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創投有多少企業上科創板
1. 科創板概念股名單
1. 位元組跳動:作為最早將人工智慧應用於移動互聯網場景的科技企業之一,位元組跳動是今日頭條和抖音的母公司。合作方包括引力傳媒(603598)、天龍集團(300063)、先進數通(300541)和科達股份(600986)。
2. 依圖科技:依圖科技專注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典型應用領域,包括智能安防、醫療、金融、智慧城市和智能硬體等。綠地控股(600606)參股,長虹美菱(000521)有合作。
3. 中微公司:中微公司為半導體行業及其他高科技領域提供服務。可立克(002782)、四川雙馬(000935)間接持股。
4. 瀾起科技:瀾起科技致力於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高性能晶元解決方案,其產品已成功進入全球主流內存、伺服器和雲計算領域。華西股份(000936)、新華文軒(601811)、中原高速(600020)三家公司參股。
5. 柔宇科技:柔宇科技是全球最早專業從事彩色柔性顯示技術研究開發的公司之一。去年10月,它發布了全球首款可折疊手機。大螞蟻眾公用(600635)間接參股。
6. 目的關聯股:
- 一、投資平台PE機構:魯信創投、九鼎投資
- 二、企業孵化園區類:市北高新、九有股份、海泰發展、張江高科
- 三、創業服務類:創業黑馬、華平股份
- 四、國內知名創投機構相關上市公司
1. 深創投:大眾公用參股;深創投子公司紅土基金合作方包括西安旅遊、深賽格
2. IDG資本:參股漢鼎集團是群興玩具實控人,參股四川雙馬
3. 達晨創投:電廣傳媒的全資子公司
4. 東方富海:控股光洋股份,擬借殼上市
5. 高特佳:博雅生物的大股東
6. 松禾資本:前海股權投資基金參股,前海合作方有佳隆股份、御銀股份
7. 泰達科投:津濱發展參股,泰達股份控股股東參股
8. 清控銀杏:與江蘇國信共同成立投資公司
9. 中國風投:中國寶安持股
10. 天堂矽谷:民豐特紙參股
7. 獨角獸相關:
- 一、金融類
1. 螞蟻金服:海泰發展(600082)、張江高科(600895)、合肥城建(002208)、萬向德農(600371)、永安行(603776)、城市傳媒(600229)投資喜馬拉雅)、朗新科技(300682)
- 二、汽車類
1. 行圓汽車、知豆汽車等:多氟多
2. 知豆汽車:雙林股份
3. 小鵬汽車:德聯集團
4. 奇點汽車:北汽藍谷
- 三、人工智慧及機器人(重點)
1. 商湯科技:立昂技術、東方網力
2. 雲從科技:佳都科技、越秀金控
3. 依圖科技:神思電子、熙菱信息
4. 出門問問:歌爾股份
5. 影譜科技:東方明珠、粵傳媒
6. 優必選:華金資本
7. 康力優悶茄藍:康力電梯
8. 北京極光:江南化工
9. 廊坊智通:賽象科技
- 四、雲計算及互聯網(重點)
1. 金山雲:易華錄
2. 華雲數據:紅豆股份、智慧能源
3. 雲知聲:雙環傳動、全志科技、全新好
4. 六度人和:麥達數字
5. 億邦股份:銀江股份
6. 科大國盾:神州信息、銀輪股份
7. 執御信息:浙江富潤
8. 深圳酷開:創維數字
9. 卡樂互動:賢豐控股
- 五、半導體及智能製造(重點)
1. 寒武紀科技:科大訊飛、中科曙光
2. 嘉楠耘智:富通鑫茂、瀚葉股份、達意隆
3. 上海新_半導體:上海新陽
4. 中航裝甲:弘高創意
5. 銀隆新能源:北巴傳媒
- 六、生物醫葯(重點)
1. 上海伯豪:東富龍
2. 科濟生物:佐力葯業
3. 華大共贏基金:國發股份
4. 碳雲智能:中源協和
- 七、泛生活娛樂
1. 餓了么:大眾公用、華聯股份
2. 海底撈:佳沃股份
3. 滬江教育:新華傳媒、皖新傳媒
4. 位元組跳動:先進數通
5. 快手:日出東方
6. 貓眼:天神娛樂
2. 雷軍的貪婪時刻:兩個月密集投8家晶元公司,小米極速「補」芯!
