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中國股票市場
① 中國股市的歷史使命
中國股市的歷史使命
中國的股市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都不一樣。
它不是投資的市場,而是用來融資的市場。更確切的說,它只是政府用來變賣國有資產的交易市場。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單一的計劃經濟國有企業體制演變為如今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市場經濟體制結構。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有企業因體制及背負的歷史包袱太重等原因,不敵外資、合資、私營企業敗下陣來,只能靠政府不斷注入資金輸血維系生命。由此造成了承擔著輸血任務的國有銀行因不堪重負形成了大量的壞帳,中央政府又不得不幾次從中央財政資金中撥出資金來救濟銀行,以此來維系銀行系統的運轉。國有企業成了的巨大的經濟嬰兒,躺在政府的懷抱里,貪婪地吞噬著其它經濟體創造的社會財富,而政府卻不得不扮演一個偏心的老娘,花費大量的資金來喂養它。因為不管國有企業如何的不爭氣,但在現在這個時候,它仍然國民經濟的支柱,現在它還不能倒。
國有企業問題的解決之道在一次次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中,終於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改變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屬性,變國家政府經營為社會經營。然而這種轉變之路走得頗為坎坷,缺乏一個科學合理的資產評估和有效的監管體系,引發了國有企業的賤賣和腐敗問題,對此問題的解決也最終催生了國資委――處置國有資產的機構。
中國股市的產生最初並不是為了要解決國有企業問題,而是因為中國的經濟改革是以西方市場經濟模式為參照物,股市是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搞股市帶有很大的實驗性質,因此它的產生在當時也備受爭議。然而股市強大的融資功能和對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要求卻為國有企業的市場化轉型提供了一條捷徑。企業借了銀行的錢要還貸,還要支付利息,通過上市融資卻不用還一分錢,減輕了銀行的壓力;要上市就得對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改造,優化了企業管理結構,又減少了政府的麻煩,至少可以少抱幾個只會吃奶拉屎的孩子,何樂而不為。因此一家又一家的國有企業在經過一番股份制的改造後源源不斷地掛牌上市。
但國有企業上市後只是一時解決了當時的融資問題,卻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經營的狀況。股市成立時出於對國有企業資產流失的擔心使管理層對上市公司的股權制度設計上做了折中的處理,上市公司的資產只有少部分進行流通,上市企業的控股權仍然掌握在國企大股東手裡。此種設計引發了二個惡果:一股獨大使得企業的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在股市上能夠輕易地融到幾個億的資金的誘惑使得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不去考慮如何改善經營業績,而是利用證券監管制度的薄弱環節在股市上大肆圈錢,利用對上市公司的絕對控制權把上市公司變成了提款機;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收購無法在股市上進行。對此弊端的糾正由此引出了全流通的股改。
中國的股市誕生於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在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中國的國有企業要改造,實現從政府經營向社會化經營的轉變,所有權也要經歷從公有制向私有制轉變的過程。在這一轉變的實現過程中,股市就成了國有資產的變賣或賣出的交易市場,因此它也承擔著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使命。
中國的股民無疑是這場經濟變革的犧牲者。從中國股市成立至今,上千家上市公司在股市裡得到了幾萬億的資金,企業也因此煥發了活力。而中國的股民們得到的回報卻是虧損,再虧損。從密集的公司上市,不良上市公司的造假圈錢,直到大小非解禁,以及政府為了使上市公司融資的最大化在股票發行制度上的設計,造成了上市公司股價市盈率的高企,各種因素造成了中國股市長期的低迷,低迷的熊市一次次的將股民深套其中。
中國經濟經歷了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但股市卻表現得持續低迷,這種異常現象為世界所無,中國獨有。原因紛繁復雜,從表面上看是政府在操控著股市,頻繁密集的股票發行不斷地抽取著股民的入市資金,當股市低迷到危及股市的正常運作時就暫停發行,引發一波行情,才緩過氣又再次發行,形成了中國股市的政策市現象。然而核心問題卻是因為中國經濟的組織結構正經歷著一場所有制的蛻變,這種蛻變的壓力主要由股市來承擔,由此造成了中國股市的低迷。如果換個角度跳出股市去看中國問題,不難發現另一番景象,中國的國有企業正在一場脫胎換骨的過程:從國有到私有。如果從更長遠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也不難認識到中國經濟只有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市場化機制才是健康的,國有企業只有經過私有化改造,才具有持續發展的活力。只有建立在一個完全市場化基礎之上的股市,才能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而這一過程無疑是相當漫長的,也許要十年,也許要二十年,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形成的,並且至今仍然在膨脹的國有資產,至少需要一兩代股民和機構的資金投入去消化。
