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詳情 » 江蘇開啟企業赴科創板上市培訓

江蘇開啟企業赴科創板上市培訓

發布時間: 2024-10-31 23:09:30

1. 科創板何時才能上市

第一批科創板通過審核的時間最早將出現在6月中旬。

  • 2019年1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3月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

  • 3月13日,也就是今天開展集中測試演練。據報道,3月18日將正式進入生產狀態。今天,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開板儀式在陸家嘴論壇上宣布開板。

2. 螞蟻上市被暫停原因

2020年11月3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發布了《關於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決定》:

你(螞蟻)公司原申請於2020年11月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近日,發生你公司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

你(螞蟻)公司也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2)江蘇開啟企業赴科創板上市培訓擴展閱讀

暫停的意義:

1、當出現重大事項後,如果沒有相關解釋、相關處理、制定相關預案,且一旦商業模式需要調整,那企業估值可能發生重大變化,股價也可能出現較大波動。這不僅會直接影響投資者利益,對企業的持續發展也會造成沖擊。

2、倉促上市不如將重大事項解決好之後穩妥上市,這樣對企業發展更加有利。提前將監管風險、市場風險徹底消化,這樣反而有助於提升公司透明度、公信力。同時,也會提升投資者信心,形成投資者友好型上市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權威解釋:對螞蟻集團作出暫緩上市決定的依據

3. 打新盛宴開啟,科創板過會企業呈現「小而精」

31家科創板過會企業「小而精」

截至7月3日,共有141家企業申報上交所科創板上市:24家「已受理」,85家「已問詢」,16家提交注冊,15家已確認「注冊結果」,中止審核企業1家(九號智能)。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公告,科創板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據Wind統計顯示,從主題行業來看,在141家受理企業中,從佔比最多的行業來看,新興軟體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最多,有21家企業;電子核心產業,有20企業;智能製造裝備產業佔有19家,生物醫葯產業佔有18家,另外,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和下一代信息網路產業各佔有10家,再者,互聯網與雲計算、大數據服務也佔有8家。可見,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佔了主流。

截至目前,累計有31家科創企業過會。其中有18家企業完成證監會注冊程序,處於注冊生效狀態。另有13家處於提交注冊狀態。在發審委審核通過的31家科創企業中,上海企業最多,有7家;其次是北京有6家,廣東省有5家,江蘇省和浙江省各4家,陝西省2家,福建省、黑龍江省和山東省各1家。

從目前過會的31家科創板公司來看,這些招股企業不僅都有著精準的科創屬性定位,從數據上看多數顯得體量「小巧」。若不將中國通號(預計發行股數21.97億股,擬募資105億元)計入平均值計算中,其餘30家科創企業,平均發行股數為3959.34萬股,平均擬募集資金8.68億元。安集微電子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僅預計發行1327.71萬股,擬募資僅3.03億元。

據業內人士分析:「預計首批科創板企業將在7月份上市,科創板的推出和注冊制的試行,將推動2019年下半年A股IPO市場的活躍。」

科創股打新盛宴開啟

目前已經有14家科創板公司進入了招股階段。除過華興源創、睿創微納和天准 科技 3家公司已經招股完畢,還將有包括中國通號等11家科創公司開始招股。

據wind資訊統計:從資產來看,14家科創公司2018年平均資產72.96億元。其中,中國通號資產最大為796.79億元,樂鑫 科技 資產最小為3.77億元。2017年平均資產53.38億元。其中,中國通號資產最大為612.45億元,樂鑫 科技 資產最小為2.46億元。

從歸母凈利潤來看,14家科創公司2018年平均凈利潤4.1億元。其中,中國通號凈利潤最大為34.09億元,安集 科技 凈利潤最小為0.45億元。2017年平均凈利潤3.2億元。其中,中國通號凈利潤最大為32.22億元,樂鑫 科技 凈利潤最小為0.29億元。

從研發費用來看,14家科創公司2018年平均研發費用2.05億元。其中,中國通號研發費用最大為13.8億元,新光光電研發費用最小為0.12億元。平均研發費用佔比12.1%。其中,中微公司佔比最高為24.65%,中國通號佔比最小為3.45%。

打新盛宴開啟,從已經招股完畢的三家公司來看,呈現「全體總參與」的熱情。其中華興源創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4010萬股,參與申購的戶數達到275.63萬戶,網上中簽率為0.05985345%。

7月2日,睿創微納和天准 科技 也進行了招股,頂格申購分別為 10.5 萬元和 13.5 萬元。其中,睿創微納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1626萬股,參與申購的戶數達到286.05萬戶,網上中簽率為0.06025353%。天准 科技 ,網上最終發行數量1844.05萬股,參與申購的戶數達到285.92萬戶,網上中簽率為0.05496516%。

華興源創、睿創微納、天准 科技 這三隻科創公司的發行股本在4000萬股~6000萬股之間,平均中簽率為0.05793%。而據統計,2019年以來,發行股本在4000萬股~6000萬股之間,滬深主板、中小創的新股共有29隻,這29隻新股的平均中簽率為0.0385%。按照平均中簽率計算,科創板前三股是滬深主板、中小創同等發行規模新股的1.5倍。

除此之外,7月3日有杭可 科技 繼續申購。杭可 科技 ,股票代碼688006,它是浙江杭州市一家以鋰離子電池的後處理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企業。發行股份41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779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7.5萬元,申購上限為0.75萬股,發行價格為27.43元,發行市盈率為38.43倍,擬募集資金為11.25億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7月8日將有瀾起 科技 招股,7月10日起,更有包括中國通號、光峰 科技 、容百 科技 等9家科創公司將紛至沓來。

其中7月8日招股的瀾起 科技 是上海徐匯區一家以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元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的企業。發行股份11298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1582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15.50萬元,申購上限為1.55萬股,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

7月10日將有9家科創企業招股。其中中國通號,可謂「體量最大」。是北京市豐台區一家以軌道交通控制系統技術的研究與 探索 的企業。發行股份1800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25200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252萬元,申購上限為25.20萬股,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

