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詳情 » 美的集團股票質押目的

美的集團股票質押目的

發布時間: 2024-11-10 14:11:56

❶ 如果買入一隻股票後長期持有,會不會有收益啊收益又是怎麼算的

買入一隻股票長期持有,是有可能獲得收益的。 股票價格每時每刻都會產生變化,並不能保證股票長期持有就有收益,若股票現價高於股票成本價,那麼投資者獲得收益,若股票現價低於股票成本價,那麼投資者產生虧損。 但是選到一支好的股票就有更大的可能性收益。
股市必然賺錢的第一定律就是長期持有,長期持有必然賺錢。 長期持有股票,大約能獲得8%左右的收益率。 這遠遠超過了債券,現金存款的收益率。 想獲得超過8%的收益率,就靠選股,或者選時了。但是對於長期持有的個股要懂得聰明的買賣策略。第一,要選擇基本面優秀的個股。長期持有的前提就是安全,所以基本面的把握非常重要:不要買業績時虧時贏,非常不穩定的個股; 不要買股權質押,負債率非常高的個股。

拓展資料:
一、 炒股三部分
上市公司的股票,從本質上來說,炒的不是股票,而是炒一種參與的股份投資。 第一個部分就是分紅,最典型的就是銀行股,每年都有股息,股息大概在5%左右。例如格力、美的都是分紅老大,都是給真金白銀。
第二個部分就是長期股票溢價,這種溢價是取決於整個股價的上漲和回報,這種溢價產生的過程是企業長期發展給社會、股東所帶來的回報,甚至需要得到很多投資者、投資基金的認同才可以。像茅台的話,它可能分紅比例來說沒有那麼穩定又多,但是可以看它市值的增長,這個過程的收益回報就來自於股票溢價。
第三個就是炒股票的差價,跟別人之間的差就來自比如信息差,別人先一步知道某個消息,這個股價可能就會有一個短線的差價。
二、 股票收益方式
股票收益計算方式一般由交易平台算好,直接將收益打入賬戶。股票一般公式表現為:股票收益=股票售價+持有期間獲得現金股利-(股票買入價格+買賣雙向傭金+持有期間獲得股票股利買價)。
1)持有期間獲得現金股利就是說,股民在持有股票期間,上市公司進行的直接現金分紅所得到的收益;
2)持有期間獲得股票股利買價就是說,股民在持有股票期間上市公司進行的股權分紅

❷ 今年炒股虧慘了。我想問一下,如果大小投資者都不購買股票,股價持續下跌,那這些上市公司會有什麼影響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❸ 股票跌了上市公司會著急嗎

不著急。3千多家上市公司,至少造就3千多個大富豪,錢撈夠了,企業好不好,看心情,看素質。大漲時大股東已減持套現。大跌時,如果公司有盈利預期,那麼大股東又可以抄底,配合消息,反彈割韭菜。業績不好,可以大肆造假,頂格處罰60萬,誰怕誰。振盪時,將股權質押,把錢貸出來瀟灑,跌破質押線強行平倉,也不損大股東分毫。帶帽ST,還能炒殼。掏空上市公司後,還能把優質資產剝離打包,成立新公司,謀劃上市。

股價下跌,螞遲叢上市公司會著急嗎?

那得看怎麼個跌法,如果跌到1元以下起不來,那肯定著急,因為會被退市,但上市公司急的不是股東利益,急的是自己不悶櫻能愉快的套現了。

另外一種是,上市公司內部主要負責人,高管自己買了自己公司的股票,遇到大幅下跌,那肯定著急,利潤少了啊,誰不希望多賺錢?

除此以外,股價下跌不會讓上市公司著急,只要不關乎上市公司自己利益,股價跌99.9%,上市公司也不會著急。

真正對自己公司股價著急的上市公司絕對不會超過0.01%,自己股價下跌了,總想盡合法方式讓自己家的股票漲上去,這樣的公司基本拿著"天眼"也難查找到……

這個就要分幾種情況來說了:

一、對於一家正常運營良好的公司來說,股價短時間下跌是對他們沒影響的,他們也沒必要為這個著急,因為對於一家公司的經營者來說,營收、利潤和市場佔有率才是最重要的,正常來說,如果以上三點都做得很好甚至有所增長的話,公司的股價也不會跌到哪去的,都屬於正常范圍;

二、如果公司的運營沒有出問題,但股價長時間下跌的話,這個時候公司就要開始注意了,因為股價長時間下跌會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質疑,對公司會產生影響,公司股價長時間不正常下跌一般來說可能是有人在做空,或者市場出現極端情緒,這時候他們一般會發布公告或者回購股票,給投資者信心。

三、現在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會將股權質押,比如說申通快遞的老闆就將股權全部質押了,這時候股價一直下跌的話,就極有可能到達他的平倉線,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那麼他就直接失去這家公司的控制權,所以這時候他要麼四處找錢增加押金,要麼就想辦法將股價拉起來了。

四、因經營不善引起的股價下跌,這種是最無解的,公司著急也沒辦法,因為市場就是這樣。

美股股價下跌公司會很著急,那是因為美股公司要對每一個投資者負責,一個搞不好就會引起連鎖反應,但A股不一樣,一是制度並沒有那麼健全,二是韭菜們也沒那個覺悟,所以就隨便了。

到美國上市的公司是為了融資並發展,在國內上市的公司主要是融資和套現,兩者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美國股市 歷史 更久,規則完善,漏洞很小,既有對違法違規者的嚴厲懲罰,又有成熟有效的做空機制。除此之外,退市也毫不手軟,每年上市公司數量與退市數量基本相當,確保了優勝劣汰,新陳代謝。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美國上市,如果沒有業績支撐,做不到規模增長,就容易被做空機構盯上,股價被打壓。如果撐不住,最終就要退市。


能選擇美國股市上市的公司,往往是想認真經營的公司,自然會對股價更看重,股價下跌時會努力穩定股價,回購股票和發布相關數據,及時採取行動。


至於國內股市下跌,一方面上市公司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另一方面不管再怎麼跌,由於原始股極低的成本,只要能套現的時候一定不會手軟,始終是賺錢的。


國內上市公司良莠不齊,財務造假經常出現,違法違規成本極低,退市周期漫長,即便退市也沒有什麼損失。


就以中石油為例,當年48元,如今跌到4.4元,它著急了嗎?回購股票了嗎?沒有。發行價算什麼東西,無非是一個價值嚴重高估的價格罷了,跌破了也不虧。


錢圈到了手裡,已經落袋為安,控股權牢牢掌控在手裡,股價是多少,無所謂。等到快有利好消息發布時,還可以跟機構合作一把,炒作炒作股價,再收割一波股民。


規則不完善,股市終究是韭菜地。

不著急,上市公司在減持前,工具箱里有許多利好消息,經股評人士一吹,大股東因風吹火稍上拉,該股由跌轉上升。散戶沖進去,又由漲轉為下跌坑。

A股市場上市公司股價下跌已經成為常態旦輪,股價下跌上市公司一點都不著急,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點:上市公司已經募資

上市公司在上市之時已經募資了一筆錢,而這些錢已經在上市公司的口袋了,錢都進了上市公司口袋,股價跌跟上市公司似乎關系不大。

原因非常簡單,上市公司的股價已經只是數字而已,一個數字的漲跌跟上市公司確實沒有太大關系,只要股價在1元以上運行,保證公司不退市,股價任何二級市場怎麼玩,上市公司都不著急。

第二點:大股東已經套現

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當中,大部分公司上市都是為了套現,募資套現,減持套現,抵押套現等等。

只要公司上市了,只要股價漲了,可以趁機高位套現;股價跌了,同樣可以逢低套現,所以股價漲跌他們都可以套現。

因為大股東持有的是一級市場股價,持倉成本太低了,很多大股東的持倉價格是負數,股價怎麼跌都是賺錢的,所以股價跌怎麼跌他們都是賺錢的,肯定不會著急。

第三點:股價由二級市場決定

當公司上市之後發行的股票,而公司的股價將會由二級市場的供需關系來決定股價的漲跌,上市公司一般也無權干涉二級市場的股價。

股價是在二級市場受到多方面的因素決定漲跌的,並非由上市公司來決定股價,所以當二級市場環境不好,股價出現下跌,上市公司即使著急也沒用,無法改變二級市場股價的漲跌。

既然股價由二級市場多方面來決定,上市公司肯定沒有必要為股價著急上火了,股價的高點由市場決定,上市公司乾脆順其自然,著急上火也沒用。

舉例子

咱們大A股的中石油,世界500強企業,賺錢能力非常強的企業,如此優質的一家企業,自從2007年11月以48.60元開盤,至今已經十幾年了,本周五收盤4.42元。

中石油股價自從上市以來,股價一路下跌,股價新低不斷,上市公司著急了嗎?中石油從來沒有因為股價下跌而著急。

所以以中石油為代表,足以說明在A股市場股價下跌不會讓上市公司著急,上市公司不著急主要是已經募資和套現了,上市公司當然不會著急的。

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不希望股價下跌,不然怎麼會有市值管理的說法。

上市公司為什麼不希望股價下跌呢?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股價下跌影響市值。 在以大市值為美的時代里,每家公司都希望自己公司能被市值認知、接受,市值越大某種程度上和公司實力掛鉤,影響市值最直接的就是股價的變動了,股價越高,市值越高,股價越低,市值越低。

2、股價高低直接體現管理層的經營水平。 沒有哪個公司願意越做越小,股價越低,市值越低就意味著公司越小,體現在市場認知里就是管理沒水平。這誰受得了?

