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審核不通過的企業
A. 上交所終止柔宇科技科創板上市審核,什麼樣的公司可以在科創板上市
有核心競爭力,有相關的技術專業的科技企業就可以在科創板上市了。早前宣布開始上市步伐的柔宇科技正式宣布,暫緩上市進程,而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宣布將徹底終止柔宇科技的上市審核,而作為上市保薦公司的中信證券也撤回了相關上市文件。據悉,這家以面板研發為主的科技企業,從創立至今,已經歷經了八年時間,目前累計融資次數超過了12輪,但該公司至今還未盈利過,僅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柔宇科技虧損就超過了30億人民幣,這讓外界不禁懷疑虧損越來越大的柔宇科技,究竟有什麼競爭力可以在科創板上市。
B. 科創板IPO出現首個撤單!木瓜移動成科創板終止審核第一股
【獵雲網】7月8日報道
7月8日收盤後,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通知稱,科創板受理企業北京木瓜移動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木瓜移動」)已主動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成為科創板終止審核的第一股。科創板項目動態「終止」一欄同步更新。隨著木瓜移動主動撤單IPO ,這意味著,木瓜移動將成為科創板IPO首個在發行上市審核中撤單的企業。
上交所方面此次表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是申報企業的自主判斷和正常行為,交易所予以尊重;未來將繼續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把握好科創板定位,重點關注發行人的科創含量、技術先進性等重大事項,督促發行人充分披露相關信息。
招股書顯示,木瓜移動是一家依靠自主研發技術進行大數據處理分析的公司,主要利用全球大數據資源和大數據處理分析技術為國內企業提供海外營銷服務,具體包括搜索展示類服務和效果類服務。
木瓜移動在今年3月29日被受理,4月11日上交所啟動問詢。公司先後在5月22日和6月20日完成兩輪問詢的回復。在7月4日,公司及保薦人提交了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按照相關規則規定,上交所同意了公司申請,依法決定終止其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
根據第一 財經 報道,一方面,有關業務實質與模式、核心技術的先進性、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風險等,木瓜移動此前就被反復追問,相關問詢問題直指企業的科創屬性與技術含量。另一方面,木瓜移動在兩輪問詢中亦出現信息披露存疑的現象,多處出現了數據不匹配等,也被交易所重點問及。
木瓜移動此前是新三板掛牌企業,在掛牌時對於自己主營業務的表述是「移動數字營銷和移動 游戲 的營銷運營」,並且2016年度 游戲 業務毛利佔比仍超過30%。但在此次申報科創板時,公司變身為依託大數據技術的海外營銷服務商。
對於這種差異,公司稱是由於在2017年7月進行了移動 游戲 業務的剝離,同時將營銷業務結合技術、客戶等特徵進行的進一步細化表述;並表示這「不屬於重大信息披露違法,不構成本次上市發行的法律障礙」。
除此之外,木瓜移動在審核問詢回復中,披露了公司2018年向Facebook的采購金額佔Facebook亞洲收入的21%。而這一數據與Facebook在納斯達克交易所公開披露數據測算的結果不一致。
C. 因這事,上交所終止吉利汽車科創板IPO審核
用民生視角報道 汽車 資訊 / 左右觀車6月28日報道——
看好「科創板 汽車 第一股」的投資者要失望了。
本以為在科創板可以鐵定上市的吉利 汽車 突發「撤回申請」的公告,讓市場一頭霧水。是什麼原因導致吉利 汽車 暫緩科創板IPO申請呢?上交所和港交所的公告基本說清楚了。
6月25日,上交所官網消息稱,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吉利 汽車 控股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吉利 汽車 和保薦機構申請撤回申請的文件名稱為:《吉利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吉利 汽車 還稱,此次撤回申請不會對集團的財務狀況或營運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響;待有關條件成熟後,再積極推進人民幣股份發行上市工作。
吉利 汽車 同日晚間在港交所發布的公告顯示,鑒於公司經營決策和戰略調整,經與中介機構審慎研究及討論,並經當天召開的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決定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公告中,吉利 汽車 提到,將對旗下智能 汽車 品牌極氪智能 科技 尋求不同的外部融資方案。