智東西(公眾號:dxcom)文 | 韋世瑋
2020年開篇不久,「投資公司」小米又開始有所行動了。
巴菲特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全球經濟陷入危機邊緣的時刻,雷軍的小米產業基金已經開啟貪婪模式。
從1月16日起,小米集團通過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短短兩個多月內,先後投資了帝奧微電子、靈動微電子和翱捷 科技 等八家半導體公司。
這一波操作,距離2019年11月19日,小米第一次投資速通半導體才過了不到半年。至此,小米供應鏈投資版圖一隅,半導體布局已擴展至19家,覆蓋Wi-Fi晶元、射頻(RF)晶元、MCU感測器和FPGA等多個領域。
小米的造芯夢並未停止。
去年10月,智東西曾針對小米的供應鏈投資情況進行了調查報道,圍繞小米的生態鏈和供應鏈投資戰略,尤其是半導體領域進行了梳理。(《小米突圍戰:兩年投資12家供應鏈企業的布局與廝殺,雷軍還有多少底牌?》)
小米在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透露,截止2019年6月30日,其共投資公司超過270家,總賬面價值28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0.8%。與此同時,截至8月20日,它已投資12家供應鏈公司,覆蓋半導體到智能製造領域。
其中,它所投資的8家半導體公司,不僅在短期內為自身的「AI+AIoT」雙引擎戰略提供了續航動力,同時也為它長期沖擊晶元研發市場,打通產業鏈「經脈」埋下了技術伏筆。
而這些,都是小米在澎湃S2晶元流產後,針對半導體領域所進行的產業鏈「自救」與新打法。
隨著小米在2020年以來的一系列投資動作,智東西決定再次聚焦小米的半導體投資規劃,在探究小米在半導體領域的布局與進展的同時,也從中摸清它隱藏在背後的戰略思路和變化。
與此同時,小米的產業鏈投資戰術是否真能開創出新的技術布局玩法?長路漫漫,小米的造芯之路又體現了雷軍的哪些野心和期待?
今年2月,在小米開年首個產品發布會上,在太空走了一遭的旗艦機小米10再次引起行業熱度,其中撐起產品性能的主角,也從高通驍龍855升級到了驍龍865。
驍龍865「光環」加持的背面,是小米澎湃S2「暗淡」的第三年。
「自研晶元」一詞,從2017年小米5C手機及其搭載的澎湃S1面世後,逐漸成為小米的又一軟肋,而這也是一個早已被行業講「爛」了的故事。
2018年,自小米旗下的半導體公司松果電子重組,成立南京大魚半導體後,小米的自研造芯路在外界看來似乎已經停止了步伐。
雖然在一年後,大魚半導體聯合平頭哥共同發布了名為U1的NB-IoT SoC晶元,面向物聯網領域,內置GPS和PA(功率放大器晶元),支持北斗NB-IoT R13,卻未在市場中掀起太大的浪花。回頭看,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松果電子的官網也早已落滿了灰,顯示無法訪問。
但與小米自研晶元進程緩慢相反的是,小米的半導體投資動作正逐漸加快。
2018年1月23日,小米旗下的紫米 科技 和雷軍合夥創建的順為資本,對從事集成電路(IC)研究和設計的半導體公司——南芯半導體進行了A輪投資,交易金額數千萬人民幣,打響小米踏足半導體投資戰場的第一槍。
隨後兩年裡,小米投資「引擎」不斷加速,相繼入股了雲英谷 科技 、樂鑫 科技 、芯原微電子等19家半導體公司,覆蓋顯示驅動晶元、MCU感測器、Wi-Fi晶元和射頻晶元等多個領域。其中,聚辰半導體、樂鑫 科技 和晶晨半導體3家公司,已成功在科創板上市。
而小米的這股沖勁兒也延續到了2020年,並在市場展現出更猛的勢頭。
自1月16日以來,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在兩個月內共投資了8家半導體公司,新增投資7家,遠遠超過以往頻率。
據公開信息統計, 這8家半導體公司分別為帝奧微電子、速通半導體、芯百特微電子、Fortior(峰岹 科技 )、昂瑞微電子、翱捷 科技 、靈動微電子和瀚昕微電子。
1、帝奧微電子
成立於2010年2月的帝奧微,是一家混合模擬半導體IC設計及製造公司,其創始人兼董事長鞠建宏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在正式創立帝奧微前,他曾在美國仙童半導體有著近十年的工作經驗,負責晶元的設計、技術、應用和市場等工作。
