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美國上市公司
① 如何查詢下載美國和日本上市公司的年報和招股說明書,謝謝!
登錄美國與日本的股票系統,在其中查看公司簡介與年報,但最為准確的是到所鎖定的公司頁面,直接查看其網站,一般其內容更為准確
② 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美國佔了8個,大家怎麼看
毫無疑問,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強國,在當今世界的發展仍然占據絕對的領導地位。不過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1990到2020這30年間發生的變化,會更加有意思。
1990年的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有8家日本公司,前7位都是日本公司,幾乎就是日本市值10大公司排名,美國只有兩個公司排進前10,IBM(全球著名的IT企業-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排在第8,埃克森美孚排在第10.
10年後的2000年,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中,美國公司佔了7個,日本只是剩下兩個。
又過了10年,2010年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中,美國4個,中國有3家公司進入前10,由於石油和金屬礦產價格大幅上漲,中國石油、埃克森美孚、必和必拓、巴西國家石油分別居第1、第2、第7和第9。
2019年最新的全球市值前10大企業,美國有8個,中國兩個。
最後,這個排名的變遷也充分反映了世界經濟格局在30年來的變遷,不得不說,中國在改革開放的40年內迅速的崛起了,小夥伴們,特別是80後們,這是真實發生在自己生活的時代中的事情,生活變好了,國家強大了,感謝這個時代。
2019年美國GDP將達到22萬億美元,中國GDP14萬億美元——世界超大規模的兩個經濟體,世界最具實力的兩個經濟體——各種企業榜單無不體現這兩個國家的超強實力!
以市值為標准,先看看美國十大上市公司vs中國十大上市公司!
全球十大上市公司,嚴格意義上講,現在美國佔7個,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Facebook、伯克希爾、摩根大通——4000億的VISA無法入選!因為除了中國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之外,還有沙烏地阿拉伯的沙特阿美公司市值也是超過VISA!實際上,沙特阿美是世界第一市值!
十大上市公司得出幾點看法:
1. 美國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革命的先驅! 蘋果、微軟是計算機時代即產生的革命先驅,同時,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抓住了機遇。
2.Google和Facebook是PC互聯網時代霸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又是先驅。
3.阿里巴巴和騰訊是中國互聯網時代的先驅,但是,他們除了行業模式先進,市場空間大之外,他們還抓住了移動互聯網,使自己成為除美國公司之外世界互聯網公司之中的霸主。相反,新浪和搜狐雖然也是中國互聯網的先驅,但他們沒有抓住移動互聯網——尤其是搜狐!
4. 時代在前進,產業在變化! 10年前,世界10強包括埃克森美孚、GE、IBM、沃爾瑪,現在,全部退出名單了—— 科技 才是這個時代的主導——而且蘋果、微軟、Google、Facebook、阿里、騰訊還在跑馬圈地,規模還在不斷膨脹。
美國實力當然很強,但是,《財富世界500強》、《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世界上市公司市值1000億美元以上榜單》、《全球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榜單》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企業的實力,也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產業的實力。
以《全球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名單》為例,這裡面的公司主要都集中在 石化能源 、 汽車 、 電信 、 銀行 、 保險 、 食品 、 商業連鎖 ,但是,中國和美國是兩個例外!
除了韓國三星之外,中國和美國包攬了全部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的 科技 公司:
美國: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
中國:華為(獨一個)——阿里巴巴營收將近800億美元了,再過2年方可達到1000億美元
中國還有一個行業世界第一——基建——基建狂魔哇(๑ŐдŐ)b
因此,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的公司還包括中國的幾個基建公司——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中鐵!