3、市值影響公司的融資能力。 市值越大,從市場上能更容易融到更便宜更多的資金,股價下跌了對公司的融資能力帶來極大影響,有時甚至會使公司需要補充抵押、質押情況、銀行抽貸斷貸等情況,從而導致資金斷裂、破產重組等嚴重後果。

目前A股確實有不少公司長期下跌,不是上市公司不著急,是他們著急也沒用。 有些根本是奔著上市就是終點來的,解禁拿到錢了就不管不問;有些是能力不夠、市場變化導致公司經營每況愈下從而導致股價下跌。

大多數情況下,股價下跌對上市公司都是有害無益的。所以很多上市公司都會請專門的機構對公司做市值管理,就是為了使公司能有更好的發展。

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上市目的只是圈錢暴富,這個目的在這個充滿坑蒙欺騙而且成本極低市場里太容易了,一旦基本目的達到公司經營好壞其實也無所謂,費力搞好一個公司太辛苦了,還不如再整個公司上市來的簡單快捷,或者抱個殼子待價而沽,又能大發一筆,二級市場再操作一下,噢MY god!不要太爽!所以我們看到多少公司其實只是圈錢減持、再圈再減反正報表隨便做,公告隨心發,被譴責被警告甚至罰幾十萬都是可以忽略的。所以誠信在這里很無用,股價事實上也是隨便操縱。但現在隨著監管力度加大,偽劣公司生存難度開始加大,所以越來越多公司爆雷越來越多公司股價一泄千里,股價下跌將是大部分公司的長期趨勢,因為本質上就是爛掉的東西,急?沒必要因為早已盆滿缽滿了。

我覺得,上市公司是否著急,取決於究竟是國企還是民營。

如果是國企上市公司的話,大概率是不大著急的 。因為國企的高管通常沒有公司股份,也不會搞股權質押之類的,公司股價的漲跌,對其職位的升遷影響不大。同時,他們通常也不擔心退市風險,因為就算業績虧損,瀕臨退市,也能獲得各項補貼,藉助「非經常性損益」來躲過一劫。

而 對於民營上市公司而言,他們通常是在意自家公司股價漲跌的 。因為他們的大股東和高管,通常同時也是創始人及其親友,是持有的自家公司股份,是可以擇機減持變現的,股價漲跌,直接關繫到他們財富的多寡。同時,此前民營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熱衷於股權質押融資,如果股價跌幅過大的話,他們是有可能穿倉的,所以在臨近平倉線時,他們通常會設法向市場釋放一些利好消息。

只要持股該股票份額的人就會著急,例如董事長持股公司股票,一般大股東都會質押在銀行進行資金流,所以當股票下跌至跌破質押成本,就需要補倉資金,所以股價下跌對公司影響還是有的。