目前,帝奧微面向消費類電子、智能家居、LED照明、醫療電子及工業電子等領域,提供相應的晶元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LED照明元件、超低功耗及低噪音放大器、高效率電源管理電子元件,以及應用於各種模擬音頻/視頻的電子元件。
截至2019年7月1日,帝奧微已申請65項各類專利。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15項、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7項。
據江蘇南通蘇通 科技 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公開信息,2019年6月30日,帝奧微已獲得科創板上市入軌。
而在2020年1月16日,帝奧微也迎來了小米的一筆戰略融資,其股東新增長江小米基金,持股17.23%,但關於交易金額尚未披露。
2、靈動微電子
靈動微電子是一家MCU晶元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立於2011年3月,其董事長兼CEO吳忠潔博士畢業於東南大學,有著多家大型晶元設計公司工作經驗。
在產品方面,靈動微電子基於Arm Cortex-M0及Cortex-M3內核,研發了MM32系列MCU產品,主要為F/L/W/SPIN/P五大系列,分別針對通用高性能市場、超低功耗及安全應用、無線連接、電機及電源專用,以及OTP(One Time Programable)型MCU。
據了解,MM32系列MCU產品已廣泛應用於 汽車 電子、工業及電機控制、智慧家電及醫療、消費電子等市場。
實際上,早在2015年8月31日,靈動微電子就已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但該公司在2019年發布公告稱,其將於3月14日起終止股票掛牌,宣布退市。
緊隨著小米半導體產業鏈投資的擴大,小米也將投資的目光聚焦在靈動微電子的MCU技術優勢上。今年1月19日,靈動微電子獲得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投資的戰略融資資金,注冊資本增至5668萬元,增幅19.88%。
與此同時,小米產業基金管理合夥人王曉波成為靈動微電子新任董事。
3、芯百特微電子
相比於小米投資的其他半導體公司,成立於2018年10月的芯百特則顯得尤為年輕。
據了解,該公司創始人兼CEO張海濤從清華大學微電子專業碩士畢業後,赴美求學獲得了加州大學微電子系博士學位,並在高通、TriQuint和RFaxis公司有著十餘年工作經驗。同時,他也曾帶領研發團隊負責蘋果iPhone5/6和德州儀器WiFi射頻終端項目。
芯百特主要利用高性能射頻晶元技術,進行無線通訊射頻器件的設計和研發,產品布局5G、Wi-Fi和IoT等領域,面向通訊設備、消費電子、 汽車 電子、醫療電子和智能設備等多個市場。
目前,該公司已研發出Wi-Fi 5前端模塊(FEM)、5G通訊功率放大器和射頻開關等產品,與小米、聯想、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等公司達成合作夥伴關系。
今年1月21日,芯百特也披露其第一筆股權融資情況,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投資56.03萬人民幣,持股佔比4.33%,成為該公司第七大股東。
4、峰岹 科技 (Fortior)
成立於2010年5月的峰岹 科技 ,是一家較為低調的IC設計公司,主要研發電機驅動控制專用晶元。
據調查,創始人兼CEO畢磊在2012年曾入選國家中組部的第八批「千人計劃」,而CTO畢超在2015年同樣也入選了第十一批「千人計劃」,這是我國針對引進歸國人才方面,所實行的一項重要人才政策。
與此同時,畢超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導師、IEEE高級會員,並曾擔任新加坡 科技 局資深科學家,在電機技術領域有著豐富的研發經驗。
▲峰岹 科技 CTO畢超
目前,峰岹 科技 在中國和新加坡分別設立了兩大研發中心。
它通過多項三相、單相無霍爾直流無刷驅動等核心技術,研發了直流無刷電機驅動全系列產品,包括三相BLDC專用控制晶元、單相BLDC專用控制晶元、電機專用MCU系列等,廣泛應用於終端設備、無人機、消費電子、家電電和醫療設備等領域。
2014年4月,峰岹 科技 獲得了交易金額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而今年1月21日公開的戰略融資,則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中興創投等機構投資,其中小米投資129.72萬人民幣,股權佔比1.87%。