吉利 汽車 在此前針對科創板IPO問詢的回復中提到,傳統車企以硬體開發見長,目前正在處於轉型過程,而部分新興新能源車企在設立之時就以軟體開發為重,因此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公司也正在積極投入軟體研發轉型,已建立了超過千人的軟體工程師團隊,全面開展各項相關技術開發升級。」
從對外宣布擬在科創板上市,到撤回上市申請,吉利 汽車 耗時整整一年。
針對終止申請,媒體給予吉利 汽車 的關注是:2000億 汽車 巨頭撤回科創板IPO,將為旗下公司尋求外部融資,會否繼續尋求A股上市?網友在留言中表示,吉利 汽車 此次撤回申請也許有另外的隱情,從長期看尋求A股上市是一定的。
我們注意到,上交所披露吉利 汽車 的申請狀態已經顯示終止。在本次狀態更新前,IPO審核狀態顯示因財報更新進程中止。
吉利 汽車 是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主營乘用車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自主掌握 汽車 領域核心技術,廣泛布局主流車型市場。
根據吉利 汽車 當時披露的招股書申報稿,該公司擬在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7.32億股,計劃募資200億元人民幣,用於新車型產品研發及前瞻性技術研發等。
隨著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科創板 汽車 第一股」亦宣告終止。
左右觀車評論:
從IPO申請開始,市場就期盼「科創板 汽車 第一股」快點上市,到吉利 汽車 突然撤回科創板IPO申請,可謂「來也洶洶,去也洶洶」。
撤回申請肯定是有原因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之外,是不是網友所言「還有其它原因」,還真不好說,畢竟吉利 汽車 在公告中說了,「待有關條件成熟後,再積極推進人民幣股份發行上市工作。」這說明,現行條件還不成熟。
至於何時條件會成熟,還真不好斷言,你說呢?
D. 科創板將禁止房地產、金融投資企業上市,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我覺得這是一種金融監管的信號,因為現在在金融市場上確實會有很多金融企業和房地產企業打著科技的旗號來融資。
以前我們在提到上市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上市是一個能幫助企業發展的事情。但真實情況可能正好相反,有些企業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發展而選擇上市而是為了所謂的上市圈錢,這是為什麼我們說要擦亮眼睛的重要原因。
科創板將禁止房地產和金融投資行業的企業上市。
我們要知道科創板本身就是科學創新企業上市的地方,以前會有很多企業打著科技的旗號來融資,這樣的行為以後在科創板不會發生了,因為科創板將會禁止所有的此類型企業融資上市。這對於我們的科技發展是一件好事,也是繼注冊制改革的進一步實踐。
E. 科創板IPO現首例主動撤單 審核「問出」木瓜移動四大疑點
科創板開市腳步漸近,各項制度規則正接受來自市場的檢驗。在「問出一家真公司」的審核威懾力之下,科創板迎來了首個IPO主動撤單的案例——木瓜移動。
7月8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木瓜移動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審核」。上交所發布消息稱,日前對木瓜移動及其保薦人提出的撤回發行上市申請進行了審核,按相關規則規定,同意其申請,依法決定終止其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上交所表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是申報企業的自主判斷和正常行為,上交所予以尊重。
歷時101天,經過兩輪問詢的木瓜移動為何主動止步IPO?
在市場人士看來,這正昭示了注冊制下問詢式審核的威懾力——以信息披露為中心,以「充分、一致、可理解」為准繩進行審核。同時,審核問答不僅是豐富信息披露內容的互動過程,也是震懾欺詐發行,便利投資者在信息充分情況下作出投資決策的監管過程。注冊制下的發行上市審核,將對發行人及其保薦機構給予最具穿透力的市場檢驗。
四大疑團難解致主動撤單
從3月29日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到7月8日終止審核,木瓜移動在科創板的「考試」進程持續了101天。其間,公司歷經兩輪問詢,累計回復「89問」,其中核心技術、業務模式、技術先進性、收入等都是上交所追問的熱點問題。
據上交所介紹,6月28日,經過兩輪審核問詢和回復,上交所審核中心召開審核會議,對木瓜移動發行上市申請形成審核報告,擬提交上市委員會審議,並發函要求發行人和保薦人提交招股說明書上會稿。7月4日,公司及保薦人提交了撤回發行上市申請。對此,上交所經過審核,決定終止其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
據申報稿顯示,木瓜移動是一家依靠自主研發技術進行大數據處理分析的公司,主要利用全球大數據資源和大數據處理分析技術為國內企業提供海外營銷服務。本次公司擬募集資金11.76億元,中天國富證券為公司保薦機構。
木瓜移動緣何主動止步IPO?