❹ [高分求案例]高分求一個MBO的案例

根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國內共有15家上市公司實施了MBO。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將有助於我們了解國內企業MBO的實施狀況。
國內上市公司MBO實施特點.
表1 國內上市公司MBO實施狀況.
公司名稱 交易類型 交易價格(元/股) 與凈資產比較 實施方式.
大眾科創 母公司國有股,連環控股 跨年度多次轉讓,多種價格 基本相等,有部分溢價 由持股會通過殼公司 .
大眾交通 集體制母公司改造 不詳 不詳 持股會 .
杉杉股份 法人股 2.95 77.43% 殼公司 .
粵美的 法人股 3.28 95.07% 殼公司 .
深方大 母公司國有股 3.08 89.28% 殼公司 .
宇通客車 改造母公司 不詳 不詳 殼公司和個人 .
強生控股 改造母公司 不詳 不詳 個人的持股會 .
TCL通訊 國有股 多種價格 相等(有部分政府優惠政策) 殼公司 .
洞庭水殖 國有股和部分法人股 5.75 100% 殼公司 .
勝利股份 改造母體 2.27 100% 殼公司 .
永鼎光纜 法人股 不詳 不詳 殼公司 .
佛塑股份 國有母公司改造 2.96 92.79% 殼公司 .
鄂爾多斯 法人股 不詳 不詳(有部分政府優惠政策) 殼公司 .
ST甬富邦 集體制母公司改造 1.6 181.82% 殼公司 .
紅豆股份 不詳 不詳 不詳 殼公司 .
資料來源:上海證券報,2002年12月25日.
由表1可以看出,國內上市公司在實施MBO時具有如下幾方面特點:
第一,從交易類型來看,沒有一家上市公司是以公眾流通股作為交易標的的,而是紛紛選擇了國有股、法人股等非公眾流通股。同時部分公司採取了改造母公司的形式。流通股之所以不被管理層作為收購標的,是因為流通股持有者較為分散,價格較高。如果將流通股作為收購標的,雖然在定價方面可更多地參照市場價格,但卻極大地提高了MBO收購成本與收購難度。同時,由於上市公司管理層與國有(法人)股東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使得收購的整體交易成本相對較低。一些上市公司甚至採取了更間接的方式,通過母公司間接控股上市公司,或連環控股,以達到實質上的收購目的,減少審批方面的行政風險。
第二,在交易價格方面,基本上是採取協議轉讓的方式,並以每股凈資產作為基準參考價,在此基礎上給予一定折讓。折讓的幅度從70%到95%不等,主要依據凈資產狀況而定,部分公司的轉讓價格則是與凈資產相等,個別公司甚至還遠遠高於凈資產。
第三,在實施方式上,大部分採取了由管理層相關人員發起成立一家殼公司,再通過殼公司實施收購行為。個別公司採取了通過持股會實施收購行為,或由個人直接參與收購。
第四,從收購的實際主體來看一般都是企業的開拓者,他們在企業的發展壯大過程中都做出了特殊的貢獻。結合這些公司的MBO交易價格的情況,可以看出國內MBO所體現出來的實踐意義,那就是對企業元老貢獻的承認以及國家與企業管理者在利益方面的重新分配。
實施MBO的上市公司行為特徵與財務狀況變動.
1.實施MBO上市公司背景。從資產規模特別是股本規模來看,這些上市公司均屬中小型企業。就股本結構來看,流通股所佔比重高低不等。在15家樣本公司中,超過50%的有7家。流通股所佔比重最高比例者達到了68.55%,比重最低者僅只有14.17%。
從所屬行業來看,以傳統行業為主。其中從事交通運輸的有4家,其他較為集中的產業還有化工、服裝、農業等。雖然其中兩家公司所從事的通訊產業為高科技產業,但具體分析其生產的產品,其高科技含量並不重。由這些企業的產業結構可以看出,MBO對於重振傳統產業、挖掘成熟產業的成長潛力可能具有某種意義。
2.實施MBO上市公司經營狀況變動。我們列示了國際金融學界研究MBO行為普遍使用的現金流指標。由1999年到2001年的現金流的平均狀況來看,2001年的現金流狀況有了明顯改善,較之國內上市公司現金流整體狀況要好得多。
3.實施MBO上市公司資產狀況變動。我們選取每股凈資產與資產負債率兩項指標來考察實施MBO的上市公司其資產變動狀況。之所以選取每股凈資產是因為其與MBO交易價格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而資產負債率的變動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BO對於公司負債狀況的影響。由表4的數據可知實施MBO的公司其凈資產水平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就資產負債率而言,實施MBO的上市公司其資產負債率相對都比較低,且年度變化不明顯,這一方面顯示出上市公司充足的現金流狀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國內上市公司在進行MBO過程中並沒有充分利用財務杠桿。
表2 實施MBO上市公司基本狀況 .
公司名稱 總股本(萬股) 流通股所佔比重% 所屬行業 .
大眾科創 54618 59.73 交通運輸 .
大眾交通 59870 23.77 交通運輸 .
杉杉股份 41085 55.49 服裝 .
粵美的 48489 59.88 家電 .
深方大 29640 14.47 建材 .
宇通客車 13672 68.55 汽車 .
強生控股 30903 53.51 交通運輸 .
TCL通訊 18810 43.28 通訊 .
洞庭水殖 7300 54.79 農業 .
勝利股份 23958 60.18 化工 .
永鼎光纜 27211 35S3 通訊 .
佛塑股份 37345 25.43 化工 .
鄂爾多斯 51600 15.50 農業 .
ST甬富邦 9288 28.83 交通運輸 .
紅豆股份 17952 27.85 服裝 .
平均值 31449 47.18 .
資料來源:上市公司相關業績報告,下同。
表3 實施MBO上市公司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元).
公司名稱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
大眾科創 0.67 0.1454 0.2633 .
大眾交通 1.33 0.64 0.44 .
杉杉股份 0.72 O.239 0.515 .
粵美的 1.69 O.77 0.13 .
深方大 0.484 0.107 0.124 .
宇通客車 O.72 O.1965 0.153 .
強生控股 O.89 O.89 O.94 .
TCL通訊 2.17 -0.04 -O.397 .
洞庭水殖 -0.02 O.052 O.25 .
勝利股份 0.32 -O06 -0.20 .
永鼎光纜 0.02 0.03 0.08 .
佛塑股份 0.581 -O.33 -O.16 .
鄂爾多斯 0.09 -0.59 1.O7 .
ST甬富邦 0.09 0.04 O.05 .
紅豆股份 O.38 O.40 0.10 .
平均值 O.6756 O.1659 0.2238 .
市場平均 O.2385 0.2258 O.1403 .
表4 MBO公司每股凈資產變動 單位:元.
股票簡稱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
深方大A 3.34 3.45 3.47 .
勝利股份 1.69 2.41 2.24 .
粵美的A 38l 4.07 4.31 .
TCL通訊 228 1.33 1.494 .
儒塑股份 O 2.97 3.184 .
宇通客車 5.63 6.35 6.243 .
永鼎光纜 2.517 2.68 2.9 .
洞庭水殖 O 5.55 5.74 .
鄂爾多斯 O 3.58 5.67 .
紅豆股份 1.07 2.99 3.23 .
大眾交通 3.3 3.38 3.55 .
大眾科創 2.37 2.44 2.44 .
強生控股 2.61 3.03 3.03 .
ST甬富邦 1.61 O.88 O.85 .
杉杉股份 3.12 3.53 4.65 .
平均 2.2231 3.3093 3.5334 .
市場平均 2.1473 2.6713 2.687 .
MBO公司平均/市場平均 1.03 1.23 131 .
表5 MBO公司資產負債率變動狀況%.
股票簡稱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
深方大A 24.4795 19.345 10.5551 .
勝利股份 45.5242 36.8182 46.3414 .
粵美的A 66.0066 67.1765 56.2602 .
TCL通訊 71.1052 54.0422 34.79 .
佛塑股份 42.6023 45.2458 65.2268 .
宇通客車 39.2004 39.1053 35.1484 .
永鼎光纜 46.9217 32.7518 29.556 .
洞庭水殖 27.3791 15.4157 56.4382 .
鄂爾多斯 20.2437 48.2215 31.4436 .
紅豆股份 24.2955 25.0666 51.1383 .
大眾交通 50.9711 49.6337 40.6366 .
大眾科創 48.6372 33.3744 33.0998 .
強生控股 40.7511 35.7578 37.1799 .
ST甬富邦 70.1972 65.1948 48.892 .
杉杉股份 20.6237 27.7923 39.5555 .
平均 42.5959 39.6628 41.0841 .
市場平均 50.1154 45.349 45.9103 .
4.分紅派現變動狀況。上市公司在實施MBO之後,受管理層利益驅動的影響,一般具有高派現的趨向。但表6的統計數據卻沒有得出類似的結論。自1999年以來,在15家樣本公司中,只有粵美的與宇通客車的分紅派現比例較高。其中粵美的的累計派現為每10股派現7.8元,宇通客車累計派現為每10股派現12元,明顯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而其他13家樣本公司的分紅並不高。
表6 實施MBO公司1999-2001年分紅派息情況 單位:元/10股.
股票簡稱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
深方大A 1 1.2 O .
勝利股份 0 O 0.5 .
粵美的A 2 3 2.8 .
TCL通訊 0 O O .
佛塑股份 1.8 1.6 .
宇通客車 6 6 O .
永鼎光纜 1.37 1 O .
洞庭水殖 0.5 1 .
鄂爾多斯 3.9 3.6 2.1 .
紅豆股份 .
大眾交通 2.6 2.5 2.2 .
大眾科創 2.1 2 1.5 .
強生控股 O 1 0 .
ST甬富邦 0 0 0 .
杉杉股份 2 1 O .
平均 1.6621 1.7071 O.7167 .
市場平均 O.6498 0.8307 O.5139 .
案例分析.
粵美的.
2000年4月,由粵美的工會、公司管理層領導何享健等22名股東出資成立美托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036.87萬元。法定代表人為何享健,何享健持有美托投資有限公司25%的股份。2000年5月,美托投資有限公司與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簽訂法人股轉讓協議,受讓其所持部分粵美的法人股3518.4萬股,占粵美的總股本的 7.26%,受讓價格為人民幣2.95元/股,成為粵美的第三大法人股東。2000年12月,美托投資有限公司又從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受讓了粵美的法人股7243.0331萬股,占粵美的總股本的14.94%,受讓價格為每股人民幣3.00元。股份受讓後,美托投資有限公司共持有粵美的法人股10761.4331萬股,占其股本總額的22.19%,成為粵美的第一大法人股東。管理層收購股份所需款項的10%以現金方式繳納首期,其餘90%以分期付款方式解決,資金來源為銀行貸款,並以美的股權質押。在美的實現MBO之後,管理層又面向社會招聘獨立董事和高級顧問,來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
深方大.
2001年6月,深圳方大第一大股東方大經發將其所持4890萬股(占總股本的16.498%)法人股轉讓給深圳市邦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深圳邦林)。轉讓價格為3.28元/股,總金額約為1.6億元。 2001年6月和9月,方大經發分兩次又將1110萬股(占總股本 3.745%)、4711.2萬股(占總股本 15.895%)深圳方大法人股轉讓給深圳邦林和深圳市時利和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時利和),轉讓價格分別為3.55元/股、3.08元/股,轉讓總金額約為1.85億元。這樣,邦林公司最終受讓6000萬股,時利和公司最終受讓4711.2萬股。邦林公司注冊資本3000萬元,熊建明持有其85%的股權;而時利和公司則由方大其他高管人員和技術骨幹出資1978萬元成立。通過股權收購,方大管理層同時擁有了公司股東地位。
深方大的前身,是成立於1994年3月的深圳方大建材有限公司,原股東為方大經發公司和熊建明,後經股份制改組後股東為方大經發公司、集康公司、粵海公司、銅鼓公司及大沖公司。而持有 8.56%股份的香港集康國際有限公司則是由熊建明持有98%的股份。方大的建立和發展,同樣與公司董事長熊建明的貢獻是分不開的。方大近期的股權轉讓實際上是完成了以熊建明為代表的管理層作為方大大股東地位的回歸。熊建明作為深圳方大的法人代表,以技術入股形式早已獲得深圳方大8.4%的股份,同時在邦林公司持股85%,其在深圳方大的持股已達25.6%,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大股東。
宇通客車.
宇通客車是在原鄭州客車廠的基礎上經定向募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其客車產量列全國同行業第二,僅次於揚州客車製造總廠。現任宇通客車董事長路法堯,原任公司總經理,從1958年開始在原鄭州客車廠工作。1993年「宇通客車」改組為股份公司後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現任公司總經理湯玉祥,1981年調入鄭州客車廠,1993年在股份公司任董事、副總經理,1996年任總經理、財務負責人。
2001年3月,包括湯玉祥等管理層在內的宇通客車21名職工以自然人身份成立上海宇通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宇通創業」),公司注冊資本12053.8萬元,法人代表為宇通客車總經理湯玉祥。2001年5月,宇通集團將所持「宇通創業」的2000萬股股份轉讓給湯玉祥。湯玉祥成為「字通創業」的第一大股東。6月21日,「宇通創業」受讓鄭州國資局所持有的字通集團的89.8%的股份,從而間接持有宇通客車2110.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15.44%,成為公司新的第一大股東。
上述三個案例的共同點在於管理層都是通過在公司外部成立公司的方式間接受讓上市公司股份,管理層主要人員在公司的發展歷史上都有卓越貢獻。
結論與建議.
MBO不僅是對傳統企業理論的一種突破,同時也是公司治理結構的一種創新。國外大量的實踐證明,MBO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挖掘企業的資源潛力,為社會帶來更多財富。面臨國內經濟管理體制與產權形式的急劇變革,MBO是一種可以借鑒的形式與手段。我們應更多地研究國外通過 MBO進行經濟民營化的成功經驗,用於國內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產權組織形式與公司治理結構的變革。
當然,任何產權變革與企業組織形式都有其適應的條件與環境,MBO也不例外。無論是站在研究的角度還是基於實踐者的身份,我們不應對 MBO過多地指責與排斥,同時也不能盲目地樂觀,認為MBO可以解決國內相關企業面臨的所有現實問題,對MBO採取一哄而上的方式。任何制度和工具的應用都是有前提條件的,MBO也不例外。對於國內上市公司而言,MBO比較適合於具有管理效率空間和管理效率彈性、現金流充沛以及資產負債率水平低的企業。
如何合理地定價,是MBO面臨的一個主要技術障礙。我們認為MBO定價應遵循幾條原則。第一,應動態地評價公司價值。凈資產只是反映公司當前的資產狀況,而不能說明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與可能回報,因此,將每股凈資產作為定價基礎是不合適的。第二,應充分考慮公司資產的變現能力。仍以凈資產為例,它只是公司資產規模的一個量化,但並不反映資產質量的高低與資產結構狀況。而公司在完成MBO後往往伴隨著資產的重組行為,那麼資產的可變現能力也應作為評估的一個參數。第三,動態來看,公司處於不同成長階段,其所帶來的總回報是不同的。在運用各種估值工具進行估價時應根據公司的業務特點及所處的發展階段選擇不同的估值工具與模型,並根據公司實際情況進行參數的調整。
至於MBO之後如何有效地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則需要在公司內部治理與外部監管兩方面進行著手。從公司治理來看,現有的獨立董事制度的設立初衷在於平衡中小股東與大股東之間的利益。但在現有的模式下獨立董事是否能夠代表中小股東的利益則尚有疑問。特別是在實施MBO的公司中,由於大股東與管理層的身份合二為一,更需要在制度方面改進現有的獨立董事提名辦法,進一步強化獨立董事在公司決策中的地位。就外部監管而言,建議有關監管部門對已實施或正在實施MBO的公司建立專門的檔案與追蹤制度,研究其行為的合理性,並針對各種異常行為制定有效的約束措施。
綜上所述,到目前為止,MBO在我國仍處於個別案例的試驗與推廣初期,仍存在著諸多的技術障礙。在這些技術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情況下,MBO的實施勢必遇到各種現實與觀念的阻礙,對此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應本著創新的精神探討解決這些技術問題的途徑與手段,以最終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結構的改革與技術的創新,不斷提高我國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