5、昂瑞微電子
對剛剛搬了新家的昂瑞微來說,小米在2月20日投資的310.71萬人民幣,無疑是個喜上加喜的好消息,在此之前,昂瑞微已經七年未曾進行增資。據了解,這筆投資後小米股權佔比為6.98%,成為昂瑞微的第三大股東。
與此同時,這筆投資昂瑞微也將用於5G手機終端的射頻前端晶元,以及新一代物聯網SoC晶元的研發中。
昂瑞微成立於2012年7月,是我國重要的射頻/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研發廠商之一。
它通過長期積累的CMOS、SiGe、GaAs和GaN等射頻工藝,面向手機終端和物聯網領域,研發了2G/3G/4G/5G射頻前端晶元、藍牙低功耗(BLE)晶元、雙模藍牙晶元、低雜訊放大器等一系列射頻前端和無線連接晶元,量產晶元已超過200款。
據了解,昂瑞微研發的晶元已覆蓋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和智能家居等消費領域,客戶包括三星電子、富士康、中興、TCL和聯想等在內的廠商。
6、速通半導體
與其他傳統晶元廠商相比,成立於2018年7月的速通半導體也較為年輕,是一家Wi-Fi 6晶元設計公司,但它卻是小米2020年半導體投資中唯一非新增投資的企業。
實際上,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在2019年11月19日就已入股速通半導體,成為該公司第六大股東,而這也是小米2019年在半導體領域的最後一筆投資。
基於速通半導體在Wi-Fi 6領域的晶元研發技術,小米決定加大砝碼,並於今年2月20日領投該公司的A輪融資,耀途資本跟投。至此,速通半導體的注冊資本從最初的1040萬人民幣增長至1300萬人民幣,增幅25%。
除了進一步擴大工程研發團隊外,速通半導體還計劃將這筆投資用於Wi-Fi 6 SoC產品的研發和量產中。
據悉,該公司的核心研發團隊有著較為豐富的Wi-Fi 6標准化經驗,此前已在全球范圍內研發了超20款Wi-Fi、藍牙和蜂窩4G的無限SoC晶元組。
現階段,該公司亦正在加速下一代Wi-Fi 6晶元組的研發和量產工作,以進一步滿足市場對Wi-Fi 6晶元的強勁需求。
7、翱捷 科技
翱捷 科技 是一家主要研發移動終端設備、物聯網、導航以及其他消費類電子晶元的基帶晶元設計公司,成立於2015年,並在2017年8月獲得了阿里巴巴的和深創投投資的A輪融資,阿里巴巴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1.75%。
有著豐富的融資歷程的翱捷 科技 在今年2月24日,獲得了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興證投資等機構的戰略投資入股,注冊資本亦從3.63億美元增長至3.75億美元。其中,小米的認繳出資額為519.17萬美元,佔比1.38%。
據了解,翱捷 科技 創始人兼董事長戴保家碩士畢業於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學,還擁有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創立翱捷 科技 前,他還曾擔任射頻晶元公司銳迪科的董事長兼CEO。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在2017年收購了Marvell公司的移動通信部門(MBU),成為我國為數不多擁有全網通技術的公司之一。
目前,翱捷 科技 的產品線已覆蓋2G/3G/4G/5G和IoT在內的多制式通訊標准,並成功研發了移動通信基帶晶元、Wi-Fi晶元、LoRa晶元和多模物聯網可穿戴晶元等多款通信晶元。
8、瀚昕微電子
成立於2017年3月的瀚昕微電子,是一家快充協議晶元公司,包括數模混合晶元、電源晶元等。目前,該公司已擁有LDO(low dropout regulator)、電壓檢測、鋰電池充電、快充介面識別和USB充電協議埠等多條業務產品線,廣泛覆蓋玩具、智能電表及快速充電等領域。
據了解,瀚昕微電子不僅與TCL、SK海力士在2017年達成了數千萬戰略投資合作,同時還是高通、華為和展訊等公司的快充協議供應商,快充協議晶元的累計出貨量已將近1億顆。
就在一周前的3月10日,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宣布新增對外投資,正式入股瀚昕微電子,認繳出資30.86萬人民幣,持股佔比9.92%,成為該公司的第四大股東。
