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詳情 » ai企業扎堆啟動科創板ipo

ai企業扎堆啟動科創板ipo

發布時間: 2023-09-18 11:57:11

① 聽說雲知聲是「AI語音第一股」,是真的嗎雲知聲怎麼樣

是真的。在AI人工智慧領域,智能語音是發展得最為成熟的賽道。作為人工智慧語音行業早期的入局者,雲知聲確實被稱為「AI語音第一股」。通過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不斷深耕,如今雲知聲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頂尖的物聯網人工智慧服務提供商,它以全棧AI技術為核心,立足雲芯一體化平台,提供面向智慧物聯、智慧醫療等場景的物聯網智能化產品服務,深得眾多合作夥伴的信賴與好評。

② AI獨角獸雲天勵飛沖刺科創板IPO的難點在哪|觀止研究院

AI Maker

「智能時代的塑造者」

2020年12月8日,AI獨角獸雲天勵飛在科創板提交IPO招股書將募資30億元。其中,8億元用於城市 AI 計算中樞及智慧應用研發項目,3億元用於面向場景的下一代 AI 技術研發項目,5億元用於基於神經網路處理器的視覺計算 AI 晶元項目,14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3個月過去了,雲天勵飛收到了問詢函。在科創板首輪問詢中,上交所主要關注公司股東、 歷史 沿革、尚未盈利和累計未彌補虧損、子公司和分公司、人員、主要產品、行業特點、市場競爭狀況關聯方和、收入構成和客戶、毛利率、期間費用、未決訴訟、行政處罰等共計34個問題。


其中影響最大的則是公司高管離職,股東變更,長期虧損,營收增長不穩定等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並不是雲天勵飛所獨有的,大部分AI企業都面臨這些問題,比如之前雲知聲、禾賽 科技 、依圖等多家企業的IPO申請被終止審核。


這些AI獨角獸們都在爭「AI第一股」,現實卻是面臨集體「淹沒」的危險。披露招股書的雲從、曠視、依圖、雲知聲都普遍虧損,更大的壓力在於,這些拿了很多融資的AI獨角獸,並不能在二級市場獲得匹配融資時的高估值。


於是這些企業在准備申請上市時,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明顯地暴露出來。


為什麼會這些AI企業現在會遭遇這樣的困境呢?



首先AI行業的產業鏈上來看,人工智慧行業的基礎層主要提供數據和算力支持,其中包括硬體設施、 系統平台和數據資源三個維度;技術層為感知和認知能力,包括演算法模型、基礎框架和通用技術;應用層即場景和產品,主要包括各類型的智能產品和應用平台。


同時,智能產品端及眾多物聯網化的終端和邊緣端設備是數據資源的重要來源,形成了對基礎層底層數據的持續補充,進而帶動技術層的演進和迭代,從而構成完整的閉環。


目前,國內的人工智慧企業集中於應用層,基礎層則較為薄弱。由於對技術和資金的要求較高,基礎層的底層技術由少數國際巨頭壟斷。而且目前AI應用的方向還比較局限,這時就會出現很多AI企業業務重合的現象,企業優勢不明顯,長此以往,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生一定的影響。


但除了這些外在的因素,企業的成長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


1、 企業的生長周期


愛迪思在《企業生長周期》中提到, 企業就像人一樣,在企業的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進行抗爭和經歷風雨都是正常的事,在下一個階段發展時,企業也會面臨轉型問題。 在生命歷程中,企業要學會自己處理這些問題,要不然就會發展成阻礙企業發展的病症。


企業在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會有相應的問題出現,都需要管理者去克服,每一次階段的跨越,也是一次熔爐的考驗,也是一次生命的重組,如果企業成功度過了這次熔爐,就可以順利跨入下一個階段,獲得新生。


根據愛迪思的企業生長周期理論,企業的生命周期分為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化早期和死亡期。


企業的成長與老化,主要是通過靈活性和可控性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的。 企業年輕時充滿了靈活性,但控制力卻不一定強。企業老化時,關系變了:可控性增加了,但靈活性減少了。


這里的「年輕」說明企業做出變革調整相對容易,但由於控制水平低,行為一般無法預測,「老化」意味著企業對行為的控制力比較強,但缺乏靈活性,缺乏改革的意向。一個企業既有靈活性又有控制性,也就是說既不過於幼稚又非老態龍鍾時,這個企業就具備了年輕和成熟的優勢,表現得既具活力又有控制力,這個階段就稱之為盛年期,也是企業的最佳狀態。


盛年期的企業可以根據管理者的意願進行改革,也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未來方向。 管理的本質並不是創造一個根本沒有「問題」的壞境,而是引導企業進入盛年並永葆青春。


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生命周期的第一個階段是企業孕育期,這時企業還沒有誕生,僅僅是一種創業的構想,這時候強調的是創業的意圖和未來能否實現的可能性。創業者需要極度的熱情和自信,讓自己相信,也讓別人相信自己正在做的這件事可以成功,這時候的創業者是夢想家。


當企業真正誕生以後,有人承擔了風險,企業也從孕育期進入了嬰兒期。


這時候, 進入嬰兒期的企業需要資金的支撐才能得以生存 ,這時候創業者非常注重銷售額,鉚足了勁往前沖,只要看到機會的苗頭,就忍不住要抓住,生怕錯過難得的機遇,此時的重點是不顧一切地活著,同時也是打磨產品,接受市場驗證的好時機,但也是對夢想進行實驗的過程,這個過程極有可能會打破創業者的幻想,也許會撞得心血淋漓,甚至會讓創業者喪失信心。如果這個階段成功度過了,意味著產品通過了市場的檢驗,創業者的夢想可以繼續發光發熱。


企業完成了產品的市場實驗之後,接下來要 追求以市場份額和利潤衡量的銷售額 。此時的企業也進入了學步期。


此時的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看起來前途一片美好。創業者覺得自己能夠戰勝一切,開始出現自信心的膨脹,認為自己什麼事都可以干成,於是開展多條業務路線同時作戰,最後發現資源和精力不足以支撐過快的擴張,最後極有可能公司業務都陷入困境。出現問題都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創業者能及時醒悟,確立企業發展的優先順序,先集中精力發展最重要的部分,並逐步規劃行政體系和工作程序,讓公司的發展變得更有效率,為企業進入下一個階段青春期做准備。