2019年美國GDP超過22萬億美元,中國GDP14萬億美元——世界超大規模的兩個經濟體,世界最具實力的兩個經濟體——《財富世界500強》、《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世界上市公司市值1000億美元以上榜單》、《全球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榜單》都反應這兩個國家的超強實力。
這反映出美國的特點:國家大、人口和人才多,經濟發達。
國家大,代表這個國家地理條件多樣化,可以有各種各樣高 科技 公司發揮的空間。比如,研究寒帶、溫帶、熱帶農作物種子的高 科技 公司,都可以找到合適的環境。比如,廣袤的國土,本身就存在對大飛機、互聯網的需求。
人口人才多,代表這個國家擁有高素質的 科技 人才隊伍。人口是基礎,人才是關鍵。任何一個國家,都只有一小部分人是高 科技 人才,更多的人是餐館服務生和計程車司機、建築工人。這樣,就必須有足夠的人口基數,才能支持一定數量的 科技 人才隊伍。
經濟發達,意味著這個國家可以提供 科技 公司成長的優越的環境。比如投融資發達,就醫給高 科技 公司提供啟動資金。
所以,未來世界上如果有能在 科技 領域出現比美國更多大公司的國家,也必須在這些方面有雄厚基礎。
俄羅斯,人口太少,地理環境有所欠缺。印度,地理上有所欠缺,經濟稍差一些。巴西,經濟增長的勢頭比較差,偏愛享樂的民族性格的也是生產大量高 科技 人才的障礙。
唯有中國,才可能在高 科技 領域出現一大批堪比美國同行的偉大公司。
縱觀 歷史 ,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一直都在變化。90年代日本占據8個,之後日本經歷資產泡沫破裂;2000年美國占據7席,經歷了互聯網公司泡沫破裂;2010年比較分化,美國德國中國都有上榜;2019年,美國再次占據8個,這裡面是不是暗含泡沫危險呢?
二戰後,美國有意扶持日本來平衡亞洲的戰略布局。其表現主要為,政治上沒有報復美日戰爭恩怨,相反還釋放了大量戰犯,並迅速組建了日本新政權;經濟上美國大力扶持日本,朝、越戰爭大量訂單促使日本經濟迅速恢復並起飛。
日本戰後的經濟發展脈絡主要是承接美國落後產能,這個過程中幫助日本製造業完成了由模仿到創新的飛躍(這里不得不吐槽那些看不起山寨文化的國人)。日本其強大的民族韌性,硬是把日本製造從勞動密集型向高 科技 型轉變(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不是很熟悉?)。高性價比的日本製造在世界市場上迅速發跡,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在這個背景下,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猶如添了一雙翅膀一樣超速前行。1970年日本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的6%,到了1978年日本經濟總量達到了美國的五成,佔世界生產總值的一成!
日本經濟的崛起,讓扶持他的老大開始不安,對於美國來說日本應該是一個溫順而謙恭的盟友,而不應該是一個平起平坐的對手。美國對日本挖坑其實在1971年就開始了,那一年美日簽署了一個協議(史密斯協議),促成日元升值16%也就是1美元兌換308日元。兩方協定,日後次匯率為基準匯率,上下浮動范圍在2.25%徘徊。協議簽訂當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由10%猛將到了4%,因為日本資源匱乏,這個升值並沒有給日本帶來更深影響(本幣升值利於進口)。
高 科技 的深加工使日本經濟並沒有因為本幣升值而陷入衰退,經過短暫一年的調整後,日本經濟在1972年後繼續回到快速車道。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貿易盈餘國和外債持有國。
日本製造80年代開始滲透到美國本土,日本 汽車 、日本半導體開始蠶食美國製造市場份額。而美國經濟則陷入了滯脹的局面,對外貿易赤字連年擴大,國際收支嚴重失衡。1984年美國貿易赤字達到了1800億美元,佔到其當年生產總值的3.6%,美國經濟出現了惡性循環,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也在擴大!