光峰 科技 ,是深圳市南山區一家激光顯示核心器件企業。發行股份68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1156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11.50萬元,申購上限為1.15萬股,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

容百 科技 ,是浙江餘姚市一家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發行股份45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855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8.50萬元,申購上限為0.85萬股,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

福光股份,是福建省福州市一家軍用特種光學鏡頭及光電系統的高新技術企業。發行股份388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1096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10.50萬元,申購上限為1.05萬股,保薦機構為興業證券。

新光光電,是哈爾濱市一家服務國防 科技 工業先進武器系統研製等領域,從事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的企業。發行股份25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713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7.00萬元,申購上限為0.70萬股,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

中微公司,是上海一家半導體設備的企業。發行股份5349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1016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10萬元,申購上限為1萬股,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

樂鑫 科技 ,是上海一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發行股份20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510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5萬元,申購上限為0.50萬股,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

安集 科技 ,是上海一家關鍵半導體材料企業。發行股份1328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366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3.50萬元,申購上限為0.35萬股,保薦機構為申萬宏源。

鉑力特,是陝西西安一家專注於工業級金屬增材製造(3D列印)的高新技術企業。發行股份20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380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3.50萬元,申購上限為0.35萬股,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

總體來看,科創板新股申購的火爆將延續,大幅超募現象或將成常態。

4. 江蘇晶元突圍:從局部趕超到產業鏈協同

當前,晶元產業在國內的發展,總離不開一個關鍵詞——「卡脖子」。近日,記者走訪多家江蘇晶元公司,發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比如有企業已經在某些細分領域,成功實現了「彎道超車」,同時,部分國內企業已經攜手起來,為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形成合力。

不過,關鍵領域尤其是高端晶元製造受制於人的情形依然存在,而且,隨著晶元產業被推上「風口」,越來越多的晶元公司所面臨的人才緊缺等現實問題愈發凸顯。擺脫晶元領域「卡脖子」境況,任重道遠,還需艱苦努力。

1.

自主研發點亮「星星之火」

來到位於蘇州國際 科技 園的納芯微電子,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年輕公司,目前已經成長為國內領先的信號鏈晶元及其解決方案提供商,並且致力於成為感測器、功率驅動以及介面類晶元的行業領導者和國內領先的 汽車 級晶元提供商。

在11月初的一次全國性專業評選中,納芯微電子研發的「高精度雙引腳數字脈沖輸出溫度感測器」,憑借其卓越的產品性能以及優異的市場表現,一舉斬獲「2020年度最佳國產感測器晶元產品獎」。「通過我們的創新設計,該產品具有引腳少、精度高、線性度好、外圍電路簡單等優勢,是傳統NTC在常溫段的理想替代方案,重點應用在白色家電、工業物聯網、智能穿戴等諸多領域。」納芯微電子CEO王升楊告訴記者,該產品不僅在國內同行屬於「首發」,在全球范圍內也是極具創新性的產品。

行業的領先地位,來自對研發的高強度投入。據王升楊介紹,自創立以來,納芯微電子的研發佔比始終高於20%,公司也因此推出了多款重磅產品。以備受關注的5G網路為例,由於高頻化所帶來的覆蓋區域變小將導致5G時代全球站點數量倍增,站點能耗翻倍,電源功率密度提升成為5G電源的迫切需求。為此,納芯微電子推出了「應對國產化需求的5G電源用隔離IC一站式解決方案」,以「更小尺寸、更高性能、更可靠」的特點,解決了行業發展「痛點」。

同樣是國內領先的網路通信核心晶元及解決方案的創新企業,蘇州雄立 科技 一舉包攬2020年國家重大集成電路晶元研製項目中的全部網路晶元研製項目,中標金額超3億元。

「雄立 科技 在網路晶元設計這一賽道上奔跑了12年,目前,公司的最高端產品已經開啟了14納米的研發設計。」雄立 科技 創始人熊冰告訴記者,公司自主研發的「ISE」系列網路搜索處理器晶元,打破了國際上同類TCAM晶元被美國公司壟斷的格局,成為中國唯一、全球第二家有能力研發並量產該類型晶元的半導體企業。目前,「ISE」產品已被廣泛應用於核心路由器、三層交換機等網路安全設備中。

2.

持續深耕方能「仰望星空」

「晶元的國產替代成為剛需,而要想從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得以『仰望星空』,一定是深耕行業的『腳踏實地』者。」國產晶元行業分析師王能告訴記者,中國晶元產業處於高速成長階段,近十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0%,為在細分領域埋頭苦乾的公司提供了成長土壤。

9月21日,來自江蘇的晶元企業思瑞浦在科創板上市,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背後,是公司在模擬電路晶元設計行業的持續深耕。據思瑞浦產品經理高波介紹,公司以信號鏈產品為主,逐步向電源管理晶元拓展,目前已擁有超過900款可供銷售的產品型號,應用范圍涵蓋通訊、工業控制、監控、醫療 健康 、儀器儀表和家用電器等眾多領域。目前,公司的產品體系和類別還在不斷豐富。

與此相匹配,思瑞浦發布的2020年3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前3季度合計收入4.55億元,同比增長145.1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285.22%。「思瑞浦在信號鏈領域具有較深的積累,在放大器與比較器領域有較為穩固的市場地位,在當前國產替代的潮流下,公司將享受行業增長與份額擴張的雙重紅利。」國元證券分析師賀茂飛認為。

近期,2020年度MEMS創業大賽吸引了眾多行業目光。經過近3個月角逐,20餘家企業入圍決賽,競爭MEMS產業「創新產品獎」和「最具投資價值獎」。其中,來自江蘇的中科融合榮獲此次大賽「最具投資價值獎」一等獎。

之所以能夠贏得市場人士認可,中科融合聯合創始人、CTO劉欣認為,是因為「公司深耕3D視覺市場,更加貼近3D視覺廠商的高精度、安全性以及控製成本需求。」

據劉欣介紹,目前已有的具備較高精度的基於DLP的3D相機技術價格昂貴,體積大;小尺寸的TOF,以及散斑結構光價格便宜,體積小,但精度低。而中科融合致力於依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D高精度感測器晶元」和「3D智能處理器晶元」等核心技術,從底層晶元到3D智能演算法融合一體,研發和銷售新一代高精度,小型化,低成本的3D智能視覺模組。目前,中科融合已與多家國內知名廠商,在3D視覺方面有深入合作,模組國產替代表現出色,客戶產品成本迅速下降。

3.

