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用企業年銷售額股本回報
A. 投資項目時重點要考慮的財務指標
富爸爸無論投資一家公司的股票還是購買房地產,總是要分析財務報表,判斷其盈利能力,他常說:「數字會告訴我們事實真相,如果你能學習閱讀財務報表,就會看到任何一家公司或一項投資內部發生的事情。」那麼,到底哪些財務知識是我們在投資項目時需要學習的重點呢?《富爸爸投資指南》的投資分析這章給了我們答案,作者羅伯特介紹了每一位成熟投資者在為財務計劃選擇投資項目時應該掌握的重要內容:
* 公司的財務比率
* 房地產的財務比率
* 自然資源
* 是良性債務還是不良債務
* 儲蓄不是投資
下面我們就來逐個解釋一下。
這里主要包含這么幾個比率:
* 毛利率(盈利能力指標)
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表示每一元銷售收入扣除銷售成本後,有多少錢可以用於各項期間費用和形成盈利,數值越大表示銷售成本占銷售收入比重越小,那麼在扣除其他費用和業務利潤後,公司的營業利潤就會越高。它是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是企業凈利潤的起點,能反映公司產品的競爭力和獲利潛力。
通常,毛利率應該達到多少,取決於企業的組織狀況和它必須支付的其他成本,在比較時,我們一方面可以對比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如果公司毛利率顯著高於同業水平,說明公司產品附加值高,與同行相比存在成本優勢,競爭力強;另一方面,可以與企業歷史數據比較,若其毛利率顯著提高,則可能時公司所處行業正在復甦,產品價格上升,作為投資,需要考慮這種上升勢頭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就像最近在風口上茅台,股價一路飆升,除了本身酒業的發展,其三季度的毛利率高達89.2%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 凈經營利潤率(盈利能力指標)
凈經營利潤率=息稅前利潤(EBIT)/銷售收入,它告訴我們在納稅以及支付資金成本之前公司的凈經營利潤。
那麼,息稅前利潤(EBIT)和凈利潤相比有什麼不同呢?EBIT是用銷售收入減去企業除了利息、稅等資本成本得到的利潤,和凈利潤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剔除了資本結構和所得稅政策的影響,即投資者在評價項目時可以不用考慮項目適用的所得稅率和融資成本,更為真實的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這樣就有一個好處,無論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之間,所在地的所得稅率差異多大,或是資本來源有多大的區別,通過比較EBIT企業的盈利能力可以更加准確的被表達。
* 營業杠桿(營運能力指標)
說到營業杠桿,需要先了解實際貢獻這個概念,實際貢獻是指毛利減去變動成本(區別於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不隨銷售金額改變的固定費用)。企業的營業杠桿=實際貢獻/固定成本,這個數值越大,企業的運營風險就越小。企業的營業杠桿剛好等於1時就表明企業的收入剛夠支付固定成本,即企業沒有贏利。
* 財務杠桿(營運能力指標)
財務杠桿=使用資本總額(債務和股本)/股東的股本,這里使用資本總額就是所有股東權益與生息債務的賬面價值(除去應付轉賣貨物賬款及未付的工資、支出和稅款)之和。譬如一個公司有5萬美元的債務和5萬美元的股本,那麼其財務杠桿就是2。這個指標反應了企業在運營過程中自由資金發揮的作用,數值越大,說明債務比重越高,需要注意償還壓力的控制。
這里我們要補充一個概念:企業運行的總風險,它其實就是營業杠桿與財務杠桿的乘積,也叫做總杠桿,它顯示出了企業已知的變化會給股東帶來怎樣的影響,它可以幫助我們決定是否應該投資,為了保證運營良好,保守管理的美國公司通常會將總杠桿保持在5以下。 不難分析出,若總杠桿一定的情況下,營業杠桿高的企業其財務杠桿就可以低一些,不需要將負債增加,而營業杠桿低的企業就需要通過財務杠桿促進銷售,進而增加企業贏利。
* 負債權益比(營運能力指標)
負債權益比=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總額,這個指標是用來衡量公司外部融資額(負債總額)與內部融資額(股東權益總額)之間的比例。絕大多數企業應盡量保持該比例在1:1或以下。一般來說,這個數值越低,公司財務結構越保守。
* 速動比率&流動比率(償債能力指標)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這兩個指標顯示了公司是否有足夠的流動資產來支付來年的負債,如果沒有,通常就是企業將面臨困境的一個信號,它們的數值為2-1之間是比較合適的。
* 股本回報率(盈利能力指標)
這個指標是投資者最青睞的比率之一,因為有了它我們就可以把該公司的股東投資收益和其他項目做對比了。
股本回報率=凈收入/平均股東收益
以上就是公司財務比率的所有內容,那麼這些比率到底揭示了什麼呢?為什麼成熟投資者樂此不疲的研究這些枯燥無趣的數字呢?這些數據其實就是公司表現的指示燈,通過比對公司至少3年的數據和同一行業的其他公司的比率,我們可以快速了解公司的相對實力,評估投資的收益。舉個例子,如果一家企業近三年的比率都很理想,贏利頗豐,同時觀察其所在行業卻發現公司主打產品被競爭對手的新產品取而代之,面臨市場份額下滑的潛在風險,那麼投資這家看似表現良好的公司就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這些比率就是成熟投資者使用的語言,用比率說話是我們要走的第一步。
顯然,這個比率是房地產投資的術語,在作者看來,房地產投資具有周期長,收入穩定性高,項目結構簡單等優勢,是初級投資者獲得投資經驗很好的選擇。
富爸爸認為,房地產財務比率中最重要的是現金回報率:
* 現金回報率
現金回報率=凈現金流/定金支出,舉個例子,一套價值50萬美金的房子,我們需要支付10萬美金的定金,之後每月除去支出和房貸我們能有2000美元的收入,那麼這個房地產投資的現金回報率就是(2000*12)/100000=24%。
如果這個回報率符合我們的投資預期我們就要馬上下手嗎?
