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受理企業已達89家
⑴ 科創板上市公司,應該如何履行信披義務
科創板公司履行信披義務主要是通過披露定期報告來進行的,不管處於何種情況,上市公司都要保證投資者的知情權,不能夠隨意搪塞,在這一點上,不管是什麼類型的上市公司都是如此。
一、定期報告披露定期報告,意思就是說將公司的發展現狀分階段公之於眾,這不僅是科創板上市公司該做的,而是每一個上市公司都應該做的事情。一般來說,定期報告又分為三種,分別是年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和季度報告,這三種報告的披露時間也不一樣,但都與該年度的會計年度有緊密關系。
比如說,有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開展了一個新的項目,這個項目是前途不明的,這對公司、對投資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風險。那麼,為了防止風險波動大對投資者造成不良影響,公司必須定期、分階段將該項目的進展情況告知,包括項目進行的相關風險程度,如果投資者覺得項目風險過大,可以直接退出投資,避免他們出現大的損失。
⑵ 堅持房住不炒 中央把脈當前經濟七大關鍵句內涵豐富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
此前,一系列經濟數據陸續發布,決策層將如何結合經濟運行的新趨勢,對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運行情況作出判斷?對於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改革等社會熱點,此次政治局會議作出了哪些針對性表態?
對此,小編在第一時間,結合會議有關表述,為讀者進行了詳盡梳理。
一季度經濟表現好於預期
——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市場信心明顯提升,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實施,改革開放繼續有力推進,一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好於預期,開局良好。
小編注意到,從此次會議表述來看,決策層對一季度中國經濟形勢的判斷,可以用「好於預期」來概括。
而剛剛發布的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也好於此前機構的預期: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4%,結束了市場上關於今年一季度經濟會比去年進一步下探的猜測;3月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8.5%,創下4年多最高水平;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6.8%,「跑贏」了GDP增速。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就指出,信心的增強、預期的改善,得益於我國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和實施。比如說一系列擴大有效投資、擴大居民消費的政策等。
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也指出,今年開年以來,政策面十分積極、政策落地迅速。出台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等政策,表明決策層完成了思路的轉變,從過去依賴投資、房地產帶動逐步過渡到「放水養魚」。
政治局會議未提「六個穩」
——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要通過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的新進展鞏固經濟社會穩定大局。
記者注意到,與此前召開的幾次涉及經濟議題的政治局會議相比,此次會議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在對現一階段經濟工作目標的判斷中,並未出現「六個穩」的內容。
從相關報道來看,「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這一被合稱為「六個穩」的表述首次出現在去年7月3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去年10月31日、12月13日,今年2月22日召開的3次政治局會議,也均提及了「六個穩」。
此前,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在一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從當前經濟數據來看,經濟發展的動力——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外部需求這三大需求處於平穩狀態。此外,金融運行也處於平穩狀態,匯率沒有貶值升值的預期。
要重視外部經濟環境趨緊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清醒看到,經濟運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必須保持定力、增強耐力,勇於攻堅克難。
「居安思危」,在肯定一季度經濟發展態勢的同時,此次政治局會議還著重強調了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幾個不利因素,比如說外部經濟環境趨緊等。對此,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對小編分析稱,這一表態說明決策層對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偏謹慎。
記者也注意到,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初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3.3%,比今年1月公布的預期低0.2個百分點。