❺ 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案例研究

關於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案例研究

引導語:我國的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嘗試起始於1999年,粵美的管理層通過受讓法人股,成功收購上市公司。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關於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案例研究,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早期發展

2001年以後,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開始增多,隨著2002年《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出台,管理層收購成為一大熱點,被作為經理層激勵、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手段,引起各方的關注。

一方面,實施MBO是實現國有資本戰略性退出,優化企業治理結構的一劑良葯;同時也是解決由於歷史原因導致的集體企業產權界定模糊問題、實現企業所有權向真正的所有者回歸的一條捷徑。另一方面,不少人對MBO的實施動機、定價標准、融資方式等諸多問題提出種種質疑,認為在相關法規不完善、操作程序不規范的情況下,MBO隱患太多,極有可能產生國有資產流失、損害上市公司中小股東利益等種種弊端。2003年3月,財政部向原國家經貿委企業司發函,建議暫停對MBO的審批。同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對涉及國有股權轉讓的管理層收購進行了較為嚴格的規定。由此,如火如荼的MBO浪潮開始走向低潮。

二、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典型模式

(一)關聯股東共同收購

關聯股東共同收購最典型的案例及美的(美的集團,SZ000333)的管理層收購。參與美的管理層收購的兩家公司開聯和美托,具有關聯關系,前者的主要股東是董事長的兒子何劍鋒,後者則是董事長何享健本人。由於2001年中國證監會還沒有對收購中「一致行動人」作出規定,兩個公司通過分別收購美的的部分股份,順利獲得了控制權。同時,也順利規避了「要約收購」的義務。

這種模式還可能出現一些不同情況,例如管理層分別成立兩家公司共同收購,典型的如深方大(方大集團,SZ000055)的管理層收購,由於目前《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一致行動人」的界定比較模糊,管理層在實施收購、獲得控

股權的同時迴避「要約收購」義務。

隨著《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於一致行動人的界定逐步完善,美的模式已不是一個可行的路徑。

(二)間接收購

上市公司國有股股權轉讓必須經過財政部審批,程序較為復雜、所需時間較長,而未上市的國有資產轉讓相對來說則要容易一些。因此,通過直接收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實施間接收購,是管理層收購的一種重要途徑,比較典型的有鄂爾多斯(鄂爾多斯,SH600295)管理層收購。管理層和職工共同出資成立的東民公司,通過收購上市公司鄂爾多斯的第一大股東鄂爾多斯集團,間接成為鄂爾多斯的控股股東。同樣的案例還有宇通客車(宇通客車,SH600066)、寧波富邦(寧波富邦,SH600768)等。

2010年以來的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案例並不多,包括2012年的大連國際(SZ000881)、2014年的山東如意(SZ002195)和2016年的東貝B股(SH900956),上述案例無一例外均採取了間接收購的模式。

(三)形式上無關聯的法人聯合收購

在管理層暫時無力實施獲得絕對控股權的收購時,還可能利用一家形式上無關聯關系的法人共同參與管理層收購,從而獲得相對較高的控股地位,宇通客車(宇通客車,SH600066)的管理層收購就是一例。2002年6月,鄭州市國資局將上市公司宇通客車的大股東宇通集團的89.8%的股份轉讓給管理層出資成立的上海宇通,10.2%的股份轉讓給河南建業公司。上海宇通利用對宇通集團的控股,聯合河南建業成功收購了上市公司宇通客車。寧波富邦(寧波富邦,SH600768)的管理層收購也屬於這種模式,兩個形式上無關聯關系的公司寧波富邦、上海城開聯合收購上市公司第一、第二大股東股份,共持有上市公司43.7%的股份,由於這兩家公司沒有形式上的關聯關系,並不構成關聯交易,可以避免要約收購。同時,這種模式的管理層收購還可以再管理層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藉助另一家形式上無關聯的法人,成功實施收購,其實質是管理層利用外部權益資本融資。

(四)參與發起,逐步收購

深方大(方大集團,SZ000055)、洞庭水殖(大湖股份,SH600257)的管理層收購頗具特色,在公司上市之初,管理層就通過成立另一家「殼公司」,參與上市公司發起設立,由於資金較少,參股份額有限,並不是公司控股股東。在以後的經營中,管理層通過「殼公司」的資本運作,增加在上市公司股份,逐步實現對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收購。深方大1995年成立之初,董事長熊建明就通過個人持股98%,在香港成立集康公司,參與深方大的發起設立,並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在2001年又個人持股85%成立邦林公司,和其他中、高層管理人員成立的時利和公司共同收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的全部股份,實施了管理層收購。以權益計,熊健明個人對深方大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上,成為實際控股股東。在洞庭水殖的管理層收購中,管理層發起成立的泓鑫公司從一開始就參與上市公司的發起設立,並持有股份12.84%。2002年9月,泓鑫公司進一步收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17.07%股份,合計持有上市公司29.91%股份,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

(五)收購非控股法人股東股份,實現間接收購

上市公司管理層欲實施管理層收購,但是公司控股股東又不願意出讓股份,此時,管理層通過收購其他法人股東股份的方式,實施間接收購。這種方式有點類似於西方國家流行的「敵意收購」,但由於收購者作為目標公司管理者的特殊身份,又不同於「敵意收購」。目前,佛塑股份、特變電工的管理層收購是以這種方式進行。佛塑股份(佛塑科技,SZ000973)的管理層收購中,管理層成立的富碩公司通過受讓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特變電工(特變電工,SH600089)的管理層分別收購第一、五、八大股東4.93%、4.93%、1.59%股份,共持有上市公司11.46%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早期的這種模式下的管理層收購雖然並不徹底,管理層並沒有獲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但是管理者的身份已經發生重要改變,由純粹的「管理者」變成了「重要股東」,從而改變了公司原有的治理結構,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要影響。

收購非控股法人股東股份進行間接收購在近年來又出現了新的案例,在這兩個案例中,管理層均獲得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權。2014年的山東如意(SZ002195)管理層收購案例,公司董事長控制的如意科技原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毛紡集團24.46%的股份,通過收購中億集團持有的毛紡集團27.55%的股份,合計持有毛