翻閱公司兩輪問詢「答卷」不難找到答案——審核問詢的重點已展示出公司在核心技術先進性、業務模式、持續經營能力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四大疑點。
首先,在技術先進性方面,木瓜移動披露,目前擁有1項美國專利、無國內專利,報告期內研發投入佔比分別為4.94%、1.20%及0.71%,各期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0.31%、6.24%及4.38%。上交所問詢要求發行人說明具有什麼樣的核心技術,要求發行人結合報告期毛利率變動趨勢、研發投入情況、同行業可比公司技術水平等進一步披露公司核心技術是否具有先進性、能否有效轉化為經營成果。
其次,在業務實質和模式方面,上交所關注發行人行業定位及歸類的准確性,要求發行人結合相關部門出具的產業分類目錄及指南、公司具體從事的經營活動內容、大數據的來源及獲取、主營業務與可比公司的相似度等多重因素,充分說明和披露公司行業定位是否准確。
同時,上交所特別關注公司是否充分披露對其持續經營能力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風險因素。比如,2018年,木瓜移動向Facebook采購額佔全年采購額的91.99%,相關收入亦主要依賴Facebook渠道實現,而其采購佔Facebook亞洲收入和廣告總收入的比重較低,相關合同條款對其業務的可持續性亦存在不利影響,而公司未在申報稿招股說明書顯要位置充分揭示上述情況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不利影響。
此外,上交所還發現,木瓜移動的相關重要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一致性、可理解性也存在諸多疑點。
問詢式審核威力顯現
事實上,一問、二問甚至多輪問詢,在審核程序和機制中相互銜接、層層遞進,是後續審核機構和上市委員會進行審核判斷的重要基礎。而多輪問詢的過程,是在全面問詢的基礎上,不斷突出重點、聚焦問題的過程,不斷督促發行人及中介機構真實、准確、完整地披露信息的過程,也是震懾欺詐發行、便利投資者在信息充分的基礎上作出投資決策的監管過程。
顯然,在全面、聚焦式的先後兩輪問詢中,木瓜移動在涉及科創定位、屬性、上市條件及發行條件等方面的作答並沒有說清楚、講明白。在突出重點、合理懷疑、壓實責任的審核威力下,發行人及其保薦人仍無法展示自身的科創「真容」,這或許是其最終選擇主動離場的關鍵。
上交所特別指出,審核問詢及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回復內容是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的組成部分,已按規定程序予以公開披露。值得注意的是,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一經受理,審核問詢回復內容一經披露,對發行人及相關機構即產生法律約束力,信息披露文件應當真實、准確、完整的法律責任並不因為終止審核而減免。如果終止審核前,發行人信息披露和中介機構執業已經存在違規問題,上交所將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目前,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已經產生,其他申報企業的發行上市審核,正按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的基本要求、審核標准和規定程序有序推進。發行上市審核中,上交所將在充分發揮公開化問詢式審核應有功能基礎上,對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信息披露要求做出審核判斷,形成審核意見。
上交所進一步表示,將繼續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把握好科創板定位,重點關注發行人的科創含量、技術先進性、運用先進技術開展生產經營、主要經營和技術風險等重大事項,督促發行人充分披露相關信息,以便於市場主體能夠有效判斷發行人科創屬性和投資價值。
首例撤單!木瓜移動科創板IPO審核終止 3個多月里發生了什麼變故?