進入青春期的企業,創業者要開始逐步授權,規范工作程序,建立職能權責體系,把之前的 探索 經驗和成功模式制度化,這時候注重的是企業利潤和效率的雙重提高。青春期的制度化過程,為企業進入盛年期做准備。


但是這時,創始團隊內部也很有可能會發生因為理念的分歧而分手的局面,創始人開始綜合考慮利潤與成本比例的問題,不再像孕育期和嬰兒期一樣不顧一切地追求創新,但有些人依然痴迷於之前創造產品的激情,想延續孕育期和嬰兒期的狀態,因為不想妥協,最後選擇離開,尤其是創新型的技術人才。


成功走過青春期的階段後,企業進入了盛年期。這時候的企業既有制度化的體系,又沒有喪失創新精神,是企業發展的最佳狀態。基業長青的企業,都有長期保持盛年期的活力和控制力。


企業從孕育期走到盛年期,是創業者不斷斷挑戰自我,否定自我的過程。 企業每進入一個階段,對於創業者來說,就是一次熔爐的考驗,是脫胎換骨,獲得新生的過程。創業者在上一個階段獲得成功的人格特質,在現階段可能造成發展的阻礙,所以創業者在經歷熔爐的過程中,也是在不斷摒棄過去成功的自我,塑造新的自我的過程。


如今,市場上的AI企業,尤其是想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頻頻受阻,如雲知聲、禾賽 科技 、依圖等多家企業的IPO申請被終止審核。從它們的規模和特點來看,它們大都處於學步期到青春期的過渡階段,依然需要外部的支持,還沒辦法自我成長。


當前,科創板的審核變得更加嚴格,所以雲天勵飛要想成功上市,也面臨不小挑戰。這個挑戰不光是因為外部政策的變化,還包括企業自身成長面臨的困難。


2、 雲天勵飛的成長周期


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篇文章《AI初創浪淘沙,開啟A股上市路》里寫道,「陳寧將雲天勵飛的創業之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更多的是技術平台的研發、沉澱、打磨,從2014年到2016年,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夯實了底層的演算法平台、大數據平台,尤其是錘煉了晶元平台。」


「2017年到2019年期間,進入了產品落地、場景開發、市場拓展的階段,面向各類場景,雲天勵飛逐步豐富解決方案,落地了城市級的動態人像系統,面向公安的各個警種去開發各類的應用,還從警務拓展到智慧社區治理、園區管理、商業領域等場景。」


」一方面,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目」協助破獲案件,名噪一時,並且「深目」迅速在深圳大部分區域以及北京、上海、杭州等20多個城市,以及東南亞多個國家落地。另一方面,雲天勵飛的解決方案也從公共安全拓展到城市治理和新商業的領域。」


「2019年之後,雲天勵飛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即快速發展的階段,這時的雲天勵飛具備了快速開發城市級解決方案的能力,在2020年疫情期間快速開發了一套城市級的疫情監測和大數據分析平台。 」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2014年到2016年的雲天勵飛,處在嬰兒期階段,是不斷挖掘市場需求,打磨產品,驗證產品的市場的階段。


2016年雲天勵飛研發的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目」開始落地深圳龍崗區,在警務場景中嶄露頭角。這意味著雲天勵飛已經度過嬰兒期,准備進入學步期。


此時的雲天勵飛,處在學步期階段,逐步從智慧安防到城市治理的拓展,這個階段是擴大市場份額的階段,也是營收增長迅速的階段。


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雲天勵飛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5023.33萬元、1.33億元、2.3億元,可見營收增長速度之快。但是在2020年的1-9月,營收約2.7億元,營收增速放緩。


除此之外,雲天勵飛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凈虧損分別為5479.63萬元、1.99億元、5.1億元,而在2020年前9個月凈虧損為8.6億元, 合計虧損達16.256億元。



為了未來上市的計劃,學步期的雲天勵飛開始考慮轉型,逐步拓展業務范圍,從安防到城市管理,但拓展的同時也要綜合考量成本和利潤的比例,逐漸放棄過去只注重銷售額不計成本的工作模式,開始追求利潤,調整企業發展的方向,開始公司管理制度的規范化。


但是企業是靠著前面階段的模式才獲得此時的成就,現在卻要換成新的模式,這時企業內部會發生理念的分歧,甚至導致創業夥伴的離開。


雲天勵飛在這個階段確實也遭遇了創業夥伴的離開。


雲天勵飛曾在回復問詢函稱,田第鴻與陳寧均為雲天勵飛創始股東,兩人於2014年共同出資設立雲天有限,其中陳寧持股70%、田第鴻持股30%;隨著公司的發展,兩人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逐漸產生重大分歧,田第鴻決定於2018年9月停止在雲天勵飛處工作。


掌握核心技術人員的離開,對雲天勵飛的發展無疑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幸運的是,雲天勵飛找到王孝宇博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王孝宇博士曾任NEC Labs首席研究員,也是前Snap資深科學家、Snap研究院創始人之一。他的加入,為雲天勵飛的技術實力增加了一份強有力的保障。


2019年之後,雲天勵飛逐步從學步期向青春期過渡。2020年,雲天勵飛開始著手准備科創板上市的申請,這也意味著雲天勵飛要開始往規范化管理方向發展。


此時的雲天勵飛開始注重公司成本和利潤比例的把控,建立權責分明的體系和管理制度,管理者要開始試著授權,逐步讓企業成為不再依賴一個人的力量或者外部力量,可以自我成長的組織,避免出現創始人或某個重要的高管離開,這個組織就無法正常運轉。


這時候,對於公司管理者來說,創新精神是必須要長期保障的,但是又不能只顧創新,要考慮公司的營收、利潤、成本以及公司的未來等問題,要多方兼顧。這本身對管理者也是一個挑戰,首先自己要意識到改變,再去推動企業內部改變,這是企業和管理者進步成長的一個必經過程。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此時雲天勵飛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不僅對於管理者陳寧來說,還是企業本身來說,都是一個改變和學習的好機會,也是一次難得的熔爐。最後他是否能熬過熔爐的考驗,我們誰也無法下定論,只好留待時間來驗證。