紡集團52.01%股份,超過了東方資產持有的毛紡集團31.86%的股權比例,成為毛紡集團的控股股東並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2016年的東貝B股(SH900956)管理層收購案例中,公司管理層控制的冷機實業原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東貝集團9.26%的股份,通過收購洛克電氣持有的東貝集團39.14%的股權,冷機實業將合計持有東貝集團48.41%的股權,並通過與持有東貝集團5.51%股份的埃博科技簽署《股權委託管理協議》,合計控制東貝集團53.92%股權,超過東方資產的43.81%的持股比例,成為東貝集團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

三、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資金來源

(一)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融資情況

(二)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融資的`特徵

1、從公開披露信息看,早期管理層收購資金大部分來自管理層自籌資金 從交易情況看,早期的管理層為收購成立的新公司注冊資本都比較高,其中,洞庭水殖、特變電工、勝利股份、鄂爾多斯、宇通客車等5家公司的注冊資本均高於收購所需資金。並且,管理層在這些收購平台公司中所佔權益比例高,只有洞庭水殖的受讓方有20%權益屬於外來機構投資者融資。由於這些收購平台公司都是新成立,注冊資本較好地反應了內部現金流,據此可以判斷中國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收購的資金大部分來源於管理層自籌。

2、個人融資是管理層收購資金的重要來源

然而,管理層用於成立平台公司的資金大部分來自個人融資。中國管理層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合理的推測是管理層收購的資金大量來源於個人借款,例如向親朋好友借款,用個人資產向銀行作抵押貸款、以個人信譽向其他企業融資等,個人融資成為管理層收購資金的重要來源。佛塑股份再管理層收購的公告中,明確披露了所需資金由管理層自行通過借款、貸款解決。

3、外部權益資本較少參與管理層收購

在典型的管理層收購中,收購資金除了依靠大量的借貸以外,還可以通過吸收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等權益資本形式,共同參與管理層收購。在上述案例中,只有較少案例利用了外部機構投資者的權益資本,其他收購活動全部依靠管理層自籌資金入股解決。

4、股權質押成為管理層收購再融資的重要手段

在已經完成管理層收購後,一些注冊資本低於收購資金的受讓人都進行了股權質押融資,如美的集團、方大集團和最新的東貝B股案例。先通過銀行或者其他機構借款進行管理層收購,收購完成後再進行股權質押將上述借款還清,雖然本質上是一種「以新債還舊債」的行為,但是能夠讓管理層收購的資金來源多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5、分期付款具有賣方融資的性質

分期付款作為一種融資技巧,被應用到管理層收購中。如佛塑股份管理層收購中,收購平台富碩公司通過分期付款方式,解決收購資金不足的問題。通過與原第二大股東協商,在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後,支付首期轉讓款,恰好略等於富碩公司的注冊資本,而承諾在股權過戶時支付餘款13,764萬元,另外在一年內付清剩餘的16,457.198萬元。通過分期付款,實施管理層收購的富碩公司得到了賣方16,457.198萬元的1年期融資。

四、近年來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相關案例

(一)2012年大連國際MBO

1、收購的基本情況

本次管理層收購的收購方為大連翰博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翰博投資」),是大連國際董監高為主出資組建的有限公司,管理層合計持有翰博投資61.60%股權。本次收購為翰博投資受讓億達投資持有的國合集團30%股權,轉讓後,翰博投資持有國合集團53%的股權,並通過國合集團間接持有大連過18.38%股權。

本次收購前上市公司的控制關系結構圖為:

本次收購完成後控制權關系結構圖為:

2、股權轉讓協議的主要內容

轉讓協議當事人:億達投資(出讓方)和翰博投資(受讓方);

協議簽署日期:2012年8月21日;

轉讓的股權及比例:億達投資持有的國合集團30%股權;

股權轉讓的價款:人民幣17,000萬元;

付款安排:翰博投資在股權轉讓協議生效後五個工作日內向億達投資支付80%的股權轉讓價款(即人民幣13,600萬元);並在股權過戶登記變更完成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支付剩餘20%的股權轉讓價款(即人民幣3,400萬元);

股權轉讓協議的生效:股權轉讓協議經大連國際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生效。

3、收購資金來源

上述收購資金來源於翰博投資的自有資金1,500萬元、股東借款3,500萬元及銀行貸款12,000萬元。根據翰博投資與中國農業銀行大連軟東支行簽訂的貸款意向書,中國農業銀行大連軟東支行將為翰博投資提供12,000萬元的信貸資金用於本次股權轉讓價款的支付。翰博投資各股東承諾,如出現上述資金不足以支付本次股權轉讓全部價款的情形,各股東將按出資比例向翰博投資提供剩餘股權轉讓款。翰博投資聲明,本次受讓國合集團30%股權所需資金未直接或者間接來源於大連國際,也沒有與大連國際進行資產置換或者其他交易獲取資金。

4、本次收購的定價

本次收購中,翰博投資以17,000萬元收購了億達投資持有的國合集團30%的股權。本次收購完成後,翰博投資將持有國合集團53%的股權,其通過國合集團間接持有了大連國際56,772,782份股權,佔大連國際股本總額的18.38%。

本次收購價格是以評估機構出具的《大連翰博投資有限公司擬收購中國大連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股權項目資產評估報告書》(元正評報字[2012]第086號)為基礎確定的。根據該評估報告,截至2011年12月31日,國合集團30%股權的價值為18,242.62萬元。根據交易雙方意願,經協商,翰博投資和億達投資以評估價值為基礎進行了友好協商,最終確定本次收購價格為17,000萬元。

元正評估在對國合集團股權價值進行評估時,評估假設及評估方法合理,評估結果真實反映了國合集團股權的價值,不存在明顯低估情況。其中對國合集團

擁有的大連國際股權的評估值為48,881.29萬元,該評估值與大連國際評估報告中上市公司全部股東權益評估值的18.38%一致,且略高於該部分股權按照2011年12月30日和2012年7月13日收盤價計算的價值。如以該評估值作為大連國際股票市值,則相對於大連國際2011年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每股收益,市盈率為17.22倍,與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市盈率17.54接近,因此該評估值不存在明顯低估大連國際股權價值的問題。


;

❻ 回購價是什麼意思

報價回購是指證券公司提供債券作為質物,並以根據標准券折算率計算出的標准券總額為融資額度,向在該證券公司指定交易的客戶以公司報價、客戶接受報價的方式融入資金,客戶於回購到期時收回融出資金並獲得相應收益的債券質押式回購產品。
准入條件:客戶賬戶為實名制合法開戶,開戶資料真實完整,開戶時間一定期限(如六個月)以上。客戶須在我公司辦理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指定交易。客戶賬戶資產來源合法合規,並且沒有設立任何抵押或擔保。在以往交易中未頻繁參與權證等高風險業務。參加報價回購交易的投資者應與公司簽訂《客戶協議》。提交審核時,客戶在公司託管資產和賬戶保證金余額合計在人民幣50萬元(含)以上,資信狀況 良好,無違規記錄 。公司規定的其他必要條件。
拓展資料:
一方面管理層支持,另一方面市場處於相對低位,今年發布回購計劃的A股公司明顯增多,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頻頻出手,對相關公司股價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中泰證券政策專題組負責人楊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2019年回購和重要股東增持的案例激增。截至2019年5月7日,今年以來有478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回購交易金額合計為近579億元;重要股東增持392家公司股份,增持金額達176,18億元。
17家公司
進入回購5億元俱樂部
在上述478家回購公司中有159家公司回購金額超1億元,其中美的集團、陝西煤業、招商蛇口、蘇寧易購等17家公司區間已回購金額均超過5億元。
對於推動回購的原因,美的集團董秘江鵬稱,此次回購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此次回購將不會對美的集團的每股凈資產有太大影響。
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4月30日,美的集團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了17584338股,占公司截至2019年4月30日總股本的0,2663%,最高成交價為54,90元/股,最低成交價為45,62元/股,支付的總金額為855786862,34元(不含交易費用)。
「陝西煤業敢大手筆回購重要原因之一是公司業績穩定性好,在煤價同比走弱、成本存在壓力的情況下,行業一季報整體同比增長7%,超出市場預期,顯示煤炭企業有較強的業績平滑能力。」中信證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告訴記者。
公告顯示,2019年3月26日,陝西煤業完成回購,已實際回購公司股份3050000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05%,回購最高價格9,38元/股,回購最低價格7,22元/股,回購均價8,207元/股,使用資金總額2503129761,16元。
與此同時,目前有41家公司公告回購但未出現回購。比如,環迅電子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4月30日,公司尚未開始回購公司股份,公司將根據回購事項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❼ 債券投資者,要如何解讀上市公司的「回購」信號