縮小差距仍需「奮起直追」

「面對巨大差距,需要全行業的努力,也需要全 社會 的付出。」王能提出,從地方政府的角度,更應為科學家的創業營造良好氛圍。而江蘇作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最完整、產業集聚度最高、人才最集中的區域之一,應該成為這方面的標桿。

實際上,王升楊在提及納芯微電子的快速發展時,就對公司所在的蘇州國際 科技 園所營造的營商環境非常認可,「我們很少需要找園區的管理者,因為園區已經把事情做到了前頭。」熊冰則告訴記者,藉助地方政府提供的寬容環境,雄立 科技 將繼續「挖井」,「只要方向是對的,就一定能出水。」

圖片:視覺中國

來源:江蘇1號

5. 雷軍的貪婪時刻:兩個月密集投8家晶元公司,小米極速「補」芯!


智東西(公眾號:dxcom)文 | 韋世瑋

2020年開篇不久,「投資公司」小米又開始有所行動了。

巴菲特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全球經濟陷入危機邊緣的時刻,雷軍的小米產業基金已經開啟貪婪模式。

從1月16日起,小米集團通過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短短兩個多月內,先後投資了帝奧微電子、靈動微電子和翱捷 科技 等八家半導體公司。

這一波操作,距離2019年11月19日,小米第一次投資速通半導體才過了不到半年。至此,小米供應鏈投資版圖一隅,半導體布局已擴展至19家,覆蓋Wi-Fi晶元、射頻(RF)晶元、MCU感測器和FPGA等多個領域。

小米的造芯夢並未停止。

去年10月,智東西曾針對小米的供應鏈投資情況進行了調查報道,圍繞小米的生態鏈和供應鏈投資戰略,尤其是半導體領域進行了梳理。(《小米突圍戰:兩年投資12家供應鏈企業的布局與廝殺,雷軍還有多少底牌?》)

小米在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透露,截止2019年6月30日,其共投資公司超過270家,總賬面價值28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0.8%。與此同時,截至8月20日,它已投資12家供應鏈公司,覆蓋半導體到智能製造領域。

其中,它所投資的8家半導體公司,不僅在短期內為自身的「AI+AIoT」雙引擎戰略提供了續航動力,同時也為它長期沖擊晶元研發市場,打通產業鏈「經脈」埋下了技術伏筆。

而這些,都是小米在澎湃S2晶元流產後,針對半導體領域所進行的產業鏈「自救」與新打法。

隨著小米在2020年以來的一系列投資動作,智東西決定再次聚焦小米的半導體投資規劃,在探究小米在半導體領域的布局與進展的同時,也從中摸清它隱藏在背後的戰略思路和變化。

與此同時,小米的產業鏈投資戰術是否真能開創出新的技術布局玩法?長路漫漫,小米的造芯之路又體現了雷軍的哪些野心和期待?

今年2月,在小米開年首個產品發布會上,在太空走了一遭的旗艦機小米10再次引起行業熱度,其中撐起產品性能的主角,也從高通驍龍855升級到了驍龍865。

驍龍865「光環」加持的背面,是小米澎湃S2「暗淡」的第三年。

「自研晶元」一詞,從2017年小米5C手機及其搭載的澎湃S1面世後,逐漸成為小米的又一軟肋,而這也是一個早已被行業講「爛」了的故事。

2018年,自小米旗下的半導體公司松果電子重組,成立南京大魚半導體後,小米的自研造芯路在外界看來似乎已經停止了步伐。

雖然在一年後,大魚半導體聯合平頭哥共同發布了名為U1的NB-IoT SoC晶元,面向物聯網領域,內置GPS和PA(功率放大器晶元),支持北斗NB-IoT R13,卻未在市場中掀起太大的浪花。回頭看,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松果電子的官網也早已落滿了灰,顯示無法訪問。

但與小米自研晶元進程緩慢相反的是,小米的半導體投資動作正逐漸加快。

2018年1月23日,小米旗下的紫米 科技 和雷軍合夥創建的順為資本,對從事集成電路(IC)研究和設計的半導體公司——南芯半導體進行了A輪投資,交易金額數千萬人民幣,打響小米踏足半導體投資戰場的第一槍。

隨後兩年裡,小米投資「引擎」不斷加速,相繼入股了雲英谷 科技 、樂鑫 科技 、芯原微電子等19家半導體公司,覆蓋顯示驅動晶元、MCU感測器、Wi-Fi晶元和射頻晶元等多個領域。其中,聚辰半導體、樂鑫 科技 和晶晨半導體3家公司,已成功在科創板上市。

而小米的這股沖勁兒也延續到了2020年,並在市場展現出更猛的勢頭。

自1月16日以來,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在兩個月內共投資了8家半導體公司,新增投資7家,遠遠超過以往頻率。

據公開信息統計, 這8家半導體公司分別為帝奧微電子、速通半導體、芯百特微電子、Fortior(峰岹 科技 )、昂瑞微電子、翱捷 科技 、靈動微電子和瀚昕微電子。

1、帝奧微電子

成立於2010年2月的帝奧微,是一家混合模擬半導體IC設計及製造公司,其創始人兼董事長鞠建宏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在正式創立帝奧微前,他曾在美國仙童半導體有著近十年的工作經驗,負責晶元的設計、技術、應用和市場等工作。

目前,帝奧微面向消費類電子、智能家居、LED照明、醫療電子及工業電子等領域,提供相應的晶元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LED照明元件、超低功耗及低噪音放大器、高效率電源管理電子元件,以及應用於各種模擬音頻/視頻的電子元件。