這個背景下,簽訂了廣場協議,日本經歷短暫輝煌後跌落神壇。到了2000年,日本的企業估值前十名僅有2家上榜。而美國收割日本經濟後,迅速走出低迷。
1995年後,互聯網的出現顛覆了人類的認知。
當時最流行的一個理念,互聯網將改變世界,這是當時最流行的一個口號。
隨著資本的驅動,以及人們的認知,投資互聯網企業成為了當時的主流思想。主要源自傳統企業的投資失去吸引力,那些高成長公司的市盈率達到了高位。如果投資他們,按照價值投資體系,要幾年才能收回成本。(當時普遍市盈率比80年代高了很多倍)
當時的新秀,互聯網則不然。
互聯網企業根本不用考慮市盈率過高的問題,因為這些互聯網企業根本不存在任何盈利。
市盈率的概念是,每股的市場價格除以美股收益。
當時互聯網企業,除了幾個頭部企業,根本不存在盈利的問題。
但是互聯網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概念性強,未來預期強,還有靚麗的故事。
沒有市盈率,如何吸引投資者介入呢?
這並不能難道華爾街精英,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冥思苦想,發明了一個指導標准,市銷率。
所謂市銷率,就是每股市場價格與每股銷售收入之比。
但是,一些互聯網企業根本還在概念之中,沒有銷售收入怎麼辦?
華爾街經營再次鬧洞大開,發明了代表未來銷售的名次,那就是每股市價點擊之比。
也就是說,現在沒有銷售不重要,每一個點擊都代表了未來的預期銷售。消費者點擊的越高,互聯網企業未來收入的可能越大。
在一系列的打包中,投資者開始注意財富機會,你們看互聯網企業股價漲幅,買入的都賺錢了。
在互聯網改變世界的噱頭下,美股互聯網概念旱地拔蔥,股價飆升!
股價是因為買盤多而上漲,越漲跟風的越多,泡沫就在這種不合理邏輯下吹大。
2000年後,美股互聯網泡沫破裂。這里體現了價值投資的優勢,互聯網企業大多數退市,參與者最多的虧損100%,而成長股享受了下跌,但是公司還在。
當年活躍在互聯網風口的企業,目前已經消失殆盡!
互聯網改變了世界,至今我們還在享受 科技 帶來的變化。
只是當年參與互聯網紅利的企業,賺足人類貪婪的現金後,進入一個荒草的墳墓。
現在墳頭上的草,估計已經很長了,可憐的甚至連個墓碑都沒有。
過節的時候,也沒有人去上個墳,去敘述下今天的場面。
2010年美國經歷次貸危機後,出現了前十大市值公司分化的場面。新的格局正在形成,而日本已經在那場泡沫破裂中損失慘重,形成了中國、美國、歐洲三足鼎立的局面。2019年的市值排名中,美國再次奪魁!主要是 科技 類公司占據要塞。
按照 歷史 規律,一旦一個國家集中出現市值8名以上,經濟泡沫將會到來。這是美國經濟危機的前兆嗎?我們拭目以待!
2019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美國佔了8個,還有兩個是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我國十占其二,也不錯的!而在2007年中國股市6124點的時候,工行還問鼎過寶座的,那時候也是宇宙行之稱,後來中石油上市,市值寶座位置才又移交。
歷史 上前三大市值公司,第一為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那時候確實是巨無霸的公司,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的發展方向。而位居第二的是法國的密西西比公司、位居第三的是英國的南海公司,可是這兩家公司卻是名副其實的騙子公司。泡沫去掉後,剩下一地雞毛。是不是讓你想起中石油!對中石油也曾經進過 歷史 上前五大市值公司,當時換算超過萬億美元,按如今估計在2萬億美金市值左右了。可是現在呢?二級市場還不是讓投資者虧損累累!
微軟、蘋果、亞馬遜、谷歌、臉書等等都是巨無霸,他們的研發為我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電商的崛起改變了傳統的市場交易行為,成就了阿里巴巴、亞馬遜等。
2008年低谷6469點後如今將近3萬點高空,自然市值也是大幅飆升。而A股十年來還是原地踏步3000點不動,市值的增長主要依靠新股的上市,也就是股民笑談的只是橫長而沒豎向增長。
總之,市值前十的位置也是不斷更替的。公司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生產力是不斷朝前發展的。期待中國出現更多的大市值公司,出現更多的好公司!
