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三板已摘牌企業
Ⅰ 成本高經營難,茶企集體「逃離」新三板
七彩雲南、八馬茶業等均退出新三板,業內稱經營不佳、融資成本高、未成工業化體系為主因。
2月11日,「普洱茶第一股」七彩雲南宣布擬申請終止掛牌新三板。而據新京報記者統計,僅2018年就有八馬茶業在內的3家茶企退出新三板,且新掛牌企業屈指可數。
多家茶企表示,其摘牌原因系發展規劃有變、新三板融資成本高導致。但業內認為,目前我國茶行業未形成工業化體系,難以實現標准化和品牌化,難以獲得資本青睞。而在經營業績不佳的情況下,新三板的融資成本便凸顯出來,這是茶企扎堆退出新三板的根本原因。
多家茶企退出新三板
七彩雲南2月11日發布公告稱,因公司經營發展需要以及長期戰略發展規劃,擬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
而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新三板掛牌茶企有24家,其中2017年掛牌7家,2018年掛牌茶企1家,但已有數家企業在2018年宣布終止掛牌。茶業龍頭八馬茶業於2015年12月掛牌新三板,2018年4月宣布終止掛牌。同在2018年,中吉號、梅山黑茶相繼終止掛牌,茶業第一股謝裕大也終止上市輔導。
一位知情人士向新京報記者稱,八馬茶業終止掛牌主要是因為有更高的發展目標,新三板已不再適合八馬茶業。梅山黑茶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任何信息。七彩雲南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考慮到目前的經營狀況和新三板相關政策,公司繼續掛牌新三板會產生相關的費用,終止掛牌對公司長遠發展更有利。
一名茶企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很多茶企都是家族企業,掛牌新三板可以倒逼企業進行規范化管理,相應的管理成本就會提升。在得不到資本青睞的背景下,茶企終止掛牌也是情有可原。
業績下滑凸顯融資成本
盡管多數退市茶企表示其摘牌與其發展規劃和融資成本高有關。但業內認為,在企業業績不振的情況下,新三板流動性差、掛牌費用問題才會被凸顯。
根據現有22家新三板掛牌茶企2018半年報,其中9家企業營收呈現負增長,營收過億的只有謝裕大,另有7家企業虧損。七彩雲南掛牌新三板後更是迎來了凈利四連降,2015年-2018年前三季度,其凈利潤分別下滑19.56%、3.49%、27.05%、21.81%。
另據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一些摘牌茶企在經營狀況增長的情況下,現金流卻常年呈現負值。2018年3月終止掛牌的普洱茶企中吉號,其營收自2014年以來持續增長,但經營活動現金流卻在2014年-2017上半年連續為負,其中2017年上半年為-2191萬元。此外,2018年12月退出新三板的梅山黑茶,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也在2016年與2018上半年為負數,分別為-876萬元、-2289萬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現金流為負可以說明公司的現金收入不能抵補支出。如果一家企業的現金流連續幾年為負,可能表明該公司的綜合狀況在惡化。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目前來看,新三板對於任何行業都是融資功能缺失。茶業作為非主流種植業品種,市場小散亂,缺乏品牌和經營集中度,對資本來說不屬於可以快速膨脹的領域,很難受到資本青睞。另外,多家茶企業績下滑,掛牌新三板融資會計和法務費用負擔大,在此背景下,繼續掛牌已成雞肋。
未成工業化體系難獲資本青睞
茶企扎堆掛牌新三板又退出的現象,反映出我國茶葉行業集中度低,缺乏品牌化和標准化運作,難以獲得資本青睞,至今尚未出現一個真正的巨頭型茶企。
數據顯示,我國90%以上的茶企年銷售額不足500萬元,全國百強茶企銷售額僅佔全國茶葉銷售總額的12%。即使是創始於1993年的天福茗茶,經過25年的發展,2017年銷售額仍不到16億元,不足整個市場的1%,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各個地區都有茶園等相關產業,彼此間交流較少,「大魚吃小魚」的現象較為少見,產業也就難以集中。
基於上述原因,我國茶企長期與A股無緣。除在香港成功IPO的天福茗茶外,安溪鐵觀音、華祥苑、信陽毛尖、四川竹葉青、杭州龍井等知名茶企均未能如願IPO。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安溪鐵觀音集團董事長劉紀恆曾在2018年公開指出,中國茶企難上市的根本原因在於未形成工業化體系。
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在上游,中國茶企小而分散的特徵導致茶葉產品難以實現標准化,絕大多數茶葉還處於土特產粗加工的狀態,行業整體難以做大。在下游,茶葉是一個高利潤產業,企業沒有動力進行品牌的深度開發,這就導致很難打造出知名品牌。
一名茶企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茶行業的產品標准化程度較低,只有標准化之後,才能實現規模化,之後才有品牌化。各企業還是需要修煉好內功,對消費市場充分了解後,打造高質量產品才是上上策。
Ⅱ 固德電材為什麼終止上新三板
固德電材為什麼終止上新三板?