* 參考資料:

1、伊查克·愛迪思 《企業生命周期》中國 社會 科學出版社

2、沃倫·本尼斯 《極客與怪傑》機械工業出版社

3、新華網 《技術骨幹頻頻離職 科創板公司遭遇留人難題》

4、搜狐網 《未決訴訟、尚未盈利 雲天勵飛科創板IPO存「硬傷」 》

5、雷帝觸網《雲天勵飛遭問詢:為何二股東田第鴻退出 王孝宇年薪超千萬》

6、騰訊網《雲天勵飛持續虧損研發下滑 行情再差也要上市「補血」》

7、半導體行業觀察 《雲天勵飛:低調AI初創企業的步步為「贏」》

③ 科創板落地,這些人工智慧獨角獸將受資本追捧

文/楊劍勇

新一輪信息 科技 向物聯網轉變, 科技 創新助力各行業轉型升級,以5G、雲、AI等為核心的新技術促使全 社會 數字化變革,並為全球注入經濟增長動力。物聯網作為數字經濟重要引擎,伴隨越來越多的企業及公共服務部署,進入了以數據為驅動的新時代。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下釋放數據潛力,企業因有能力獲得無限數據驅動快速創新,製造業利用數據驅動轉型升級,甚至國家和地區基於數據洞察未來商業經濟。

在人工智慧落地應用中,國內因擁有龐大用戶基礎、數據和應用優勢,將會進一步激活物聯網部署,特別 科技 創新和資本市場相融合推出科創板,為 科技 創新注入活力,國內圍繞人工智慧、AI 晶元、機器人、智能家居和生物 科技 等創新企業迎來重大資本紅利。來自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報告顯示,初步預算公募基金3000億基金將參與科創板,而中信建投預計2019年科創板公司IPO融資規模約為665億元。

人工智慧作為 科技 發展熱點和未來 科技 發展趨勢,佔在AI風口下,展望2019年,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將備受矚目,特別大而美的超級獨角獸深受市場青睞,如果能登陸科創板將會受到資本追捧。下面我羅列部分具有代表性的AI創新企業。

機器視覺

國內有四大機器視覺獨角獸,分別是商湯、雲從、曠視和依圖 科技 ,他們推動AI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其中依託商湯建設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此外,包括高通和聯發科等晶元廠商也均利用商湯AI技術為智能終端帶來豐富多彩的創新體驗,諸如提升移動端設備的拍攝體驗和照片質量。商湯作為四大獨角獸之首,估值為45億美元,更有消息指出日本軟銀投資10億美元,推動估值抬高至60億美元。

這四大獨角獸在國內吸晴無數,就在近日《快公司》公布中國最具創新能企業當中曠視 科技 入圍十強,此外,曠視 科技 在今年升級AI戰略,以AI驅動物聯網產業發展,推出河圖系統,助力物流、製造業和零售業等產業互聯網落地各垂直領域,對此曠視 科技 CEO印奇聲稱兩三年後將成為物聯網中堅力量。

在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看來,國內四大機器視覺獨角獸受益機器視覺廣泛應用,推動其AI技術紮根各垂直行業應用,包括製造業、零售、金融、醫療和安防等垂直領域,他們創新能力或將迎來爆發式發展。

AI晶元

在物聯網時代,各種智能設備數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未來幾年連接物聯網設備將高達750億台,適用於各種智能設備的物聯網和AI晶元需求劇增,預計能帶來數百億美元市場機遇。不僅晶元巨頭英特爾和英偉達等大肆開發各種物聯網設備晶元,甚至谷歌、亞馬遜和阿里等互聯網企業紛紛進入晶元領域,與此同時,眾多創新企業瞄準這一機遇,掀起造AI芯熱潮。

在國內這股造芯熱潮中,寒武紀和地平線成為炙手可熱的項目,寒武紀成為全球智能晶元領域首個獨角獸,成功卡位人工智慧風口,包括華為等手機廠商選擇使用寒武紀1A智能處理器IP產品。而就在近日,地平線進行了一筆6億美元融資,估值高達30億美元,超過寒武紀成為全球最大的AI晶元獨角獸。

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智能化浪潮席捲全球,楊劍勇指出,AI技術發展和落地速度超乎想像,高性能晶元則成為這個時代制高點,在這一場晶元之爭中,中國創新企業在資本和政策支持下,AI晶元獨角獸受到頂級機構追捧,也將推動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更廣泛應用落地,畢竟在AI時代,為人工智慧定製晶元是實現人工智慧關鍵所在。

機器人

在機器人領域,大疆創新被視為全球典範,其無人機享譽全球,無疑成為在新經濟浪潮下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全球最具影響力50家機器人公司排行榜中,大疆創新排在第九,而波士頓動力排在第八,估值就高達240億美元。如今,大疆早已不再局限消費級無人機,而是延伸至為農業、建築、公共安全等垂直行業開發更多的商用無人機解決方案。

同樣誕生在深圳的優必選,是全球人形智能機器人領軍代表企業,自去年獲得騰訊領投的一輪融資後,估值為50億美元,而現在有消息稱將再次啟動新一輪融資,這輪融資估值有望高達100億美元。此外,優必選CEO周劍也透露今年IPO計劃,而地點則選擇在國內,結合當前大力推進的科創板,他有望搭上這一班資本快車。

生命 科技

AI技術將開啟智慧醫療新時代,生命科學和大數據結合被視作醫療 健康 發展趨勢,隨著人工智慧、生命科學和大數據的融合,生命大數據將會使醫學領域出現一個巨大飛躍,也使得「精準醫療」變為可能。而碳雲智能則在生命 科技 大趨勢下成立,自2015年成立之處就成為炙手可熱創業明星公司,並獲得了騰訊、中源協和和榮之聯等上市公司資金支持,公開資料顯示估值10億美元。

