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上市企業140家
『壹』 【一周車話】科創板成「搖錢樹」,美股的「韭菜地」卻黃了!
最近一周里,汽車企業似乎總與股市幹上了。
9月17日晚,在三番五次地向外界要登陸A股科創板地計劃後,吉利汽車終於披露了對上交所的首輪問詢答復。而在長達在247頁的文件中,吉利汽車共回復了包括:發行人股權結構和董監高等基本情況、核心技術、業務、公司治理與獨立性、財務會計信息與管理層分析、其他事項在內的6大類共27個問題。
很明顯,吉利在距離披露招股書僅半個月便做出回應,已足以體現出它是何其渴望登陸A股科創版。而要問原因嘛,無疑和「錢」脫離不了干係。要知道,哪怕是對於吉利這樣的一線車企,快速盤活產業現金流同樣是其強化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
作為商用車大拿的戴姆勒,不僅正式宣布了卡車運輸領域電動化戰略新計劃,還適時發布了全新賓士eActrosLongHaul電動卡車以及GenH2燃料電池卡車概念版。其中,eActros電動卡車續航里程約500公里,預計在2024年批量生產,而GenH2燃料電池卡車續航里程將超過1000公里,計劃2023年開始客戶試用,2025年後也會投產。
總之,無論從資本市場的運作上來看,還是以技術實力來論,來自漂亮國的尼古拉就是個「哈皮」。
搜羅一周車聞,回顧大小車事,車聞軼事盡在【一周車話】,下周見!
文/曹佳東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又一家科創板智能交通企業披露申購情況,打造國產化軌交大腦
7月15日,交控 科技 首次公開發行A股網上申購情況及中簽率公告。這是繼中國通號之後,第二家軌道交通控制系統企業在科創版上披露申購情況和中簽率。
要說2019年資本市場什麼事情最值得關注,影響面最廣,影響力最大,那答案一定是科創板。科創板是我國獨立於主體市場的新設市場板塊,是提升服務 科技 創新企業能力、增強市場包容性、強化市場功能的一項資本市場重大改革舉措。
截止目前,已經有超過140家企業申請科創板,31家企業過會。在過會的31家企業中,智能交通板塊兩家企業引人注目,分別是中國通號和交控 科技 ,這兩家企業的主營業務都是軌道交通控制系統。何為軌道交通控制系統,這兩家企業憑何資本擁抱科創板?
CBTC列控系統,是以無線通信的方式,實現列車和地面的雙向通信來達到列車控制的一種方法。CBTC列控系統的突出優點是省去了有線通信的成本和麻煩,保證行車間隔,為列車行駛安全和密集化運營打好基石。
交控 科技 董事長郜春海在多個場合稱CBTC列控系統為「軌交系統大腦和神經」 ,體現CBTC對軌道交通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CBTC列控系統技術一直被國外企業所壟斷,核心技術長期掌握外方之手。 中國通號與交控 科技 是國內第一批掌握自主CBTC列控系統核心技術的高 科技 公司, 從這一點看,與科創板企業一般需具有較高的 科技 創新水平和較強的研發能力是相符合的。
中國通號主要從事以下三類業務:第一、設計與集成:主要包括為軌道交通控制系統工程提供工程設計及系統集成等服務,並提供集成解決方案以實現控制系統的性能;第二、設備製造:主要包括生產和銷售信號系統產品、通信信息系統產品和其他產品;第三、系統交付:包括為軌道交通控制系統工程提供施工、安裝、測試、維護等服務。
科研成果是企業 科技 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從創新水平上看,在占據領先地位的軌道交通信號技術領域,中國通號編制了13項國家標准中的9項及159項行業標準的91項。截至最後可行日期,我們在中國擁有700項注冊專利和186項待批專利申請。
從經營狀況上看,中國通號營收穩定。公司經營業績持續穩 步增長。2018年全年實現新簽合同額人民幣682.9億元,同比增長12.4%;營業收入約人民幣398.4億元,同比增長 15.7%;實現凈利潤約人民幣38.0億元,同比增長8.0%。
中國通號在自主化CBTC系統在多地落子,有雄厚的市場實力。在2018年報告期內,先後中標北京地鐵12號線、合肥地鐵3號線、呼和浩特地鐵2號線、杭海城際等項目,取得 歷史 性突破。
交控 科技 成立於2009年,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BTC技術為核心,專業從事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的研發、關鍵設備的研製、系統集成以及信號系統總承包。面向公眾提供軌道交通控制設備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技術服務,是軌道交通信號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先者。
科創板因創新而興,因此,上板企業是否能長期保持領先的創新能力成為關鍵。 隨著國內CBTC信號系統技術國產化替代逐步實現,越來越多公司掌握此項技術,技術的迭代和持續創新能力成為交控 科技 面臨的挑戰。
交控 科技 本次上市籌措到的資金也將繼續投入技術研發,根據交控 科技 招股意向書附錄,本次籌集資金將主要依次投入軌道交通列控系統高科產業園建設項目、新一代軌道交通列車控制系統研發與應用項目和列車智能網路控制及 健康 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項目。