在這份報告中,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預期值普遍被下調,比如,美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0.2個百分點、歐元區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值被下調至1.3%。這就意味著當前中國可能面臨外需不足的局面。這一經濟發展中的不利因素,值得高度重視。
首提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有效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引導優勢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小編注意到,這是首次在政治局會議提到「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
此前,在今年2月22日舉行的政治局集體學習上,決策層首次提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次政治局會議再提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味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又將拓出一片「新戰場」。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在哪些領域發力?從會議表述看,如何解決民營小微企業金融供給能力不足,「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將是政策的首要目標。
近期政策層面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動作,也印證了這一判斷:4月初發布的《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明確了進一步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加大再貼現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小微企業500萬元及以下小額票據貼現等措施。
4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更是明確,抓緊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准備金率的政策框架,針對融資難融資貴主要集中在民營和小微企業的問題,要將釋放的增量資金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宏觀政策要立足於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加註重質的提升,更加註重激發市場活力,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與今年2月22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僅提及「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同的是,此次政治局會議的表述在「穩健的貨幣政策」之後還加上了關鍵的「松緊適度」四字。
此前,市場對下一步貨幣政策是否會進一步放鬆,抱有很高的期待,社會上也不時出現「即將降准」的傳言。但從此次政治局會議的表述來看,當前的貨幣政策首要的目標還是在穩健的同時求平衡,並沒有出現明顯放鬆的趨向。
近一段時間以來,政策層面的一些動作也逐漸消除了市場對貨幣政策大規模放鬆的預期。4月12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19年第一季度例會。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同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與上季度例會不同的是,此次例會再次出現了「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的表述。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也在近日撰文指出,綜合考慮我國金融市場結構、經濟運行狀況、流動性水平和可用貨幣政策工具,短期內不具備再次調整准備金率的條件。
再提「房住不炒」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
記者注意到,此次政治局會議,再次出現了涉及房地產市場的內容。而上次政治局會議出現房地產有關表述,還要追溯到去年7月31日。
此前,有專家就結合回暖的一季度房地產數據指出,現階段房價有「龍抬頭」的跡象。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雲昌就在一場會議上表示,房地產的龍頭到了底部,現在有往上抬頭的跡象。目前一二線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量有明顯提升,房價也開始有往上走的可能。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小編分析稱,從此次政治局會議的表述看,房住不炒的概念繼續得到強調。今年一季度樓市表現還不錯,二季度預計會繼續上升,這個時候強調這一點,也是為了防範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上漲等風險出現。
此外,他還指出,政策明確了長效調控機制的概念,主要包括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等。預計今年二季度相關城市在一城一策上會有相關政策出台,而對於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考核也會加大。
科創板注冊制以信披為核心
——要以關鍵制度創新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科創板要真正落實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證券發行注冊制。
繼去年10月31日的政治局會議後,此次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及了「資本市場」的有關話題。當時的政治局會議指出:「圍繞資本市場改革,加強制度建設,激發市場活力,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比較兩個表述後可以發現,半年來,我們已經找到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鑰匙」,也就是正在如火如荼推進的科創板建設和證券發行注冊制試點。
