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的企業
A. 科創板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博科生物有望成河北首家
黨中央、國務院同意, 2019年1月28日中國證監會公布《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2019年3月1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審議通過《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兩個文件明確了科創板改革的相關內容,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實施意見》指出,科創板根據板塊定位和科創企業特點,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允許符合科創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和紅籌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允許尚未盈利企業上市是科創板重要特點之一,澤璟制葯也是科創板申報企業中首家選用第五套科創板上市標准上市的企業,具有里程碑意義。這項標準是五套上市標准中唯一一套未牽涉到業績情況的標准,也一直被業內認為是給未盈利生物 科技 類企業量身定做的標准。
除尚未盈利外,澤璟制葯還是科創板申報企業中首家選用第五套科創板上市標准上市的企業。根據相關規則,科創板第五套標准為「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葯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該項標準是五套上市標准中唯一一套未牽涉到業績情況的標准。
事實上,在科創板上市標准出台之初,有分析人士曾指出,第五套標準的設立或專門面向未盈利的生物醫葯類企業。
2020年1月23日,澤璟制葯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正式登陸科創板。是首家未盈利企業登陸科創板的上市公司。 澤璟制葯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專注於腫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膽疾病等多個治療領域的創新驅動型化學及生物新葯研發企業。核心產品多納非尼是針對肝細胞癌、結直腸癌、分化型甲狀腺癌等多種癌症的一類創新葯,也是我國首個開展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III期臨床試驗的國產靶向新葯。
目前,澤璟制葯已經建立了兩大核心技術平台:精準小分子葯物研發及產業化平台、復雜重組蛋白新葯研發及產業化平台。依託這兩個技術平台,公司開發了豐富的小分子新葯與重組蛋白新葯的產品管線,覆蓋肝癌、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鼻咽癌、骨髓增殖性疾病等多種癌症和血液腫瘤以及出血、肝膽疾病等多個治療領域。專注於自身研發管線開發的同時,公司正與國內知名葯企積極推進其小分子靶向新葯與抗 PD-1/PD-L1 抗體對腫瘤的聯合治療研究。
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 -2018 年度及 2019 年 1-6 月,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 -12826.79 萬元、-14646.84 萬元、-44008.90 萬元和-34114.84 萬元。
澤璟制葯也坦言,未來一段時間內, 公司預期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並將持續虧損。
經過數輪融資後,澤璟制葯的股東榜也是機構雲集。民生人壽、北極光創投、分享投資、深創投等數十家知名PE/VC扎堆,同時還有上市公司的身影。其中,東吳證券(10.580, -0.15, -1.40%)全資子公司東吳創新持股近1.1%,中色股份(4.860, -0.03, -0.61%)、聯想控股、新希望(39.690, -0.49, -1.22%)通過民生人壽持有公司2.8%股權。
科創板的推出,打破了A股市場「必須盈利」的藩籬。給需要研發投入、創新技術的生物醫療企業打開了大門。
8月31日上交所發文稱,今年上半年已經有14家未盈利企業登陸科創板,這些企業發展勢頭向好,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72.34億元,同比增加24.75%;共計減虧11.82億元。14家未盈利企業中,10家公司營收同比實現增長,近半數公司盈利情況改善,2家公司扭虧為盈。14家企業上半年研發投入增加6.12億元,同比增長14%。盈利質量改善的5家公司持續加大了研發投入,如澤璟制葯的研發投入由0.76億元增加到1.29億元,增幅達到69.73%,企業仍減虧2.12億元。
在此,我們向投資界推薦河北博科生物「腫瘤靶向新葯。有可能成為河北未盈利企業登陸科創板第一名。
附2河北博科生物「腫瘤靶向新葯研發實現革命性突破
項目名稱:河北博科生物「腫瘤靶向新葯」
-項目亮點:
1.MCTL技術在肺癌治療中顯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療效。MCTL靶向葯腫瘤控制率60%,是常規靶向葯物和化療葯物控制率的2-4倍,且副作用小,多靶點,不易出現耐葯性。相比現有的CAR-T技術針對病種更多,靶點更多,可轉化多種新葯產品;相比DC/CIK/CTL技術,高特異性抗原誘導。
2.「靶標庫」——涵蓋19種高發實體瘤, 322個靶點,系列產品。20家醫院同步開展臨床科研合作;19個病種,38個品種新葯陸續啟動。檢測產品已經獲得注冊證和物價,細胞製品以自體免疫細胞注射液(肺癌)為第一個申報產品,在IND臨床試驗階段。
3.已經獲得生物醫葯上市公司和多家投資機構參股。
-財務預測:2020年營業收入0.3億元,2023年2億元左右。
-融資需求:本輪融資1億元,2023年前預計融資10億元,用於新葯申報,研發與科研。
-估值測算:當前估值3億元,未來估值30-50億元。
B. 科創板五套上市標准
一、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的發行條件;
二、發行後股本總額不低於人民幣3000萬元;
三、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四、市值及財務指標符合本規則規定的標准;
五、上交所規定的其他上市條件。
拓展資料:
從市場功能看,科創板應實現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更加深度的融合。科技創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等特點,間接融資、短期融資在這方面常常會感覺力有不逮,科技創新離不開長期資本的引領和催化。
資本市場對於促進科技和資本的融合、加速創新資本的形成和有效循環,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年,中國資本市場在加大支持科技創新力度上,已經有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但囿於種種原因,二者的對接還留下了不少「縫隙」。
很多發展勢頭良好的創新企業遠赴境外上市,說明這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間。設立科創板,為有效化解這個問題提供了更大可能。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是科創板從一開始就要肩負的重要使命。
從市場發展看,科創板應成為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創新的「試驗田」。監管部門已明確,科創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這一點非常重要。
增量改革可以避免對龐大存量市場的影響,而在一片新天地下「試水」改革舉措,快速積累經驗,從而助推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不斷完善。
以最受關注的注冊制為例,在市場中已經討論多年。此次明確在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既是呼應市場需求,又有充分法律依據。
從市場生態看,科創板應體現出更加包容、平衡的理念。資本市場是融資市場,也是投資市場。科創板通過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化安排,將增強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與此同時,投資者也是需要被關注的一方。
在投資者權益保護上,科創板一方面要針對創新企業的特點,在資產、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強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
同時,應通過發行、交易、退市、證券公司資本約束等新制度以及引入中長期資金等配套措施,讓新增資金與試點進展同步匹配,力爭在科創板實現投融資平衡、一二級市場平衡、公司的新老股東利益平衡,並促進現有市場形成良好預期。與投資者攜手共成長,科創板定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C. 首葯控股2022年一季度營收707元,如何評價這一成績
4月27日,首葯控股-U(688197,SH)(下稱首葯控股)公布了公司上市後的第一份一季度報表。2022年一季度,公司的營收僅有707.96元,純利潤虧損5066.23萬余元。上市公司單一季度不上1000元的營收,也導致投資人的強烈反響。
2022年3月,首葯控股進行上市發售工作中,公司新增加發售了3718億港元股權,每一股發售價錢為39.90元,募集資金總金額為14.83億人民幣,融資凈收益為13.74億人民幣。3月23日,公司個股宣布在科創板上市掛牌上市上市。
殊不知,首葯控股股價上市首日開盤便宣告跌破發行價,盤里一度回暖碰觸35.98元/股,最後點收於32.11元/股。此後,公司股價也一直不斷下降趨勢。截止到4月28日收市,公司股價點收於17.97元/股,股市總市值為26.72億人民幣。
D. 哪家券商將搶到科創板開市最大紅利
科創板即將開市,首批25家上市企業的發行費用已經公開。哪家券商在這一輪開板紅利中收獲最多?南都科創工作室統計分析發現,首批上市的科創板企業或將為券商創收19.5億元。在此前IPO項目源持續下滑的趨勢下,科創板已成為券商業績增量的大蛋糕。
隨著證券市場改革進程不斷加快,券商單純依靠牌照渠道價值「躺賺」的空間已越來越小。新規則下,投研估值能力將成為券商的核心競爭力,這也將加速券商行業的馬太效應,加速競爭分化。
富貴險中求?