等一下!
在出手之前富人還會再做一件事:盡職調查。通過這一步,富人可以確保自己不只看到了硬幣的一面,同時也了解了另一面,對於投資更加有底。富爸爸說:「你越早對投資項目進行盡職調查,無論投資項目是企業還是房地產、股票、共同基金或債券,你就越能找到最安全且具備最大可能性獲得現金流和資本回報的項目。」在書中作者列了一個盡職調查的清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閱。
待盡職調查沒有問題之後,富人會跟自己的法律顧問和稅務顧問討論以何種方式購買可以提供最大的法律保障和稅收優惠,我想說成熟投資者精於精打細算絕對是大實話呀。
成熟投資者把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如石油、天然氣、煤、貴重金屬等)作為他們投資組合的一部分。這也是我們可以思考的一點,譬如富爸爸就堅信黃金的價值。因為其儲量有限,其價值會隨著時間越發凸顯。
成熟投資者可以識別良性債務、支出和負債。試著思考一下,我們每項單獨的支出、負債和債務都產生了相應的收入和資產了嗎?如果是,並且我們的現金流整體為正,即流入大於流出,那麼我們就可以判斷這是一筆良性債務,顯然,良性債務越多,我們越受益。
成熟投資者知道儲蓄和投資的區別,並能把兩者作為他們財務計劃的一部分。簡單來說,儲蓄是一種被動行為,不過多參與其財務決策只是將其放入一個計劃中靜待一定時間之後得到更多的本金,自己對於錢的升值過程是沒有主動權的,譬如銀行的定期理財;而投資是一種主動行為,通過分析財務目標制定合理的財務計劃,自己控制買入賣出投資項目時機,很清晰何時何物可以達到預期的投資目標,並且會不斷將主動收入不斷變成被動收入最終實現財富自由的目標。
以上就是今天所有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B. 如何正確解讀,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報告呢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越來越優秀的投資者尤其是股票投資者,那麼財務分析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技巧必須掌握。優秀的財務分析能力雖然不能保證我們投資一定會成功,但他可以幫我們大大提高投資的確定些和淡定應對市場波動的底氣。本次分享的內容主要整理於股神羅斌的投資周記。
羅斌簡介:青島人,男,出生於1972年左右,畢業於復旦或上海財大或同濟。畢業後在一家電子信息類的公司或科研院所工作。大學就開始投資股票,一開始,和大多數投資者一樣,捕風捉影、潮來潮去,熱衷於短線炒作。而且對於趨勢、熱點的把握和判斷,有一定的水平。大概前後做了10年左右的股票投機分子,總體回報率差強人意,還傷害了不少信任自己的粉絲,2003年突然頓悟:為什麼不能像投資實業一樣投資股票呢?隨逐漸轉型成深度價值投資者。2006年5月開始在新浪博客寫投資周記,基本上每周會記錄一次自己對證券市場的觀察和對自己關注股票的分析,以及自己的持倉和盈利情況。
從2006年開始寫博客,到2013年隨著羅斌影響力不斷擴大後不得已關停博客,將近八年時間,羅斌大概寫了66萬字左右的投資周記。還好有有心人一直在整理羅斌的投資周記,無意間被我們發現。羅斌的投資周記已被定為鵬風理財師事務所每位咨詢師必讀書籍,往後我們也會時不時精選一些周記里的內容和我們的研究心得與各位讀者分享,敬請關注。
羅斌已知的公開業績如下:
企業現金凈流量產生負數的原因,通常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企業經營虧損,造成資金支出大於資金收入,產生現金流量負值,還有一種可能是企業雖然盈利,但是款項沒有及時收回,利潤僅僅停留在帳面上,沒有體現在資金收回上,但是為取得利潤發生的成本還是需要資金支出的,所以造成資金支出大於資金收入,產生現金流量負值。
目前國際上比較認可的是自由現金流,自由現金流即巴菲特所說的股東盈餘,體現為經營現金流減去資本支出後的余額。巴菲特的估值公式為股票價值=自由現金流/15%。人們對於自由現金流主要有以下兩個誤區。
誤區之一:自由現金流只代表企業能回報股東的能力,例如分紅的能力。
誤區之二:在擴張中的企業自由現金流自然不好。
對於第一個誤區,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個企業最理想的狀態是保持住一種賺錢能力,而不是在競爭中削弱或喪失了這么一種賺錢能力。那麼要想成長自然需要再投入。如果自由現金流充沛的話,就可以用這筆資金投入,即內涵式的增長。如果企業不能靠自己營運產生的資金投入的話,只好依靠再融資,但這勢必造成股東價值的攤薄。一般而言自由現金流好意味著低投入高收益,這是品牌,專利帶來的特許經營權的表現。如茅台就是典型的例子。
對於第二個誤區,穩定增長的企業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因為現在體現的是以前擴張的效益,前幾年擴張的效益如果不好,憑什麼可以預期現在的擴張能取得好效益。只能說明是一種賺錢能力的缺失,這類企業往往成長性極差。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業是處在瘋狂擴張之中,如所謂的高成長性和反身性股票。這就涉及到成長與價值的問題,成長是為了價值的更大化,而不是為了成長而成長,我們的市場比較浮燥,主力往往利用成長性來吸引人氣瘋狂炒作。如果成長的結果是更多的固定資產投入,賺的錢是為了買更多的原材料等等,就要小心了。一旦競爭力不強時多年的利潤積累就會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