我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當前正實現重大飛躍。2018年,我國基建總投資達4850億元,投資增速大幅上行,涉及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江蘇沿江城市群城際鐵路、武漢城市軌道交通等。
我國政府正加大對軌道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的投入。
從細分行業態勢看,在鐵路領域,中國鐵路總公司將繼續保持鐵路建設投資強度和規模,2019年預計投產新線6800公里,其中高鐵3200公里,列控系統的交付呈現較快增長趨勢;
在高鐵領域,我國正迎來高鐵時代,高鐵的自動駕駛對軌交控制系統要求上一個台階;
從城市交通領域看,地鐵、輕軌、有軌電車未來會有更多項目落地,根據交通部數據,2019年1月至5月,我國軌道交通客運量91.3億人、增長12.9%,客運繁榮。
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交通路網支撐體系不斷完善,城市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為我國軌道智能交通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科創板看重的不僅是兩家公司的核心技術能力,也是看重我國交通基建發展的新機遇。
『叄』 科創板做市商有哪些券商
據了解,這是繼2015年6月6日之後,上交所在科創板推出做市商做市後再次對科創板做市商准入進行調整。最新公布的科創板做市商名單顯示,共有138家私募機構申報為第二批科創板報價股票做市商。其中有77家私募機構參與了申報,同時這是首次有私募基金參與報價股票做成市商業務。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9日發布之時就有消息傳出第二批科創板做市比例將高於第一批。
從首批做市商名單中看,共有16家私募機構申報了科創板股票,其中包括中證指數公司、元禾控股等知名私募。另外20家機構有產品參與科創板報價股票做市。首批科創板基金共有127隻,其中已上市的7隻產品均已通過公募基金業協會備案,而首批科創板基金的規模為217.82億元。其中首批5隻獲投的科創板基金總規模為21.97億元,平均每家投0.76億元。
科創板將在發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改革。7月27日,上交所宣布將在已設立的6個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的基礎上制定並公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交易特別規定》,並於8月1日起正式實施。根據《特別規定》,科創板將增加融券業務,並調整優化交易機制,引入做市商機制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業內人士認為,科創板新增「融資融券」交易機制,將有助於降低融資成本。此前融券余額佔比偏低被認為是導致融資融券交易成本較高的原因之一。
據市場消息稱,在科創板推出做市交易制度後,第二批科創板做市商的數量或將超過第一批。不過,在此之前,該消息已經得到市場相關人士的證實,不過目前還未得到上交所方面的證實。目前上交所正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推動實現科創板股票做市業務機制有效運行。券商投行人士也表示,第二批科創板做市商將在證券公司數量上增加一倍以上,比例或會高於第一批。
『肆』 25家科創板名單
25家科創板是指首批上市的25家企業,名單如下:
華興源創(688001);睿創微納(688002);天准科技(688003);容網路技(688005);杭可科技(688006);光峰科技(688007);瀾起科技(688008);中國通號(688009);福光股份(688010);新光光電(688011);中微公司(688012);交控科技(688015);心脈醫療(688016);樂鑫科技(688018);安集科技(688019);方邦股份(688020);瀚川智能(688022);沃 爾 德(688028);南微醫學(688029);天宜上佳(688033);航天宏圖(688066); 虹軟科技(688088);西部超導(688122); 鉑 力 特(688333);嘉元科技(688388)。
這25家企業主要分布在生物醫葯、半導體、新能源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9家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8家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3家屬於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2家屬於軟體和信息服務業;1家屬於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家屬於儀表儀器製造業;1家通用設備製造業。
『伍』 沒開通科創板,可以買科創板50指數ETF基金
可以的,你買的是基金,然後基金公司開通了科創板許可權,可以買賣科創板。
回答過題主的問題之後,下面帶大家深入探討一下股市指數的問題!