木瓜移動成科創板終止審核第一股:上會前急撤材料 問詢中早有端倪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F. 如何看待聯想集團科創板IPO審核終止
10月8日,上交所發布公告稱,此前於9月30日提交招股書的聯想集團和保薦人中金公司申請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公司公開發行存托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這也意味著,聯想集團的這一計劃將徹底告吹。
為何聯想選在國慶長假前一天公布融資計劃,又在節後第一天就撤回申請?10月10日,聯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復雜度,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閱過程中失效,同時,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後,決定撤回中國科創板上市申請。聯想還表示,集團業務運營狀況良好,撤回申請將不會對集團的財務狀況造成任何不利影響。
在聯想對於撤回原因沉默的兩天里,外界對聯想撤回申請的原因進行了多種分析猜測,一些專業人士認為,聯想集團不符合在「科創板」上市的要求。包括聯想研發費用佔比不足3%且主要為人員薪酬和折舊的研發費用,科創板要求至少為5%;聯想融資目的45%為再投資和補充流動性資產等,而科創板要求募集資金應當投資於科技創新領域。而其保薦人中金公司在其中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也被打上一個問號。
此外,聯想董監高薪酬過高等也飽受質疑。北京青年報梳理發現,聯想集團CEO楊元慶在2021財年拿到高達1.68億元的薪酬包,但還有另外兩名未披露的高管比他更高薪,最高為1.97億元。聯想27名高管人均年薪3455萬元,一年的總薪酬高達9.33億元,占公司稅前利潤的7.77%。
G. 一周內七家公司終止IPO,這些企業為何要終止審核
注冊系統中有7家公司終止了IPO。今年以來,已有16家公司終止了審計。IPO審核的步伐似乎在收緊。
此前,國務院特別強調「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證監會開會明確將2021年IPO發行節奏寫入六大工作安排,可能成為一大「注腳」。那麼,這些企業為什麼要終止審計呢?注冊制審核的趨勢又變了嗎?本周《紅周刊》封面文章《IPO 閘口 " 收緊 "》將為投資者詳細解讀。
七家公司在一周內終止了首次公開募股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事實上,其他因素,如會計政策調整的合規性和增長的充分性,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例如,《紅周刊》最近發布了一份文件,聲明徐輝設計被終止或有警告。在文章《徐輝設計被終止上市早有先兆,調整會計政策增收,暴露成長性不足》中,逐一指出了徐輝,收益設計通過會計政策調整增加應收賬款,增長潛力有限等問題。
文章指出,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和2020年1月至6月(以下簡稱「報告期」),徐輝設計錄得營業收入分別為1.87億元、2.10億元、2.49億元和8895.02億元;歸屬於母親的凈利潤分別為2163.81萬元、5925.81萬元、7544.4萬元和1940.19萬元。2017-2019年,在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持續上升的同時,資產負債表上應收賬款上升較快,應收賬款周轉次數明顯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
2017年至2019年,公司應收賬款凈額分別為9158.47萬元、1.24億元和1.65億元,分別占總資產的41.91%、46.59%和46.97%,占當期營業收入的49.00%、59.10%和66.14%。應收賬款不僅占總資產和營業收入的比重較高,而且增長速度也快於總資產和營業收入。此外,徐輝設計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高於可比公司。同時,徐輝設計2020年上半年應收賬款比例也很高,等等。
再比如,集美新材料被指存在最大供應商持續借款、應收賬款預期比例持續上升等問題。然而,世宇科技對海外客戶銷售額的明顯下降也受到媒體等的質疑。當然,除了終止IPO的公司,還有被停牌的公司。比如1月21日匯川物聯IPO停牌。《紅周刊》記者發表了四篇文章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匯川物聯專利靠 " 外購 " 研發數據鬧 " 烏龍 " 有虛構交易嫌疑》發表於2020年9月12日,《匯川物聯借應收賬款計提 粉飾業績;多版本財務數據下業績 真假難辨》發表於2020年9月19日,《匯川物聯將財務差錯甩給聯通、移動等運營商,公司性質上演 " 羅生門 ",拿完補貼轉身變臉》發表於2020年12月12日,《專利事項暴露匯川物聯 " 隱秘 ",三季度凈利率不降反增有異常》發表於2020年12月19日),《紅周刊》記者提問的問題
紅周刊提問的重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問題焦點一:專利問題
《紅周刊》發表於2020年12月19日:《專利事項暴露匯川物聯 " 隱秘 ",三季度凈利率不降反增有異常》
1.外包專利簽約協議:《紅周刊》質疑匯川物聯,有13項發明專利,其中11項與核心AI遠程視頻測量技術相關,但只有3項是自主開發申請的,其餘10項發明專利全部通過外包獲得。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第四條的相關規定,發行人主營業務收入應在5項以上的發明專利(包括國防專利),而主營業務收入在匯川物聯,的發明專利只有3項,明顯不符合在科技創新局申請發明專利的資格要求。
上交所詢問後,其法律意見稱,他與閩江大學的合作雙方已簽訂了一份具體的R&D項目合同,該合同規定其中的「專利申請權」歸匯川物聯所有
之後解釋說『這些專利沒有單獨簽訂專門的項目開發協議或者專利權屬協議』。那麼,雙方到底是簽了協議還是沒簽?