截至2019年7月1日,帝奧微已申請65項各類專利。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15項、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7項。

據江蘇南通蘇通 科技 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公開信息,2019年6月30日,帝奧微已獲得科創板上市入軌。

而在2020年1月16日,帝奧微也迎來了小米的一筆戰略融資,其股東新增長江小米基金,持股17.23%,但關於交易金額尚未披露。

2、靈動微電子

靈動微電子是一家MCU晶元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立於2011年3月,其董事長兼CEO吳忠潔博士畢業於東南大學,有著多家大型晶元設計公司工作經驗。

在產品方面,靈動微電子基於Arm Cortex-M0及Cortex-M3內核,研發了MM32系列MCU產品,主要為F/L/W/SPIN/P五大系列,分別針對通用高性能市場、超低功耗及安全應用、無線連接、電機及電源專用,以及OTP(One Time Programable)型MCU。

據了解,MM32系列MCU產品已廣泛應用於 汽車 電子、工業及電機控制、智慧家電及醫療、消費電子等市場。

實際上,早在2015年8月31日,靈動微電子就已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但該公司在2019年發布公告稱,其將於3月14日起終止股票掛牌,宣布退市。

緊隨著小米半導體產業鏈投資的擴大,小米也將投資的目光聚焦在靈動微電子的MCU技術優勢上。今年1月19日,靈動微電子獲得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投資的戰略融資資金,注冊資本增至5668萬元,增幅19.88%。

與此同時,小米產業基金管理合夥人王曉波成為靈動微電子新任董事。

3、芯百特微電子

相比於小米投資的其他半導體公司,成立於2018年10月的芯百特則顯得尤為年輕。

據了解,該公司創始人兼CEO張海濤從清華大學微電子專業碩士畢業後,赴美求學獲得了加州大學微電子系博士學位,並在高通、TriQuint和RFaxis公司有著十餘年工作經驗。同時,他也曾帶領研發團隊負責蘋果iPhone5/6和德州儀器WiFi射頻終端項目。

芯百特主要利用高性能射頻晶元技術,進行無線通訊射頻器件的設計和研發,產品布局5G、Wi-Fi和IoT等領域,面向通訊設備、消費電子、 汽車 電子、醫療電子和智能設備等多個市場。

目前,該公司已研發出Wi-Fi 5前端模塊(FEM)、5G通訊功率放大器和射頻開關等產品,與小米、聯想、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等公司達成合作夥伴關系。

今年1月21日,芯百特也披露其第一筆股權融資情況,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投資56.03萬人民幣,持股佔比4.33%,成為該公司第七大股東。

4、峰岹 科技 (Fortior)

成立於2010年5月的峰岹 科技 ,是一家較為低調的IC設計公司,主要研發電機驅動控制專用晶元。

據調查,創始人兼CEO畢磊在2012年曾入選國家中組部的第八批「千人計劃」,而CTO畢超在2015年同樣也入選了第十一批「千人計劃」,這是我國針對引進歸國人才方面,所實行的一項重要人才政策。

與此同時,畢超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導師、IEEE高級會員,並曾擔任新加坡 科技 局資深科學家,在電機技術領域有著豐富的研發經驗。

▲峰岹 科技 CTO畢超

目前,峰岹 科技 在中國和新加坡分別設立了兩大研發中心。

它通過多項三相、單相無霍爾直流無刷驅動等核心技術,研發了直流無刷電機驅動全系列產品,包括三相BLDC專用控制晶元、單相BLDC專用控制晶元、電機專用MCU系列等,廣泛應用於終端設備、無人機、消費電子、家電電和醫療設備等領域。

2014年4月,峰岹 科技 獲得了交易金額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而今年1月21日公開的戰略融資,則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中興創投等機構投資,其中小米投資129.72萬人民幣,股權佔比1.87%。

5、昂瑞微電子

對剛剛搬了新家的昂瑞微來說,小米在2月20日投資的310.71萬人民幣,無疑是個喜上加喜的好消息,在此之前,昂瑞微已經七年未曾進行增資。據了解,這筆投資後小米股權佔比為6.98%,成為昂瑞微的第三大股東。

與此同時,這筆投資昂瑞微也將用於5G手機終端的射頻前端晶元,以及新一代物聯網SoC晶元的研發中。

昂瑞微成立於2012年7月,是我國重要的射頻/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研發廠商之一。

它通過長期積累的CMOS、SiGe、GaAs和GaN等射頻工藝,面向手機終端和物聯網領域,研發了2G/3G/4G/5G射頻前端晶元、藍牙低功耗(BLE)晶元、雙模藍牙晶元、低雜訊放大器等一系列射頻前端和無線連接晶元,量產晶元已超過200款。

據了解,昂瑞微研發的晶元已覆蓋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和智能家居等消費領域,客戶包括三星電子、富士康、中興、TCL和聯想等在內的廠商。

6、速通半導體

與其他傳統晶元廠商相比,成立於2018年7月的速通半導體也較為年輕,是一家Wi-Fi 6晶元設計公司,但它卻是小米2020年半導體投資中唯一非新增投資的企業。

實際上,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在2019年11月19日就已入股速通半導體,成為該公司第六大股東,而這也是小米2019年在半導體領域的最後一筆投資。

基於速通半導體在Wi-Fi 6領域的晶元研發技術,小米決定加大砝碼,並於今年2月20日領投該公司的A輪融資,耀途資本跟投。至此,速通半導體的注冊資本從最初的1040萬人民幣增長至1300萬人民幣,增幅25%。