只有當相當規模數量的國有企業轉型為私有後,中國股市當前的歷史使命才告結束。
而在此之前,中國的股市必將經歷一個漫長的寒冬,才能迎來溫暖的春天。無數的股民和機構也必須在熬過這個寒冬後,才能在充滿了生機的股市中收獲自己的所得。
② 買國有企業的股票就不用怕嗎如中國侶業
國有企業也會虧損,業績差了遇到改革有時也會私有化,你說怕不怕,如果不用怕,那麼大家全部買國有企業的股票不就好了~~
③ 請問國有企業是否允許進入股票市場是否有相應規定的文號,請提示,謝謝
你指的是企業的資金嗎?還是什麼,如果是,只要是合法資金不應該有規定,沒聽說有。
投資股市的企業資金多得是,很多控股、收購都是在二級市場(買上市公司股票)進行的。
看看600428
④ 中國現在的股票市場上存在哪些問題
一、指導思想
就我的理解,西方的股票市場是老百姓(投資者)發展起來的,然後才有政府介入;中國股票市場從一開始就是政府催生的,甚至是政府生出來的。所以,西方的股票市場無所謂什麼指導思想,只有賺錢的思想。每人都想賺錢,交易就做成了;而中國的股票市場既然是在政府的操縱下發展的,指導思想就特別重要。
到目前為止,中國發展股票市場的指導思想仍然是幫國有企業解困。我想,是不是至少應該換個說法,說是幫助國有企業實現民營化,這比說幫助國有企業解困好一點。幫助國有企業解困,是怎麼讓老百姓的錢流到最困難的國有企業;而幫助國有企業民營化,是怎麼使國有企業轉到最能經營好它的人手裡。這就是不同的指導思想。
二、證監會的兩項功能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高西慶先生說,證監會專門防止騙子。這講得很好。證監會就是干這個事的。或者說得好聽一點,叫作保護投資者免受上市公司經理的欺騙。但實際上證監會的用處不是這樣。因為實際工作中,證監會的主要作用還是幫助國有企業解困,即怎麼使錢流向困難的國有企業。到了1999年,證監會又增加了第二個功能,就是幫助提高社會總需求。去年要保GDP增長,怎麼保呢?就是刺激投資需求或者消費需求。消費需求怎麼上去呢?有人出主意,股票市場越熱,大家收入預期就好,消費就可以上去。
暫不談這個邏輯對與不對,在證監會承擔著這兩個功能的情況下,怎麼抓騙子?根本沒辦法。保護投資者,談何容易!
三、產權問題
中國的上市公司主要由國家控制,由國家任命董事長和總經理,這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第一,企業不會注意信譽機制(reputation)。
當博弈是可以重復的時候,博弈者才會注意聲譽。而國有企業的問題是使得每個人都在玩一次性博弈——明天誰當總經理誰也不知道,我幹嘛不在今天撈一把?
資本市場之所以在西方能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騙人的錢騙一次可以,騙兩次也許行,騙三次就很難了,所以,要想在市場上生存下去,你要特別注意聲譽。但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經理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只要在任期內能撈到一把錢,以後這個企業能不能再融到資,就不是他所關心的問題。
第二,不可能從法律上保護投資者。
以關聯交易為例。在現有國有企業制度下,不可能制止關聯交易。大家知道,關聯交易是根據交易者定義的,而不是根據業務定義的。中國的國有企業的所有者都是一個,因此國有企業間的所有交易都是關聯交易。比如說,一個高科技企業上市了,融了幾個億,然後政府發現,別處有個低科技企業處於困境,職工工資都發不出來,於是政府說,你把它兼並了吧。這就是關聯交易。如果產權制度不改革,關聯交易的現象是不可能解決的。香港的上市規則規定,關聯交易需要小股東審批,把這一點拿到內地來,恐怕小股東們日夜審批都批不過來。
第三,如果產權問題不解決的話,企業內部的權力斗爭就會非常嚴重。
為什麼國有企業內部的權力斗爭或者說「內耗」這么嚴重?主要是產權問題,因為在國有企業中,管理者掌握這個企業但並不持有這個企業的股份,只有拿到控制權才會有實際利益,所以大家就為了爭奪控制權而斗爭,把精力主要用於權力斗爭而不是生產性的投資和生產性的努力上。上市公司當中這種現象尤為嚴重。
權力斗爭在西方的上市公司中也存在,但常常是改進效率的一種手段。如果一個上市公司的總經理幹得不好,就會被人推翻。中國上市公司的斗爭可能是搞垮企業的一種措施。
第四,股票市場的游戲規則沒法制定出來。
中國許多有關上市公司的條例在制訂的時候,因為考慮到企業的前身一般是國有企業,所以制訂出許多特殊的約束性條款。比如說,有一個規定是,只有三年贏利的企業才能夠上市。這相當於說,只能賣好看的西紅柿,長得不好看的就不能賣。這沒有道理。講道理的做法是,只要信息披露是真實的,誰想上市誰就可以上市。
此外,還有一系列因擔心所謂國有資產流失而作出的規定。其實,什麼叫資產流失?如果是公開叫賣,誰出價格高誰拿走,那麼哪怕只出一塊錢,也不能叫流失。但是,由於企業是國有的,如果不遵守某種硬性規則的話,就將真的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所以大量的規則就出台了。規定注冊企業時無形資產不能超過總資產的20%,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