美國企業引領世界 科技 革命大步向前。
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中,美國獨佔了8個。美國依然在計算機技術,軟體設計,生物制葯乃至金融和能源行業引領世界。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兩家來自我國的阿里和騰訊,主要是因為依靠的是國內較為封閉而龐大的市場,才勉強擠進了前十。
我們再來看看未來的人工智慧和探空 探索 等領域,美國的波士頓動力和space x公司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技術突破。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十年,美國企業仍將引領人類的 科技 進步。
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美國佔了8個,大家怎麼看?
最近我看到了全球市值排行榜,確實在前十大公司裡面,美國佔了8個。我覺得這是過去20年裡長牛,以及 科技 大發展的結果,今天發生的事情,其實是上世紀美國推行 科技 主導的國策有關系。 接下來我來說說自己的一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美國在過去20年裡主導了 科技 大發展,成就了跨國性的 科技 企業 。我們常說美國過去20年裡主導了軍事大發展,主導了 科技 大發展,在這場大改變中,自然成就了 科技 大企業的發展,FANNG成全球知名的跨國企業。
其次、美國過去20年 科技 發展, 科技 類公司推動美股走出長牛市,吸引全球資金投資 。 科技 類公司的贏家通吃的特性,讓美國 科技 企業逐漸成長為全球知名的獨角獸企業。隨著國家資金的推動,也造就了美股20年長牛市。
最後、中國占據了其他2席,也說明了中國慢慢進入了國家視野,未來美股的席位有所減少會是大勢所趨 。 當下隨著中國 科技 企業的發展,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航母級企業,慢慢有了進行全球競爭的能力。必須帶領中國 科技 企業的跨國發展之旅。
總之、全球資金是非常敏感 的,逐利的,隨著中國的GDP穩定中速發展,以及5G賽道的大發展,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美股的 科技 公司會在這場角逐中,慢慢會敗下陣來。畢竟今天的成功是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之上的。而當下中國的基礎設施的發展,給了 科技 類公司更大的空間,可以預見的是十年之後,中國的 科技 企業將會有更多的入榜機會。
《日經亞洲評論》編制了一份截至2019年12月20日的全球公司的市值榜單。與樓主的觀點略有差別、美國占據了7家,中國兩家,沙烏地阿拉伯一家,但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屬於石油行業。
從上表可以看出,美國大市值公司主要集中於電子、互聯網、 科技 行業,像智能手機的蘋果, 科技 公司的微軟,互聯網的臉書和谷歌、亞馬遜,谷歌的安卓系統是手機使用最普遍的系統之一,金融業的摩根大通,哈撒韋公司屬於投資公司,
從美國排名居前的 科技 公司來看,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在世界還是很有競爭力的,美國次貸危機以後,通過徹底的出清,國家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那就是以蘋果為代表的消費電子,以微軟為代表的雲計算,以臉書為代表的社交平台,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子商務,都成為了世界的翹楚,特別是蘋果帶動了一大波的產業鏈發展,微軟的雲計算引領了世界大數據和雲計算熱潮,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就目前美國 科技 實力而言,還是最先進的,像晶元半導體技術就是世界最先進的產業之一,一個制裁就讓某通信公司陷入困境,只能接受美國苛刻的條件,付出沉重的代價,
美國 科技 公司成為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與美國三大股指不斷創 歷史 新高不無關系,股指漲不停,股價漲不停,形成巨大財富效應,讓投資者獲得巨大投資收益,轉化為消費新動力,而美國又是一個消費型 社會 ,股市與經濟發展就得到相互促進,股市上漲消費增加,進一步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刺激美國股市不斷上漲,投資者得到更多投資收入,用於更多的消費,
A股如果也能像美國股市一樣創新高,也帶來幾十萬億元的市值增加,讓投資者獲得巨大收益,可用於消費,對經濟增長是大有裨益的,可是股指在牛市聲音中再度跌破3000點,留給投資者更多的傷心和失望。
一個企業的市值在世界范圍內排名靠前,也說明該企業在世界范圍內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力,當一個國家這種企業多了以後,在一定程度上面也表明該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畢竟一個相對實力較弱的國家,想要誕生巨無霸企業難度不是一般地大。
據數據顯示,在1990年的時候,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別是日本電信電話、東京三菱銀行、日本興業銀行、三井住友銀行、豐田 汽車 、日本富士銀行、日本第一勸業銀行、IBM、日本聯合銀行與埃克森美孚(排名分先後)。
從上述名單可以看出來,大多都是日本的企業,來到了八家,剩下的兩家是美國的IBM與埃克森美孚。30年前,市值排名前列的絕大多數都是銀行,其他產業與金融銀行業比起來還是有一些差距。
到了2019年,榜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值排名前十的依次是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臉書、伯克希爾哈撒韋、阿里巴巴、騰訊、強生與JP摩根(單一股票市場市值)。前段時間上市的沙特阿美因為上市時間較短,暫時沒有將它收錄進去。30年後,日企無一上榜,我國倒是有兩家企業上榜了。
30年前,日企可以說是風光無兩,前十獨佔八席,如今前十日企無一上榜,除了可以看到競爭激烈以外,從這份榜單變遷史中還能看出哪些信息呢?