除了進一步擴大工程研發團隊外,速通半導體還計劃將這筆投資用於Wi-Fi 6 SoC產品的研發和量產中。

據悉,該公司的核心研發團隊有著較為豐富的Wi-Fi 6標准化經驗,此前已在全球范圍內研發了超20款Wi-Fi、藍牙和蜂窩4G的無限SoC晶元組。

現階段,該公司亦正在加速下一代Wi-Fi 6晶元組的研發和量產工作,以進一步滿足市場對Wi-Fi 6晶元的強勁需求。

7、翱捷 科技

翱捷 科技 是一家主要研發移動終端設備、物聯網、導航以及其他消費類電子晶元的基帶晶元設計公司,成立於2015年,並在2017年8月獲得了阿里巴巴的和深創投投資的A輪融資,阿里巴巴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1.75%。

有著豐富的融資歷程的翱捷 科技 在今年2月24日,獲得了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興證投資等機構的戰略投資入股,注冊資本亦從3.63億美元增長至3.75億美元。其中,小米的認繳出資額為519.17萬美元,佔比1.38%。

據了解,翱捷 科技 創始人兼董事長戴保家碩士畢業於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學,還擁有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創立翱捷 科技 前,他還曾擔任射頻晶元公司銳迪科的董事長兼CEO。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在2017年收購了Marvell公司的移動通信部門(MBU),成為我國為數不多擁有全網通技術的公司之一。

目前,翱捷 科技 的產品線已覆蓋2G/3G/4G/5G和IoT在內的多制式通訊標准,並成功研發了移動通信基帶晶元、Wi-Fi晶元、LoRa晶元和多模物聯網可穿戴晶元等多款通信晶元。

8、瀚昕微電子

成立於2017年3月的瀚昕微電子,是一家快充協議晶元公司,包括數模混合晶元、電源晶元等。目前,該公司已擁有LDO(low dropout regulator)、電壓檢測、鋰電池充電、快充介面識別和USB充電協議埠等多條業務產品線,廣泛覆蓋玩具、智能電表及快速充電等領域。

據了解,瀚昕微電子不僅與TCL、SK海力士在2017年達成了數千萬戰略投資合作,同時還是高通、華為和展訊等公司的快充協議供應商,快充協議晶元的累計出貨量已將近1億顆。

就在一周前的3月10日,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宣布新增對外投資,正式入股瀚昕微電子,認繳出資30.86萬人民幣,持股佔比9.92%,成為該公司的第四大股東。

與此同時,瀚昕微電子的注冊資本也從原來的277.78萬人民幣,增長至311.21萬人民幣,增幅12.04%。

不難看出,小米的半導體產業布局和雷軍慣用的「一手生態鏈,一手產業鏈」投資路徑相同,也將「雞蛋」放在了兩個籃子里,一個是自研晶元,一個是產業鏈投資。

但從實際情況看來,小米的自研造芯路走的並不順暢。

據了解,小米在2017年推出的澎湃S1是一顆64位處理器,採用28nm製程工藝和八核心設計,並包含了4顆2.2GHz主頻A53內核、4顆1.4GHz主頻A53內核,以及4核Mali-T860 GPU。

對於互聯網起家的小米來說,澎湃S1的誕生雖然已很不容易,但雷軍將小米半導體研發的第一槍打在了移動智能終端市場,那麼這顆晶元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在性能、工藝和功耗等方面卻仍顯疲軟。

隨著坊間傳言澎湃2晶元因無法突破功耗性能瓶頸,以及高管團隊無力承擔晶元研發和流片等環節巨額開銷,小米原本聲勢浩大的自研造芯計劃漸漸悄無聲息。

雖然隨著松果電子公司的重組,大魚半導體在2019年與平頭哥聯合推出了NB-IoT SoC晶元,但卻表現平平,未能真正刷新行業和市場對小米「造芯能力不足」的標簽。

那麼,雷軍磕磕絆絆的自研造芯夢該醒了嗎?目前看來,這個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在產業鏈投資領域熟能生巧的小米,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漸漸開辟出了一條具有「小米特色」的半導體供應鏈投資路,從側面彌補了自身半導體研發實力不足的短板。

據智東西梳理發現,在過去兩年小米投資的19家半導體公司中,其通過的投資主體除了雷軍合夥創建的順為資本外,還包括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簡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江蘇紫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紫米 科技 )、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武漢珞珈梧桐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和People Better。

而在小米徐徐鋪開的半導體投資版圖背後,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則發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該基金成立於2017年,基金目標規模120億人民幣,主要用於支持小米以及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業務擴展。但與其他重點投資物聯網企業的基金不同,這一基金的對外投資則主要聚焦在半導體領域。

智東西發現,目前長江小米基金在企業工商信息查詢平台上公開的對外投資共24筆,覆蓋手機及智能硬體、電子產品核心器件、智能製造、工業自動化、新材料及新工藝等領域。

其中,該基金半數以上的投資落在了半導體領域,共計13家,已然成為小米投資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武器。

目前看來,「天使投資人」雷軍的半導體投資夢,正蓄足了力向前沖。

2020年,不僅是雷軍宣布啟動小米的「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後的第二年,同時也是小米造芯夢的第三年。

現階段,小米的半導體投資版圖已布局MCU、FPGA、RF、GaN和IP等多個領域,逐漸實現了從半導體材料、電子元器件到IC設計等全產業鏈覆蓋。

但不難發現,小米的造芯夢正在轉舵,從最初雷軍瞄準的移動終端晶元市場,慢慢朝著物聯網市場發展。

最直接的體現在於,小米的智能手機產品硬體依然採用高通晶元為主,而自己的半導體投資重點則布局在應用范圍更廣泛的AIoT領域。

例如,小米投資涉及智能家居領域的半導體公司超過8家,包括無錫好達、晶晨半導體、芯原微電子、安凱微電子和昂瑞微電子等。

這無疑是小米在2018年市場掀起的AIoT發展風口下,落的重要一步棋子。

據市場研究機構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報告數據,2018年我國的AIoT硬體市場規模已達到5000億元,而這一數據到2020年預計將突破萬億。

隨著2019年年初,雷軍宣布要在未來5年內投入100億人民幣在AIoT領域,小米的研發投入費用亦逐年上升。

今年2月13日,小米發布自願性公告公開了最新收入及研發費用。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發費用預期約為70億人民幣,並計劃加大在5G+AIoT領域的重點投入,進一步擴大公司在IoT方面的優勢。