這樣一來,如果私營企業真要上市的話,一定會感到特別累。這些規則並不是根據它的情況制定的,但是它還必須走這個程序。
四、地方股票市場
西方的股票市場是從地方到集中。集中的股票市場有前提:法律體系要更為完善,信息的傳輸要更為暢通。如果這些做不到的話,要追求建立一個全國的股票市場,而且認為地方的股票市場更混亂,至少在理論上講不通。
如果法律制度不健全,信息傳輸不暢通,理性的借貸者只會把錢借給認識的人、村裡的人、周圍的人。而現在的規定相當於說,村裡的人不能互相借錢,要借錢的話,廣東的人必須借給陝西那邊的不認識的人,這才是國家應該允許的,這個道理完全反了。正因為我們國家法律不健全,信息傳輸扭曲得太厲害,所以應該是出錢的人和花錢的人離得更近一點。如果我買了你的股票,那麼我至少還有機會看看你是不是已經垮了。現在的情況正相反,有好多企業已經成爛泥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報紙上還宣傳它是好企業,這樣才真正造成金融危機。
五、經理、股東與職業道德
經理和股東是委託人-代理人關系。經理作為代理人,對股東負有一定的法律責任,就是誠信(fidelity)。誠信如何在法律上得到保證?對中國的法律隊伍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英國公司法的整個現代制度是從最原始的信託法(trust law)走過來的。英國人所自豪的對法學所作的最重要貢獻,就是發展了信託(trust)這個概念。而我們沒有這個概念。中國法官、律師對trust的文化背景、案例都沒有足夠的積累。對於中國有沒有一個能夠保護資本市場的真正的法律隊伍這個問題,我是存疑的。
經理人的職業道德問題與此相關。經理人的職業道德在表面是一個道德問題,實則是一個制度問題。經理其實是「保姆」,但現在被認為是「老闆」,而且他自己也覺得是。其實不然,好比一個保姆,主人不在,保姆就覺得自己是主人了。從長遠來看,職業道德是非常重要的,發展資本市場,簡單地說,就是把你的錢交給別人花,別人用。如果你對用錢的人的道德沒有基本信賴的話,你怎麼願意把自己的錢交給別人用?
職業道德問題不僅是經理的問題。假設在一個企業裡面,總經理持有10%的股,如果他為了這部分股權損害企業利益的話,是違法的。但是在國有企業里,假如一個國有企業有200個工人,所有者說要賣掉這個企業,但200個工人不同意賣這個企業,這卻並不被認為是違法的。這沒有道理。因為這企業是全國12億人的,200個工人只佔了其中的那百分之零點零幾,難道就能決定這個企業的命運?就可以為了自己的私利阻礙這個企業的出賣?這應該是違法的。■
⑤ 中國股票市場
這種東西在專業論壇里比較多,現給你抄一份參考一下:
上海A股從2001年高點2341,跌到今年六月的998,跌幅達55%,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高達9.5%,是世界上少有,理論上一個國家在經濟高度成長的情況下,一定會出現三個現象:第一個匯率一定會升值,第二股市一定會大漲,第三房地產市場會大漲。不過對中國大陸來講,只有房地產大漲,匯率是最近終於升值二%,但是相對幅度當然不夠多。再看與中國並列金磚四國的印度股市,現在已經從2001年2574點漲到7400點,巴西股市也從八千多點漲到兩萬九千五百多點,俄羅斯股市更厲害,從130點漲到780點,漲幅超過500%。
按照過去經驗來講,大陸經濟成長力道這麼強勁,股市應該會大漲,過去也看到台灣很多投資人在2001年前後,甚至更早就到大陸去蹲點,也就是去大陸做股票。做了幾年下來,不少人財富大幅縮水甚至破產,難免感到非常冤枉,經濟成長如此亮麗的國家,股市怎麼跌成這付德性,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這幾年中國大陸股市最麻煩的是,到目前為止有64%是非流通股,其中國有股又佔了74%。非流通股不能買賣,大股東不關心股價,小股民當然只能用腳投票。所以這幾年可以看到做假帳的公司一堆,國營企業貪污腐化的現象頻傳,小股民已經對股票市場喪失信心。但是這種絕望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許反而是未來中國大陸崛起的一個好機會。
大陸政府真的害怕了,所以用各種方法來振奮股市,比如大力引進台灣QFII制度,最近外國法人加碼了60億人民幣,也使市場產生一股穩定的力量。另外股權分置已經分兩批試點進行,股權分置就是把過去不能流通的國有股,配給買到流通股並持股一段時間的股民之後,把國有股補償給持有流通股損失的股民,以這樣的方式來達到國有股釋出的目標。現在已經有新的法案規定,將來新上市的A股必須要達成完全流通的目標,2001年6月上海A股總市值1兆8800億人民幣,有1137家上市公司,到今年上半年總市值縮水一半剩下9900億人民幣,上市公司1385家,最近一段時間新增加的公司不多。
大陸股市本益比現在掉到17倍左右,相較於台股15倍本益比、香港股市19倍本益比其實不遠,具有止跌條件,而且下跌的時間夠長,不少人會在這邊搶反彈。不過最基本的包括公司治理問題,大陸到現在很難解決,所以未來有多大潛力還很難判定。不過現在有一個趨勢非常明顯,大陸比較有潛力的公司都跑去香港上市,中國企業已經有306家在香港掛牌,在香港股市的總市值超過兩兆港幣。香港股市目前總市值為六兆六千多億港幣,大陸去掛牌的企業就佔了三分之一,比重相當高。
如果觀察香港過去這一段時間集資發行IPO的公司,前十大企業都與中國大陸有關。包括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人壽、中國海洋石油、中銀香港、平安保險、中芯半導體、中國電信,這些在中國大陸重量級的公司,都選擇在香港上市。
另一個特殊現象就是科技股,尤其是一些網路新興產業,不是選擇在大陸上市,反而選擇NASDAQ。今年在美國掛牌的網路股就有九家,股價表現普遍也比大陸股市好,未來在很多中國企業開始有選擇市場的自由下,大陸股市可能只會留下一些在本土比較沒有競爭力的企業。