新興產業的崛起。1990年,上榜的十家企業當中有6家銀行,金融業或許是當時最穩定,賺錢效應最強的行業。到了2019年,市值前十名當中(單一股票市場的市值),僅有JP摩根這一家銀行。互聯網與高 科技 企業開始霸榜。
當然並不是說金融業現在不行了,事實上銀行業仍是目前最賺錢的行業之一,但是目前金融市場已經相對穩定,盈利點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高端 科技 與人工智慧是當前世界不少國家大力發展的行業,這些企業生命力強,可能目前帶來的效益不是很多,但卻是未來發展必須要攻下來的陣地,是當前這個時代主要的風口企業。
美國在 科技 這一塊毫無疑問優勢是比較大的,這也是美國在30年後的今天巨無霸企業完全壓制其它國家的主要原因。我國雖然目前還比不上美國,但是從 歷史 變化的情況來看,我國的潛力不容小覷,正在大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全球市值前十大的公司,美國佔8個這個很正常呀,你想想美國Gdp佔全球多少,他是排名第一,那他的公司排名前10裡面佔8個,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說明他經濟非常發達。
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經濟非常發達,如果他公司排名不靠前,他能經濟發達嗎?
要想國家強大,你首先經濟要發達,經濟強大了,你才有更多的錢去發展更好的經濟去做研發,不然你連錢都沒有,你如何去支撐去研發?…
而如果你一個國家連經濟都不發達,那你如何保障自己國家強大呢,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在經濟上根本沒有話語權,所以美國前十大的公司裡面佔8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當某一天如果我們中國是世界經濟第一,那麼前十大裡面佔8個,我覺得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③ 全球五百強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排名 公司名稱 中文名稱 總部所在地 主要業務 營業收入百萬美元
1 Wal-Mart Stores 沃爾瑪 美國 一般商品零售 263009.0
2 BP 英國石油 英國 煉油 232571.0
3 Exxon Mobil 埃克森美孚 美國 煉油 222883.0
4 Royal Dutch/Shell Group 殼牌石油 英國/荷蘭 煉油 201728.0
5 General Motors 通用汽車 美國 汽車與零件 195324.0
6 Ford Motor 福特汽車 美國 汽車與零件 164505.0
7 DaimlerChrysler 戴姆勒克萊斯勒 德國 汽車與零件 156602.2
8 Toyota Motor 豐田汽車 日本 汽車與零件 153111.0
9 General Electric 通用電氣 美國 多元化公司 134187.0
10 Total 道達爾 法國 煉油 118441.4
11 Allianz 安聯 德國 財產意外保險 114949.9
12 ChevronTexaco 雪佛龍德士古 美國 煉油 112937.0
13 AXA 安盛 法國 人壽健康保險 111912.2
14 ConocoPhillips 康菲 美國 煉油 99468.0
15 Volkswagen 大眾汽車 德國 汽車與零件 98636.6
16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日本電報電話 日本 電信 98229.1
17 ING Group 荷蘭國際集團 荷蘭 人壽健康保險 95893.3
18 Citigroup 花旗集團 美國 商業與儲蓄銀行 94713.0
19 Intl. Business Machines 國際商用機器 美國 計算機辦公設備 89131.0
20 American Intl. Group 美國國際集團 美國 財產意外保險 81303.0
21 Siemens 西門子 德國 電子、電氣設備 80501.0
22 Carrefour 家樂福 法國 食品、葯品店 79773.8
23 Hitachi 日立 日本 電子、電氣設備 76423.3