碳雲智能開發的人工智慧平台,有助於促進疾病治療、 健康 保健、精準營養及相關研究發展,通過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將人工智慧的優勢融入人類生命數據的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中。作為生命 健康 管理的獨角獸,碳雲智能的事業以及對未來人類 健康 的意義,早在去年4月就有傳在尋求新的一筆10億美元融資用於支持業務擴張,這一輪融資估值將高達50億美元。盡管這個未得到官方評論,但作為一家擁有獨特業務模式和強力品牌主導的新興企業,正在努力收集碳基個體的生命大數據,進而通過人工智慧驅動和分析來幫助個體更好地管理 健康 ,引領AI創新。

最後

今年是 科技 創新的春天,獲得政策大力支持的行業及新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例如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以新經濟為創新迎來發展紅利,並且在這個新時代,有望催生新一代巨無霸企業。2019年,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系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致力於深度解讀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慧等前沿 科技 ,基於對未來物聯網洞察和對趨勢判斷,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

④ 科創板迎來AI晶元龍頭股「拓荒者」寒武紀搶跑千億藍海市場

7月20日,AI晶元明星企業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64.39元/股。至此,創立4年、68天過會的「AI晶元獨角獸」與投資者們在二級市場初次會面,A股市場迎來了AI晶元龍頭股。

寒武紀早已聲名在外:處在人工智慧這一「風口」,卻甚少在公眾面前主動展示自己,被視作低調的「實幹家」,但由於產品過硬,行業地位頗高,談及AI晶元必然要提及寒武紀,正如其名字是地質紀元上的開創意味,寒武紀是國內AI晶元的拓荒者。

於資本市場而言,寒武紀上市意味著科創板注冊制對於「優秀企業」的評判標准走向多元化,意味著創新物種開始在國內資本市場生根發芽。於寒武紀而言,上市不是目的,而是走向公眾的手段,有益於遠大目標的實現,從而吸引更多人才的加盟——毫無疑問,創新型企業走向星辰大海最重要的資本之一就是人才。

「我們有遠大的志向,但長跑才剛剛開始。」三年營收50倍增長,手握40億元現金,處於「新基建」機會窗口,正如其創始人陳天石所言,寒武紀站在遠大征程的起點,而未來是一片藍海。

投資者等來科創板AI晶元龍頭股

2016年3月,陳天石創辦寒武紀,2020年3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寒武紀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四年時間,硬 科技 明星企業通過注冊制走向公眾投資者。

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寒武紀底蘊深厚,技術與產品性能高居全球領先水平。券商研報介紹,寒武紀是目前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系統掌握了智能晶元及其基礎系統軟體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公司憑借領先的核心技術,較早實現了多項技術的產品化,專門設計的通用型智能晶元架構已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寒武紀正處於快速發展期。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其營業收入分別為784.33萬元、1.17億元和4.44億元,2018年度和2019年度較前年增幅分別為1392.05%及279.35%,將2019年的營收與2017年作對比,寒武紀在3年間實現了55.6倍的營收增長。

招股書顯示,寒武紀此次公開發行4010萬股,占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10.02%,規模並不大。寒武紀募資了25.8億元,主要來自保薦機構跟投子公司和其他戰略投資者,後者包括聯想(北京)有限公司、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和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均為與寒武紀具有戰略合作關系或長期合作願景的大型企業及其下屬企業。

相較於中芯國際等 歷史 較長的晶元企業,寒武紀的成功上市開創了硬 科技 獨角獸企業在注冊制下成功上市的先河,攪動了一池春水。

長期以來,A股市場有著嚴格且固定的審核標准,這使得一些獨具創新型的 科技 企業無法登陸A股市場,轉求納斯達克等更加「寬容」的市場環境。而一些A股上市公司,盡管上市時盈利能力達標,但不乏上市後業績「變臉」,且後續發展乏力的例證,這並非投資者願意看到的場景。

璞玉並不以當下的盈利能力作為唯一標准,如何留住可能偉大的企業?設立科創板實行注冊製成為眾望所歸的轉折點。寒武紀雖然尚未盈利,但其主要產品性能在與國內外主要競爭對手ARM、英偉達、英特爾以及華為海思的對比中不分上下,部分指標甚至領先對手,展示出了強大的發展潛力。

長跑型選手「放長線釣大魚」

寒武紀本次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新一代雲端訓練晶元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雲端推理晶元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邊緣端人工智慧晶元及系統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自成立以來,寒武紀快速實現了技術的產業化輸出,先後推出了用於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晶元、基於思元100和思元270晶元的雲端智能加速卡系列產品以及基於思元220晶元的邊緣智能加速卡。

2017年寒武紀將1A處理器IP授權華為海思使用,搭載在華為Mate10手機上,是全球首款AI手機晶元。思元系列產品也已應用於浪潮、聯想等多家伺服器廠商的產品中,思元270晶元獲得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 科技 成果獎。截至2020年2月29日,寒武紀已獲授權的境內外專利有65項,PCT專利申請120項。

在人工智慧晶元設計初創企業中,寒武紀是少數已實現產品成功流片且規模化應用的公司之一,這亦是其大手筆投入研發的成果。招股書顯示,寒武紀2017至2019年研發支出分別為0.3億元、2.4億元、5.43億元,研發投入營收佔比連續3年超過了100%,處於行業的較高水平。目前,寒武紀共有研發人員680名,占總員工的79.25%,碩士及以上的人員佔比超過60%。

對於晶元企業而言,如寒武紀一般巨額的研發投入並不罕見——不論是設計還是流片,晶元企業都需要大量資金,「燒錢」是晶元企業的共同屬性。按照普遍的流程,晶元研發不僅耗資巨大,耗時也較長,研究成品還需「Design in」,得到客戶的響應與支持,磨合後方可進入大規模出貨的營收創造階段。

硬 科技 企業與互聯網企業有著本質的不同,這首先體現在回收研發成本的周期上,不過更需要看到得是,晶元企業一旦研發成功,護城河便是難以輕易被超越的,因此回報也將如研發投入一樣,是巨量且長期的。