股市指數的意思就是,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通過觀察指數,我們可以對目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對我們來說還是有點難度,就不在這里多加贅述了,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性質是分類的一個依據,股票指數大概有這五大類: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這當中,最頻繁遇見的當屬規模指數,譬如大家都知道的「滬深300」指數,它反映的是滬深市場中股票的一個整體狀況,說明的是交易比較活躍的300家大型企業的股票代表性和流動性都很不錯。
另外,「上證50 」指數也是一個規模指數,指的是上海證券市場機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代表的則是某個行業目前的整體狀況。舉個例子,「滬深300醫葯」就是典型的行業指數,代表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的17個醫葯衛生行業股票整體狀況,反映該行業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
主題指數代表的是某一主題的整體情況,例如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等,那麼相關指數有「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根據前文內容可得,指數實際上就是選擇了市場上有代表性的股票,所以,指數能夠將市場整體漲跌的情況快速的反應給我們,這就能清楚地了解市場的熱度,甚至能夠了解到未來的走勢。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陸』 沖刺科創版
車企的科創板之路正在提速。
當傳統車企向汽車「新四化」轉型,當投資由狂熱轉向謹慎,資金掣肘讓造車新勢力融資變得愈發艱難,具有靈活准入和融資機制的科創版,開辟了一條新路,成為車企心照不宣的解決方案。
今年以來,多家車企瞄準科創板上市,吉利IPO已過會,恆大汽車和威馬汽車啟動上市輔導,合眾、天際、愛馳計劃明年IPO。然而,登陸科創板,並不意味高枕無憂,上市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雖然科創板對企業盈利沒有明確要求,但並不意味著持續虧損的造車新勢力能輕松登陸。除了五項市值和財務標准外,在科創板首輪問訊中,申請企業平均還要回答近50個問題,涉及未來規劃、企業制度、現金流狀況等多個方面。因此,科創板支持的是有真正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的企業,實現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
成功IPO,並不代表最終的勝出,新勢力企業能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取決於創新,定勝於產品。登陸科創版之後,仍需憑借自身的硬實力,經受住市場的檢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哪個科技產業上市公司少
一年之中,共有152家公司完成科創板注冊,140家掛牌上市,科創板總市值超過2.6萬億元,取得一個不錯的開端。
在此之際,有多位讀者詢問當下的科創板值得長期留意的公司,董師傅梳理了全部科創板的上市公司以及公開表明要登陸科創板的公司,發現有三傢具有不可替代的稀缺性。
金山辦公
在中國辦公市場,Office一度具有不可動搖的統治力,如今卻有了微妙的變化。
科創板市值前十的公司
憑借著免費,WPS一步一步蠶食著Office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2012年,其成為全球首款跨平台辦公軟體,率先擁抱移動時代,開啟了逆襲之路,迄今移動端活躍人數都遠遠超越桌面端。
更為關鍵的是,辦公軟體是自主可控成為國產替代的重要一環,不但在C端尋找到生存土壤,在A端、B端也大有用武之地,譬如政務采購目錄里已經沒有Office,騰訊文檔、釘釘等使用了WPS文檔技術作為底層應用。
金山辦公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WPS PC版月度活躍用戶數1.68億,移動版月度活躍用戶數2.71億,公司其他產品如金山詞霸等月度活躍用戶數接近0.1億,而營業收入為3.72億元同比增長30.9%。
不過,金山辦公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是估值非常高,營業收入與市值並不匹配,二是軟體授權收入佔比持續下降。
中芯國際
中國2019年晶元進口3000億美元,約等於2.1萬億元人民幣,晶元的國產化一直是國人的痛點,因此中芯國際成為「全村人的希望」。
中芯國際排名全球第五,科創板中也有華潤微等其他晶元製造公司,沒有唯一性,但同樣具有稀缺性——中國大陸第一家實現14納米FinFET量產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最有希望超越行業第二梯隊、趕上行業第一梯隊的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中芯國際2020年7月14nm的產量為每月7000片,到2020年年底產量將爬坡到1.5萬片,兩年之內一切順利的話就達到每月7萬片,是當下產量的十倍。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芯國際也是可以長期關注的。
不過,也要留意中芯國際的一些問題:1.科創板股價比港股高了兩三倍,這個高溢價能否一直維持,有待觀察;2.中芯國際在技術上能否有效突破,成功破圈。
螞蟻集團
螞蟻集團還沒有上市,但毫無爭議已經成為科創板的「明星」之一。
螞蟻集團的核心板塊是支付寶,後者是移動支付領域雙雄之一,具有唯二性,不過理財通歸於騰訊控股旗下,這么一來螞蟻集團的稀缺性成色就比較足了。
資料顯示,螞蟻集團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200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170億元,其中每天的支付筆數超過8000萬筆,其中移動支付的佔比已經超過50%,移動端支付寶錢包的活躍用戶數為1.9億。
中信證券認為,螞蟻集團的支付業務有望保持20%以上增長;科技輸出收入伴隨金融機構科技投入增長的上升期,亦有望再實現30%以上的增速水平。
不出意外,螞蟻集團上市就會受到爆炒,難以尋找舒服的賣點。
總體而言,科創板的金山辦公、中芯國際與螞蟻集團具有稀缺性,值得長期留意,但中短期不適合價值投資,更適合短線炒作,分享稀缺性帶來的高溢價。
Q&A問答
金價創九年來新高
@倖存者偏差:董師傅,看新聞說金價刷新九年來新高,那可以買黃金股嗎?
