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有哪些問題
1. 中國國有企業存在哪些弊病
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弊病分析
一:企業領導沒有領導大企業的素質。
首先沒有業務素質,企業領導大多是政府官員,對企業發展的根基,業務流程,生產流程,技術流程都沒有理解透徹,造成或者一味擴大生產,賺取政治資本,以積累往上爬的資本;或者不主動參與建設企業,不求上進,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使企業慢慢走上死路。典型的例子是:山西春筍電視機廠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批電視機生產企業,獲得日本三洋公司的技術援助,在八十年代曾創造了年銷售額10億元人民幣的輝煌成績,成為當時中國首屈一指的電子製造企業,是當時第一個矗立起霓虹燈廣告牌的中國企業。然而,企業內部的官僚主義卻開始日益盛行,高層不是在想如何研發核心技術,開發新一代顯象管技術,推出新產品,而是陷入爭權奪利,爾虞我詐的政治漩渦當中。這樣僅僅到了90年代初,富有創業精神的曾經默默無聞的軍工企業四川長虹依靠技術基礎上發動的價格戰一舉佔領了中國電視機市場的半壁江山,而此時的春筍由於積壓太多老型號的電視機賣不出去,又沒有先進技術生產電視機投放市場而瀕臨倒閉……
其次,沒有戰略家素質,目光短淺,喜歡蠅頭小利,甚至不惜犧牲原則為代價。典型的例子有中國一汽旗下的紅旗汽車。紅旗汽車是中國第一個轎車品牌,它身份的輝煌歷史不需我再來贅述,作為一款高檔汽車品牌,以純手工打造的汽車部件,輝煌的歷史經歷,共和國的驕傲這些資本,完全可以利用起來創造堪比世界勞斯萊斯、林肯等的頂級汽車品牌。可是當時的一汽領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它為了擴大生產效益,一方面事實上停止了對紅旗轎車設計製造技術的自主研發,轉而以開始了所謂「市場換技術」的做法,與某國外汽車合作,紅旗做的不過是把自己的商標貼到人家的汽車上,最後推出幾乎是該品牌某款車型翻版的所謂紅旗汽車。到了後來,紅旗竟然墮落到開始做起了微型麵包車這一毫無品牌效應的車型上。至此,紅旗從神壇跌了下來,它不再是人們仰慕而崇敬的汽車品牌,而是一個只能靠貼牌為生的三流汽車品牌。
綜上所述,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他的一舉一動,他的戰略眼光,他的人文修養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這一個企業的內在文化。企業可以忍受技術上的錯誤,但不能承受戰略上的失誤。
二,企業不知企業目標
企業的目標是賺錢,這本無可厚非,可是,國內企業幾乎把這個目標提升到了變態的程度。
說白了這是體制問題,在計劃經濟年代,國家交給企業生產任務,企業照做就是了。如今,國家已不對企業的生產作出過多的限制,盈收都要自己負責,但產權和利潤歸國家。中國企業在談到企業目標的時候都要說,我們的產量要達到什麼目標,市場佔有率要有多少等等技術上的問題。但最根本的,沒有企業要說,企業的目標是要為廣大人民群眾生產開發出性能更好,更實用的產品。在歐洲,在日本,在美國我們聽到大都是這樣一種聲音:「我們企業創立的初衷就是為大眾提供更好更廉價的產品,我們為此而奮斗。」毋庸諱言,我們的企業動機「不良」!為賺錢而賺錢,你永遠只能在膚淺的層面上苦苦掙扎,而理解大眾消費心理,努力為大眾提供良好產品的企業才能得到消費者的尊重,才能得到市場的青睞!
中國廠商對國外廠商亦步亦趨,學習管理經驗,學習製造技術,但卻沒有學會對消費者的尊重,層出不窮的假貨,質量低下,以次充好的行為根本不是什麼偶然事件,這完全是藐視消費者的行為。因為他們關心的僅僅是賺錢,而不是其他。
三, 政府盲目的政策限制企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時,中國就造出了汽車,如今五十年過去了,日本人的車跑遍了全世界,韓國也有響當當的汽車品牌,而作為泱泱大國的中國現在仍舊沒有為之驕傲的汽車品牌。以前的國營汽車大廠如一汽,上汽等企業到現在仍處於引進外資,引進技術,中外合資的僵化模式中。雖然這種方式給中國汽車業帶來了表象上的繁榮,可事實上這種政策導致了如今本土品牌萬馬齊喑的悲哀局面。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奇瑞,華晨,吉利等一批汽車企業終於在政府的「封殺」下勇敢地闖了出來。他們作出了讓一汽這些老先輩為之汗顏的成績。但是,他們創立之時是何等的艱難,這種艱難不是來自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不是來自技術的高不可攀,也不是來自資金不足,可悲的是這種困難恰恰是來自政府的政策!例如吉利汽車的締造者李書福為領國家頒發的乘用車製造許可證是何其的艱難,李書福曾說:「請允許民營企業大膽嘗試,允許民營企業作轎車夢,幾十億的投資我們不要國家一分錢,不向銀行貸一分錢,一切代價民營企業自負,不要國家承擔風險,請國家給我們一次失敗的機會吧!」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領導機關中個別鼠目寸光的人對民營創新企業持有非常大的成見的!
