以致獻出自己的生命,黑土地永遠銘記這些獻出了年輕生命的知青烈士。

到70年代中末期,許多知青通過「招生」、「招工」離開了墾區;隨之而來的「返城風」興起,數量更多的知青通過「病退」、「困退」、「頂替父母接班」等渠道返回了城市。

令人驚奇的是:知青返城後,大潮不退。這批早年從全國各大城市走向黑土地、經歷10年磨煉的中年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里增長了才幹。他們雖身在各地,但心系黑土地,為北大荒墾區新的崛起,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在近30年的時空里延續著一波又一波的「知青熱潮」。

投身北大荒的10萬科技人員

北大荒開發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間,糧豆總產突破200億斤大關,有賴於良種培育,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噴灌,飛機灑葯,糧食烘乾設備的普及……等等。

截至2006年,墾區擁有各類科技人員10萬人,這是一支由老中青三代組成的科技隊伍。他們終日在黑土地中穿梭,泥水裡跋涉,為著200億斤的目標而奉獻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墾區自上至下建立了完整的科研體系。總局設科學院,各分局設科研所,共17個院所,103個技術推廣站,9個技術推廣中心,建起了163座糧食處理中心,種子加工廠37個。

與此同時,全墾區實施了科技「百千萬工程」,即:下派科技人員100名到農場當科技副場長,1000名離退休科技人員下基層提供科技服務,10000名具有較高素質的機關幹部常年在基層傳播科技知識。這些措施的實施,促進了農墾科技的普及。

黑土地開發初期,小麥畝產只有50斤,80年代最高畝產298斤,到90年代平均畝產近500斤,高產農場超過800斤。大豆在開發初期畝產僅96斤,1985年畝產200斤,至90年代已穩定在260斤以上,高產農場達400斤。1985年以前,玉米平均畝產412斤,水稻畝產390斤;到1995年,玉米平均畝產770斤,水稻畝產826斤。

經過墾區科技人員長期研究探索的大豆「三壠栽培」高產模式,已在東北三省推廣,每年增產大豆近20億斤,創經濟效益上億元。而今,這種高產栽培模式已走出東北,南跨黃河,西至內蒙古,「九五」之初,被國家科委列為全國五大作物標准化栽培模式之一,成為國家農業科技推廣的重中之重。

1988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原黑龍江農墾科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高級畜牧師張國范,代表北大荒10萬科技人員,走進庄嚴的人民大會堂,受到鄧小平的親切接見。

1955年8月,張國范以優異的成績告別了母校東北農學院,懷著建設邊疆、繁榮畜牧業的美好理想,來到了北大荒腹地——剛由蘇聯援建的友誼農場。當時,農場正在開荒,規劃中的畜牧場還沒起步。他被分配到只有兩名工人、6頭奶牛的奶牛隊。使老鄉們驚奇的是,這個瘦高個子大學畢業生,不坐在場部紅磚紅瓦的辦公室里當4個兜的幹部,卻整天守著奶牛。張國范很少言語,卻實干苦幹,他喜歡泡在牛圈裡,觀察牲畜的習性、吃食、排便……第二年,一座1000多平米的磚瓦結構的雞舍在荒原上建起。雞場蓋了3棟新雞舍,雞群發展到七八千隻。可張國范手下還是4名工人,他就頂班勞動,打夜班。

張國范將未婚妻從老家接來,在農場安了家。妻子坐月子,守著雞場,為妻子批條買雞蛋,本是順理成章的事。可是,張國范吝嗇得很,遲遲不批,最後給妻子買的不是母雞剛下的鮮蛋,而是孵化室里未孵化成的「瞎蛋」……至今妻子提到這事,還傷心得落淚。

由於長年勞累,張國范病了。大口大口地咯血,他染上了肺結核,左肺已萎縮三分之一,右肺有蛋黃大的空洞。父母從老家趕來,見他面色蠟黃,虛弱不堪,悄悄地安排了後事,然而,張國范居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畜牧研究的主攻方向是什麼?張國范的目光又從一般的畜牧飼養集中到良種豬的培育上來。他同親密夥伴汪家燮、以及早年留美的著名畜牧專家許振英教授經過縝密研究,確定了建立三級育種體系的計劃。