@董師傅:需要保持一定的謹慎。之前,COMEX黃金期貨報1860美元/盎司,創2011年9月以來新高,而現貨黃金也刷新2011年9月以來高位至1859.4美元/盎司,再度點燃投資者的熱情。歷史上,因為黃金價格高企,黃金股也有被短炒的歷史,但持續度並不高,因為這類公司更為看重的是業績,而黃金漲價要轉化為業績需要一個過程。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美元走弱和美債實際收益率為負也對金價構成支撐,但黃金多頭也在獲利了結,據CFTC持倉數據顯示,黃金期貨凈多倉已出現了下滑,後續上漲動力將減弱。因此,如果你想參與這波黃金漲價行情,最好短線操作。
三一重工何時賣比較好
@向日葵愛太陽:董師傅,幫忙看看三一重工何時賣比較好,拿了兩三年了,雖然收益很大,但現在行情這么好,這只股票卻沒有怎麼動,有點想換了。
@董師傅:恭喜恭喜,這個收益非常可觀了,從長線投資角度來看,可以獲利了結了。不過,從趨勢來看,後續可能還有上漲空間:1.行業景氣,譬如挖機2020年上半年銷量43476 台,同比增長24.23%,市佔率25.51%,這意味著全年業績有保障,有專業人士估計三一重工挖機銷量同比增長24%、混凝土機械銷量同比增長30%以上、汽車吊銷量同比增長15%以上;2.受益於風電、裝配式建築、軌道交通等市場拉動,大噸位起重機5、6 月增速有加速現象;3.自製底盤大幅提高了毛利率。從業績來看,未來穩步上漲的可能性較大。如果你想換股的話,隨時可以賣了,然後潛伏沒有怎麼漲的股票,譬如低於凈資產的周期股,如果風水輪流轉,早晚也會漲的,那麼你就可以復製成功抄底三一重工的經歷。
綠地控股還可以買嗎
@月下追夢人:董師傅,綠地控股二次混改,可以買不?看好的理由是股價跌了好多年,現在也不高,想等它復盤之後就梭哈。
@董師傅:查了一下,綠地控股第二大股東上海地產(持股比例25.82%)、第三大股東上海城投(佔比20.55%)要轉讓股份,引入戰略投資者,這的確是一個利好。之前,由於傳聞綠地控股正在申請免稅牌照,股價已上漲超過40%,這次能否藉助利好再度上漲,仍需觀察,畢竟從本質上並不會對基本面有所提升——第一次混改之後,綠地控股股價可能連續跌了數年之久。可以明確的是,綠地控股2020年7月21日發布的半年報業績快報顯示,上半年合同銷售金額1330億元,而去年同期為1677億元,回款1257億元,回款率達到95%,而去年同期為79%,這意味著雖然銷量下滑,但現金利用率獲得了有效提升。
康泰生物追高風險大
@忘記悅灣:董師傅,我想追高康泰生物,求打醒。
@董師傅:康泰生物是大牛股,你想買也在情理之中。因為疫情影響,疫苗公司紛紛倍受推崇,康泰生物搭上便車股價一飛沖天,今年股價已經翻倍了,站上了200元大關。公開資料顯示,康泰生物的主營業務為人用疫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其已上市銷售的產品有無細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釀酒酵母)、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等5種疫苗。並擁有在研項目30餘項,其中已申請葯品注冊批件3項。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康泰生物的業績並沒有大幅提升——2020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8.7億元同比增長7.71%,凈利潤為2.6億元同比增長0.63%,這個業績與千億市值並不匹配。之所以現在股價堅挺,是因為機構抱團,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末,共有167家基金持有康泰生物,涉及廣發、鵬華匯添富、易方達等知名基金。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機構抱團沒有松動,股價就暫時無憂,那麼你入場買賣相對也是安全的,不過一旦生變就要快跑,否則就成為接盤俠了。
怎麼看寒武紀
@阿利鹵鴨:董師傅,你怎麼看寒武紀?