中金力推兩家未盈利葯企上市
數據統計顯示,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的背後,共有6家券商保薦的上板企業數超過兩家。其中,收獲最多首批上市企業的是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共有5家主保薦企業和1家聯合主保薦企業。此外,另5家券商還包括中信證券、華泰聯合、國信證券、中金公司和海通證券。
而從這6家券商截至目前保薦的申報企業來看,其中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和華泰聯合4家券商保薦的申報科創板企業數均達到或超過10家。在中信建投保薦的15家申報企業中,有6家成為了首批上市企業,「首批申報上市率」最高。而中金公司保薦申報了14家企業,僅兩家首批上市,在保薦申報企業數較多的券商中首批上市率最低。
對比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保薦的申報企業發現,中信建投保薦的企業融資金額多數在10億元以內,超過10億元的僅3家,首批上市的6家企業中也有5家融資金額在10億元以下。可以看出,中信建投在保薦申報科創板企業的策略上比較保守。
而中金公司在保薦申報企業上則顯得更為「大膽」,不僅保薦了6家融資超過10億元的企業申報,其中還有兩家為未盈利葯企,分別是澤璟生物和百奧泰,均屬創新葯研發公司。這兩家公司也是目前科創版148家申報企業中,唯二採用第五套上市標準的企業,這意味著兩家企業預估市值均超過50億元。兩家葯企融資金額均超過20億元,如果能夠成功登上科創板,將為中金公司帶來一筆可觀的收益。
不過,未盈利的同 時尚 未有產品上市、尚無穩定營收也意味著該類企業具有更大的投資風險。事實上,在首批25家上市企業中,尚未出現醫葯製造業企業,即使是已盈利的葯企也沒能進入首批俱樂部。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與早前市場預期科創板將重點支持推動生物醫葯類企業上市的情況有差異。中金公司保薦的兩家未盈利葯企,可能在科創板開市後仍需較長時間觀察。
逆勢而上
首批創收預計直追上半年總量
為何科創板吸引這些上市券商公司大舉進軍?除了外部的政策推動、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等因素外,也由於科創板將成為存量IPO市場下滑背景下難得的增量大蛋糕,券商自身的商業訴求使它們對於保薦企業上市科創板具有很高的熱情。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券商在IPO上的收入情況並不樂觀。上半年券商承銷保薦總收入約35.3億元,同比下滑18%,存量一級市場融資速度放緩已經成為趨勢。
據北京商報報道,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IPO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在趨勢性下降,由於2017年IPO大爆發,提前透支了後續幾年的IPO項目資源,加上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使得很多本來符合IPO資質的企業因業績下滑等因素,退出IPO申報,導致擬IPO企業數量減少。
而IPO項目源的減少又加劇了市場競爭,券商不得不採用「價格戰」的方式在日趨白熱化的IPO項目競爭中爭取客戶。2018年底甚至出現了上海農商銀行A股IPO中標3家券商承銷費率均未超過0.5%的情況,而此前一般來說IPO承銷費率在3%-6%左右。這些因素均使得券商保薦承銷收入不斷下滑。
在此背景下,科創板無疑將成為讓券商眼紅的下半年業績增量大蛋糕。早在今年3月天風證券就曾發布科創板研報預測,首年科創板將給券商帶來60億的業績貢獻。
此外,科創板開市後券商的獲益情況也可對比創業板開市後的情況進行參考預測。公開數據顯示,自創業板2009年10月開市一年後,A股14家上市券商在2010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十分優異,主承銷融資項目融資規模同比增加近三成,這主要就是受創業板和中小板IPO發行提速的影響。而創業板開市兩周年時,共有271家創業板上市公司被56家券商保薦承銷,保薦承銷費、發行費用共計126.9億元。