記者也注意到,近一段時間以來,科創板建設大為提速:3月22日,首批9家科創板受理企業正式揭曉。截至4月17日晚間,科創板累計受理企業總數已達81家。
另一方面,資本市場改革的法律基礎也在不斷鞏固: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4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將審議證券法修訂草案,這意味著「久違」的證券法修訂終於迎來「三讀」。
⑶ 科創板何時才能上市
第一批科創板通過審核的時間最早將出現在6月中旬。
2019年1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3月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
3月13日,也就是今天開展集中測試演練。據報道,3月18日將正式進入生產狀態。今天,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開板儀式在陸家嘴論壇上宣布開板。
⑷ 上交所研究所廖士光:科創板受理111家,信息技術生物醫葯共佔7成
5月25日,在由第一 財經 聯合承辦的浦江創新論壇之「資本市場創新與行業機遇」分論壇上,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副所長廖士光對目前受理的111家科創板企業做出結構性分析。
廖士光稱,截至5月24日晚,上交所累計受理的111家其中,已問詢89家,中止審核4家。其中,正中珠江審計的3家科創板受理企業被中止審核。
從區域分布分析,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為主,北京、江蘇、上海、廣東佔了前四席,分別有22家、18家、15家和13家。
從行業分析,六大行業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葯為主,基本佔到七成左右。具體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有41家;生物醫葯領域有24家;高端裝備業有16家;新材料領域有13家;節能環保領域有4家;新能源領域有2家。
從申報企業的財務特徵和 科技 特徵分析,申報企業中,研發費用佔比顯著高於現有板塊,體現科創的特質;另外,91%的企業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為正,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為負的企業僅有9家。而在2018年營收同比增速平均值方面,科創板達42%,相比現有三個板塊遙遙領先,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增速分別為20%、21%和15%。
廖士光表示,上海的科創後備企業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葯等行業。上交所未來將進一步做好市場服務,更好得和上海相關部門服務好科創企業,更好得推動兩個中心建設,為資本市場和科創企業的成長發展提供應有的服務和支持。
⑸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創板上市企業突破100家,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的企業發展整體來說是非常優秀的,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了當前的社會和諧,也帶動了這些企業後續的發展和進步。
⑹ 創業板注冊制實施後,有沒有可能和科創板合並
創業板也要開始實施注冊制,並且上市後前五個交易日也不設立漲跌板的限制,五個交易日的漲跌板限制為20%,那基本跟科創板的交易制度上完全一致, 所以有人開始討論接下來創業板和科創板是否存在合並的可能性,下面我們圍繞該問題重點討論下。
科創板的公司的都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通過交易代碼以「6」開頭我們就能夠清楚的辨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公司都是以該數字開頭,為了跟其他個股進行區別,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前數值為「688」,而創業板的公司的都是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碼以「3」開頭,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而當時國家成立兩大交易所的目前是為了服務於不同類型的公司的,上海交易所主要服務於大型藍籌或者傳統行業類的公司,基本在上交所上市的企業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屬於藍籌類個股,而深圳交易所主要服務中小型公司或者是一些新興產業類公司,所以我們發現在深圳交易所設立了中小板和創業板,特別是中小板和創業板都是一些創新型的 科技 類公司。
當時國家這里設立的主要目的是,上海發展 歷史 較為悠久,特別是長三角地區很多企業發展時間較久,大多數屬於一些傳統類大型企業,而深圳發展 歷史 較短,更多的是在改革開放後開始逐步發展,特別是在珠三角集中的企業大多數的屬於創新型的中小型企業,發展活力和成長性更好,為了方便服務兩大地區的企業,所以國家主導了兩大交易所的服務對象,上交所服務藍籌類企業,深交所服務中小創企業。
所以按照服務對象的問題,當時國家設立科創板應該是考慮在深圳上市,畢竟深圳交易所在服務中小型的特別是 科技 類行業的公司的更有檢驗 ,相反國家卻把科創板放在了上交所,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步的發展 ,上海特別是長三角的也出現了一些優質的中小型類企業,特別是 科技 行業中的企業,比如在晶元,人工智慧等,很多企業都活躍在長三角地區。而深圳在改革放開的推動下,在發展之初有著正常扶持的紅利,大批企業發展的迅速,很多企業也逐步成長成白馬藍籌類公司,兩大地區的發展的規模和發展類似的在逐步的縮小。
第二,更多的中小創和成長性企業都去深圳上市後 ,上海交易所的更多的還是一些藍籌類傳統類企業,這導致了上交所和深交所存在一些明顯的差別,特別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些新興創新型公司成交較快,而且這類企業更多,而相對傳統型行業公司數量越來越少,這導致了兩地上市企業數量存在很大的差別,截止目前上證A股才1600家左右,並且已經包括了已經上市的100多家科創板企業,而深交所上市的企業已經達到2300家左右,如果按照這種發展勢頭,後期深交所的上市企業會遠大於上交所。