研發投入換取的「效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陳天石曾表示:「晶元這個賽道,比的就是出產品的速度,以及產品好不好用。」寒武紀進入賽道比較早,幸運地佔了先機,產品又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在研發效率上已經經過市場的驗證,成立四年,寒武紀每年都會推出和迭代新產品,相較於其他國外晶元設計公司與A股上市晶元設計公司以平均約每1-3年的迭代周期,寒武紀的研發能力表現突出。而相較於科創板企業的平均毛利率53.49%,寒武紀的綜合毛利率也高過平均值。

不過,通往偉大晶元公司的賽程很長,更加需要長跑型選手,投資者也需要建立「放長線釣大魚」的投資心態。寒武紀在招股書中坦言虧損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是晶元企業的正常生長進程,尤其AI晶元是人工智慧產業的引擎,也是技術要求和附加值最高的環節,為了在以後「釣到更大的魚」,寒武紀必須持續研發、快速迭代,而耐心的投資者將享受到最大的利益。

AI晶元領跑者「橫著長」的生態路徑

當部分初創企業靠著一顆晶元艱難維生時,寒武紀已經做出了一把晶元,這是「領跑者」的優勢積累。

寒武紀的業務大致分為四部分:智能計算集群、AI推理晶元、IP授權、AI訓練晶元。其中前三部分業務在2019年分別產生2.96億元、7888萬元和6877萬元收入,毛利率分別為58.23%、78.23%、99.77%。第四部分業務AI訓練晶元是技術的制高點,產品於2020年推出,預計2021年產生收入。

與華為的合作是寒武紀聲名鵲起的因素之一,這證實了寒武紀的產品可靠性,而華為選擇自研道路,也同時證明了AI晶元這一賽道的重要性。

研報顯示,2020年僅智能手機、AR/ VR、無人機等在內的消費電子市場AI智能晶元需求量預計就達到26.11億美元,而智能駕駛有望帶來更廣闊的市場需求。IDC預測,雲端推理和訓練對應的智能晶元市場,預計將從2017年的26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13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39.22%。ABI Research預計,邊緣智能晶元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26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7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23.93%。

對於寒武紀而言,與華為的友好競爭有益於長期發展。目前,寒武紀已不存在向單個客戶銷售比例超過公司銷售總額50%的情況。而從寒武紀的收入結構變化可見,其2017-2018年99%的收入來自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2019年新增雲端智能晶元及加速卡、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收入,業務走向多元化。

寒武紀定位於中立、獨立的晶元企業,走的是生態型發展路線,而今,經過四年發展,寒武紀「雲邊端」三條產品線已經完備,接下來仍將不斷迭代升級,未來,如英偉達等企業一樣,寒武紀將構建出獨有的生態,並延伸至交通、教育、醫療等多個細分領域。

「雲邊端一體的作用就是讓開發者省力省心,讓我們自己也省力省心。雲邊端一體意味著,部署在不同場景的晶元在硬體層具有統一的指令集和架構,在軟體層具備統一的應用開發環境。這能減少公司和開發者研發不同種類晶元時的成本,是我們生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天石介紹寒武紀的業務架構時表示。

人工智慧時代,新的巨頭正在成長,毋庸置疑,寒武紀是種子選手。超過40億元現金儲備以及25億元募集資金加持,寒武紀無疑是AI計算晶元初創企業中資金實力較雄厚之一,這是其鞏固優勢的基礎。面對征途,寒武紀手握成熟且性能領先的產品,以及生態的雛形,藍海就在前方,只待乘風破浪。 文/慧瑾

每日經濟新聞

⑤ IPO告敗不死心 AI企業傳神語聯再闖科創板

在AI企業競速上市的火熱背景下,老成員傳神語聯網網路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神語聯」)又來了。5月19日晚間,據上交所官網披露消息顯示,人工智慧語言服務商傳神語聯科創板IPO獲受理。不過,在闖關IPO的關鍵節點,傳神語聯的業績卻並不給力,2020年凈利出現近六年來首虧。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這也並非傳神語聯首次闖關科創板,2019年公司曾沖擊A股市場,但在2020年9月撤單。如今,時隔逾8個月,傳神語聯重整旗鼓,再度擠進AI企業競速上市陣營。但與前次IPO相比,傳神語聯的「胃口」也已變大,要多募1.5億元。

二度沖擊科創板

前次IPO折戟之後,傳神語聯再度向科創板發起沖擊。

據了解,傳神語聯是一家人工智慧語言服務商,基於自主研發的語聯網平台通過大型用戶解決方案、開放API接入平台和中小企業及個人語言服務三種模式為全球用戶提供包括筆譯、口譯、影視文化譯制、翻譯技術和解決方案等多種形式的人工智慧語言服務。

按照主營業務收入結構來看,筆譯為傳神語聯貢獻了近半營收。2018-2020年,筆譯產生營收分別約為1.89億元、1.77億元、1.2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2%、46.96%、43.16%;影視文化譯制、翻譯技術和解決方案則分別貢獻兩成左右營收;口譯貢獻營收則在2020年出現驟降,2018-2020年,口譯產生營收分別約為8879.15萬元、7594.09萬元、3667.92萬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5.02%、20.18%、13.14%。

需要指出的是,傳神語聯曾有過一段IPO折戟的經歷,公司曾在2019年申報IPO,欲沖擊科創板,但在2020年9月11日撤單。如今,伴隨著傳神語聯再度IPO,AI企業競速上市的隊伍也在擴容。

經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目前AI企業競速上市的跑道上還有雲從 科技 、依圖 科技 、雲天勵飛、曠視 科技 等多家企業,其中雲天勵飛、曠視 科技 IPO正在正常推進,雲從 科技 、依圖 科技 IPO則處於中止狀態,雲從 科技 IPO中止是由於財報更新,依圖 科技 則是由於其他事項。

北京 科技 大學副教授岳獻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工智慧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迭代快,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難度高。「資本一直都是行業的催化劑,當行業技術成熟時,資本會通過投資帶動行業技術快速滲透,AI行業也不例外,目前AI領域的一些技術已處在成熟期,資本會更多選擇通過投資帶動行業技術發展、創新和商業模式復制。」岳獻芳如是說。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亦表示,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已經從一級市場融資擴大到二級市場,通過資本加持,頭部效應會更加明顯。

