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去國外上市公司
1. 阿里巴巴這么優秀的企業不能在國內上市,非要去美國上市的原因是
若是想在國內上市的話,國內對於上市公司的要求是很高的,在我國前期的互聯網環境不是很好,並且國家對互聯網職業也不太重視,再者加上在國內上市,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完成盈餘,就比方之前的京東就是這樣!
美國是一個敞開性的資本市場,並且全球的資金都很容易進入美股,若是在我國上市的話,咱們我國還是一個半敞開的市場,國外的資金想要進入到我國股市還是比較困難的,並且限制也比較多,另外,網路和阿里在美國上市,他們可以更快的籌措到資金,這個籌措的資金是在我國無法相比的!
最終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互聯網公司的組織結構十分的復雜,加上我國A股對境外公司的上市要求也很多,或許人們會覺得不解,怎樣是境外的公司呢?其實阿里和網路不是在國內注冊的,他們是在英國的一個島上注冊的,這個島上的方針很寬松。
2. 互聯網企業為什麼要去美國上市在國內不行嗎美國的NASDAQ與上交所深交所有什麼區別
目前國內大多數互聯網企業都以離岸公司方式注冊,如在國際免稅天堂開曼群島注冊,首先是為了合理避稅。這些稅收方面的優惠是國內企業沒有的,另外的好處: 1,快速募集國際資金。 2,在世貿背景下,以外資名義在中國大陸投資,合資,參股,直接面對企業參與股權重組和資產並購等。 3,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以外資名義快速方便地與國際財團,銀行融通國際資金,實現資產抵押貼現,資本營運等。 4,不僅能規避貿易風險,還可以利用離岸公司以信託方式管理資產,實現資產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5,直接以外資名義全資控股國內自己公司的產權,實現資產轉移,並合法享受外資待遇。 6,直接以外資名義注冊國際商標,有利於品牌快速成功。 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交易所,全名為美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於1971年在華盛頓創建,是全球第一個電子股票市場,也是美國發展最快的證券市場,目前已成為紐約交易所之外全球第二大股票交易所。 與紐約證券交易所等傳統交易所相比,納斯達克交易所具有許多鮮明的特點。首先,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電子交易系統,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創造了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無形交易市場。更由於利用電子交易,比傳統的股票市場運作成本低,自1971年創建以來,促進美國的股票交易費用大幅降低。相對低廉的上市費用,也促使美國資本市場的流動性顯著增強,全球金融霸主的地位更加穩固。其次,股票上市的標准低於紐約證交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等傳統交易所,為高風險、高成長性的企業提供了資本市場。在對上市公司的資產要求方面,納斯達克全國市場有限資產(總資產-債務-無形資產)最低要求為600萬美元,小型市場原先為200萬美元,現為400萬美元,而紐約交易所為1億美元;在盈利方面,在納斯達克全國市場上市要求過去三年稅前利潤100萬美元,未來銷售和利潤預測在25%以上,而小型市場幾乎沒有要求,而在紐約交易所上市則要求過去三年稅前利潤1億美元,且要考慮未來利潤。由此可以看出,納斯達克市場具有良好的市場適應性,能適應不同種類、不同規模和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公司的上市要求。再有,就是外國公司在納斯達克發行股票的數量增加快,目前已超過紐約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的總和。 目前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企業共有5500家左右,其中在NASDAQ全國市場有3900多家,在NASDAQ小型資本市場有1400多家。這些企業分布在金融類(佔19%)、科技類(18%)、製造業(15%)、零售業(11%)、通訊類(7%)等。目前美國軟體行業的93.6%、半導體行業的84.8%、計算機及外圍設備的84.5%、通信行業的81.7%的上市公司都在納斯達克上市,像微軟、英特爾、雅虎、蘋果、戴爾、美國在桐液線等著名的高科技企業均在納斯達克上市。同時,外國著名企業豐田、愛立信、佳能、NEC、英國的路透社、沃爾沃等也在此上市,1999年中國的China.com也成功地登陸納斯達克。最為典型的是1986年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微軟公司,當時的資產只有200萬美元,剛剛達到NASDAQ小型市場的最低上市門檻——有限資產200萬美元,上市時的股價為15美分。到1999年7月,微軟股價已超過100美元,市值已局塌物經達到5000億美元,超過通用,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由此可以看出,納斯達克市場已並非一般意義的二板市場,也並非清一色的高科技市場。可以把它理解為為高成長性的中小型和外國企業提供的最佳上市場所。 在市場交易方面,納斯達克市場的交易額以年平均超過100%的速度增長,1994年納斯達克市場的交易量就超過了倫敦和東京證券交易所,成為紐約交易所之外,全球成交量最大的股票交易所。除了交易量和市值之外,納斯達克市場在上市公司數衫游量、成交股數、市場表現等都超過了紐約證券交易所。