@董師傅:寒武紀是科創板AI晶元上市第一股,具有特殊的意義,為後續AI晶元公司IPO提供了一個估值參考。不過,寒武紀在AI晶元賽道上名聲雖大,但前景仍不明朗,昔日與華為聯手名噪一時,但合作未能持續導致2019年核心業務收入大幅下滑41%,好在與聯想、美的和OPPO結了緣,有了新的規劃,不過目前來看還是藍圖。這么說吧,如果你問的是中長線,完全沒有必要去參與,保薦機構原本預估市值為192億~342億元,如今高了一兩倍,如果短線的話倒是可以參與,作為AI晶元第一股噱頭很多,對游資的吸引力比較強
『捌』 31省份研發投入大比拼:廣東總量第一,北京強度最高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升級新階段, 科技 研發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凸顯, 科技 研發投入大的地區,轉型的成效也往往更加突出。
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22143.6億元,比上年增加2465.7億元,增長12.5%;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23%,比上年提高0.09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首席統計師鄧永旭解讀稱,從國際比較看,2013年以來我國R&D經費總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二,與美國差距逐步縮小。R&D經費投入強度穩步提升,已接近歐盟15國平均水平。
廣東穩居第一
分地區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超過千億元的省(市)有6個,分別為廣東(3098.5億元)、江蘇(2779.5億元)、北京(2233.6億元)、浙江(1669.8億元)、上海(1524.6億元)和山東(1494.7億元)。
這其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以3098.5億元在各省份中領跑,成為首個研發投入超過3000億元的省份。2016年廣東研發投入總量首次躍居全國第一後,總量連續三年保持全國首位,並且與第二名江蘇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數據顯示,2017年廣東研發投入比江蘇多83.5億元,2018年領先200.3億元,到2019年領先優勢已經達到了319億元。在研發強度上,廣東也比江蘇高出0.09個百分點。
廣東的研發投入大,與廣東坐擁兩個一線城市有關。尤其深圳,是整個廣東省研發科創的龍頭。2018年深圳的研發投入就已達到1162億元,緊追京滬,成為全國研發投入過千億的三大城市之一。
深圳 社會 主義學院巡視員、副院長譚剛對第一 財經 分析,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研發投入體現出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顯著特點,轉化能力很強,迅速產業化,從而使得深圳在缺少大的 科技 基礎平台情況下,能夠迅速發展,這是深圳很大的一個強項。
不過,這樣一個特點也是一把「雙刃劍」。譚剛說,不好的一面是,企業著重於成果直接轉化,快速轉化,但在基礎研究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深圳缺少國家級研發機構和重大平台等,這也是目前深圳在補的短板。未來深圳把這個短板補起來之後,加上成果轉化的優勢、金融對 科技 的支撐,以及對人才的吸引力,整體的發展水平會更好。
廣東之後,第二經濟大省江蘇以2779.5億的研發投入位居第二,繼續緊追廣東。江蘇的兩大中心城市蘇州和南京的表現都比較亮眼。數據顯示,2019年蘇州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即研發強度)達3.25%,據此計算,研發投入約為625億元。與深圳相似,蘇州的高新產業也十分發達,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在二線城市中領跑,去年蘇州科創板上市企業6家,數量列全國城市第三位。
此外,省會南京的表現也不錯,作為全國第三大高教中心,從2018年開始,南京連續三年將新年「第一會」和市委「1號文件」同時聚焦「創新名城」,期冀讓「創新」成為南京最鮮明的城市氣質、最顯著的城市標識。
粵蘇之後,北京、浙江和上海分列三到五位。數據顯示,這五個省份去年研發投入之和達到了11306億元,佔全國的51%。這五個省份也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科創實力最為突出的省份。
到今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一周年,科創板掛牌140家。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從省份來看,江蘇、北京、廣東、上海、浙江科創板企業數量排名前五,分別有28家、25家、22家、19家、11家。從正在排隊的企業來看,北京、廣東、江蘇、上海、浙江位列前五。可見,研發投入最多的5個省份,也恰恰是我國科創產業最為突出、科創板掛牌公司最多的5個省份。
相比粵蘇,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的研發投入差距就比較大,為1494.7億元,不到廣東的一半,排在全國第六。中部高教第一強省湖北位居第七,達到957.9億元,距離千億大關已不遠。中西部的幾個人口大省四川、河南和湖南分列八到十位。