很多投資者有差距就有差距唄,也沒什麼問題呀,其實這也會導致一些列問題,我們都知道交易所的主要盈利是靠股票的交易量創造,而目前來看的話,中小企業或者是創新性的 科技 類企業的交易活躍度要遠大於傳統型的公司,這會嚴重影響上交所的發展。而國家所希望的是兩大交易所的是相互競爭,相互借鑒,共同維護好A股上市企業,所以為了改變這類情況,國家選擇把科創板放在了上海交易所。
第三,由於科創板剛成立的時候較為特殊性 ,首先科創板上市的是實施從注冊制,注冊制在中國的 歷史 上可謂是空白,基本上毫無經驗,是我國首先對於注冊制的 探索 ,如果 探索 失敗,引起了市場的個股暴漲暴跌的情況,會嚴重損壞投資者的利益,嚴重製約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由於上交所成立時間較早,更多服務於是大型藍籌的類的上市公司,在監管和監督的上肯定更有經驗,所以國家在選擇哪個交易所的時候,感覺上交所更優於深交所。
通過以上因素的分析我們明顯可以感覺該該種概率幾乎為零,主要存在幾大方面:
第一,創業板也實行了注冊制後,並且交易制度也跟科創板的一致性後 ,兩大交易所的發展會存在相互的制約,這對交易所後期的發展存在很大的好處,科創板選擇的上海交易所上市彌補的上海交易所服務中小型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空白,畢竟這類股票的不管是在風險,還是後期的融資,財務報表的上的監管都和大型藍籌企業存在很大的差別。
再次創業板也開始實施跟科創板一致的上市制度和交易制度後,也相當於彌補了深交所在注冊制企業上當空白,國家考慮的是兩地的差距和兩地的發展方向逐步的縮小。
第二,目前上市地點已經成型 ,特別是創業板成立時間已經接近10年了,兩者一旦合並會存在大量的工作和流程,科創板的相對還好,目前就100家左右的企業,而深交所的創業板那上市數量已經在800多家了,合並之後不管是放在上交所還是深交所後,交易數據的轉移,股東賬號的的轉移,交易所跟中登公司的數據數據合並相當復雜,並且各類指數的編寫原理都要改動,所以考慮到這些國家肯定不會讓科創板和創業板合並。
總結:所以兩大交易所有著各自的想對應的服務企業,在後期的注冊制的發展過程中相互可以借鑒經驗,更好的服務和監管上市公司,推動中國的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讓資本市場逐步成熟,逐步開發後,縮小跟歐美國家之間的差別,兩者合並的基本上不太可能。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創業板注冊實施,與科創板比較相似處有之,但能否就可以推導出兩者合並的可能性,下面就從兩板設立目的、區別及合並的可能有多大等方面,來聊聊,看結果如何。
4月27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審議通過。當天深夜,中國證監會、深交所連發一攬子文解讀,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借鑒了科創板的改革經驗,因此次創業板改革本身是既定的,而非憑空而至,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在科創板先行先試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注冊制推向整個資本市場,創業板是一個過渡性的試驗場,但設立兩個板塊的目的,遠不止於此。
先來看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是指主板之外的專為暫時無法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板市場的有效補給,在資本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中國發展創業板市場是為了給中小企業提供更方便的融資渠道,為風險資本營造一個正常的退出機制。同時,這也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經濟改革的重要手段。
創業板設立目的可歸納為:一是為高 科技 企業提供融資渠道。第二,通過市場機制,有效評價創業資產價值,促進知識與資本的結合,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三是為風險投資基金提供「出口」,分散風險投資的風險,促進高 科技 投資的良性循環,提高高 科技 投資資源的流動和使用效率。四是增加創新企業股份的流動性,便於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等,鼓勵員工參與企業價值創造。第五,促進企業規范運作,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再來說說科創板。A股之所以需要科創板,反映了國家開始重視 科技 創新企業,未來將著力發展高 科技 產業。它的成立的目標和意義非常明確:在科創板試點,在A股市場推廣注冊制;通過科創業的設立,解決國內 科技 企業的融資問題。此外,科創板的建立能讓更多的小微 科技 創新型企業獲得融資支持,並且得到迅速發展機會,這樣中國就可以通過扶植 科技 創新型企業,讓中國的 科技 企業走在世界 科技 領域的前沿
首先,中國迫切需要 科技 創新、 科技 興國。設立科創板就是要解決 科技 創新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給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讓這些 科技 創新企業為發展中國的核心 科技 做出應有的貢獻。
其次,科創板要實行注冊制,要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現在是科創企業只要符合上市條件,由交易所或券商推薦就能上市,監管部門只要在事中、事後對其進行監管。與此同時,注冊制若是在科創板試點成功後,逐步會向其他板塊推廣,比如先向與之類似的創業板、中小板再試點,有了豐富經驗後,將向主板市場移值,讓A股的其他板塊都能全面實行注冊制。
第三,讓更多 科技 創新企業加入到資本市場中來。科創板,則對上市公司IPO的門檻更低,甚至虧損企業也能上市,這使得原本不符合進入創業板的 科技 創新公司,能夠加入到資本市場來。通過資本市場的孵化,使這些創新高 科技 公司得到發展壯大,為國內經濟增長貢獻。
以上目的意義,可見,兩個板塊設立有著各自的目的,肩負著不同的使命,那麼,創業板與科創板,兩者的區別在哪裡呢?