與此同時,瀚昕微電子的注冊資本也從原來的277.78萬人民幣,增長至311.21萬人民幣,增幅12.04%。
不難看出,小米的半導體產業布局和雷軍慣用的「一手生態鏈,一手產業鏈」投資路徑相同,也將「雞蛋」放在了兩個籃子里,一個是自研晶元,一個是產業鏈投資。
但從實際情況看來,小米的自研造芯路走的並不順暢。
據了解,小米在2017年推出的澎湃S1是一顆64位處理器,採用28nm製程工藝和八核心設計,並包含了4顆2.2GHz主頻A53內核、4顆1.4GHz主頻A53內核,以及4核Mali-T860 GPU。
對於互聯網起家的小米來說,澎湃S1的誕生雖然已很不容易,但雷軍將小米半導體研發的第一槍打在了移動智能終端市場,那麼這顆晶元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在性能、工藝和功耗等方面卻仍顯疲軟。
隨著坊間傳言澎湃2晶元因無法突破功耗性能瓶頸,以及高管團隊無力承擔晶元研發和流片等環節巨額開銷,小米原本聲勢浩大的自研造芯計劃漸漸悄無聲息。
雖然隨著松果電子公司的重組,大魚半導體在2019年與平頭哥聯合推出了NB-IoT SoC晶元,但卻表現平平,未能真正刷新行業和市場對小米「造芯能力不足」的標簽。
那麼,雷軍磕磕絆絆的自研造芯夢該醒了嗎?目前看來,這個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在產業鏈投資領域熟能生巧的小米,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漸漸開辟出了一條具有「小米特色」的半導體供應鏈投資路,從側面彌補了自身半導體研發實力不足的短板。
據智東西梳理發現,在過去兩年小米投資的19家半導體公司中,其通過的投資主體除了雷軍合夥創建的順為資本外,還包括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簡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江蘇紫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紫米 科技 )、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武漢珞珈梧桐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和People Better。
而在小米徐徐鋪開的半導體投資版圖背後,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則發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該基金成立於2017年,基金目標規模120億人民幣,主要用於支持小米以及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業務擴展。但與其他重點投資物聯網企業的基金不同,這一基金的對外投資則主要聚焦在半導體領域。
智東西發現,目前長江小米基金在企業工商信息查詢平台上公開的對外投資共24筆,覆蓋手機及智能硬體、電子產品核心器件、智能製造、工業自動化、新材料及新工藝等領域。
其中,該基金半數以上的投資落在了半導體領域,共計13家,已然成為小米投資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武器。
目前看來,「天使投資人」雷軍的半導體投資夢,正蓄足了力向前沖。
2020年,不僅是雷軍宣布啟動小米的「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後的第二年,同時也是小米造芯夢的第三年。
現階段,小米的半導體投資版圖已布局MCU、FPGA、RF、GaN和IP等多個領域,逐漸實現了從半導體材料、電子元器件到IC設計等全產業鏈覆蓋。
但不難發現,小米的造芯夢正在轉舵,從最初雷軍瞄準的移動終端晶元市場,慢慢朝著物聯網市場發展。
最直接的體現在於,小米的智能手機產品硬體依然採用高通晶元為主,而自己的半導體投資重點則布局在應用范圍更廣泛的AIoT領域。
例如,小米投資涉及智能家居領域的半導體公司超過8家,包括無錫好達、晶晨半導體、芯原微電子、安凱微電子和昂瑞微電子等。
這無疑是小米在2018年市場掀起的AIoT發展風口下,落的重要一步棋子。