24 Hewlett-Packard 惠普 美國 計算機辦公設備 73061.0
25 Honda Motor 本田汽車 日本 汽車與零件 72263.7
26 McKesson 麥克森 美國 保健品批發 69506.1
27 U.S. Postal Service 美國郵政 美國 郵遞包裹貨運 68529.0
28 Verizon Communications 弗萊森電訊 美國 電信 67752.0
29 Assicurazioni Generali 忠利保險 義大利 人壽健康保險 66754.9
30 Sony 索尼 日本 電子、電氣設備 66365.7
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strial 松下電器 日本 電子、電氣設備 66218.4
32 Nissan Motor 日產汽車 日本 汽車與零件 65771.1
33 Nestle 雀巢 瑞士 食品 65414.6
34 Home Depot 家居百貨 美國 專業零售 64816.0
35 Berkshire Hathaway 伯克希爾哈撒韋 美國 財產意外保險 63859.0
36 Nippon Life Insurance 日本生命 日本 人壽健康保險 63840.7
37 Royal Ahold 皇家阿霍德 荷蘭 食品、葯品店 63455.8
38 Deutsche Telekom 德國電信 德國 電信 63195.5
39 Peugeot 標致 法國 汽車與零件 61384.6
40 Altria Group 阿爾特里亞 美國 煙草 60704.0
41 Metro 麥德龍 德國 食品、葯品店 60656.9
42 Aviva 阿維瓦 英國 人壽健康保險 59719.4
43 ENI 埃尼 義大利 煉油 59304.4
44 Munich Re Group 慕尼黑再保險 德國 財產意外保險 59082.6
45 Credit Suisse 瑞士信貸 瑞士 商業與儲蓄銀行 58957.1
46 State Grid 國家電網 中國 電力 58348.0
47 HSBC Holding 匯豐控股 英國 商業與儲蓄銀行 57608.0
48 BNP Paribas 法國巴黎銀行 法國 商業與儲蓄銀行 57271.8
49 Vodafone 沃達豐 英國 電信 56844.5
50 Cardinal Health 卡地納健康 美國 保健品批發 56829.5
51 Fortis 富通 比利時/荷蘭 商業與儲蓄銀行 56695.20
52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中國石油天然氣 中國 煉油 56384.00
53 State Farm Insurance 州立農業保險 美國 財產意外保險 56064.60
54 Sinopec 中國石化 中國 煉油 55062.00
55 Samsung Electronics 三星電子 韓國 電子、電器設備 54400.20
56 Kroger 克羅格 美國 食品、葯品店 53790.80
57 Fannie Mae 房利美 美國 多元化金融 53766.90
58 Fiat 菲亞特 義大利 汽車與零件 53499.60
59 France Télécom 法國電信 法國 電信 52198.10
60 Tesco 特易購 英國 食品、葯品店 51570.20
61 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 蘇黎世金融 瑞士 財產意外保險 51357.00
62 Electricite De France 法國電力 法國 天然氣與電力 50837.70
63 Boeing 波音 美國 航天國防 50485.00
64 AmerisourceBergen 美國人伯根 美國 保健品批發 49657.30
65 Toshiba 東芝 日本 電子、電器設備 49395.50
66 Pemex 墨西哥石油 墨西哥 原油生產 49240.10
67 E. ON 歐翁 德國 貿易 48708.90
68 Deutsche Bank 德意志銀行 德國 商業與儲蓄銀行 48670.40
69 Rwe 萊茵集團 德國 能源 48406.70
70 Unilever 聯合利華 英國/荷蘭 食品 48318.40
71 Target 塔吉特 美國 一般商品零售 48163.00