不過,隨著創業板開市兩周年時大批股票破發造成股民損失,作為中介機構的券商曾被股民質疑「只薦不保干收錢」。彼時,271隻上市創業板個股中破發比例高達77.12%,不僅中小投資者利益受損,甚至不少重倉創業板的基金公司也虧損慘重。兩年中創業板IPO項目造假、過度包裝等問題不斷,成為當時券商賺取創業板紅利的另一面。
分析
新規則下「躺賺」情況不再
科創板或加速券商馬太效應 投研估值能力是關鍵
近年來,隨著中國證券市場持續運行,監管力度逐漸加碼,券商「只薦不保」、「躺著賺錢」的空間已逐漸縮小。
2017年6月,新時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因其保薦的登雲公司IPO造假被立案調查,被罰款近1700萬元,相比其保薦的登雲公司被處罰60萬元,對保薦券商的處罰力度更大。此前,時任證監會主席的劉士余曾公開表示,券商發展應從源頭上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不能「只薦不保」、一上了之。
而對於科創板來說,更是通過市場化詢價定價、券商跟投機制等多項制度創新,更加註重上市企業和保薦機構的利益捆綁。這就使得券商如果沒有足夠的投研能力和銷售能力,保薦一家企業IPO上市可能不僅賺不到錢,還有虧錢的風險。其中尤其是科創板要求券商跟投的機制,將券商與投資者綁上「一條船」,如果發行後股票下跌,券商也將直接面臨虧損。
2018年7月9日,國內明星 科技 公司小米集團在港交所上市,上市當日股價即跌破發行價,直至昨日股價仍一直處於下探態勢,上市一周年之際已從發行的17港元跌至9.37港元。事實上,股價破發情況在近年全球的資本市場並不少見。
有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科創板採用市場化詢價定價機制,放開了此前A股的23倍市盈率限制,在科創板短期熱情過後,也將可能出現上市首日破發的情況。而能否避免破發,主要考驗的就是券商投研估值能力。隨著中國證券市場改革進程的加快,投研估值能力將成為區分券商質量的核心競爭力。
7月4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帶隊赴中金公司調研時提出,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是資本市場的「看門人」,中介機構的核查工作有效防範各類欺詐行為發生,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同時也是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和市場創新的「領頭羊」,要通過更強的價格發現能力、更理性的投資行為、使用有效的對沖工具,不斷創設新的金融工具,提升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
隨後,為提升證券行業整體水平,7月5日,證監會正式發布《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進一步明確證券公司分類管理,根據業務風險劃分為綜合類證券公司和專業類證券公司。
分析認為,科創板即將開市以及證監會近日的一系列動作,將加速券商行業的馬太效應,形成頭部券商強者恆強的局面,頭部券商將拿到更多的IPO項目源和收益,留下的市場空間將更小。與之相應的,券商市場也將面臨競爭分化,中小券商需要謀求差異化發展。
出品:南都科創工作室
數據支持單位:
挖貝研究院
E. 迪哲申購值得申購嗎
值得。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交易所公告,迪哲醫葯今日申購,申購代碼:787192,發行價格:52.58元/股,單一賬戶申購上限7,500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7.5萬元。迪哲醫葯在科創板上市,發行總數4000.01萬股,計劃募集資金約17.83億元,採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准上市,中信證券為其保薦機構。