據市場研究機構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報告數據,2018年我國的AIoT硬體市場規模已達到5000億元,而這一數據到2020年預計將突破萬億。
隨著2019年年初,雷軍宣布要在未來5年內投入100億人民幣在AIoT領域,小米的研發投入費用亦逐年上升。
今年2月13日,小米發布自願性公告公開了最新收入及研發費用。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發費用預期約為70億人民幣,並計劃加大在5G+AIoT領域的重點投入,進一步擴大公司在IoT方面的優勢。
與此同時,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發費用預計將超過100億人民幣,比雷軍在2019年承諾的5年內達到100億研發投入提前了4年。相比之下,2017年小米投入的研發費用僅為31.51億,占總營收2.75%。
從另一角度看,小米更傾向於走「投資雙贏」的造芯路。簡單地說,小米即是那些半導體公司的「金主」之一,同時也是它們的重要客戶。
以小米在2018年11月投資的晶晨半導體為例,該公司以研發多媒體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晶元為主,包括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網路和小米在內的公司均為其客戶。其中,2018年晶晨半導體對小米的銷售金額約2.62億人民幣,占同期營收11.06%。
正是基於這一戰略關系,小米的AIoT業務在2019財年中亦拿下了不錯的成績。
據小米2019年Q3財報數據,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數達到213.2百萬台,同比增長62.0%。
除此之外,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營收156億元,同比增長44.4%。其中,據奧維雲網統計數據,小米電視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以16.9%的市場佔有率穩居國內出貨量第一。
由此看來,小米正以不斷加速的半導體投資布局,彰顯它在AIoT與造芯浪潮下勃勃野心。
但小米的造芯路,光有野心是僅僅不夠的。在半導體投資版圖的背後,小米仍在忍受著「缺芯」和「缺技術」軟肋的刺痛。就目前看來,小米要真正站上行業制高點,成為如雷軍所說的一家「偉大的公司」,它依然缺少一顆「芯」。
回看小米造芯的輿論場,一面是行業對小米自研晶元的調侃和質疑,一面又是資本市場對小米戰略投資的好奇與期待。
現階段,就小米在半導體產業鏈的投資和具體發展情況而言,其造芯突圍仍是一場漫長持久戰。一方面,小米仍在等著松果電子的「東山再起」,並希望「新秀」大魚半導體能後來居上;另一面,雖然小米正不斷擴大半導體投資版圖,卻尚未真正撼動國內頭部玩家的市場地位。
不可否認,小米投資半導體公司雖有助於自身AIoT業務的豐富與擴展,但歸根結底,這些投資對小米自身晶元研發技術的加持力度如何?能否真正給小米帶來技術創新?我們還不得而知。
小米逐漸加速的半導體投資布局,在短期內能為自身的「AI+AIoT」雙引擎戰略提供發展動力,豐富和壯大自身的AIoT業務。但從長期來看,小米雷軍的造芯夢仍道阻且長。
3. 南開教授的化工帝國:新三板轉戰科創板,曾因污染環境狂領罰單
作者 | 文一爾
來源 | 首席科創官
有沒有想過,不只是油漆板材,你使用的油墨、膠粘劑都有可能嚴重傷害身體?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傳統塗料、油墨、膠水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進入人體,從而傷害到人的肝臟、腎臟及大腦神經系統。
目前,這一問題似乎有了好的解決方案。正在沖擊科創板上市的天津久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久日新材」)在招股書里寫到:「UV塗料因其不含揮發性溶劑,是符合國家大氣治理要求和人民 健康 生活需要的環保產品。」
而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正是生產UV塗料等產品的核心原料——光引發劑。
近日,上交所就該公司的股權結構、核心技術、公司治理等39個問題展開了問詢。
久日新材也因其背後的創始人、股東以及生產環節的特殊性,頗受關注。
1998年,南開大學博士畢業留校任教已3年的趙國鋒,面臨著命運的抉擇:公派赴美留學,繼續現在的學術研究工作;抑或是沖鋒陷陣、接管經營已陷入困境的校辦公司。