中國工業基礎,人力資源,資金來源,市場都比韓國要好的多,為什麼韓國能有現代,大宇,起亞(起亞現成為現代的子品牌)這樣的汽車巨頭而中國卻沒有?想起中國某位汽車高官說過一句話:「設計開發一輛新型汽車,得投入幾百億的資金,研製好幾年!不如直接引進國外技術!」。於是,在這種領導思想的指示下,中國國有汽車企業都投靠了洋人!再借用李書福說過的一句話:「傍外商,無異於吸食鴉片!自己沒有核心技術,永遠只有依靠別人!」
四,產權不明,責任無法清楚的劃分,既得利益無法清楚的分配
一個企業經營的好,被認為是企業家的功勞,如果倒閉,責任該誰負,反正,迄今為止沒有幾位廠領導負過這個責任,還美其名曰:「就當交了一次學費!」說這話的人,說好聽的的是沒有責任心的人,說不好聽的完全是民族敗類,他們根本不把國家、人民的財產當一回事,不把自己肩負的責任放在眼裡,這種人不是敗類是什麼?
當然,客觀的說,企業有成立的就有倒閉的,有一定的客觀原因在裡面,不過,一個企業的倒閉,不能都歸咎於客觀原因。民企倒閉,企業所有人幾乎傾家盪產,國企倒閉,相關責任人非但沒有得到相應處置反而「跳槽」到另一家企業機關,繼續他的昏君領導。產權關系不明晰,所有權、經營權、處置權等權能界定欠合理;法人治理結構不合理,缺乏制約機制,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只有通過企業上市,融入國內乃至全球資本市場才能得以改善。
有人形容中國企業的領導三拍搞垮企業:拍腦袋決策,拍大腿後悔,拍屁股走人!中國國有企業的弊病既有制度上的,體制上的更有文化上的腐朽氣息,如果不改革,不注入新鮮血液,中國國企將無法跳出這個無底黑洞
2. 2009年至今中國有哪些重大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2009-2010年
一、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各顯「神通」
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造假現象屢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風」形容。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泛濫是制度缺陷使然,如股權結構的分裂(流通股上市、非流通股不能上市)、公司冶理結構存在缺陷(一股獨大)、獨立會計師喪失獨立性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筆者對近年來影響重大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只包括已查明案件)作了梳理,遴選出十大上市公司管理舞弊案[1].
1、原野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深圳經濟特區會計師)
該公司自成立到上市兩年時間內初始投資不實,頻繁變動股東、虛增資本、對公司資產進行兩次大幅度的調賬升值並對升值部分進行不合理分配以及在資產評估中虛列資產項目。1989—1991年該公司通過虛增銷售收入、隱匿管理費用、炒賣本公司股票等手段虛增利潤2.22億元,1989—1991報表累計盈利為7742.5萬元,實際累計虧損14457.5萬元。其中1、1991年11月原野公司與海南I公司和深圳L公司簽署合作建造兩座大廈的工程及承包利潤的合同,合同規定,原野負責提供土地並辦理開發經營許可證等有關事宜,I公司具體負責工程施工及房產經營,並承諾付給原野公司承包利潤8500萬元。12月31日,原野公司在兩座大廈王曙暉個沒有動工、一個剛打地基的情況下,將所有承包利潤8500萬元作為本年實現的利潤入帳,並倒算出銷售收入2.76億元,同時倒擠出銷售成本和銷售稅金等數字。
1989年至1991年,原野公司共發生管理費用8300萬元,其中1989年為1440萬元,1990年為2730萬元,1991年為4130萬元。原野公司將管理費用或列作開辦費掛帳,或分攤給下屬公司,下屬公司攤不了的作為待攤費用等掛帳。
原野公司上市後,由於市價遠高於面值,1990年,原野公司將名義上為其子公司持有的原價股票按市價拋向社會,從中獲利3400萬元記入當期利潤。股票賣出後,原野公司在帳務上作了母公司向子公司劃轉股票的會計記錄。
原野公司下屬的福華公司自用廠房建成後,由原野公司決定按建造成本劃轉給另一下屬物業公司,再以物業公司的名義出售,按售價劃轉給福華公司,因此虛增利潤2000多萬元。
2、 瓊民源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海南中華會計師事務所)
該公司1996年度虛構了5.66億元利潤、虛編資本公積金6.57億元。虛增的利潤主要來源於:
(1)將合作方香港冠聯置業公司投入的股本及合作建房資金1.95億元確認為收入;
(2)通過三次循環轉帳手法,虛構收到轉讓北京民源大廈部分開發權和商場經營權的款項2.7億元,從而確認收入3.2億元;
(3)將收到合作言的民源大廈的建設補償費5100萬元確認為收入。該公司還將其未擁有的土地使用權和未有處置權的的民源大廈對外投資,並對土地使用權和民源大廈進行評估,評估增值作為資本公積金。上述虛構的結果導致公司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都大幅度增加。
3、 東方鍋爐管理舞弊案(會計師——四川會計師事務所)
「東方鍋爐」在上市之前,就通過調整財務報表而虛增凈利潤1.23億元,上市後,又在「利潤截期」問題上大做手腳,將1996年度的銷售收入1.76億元和銷售利潤3800萬元,調整至1997年度。1997年度又以同樣的方法,將該年度的銷售收入2.26億元和銷售利潤4700萬元轉移到1998年,從而創造連續3年穩定盈利,凈資產利潤率增長平衡的假象。