2020年虧損4191.29萬元

在闖關IPO的關鍵節點,傳神語聯2020年的凈利卻出現了虧損,這也是公司自2015年以來首虧。

財務數據顯示,2018-2020年,傳神語聯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55億元、3.76億元、2.79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2576.59萬元、2538.5萬元、-4191.29萬元;對應實現扣非後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1526.23萬元、2014.51萬元、-5314.36萬元。

據Wind數據,2015-2017年,傳神語聯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2473.04萬元、2115.06萬元、2908.36萬元,也均處於盈利狀態,這也意味著傳神語聯2020年虧損系近六年來首虧。

對於公司2020年凈利虧損的原因,傳神語聯也給出了解釋。傳神語聯表示,公司主要經營地位於武漢、北京,上述區域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復工復產晚於全國其他省市,公司總部所在地武漢4月份起陸續復工,直至6月份經營基本回歸正常,受此影響,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4323.71萬元,降幅達到29.13%;此外,隨著海外新冠疫情大范圍蔓延,導致公司口譯業務收入和毛利分別較上年減少3926.17萬元和2810.64萬元,降幅分別達到51.7%和104.92%。

另外,傳神語聯表示,2020年公司繼續保持了高強度的研發投入,當年研發支出5118.96萬元,較上一年僅下降10.6%,遠低於收入降幅;2020年公司客戶回款進度不及預期,導致應收賬款壞賬准備計提金額明顯上升,由此產生信用減值損失1962.3萬元。

數據顯示,2018-2020年,傳神語聯累計研發投入合計1.58億元,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5.66%。

募資額增加1.5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與前次IPO相比,傳神語聯募資額增加1.5億元。

招股書顯示,此次科創板IPO,傳神語聯擬募資5.13億元,分別投向語聯網人機共譯產能交付矩陣建設項目、音視頻多語自動化輸出平台建設項目、總部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擬分別投入募資額1.56億元、8805.84萬元、1.2億元、1.5億元。

記者對照傳神語聯前次IPO招股書,彼時公司擬募資3.63億元。前後兩次IPO,傳神語聯募投項目相差不大,前次IPO沒有補充流動資金這一項。

對於此次新增補充流動資金募投項目,傳神語聯給出了三點原因,稱經營規模的擴大需要大量流動資金支持;此外,為保障公司核心技術的競爭優勢,加快推進關鍵技術和先進演算法迭代升級,實現主營業務的良好增長,公司需要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並持續吸引高端人才,需要保障充足的流動資金以應對未來技術研發的資金需求;另外,2018-2020年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3.06億元、3.5億元及3.3億元,較大數額的應收賬款對公司日常的運營資金需求形成了一定壓力,由此對流動資金存在較大需求。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傳神語聯方面進行采訪,不過電話未有人接聽。

⑥ 雲從科技IPO獲批,AI有沒有獨角獸

文/智物

在幾經周折之後,國內AI第一股備悔的爭奪終於落下了帷幕。7月20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2021年第48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雲從 科技 獲准通過。

放眼全球,在Facebook、谷歌、蘋果、阿里巴巴、騰訊的鐵幕之下,AI的浪潮還沒有創造一個肚皮的巨頭平台。

按照流程,完成接下來的詢價、路演、定價後,雲從 科技 就可以正式敲鍾上市了,不出意外的話,雲從 科技 將成為國內第一家完成獨立上市的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

由於具備中科院背景,且是行業內首個參與承建三大國家平台的公司,雲從 科技 被業內冠以「人工智慧國家隊」的稱號。在國內「AI四小龍」中,雲從 科技 成立時間最晚,卻是最早完成上市審批的公司,這對於國內AI行業而言無疑是一支有效的強心劑。

此前的7月2日,四小龍之一的依圖 科技 被終止上市審查,其間原因猜測紛紛。

不過,雲從 科技 的招股書中也清晰地表明著這家公司目前面臨的虧損問題。雲從 科技 並不是個例,虧損問題同樣困擾著這個行業里的每一家企業,如今AI行業的競爭格局,與其說是比拼誰掙的多,不如說是比拼誰虧的少。

2006年,谷歌以17.75億美元的報價收購了Youtube,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彷彿看到了前進的方向,紛紛湧入網路視頻運營的賽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這一年,中國AI領域論文發表總量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直到十年後,國務院發布了「十三五規劃綱要」,將人工智慧列為「十宏悔三五」重大工程。一夜之間,資本力量開始競相湧入AI領域,這一年中國AI企業融資規模相當於2000到2013年間總融資之和。

在投資人看來,人工智慧勢必會掀起一番浪潮,人工智慧行業也一定會誕生出谷歌、甲骨文一樣的 科技 巨頭。

如果從90年代初商用互聯網公司誕生算起,到2010年互聯網大范圍普及,互聯網行業用20年的時間才迎來了紅利期。但資本市場等不了20年,他們寄希望於人工智慧行業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科研成果轉換,並得到投資回報。

投資人與行業公司之間的矛盾,在2019年迎來了爆發。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共發生126起退出事件,數量僅為同時期退出事件的5%。

而到了2019年,國內人工智慧領域投資數量和金額都迎來了斷崖式下跌。上半年僅完成30起融資,同比下降45.5%,融資總額達50億元,不足去年同期的40%。

人工智慧行業此時不再是資本市場的寵兒,行業內沒有如願出現谷歌一樣的巨頭,大批公司倒閉,剩下的公司發展得也舉步維艱,人工智慧行業進入了第一個寒冬。

經歷了2019年的大浪淘沙,無數跟風熱點概念的AI創業公司破產倒閉,互聯網巨頭們也開始從AI領域里撤資離開,只剩下以「AI四小龍」為代表的少數公司憑借自身掌握的核心技術堅守在賽道上。