❽ 美的電器這支股票怎麼樣呀,我是三十三元進的,不會被套牢吧,什麼時候能逃出來呀

到2010年,美的要把市值做到1000億,長期走牛。送你一篇分析美的文章,仔細讀,看完你就不會被33買的而急著逃了,波段操作吧。。

何享健操盤美的白電市值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 15:36 《新財富》
作者: 孔鵬
美的電器( 30.40,-0.32,-1.04%)的轉變,反映出中國家族控股企業的創富模式已經發生根本變化。股改前,由於制度原因,何享健家族無法獲得對上市公司合法而穩定的控制權,因此,選擇通過關聯交易等方式強化對上市公司的控制,並且利用上市公司的資金優勢幫助美的集團發展其他產業,淡化上市公司在集團內的地位。
2005年中期開始的股改為何享健家族取得對上市公司的合法控制地位提供了契機,從而使其財富與上市公司的業績、市值緊密掛鉤,並進而推動了美的電器市值管理策略的實施。數據顯示,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一年多的時間,按復權價格計算,美的電器的股價上漲了768%,而同為白電行業龍頭公司的格力電器( 34.90,0.00,0.00%)和青島海爾( 16.00,0.15,0.95%)同期漲幅分別為393.74%和307.22%。2005年末,美的的市盈率僅為10.17倍,比青島海爾的13.28倍和格力電器的13.23倍遠為遜色;到2007年第一季度末,其市盈率迅速攀升到46.49倍,遠遠超過格力的33.54倍。
研究發現,由於短期市值管理目標不盡合理,可能會給美的電器的長期發展留下隱患。在管理層主要為職業經理人、股權激勵豐厚的情況下,為了實現較高的短期市值目標,管理層很可能會實施風險性較高、可持續性不強的營銷策略,不利於美的電器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升級。不僅如此,美的電器還增加了對上游供應商的資金佔用,在白電市場競爭激烈、其產品並不強勢的背景下,這一做法並不明智。
我們認為,美的電器市值管理戰略不應追求成長溢價而應追求品牌溢價,不宜制定過細的短期市值管理目標。國際研究和實證經驗說明,美的電器可以按線性關系設計業績目標與管理層薪酬,從而促成企業長短期利益的一致。 本刊主筆 孔鵬/文
如果一個投資者在1993年11月12日,也就是美的電器(000527)上市的首日以收盤價19.85元買入該股股票,並一直持有到2005年底,則該股的復權收盤價為36.48元,市值在12年間僅僅增長45.6%,而同期上證綜指從865.97點上漲到1161.06點,漲幅為34.08%,該投資者只不過略微跑贏大盤。但是,如果該投資者從2006年初以收盤價買入美的電器並持有到2007年4月30日,則市值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增長768%,而同期上證綜指的漲幅僅為231%(圖1)。兩個時期投資收益率巨大差異的背後,是美的電器實際控制人何享健家族「市值管理」戰略的實施。

美的電器在集團內部
地位從「活雷鋒」變「白電旗艦」
股改完成後,何享健對美的電器在整個集團中的地位和定位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股改前,美的電器更大程度上是「反哺」美的集團其他業務的融資平台;股改後,何享健大幅增持美的電器達到絕對控股,又將合肥榮事達洗衣機、冰箱、營銷公司等資產注入,做大做強上市公司的意願非常明顯。
股改前:
利用關聯交易加強控制上市公司,反哺美的集團
2002年4月17日,美的電器分別與順德市現代實業及順德市金科電器簽訂了《OEM框架協議》,委託兩公司生產加工「美的」品牌電飯煲、廚具和電風扇等家用電器產品。同時美的電器還與東澤電器簽署協議,公司部分終端產品通過東澤電器經銷,而上述3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皆為何享健之子何劍鋒。
在實施上述關聯交易之後,2002年美的電器電飯煲產品毛利率迅速從2001年時的31.91%降為8.94%,公司控股的廣東美的電飯煲製造有限公司的凈利潤也迅速從2662萬元下降至150.5萬元。
2003年9月,美的電器斥資6500萬元,整合金科電器下面的風扇業務,並把美的風扇業務遷至中山;2004年6月,「美的電器」又以1788.75萬元收購現代實業,整合其電飯煲業務;2004年10月,美的電器再次出資5200萬元「收編」了金科電器,將之融入美的廚具公司。數據顯示,當美的電器與上述3家公司關聯交易額大幅減少之後,在產品降價、原材料全面漲價的情況下,美的電器的電飯煲產品毛利率又回升至21.57%。
在小家電業務逐漸培養成熟之後,2005年5月20日,美的電器將主營小家電業務的下屬子公司日電集團85%的股權以24886.92萬元的價格轉讓給美的集團,該項轉讓的價格公允性曾受到市場廣泛質疑(表1)。

與此同時,美的集團實施多元化擴張,淡化上市公司地位。2004年,美的集團先後並購了榮事達和華凌集團(00382. HK);2004年5月,美的集團通過收購股權成為國內最大的通風機製造商上風高科(000967)的第二大股東;2005年8月,由何享健的女婿張建和、女兒何倩興控股的新的集團收購了主營電真空器件、高低壓成套配電裝置的旭光股份( 6.89,-0.77,-10.05%)(600353)。華凌集團主營空調、冰箱,跟美的電器存在同業競爭,而榮事達主營的冰箱、洗衣機業務也同屬白電行業,因此,美的集團的做法使美的電器在集團的地位日趨邊緣化。
此外,美的集團四面出擊,投資1億多元在長沙、昆明發展客車產業,單在三湘客車上就計劃投資15億元;成立了房地產事業部,進軍房地產行業。不過,這些投資並有收到滿意的效果。2005年後期,何享健又重申要堅持家電主業,集團多元化將圍繞製冷和日用電器等產業展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何氏家族對創富模式選擇的困惑。
股改後:
增持以達絕對控股,並注入相關資產
2005年4月30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正式拉開了股權分置改革序幕。由於美的集團對美的電器的實際控制比例只有30%,如果按照10股送3股的常規對價比例進行股改,全流通後何氏家族有可能喪失控股地位。經過精心設計,2006年2月美的電器宣布了股改方案:第一,每10股流通股獲送1股以及5元現金;第二,如果美的電器2006年度相對於2004年度的凈利潤增長率低於30%,或者美的電器2007年度相對於2006年度的凈利潤增長率低於10%,美的集團將放棄當年的分紅,歸除開聯實業(何氏家族控股企業)以外的其他股東所有;第三,美的集團承諾在對價支付完成後的6個月內,增持不少於2億元美的電器股份。而在此之前,美的集團已分別與順德市有利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上海錢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東核電實業開發有限公司、寧波銀盛投資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計劃受讓該四家公司所持有的美的電器非流通股股份合計2174.64萬股。
2006年3月10日至2006年5月19日間,美的集團通過二級市場,總計使用資金10.8億元,共增持了美的電器148660970股,占總股本的23.58%,平均買入成本為每股7.26元。何氏家族持股比例由2005年末的合計30.8%增加到50.99%。
與此同時,2006年4月25日,美的電器董事、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修訂〈公司章程〉的議案》,其中設置了包括「金色降落傘」在內的一系列反收購條款,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控制。
從全流通後H股和A股對家電股票的估值比較來說,華菱集團等港股對美的集團的吸引力在下降,美的集團有動力將資產注入A股上市公司享受流通溢價。2006年11月底,美的電器完成合肥榮事達洗衣機、合肥榮事達冰箱、合肥榮事達美的電器營銷公司的資產注入,達到50%控股比例,確立了上市公司作為白電業務平台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電器也改變了分配風格。財報資料顯示,股改後美的電器主要財務指標有了明顯改善(表2)。根據股改承諾,美的電器自2006年起把每年盈利的40%現金分紅,有助於形成穩定的估值預期。更重要的是,2007年3月,美的電器董事會一改多年來派息多而送股和轉增公積金少的分配風格,決議以資本公積金每10股轉增10股,並派息3.5元。這樣,連同計劃中向高盛和管理層激勵定向增發的股份,美的電器總股本將擴至14.12億股,股票流動性顯著增強,有利於估值水平優化。