1998年底納斯達克市場的總市值為26457.92億美元,上市公司平均市值5.2億美元,平均股價28.14美元,平均市盈率93.2(同期紐約交易所為21倍)。目前45%為機構投資者持有(與紐約證交所接近),28%為個人投資者,其餘是通過互惠基金和養老金計劃的間接持有者。 納斯達克市場的神速發展還在於其特有的做市商制度,它不僅成為納斯達克的核心,也是其與其它股票市場的主要區別所在。所謂做市商(Market Maker)也就是「莊家制度」,是一些獨立的股票交易商為投資者承擔某一種股票的買進或賣出,買賣雙方不必等同時出現,只要一方同做市商交易即可。之所以採取做市商制度,在於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大小型公司,特別是在小型資本市場上的110多家上市公司中,平均市值只有2500萬美元,平均股價只有3.15美元。如果只存在1個莊家,市場價格很容易被操縱。同時,許多上市公司初上市時缺乏名氣,流通性差。為此,凡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股票,必須有兩個以上的「做市商」為其報價,規模較大的往往達到40-45家,平均有12家。 根據規定,「做市商」必須做到:1、堅持達到記錄保存和財務責任的標准;2、不間斷地主持買、賣兩方面的市場,並在最佳價格的時候,按限額規定執行指令;3、發布有效的買、賣兩種報價;4、在交易完成90秒內報告交易情況,以便向公眾公布。為確保交投活躍,做市商除承擔資金應付買賣之外,還要提供交易股票的研究報告、尋找投資者和提供建議等。目前在納斯達克從事做市商的包括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等著名證券公司。 做市商制度幫助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提高了知名度,提高了市場的流通性,保證了市場不間斷的交易活動,對於市值較低、交易次數少的股票尤為重要。同時,更使得交易有高的透明度。由於多個做市商參與,使得同一隻股票的價格趨向一致,因而具有發現價格功能。而且,還造就了一大批機構投資者,增進了市場的穩定性。 納斯達克指數分為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和納斯達克100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包括了在NASDAQ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以市值衡量;納斯達克100指數選擇100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反映出成長最快的非金融類公司的情況,要求至少500萬美元的市值,平均每日交易量至少達到10萬股。1993年,納斯達克100指數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作為期貨品種交易。 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交易所具有深滬交易所沒有的優勢。
3. 現在為何很多公司要上市都是去國外上市而不是再A股呢
1 國內股市對上市公司的利潤都有明確要求。
不管是創業板還是主板都對企業盈利能力和營業收入提出了明確要求,但是科技互聯網公司上市之初,往往達不到這樣的條件,很多公司上市時甚至還是年年虧損的,最典型的就是京東,連虧了多年之後在美國上市。
但對於很多追求上市的科技互聯網公司來說,需要上市融資的時候正好還在發展初期,盈利模式還不太清晰,業務還在虧損。
如果等到盈利了再上市,很可能發展的時間窗口就過去了。
2 國內上市要求同股同權
很多科技互聯網公司,由於需要大量的融資,需要多輪融資,為了保證創始人團隊對經營的絕對控制權,避免大權旁落或者被資本裹挾,會設置一種AB股制度。比如1股B股,相當於10倍A股的投票權。這樣,即便創始人團隊只有很少的股權,那麼也能完成對公司的絕對控制。
國內的阿里巴巴、京東、網路等等公司都採用了類似的股權結構設計。
不過這倒不是大陸資本市場股市獨有的,就連世界金融中心香港也有同樣的要求。
正是此項要求,又把大量的科技互聯網公司隔絕在了門外。
3 國內股市很不穩健,動不動就暫停IPO。
自股市建立以來,已有有多次暫停IPO,有些科技互聯網公司不堪其擾,就跑國外上市。准備上市了,遭遇暫停IPO,一停就是一年半載,最佳融資時間可能就錯過了。
而且科技互聯網公司,快是很重要的,排隊排隊很可能就被友商超越了。
4 排隊排隊還得排隊
國內企業眾多,中小企業總數已經超過8000萬家,大多數都有融資需求,上市熱情很高漲,然後排隊的企業就多了。導致要上市的企業太多,排隊要排隊很久。而相比國內,在國外很快就能通過,顯然不願意在國內排隊漫長等候。
5 回歸A股也充滿不確定性
盡管有不少科技互聯網公司也希望能夠回歸A股,但是回歸A股不僅要從美國退市,進行股改,更重要的還得抓准時機,不然又是等等等
4. 為什麼那些好公司都去美國上市
有這樣幾個原因:1)國內許多互聯企業在上市前都經歷好幾輪融資,其中都有海外風投機構的身影,為讓其能順利推出,國內公司普遍會採取離岸注冊,股權結構都是外資;
2)與國內市場審核制不同,美國資本市場採取注冊制,對於擬上市公司不設盈利門檻。只要你的公司業務高速增長,占據很大市場份額,即便虧損也能上市。例如優酷在國內就上不了,因為根本無法滿足盈利條件;
3)從總體融資環境看,美國對於互聯網公司、高科技公司普遍看好,並會給予高估值,優酷、360那麼高的市盈率就是例子。而且在美國再融資比較方便,優酷最近二輪融資就是例證(這么搞會讓首次IPO的土豆極其被動)。
除了上面三個主要原因,在美國上市時間短,不用排隊,也不用支出各類「關系費」,也是一個總要原因。
5.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不再熱衷於在納斯達克上市了
以前互聯網公司去國外上市是因為:
1、大部分互聯網公司上市時還未實現盈利,國內不管是主中小板都要求盈利才能上市,創業板雖說可以不盈利上市,但現實操作還是選擇盈利的上市,沒盈利的公司不得上市。就單單這個要求就把眾多優秀但是急需資金投入研發的互聯網公司攔在門外。
2、許多互聯網公司都是在國外的避稅天堂注冊的,像開曼群島這些可以享受當地稅收優惠。國內監管部門要求股東穿透式調查監管,互聯網公司監管起來有一定難度。
3、因其特殊的股權結構,回來上市要採用VIE模式,而這模式還沒在國內被認可。
現在,中國出了個科創板,上市規則的放寬,允許未盈利的科技公司上市,允許VIE結構公司試點上市。國內A股流動性強,股東更容易觀測股價變動,所以只要後面放開很多規則,估計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會退出美國股市,回A股上市。
6. 中國互聯網企業為什麼都去美國上市咱們不是也有股票市場嗎
因為股權結構不一樣,國外投資環境好。
股權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總股本中,不同性質的股份所佔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股權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例相應的權益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義務)。基於股東地位(身份)可對公司主張的權利,是股權。
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公司治理結構則是股權結構的具體運行形式。不同的股權結構決定了不同的企業組織結構,從而決定了不同的企業治理結構,最終決定了企業的行為和績效。
(6)互聯網企業去國外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股權結構的形成決定了企業的類型。股權結構中資本、自然資源、技術和知識、市場、管理經驗等所佔的比重受到科學技術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沖擊。隨著全球網路的形成和新型企業的出現,技術和知識在企業股權結構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
社會的發展最終會由「資本僱傭勞動」走向「勞動僱傭資本」。人力資本在企業中以其獨特的身份享有經營成果,與資本擁有者共享剩餘索取權。這就是科技力量的巨大威力,它使知識資本成為決定企業命運的最重要的資本。
在世界全球化進程中,人力資本或知識資本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使得傳統的「所有權」和「控制權」理念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已成為未來企業管理領域研究的新課題。
股權結構是可以變動的,但是變動的內在動力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方式的變化,選擇好適合企業發展的股權結構對企業來說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權結構
7. 互聯網公司為什麼大多不在國內上市而選擇在美國上市
第一,中國的股票市場起步太晚了,比西方晚了兩百多年,西方的股票市場已經經歷了漫長的興衰的發展,而我們的卻才剛剛起步,西方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他的監管已經很完善了,我們的股票市場在摸索中才跌跌撞撞的走。中國股票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要求很嚴,光連續三年盈利就把很多企業排除在A股之外,而美國股票對公司上市沒那麼嚴,他只看公司未來發展是不是有競爭力,是不是有長遠發展的潛力。這一個區別可能是一些企業選擇海外上市的原因 。
第二,那些海外上市的公司,比如阿里、網路,他們的第一大股東並不是馬雲和李彥宏,而是海外投資者,海外上市是不是考慮到那些大股東的利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中國的一些互聯網企業本身為了避稅會選擇在海外注冊,這樣的話這些在中國的公司就成了外企,自然不會在A股上市。
第三,美國人在有一半的人都投資股票,而中國這一比例就小得多,那些公司選擇海外上市,股票的價格可能更有優勢。而A股市場太亂了,很多公司上市融資並不是為了發展企業,而是把股民的錢用到其他與公司發展無關的地方,而中國的股民身上也有很多劣性,比如跟風盲目,股市投機之風太過盛行,股價在跟風和盲從下,像過山車一樣大跌大漲,股票內在價值與股價相差甚遠。股票的價格很難反映公司的經營狀況,公司的經營狀況也很難通過股票反映體現出來,很多人覺得A股股票不適合長期持有。這樣的股票市場,很不利於上市公司實體經濟的發展。
8. 國內企業為什麼要去國外上市
相信大家都會關注到這樣的一個現象,就是對於國內的許多企業都會去國外上市。那麼對於這樣一個問題來說,也有一些他們自己去做了一些考察,畢竟在遇到這樣一些問題的時候,其實也是需要去進行深度學習的。而且對於一些公司來說,他們自己在國外去上市,也是由以下幾個原因的。那麼首先就是國內上市的審批條件十分的嚴格,比如說三年連續都是營業的狀態,並且股東也是要超過一定的人數。
而且對於大多數投資的人,他們自己也會有一定的收獲。所以根據這樣的一些層面來看,國內的企業想要去上市的確是非常的困難,都要經歷這么多層的審核。並且有許多的公司在經歷了三五年的審核之後,最後得到的結果是沒有得到批准,並且對於一些公司來說也是不具備資格的。那麼就這樣一個層面而言,這樣的一些公司與其在國內浪費這么多年的時間,倒不如去國外進行一年的注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