72 Bank of America Corp. 美國銀行 美國 商業與儲蓄銀行 48065.00
73 UBS 瑞士銀行集團 瑞士 商業與儲蓄銀行 47741.00
74 BMW 寶馬 德國 汽車與零件 46996.50
75 Deutsche Post 德國郵政 德國 郵遞包裹貨運 46651.30
76 PDVSA 委內瑞拉國家石油 委內瑞拉 煉油 46000.00
77 Pfizer 輝瑞 美國 制葯 45950.00
78 Crédit Agricole 農業信貸銀行 法國 商業與儲蓄銀行 45928.10
79 Dai-ichi Mutual Life Insurance 第一生命 日本 人壽健康保險 45065.60
80 Suez 蘇伊士里昂水務 法國 能源 44842.50
81 J.P. Morgan Chase 摩根大通 美國 商業與儲蓄銀行 44363.00
82 Meiji Life Insurance 明治生命 日本 人壽健康保險 44064.00
83 AOL Time Warner 美國在線時代華納 美國 娛樂 43877.00
84 Royal Bank of Scotland 蘇格蘭皇家銀行 英國 商業與儲蓄銀行 43757.60
85 NEC 日本電氣公司 日本 電子、電器設備 43440.20
86 Procter & Gamble 寶潔 美國 家居個人用品 43377.00
87 Tokyo Electric Power 東京電力 日本 天然氣與電力 42971.00
88 Costco Wholesale 好市多 美國 專業零售 42545.60
89 Renault 雷諾 法國 汽車與零件 42469.50
90 Fujitsu 富士通 日本 計算機辦公設備 42201.40
91 Repsol YPF 雷普索爾YPF 西班牙 煉油 42031.50
92 Johnson & Johnson 強生 美國 制葯 41862.00
93 Dell 戴爾 美國 計算機辦公設備 41444.00
94 Robert Bosch 博世 德國 汽車與零件 41147.60
95 Sears Roebuck 西爾斯羅巴克 美國 一般商品零售 41124.00
96 SBC Communications 西南貝爾電訊 美國 電信 40843.00
97 Thyssen Krupp 蒂森克虜伯 德國 工業農業設備 39188.30
98 Hyundai Motor 現代汽車 韓國 汽車與零件 39100.80
99 Valero Energy 瓦萊羅能源 美國 煉油 37968.60
100 BASF 巴斯夫 德國 化學品 37757.00
101 ABN AMRO Holding 荷蘭銀行 荷蘭 商業與儲蓄銀行 37682.10
102 Marathon Oil 馬拉松石油 美國 煉油 37137.00
103 Sumitomo Life Insurance 住友生命 日本 人壽健康保險 36913.00
104 Freddie Mac 弗雷迪馬克 美國 多元化金融 36839.00
105 Tyco International 泰科國際 美國 電子、電器設備 36801.30
106 MetLife 大都會人壽 美國 人壽健康保險 36261.00
107 HBOS 蘇格蘭哈里法克斯銀行 英國 商業與儲蓄銀行 36023.60
108 Safeway 西夫韋 美國 食品、葯品店 35552.70
109 Prudential 保誠 英國 人壽健康保險 35472.60
100 Enel 義大利電力 義大利 天然氣與電力 35443.50
111 Albertson『s 艾伯森 美國 食品、葯品店 35436.00
112 Statoil 國家石油 挪威 煉油 35241.80
113 Telecom Italia 義大利電信 義大利 電信 35221.60
114 GlaxoSmithKline 葛蘭素史克 英國 制葯 35050.90
115 Morgan Stanley 摩根斯坦利 美國 證券 34933.00
116 AT&T 美國電話電報 美國 電信 34529.00
117 Medco Health Solutions 美可保健 美國 保健 34264.50
118 EADS 歐洲航空防禦及航天公司 荷蘭 航天國防 34103.50
119 SK 鮮京 韓國 煉油 33768.50
120 Saint-Gon 聖戈班 法國 建材玻璃 33488.90