一是板塊定位。前者,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光度整合;後者,面向世界 科技 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 科技 創新企業
二是上市條件(一般企業財務指標)。前者: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預計市值不低於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後者: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或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預計市值不低於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2億元,且研發投入符合一定條件;預計市值不低於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且經營現金流量凈額符合一定條件;預計市值不低於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預計市值不低於40億元,需符合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等條件。
第三,還是上市條件(紅籌企業財務指標)前者:預計市值不低於100億元,且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預計市值不低於 5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5億元。後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0億元;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
四是未盈利企業。前者:創業板在改革初期,上市的企業均為盈利企業。後者:科創板允許未盈利的企業發行上市。
五是投資是門檻。前者:個人投資者申請許可權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人民幣10萬億元,且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後者:個人投資者申請許可權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且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
六是交易機制。前者:新股上市後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日漲跌幅放寬至20%;存量企業將同步實施。後者:上市後5日內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漲跌幅為20%
七是交易申報數量。前者:限價申報的單筆買賣申報數量不得超過10萬股,市價申報的單筆買賣申報數量不得超過5萬股;保留現行創業板每筆最低申報數量為100股的制度安排。後者:通過限價申報買賣科創板股票的,單筆申報數量應當不小於200股,且不超過10萬股;通過市價申報買賣的,單筆申報數量應當不小於200股,且不超過5萬股;賣出時,余額不足200股的部分,應當一次性申報賣出。
八是跟投機制。前者:僅對未盈利,紅籌架構,特殊投票權以及高價發行的四類公司採取強制性跟投。後者:券商通過子公司使用自有資金進行跟投,跟投比例為2%至5%,鎖定期為2年。
九是風險警示。前者: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在股票簡稱前冠以「*ST」字樣;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在股票簡稱前冠以「ST」字樣,以區別於其他股票。後者: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在公司股票簡稱前冠以「*ST」字樣,以區別於其他股票。
十是退市市值指標。前者: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市值低於5億元。後者: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3億元。
十一是專家咨詢制度。前者:深交所設立行業咨詢專家庫,主要就發行上市審核提供專業咨詢。後者:上交所設立咨詢委員會,負責向上交所提供專業咨詢、人員培訓和政策建議。
通過對比,兩板塊在定位、上市條件、投資者適當性等等交易制度的設定明顯不同,決定著其市場上發揮的作用也就不同,不是替代關系,而是相輔相成,互為依存,互為借鑒,其存在合並的可能性有嗎?
總之,創業板與科創板,各有所長,各取所需,是A股市場的一體兩翼,兩板塊比肩展翅,才能加快A股市場的騰飛,多多造福於國家,造福於人民,而不是僅僅「割韭菜、為炒股而炒股」,充分發揮股票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揮投融資作用。
這個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創業板和科創板的定位不同,同時二者屬於不同交易所,所以不可能合並!