4、 紅光實業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成都蜀都會計師事務)
(1)編造虛假利潤,騙取上市資格 紅光公司在股票發行上市申報材料中稱1996年度盈利5400萬元。經查實,紅光公司通過虛構產品銷售、虛增產品庫存和違規帳務處理等手段,虛報利潤15700萬元,1996年實際虧損10300萬元。
(2)少報虧損,欺騙投資者 紅光公司上市後,在1997年8月公布的中期報告中,將虧損6,500萬元虛報為凈盈利1674萬元,虛構利潤8174萬元;在1998年4月公布的1997年年度報告中,將實際虧損22952萬元(相當於募集資金的55.9%)披露為虧損19800萬元,少報虧損3152萬元。
(3)隱瞞重大事項 紅光公司在股票發行上市申報材料中,對其關鍵生產設備彩玻池爐廢品率上升,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的重大事實未作任何披露。
5、 鄭百文管理舞弊案(會計師——鄭州會計師事務所)
鄭百文公司上市前採取虛提返利、少計費用、費用跨期入帳等手段,虛增利潤1908萬元,並據此製作了虛假上市申報材料;上市後三年採取虛提返利、費用掛帳、無依據沖減成本及費用、費用跨期入帳等手段,累計虛增利潤14390萬元。此外,該公司股本金不實,上市公告書存在重大遺漏,年報信息披露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6、 張家界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湖南會計師事務所)
ST張家界1996-1998年間年報中共虛構收入累計12261萬元,佔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49%;虛構其他業務利潤528萬元,虛增稅前利潤4662萬元,佔三年稅前利潤總額的62%.
(1)1995-1996年,張家界股份公司先後與張家界電業局、深圳全達貿易有限公司、深圳達佳實業公司簽訂了364畝土地轉讓合同,轉讓金額合計7965.9萬元,並約定土地使用權證在買方付款後移交。但是,張家界股份公司在未開具發票和收到款項,亦未轉移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將合同約定的7965.9萬元轉讓金確認為1996年的收入,使收入虛增7965.9萬元,稅前利潤虛增2165萬元。
(2)1997年,張家界股份公司與張家界市土地房產開發公司、深圳市凱萊德實業公司、湖南兆華投資公司簽訂了150畝土地轉讓協議,轉讓金額合計4295萬元。協議約定,受讓方需在半年內付清全部價款,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權證。如受讓方不按合同規定支付價款,轉讓方將收回土地或另行轉讓。但是,張家界股份公司在未開具發票和收到款項,土地使用權亦未轉移的情況下,將合同約定的4295萬元轉讓金確認為1997年的收入,使收入虛增4295萬元。
(3)1998年8月,張家界股份公司以2160萬元價款從香港振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購得張家界地區索張公路的權益。按合同約定,該權益包括投資本金和投資利息補償,且當年應收回591萬元投資回收款。但是,張家界股份公司將591萬元投資回收款全部計入了其他業務利潤,在扣除了63萬元的攤銷費用後,差額528萬元虛增了利潤。
7、ST黎明管理舞弊案(會計師—華倫會計師事務所)
黎明股份是1999年為了粉飾其經營業績,虛增資產8996萬元,虛增負債1956萬元,虛增所有者權益7413萬元,虛增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虛增利潤總額8679萬元,其中虛增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兩項分別占該公司對外披露數字的37%和166%.經過檢查組審定後,該公司利潤總額由檢查前對外披露的5231萬元,變為-3448萬元。更為嚴重的是該企業出現的上述問題,除常規性的少提少轉成本、費用掛賬、縮小合並范圍等違規行為外,有90%以上的數額是人為編造假賬、虛假核算虛增出來的。
(1)對開增值稅銷售發票,虛增收入和利潤。即通過與關聯企業或非關聯企業對開增值稅發票的形式,虛擬購銷業務,在迴避增值稅的情況下,虛增收入和利潤。比如,該公司所屬的黎明毛紡織廠通過與11戶企業對開增值稅發票,虛增主營業務收入1.07億元,虛轉成本7812萬元,虛增利潤2902萬元,虛增存貨2961萬元,巧妙地利用增值稅抵扣制度,對開增值稅發票,既達到了虛增收入利潤的目的,又不增加稅負。
(2)虛開產品銷售發票,虛增收入和利潤。即為了達到虛增收入、利潤的目的,虛擬銷售業務和銷售對象,不惜付出真納稅的代價,虛開銷售發票,虛增收入。該公司所屬的營銷中心,1999年6月和12月份,虛擬了兩個銷售對象即沈陽紅尊公司、宜昌盛泰服飾公司,虛開不能作進項抵扣的普通增值稅發票,虛增主營業務收入2269萬元,虛增主營業務成本1124萬元,管理費用105萬元,虛增利潤1039萬元,相應虛增應收賬款1748萬元,壞賬准備105萬元,預提費用174萬元,應交稅金224萬元,虛減內部往來206萬元,表面上依法納稅,實質上卻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
(3)利用有關出口貨物優惠政策,虛增收入。即利用出口貨物企業可以自製銷售發票的條件,虛擬外銷業務,以達到虛增收入、利潤的目的。例如,該公司所屬的進出口公司1999年6月通過這種方式虛增主營業務收入582萬元,虛增主營業務成本519萬元,虛增利潤63萬元,相應虛增應收賬款582萬元,虛減存貨519萬元。