趙國鋒選擇了後者,而這家南開大學100%控股的校辦企業--南開大學生物化學 科技 開發公司(以下簡稱「南開生化」),正是久日新材的最大出資方,佔比41%。
無論是最初的出資方,還是如今的董事會,久日新材全都充斥著南開大學博士、教授的身影。其主營業務方面更是繼承了出資人們的專業特性。光引發劑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久日新材帶來了超10億元的營收業績。
但按照相關規定,高校領導、幹部以及其親屬是被嚴格限制投資、兼職活動的。針對此問題,上交所也有問詢,久日新材方面回稱,趙國鋒、王立新屬於普通教授、教師,不違反國家教育部的限制性規定。
而目前,久日新材的股份經多次轉讓之後,企業性質逐漸由國有資本控股企業變成了私人控股企業,趙國鋒及其夫人王立新直接及間接持有約26.8%的股份。系久日新材實際控制人。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深創投)持股6.5%,為公司第三大股東。廣東盈峰投資、陳發樹等明星股東,以及久日新材的「前任」上市輔導機構--太平洋證券也出現在了股東名單中。
實際上久日新材,在7年前,就已掛牌新三板,2015年做市轉讓,太平洋證券通過定增取得公司股份。2016年,久日新材聘請太平洋證券為其上市輔導機構,目標直指A股。從簽協議到備案公示,僅用了6天,但之後再無下文。
2019年1月10日,久日新材結束了與太平洋證券的合作,轉而聘請招商證券為其上市輔導機構,而太平洋證券仍為聯席主承銷商。不過,在招股書問詢回復中,久日新材認為股份轉讓程序公開,不存在利益輸送的問題。
除了股東關聯方的爭議,公司的主營業務本身的高污染、高危險的生產屬性也為久日新材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正如公司在重大風險提示中所說的,久日新材所屬行業為專用化學產品製造業,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物是不可避免的。
但顯而易見的是,一旦污染物處理不當,這些化學物質對於水、大氣、土壤等造成的危害將是無法挽回的。
2018年8月8日,久日新材全資子公司,常州久日化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州久日」)被當地政府列入「強制減排重點污染源」清單,因而被要求臨時停產整頓,之後多次被限產。
這已經不是常州久日第一次受到處罰,此前公司曾因原材料泄露,被處罰9萬元;因車間廢氣散逸,被處罰3萬元。
實際上,近三年,久日新材及其子公司,因違反法律法規而遭到的處罰多達18起。其中因環境污染、安全生產、消防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導致的處罰超10起,最高處罰金額為20萬元。
2018年8月20日,位於山東省無棣縣的久日新材全資子公司,山東久日化工的廠區發生爆炸起火。起火原因系受台風「溫比亞」影響,化學物品遇水極速發熱,引燃裝有化學品的塑料桶。所幸無人員傷亡,但給當地環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壞,經濟損失高達230萬元。
上交所對於久日新材的環保事故進行了重點問詢。久日新材回復,上述違法行為由於及時繳納了罰款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整改,因此不屬於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但隨著國家對於環保力度的不斷加強,久日新材生產環節的特殊性,是否會影響到公司的長遠發展,也是投資者關注的問題。首席科創官就該問題與久日新材進行了聯系,但在發稿前尚未收到回復。
當然,久日新材產品的優越性以及研發能力也是其能與國外廠商同台競技的保障。據招股說明書顯示,久日新材是全國產量最大、品種最全的光引發劑生產供應商,光引發劑業務市場佔有率約30%。
2016年-2018年,公司出口銷售收入分別為2.56億元、3.19億元和4.55億元,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超四成,且向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出口銷售收入連年增長。
那麼,久日新材的光引發劑產品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呢?