與此同時,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發費用預計將超過100億人民幣,比雷軍在2019年承諾的5年內達到100億研發投入提前了4年。相比之下,2017年小米投入的研發費用僅為31.51億,占總營收2.75%。

從另一角度看,小米更傾向於走「投資雙贏」的造芯路。簡單地說,小米即是那些半導體公司的「金主」之一,同時也是它們的重要客戶。

以小米在2018年11月投資的晶晨半導體為例,該公司以研發多媒體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晶元為主,包括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網路和小米在內的公司均為其客戶。其中,2018年晶晨半導體對小米的銷售金額約2.62億人民幣,占同期營收11.06%。

正是基於這一戰略關系,小米的AIoT業務在2019財年中亦拿下了不錯的成績。

據小米2019年Q3財報數據,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數達到213.2百萬台,同比增長62.0%。

除此之外,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營收156億元,同比增長44.4%。其中,據奧維雲網統計數據,小米電視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以16.9%的市場佔有率穩居國內出貨量第一。

由此看來,小米正以不斷加速的半導體投資布局,彰顯它在AIoT與造芯浪潮下勃勃野心。

但小米的造芯路,光有野心是僅僅不夠的。在半導體投資版圖的背後,小米仍在忍受著「缺芯」和「缺技術」軟肋的刺痛。就目前看來,小米要真正站上行業制高點,成為如雷軍所說的一家「偉大的公司」,它依然缺少一顆「芯」。

回看小米造芯的輿論場,一面是行業對小米自研晶元的調侃和質疑,一面又是資本市場對小米戰略投資的好奇與期待。

現階段,就小米在半導體產業鏈的投資和具體發展情況而言,其造芯突圍仍是一場漫長持久戰。一方面,小米仍在等著松果電子的「東山再起」,並希望「新秀」大魚半導體能後來居上;另一面,雖然小米正不斷擴大半導體投資版圖,卻尚未真正撼動國內頭部玩家的市場地位。

不可否認,小米投資半導體公司雖有助於自身AIoT業務的豐富與擴展,但歸根結底,這些投資對小米自身晶元研發技術的加持力度如何?能否真正給小米帶來技術創新?我們還不得而知。

小米逐漸加速的半導體投資布局,在短期內能為自身的「AI+AIoT」雙引擎戰略提供發展動力,豐富和壯大自身的AIoT業務。但從長期來看,小米雷軍的造芯夢仍道阻且長。

6. 造車新勢力+國資+IPO=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科創板的到來,是不是意味著牛市將不遠了

目前科創板的推進速度非常快,原先市場各方都認為6月份才能夠落地。但若以目前這種速度推進,5月份左右科創板就能夠實行。而對於科創板的橫空出世,很多投資者認為,這是對A股市場構成超級利好,因為政策要為科創板的建立營造大牛市氛圍,只有A股持續走牛,科創板推出才能更加接「地氣」。

不過,我們認為,科創板的到來,可能在該板塊中出現幾只明星股,也會讓早期嘗鮮的投資者獲得豐厚利潤。但是,科創新不可能給A股市場帶來牛市行情,而恰恰相反。科創板的推出反而會加速A股市場的技術性牛市走到盡頭。

首先,科創板的推出會分流股市很大一部分資金,對於創業板和中小板形成比較大的影響。本來資金都流向創業板和中小板。但是,由於科創板的推出,其估值更趨合理性,所以更能吸引外圍資金的進入。科創板除了對創業板、中小板構成資金分流的作用,還會對主板市場的資金分流作用也是顯則易見的。

再者,科創板推出後會擠壓同類的中小板、創業板的估值水平。對於科創板來說,企業上市主要是實行注冊制,在注冊制下的股票,估值普遍不會很高,一般都只有幾倍或十幾倍的市盈率,而中小板、創業板因長期實施審核制,物以稀為貴,再加上盤子小,所以估值遠遠高於科創板。

而當科創板推出後,會給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估值形成下拉效應,並且促使其回歸合理估值區間。事實上,推出科創板並沒有錯,實行注冊制也沒有錯,而問題是,由於 歷史 遺留問題,導致中小板、創業板的股票估值明顯高於科創板。這肯定會把中小板、創業板的高估值拉下來,股民受到損失在所難免。

再次,科創板將被推出後,將實行注冊制,而注冊制將會引來其他一些制度的落實,比如退市制度、集體訴訟制度、取消殼資源等。同時,也在倡導投資者價值投資,徹底告別過去在二級市場上短線博弈,而是選好了低估值股票,不離不棄,長期持有。

因為,注冊制對投資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你選對了好股票,若長期持有,投資者可通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股價上漲實現財務自由。而如果你買錯了股票,股價就會一跌再跌,直至長期虧損退市。投資者也可能虧得一無所有。

科創板即將推出,但是這與A股市場的走出大牛市沒有必然聯系。相反,科創板推出後的賺錢效應,反而會分流股市的資金、拉低A股市場的估值,並且在建立完善退出機制後,還會對於股市投資者,如何鑒別選對好的上市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一旦踩上問題股的地雷,或者買到了業績變臉上市公司的股票,都會給投資者的財產帶來重大損失。所以,科創板的到來,對於A股長期 健康 發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對於A股市場帶來短期陣痛恐怕是難以避免的。

隨著近期緊鑼密鼓的政策性利好,股市定位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這個提升是跨越式的,屬於重磅利好的性質。目前源自金融改革開放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均屬於制度安排方面的重大改革,也是能引發一輪牛市的因素, 其中制度方面的重點改革當屬科創板和注冊制。

那麼科創板和注冊制的推出會有多大的影響?從這點出發,我們不妨參考下台灣股市如何實行注冊制及之後市場的表現

回想當年推行股權分置改革時候的情況,當時投資者擔心股票全流通後,股價會大幅下跌,但整個股權分置改革下來,股市不僅沒有出現暴跌,反而穩步向上,個股更是牛氣沖天。

最後牛市是諸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科創板和注冊制的到來,只開啟了牛市的鑰匙,因為推出後被廣泛接受成功的標志就是股市漲,但這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而操之不及,一切交時間驗證吧!