2.獨立的R&D:在匯川物聯,的13項發明專利中,有10項是通過外包獲得的,其餘3項發明專利在對詢證函的回復中有所陳述,其餘3項發明專利是通過「獨立的R&D」獲得的,R&D方法都是「獨立的R&D」。《紅周刊》記者查詢了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及跨國專利信息查詢網站,發現:
(1)『基於雙光學同軸的遠程測距系統及其測距激光點定位方法』據記者查詢,該專利的發明人梁篤國、曹寧,與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高級專家同名;後一項專利的發明人賴愛光,是科協,福建省,的前副主席和福建省光學技術研究所所長,也就是說,他不是物聯,匯川的雇員
(2)名為「遠程測距終端、方法和系統」的專利的兩個發明人不是物聯,匯川的雇員
那麼,物聯,匯川的上述專利中所謂的「獨立研究和開發」似乎有失實陳述的嫌疑。
問題焦點2:企業的性質
《紅周刊》發表於2020年12月12日:《匯川物聯將財務差錯甩給聯通、移動等運營商,公司性質上演 " 羅生門 ",拿完補貼轉身變臉》
R&D在物聯, 匯川的投資有點低。如果物聯, 匯川是軟體企業,不符合科技創新板上市要求。因此,該公司將自己歸類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下的「物聯網」,稱其不再適用《暫行規定》關於軟體企業R&D投資比例的要求。
但是,實際情況如何呢?
1.匯川物聯市獲得「軟體企業規模獎」獎勵「軟手」。報告期內,連續幾年獲得軟體業務收入「規模獎」。
2.匯川物聯多次收到「支持雲補貼」項目資金,只能由軟體企業申報。
3.根據福建軟體行業協會網站披露的信息,從2017年到2020年,物聯, 匯川連續四年被評為「軟體企業」。
問題三:大客戶依賴嚴重,公司獨立性不足
1.福建省三大通信運營商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占物聯, 匯川,主營業務收入的89.99%、97.18%、98.58%和97.92%;
2.匯川物聯與通信運營商的整體平均佔比逐年下降,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的平均佔比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5.14%、2.38%和7.56%。
顯然,匯川物聯嚴重依賴大客戶,在運營上獨立性明顯不足。
這些IPO被終止或暫停的公司能否東山再起?猶未可知。
H. 多家企業終止IPO審核,是因為注冊制導致懼怕現場檢查嗎
主要是這些企業本身就有問題,所以擔心現場檢查出來,才提前終止了IPO。媒體報道,日前證監會對正在排隊IPO的企業,進行現場檢查,目前已經有20家企業被選中,成為檢查的目標。而且了現場檢查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主動撤回相關的IPO申請,目前創業板和科創板累計有37家企業已經顯示為撤回申請。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些主動撤回的企業,基本上已經經過了一輪反饋之後,又主動撤回的,其實真正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在問訊的過程中,企業肯定沒有得到積極的反饋,所以才選擇撤回的。
I. 百餘家公司IPO終止審核,是什麼引爆IPO撤回潮
核心的問題是,注冊制實施之下,很多資質並不好的企業,也開始了IPO申請,這就導致監管對IPO的審核加嚴,最終導致IPO的大幅撤回。媒體報道,這段時間以來,已經有上百家企業終止IPO的審核,其中有的是證監會終止的,有的是企業主動撤回的。不少投行人士表示,今年以來,申請IPO的企業確實良莠不齊,有很多問題,企業選擇主動撤回,也是避免被查出來,造成很惡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