一場大型繁育瘦肉型良種豬的戰役,在北大荒腹地——三江平原紅興隆地區打響了。歷經10載辛勤培育,「三江白」繁育體系培育成功了!1983年8月,北大荒特大豐收的日子,全國各地200多位專家教授雲集紅興隆參加「三江白」項目鑒定會。一項項無可爭辯的數字擺在專家教授們面前:「三江白」新品系育肥期日增重650——670克;生產180天體重可達90公斤;每增重一公斤耗料3.5公斤;胴體瘦肉率55%;初產母豬平均窩產12頭,初生仔豬平均重1.2公斤……它表明「三江白」是我國首次培育成功的瘦肉嫩品種,具有生長快、耗料少、瘦肉多、繁殖力高、適應性強的特點。

1984年,國家批准了對這個新品種的鑒定,並授予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農牧漁業部技術改進二等獎。

北大荒「兩院一校」——農墾勘測設計院和八一農墾大學,是早年王震將軍親手創建的。40多年來,已培養出各種農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2萬多人,在科研和科技推廣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科研成果135項,其中61項獲國家級、省級和總局級獎勵,55項達國際先進水平。向墾區各農場推廣科研成果所獲得的社會經濟效益已超過10個億;僅「大豆三壠栽培技術」一項,每年純增經濟效益2億元。

畢業於沈陽農學院的植物病理學家劉惕若教授,一生致力於農墾的教育和科研,奇跡般地完成10餘項重大科研課題,獲得國家農業部、省政府、總局各級多次獎勵,防治病害技術推廣面積上億畝,取得的經濟效益已超過2億元。

荒涼的北大荒和艱辛的植物病理學研究之間,用一個小小的饅頭,把他的一生精力和熱情全拴在了田野中。

1959年11月,北大荒的小麥赤霉病大流行,做出的饅頭不霉不餿,但吃下去就頭暈目眩,腹脹嘔吐。劉惕若在白雪覆蓋的原野中跋涉,收集小麥赤霉病資料。他跑遍墾區,在幾個農場設立常年觀測點,和當地農業技術人員一起,對赤霉病發生情況、氣象指標等進行逐年詳細記錄,終於找出了小麥赤霉病發病的規律。

1983年,劉惕若承擔了國家「六五」攻關課題——《小麥赤霉病綜合防治技術研究》,他研究的綜合防治技術在全省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顯著效果,增加經濟效益數千萬元。此項研究經國內專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北大荒六十年》鄭加真 著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版)

知青第一次坐上馬爬犁

兵團曾用了三年多時間架起一條長11000公里的電話線。

他們是當時4師35團的年輕人們,有上海的,北京的,也有黑龍江的。為了搶救國家財產,這14條年輕的生命永遠的躺在了那片黑土地里。時代的列車轟隆隆地向前開,他們只能留在這一張張黑白照片里,年輕的容顏經不住歲月磨蝕,照片已泛黃,笑容漸已模糊,他們的名字、他們曾經激盪的青春往事,更是星散在往事的塵埃里。他們在哪裡呀?白樺林里的歡笑與淚水,黑土地上的豪情與苦澀,只有一個叫「北大荒」的地方永遠記得他們。北方的天空下,風起時,白樺林沙沙作響,這許是對那一段段閃爍著理想光芒的青春的無限懷想。