(4)人為擴大企業銷售業務的核算范圍,虛增收入。即為了虛增收入,將不屬於「銷售」科目核算的業務,人為調整到「銷售」科目核算。例如黎明進出口公司擅自將其本應在「委託發出材料」科目核算的外委加工服裝業務,通過與被委託方對開發票的形式,進行銷售核算,虛增銷售收入888萬元。
8、 大東海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海南會計師事務所)
大東海股份公司為取得上市資格,1993年至1997年間,虛列收入及投資收益等共計2.4億元。其主要作法:一是虛掛應收海南國際有限投資公司、海南大東海旅遊中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東海集團公司)及下屬關聯企業在南中國大酒店、游樂公司、濱海渡假村的消費款,虛列營業收入21307萬元;二是將其承包經營海國投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屬海南港澳國際旅遊有限公司的虛假利潤414萬元並入本公司;三是以濱海大酒店裝修收入為名,虛列其他業務收入,虛增利潤1087萬元。四是大東海股份公司為虛增期末貨幣資金數,通過大東海集團公司向海南港澳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借款9325萬元,但只入「短期借款」帳8500萬元,入「投資收益」825萬元,虛增了投資收益。五是將購買港澳信託股份中的應收股利375萬元轉作投資收益。以上各項扣除已計提的營業稅及附加1170萬元,共虛增利潤2.28億元。
9、 銀廣夏管理舞弊案
銀廣夏通過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免稅文件和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主營業務收入,虛構巨額利潤7.45億元,其中,1999年為1.78億元,2000年為5.67億元。
10、 麥科特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深圳華鵬會計師事務所)
麥科特公司通過偽造進口設備融資租賃合同,虛構固定資產9074萬港元;採用偽造材料和產品的購銷合同、虛開進出口發票、偽造海關印章等手段,虛構收入30118萬港元,虛構成本20798萬港元,虛構利潤9320萬港元,其中1997年虛構利潤4164萬港元,1998年虛構利潤3825萬港元,1999年虛構利潤1331萬港元;為達到上市規模,將虛構利潤9000多萬港元轉為實收資本,以及倒制會計憑證、會計報表、隱慝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
二、 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分析
舞弊因從事者身份不同,而有所謂管理舞弊與非管理舞弊之分。非管理舞弊又稱為員工舞弊,管理舞弊一詞中的「管理」泛指各中上管理階層, 所謂管理舞弊簡單地說是指管理階層所從事的各種舞弊。 員工舞弊,除非串通或經管理階層的授意,均可借內部控制制度加以有效預防及檢查;而管理舞弊的作弊者通常均於事前精心設計,事後並極力設法隱瞞,作弊者的管理層次愈高,注冊會計師愈難加以有效檢查。
1、 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動機
(1)融資(圈錢):資金與企業,猶如血液與人體,賺錢的公司為擴充設備,需要更多的資金;虧本的公司為了營運周轉,更需要資金。資金不足,可能導致周轉不靈,因而倒閉。企業為了達到借款或增加資本的目的,可能虛報其財務報表,以便說服資金提供者,作出決策。
(2)初次發行階段。證監會要求公司有三年盈利,公司為了能上市,就進行財務包裝。這與發行體制有關系。
(3)配股階段。證券會要求上市公司凈資產盈利率6%,才能配股。為實現配股,上市公司也會進行財務包裝。
(4)增發新股。目前有6家上市公司增發新股,總額為10個億以上,定價由承銷商與發生公司協商。這也會導致上市公司的財務包裝行為。東方鍋爐、紅光實業、麥科特、鄭百文、大東海都是「包裝」上市,虛構前三年利潤,以達到IPO目的。
(5)二級市場炒作(操縱價格):企業股票如果上市,為維持股價或為使股票價格能達到預期的波動,常利用不實的財務報表,以達到目的。股票價格預期的波動也可能是蓄意地使股價作暫時性的下跌,以便操縱者得以廉價購進股票,以取得更大的控制權或待價而沽。瓊民源與銀廣夏造假案主要目的是配合莊家二級市級操縱價格
(6)其它考慮:我國上市公司粉飾報表另外一個目的避免帶帽(「ST」、「PT」)以及退市;如果已帶帽了,「ST」不想淪為「PT」,「PT」不想最後退市,這些帶帽公司一般都表現出強烈扭虧為盈的慾望以達到摘帽的目的。此外,公司管理階層為了達成預算目標,藉以表現其為成功的經理人;或是為了貪得績效獎金或分紅,可能虛報財務報表。前者可能為了表現自我或與工作職位安全有關;後者則是為了物質報酬。有人稱此類舞弊為「績效舞弊」舞弊手段。
ST黎明及張家界舞弊動機目前還不是很清楚,但不外乎以上三種動機,他們造假首要目的是不虧損,以避免帶帽並為以後圈錢作準備。
2、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徵兆
健全的內部控制有助於預防及檢查員工舞弊,如管理階層蓄意舞弊以虛報財務報表,則內部控制將被逾越,而失去功能。因此,內部控制制度對於預防及檢查管理舞弊的作用不大。審計人員於後事審計工作時,必須對可能導致管理舞弊的徵兆提高警覺,這些徵兆有人稱之為紅旗(Red Flag)或警訊(Warning Signal)。