眼看在一級市場中無法得到幫助,國內AI企業紛紛轉向,寄希望於得到二級市場的資金幫助。

於是在2020年,一場浩浩盪盪的AI企業上市潮打響。

最早做出動作的曠視 科技 ,早在2019年8月,曠視 科技 就開始在港蔽滾正交所謀求上市,但隨後因被美國拉入「實體清單」而未能完成上市流程。

或許是受到了曠視 科技 的影響,國內AI企業都開始備戰科創板。

2020年11月,雲知聲和依圖 科技 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相繼獲得受理。但僅僅3個月後,雲知聲就主動撤回了科創板的上市申請,有消息認為該事件的原因與此前雲知聲疑似虛假披露市佔率有關。

在今年7月,依圖 科技 也對外宣布終止IPO,有媒體報道依圖 科技 正接近完成第三輪裁員工作,整體裁員規模超70%,最終要削減到200-300人左右。

另一家AI公司商湯 科技 沒有正式披露過上市計劃,但據知情人士透漏,商湯 科技 正在秘密進行A股和港股的雙重上市計劃,但進展十分緩慢。

在此背景下,雲從 科技 幾乎承載著國內AI獨角獸企業成功上市的全部希望。

與其他公司相比,雲從 科技 的造血相對較強,對於技術應用落地,尤其是平台型技術應用的建設也更具經驗。

成立於2015年的雲從 科技 ,最早從事於人臉識別領域,逐漸拓展到跨境追蹤、車輛追蹤、姿態追蹤,成立之初的雲從 科技 依靠自身最擅長的圖像識別技術在人工智慧領域里迅速打開了市場。

在圖像識別領域里取得行業認可後,雲從 科技 開始向銀行、安防和民航等行業展開布局,在金融領域里,雲從已經為包括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在內的400多家金融機構和全國超過十萬個銀行網點提供智能服務。

在細分行業內取得成功後,雲從 科技 開始嘗試建設平台型應用。在民航領域中打造了「飛鳳平台」,在安防領域中打造了集合區域安防布控、生物特徵識別、OCR識別在醫療領域的「輕舟平台」。

雖然對人工智慧應用的定位做出了准確的判斷,但雲從 科技 的虧損問題並沒有因此得到改善。

雲從 科技 的招股書顯示,雲從 科技 2017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0.64億元、4.48億元、8.07億元、7.55億元;同期凈虧損分別為1.24億元、2億元和17.36億元、7.2億元,目前尚未實現盈利。

這不僅是雲從 科技 的難題,也是全球AI行業需要面對的問題。人工智慧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安暉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近90%的人工智慧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中國AI產業鏈中90%以上的企業也處在虧損階段。

究其原因,人工智慧行業的基礎科研屬性顯著,在這類行業中,為保證持續具有核心競爭力,企業必須要不計成本地投入研發資金,以雲從 科技 為例,2018年-2020年,雲從 科技 的研發費用分別是1.5億元、4.5億元、5.8億元,占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別高達30.61%、56.25%和76.59%。

除此之外,為了保證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吸收新鮮血液,這類公司在股權激勵上往往也不惜重金,雲從 科技 在其招股書上表示,2019年出現的巨額虧損主要原因在於該年度支付股份的費用高達13億元。

如此高額的投入,讓外界認為AI行業很難實現盈利,甚至連上交所對此也抱有懷疑態度。

在今年3月,雲從 科技 就接受過一輪監管詢問,其中問題包括持續虧損、主要產品、銷售模式、核心技術,以及補貼等內容,多家AI公司都是在此環節受阻,最終不得不終止IPO。

盡管雲從 科技 即將擁有「國內AI第一股」的光環,但能否打破盈利困境,提升經營業績,仍是雲從 科技 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雲從 科技 還面臨著互聯網巨頭角逐AI領域、傳統行業廠商轉型AI等競爭風險。

今年3月,借勢「人工智慧」概念的網路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募集資金達239.4億港元,成為近年來人工智慧領域里最大的一筆融資。以網路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在資源上的優勢不言而喻,他們的加入無疑會給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繼續加碼。

⑦ 雲從科技率先闖關科創板:搶先佔領AI操作系統高地

佚名

科技 創新沒有坦途,但中國必須也必將實現突破。

在火熱的AI(人工智慧)賽道上,獨角獸們的上市競速終於有了結果。7月20日,雲從 科技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 科技 」)正式在A股科創板過會。

雲從 科技 成立於2015年,創始人周曦出身於中國科學院,公司由中國科學院的人工智慧研究團隊孵化而成,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家提供高效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致力於助推人工智慧產業化進程和各個行業智慧化轉型升級。

雲從 科技 招股書顯示,2021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105.70%。最近三年總營收近21億元人民幣,營收從2018年的4.84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7.51億元,客戶數量從324個增長到1264個。

另外有兩個向好的數據顯示,雲從 科技 的資產負債率在逐步下降,由2018年的49.03%下降至2019年的20.63%,並進一步下降到2020年的18.12%,同時毛利率從2018年的21.7%提升到了2020年的43.5%。

招股書顯示,雲從 科技 營收增長最快的是毛利率較高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占收入的比重從2018年的6.41%持續增長到2020年的31.50%。

海通國際研報認為,雲從 科技 基於人機協同操作系統,賦能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應用場景。公司通過和垂直領域重點客戶的緊密合作,使場景化數據不斷優化演算法,深化行業智能化需求理解,以此達到高客戶黏性。

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穩定的行業增速,無疑將為雲從 科技 的商業化進程提供充分的發展空間,有望持續推動公司穩定成長。

從研究院到雲從 科技 :如何更好解決人機交互

周曦,本科和碩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曾在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微軟雷德蒙總部研究院、NEC美國加州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2011年,周曦在多個研究機構的支持下,創建了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智能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專注於機器視覺與模式識別領域的理論與產業應用研究。這一段經歷為此後周曦創建雲從 科技 打下基礎。

2015年,周曦率領團隊成立了雲從 科技 。在創立之初,周曦就開始思考人與機器智能的關系,如何更好地解決人機交互的問題。最初的想法是人類和機器必須建立共同的語言體系,人機之間相互改變可以成為良師益友,最後人機之間有 情感 投射,而人臉識別技術目前是人機交互的視覺入口。與此同時,雲從 科技 還成為人臉識別遠程開戶國家標準的起草與制定單位,並且參與人工智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制定。