相關文章列表

評論 查看評論

您的姓名:
表情圖標: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相關新聞

| 關於我們 | 聯系方法 | 會員指南 | 會員專區 | 網站地圖 |

上海作家網版權為上海市作家協會所有

滬ICP備06000418

❸ 農墾改革股票有哪些

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意見指出,圍繞墾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改革發展。到2020年,實現以下目標: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建成一批穩定可靠的大型糧食、棉花、糖料、天然橡膠、牛奶、肉類、種子、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形成完善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墾區民生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職工收入大幅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一步健全,農場社區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新型城鎮化水平明顯提升。
意見強調,繼續推進墾區集團化改革,改革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創新農業經營管理體制,構建新型勞動用工制度,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創新土地管理方式,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等。
意見指出,鼓勵農墾企業通過土地託管、代耕代種代收、股份合作等方式,與農戶形成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規模經營效益。結合實施全國高標准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積極推進農墾高標准農田建設。加強墾區大中型灌區和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加快實施地表水置換地下水工程,增加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
意見提出,發揮農墾在農業對外合作中的引領作用。農墾是開展農業對外合作和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載體。適應國家對外開放新戰略,立足國內產業基礎,統籌規劃農墾對外合作的目標區域和發展重點。鼓勵農墾企業聯合,以合資合作和並購重組等方式開展境外農業合作,建立生產、加工、倉儲、運銷體系。農業對外合作支持政策優先向符合條件的農墾企業傾斜。積極支持農墾承擔國家農業援外項目,鼓勵農墾企業擴大優勢特色農產品出口。加強國際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消化、利用,不斷提高農墾企業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
農墾概念股一覽:海南橡膠(601118)、北大荒(600598)、亞盛集團(600108)、農發種業(600313)、金正大(002470)、芭田股份(002170)、司爾特(002538)、輝豐股份(002496)、克明面業(002661)、一拖股份(601038)、吉峰農機(300022)等。

❹ 農墾改革概念股票有哪些

海南橡膠(601118)、北大荒(600598)、亞盛集團(600108)、農發種業(600313)、金正大(002470)、芭田股份(002170)、司爾特(002538)、輝豐股份(002496)、克明面業(002661)、一拖股份(601038)、吉峰農機(300022)

❺ 北大荒的實際控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北大荒(600598),
1、控股股東: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64.14%);實際控制人:中國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持有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比例:100.00%);
2、預計2013年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如果說連續二年虧損,股票會冠加ST。
3、操作上逢高賣出。

僅供參考,祝:馬年投資順利!

❻ 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 農墾總局 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區別是什麼

公司名不正,言不順。公司掙錢分給誰,虧損了誰承但,一筆算不清的帳,

❼ 農墾系統改革概念股票有哪些

農發種業600313 大股東為中國農墾總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中國農業發展集團。公司是中農發集團發展現代種業的專業化平台,同時也是目前唯一以種業為主營業務的央企上市公司。
新農開發600359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國資委。
北大荒600598 控股股東為黑龍江北大荒農墾公司。公司目前下屬16個農業分公司,擁有耕地1158萬畝和可墾荒地100餘萬畝,為擁有土地最多的上市公司。而集團層面擁有114個農牧場、563家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耕地4500萬畝,在墾區集團化方針指引下,集團的土地及其他優質資產具有強烈的注入預期。

❽ 北大荒上市公司屬於國企嗎

北大荒集團是國企,國有獨資企業。

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地處我國東北部小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轄區土地總面積5.54萬平方公里,現有耕地4448萬畝、林地1362萬畝、草地507萬畝、水面388萬畝,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下轄9個分公司、108個農(牧)場有限公司,978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分布在全省12個市,總人口162.3萬人,從業人口53.2萬人。2019年實現集團企業增加值442.5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985元。北大荒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33.6億元,利潤3.1億元。

(8)北大荒農墾集團股票擴展閱讀

黑龍江農墾開發建設始於194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調研時指出:「黑龍江農墾在屯墾戍邊、發展生產、支援國家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形成了組織化程度高、規模化特徵突出、產業體系健全的獨特優勢,是國家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2010年,墾區被農業部命名為「國家級現代化大農業示範區」。目前,墾區已經具備超過400億斤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商品糧保障能力。糧食生產連續9年穩定在400億斤以上,實現「十六連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北大荒集團-集團簡介

熱點內容
財產保險合同繳納印花稅么 發布:2025-01-18 16:50:41 瀏覽:923
股票中白色燭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8 16:37:48 瀏覽:499
股票高中低價股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8 16:32:42 瀏覽:399
安裝算量軟體中如何設置比例 發布:2025-01-18 16:32:31 瀏覽:420
炒股如抄股如何開戶 發布:2025-01-18 16:31:52 瀏覽:926
上市公司配資杠桿 發布:2025-01-18 16:06:48 瀏覽:650
上海企業印花稅每月都要報嗎 發布:2025-01-18 16:05:56 瀏覽:63
股票里的加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8 16:05:56 瀏覽:95
華為概念股集體漲停開盤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8 15:52:31 瀏覽:977
朋友叫幫忙開個股票賬戶 發布:2025-01-18 15:50:49 瀏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