l 美國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Coopers & Lybrand列舉了29個警號,提醒審計人員及公司監察人注意,並將其中比較重要的幾個警訊列舉如下[2]:1.現金短缺、負的現金流量、營運資金及/或信用短缺,影響營運周轉。
2.融資能力(包括借款及增資)減低,營業擴充的資金來源只能依賴盈餘。
3.為維持現有債務的需要必需獲得額外的擔保品。
4.訂單顯著減少,預示未來銷售收入的下降。
5.成本增長超過收入或遭受低價進口品的競爭。
6.對遭受嚴重經濟壓力的顧客,收回欠帳有困難。
7.發展中或競爭產業對新資金的大量需求。
8.對單一或少數產品、顧客或交易的依賴。
9.夕陽工業或瀕臨倒閉的產業。
10.因經濟或其他情況導致的產能過剩。
11.現有借款合約對流動比率、額外借款及償還時間的規定缺乏彈性。
12.管理階層嚴格要求主管達成預算的傾向。
13.迫切需要維持有利的盈餘記錄以維持股價。
14.管理階層不提供審計人員為澄清及了解財務報表所需的額外資料。
15.主管有不法前科記錄。
16.存貨大量增加超過銷售所需,尤其是高科技產業的產品過時的嚴重風險。
17.盈餘品質逐漸惡化,例如折舊由年數總和法改為直線法而欠正當理由。
3. 怎樣解決我國國有上市公司「一股獨大」所造成的控股股東主導型內部人控制問題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很多的不足,上市前大部分是由國企轉制而來的,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企業增強競爭力、保持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針對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建議。
1我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
1.1股權結構存在「一股獨占、一股獨大」的問題
在國有股「一股獨占、一股獨大」的情況下,董事會是由第一大股東所控
制的,第一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越多,其所佔有的董事會席位也越多,而這第一大股東一般是國家股或受政府控制股的法人。在此股權結構下,在董事會中形成了代表國家股或政府控制的法人股的「關鍵人」控制局面,這就很難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而現在的上市公司雖然吸收了一些非國有股份,但其中不少公司由於國有股所佔份額仍然過大,非控股股東在董事會中的發言權很小,他們的利益住在難以保證。1.2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問題」
目前我國的上市公司絕大部分是由國企改制而來,由國有資本相對或絕對控股。國有上市公司作為名義上的現代股份公司,雖然都設立了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所組成的企業組織管理機構,但其中大部分公司的董事會和經理層成員兒乎是由原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原班人馬組成,絕大多數公司的監事會主席都是工會主席或黨委領導。在這種存有明顯缺陷的組織結構下,經理層受不到嚴格有效的制約和監督,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的產生和當前,我國的國企上市公司已成為國有經濟的骨幹力量,但國企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還不完善,在公司控制權配置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認為,要處理好國企上市公司控制權配置的問題,首先應抓好股權控制結構這一重要環節,進而不斷完善國企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增強國有經濟的實力。
國企上市公司股權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及後果
(一)內部人控制
我國的國企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既不同於英美式的股權分散模式,也不同於德日式的法
人間交叉持股的股權集中模式,而是「一股獨大」式的國有股權高度集中,並進而出現內部人控制現象。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現象,為公司領導層形成內部人控制提供了土壤。由於我國的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化改造時大多採取了剝離非經營性資產、以原國有企業作為唯一發起人組建股份有限公司的辦法,國家在大多數國企上市公司中擁有高度集中的股權。在這種情況下,原國有企業作為上市公司的唯一發起人或絕對控股股東,在「資本多數表決制」的規則下,很容易控制董事會的選舉權。董事會中除少數董事由其他人擔任外,大部分成員都是原企業的領導,董事長大多為原企業的廠長或經理。有的公司董事會成員則是由政府部門指派。政府部門除了向公司派董事、董事長外,甚至還向公司派(總)經理、副(總)經理,打亂了公司控制權的配置規則。一般來說,國有股、法人股越集中,內部人控制就越強。
通過觀察滬深股市可以發現,經過股權分置改革,中國股票市場進人全流通時代後,上市公司股本被人為地割裂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但是,全