何氏家族財富與
上市公司市值高度相關
股改完成後,何氏家族所持股份獲得法律上的確認,意味著其利益與上市公司的業績乃至市值密切相關。因此提升股價、增加個人財富,成為美的電器實施市值管理策略的根本動因。
美的電器「紅帽子」的身份是長期困擾何氏家族最大的「隱憂」。1968年,何享健帶領23位順德北鎮人集資5000元創辦一家生產塑料瓶蓋的小廠,這就是美的前身。上世紀80年代美的進入家電業,1992年實行股份制改造,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由於當時上市法規的限制,股份公司的發起人和第一大股東由國有背景的北鎮經濟發展總公司擔任,持股52.5%,而何享健等創業者只持有22.5%的內部職工股。
從1999年開始,美的管理層逐步從北滘鎮政府手中收購美的電器股權,並開創了國內上市公司實施MBO的先河。1999年6月,何享健間接持股60%、以何享健之子何劍峰為法人代表的順德開聯實業從北鎮經濟發展總公司手中收購了3432萬股法人股,成為美的電器第二大股東,占股7.98%(目前為4.13%);2000年4月,公司管理層和工會共同出資組建了殼公司—順德市美托投資有限公司(美的集團前身),由法定代表人何享健間接持股55%,該公司分兩次協議收購北鎮政府下屬公司持有的美的電器法人股,占總股本22.19%,成為第一大股東。
但是,美的電器的MBO一直面臨著法律風險。首先,在其實施MBO之時,國務院、國資委、證監會等主管部門尚未對上市公司的國有股轉讓工作進行規范,而2000年中期國務院緊急叫停國有企業MBO以後,對已實施MBO的企業法律界定不明。比如美的集團第一次受讓股權價格為每股2.95元,第二次受讓股權價格為每股3元,均低於美的電器每股凈資產4.07元,不符合此後出台的上市公司國有股權轉讓規定。其次,實施MBO時,何享健等管理層的資金並不充裕,因此採取了變通的實施方法:股權收購款的10%以現金方式繳納首期,其餘90%通過分期付款方式解決;在股權收購協議簽署後,美的集團立即將該股權全部質押給當地信用社,獲得貸款3.2億元,用於支付其餘股權款。也就是說,美的電器大部分MBO收購資金是通過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獲得的,而根據《貸款通則》等規定,借款人不得將貸款用於股本權益性投資。據媒體報道,2004年審計署還專門針對美的MBO過程進行了審計。因此,何氏家族獲得的股權在某種程度上處於一種不穩定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MBO後美的電器的業績不但沒有出現明顯增長,反而出現了下滑。數據顯示,2001年美的電器凈利潤同比下降11.68%,凈資產收益率也從2000年的14.7%下降到2001年的12.01%。不僅如此,美的電器自1999年起連續4年採取派現的分配方式。顯然,派現而非送股的方式無法提高股票的流動性,也無法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但是為大股東解決資金問題提供了便利。
在股權控制並不穩定的情況下,何氏家族通過上述關聯交易方式強化對上市公司的控制,並利用上市公司的資金優勢幫助美的集團發展其他產業,也就順理成章了。但這些做法降低了美的電器的利潤率和市場價值。數據表明,美的電器的市盈率水平一直較格力、海爾低20%左右。
因此,對何氏家族來說,股改不僅使所持股份獲得流通權,更重要的是,通過支付對價,其所持股份在法律上獲得明確認可。進而,其作為股東的利益、財富與上市公司的業績、市值前所未有地一致,這種一致性成為何氏家族推進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最大推動力。在2007年2月5日美的電器組織的首次分析師見面會上,何享健針對資本運作的總體規劃明確表態:美的電器將是美的集團最主要的產業平台和資本平台,白色大家電將全部整合到美的電器,美的電器市值增長是大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取向。
激進推行市值管理戰略
為了提升公司業績、做大公司市值,除了注入相關的白電資產外,何氏家族還採取了管理層激勵、優化資產結構、引入高盛、積極改善投資者關系等一系列措施。數據表明,美的電器市值管理戰略取得了明顯效果,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30日,按復權價格計算,美的電器股價漲幅達768%,是格力電器同期漲幅的約2倍、青島海爾的2.5倍;而何氏家族的財富更暴漲至66.23億元,較其在2006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中18億元的財富值增加了368%。
實施管理層股權激勵計劃
2006年11月14日,美的電器公布股權激勵草案,授予高管5000萬份股票期權,占總股本7.93%,行權價10.8元。行權條件和方法是:如果美的電器2006年凈利潤同比增長不小於15%,而且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小於12%,則授權日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初行權20%,授權日第三年也就是2009年初行權40%;授權日第四年也就是2010年初行權40%。股權激勵的對象完全是職業經理人,並不包括何氏家族成員。
利用資產重組優化業務結構,
令盈利與估值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2006年11月底,美的集團向美的電器注入合肥榮事達洗衣機、合肥榮事達冰箱、合肥榮事達美的電器營銷公司的股權資產,提升了美的電器的盈利水平。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由於消費升級帶動需求增長,冰箱和洗衣機行業正處於恢復性增長的景氣高峰期。榮事達擁有年產120萬台冰箱、60萬台全自動洗衣機和70萬台雙桶洗衣機的產能,而且開始發展高端的美的品牌冰洗產品,加上同處順德的科龍電器前兩年失勢讓出部分冰箱市場,美的電器的冰洗業務有良好的市場機會。美的集團將處於良好上升通道的冰洗業務注入上市公司,拓展了美的電器的盈利空間。財務數據表明,所注入資產2006年1-7月的利潤率為2.75%,高於美的電器2006年中期的2.6%;凈資產收益率為19.91%,遠高於美的電器的9.78%(表3)。

引入高盛作為戰略投資者
2006年11月21日,美的電器宣布已與高盛全資子公司GS Capital Partners Aurum Holdings簽署《定向發行協議》,擬對其按9.48元每股現金定向增發7560萬股,鎖定期三年。
從公司財務狀況分析,美的電器負債率一直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而且新購的榮事達冰洗業務負債率也高達86%,造成公司整體負債水平攀升。引入高盛後,美的電器獲得募集資金7.166億元,如果以所募資金的27.9%償還短期借款,可降低負債率1.8個百分點,並減少利息支出1223萬元;如果以所募資金的72.1%完全償還有息票據負債,可減少利息支出3163萬元,並降低負債率4.6個百分點,可大大優化公司的資本結構。
更明顯的後果是,高盛的入股提升了機構投資者對美的電器投資價值的認可度。在高盛宣布入股後,QFII對美的電器大舉增倉。統計表明,截至2007年第一季度末,美的電器已成為QFII第一重倉股,在其前十大非限售股股東中,6家QFII持股市值合計20.09億元。除瑞士信貸和摩根士丹利外,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耶魯大學、高盛公司、富通銀行等均出現在公司前十大股東中。
改善投資者關系
2006年之前,美的電器一直難以進入機構投資者視線,這跟管理層與流通股東溝通不夠順暢不無關系。自2005年起,何享健一改以往的低調風格,多次宣揚美的集團的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尤其是2010年將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的宏偉藍圖,傳遞出十分明顯的希望得到各界認可的信號。
2007年2月5日,美的電器組織了首次分析師見面會。董事局主席何享健、董事局副主席美的電器總裁方洪波、副總裁壓縮機事業部總經理蔡其武、董事中央空調事業部總經理張權、家用空調事業部總經理李東來、董事栗建偉、董事黃曉明以及財務總監趙軍悉數到齊。2007年3月,美的電器還公布了《投資者關系管理制度》和自查報告。
分析結果顯示,美的電器市值管理戰略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按復權價格計算,美的電器的股價上漲了768%,而同為白電行業龍頭公司的格力電器和青島海爾的同期漲幅分別為393.74%和307.22%。2005年末,美的電器的市盈率僅為10.17倍,比海爾的13.28倍和格力的13.23倍遠為遜色;而2006年末格力的市盈率已經達到19.57倍,已超過了格力的18.76倍,到2007年第一季度末,美的的市盈率迅速攀升到46.49倍,遠遠超過格力的33.54倍,而與具有整體上市概念的青島海爾的57.1倍接近(圖2)。

2007年5月16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宣布成分指數調整,美的電器自2007年5月28日起被調入成本股樣本,這是美的電器自2001年被剔除出成分股後的重新回歸,也使其成為第一家被剔除後又被重新納入成分股的公司。根據《新財富》500富人榜,截至2006年底,何享健家族以財富18億元排名第199位,而截至2007年4月30日,何氏家族的持股市值已暴漲至66.23億元,可列500富人榜第31位。
短期市值管理目標過高,
難符長期發展利益
何氏家族對美的電器的市值目標有短期化跡象,而制定的短期凈利潤目標高於其他行業龍頭企業,可能會對其長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首先,美的集團增持美的電器過程中,從開始買入當日的開盤價6元上漲到買入結束日的收盤價9.3元,共耗資10.8億元。據有關報道,這大大超出了何享健原計劃的5億元。因此,美的電器的股價快速上漲將有助於美的集團盡快擺脫成本區。其次,白色家電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升,注冊企業數量與市場活躍品牌持續減少,強勢企業並購整合弱勢企業的趨勢日益明顯。何享健曾表示,美的電器作為集團的資本平台,今後不但將陸續整合集團業務,還將加強在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運作。無疑盡快做大市值,有利於美的電器低成本並購和擴張。最重要的是,從市值管理戰略的具體目標—管理層激勵計劃所制定的業績指標來看,美的電器針對資本市場最關注的兩項指標—凈利潤和凈資產收益率作出了遠超過競爭對手格力電器和青島海爾的限定:2006、2007年凈利潤增長達到15%以上,而格力電器和青島海爾的目標僅為10%;2006、2007年凈資產收益率必須達到12%以上,青島海爾的目標僅為8%,格力電器並未作出限定(表4)。