原因:
固德電材(834711)股票股價 - 股價行情 - 財報 - 數據報告...
2021年9月24日固德電材(NQ834711)2019-07-10 15:49 新三板公告:[臨時公告]固德電材:關於新增承諾事項情形的公告對終止掛牌異議股。
Ⅲ 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後被摘牌的可能性有多大
近600家新三板公司可能被摘牌
新華網
新華網
3年前 · 新華網官方賬號
來源:經濟日報
文章圖片1
日前,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也稱「新三板」)發布公告稱,決定自2019年5月6日起暫停未按期披露年報公司的股票轉讓。
據悉,截至2019年4月30日,共計10010家公司須披露2018年年度報告,除已完成披露及已提交終止掛牌申請的公司外,尚有597家公司未能按期披露年度報告。這一數據較2017年的460家公司未能按期披露年度報告有所上升。
近日,全國股轉公司表示,按相關規定,對於無正當理由未按期披露年報的掛牌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將採取紀律處分等監管措施,並將繼續敦促尚未履行信息披露基本義務的掛牌公司盡快披露年報。對於6月30日前仍未披露年報的公司,全國股轉公司將堅決予以強制摘牌,做到「出現一家、出清一家」,凈化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秩序,形成「有序進退、優勝劣汰」的市場格局,提升掛牌公司整體質量,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切實提升新三板服務民營經濟、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能力。
對信披違規「零容忍」
有業內人士表示,掛牌公司不按期披露年報的原因很多。一般來說,不按期披露年報,可能意味著公司治理存在嚴重缺陷,內控制度缺失,財務核算不規范,「董監高」人員不忠實勤勉,實際控制人不誠信等。
據悉,新三板梳理分析了預計無法按期披露公司的情況。分析結果顯示,這其中的大部分公司對年報編制披露工作不重視,未及時聘請審計機構,甚至有部分公司拒不聘請審計機構、坐等摘牌,有近四分之一的公司曾因未按期披露定期報告被採取過自律監管措施。因此,股轉公司對於拒不披露年報的行為加強監管,能為下一步新三板改革創造更好的條件。
新三板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未按期披露年報公司加大懲處力度,有利於維護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原則。年報是掛牌公司信息披露體系的核心內容,是投資者全面了解掛牌公司經營管理情況、理性作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新三板掛牌公司作為非上市公眾公司,應當按照《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的要求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按期披露年報是遵循信息披露及時性原則的最基本要求。
專家表示,掛牌公司不按期披露年報,無視法律法規和業務規則規定的信息披露基本義務和基本規范,是對市場法律規則嚴肅性和權威性的蔑視,是對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嚴重破壞,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知情權等合法利益,喪失了掛牌公司守法合規、誠實信用的行為底線。