121 United Parcel Service 聯合包裹運輸 美國 郵遞包裹貨運 33485.00
122 Nokia 諾基亞 芬蘭 網路通訊設備 33336.10
123 J.C. Penney 彭尼 美國 一般商品零售 32923.00
124 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皇家飛利浦電子 荷蘭 電子、電器設備 32863.00
125 Dow Chemical 道化學 美國 化學品 32632.00
126 Walgreen 沃爾格林 美國 食品、葯品店 32505.40
127 Groupe Auchan 歐尚 法國 食品、葯品店 32488.40
128 Veolia Environnement 威立雅 法國 水務 32371.90
129 Bayer 拜耳 德國 化學品 32331.10
130 Microsoft 微軟 美國 計算機軟體 32187.00
131 Aegon 全球保險集團 荷蘭 人壽健康保險 32174.90
132 Allstate 好事達 美國 財產意外保險 32149.00
133 Deutsche Bahn 德國聯邦鐵路 德國 鐵路運輸 31947.40
134 Lockheed Martin 洛克希德馬丁 美國 航天國防 31844.00
135 Wells Fargo 富國銀行 美國 商業與儲蓄銀行 31800.00
136 BT 英國電信 英國 電信 31668.60
137 Telefónica 西班牙電話 西班牙 電信 31541.70
138 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 日本 商業與儲蓄銀行 31450.50
139 Lowe『s 勞氏 美國 專業零售 31263.00
140 Aeon 永旺 日本 食品、葯品店 31161.20
141 United Technologies 聯合技術 美國 航天國防 31034.00
142 Barclays 巴克萊銀行 英國 商業與儲蓄銀行 30843.00
143 CNP Assurances 法國國家人壽保險 法國 人壽健康保險 30805.90
144 Petrobrás 巴西石油 巴西 煉油 30797.00
145 Archer Daniels Midland 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 美國 食品生產 30708.00
146 Intel 英特兒 美國 半導體 30141.00
147 LG Electronics 樂金電子 韓國 電子、電氣設備 29873.90
148 Arcelor 阿塞洛 盧森堡 金屬產品 29338.70
149 Ito-Yokado 伊藤洋華堂 日本 食品、葯品店 29332.70
150 Centrica 英國煤氣 英國 天然氣與電力 29312.90
④ 為什麼 日本安利公司的股票在紐約交易所上市
日本安利公司的股票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的原因:
1、安利兩個創辦人理查•狄維士和傑•溫安洛都是美國人;
2、安利的總公司在美國,並且安利在美國創立;
3、安利公司在美國所處的地位,如果和電腦業盟主IBM、汽車生產龍通用(GM)相比,規模確有較大差距。因為安利生產的產品都是消費性,低單價的家庭及個人日用品,並非電腦、汽車之類的高價位商品。但安利公司於1995年美國五百大私人企業中仍排名第二十二位。在美國四十大居家與個人用品製造商排名第四名。 值得驕傲的是,四十年來安利公司也經歷了美國兩次嚴重的經濟衰退,但經營效益從未減少。在不景氣時期,包括IBM與OM公司都曾大量裁員,但安利公司從未裁減過員工。其生產及經營規模一直維持穩定發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十年持續發展過程中,安利一直維持「無貸款經營」的紀錄,未曾向銀行借貸過資金。就可以證明其財務健全及穩健的經營;
4、海外子公司股票上市美國安利總公司為避免外部股東干擾其四十年穩健經營的決策方針,在美國未曾公開發行股票。但其子公司一日本安利公司的股票於1994年在紐約交易所上市,並且一成為日本公司在紐約交易所營業額排名前十大公司之一。 以香港為大本營的「安利亞太區有限公司」也是在紐約交易所公開發行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