1、迪哲(江蘇)醫葯股份有限公司(「迪哲醫葯」)本次科創板上市吸引了市場很多關注的目光。追究起來,可能源於迪哲醫葯的「出身」。2017年,迪哲醫葯成立,是一家非常年輕的生物技術公司。成立之初,注冊資本為1.3253億美元,其中AZAB認繳5500萬美元,占總注冊資本的41.50%;先進製造認繳5500萬美元,佔41.50%;無錫靈創認繳2054萬美元,佔15.50%;ZYTZ認繳198萬美元,佔1.50%。
2、AZAB是阿斯利康的全資子公司;先進製造全名為「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其中財政部佔36.3%的股份,相當於國有資本,因此迪哲醫葯可以算作「中外合資企業」。迪哲醫葯核心技術人員也均來自創新中心,首席醫學官楊振帆、首席科學家QINGBEI ZENG(曾慶北)、HONCHUNG TSUI(徐漢忠)、陳侃、鄭莉等此前都是阿斯利康的研究員。
拓展資料
1、迪哲醫葯的管理層和技術人員中,截至2020年底,共有55名曾在阿斯利康工作;其中創始團隊、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重要崗位人員中曾在阿斯利康任職的為18人;上述人員分別占迪哲醫葯2020年底員工總數的37%和12%。專利出讓方面,目前迪哲醫葯的研發管線中,DZD4205、DZD2954及DZD0095的化合物專利均是從阿斯利康處購買所得。
2、雖然迪哲醫葯聲明其始終獨立自主開展業務經營,不存在對阿斯利康的依賴關系,並在未來將繼續獨立經營,在各個方面保持與阿斯利康的獨立關系。經過多家知名資本參與融資之後,截至IPO前,先進製造和AZAB仍然持有相同比例股份,均為30.2564%,也因此,迪哲醫葯沒有最終實際控制人;管理層ZYTZ和員工持股計劃共持有17.3942%;禮來亞洲基金通過LAV Dizal、蘇州禮康、蘇州禮瑞共持有9.9418%;紅衫資本實際控制的Imagination V持有7.7326%等。
3、財務數據方面,迪哲醫葯2018年、2019年、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941.92萬元、4101.75萬元、2776.08萬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7361.40萬元、-44575.32萬元、-58661.19萬元;其中研發支出分別為21020.42萬元、42143.56萬元、43949.48萬元。
F. 虧損上科創板的影響
虧損上科創板的影響很大。
一、新增加的指標會不會影響科創板的無利可圖的企業?
董登新指出,上市公司的第五個市值和財務指標也叫R&D上市公司。在金融強制性退市標准中,針對此類企業的退市標准不同於患者普通公司的標准。根據退市,新規上述退市標准,如「扣除前後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收低於1億元」和「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末經審計的凈資產為負值」,均適用於上市之日起第四個完整會計年度的R&D上市公司。「也就是說,已經通過科創板第五通道IPO的公司,不管前三個財年的凈利潤和營收如何,都不會觸發退市標准。今年1月,科創板迎來第一家通過第五套上市標準的上市公司。目前通過第五渠道IPO的公司有7家。雖然都沒有盈利,但目前也不用擔心。新修訂的退市標准要到2023年才會對這些企業生效。」董登新說。
二、科創板和創業板有什麼區別?
板退市更嚴格;與目前主板、創業板、中小板等相比。證監會負責注冊科創董事會。主要區別包括:科創板投資者進入門檻為50萬,需要24個月的投資經驗;前5個交易日無漲跌,漲跌幅限制擴大至20%;未來嚴格退市制度,簡化退市流程,無暫停上市復牌環節;科創板將採用市場化定價。在發行審核方面,意見稿規定,科創板企業由上交所負責審核,證監會負責注冊。允許無利可圖的企業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的紅籌企業上市。應該說,科創板在發行審核、定價制度、交易制度、退市制度等諸多方面與創業板有本質區別。以科創板退市制度為例,科創板退市更為嚴格。
綜上所述,上交所表示,《上市規則》的退市標准重在「嚴」。在科創板退市制度的設計中,充分借鑒了現有的退市做法,對退市的標准、程序和實施進行了嚴格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