我是跑贏大盤的王者,打字很累,最近評論點贊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動動小手,您的評論點贊就是最大的理解與支持。

首先說一下個人觀點,雖然很多人認為目前運行的是牛市行情,但我認為目前只是一個周子浪反彈,而且很有可能科創板的落地,就代表著這波反彈的結束。

首先第一點從技術上來看,上證股指至2440點周背離之後,形成了周子浪反彈,這波周子浪反彈是8~12周,目前來看12周的可能性非常高,雖然最近一段時間上證股指的攻擊力度非常猛,但也僅僅是加速趕頂的格局,整體結構上已經進入了末端,並不具備趨勢逆轉的能力,除非在12周股指沖過了3587點,才能說明趨勢發生逆轉,但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幾乎為0,所以說這里根本沒有牛市行情。

第二點,目前科創板的推進速度非常快,原先很多人認為6月份才能夠落地,目前以這種推進速度來看,5月份左右科創板就應該能夠實行,科創板的落地一定會分流很大一部分資金,對於創業板和中小板形成比較大的影響,一旦創業板和中小板失去資金的關注,加上創業板和中小板自身定位的偏差,將很有可能急轉而直下,重新走入下降通道,再次進入反復折返跑的結構中,從這一點上來看,科創板的落地也不會帶來牛市行情。

科創板落地和上證股指反彈周期既存在著一定的巧合,也存在著必然聯系,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不能認為科創板落地就是A股市場的牛市,更多的應該是逆向思維,而不能隨波逐流。

感謝評論點贊,歡迎留言交流,如果感興趣點個關注,分享更多市場觀點。

首提科創板是在2018年時候,預計在2019年創立成功,而提出要創立科創板的時候股市還處於熊市行情;但股市在2019年1月4日股市開始上漲至今,已經走出了牛市氛圍。千萬別認為這是由於科創板的創立利好刺激股市來牛市的,如果這樣認為大錯特錯,這純屬巧合而已。 總之可以肯定一點科創板的創立不管股市是處於熊市還是牛市,科創板在今年是肯定會出來的,反之科創板的到來但不能意味著股市牛市不遠了,這是兩碼事不能混淆了 。

其實明確一點就是科創板的創立不但不能催化股市來牛市,反而還會拖累股市來牛市的時間。科創板其實是利空股市的,因為由於科創板的創立會分離股市資金,同時也會影響股民投資者的信心,讓部分股民投資者的關注點在科創板身上,直接或者間接性的影響股市行情。

股市是熊市還是牛市是有其自然因素來決定的,主要是受到政策性的影響,已經投資者的氣氛,和超大資金的推動等等的共同體合力來決定股市是牛還是熊。並非由於科創板的到來,就意味著股市牛市不遠了,兩者沒有直接關系。

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閱讀與關注。

科創板已經披露「首發」9家受理企業,分別為今晨半導體、睿創微納、天奈 科技 、江蘇北人、利元亨、寧波榮百、和艦晶元、安瀚 科技 、武漢科前生物。

現階段科創板也處於「熱火朝天」之態,更是達到了「科創板IPO」概念,32家概念股,其中的概念股有的三個月上漲幅度達到122%,漲幅超40%的成分股達到19家。足見得「火爆」程度。

那麼,科創板的到來,是不是意味著牛市將不遠了?

個人認為:科創板的到來,不能說明牛市要來了,股市也有自身的運營規律。
一、類比創業板當年登陸。
2009年9月13日,召開首次創業板發審會,首批7家企業上會。2009年10月23日,首批上市28家創業板公司,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上市。創業板指數2010年6月1日正式編制與發布。

從當年的創業板上市情況類比現在的科創板,情況還是有著一定的相似。

2009年科創板首批上會7家,首批上市28家。現在「首發」9家受理企業,未來幾個月內預計有著更多的企業「沖擊」科創板。

2009年9月13日之後的股市走勢是如何的呢?

2009年8月4日至9月1日出現的階段下跌,之後便是回漲走勢,9月中下旬出現了短線回調,回調之後繼續出現上漲,直到2009年11月末才出現了階段下跌。

那麼,再來看現階段的行情:

2019年1月4日出現低點以後便是開始上漲,至今仍舊處於上漲趨勢之中,熱度未曾下降。

也就是說,兩種情況有些相反,一個是之前下跌,一個是之前上漲。那麼,存在「登陸」以後的情況可能也就不相同。

再就是,創業板登陸之後的行情,並沒有進入股市的牛市行情。

那麼,我們再來看股市當時的走勢方面,當時創業板登陸的時候,股市出現了一波急速下跌,有著回漲的需求,且上證指數MACD周線級別處於綠柱區間。

現在科創板上市的時候呢?股市出現了一波急速上漲,且上證指數MACD指標處於周線級別的紅柱區間。

個人認為,類比創業板登陸時間,現在科創板登陸股市,可能會出現短線的回調。
二、股市自有運行規律,是「經濟的晴雨表」,一個板塊的上市,有促進作用,但不主導市場。
從現在的股市來看,仍舊處於相對底部,並且股市的牛熊市有著自身的走勢規律。

A股具有明顯的走勢特徵,個人總結為「大起大落,久盤於底」。也就是說,呈現的單邊大幅上漲,單邊大幅下跌,更長時間的底部橫盤震盪。

2005年至2007年,股市走出了一波單邊式大幅上漲,「 歷史 強牛」。

2008年由於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世界爆發經濟危機,A股也受到波及,進入大幅下跌,熊市。

2009年雖然有著股市的「大反彈」,但從階段上看,2009年至2013年呈現的是階段底部。

2014年至2015年6月,股市再一次進入單邊式上漲階段,「杠桿牛」。

2015年6月至12月,「股災」發生,單邊式下跌,熊市。

2016年之後呢?股市有沒有再一次的出現大幅上漲?並沒有。也就是說現在2019年,仍舊處於相對底部區間。

而現在處於的相對底部區間,下一階段又是單邊式上漲,也就具有一定的牛市底部的潛力。
總結來講:科創板的登陸,並不能意味著牛市的到來。股市,也有著自身的規律、運行。一個板塊的到來,只能是影響行情,卻不能成為一個行情的主導。
作者不易,多多點贊,十分感謝!