2018年12月25日,新三板發布《關於做好掛牌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披露相關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確2019年將對未按期披露年報的掛牌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給予紀律處分並記入誠信檔案,相關紀律處分信息將依法向社會公開。
作為交易場所組織者,新三板將對這一觸及監管紅線的嚴重信息披露違規行為「零容忍」,對未按期披露年報的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將實施紀律處分等監管措施,並計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依法向社會公開相關處罰信息,提高一線監管的威懾力。
坐等「強制摘牌」有風險
對於597家沒有在4月30日之前披露年報的掛牌公司,專家認為可能有一些掛牌公司在坐等「強制摘牌」。
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股份流動性不活躍問題尚未解決。部分公司掛牌之後,融資效應不明顯,但繼續留在新三板需要付出不少成本,因此有意從新三板退出。
北京南山投資創始合夥人周運南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如果公司被強制摘牌,就不用走主動申請摘牌的流程。目前,主動申請摘牌的流程中有一個關鍵環節叫異議股東保護。掛牌公司主動摘牌需要按照協議價格回購異議股東持有的股票。如此一來,掛牌公司往往不能順利拿出一個讓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被強制摘牌後,這個環節就擱置到摘牌後再解決。因此,如果掛牌公司今後不準備再在資本市場上「玩」,就有可能坐等強制摘牌。
「異議股東保護是目前掛牌公司想退出時最頭痛的問題,為此需花的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非常高。」周運南表示,但一家優質企業,如果還想在資本市場上有所作為的話,是不敢被強制摘牌的,因為這個懲罰要記錄在誠信檔案。未來,不論是被上市公司並購,還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有了這個污點,肯定會遇到麻煩。
數據表明,4月份新三板摘牌企業超200家。力鼎資本創始合夥人高鳳勇表示,當初企業一窩蜂地掛牌新三板,不見得都是對的;如今又一窩蜂地走,也未見得就是對的。中小企業來新三板的初心,應該是通過掛牌新三板,規范和迫使自己找到一條正確的資本市場之路。掛牌是手段,發展好自己才是目的。(記者 祝惠春
Ⅳ 鏂頒笁鏉誇笂甯傚叕鍙稿湪鍝鏌ヨ
鏂頒笁鏉垮競鍦哄師鎸囩殑鏄涓鍏蟲潙縐戞妧鍥鍖洪潪涓婂競鑲′喚鏈夐檺鍏鍙歌繘鍏ヤ唬鍔炶偂浠界郴緇熻繘琛岃漿璁╄瘯鐐癸紝鍥犱負鎸傜墝浼佷笟鍧囦負楂樼戞妧浼佷笟鑰屼笉鍚屼簬鍘熻漿璁╃郴緇熷唴鐨勯甯備紒涓氬強鍘烻TAQ銆丯ET緋葷粺鎸傜墝鍏鍙革紝鎵浠ヨ褰㈣薄鍦扮О涓烘柊涓夋澘銆傛柊涓夋澘鐨勬剰涔変富瑕侀拡瀵圭殑鏄鍏鍙革紝瀹冧細緇欒ュ叕鍙稿甫鏉ュ緢澶х殑濂藉勩
濡傛灉鎯寵佹煡璇㈡柊涓夋澘鐨勪笂甯傚叕鍙革紝鍙浠ュ湪鐧懼害鎼滅儲寮曟搸鎼滅儲鏂頒笁鏉胯祫鏈鍦堬紝鐐瑰嚮榪涘叆鏂頒笁鏉胯祫鏈鍦堝畼鏂圭綉絝欍
娉ㄥ唽絳旇~鐧誨綍鍚庣偣鍑誨艱埅鏍忕殑鏂頒笁鏉誇紒涓氬簱錛屾姇璧勪漢鍙浠ュ湪鎼滅儲妗嗛噷杈撳叆瑕佹煡鎵捐嬌鐫佺殑鏂頒笁鏉誇紒涓氾紝濡備腑鐔旂數姘旓紝涔熷彲浠ヤ笅鎷夋煡璇㈠綋澶╃殑涓夋澘鍋氬競鎸囨暟鍜屼笁鏉挎垚鎸囥
鎶曡祫浜轟篃鍙浠ユ煡璇2019騫存垨浠ュ墠鏂頒笁鏉挎葷殑鎸傞棴涓懼瞾鐗屼紒涓氭暟閲忔槸澶氬皯錛屾瘮濡傞夋嫨鏃ユ湡涓2019.1.1鈥斺2019.3.30鎴2018.1.1鈥斺2019.12.31銆傜『瀹氬ソ鏃ユ湡鍚庯紝灝辮兘鐪嬪埌2019鍜2018騫存寕鐗岀殑浼佷笟銆
姝ゅ栵紝鎶曡祫浜鴻繕鍙浠ヤ嬌鐢ㄨ偂紲ㄨ蔣浠舵煡璇㈡柊涓夋澘鐨勪笂甯傚叕鍙革紝璀濡傚父鐢ㄧ殑鍚岃姳欏恆佷笢鏂硅儲瀵岀瓑絳夈
Ⅳ 盤點中國六大企業軟體服務商,看財報背後上雲的真相
不久前看過一張中美企業服務市場對比圖,有些驚訝。為什麼同樣在ToB市場,國外有市值萬億美金的微軟、有千億美金的Salesforce,在中國卻唯有用友市值剛過百億美金?