流通市場環境並未改變國企上市公司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局面,尤其是在股權分置改革
4. 上市公司有哪些好處和壞處有哪些
一、公司上市的好處:
1、新的直接融資通道;
2、上市有利於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理清公司自身發展戰略,務實企業發展的基礎;
3、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提升公司在客戶、供貨商和銀行心目中的地位;
4、上市使得公司對員工更有吸引力;
5、增強公司的競爭優勢。
二、公司上市的壞處:
1、花費巨大,上市的花費巨大,包括企業重組費用、中介費用、券商承銷費用、路演費用等。例如,某些中小企業一年利潤可能只有兩三千萬,而上市過程中的明暗費用不止兩三千萬,給企業帶來巨大經費風險;
2、透明化,企業不願公開的信息在上市後都要公開,如原來偷漏了多少稅、抽逃了多少注冊資本、給哪個官員行了多少賄、得到了多少國家補貼等隱私都不再是隱私;
3、削弱控制權,上市就是賣企業,賣企業就是將自己的部分股份轉讓給別人,肯定會削弱一定的控制權。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3-1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5. 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資本市場結構方面的問題:
1、投資主體結構不合理:
我國資本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合理,投資者現在還是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數量相對來說較少,兩者比重相差較大。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主要是以投機為主,而機構投資者則更注重對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似的資本市場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阻礙了這種穩定資本市場功能的發揮。
2、上市公司結構不合理
上市公司的機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
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不合理。國有企業雖經改制而成為股份公司,但實質上仍然是原來的國有企業,很難期望它能真正轉換經營機制。在國家股和法人股始終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流通股規模較小,很容易形成機構大戶操縱市場的局面。
(5)中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有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與貨幣市場相比,資本市場特點主要有:
1.融資期限長
至少在1年以上,也可以長達幾十年,甚至無到期日。例如:中長期債券的期限都在1年以上;股票沒有到期日,屬於沒有到期日,屬於永久性證券;封閉式基金存續期限一般都在15-30年。
2.流動性相對較差
在資本市場上籌集到的資金多用於解決中長期融資需求,故流動性和變現性相對較弱。
3.風險大而收益較高
由於融資期限較長,發生重大變故的可能性也大,市場價格容易波動,投資者需承受較大風險。同時,作為對風險的報酬,其收益也較高。
在資本市場上,資金供應者主要是儲蓄銀行、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各種基金和個人投資者;而資金需求方主要是企業、社會團體、政府機構等。其交易對象主要是中長期信用工具,如股票、債券等等。資本市場主要包括中長期信貸市場與證券市場。
6. 企業上市失敗的原因
企業上市失敗的原因
上市之路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對失敗教訓的借鑒,在企業准備發行上市階段尤為重要。雖然企業上市失敗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根據案例分析,我還是給大家歸納出企業上市失敗的典型原因,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一、盈利能力問題
因為盈利能力問題被否決往往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業績依賴嚴重。如稅收依賴和關聯方依賴,前者的問題常見於科技創新型企業,該類高科技企業往往在一定時期內享受增值稅退稅、所得稅減免等稅收優惠。有些業績看起來不錯的企業往往在剔除稅收優惠後,業績便表現平平甚至不升反降。
未過會的南京磐能電力,通過分析其招股說明書發現,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公司所享受的所得稅和增值稅減免金額,佔了公司同期利潤總額的41.4%、42.29%、29.96%和25.78%,而如果以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為基數計算,這一比率還將會更高。