早在2018年,周曦就前瞻性地指出,從一個AI平台企業,到帶動整個產業,再到建立整個生態需要經歷學術研究、行業驗證、商業落地、行業平台、智能生態的五步走。雲從 科技 想要布局的生態是要做到能夠閉環,能夠實戰,能夠全面助推,解決全方位問題。

成立6年以來,雲從 科技 逐步確立了兩大重點業務板塊,一是人機協同操作系統,通過對業務數據、硬體設備和軟體應用的全面連接,把握人工智慧生態的核心入口,為客戶提供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人工智慧服務;二是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基於人機協同操作系統,賦能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應用場景,為廣泛的客戶群體提供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的行業解決方案。

其中,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中的智慧金融領域已覆蓋六大國有銀行在內超過 400 家金融機構,智慧治理領域已服務於全國 30 個省級行政區政法、學校、景區等多類型應用場景,智慧出行領域已在包括中國十大機場中的九座在內的上百座民用樞紐機場部署上線,智慧城市領域已在廣州、四川、湖南等多地建設「數字基座」標桿項目。

根據招股書,雲從 科技 根據目前在手訂單以及對未來業務的謹慎預測,預計未來5年(2021年~2025年)營業收入規模分別為12.01億元、19.10億元、25.42億元、32.59億元和40.64億元,復合增長率為35.64%。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工智慧發展深度觀察》報告,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產業規模約1565億美元,增長12%;其中,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大約3100億元,同比增長15%。預計2022年國內AI核心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573億元,復合增速58%,產業有望持續快速增長。

有目共睹的是,人工智慧近年來從基礎支撐、技術驅動再到場景應用都日漸成熟。業界普遍認為,人工智慧板塊今年有望在政策紅利和產業成熟度驅動下快速發展。

搶占人機協同操作系統高地 商業前景廣闊

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為何成為雲從 科技 的重點發力方向?雲從 科技 方面指出,所謂人機協同,是指人類通過視覺、聽覺、語音、動作等方式與機器進行交流,融合人類智能和機器智能共同完成特定工作的過程。雲從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簡稱CWOS(Cloudwalk Operating System),是運行在通用操作系統或雲操作系統之上,提供人機協同相關算力、演算法和數據管理能力和應用介面的底層軟體系統。

簡單來說,在ToC消費領域,微軟Windows、蘋果iOS、谷歌Android三款外資企業的操作系統占據全球市場。而AI領域面向ToB業務,AI行業操作系統具有更高、更強的專業特徵和要求,因此對於深耕行業操作系統賽道的公司而言,擁有持續生長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商業空間。

賽迪咨詢研究指出,隨著人工智慧向縱深處發展,人工智慧操作系統是AI生態大腦和能力輸出的基礎,將在AI生態體系構建中占據入口的核心價值,具有可觀的商業價值和市場空間。隨著雲從 科技 在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方面的持續投入,軟體能力將進一步凸顯,有助於增強產品競爭力,提升產品附加值,從而推動商業化步幅進一步提速。

在此過程中,擁有優秀技術閉環與行業經驗的人工智慧企業將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AI行業也將經過三波浪潮的發展趨勢。第一浪,即以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單點技術為主,第二浪以多點技術閉環與AI工程化為主,第三浪以平台生態化為主。

2020年,雲從 科技 自主研發的首款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亮相。它能夠兼容傳統操作系統與AI操作系統,分別與硬體、軟體解耦,占據了第二浪發展的技術先機。而對於未來,雲從 科技 將聚焦人機協同的核心人工智慧落地戰略,賦能全產業鏈生態發展。

雲從 科技 認為,「可持續的人機交互、可信賴的人機融合並最終實現可期待的人機共創」是人工智慧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和目標。智能技術發展的目的是更好地輔助人類而非取代人類。

談及競爭,雲從 科技 表示,從IBIS(集成生物識別平台)開始,公司一直致力於占據行業入口,通過可擴展、可復制的商業模式深耕行業,占據金融、安防、出行、商業入口,目前通過操作系統占據第二、三浪的入口,並且通過操作系統打造開放的第三方生態。因此,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擁有廣闊的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3月,國家相關會議就指出,「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析的智能經濟形態。」人和機器協同正成為人工智慧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雲從 科技 作為搶先布局者,有望率先搶食到AI市場紅利。

⑧ 思必馳沖刺科創板IPO:三年凈虧損8.3億!AI公司為何盈利難

思必馳沖刺科創板IPO:三年凈虧損8.3億!AI公司盈利難主要是因為AI技術是沒有辦法通過現有的技術來進行變現,從技術到產業落地,中間是有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有很大的商業壁壘,讓很多公司是沒有辦法完全承擔起這個責任,因為是需要保持一個極大的資金投入才有可能繼續維持,所以對於很多公司來說,這也就需要去承擔比較大的責任。其實大家也都知道,任何一項數據的出現,都一定要進行商業化的落地和規模化的應用才是有可能會實現商業價值,而人工智慧企業研發出來的目前只是一項技術,所以想要真正的去實現產業鏈,還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讓這條路走下去。

最後想要將AI技術落到實處,這也是比較大的挑戰,需要改變思維發展技術,不然AI技術只能浮於表面。

熱點內容
股票軟體中星號表示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15 01:52:35 瀏覽:181
恆大集團股票拆分 發布:2024-11-15 01:37:45 瀏覽:841
深市創業板快上市企業有哪些 發布:2024-11-15 01:29:50 瀏覽:972
股票布林線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15 01:12:57 瀏覽:738
股票帳戶沒交易怎麼消戶 發布:2024-11-15 01:04:47 瀏覽:550
震盪回調是什麼意思相關股票 發布:2024-11-15 00:51:38 瀏覽:975
勝藍股份股票分析最新消息 發布:2024-11-15 00:42:28 瀏覽:959
投資移民香港買房印花稅 發布:2024-11-15 00:42:24 瀏覽:441
龍源技術等3新股今登陸創業板 發布:2024-11-15 00:41:13 瀏覽:377
加工承攬合同印花稅比例 發布:2024-11-15 00:35:19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