研發強度:北京第一 西部仍很低
相比研發投入總量,研發強度的指標更為重要。國際上通常用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投入佔GDP比重)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創新指數。2019年,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個,分別為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浙江和陝西。
這其中,北京以6.31%在全國遙遙領先。一方面,北京的研究型大學、科研機構最多,實力最強,不僅中科院在北京,而且擁有清華、北大這樣的超一流大學。另一方面,北京的高新產業也是研發投入的重要載體。2019年北京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經達到2.5萬家,在各大城市中遙遙領先。
北京之後,上海的研發強度也已經達到了4%,位居第二。作為我國最大的城市,上海擁有大量的跨國企業,以及上交所等金融機構,總部經濟、研發創新十分突出,集聚了大量的 科技 研發人才。
京滬之後,直轄市天津作為城市經濟體,研發強度也比較高,達到了3.28%。這三個直轄市之外,廣東、江蘇和浙江這三個沿海經濟大省研發強度位列四到六位,總體研發強度相差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六個沿海省份之外,研發強度超過全國水平的還有來自西北的陝西。陝西去年研發強度達到了2.27%,略超全國平均水平。陝西的研發投入主要來自高教大市、軍工產業大市西安。
盡管2019年陝西各市的具體研發數據尚未公布,但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西安佔全省比重高達80%。從研發三大主體來看,2018年陝西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發經費佔全省研發經費的比重分別為49.7%、40.4%和9.2%。而當年全國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經費支出所佔比重分別為77.4 %、13.7%和7.4%。可見,在陝西的研發投入中,企業佔比遠低於全國水平,而科研院所、高校佔比明顯高於全國水平。
不過,盡管西安的高校、科研院所多,科研實力雄厚,但由於產業發展不夠,市場化程度不夠,很多科研成果沒有在本地轉化。同樣現象也在遼寧等地存在。
有24個省份研發強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的研發強度為2.1%,距離全國平均水平較近,湖北、遼寧和安徽研發強度也都超過2%。
一些省域盡管近年來經濟發展較快,經濟總量較大,但是在研發強度方面,與三大經濟圈仍有較大差距。比如,雖然重慶今年上半年GDP甚至超越了廣州,位居全國第四,但在研發強度方面,2019年重慶只有1.99%,仍需要加大投入。
東南沿海的發達省份福建,去年GDP總量位居全國第八,人均GDP更是超越廣東,位居第五。但在研發強度上,福建只有1.78%,不僅不如京滬粵蘇浙這些最發達省份,而且也不如中西部的湖北、安徽、湖南、四川等地。與此同時,福建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也比較少,2019年福建經濟第一大市泉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508家,與同類型城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 財經 分析,福建的經濟有活力,但是不強不大,中小民營企業居多,大型企業, 科技 型企業少,並且不強。其次,福建的高校數量少,好大學、科研機構少。
另外,中部第一經濟大省河南研發強度也只有1.46%,與湖北、安徽、湖南等中部省份都有較大差距。
在榜尾端,共有8個省份的研發強度低於1%,分別是西藏、新疆、海南、青海、廣西、貴州、內蒙古、雲南,除了海南外,其餘省份均來自西部。這些地區的一大特點是工業化基礎相對薄弱,仍處在工業化早期向中期過渡階段。總體上看,西部與東部沿海在研發投入方面的差距,遠大於它們在GDP總量之間的差距。
「主要是由於中西部的高 科技 企業少。」丁長發分析,中西部與東部在研發投入上面的差距,體現的是發展階段的不同。東部發達地區由於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隨著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必須走集約型高質量發展,對研發投入尤其是人才集聚非常重視。由於東部成本抬升,有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中西部的GDP就上去了,但是研發仍主要在東部發達地區。
當前,中西部在研發投入的力度也越來越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東、中、西部地區R&D經費分別為15122.5億元、4162.6億元和2858.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8%、17.7%和14.8%,中、西部地區增速均快於東部地區,追趕步伐明顯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