有人曾說:軟體行業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大變革的同時,固步自封勢必會成為產業進化的淘汰品。
於是,變革者敢於不斷試錯,甚至願花數年時間重寫底層代碼,以更好地支撐市場訴求;固步自封者,卻寧願自欺欺人,無法擺脫過去資本、產品、人員結構等既得利益的包袱。
在國內傳統企業服務軟體廠商喊出轉型上雲的這么多年,時至今日,我們似乎只能看到沖在一線的釘釘、企業微信,沖在二線的SaaS挑戰者,沖在三線敢於砸掉過去的軟體巨頭,以及沖在四線迫於轉型的ISV、SI。
雷鋒網將梳理中國有代表性的企業軟體服務商,分析它們過去幾年在SaaS等核心雲業務上的「成績單」。如有疏漏,歡迎指正。
阿里釘釘
核心雲產品:釘釘
標桿客戶:立白、蒙牛
產品與市場動作: 2015年5月正式發布。2018年發布五大垂直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12月提出「人、財、物、事」全鏈路數字化解決方案。2019年發布「智能協同」產品升級,涵蓋人和人的智能協同、人和事的智能協同、人和物的智能協同。
2018年億元戰略投資藍凌,聯合金山WPS推出智能文檔;2019年全資收購企業協作軟體Teambition。
業務表現: 最新數據顯示,釘釘平台上已有20萬開發者,企業應用數達30萬,用戶數超2億、企業組織1000萬、服務企業組織數500萬,以及800%增長的優質ISV。
圖:雷鋒網製作
雷鋒網分析了截止2019Q3阿里雲的收入增長情況。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6月,釘釘宣布並入阿里雲,顯然在2019Q3原本一直屬於創新項目的釘釘收入歸入阿里雲,粗略估計釘釘至少帶來了10億元的季度創收。(進入2020年,天貓精靈升級為獨立事業部,由阿里雲IoT負責人庫偉負責,可以預見下一季度原屬於創新業務的天貓精靈將進一步為阿里雲帶來增長。)
企業微信
核心雲產品:企業微信
標桿客戶:步步高商業、德邦快遞
產品與市場動作 : 2016 年正式推出 1.0 版本,2019年12月公布3.0版本,在與微信互通的基礎上,推出客戶朋友圈、客戶聯系、客戶群三大功能。據張小龍最新說法,「企業微信後續新的變化是基於一個新的理念——希望讓每一個企業員工都成為企業服務的窗口。人就是服務,而且是認證的服務。」
2018年與泛微宣布在移動辦公領域展開合作;2019年相繼投資銷售易、有贊、法大大、道一雲。
業務表現: 覆蓋超過50個行業,服務超過250萬家真實企業,6000萬活躍用戶,80%中國500強企業用戶,21000家合作夥伴,每天有超過470萬個系統連接在企業微信上。
關於企業微信的營收情況,可以根據騰訊雲歷年來為數不多的幾次數據披露進行判斷:
在騰訊930變革之後,騰訊雲與支付業務一直組成放在「其他業務」板塊,而後被放在「金融 科技 及企業服務」板塊中,並提及收入增長的來源之一「整合如雲服務及企業微信等騰訊內部資源,聯合外部SaaS企業,以培育更多垂直領域SaaS解決方案。」
對比同一時期的阿里釘釘,SaaS產品帶來的客戶數量對比(SaaS客單價可能會不會有太大差異),顯然,企業微信等騰訊內部SaaS業務已足夠刺激著騰訊雲的收入增長。
相比互聯網巨頭的SaaS生意,從2010年前後就開始深耕互聯網ToB市場發展起來的小巨頭們表現又如何呢?