而安得物流則引起關聯方依賴的討論。根據其招股說明書,在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報告期內,安得物流與大股東美的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的業務收入占同期業務總收入的8.19%、32.53%、
29.56%、27.47%,關聯交易產生的毛利額占總毛利的比重分別為48.18%、42.28%、34.51%、30.82%,被疑凈利潤對關聯方存在重大依賴。
第二,持續盈利能力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比較嚴重。這方面的因素比較多,如專利糾紛、合資條款、銷售結構變化、未決訴訟、重大合同不利影響等。
二、主體資格存在缺陷
主體資格缺陷主要體現在歷史出資瑕疵、歷史股權轉讓瑕疵、實際控制人認定不準確和管理層變動四個方面。
歷史出資瑕疵。常見於出資人未足額出資或出資的財產權利有瑕疵的情況,2008年被發審委否決的一例個案中,首發申請企業存在無形資產出資問題,公司控股股東以原有申請人無償使用專利和非專利技術經評估作價2.16億元向申請人前身增資。該公司設立時,控股股東已將其所屬科研部門投入該公司,相關專利及非專利技術已由前身公司及改制後的申請人掌握並使用多年,且已經體現在申請人過往的經營業績中。因此,相關無形資產作價增資存在瑕疵。
歷史股權轉讓瑕疵。由於不少擬上市企業是經國有企業或者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而來,其國有股權或者內部員工股權在轉讓過程中,往往出現瑕疵。如國有股權轉讓,企業需考慮是否獲得國有資產主管部門的書面批准。
法律法規規定企業上市前職工持股人數超過200人的,一律不準上市;存在工會持股、持股會以及個人代持等現象的'公司也不準上市。而在內部員工持股的清理過程中,IPO申請公司很容易因為各種利益問題在上市過程中被舉報或遭受質疑。
某些BVI構架的紅籌公司在轉為內地上市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股權轉讓問題。如未能過會的深圳海聯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界普遍猜測其被否原因是由於海外上市未果,轉為在國內上市,在企業類型由外資公司變更為內資公司時,由於BVI股權構架的問題,股權交易復雜且存在瑕疵。
實際控制人認定問題。根據未過會的北京福星曉程招股說明書顯示,漢川市鋼絲繩廠直接和福星生物醫葯間接持有的公司股份為41.97%,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問題是,福星曉程的主營業務是集成電路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實際控制人對公司業績的提升沒有明顯作用。而公司第二大股東程毅作為總經理,全面負責公司經營管理工作,公司成立時的核心技術也是由程毅投入,因此市場猜測,程毅才是福星曉程真正的實際控制人,公司實際控制人認定不夠准確。
管理層重大變動。創業板明確規定:“發行人最近兩年內主管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均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被否決的天津三英焊業,2009年1月12日,兩名董事朱樹文、盧迅代替因工作變動辭職的李琦、覃西文進入董事會。此時距離公司申請上市不到一年,最終上市失敗。
三、募投資金效益風險大
未過會的賽輪股份,招股說明書顯示其募投資金投向之一是生產半鋼子午線輪胎,並說明該產品80%用於出口,且北美市場占其出口總額的50%。但在賽輪股份上市的過程中,不曾料到2009年國際環境突變,美國政府宣布對產自中國的輪胎實施3年懲罰性關稅,其募投項目未來的經濟效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這類風險還包括經營模式變化、項目可行性等,這些都需要企業給予全面的分析論證。如上海超日太陽能募投資金的投向是,將光伏電池片產能從現有的20兆瓦擴充至120兆瓦,增加幅度為5倍,同時電池組件產量增加1.82倍。但在2009年,光伏產業還未復甦,在國內也被認為是產能過剩行業,因此公司募投項目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盈利能力都缺乏合理解釋。
融資必要性不足也屬於募投資金運用的問題。一般來說,企業能夠自籌解決資金問題,就沒有必要上市融資。如前文所述的福星等公司,申報材料時其賬面顯示資金充足,是“不差錢”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如果倉促上市,往往被懷疑為“上市圈錢”。
此外,募投項目與企業現有生產規模及管理能力不匹配,企業小馬拉大車,則會存在較嚴重的匹配風險;某些投資項目手續不齊,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則存在一定的合規風險。
四、權屬糾紛的不確定性
立立電子早在2007年就向證監會遞交了IPO申請材料,於2008年3月5日通過發審會審核,5月6日獲得IPO核准批文並完成資金募集。但是,立立電子的上市一直備受社會質疑,被認為掏空另一公司浙大海納資產並二次上市。證監會在接受舉報後,調查發現立立電子在2002年部分股權交易程序上有瑕疵,存在權屬糾紛的不確定性。
2009年4月3日,證監會發審委在會後事項發審委會議上撤銷了立立電子IPO核准批復,並要求將全部募集資金連本帶利退還投資者,開了證券市場IPO申請先批後撤的先例。
五、信息披露質量差
創業板首批上市公司神州泰岳曾在2008年沖擊中小板未果,在2009年9月24日的網上路演中,神州泰岳董事長王寧對投資者表示,中小板未通過是因為“對審核所關心的問題理解不充分,回答陳述不夠清楚,信息披露不夠完整,導致委員有不同意見。但是公司本身不存在持續盈利能力及規范運作方面的問題”。