創業板跟科創板現階段還不會合並,創業板公司常年累積的問題較為復雜,同時注冊制實施也需要一個過程,有待驗證。
腦洞大開,深交所和上交所分屬於上海和深圳,對當地金融建設具有非常好的作用,,雖然都是A股兩個交易所,實際上具有一定的競爭關系,因此不肯能合並的。
上交所本身立足於打造大型藍籌股,深交所打造中小 科技 股,可是因為深交所中小盤 科技 股更加活躍,成交超過上交所,存量公司也越來越多,上交所開始關注自身問題,因此一度希望設立國際版,國際版遭遇市場反對,就開始籌劃戰略新興板,戰略新興板同樣被市場吐槽而夭折。
最終上交所一鳴驚人,推出了注冊制的科創板,可謂是一步登天,開啟了注冊制先河,科創板從擴容來看,還是相當快的,目前已經有99家上市公司,
上交所推出注冊制的科創板以後,深交所也一直推進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最終也是修成正果,重要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注冊制在創業板揭開了面紗。
科創板和創業板定位略有不同,創業板定位上與科創板互補,范圍更廣。創業板注冊制定位於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體現出與科創板「硬 科技 」特色的差異化定位。
這樣的話滬深交易所就顯得相對公平,上海交易所有主板和科創板接納IPO,深圳交易所有中小板創業板接納IPO,各有一個注冊制,
不太可能,因為是上交所的科創板和深交所的創業板
不管怎麼干都搞不好。
好比,你家的財產會合並到我這里來嗎?現在倆交易所正面對抗
創業板注冊制只是一個開始,以後會全面推進注冊制,中國股市的各項制度也會越來越完善,信息不透明,股東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出的財務報告欺騙散戶和公眾的事情層出不窮,導致公眾和散戶包括平民百姓的資產損失非常嚴重,罵聲一片,所以我們股市的發行制弊端不斷顯露,亟待解決。
大家還記得「扇貝跑了」,「豬餓死了」等等,這種讓你啼笑皆非的描述上市公司虧損原因的 搞笑 事件,難以讓公眾信服的,欺騙廣大投資者及散戶,這種行為是零容忍的,然而,這些公司最終也得到了報應,破產退市了,注冊制的退出也是為了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一種非常有效的模式,先從創業板開始,再科創板,中小板,主板這樣一個過程,相信我們的國家以後肯定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金融證券市場的主戰場的。
這次疫情我們偉大的祖國用十天時間建立起一座醫院,這是何等的高效,並且在兩個月內把疫情給控制住,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的,我國股市的注冊制改革是一個里程碑註定要成長我國 歷史 發展的重要一頁的,接下來我國的股市在注冊制的推動下,一些優質的業績好的公司會飛速發展,一些垃圾公司會大量的被淘汰掉,將會走出一波至少長達十年的超級大牛市,也會成就許許多多的超級大富豪,成就一些真正為廣大人民服務的,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實業公司的,相信民眾的力量,你心裡有民眾,民眾就會大力的推崇你,這是互惠互利的,當然了這也是天道,天道是什麼?神就是道,道法自然,如來,容不得你思意,誰遵循了自然規律,那麼他也必將成長贏家。創業板注冊制和科創板注冊制大概率會合並,但是這些都是後話了,它影響不了中國大牛的步伐,加油!中國股市!