我們知道HR領域的大易被用友收購,CRM銷售易獲得了與騰訊戰略合作及投資的機會,協同辦公致遠終於在科創板上市……但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最關心是盈利問題,多數企業盈利欠佳,虧損或微利還是常態嗎?
北森
核心雲產品:北森雲
標桿客戶:碧桂園、萬科
產品與市場動作: 成立於2002年,2010年開始構建PaaS平台,2012年建立客戶成功服務團隊,2016年上線核心人力雲eHR。2019年,面向ISV和企業客戶,北森基於PaaS平台發布AppStore應用商店,如個稅計算、面試系統、內推等HR原生應用,任務、日程等辦公應用,差旅、報銷等第三方應用。
業績表現:
是盈利還是繼續虧?據了解,北森雲前期在SaaS產品線及PaaS平台研發,以及客戶成功團隊等方面投入巨大。盡管北森在2018年4月新三板終止掛牌交易,但這其實是同一時期不少業績表現不佳、在新三板兜兜轉轉的SaaS廠商的共同表現。
東軟
核心雲產品:RealOne Suite、CloudOne Suite、ClinicalOne Suite
市場與產品動作: 創立於1991年,中國第一家軟體上市公司。目前已推出雲 HIS、人社醫保平台、醫葯雲、環保雲、睿雲、平台雲、黨建雲、雲護航等雲產品和服務。2019年9月,東軟宣布獲得網路戰略投資共計14.43億元,11月與網路發布面向智能城市的整體解決方案。
業務表現:
可以看出,東軟近兩年正持續出現業績虧損,並有虧損持續拉大趨勢。據悉,東軟四大主營業務醫療 健康 及 社會 保險、企業互聯網及其他、智慧城市、智能 汽車 互聯,在2018年的業績表現分別為16.96億元、21.32億元、18.50億元、14.92億元,毛利率同比增減分別為1.45%、-1.50%、-4.13%、-0.93%。
根據此前年報稱,凈利潤下滑是由於公司加大在研發和市場投入力度所致,在2019年9月獲得網路資金與資源合作上的大力支持後,在2019年最後一季度是否掃開低迷?值得一提的是,從業務成分上講,東軟除了自主軟體、產品及服務的經營外,同時也會承擔系統集成的業務。
實際上,2014年至今,阿里、京東、騰訊、網路接連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領域與IT解決方案服務商(包括系統集成)整合優勢資源展開合作。預計很長一段時間內,IT解決方案服務商會遭遇斷臂求生、謀求新增長點的「陣痛期」。
金蝶國際
核心雲產品:星空、蒼穹、精斗雲
標桿客戶:溫氏集團、幸福西餅
產品與市場動作: 創立於1993年,金蝶旗下有多款雲產品,包括金蝶雲·蒼穹(大企業雲服務平台)、金蝶雲·星空(中大及成長型企業創新雲服務平台)、金蝶精斗雲(小微企業一站式雲服務)、雲之家(智能協同辦公雲服務)、管易雲(電商行業雲)及車商悅( 汽車 經銷行業雲)。2011年,金蝶正式拉開了轉雲升級的帷幕,2012年推出金蝶雲ERP,2017年提出Cloud First戰略,金蝶雲ERP升級為金蝶雲。
業務表現: 業內人士指出,2016年是金蝶陣痛轉型收入最高的開始,雲服務收入佔比在近年來也在持續上升。不過直到如今,雲業務仍未能盈利。
圖:雷鋒網製作
2016年,金蝶全年營收18.62億元,同比增長22.8%;雲服務業務收入3.4億,同比增長103%,占總營收18.3%。
2018年期間,金蝶先後推出金蝶雲星空、蒼穹兩款雲原生技術架構。
直到最近的采訪中,徐少春重申了對2020年雲收入佔比達到60%的信心。但此消彼長,這也意味著隨著金蝶傳統軟體業務佔比下降、增速進一步放緩的情況下,金蝶雲服務業務還需時日才能彌補這一空白。
用友網路
核心雲產品:NC Cloud、YonSuite、iuap
標桿客戶:三一重工
產品與市場動作: 成立於1988年,目前形成了以用友雲為核心,雲服務、軟體、金融服務融合發展的新戰略布局。用友雲戰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2017年4月,用友雲戰略正式落地,7月發布U8 Cloud,自此後的兩年多時間里,用友還相繼發布了NC Cloud、YonSuite等核心雲解決方案。
業務表現:
圖:雷鋒網製作
從歷年用友財報公布出的數字可以看出,用友雲服務無論收入還是付費客戶數量都在近兩年呈現了光速增長。
從2017年雲戰略落地當年,用友雲服務業務實現同比增長249.9%,此後兩年一直呈100%以上的速度增長。此外,據2019Q3最新數據,僅三個月,用友雲付費客戶數量增長了3.84萬家,如果按照每月20個工作日粗略計算,在2019Q3,日簽單高達640單。
相比之下,用友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相當「激進式」的雲轉型。不過也可以有其中一種猜測:用友客戶客單價足夠低,付費用戶數量之多可以支撐整個雲的收入?