股權分置目前是大陸股市雷厲風行的重點,未來如何貫徹公司治理與國際接軌將是關鍵;如果不解決,大陸股市恐怕就會像吃人的市場,沒有任何保障。
http://bbs.ly.ha.cn/dispbbs.asp?boardID=24&ID=640841
⑥ 國有企業有哪些上了市的, 股票代碼分別是多少
1、中國石化(600028)
中國石化的最大股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是國家在原中國石化總公司的基礎上於1998年重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是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公司、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
2、工商銀行(601398)
中國工商銀行成立於1984年1月1日,總行位於北京復興門內大街55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國家副部級單位中國工商銀行的基本任務是依據國家的法律和法規,通過國內外開展融資活動籌集社會資金,加強信貸資金管理,支持企業生產和技術改造,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
3、農業銀行(601288)
中國農業銀行成立於1951年。總行位於北京建國門內大街69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國家副部級單位。中國農業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各種公司銀行和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同時開展金融市場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業務范圍還涵蓋投資銀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賃、人壽保險等領域。
4、中國人壽(601628)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簡稱中國人壽)是國有特大型金融保險企業公司;總部設立在北京,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品牌500強,屬中央金融企業。公司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的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96年分設為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5、中國銀行(601988)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經孫中山先生批准,於1912年2月5日正式成立。總行位於北京復興門內大街1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 國家副部級單位。中國銀行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有金融機構,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⑦ 為什麼說中國股市,一開始就被設計成幫國有企業融資的市場
中國是假市場經濟
⑧ 國有企業可以投資股市嗎
國有企業可以投資股市。
從現有的法律法規上看,國有事業單位用自有資金購買國債、申購基金和投資股票沒有任何法律上的障礙。
1997年5月21日,國務院證券委、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經貿委下發《關於嚴禁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規定》的通知,1999年,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法人配售股票有關問題的通知》的有關規定,這兩個通知並沒有對國有企事業單位的投資行為作出限制,只是規定了國有企事業單位在進行投資股票時,不得進行股票的炒作。
根據以上規定,國有企事業單位在進行上述投資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該筆資金必須是單位自有資金。如繫上級單位撥款或銀行貸款,則只能專款專用,不能用作上述投資。
2、用自有資金進行股票投資,只能以單位法人的身份開設一個B字帳戶,不得開設多個帳戶,也不得以個人名義開設股票帳戶或者為個人買賣股票提供資金。
3、國有企事業單位不得用於炒作股票的涵義是:無論是配售股票或投資二級市場股票,必須持有該股6個月以上方可拋售(即在二級市場買入又賣出或賣出又買入同一種股票的時間間隔不得少於6個月)。
違反上述規定,證監會對此將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及追究法定代表人責任等。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在配售股票過程中,承銷商一般都會規定最高申購限額,因此,使用的資金量不會很大。如自有資金量大,可考慮用組合投資的方式(如再購買國債及申購基金方式)使自有資金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