管理層實現短期目標的願望較強
美的電器股權激勵的對象共有19人,全部為何氏家族之外的職業經理人。總裁方洪波1992年加入美的電器,2005年8月起擔任美的電器董事局副主席和總裁職務;其餘激勵對象也大都是在上世紀90年代加盟美的。從美的電器所宣揚的企業文化來看,其最看重的是「開放和多元」,這有利於促進家族企業內部的協調運營,靈活地把握商機,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穩健性偏弱、管理層職業經理人心態較重的缺陷。
2006年報顯示,現任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年度報酬總額僅為626萬元,金額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的報酬總額為200萬元,金額最高的前三名高級管理人員的報酬總額為350萬元。另一方面,根據股權激勵計劃,美的電器三年內將授出5000萬股期權,按照2007年4月30日美的收盤價37.28元計算,總價值18.64億元。在行權價格僅為10.80元的情況下,確保完成目標凈利潤增長率對管理層的意義不言而喻。
短期凈利潤目標壓力較重,實施策略隱含風險
美的電器制定的短期凈利潤目標高於其他行業龍頭企業,這可能會對其長期發展戰略產生不利影響。首先,美的電器的產品競爭力一直略顯不足,過高的短期凈利潤目標可能會進一步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從產品結構分析,其主要產品包括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家用空調壓縮機業務,2006年底又注入了榮事達的冰箱和洗衣機50%的股權,其中,家用空調的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70%以上,占銷售利潤的65%以上,是最核心的業務。但是,無論在銷售收入還是單台利潤率方面,其家用空調業務都遜於格力而居行業第二位。根據公司公告及中華商務網統計,在2006年家用空調市場,美的電器實現銷售收入106.81億元,占內銷市場份額約20.4%,而格力實現178.56億元,佔25.2%;美的電器2006年空調銷售平均單台價格為1679元,而格力為2201元,比其高出30%以上。
更重要的是,格力電器擁有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有雄厚的技術積累。而美的電器主要通過合資的方式購買核心技術,雖然注重產品開發,但缺乏深厚的技術積累,在提高品質和降低成本方面的技術投入相對較少,比如雖然美的電器和東芝合作在壓縮機領域獲得不錯的盈利,但是商標協議、專利協議等限制了美的電器對研發的投入和人才的積累。短期過高的市值管理目標很有可能會削弱管理層對產品品質方面的關注,在技術方面的投入和積累力度不足,美的電器管理費用率較低並不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這一點。
其次,美的電器近年來一直採用以增加投入和產能帶動盈利增長的業務發展戰略,可持續性較差。公司的家用空調業務已在國內順德、蕪湖、武漢三地四廠形成了1300萬台的產能布局,2006年新增了林港工業園100萬台OEM的空調產能,商用空調已形成30億元的年產值,壓縮機合資公司具備約1200萬台的產能。假設美的電器2006年僅為2.5%的銷售凈利潤率在2007年、2008年保持不變,要想滿足凈利潤增長率不低於15%的股權激勵條件,就必須使2007年和2008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不低於231.6億元和266.3億元。根據年報,2007年度,公司計劃用於家用空調的新增產能資金投入為2-3億元,用於冰洗業務的資金投入為3-4億元。但是,中國白色家電市場的技術與資金壁壘較低,產能增長過速,空調、冰箱、冷櫃及洗衣機等產品均供給過剩,生產與經銷環節庫存積壓持續高位。中華商務網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空調總產量5479萬台,同比增長3.4%;總銷量5334萬台,同比微增1.9%,但年末行業庫存1082萬台,創歷史新高。在核心技術缺失、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美的電器試圖通過擴大產能,利用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的做法,將會進一步加劇市場供過於求的矛盾。與此相應,市場監測機構公布的銷售量數據與公司財報顯示,美的電器的空調業務產品毛利率一直呈明顯的下滑態勢,趨於向行業平均水平接近(表5)。

最後,美的電器尚難擺脫家電行業普遍的降價盈利模式,美的管理層要實現銷售收入增長從而完成利潤目標,仍然不得不採取價格戰的方法爭取市場份額。2007年第一季度,美的電器空調銷量同比增長53%,但均價下降19%;壓縮機銷量同比減少11%,均價亦有11%的降幅。相比而言,格力電器基於技術、質量管理為基礎的競爭能力不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較高的品質得到用戶認同,願意為此支付較高的價格,從而能保持較高的產品盈利能力。格力電器2007年第一季度空調銷量同比增長53%,而均價也提升了4%。
我們認為,競爭激烈的中國白色家電行業正處在產業升級的前期,美的電器要想成為真正的行業龍頭,不應在利潤率水平不斷下滑的情況下追求利潤總額增長,只有改善產品結構、增加高端產品比重、從而提升價格水平才是提高利潤的正確途徑,而美的電器過高的短期盈利目標與之背道而馳。
高凈資產收益率目標或將傷及產業鏈
在制定股權激勵方案前的2005年和2004年,美的電器的凈資產收益率僅為12.48%和12.24%,而在方案制定的2006年達到了14.51%。美的電器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通過對格力電器和美的電器財務報表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美的電器的做法帶有一定風險性。
杜邦分析法表明,格力電器的凈資產收益率一直比美的電器高出5個百分點左右。在二者總資產收益率相近的情況下(2006年分別為3.93%和4.06%),格力電器的權益乘數為5,而美的電器為2.78,這是格力電器凈資產收益率高於美的電器的主要原因。一般來說,權益乘數較高的企業,其支付能力和現金流量狀況相對較低,但是詳細分析格力電器和美的電器的資產債務結構就可以發現,格力電器的支付能力和現金流量狀況強於美的電器。
首先,格力電器的現金占總資產的比例比格力電器略低,但應收票據占總資產的比例遠高於美的電器。由於應收票據都是銀行承兌匯票,具有很強的支付能力,因此格力電器的支付能力實際上遠強於美的電器。其次,格力電器從上游獲得的商業信用(包括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占總資產的比例為52.78%,而美的電器為48.60%,格力電器從下游獲得的商業信用(預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例為20.07%,而美的電器為2.67%。二者合計格力電器獲得的商業信用為72.85%,而美的電器為51.27%。格力電器獲得的商業信用構成其非常重要的現金來源。不僅如此,格力電器凈營運資本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0.40%,而美的電器為1.26%,說明格力電器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不需要自己增加運營現金投入,甚至還能產生現金。由於美的電器的營業利潤率只有3.24%,如不改變現有的資產運營效率,增加收入產生的利潤將被運營資金增加所吞噬,而且還必須增加現金投入才能維持收入的增長(表6)。

我們發現,從2006年起,美的電器也有效仿格力,增加佔用產業鏈資金的跡象。《新財富》曾用(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銷售收入、(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流動資產這兩個指標來分析家電零售商對資金佔用的能力(參見本刊2005年9月號《國美蘇寧類金融生存》)。因為家電生產企業還存在著大量的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也就是說,它們在佔用其他企業資金的同時也在被供應商和經銷商佔用資金,因此,有研究者認為綜合衡量家電生產企業佔用資金能力的指標用〔(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銷售收入更為科學。數據表明,2005年,美的(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銷售收入僅為21.96%,而2006年上升到31.68%,即使用後者計算,(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銷售收入也從13.63%提升到19.11%。
但是,格力電器之所以能夠佔用上下游資金,主要是倚仗產品的強勢地位、堅持內銷業務先收全額貨款再發貨的結算方式,而美的電器對下游經銷商的控制力不如格力,因此預收賬款比例並不高,2006年比2005年還有大幅下

熱點內容
活動策劃費要不要申報印花稅 發布:2024-11-23 01:26:59 瀏覽:291
安全的股票模擬交易軟體有哪些 發布:2024-11-23 01:26:56 瀏覽:463
新辦公司印花稅怎麼申報 發布:2024-11-23 00:52:46 瀏覽:260
國泰君安推出創業板線上開戶 發布:2024-11-23 00:44:13 瀏覽:804
廣聯達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 發布:2024-11-23 00:41:37 瀏覽:351
勁拓股份股票代碼是什麼 發布:2024-11-23 00:38:44 瀏覽:744
股市牛市一定回來嗎 發布:2024-11-23 00:25:09 瀏覽:891
五線譜炒股軟體手機軟體 發布:2024-11-23 00:24:49 瀏覽:835
股票減資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23 00:19:32 瀏覽:347
紫江企業股票有翻倍行情沒有 發布:2024-11-23 00:19:30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