有不少擬上市企業,申請材料未按規定做好相關事項的信息披露。申請文件以及招股說明書准則是對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由於投資者更看重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上市企業在信息披露時,應當坦誠相待,尤其是對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無論准則是否明確規定,申請人公司均應披露。否則,如果在發審委會議上被發審委委員當面指出問題要害,對上市過程的危害性反而更大。
在另一例個案中,某申請企業在成立之初設計了一套“動態股權結構體系”,把內部員工股東分為三檔,股東每退一個檔次,折讓50%的股份給公司,作為公司的共有股權。為此,公司出現了股份代持和多次內部股權轉讓,但申請材料中對歷次股權轉讓的原因披露不準確、不完整,且未披露股東代持的情形,上市最終失敗。
六、財務會計問題
主要指企業濫用會計政策或會計估計,涉嫌通過財務手段粉飾財務報表。
2009年12月23日被否決發行申請的華西能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前就遭到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師鄭朝暉(筆名夏草)的質疑。2006年到2009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呈增長態勢,但是同期的應收賬款及存貨量同樣高速增長,而預收賬款大幅下降。應收賬款的上升意味著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並沒有增加,且大量的存貨將影響未來收益。
夏草還指出,華西能源職工的薪酬和所得稅費用在報告期內逐年下降,一般而言,如果企業營業收入處於持續增長時期,這兩項指標應該逐年上升。綜合多種疑問,表明華西能源有操縱報告期內收益的嫌疑。
因此,企業如果在准備上市的過程中出現業績滑坡,應當暫緩上市步伐,待經營好轉以後再擇機上市。如果企業股東迷戀於股市火爆的“創富神話”或者迫於資金短缺的壓力鋌而走險倉促上市,難免偷雞不成倒蝕把米。
七、獨立性問題
未過會的東方紅航天生物技術公司,據其招股說明書所知,在2006年、2007年的前兩大客戶中,上海寰譽達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系公司董事邱斌配偶張莉控股的公司,2006年銷售第二大客戶上海天麴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系邱斌控制的公司,其銷售收入占航天生物同期銷售收入的80%以上。雖然航天生物已經聲明上述兩家公司已在2009年開始注銷,但是仍然難免利益輸送嫌疑。
而對蘇州通潤驅動公司被否的質疑聲,則是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其兄弟公司常熟市千斤頂鑄造廠為其主要供應商,報告期內,2006~2008年來自鑄造廠的采購金額在總金額中的佔比一直高達12%以上,上市前的2009年上半年才降至9.1%。而且通潤驅動的董事、監事均在關聯企業任職。
八、企業運營不規范
企業運營不規范往往表現為內控機制薄弱。內控機制是企業管理層為保證經營目標的實現,而制定並組織實施的一套政策、制度、措施與方法,對內部人員從事的業務活動進行風險控制和管理。財務核算混亂是內控機制薄弱的常見體現,如原始會計報表與上市申報材料報表存在重大數據差異等。另外還包括資金佔用、管理層未盡到勤勉盡責的法律義務等問題,這些都是企業運營不規范的體現。
九、被舉報其他問題
證監會發審委往往會以“補充公告”的方式宣布取消對該公司發行文件的審核,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多半是“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落實”,但是並不對外公布詳情,往往引發坊間對當事公司的種種猜測。
上會前數小時被取消上會資格的同花順,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同花順涉嫌“虛假宣傳炒股軟體,誘騙股民投入資金升級軟體”而被舉報,存在影響發行的問題。作為監管部門的證監會,如果有舉報就會盡量核實。
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發生糾紛在所難免,主要是看企業處理糾紛的應對能力。而且,取消這次上會資格,並不意味著企業不能再次上會。待企業補齊材料後可重新上會,並可能順利通過。如同花順在2009年9月24日被取消上會資格後,於11月2日再次上會並通過發行申請,並於12月25日在創業板掛牌交易。
十、中介報告瑕疵
企業IPO一般要聘任中介機構,如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IPO的成功與否,除了企業的基本素質之外,還包括中介機構的專業能力以及服務質量。
中介報告瑕疵往往見於評估報告、審計報告及律師報告。如評估報告未經具備評估資格的評估師簽字,或者相關評估機構不具備評估資格,均可被發審委認為是無效評估報告,評估結果便不能作為企業某個經營活動的依據。
企業在上市過程中也可能變更會計師事務所,要注意審計報告的簽名、簽字是否有錯。律師報告同樣如上述情況,一定要找有經驗的審計、律師、評估部門參與企業上市,否則就是花小錢壞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