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後半程,誰來接力?
中國企業服務軟體市場的後半程,其實也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到如今的一個關鍵命題。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核心業務早已觸碰到天花板,雲計算、AI、5G等新技術重塑了ToC做ToB的方式。
透過上文數字,能夠看到阿里釘釘、企業微信在最近今年可謂是戰績頗豐,僅用四五時間就已經圈入百萬家企業客戶,再加上最近的華為WeLink,在扮演巨頭雲戰略「抓手」的同時,將有可能進一步蠶食整個軟體業務市場。
而越來越多的SaaS企業開始相信,基於自身品牌和產品的開放,才能聯合其他合作夥伴一同拿下大客戶。例如,提供公開標準的API,能夠實現應用間互聯互通的PaaS品類。
與此同時,尋找與企業軟體廠商戰略合作也是打通用戶與企業端的重要路徑。例如此前京東與金蝶的合作,阿里與用友的合作,華為、騰訊與用友,與金蝶的合作,亦或是阿里、騰訊成立的SaaS加速器等孵化性質的動作。
實際上,在2007年阿里軟體成立前後,馬雲曾考慮與用友合作成立合資公司。但雙方都希望自己成為主導方,不願意成為對方的附庸,談判不了了之。用友某高管當時甚至表示:「我們穿西裝,他們穿牛仔褲,合資起來會不倫不類。」
十年前,很少有人會去懷疑用友、金蝶等軟體廠商牢固的市場地位,十年後,基於SaaS的普及化改變了軟體的交付模式,也讓穿西裝的人意識到與穿牛仔褲的合作重要性。
企業軟體廠商通過與互聯網巨頭的合作,能夠依託其雲技術,增強對企業用戶數據(比如來自ERP、CRM、OA,甚至是企業交易數據)的獲取與分析能力。
盡管傳統廠商動作略顯緩慢,但金蝶砸掉ERP、重寫代碼,用友稱其拿下46萬家雲付費企業用戶。船大難不難掉頭,更需要果敢。
這一點可以參看微軟CEO納德拉的做法。2014年砍掉手機業務,放棄Windows Phone,轉身擁抱雲服務,以Teams、Office 365等企業服務應用為觸手的同時,得以輸出AI、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和營造開發生態。目前,目前微軟市值一度突破萬億美元,成為整個企業服務軟體行業當之無愧的巨頭。
從工信部最新披露的一組數據看,2018年,以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為基礎的平台類運營技術服務收入16736億元,占信息技術服務比重達44.6%,其中典型雲服務和大數據服務收入達2192億元,提供服務的企業達2440家。從需求端來看,國內企業在雲服務支出和使用率上一直在上升。
毫無疑問,雲用戶市場的日漸成熟,將極大地刺激著中國企業軟體市場迎來更快速的淘汰。互聯網巨頭就像鱷魚一點點撕咬下市場份額,不會再像十年前一樣潰敗,如今它們在企業服務市場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