確切的說,注冊制帶來了牛市,而不是科創板,和2005-2007牛市股權分置改革一樣,這將帶來一波牛市。

股權分置改革類似於融資,注冊制也是融資,新投資人討厭被圈錢,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向投資人索取。然而A股事實證明,A股沒有索取的功能,比如不能發IPO的那些年,一直是熊市。市場只有被需要,市場才會活躍,才能有大把資金進來,才會吸引人氣。

科創板能不能盤活注冊制,要看其吸引的企業是否是好企業,有好企業,就有投資人,就有成交量。比如螞蟻金服如果能在科創板上市,必然能吸引很多人去科創板開戶。實際上這種引力並非是因為股價,而是因為好企業天然吸引投資人。

同樣的,如果科創板成功實施了注冊制,這個制度又會回到主板,逐步改造主板結構,牛市伴隨大型企業上市,以前的主板巨無霸大多數是國企。然而當年騰訊去港股,阿里網路去了美股,大家發現,A股天然缺陷讓A股投資人措施了BAT,而BAT即使是早期的投資人,大多數也是國外的資本。我們白白將機會拱手讓出,資本市場沒有給投資人提供價值,資本市場也逐漸變得無足輕重,反而樓市,越來越成為經濟的支柱。

長此以往,必然是不對的。注冊制讓A股重新變得重要,並且再次和實體經濟鏈接,這種鏈接未來必然需要實體經濟提供回報的。但在此之前,必然是先要讓資金進來。

牛市需要的好公司,政策支持,外資進入。在注冊制推進下,幾乎都可以達到,所以注冊制是本輪牛市的基礎,可以說並不誇張。

科創板的到來,並不是意味著牛市就不遠了。為什麼呢?

首先,科創板的開設是為了解決 科技 類型的中小企業發展融資的難題,目的是支持科創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為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其次,科創板的開設可能在未來會分流一定的資金。

其三,我國股市的牛市與科創板並沒有關系,我國股市的牛市過去主要取決於政策,現在主要取決於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取決於有多少上市公司能成長,能發展壯大。目前看來我國證券市場大部分上市公司並不具備這個條件,我國目前的上市公司大部分質量低下,沒有成長性,也沒有競爭力,當大量的上市公司質量不高的情況下,市場機構莊家只能是短期炒各種概念和題材,這種短線的投資炒概念和炒題材的偷襲行為成就不了牛市,也很難產生牛市,牛市需要一大批股票能持續上漲,需要大部分股票的持續上漲建立在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基礎之上。

其四,現在股指期貨對外開放後,國內外的機構可以通過做空股指期貨獲利,在這種情況下,當股指漲幅較大時,國內外的機構就有了做空的空間,就會選擇做空股指期貨獲利。因此,目前的條件下,指數也不可能持續大幅上漲。

其五,我國的牛市是在政策的支持下,運用具體的政策工具和措施發動的,目前還沒有這個跡象。

綜上所述,目前談我國股市的牛市還太早。

科創版跟牛市有關系。邏輯思維出問題了吧 科創版與牛市風馬牛不相及。

股市漲不漲跟投資者信心有關系。投資者信心來自哪裡。來自於對資本市場改革的認可。現在投資者擔憂什麼。擔憂IPO和減持。科創版來了IPO和減持擔憂就消除了。擔憂經濟下滑和貿易摩擦。科創版來了。經濟就好了貿易摩擦就煙消雲散了。

筆者不知道樓主是不是想多了。竟然有這樣的結論。能夠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嗎。

科創版是支持 科技 創新企業的。有利於 科技 創新企業融資做大的。但是也會對市場資金造成分流。也會對原來 科技 創新企業估值構成影響。主要拖累估值水平降低。

這樣的科創版跟牛市關系聯系何在

科創板上市對A股來說:短、中期就是利空,科創板分流了市場上的資金,擠壓了市場上的估值水平,但就中、長期而言,科創板注冊制的實施反而倒逼了A股的改革。是否重現A股在股權分置改革後所帶來的6124點的大牛市,還很難說。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就是科創板的注冊制也是為A股實行注冊制改革所進行的一次嘗試,當然這只是一次嘗試,成功與否暫且不說,注冊制是否適應A股市場還有待商榷。16年的熔斷機制就不適應A股市場,所以在實質性的利好沒有兌現前,我們並不能單憑是改革試點和我們認為的利好,就判斷A股牛市要來了,這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但是股市變革的曙光己經顯現,這是一個有著確定性的機會,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技能,做好准備,分享下一個時代的改革紅利。

熱點內容
達州朋友股票開戶傭金當前最低 發布:2025-01-11 10:14:19 瀏覽:428
怎麼在多屏軟體上炒股 發布:2025-01-11 09:58:49 瀏覽:121
現在就是牛市啟動初期 發布:2025-01-11 09:58:42 瀏覽:813
動態市盈率和靜態市盈率不一樣 發布:2025-01-11 09:39:10 瀏覽:838
海爾集團股票走勢趨勢分析 發布:2025-01-11 09:30:07 瀏覽:382
股票配資炒股該如何止損 發布:2025-01-11 09:28:39 瀏覽:457
華神集團封漲停 發布:2025-01-11 09:23:34 瀏覽:305
騰訊股票網上開戶方法 發布:2025-01-11 09:15:48 瀏覽:90
美股交易當天買賣 發布:2025-01-11 09:15:45 瀏覽:340
股票軟體評論特殊字眼 發布:2025-01-11 09:10:15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