應該不會
畢竟一個是上交所的兒子
一個是深交所的菇涼
兩邊家長都不會同意他們談戀愛的
更不要說結婚了
⑺ 打新盛宴開啟,科創板過會企業呈現「小而精」
31家科創板過會企業「小而精」 截至7月3日,共有141家企業申報上交所科創板上市:24家「已受理」,85家「已問詢」,16家提交注冊,15家已確認「注冊結果」,中止審核企業1家(九號智能)。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公告,科創板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據Wind統計顯示,從主題行業來看,在141家受理企業中,從佔比最多的行業來看,新興軟體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最多,有21家企業;電子核心產業,有20企業;智能製造裝備產業佔有19家,生物醫葯產業佔有18家,另外,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和下一代信息網路產業各佔有10家,再者,互聯網與雲計算、大數據服務也佔有8家。可見,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佔了主流。 截至目前,累計有31家科創企業過會。其中有18家企業完成證監會注冊程序,處於注冊生效狀態。另有13家處於提交注冊狀態。在發審委審核通過的31家科創企業中,上海企業最多,有7家;其次是北京有6家,廣東省有5家,江蘇省和浙江省各4家,陝西省2家,福建省、黑龍江省和山東省各1家。 從目前過會的31家科創板公司來看,這些招股企業不僅都有著精準的科創屬性定位,從數據上看多數顯得體量「小巧」。若不將中國通號(預計發行股數21.97億股,擬募資105億元)計入平均值計算中,其餘30家科創企業,平均發行股數為3959.34萬股,平均擬募集資金8.68億元。安集微電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僅預計發行1327.71萬股,擬募資僅3.03億元。 據業內人士分析:「預計首批科創板企業將在7月份上市,科創板的推出和注冊制的試行,將推動2019年下半年A股IPO市場的活躍。」 科創股打新盛宴開啟 目前已經有14家科創板公司進入了招股階段。除過華興源創、睿創微納和天准科技3家公司已經招股完畢,還將有包括中國通號等11家科創公司開始招股。 據wind資訊統計:從資產來看,14家科創公司2018年平均資產72.96億元。其中,中國通號資產最大為796.79億元,樂鑫科技資產最小為3.77億元。2017年平均資產53.38億元。其中,中國通號資產最大為612.45億元,樂鑫科技資產最小為2.46億元。 從歸母凈利潤來看,14家科創公司2018年平均凈利潤4.1億元。其中,中國通號凈利潤最大為34.09億元,安集科技凈利潤最小為0.45億元。2017年平均凈利潤3.2億元。其中,中國通號凈利潤最大為32.22億元,樂鑫科技凈利潤最小為0.29億元。 從研發費用來看,14家科創公司2018年平均研發費用2.05億元。其中,中國通號研發費用最大為13.8億元,新光光電研發費用最小為0.12億元。平均研發費用佔比12.1%。其中,中微公司佔比最高為24.65%,中國通號佔比最小為3.45%。 打新盛宴開啟,從已經液歲唯招股完畢的三家公司來看,呈現「全體總參與」的熱情。其中華興源創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4010萬股,參與申購的戶數達到275.63萬戶,網上中簽率為0.05985345%。 7月2日,睿創微納和天准科技也進行了招股,頂格申購分別為10.5萬元和13.5萬元。其中,睿創微納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1626萬股,參與申購的戶數達到286.05萬戶,網上中簽率為0.06025353%。天准科技,網上最終發行數量1844.05萬股,參與申購的戶數達到285.92萬戶,網上中簽率為0.05496516%。 華興源創、睿創微納、天准科技這三隻科創公司的發行股本在4000萬股~6000萬股之間,平均中簽率為0.05793%。而據統計,2019年以來,發行股本在4000萬股~6000萬股之間,滬深主板、中小創的新股共有29隻,這29隻新股的平均中簽率為0.0385%。按照平均中簽率計算,科創板前三股是滬深主板、中小創同等發行規模新股的1.5倍。 除此之外,7月3日有杭可科技繼續申購。杭可科技,股票代碼688006,它是浙江杭州市一家以鋰離子電池的後處理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企業。發行股份41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779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7.5萬元,申購上限為0.75萬股,發行價格為27.43元,發行市盈率為38.43倍,擬募集資金為11.25億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7月8日將有瀾起科技招股,7月10日起,更有包括中國通號、光峰科技、容網路技等9家科創公司將紛至沓來。 其中7月8日招股的瀾起科技是上海徐匯區一家以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元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的企業。發行股份11298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1582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15.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