簡單來說,光引發劑是UV塗料、UV油墨、UV膠粘劑等產品的核心原料,UV系列產品是傳統溶劑型塗料等的重要替代產品,幾乎不釋放VOCs,極大改善了傳統塗料危害人體、造成大氣污染以及易燃易爆等缺陷。
中國感光協會輻射固化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UV塗料產量約5.25萬噸,2017年我國UV塗料產量8.90萬噸,年復合增長率達11.15%,廣泛應用在傢具、建材、印刷、電子、金屬加工等各個領域。
在如此利好的背景之下,久日新材的總體營收、利潤也較為可觀。
從財務數據上來看,2016年-2018年期間,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6.39億元、7.40億元及10.05億元,增幅達15.80%以及35.81%;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140.94萬元、5059.23萬元、1.76億元,增幅較大。
久日新材在問詢回復中透露,公司的利潤、大客戶主要來自美國、歐洲、日本,如若境外國家或地區對公司產品實施關稅或貿易保護措施,公司的經營業績將受到不利影響。
相比業績的迅猛增長,近三年來久日新材的研發費用投入以及毛利率卻一直較低。
2016年-2018年,其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均處於4%左右,略低於行業平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久日新材列舉的同行可比公司名單中,固潤 科技 (835595.OC)在2018年,營收增長率高達249.80%,增速是久日新材的六倍。
除此之外,久日新材還面臨來自揚帆新材(300637.SZ) 和強力新材(300429.SZ)的競爭考驗,前述兩家公司的市值分別為30.04億元和52.09億元。
就拿久日新材的營收大頭產品光引發劑來說,2018年,久日新材在該產品的毛利率為39.52%,而揚帆新材、強力新材的毛利率分別為42.64%和45.06%,固潤 科技 的毛利率則高達48.20%。由此看來,久日新材還有不少努力的空間。
此次在科創板,久日新材能否創出一片天地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4. 科創板再過3家!實控人持股18%、申報稿錯誤多 亦順利過會
剛剛,科創板迎來了第二批上會企業,福光股份有限公司、蘇州華興源創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煙台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均順利過會。
本次參與審議的5名上市委委員分別為張忠、袁偉榮、林勇峰、陳曉、張建偉。本次上會3家企業基本情況如下:
一、福光股份
福光股份成立於2004年2月,注冊資本為11,478.1943萬元,是專業從事軍用特種光學鏡頭及光電系統、民用光學鏡頭、光學元組件等產品科研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是福建省重要的軍民融合企業、全球光學鏡頭的重要製造商。實際控制人為何文波,合計控制公司37.69%的股份。公司報告期財務數據如下:
審核意見:
1.請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中補充披露保薦機構對 2018 年發行人研發費用中全玻和玻塑鏡頭分類統計及相關廢料核算的結論性意見。
2.請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中補充披露保薦機構對高端核心技術產品、普通核心技術產品分類依據的核查結論性意見。
上市委會議提出問詢的主要問題:
1.發行人首輪問詢回復中將原未列入核心技術產品的大部分產品定義為普通核心技術產品,列入了核心技術產品。改變統計口徑後,使用核心技術的產品銷售佔比由不到 50%上升至 90%以上。請發行人代表:(1)說明將產品劃分為高端核心技術產品及普通核心技術產品的行業依據,將大口徑透射式天文觀測鏡頭的設計與製造技術之外的其他技術界定為核心技術的依據。(2)結合高端安防監控鏡頭和車載、高端紅外鏡頭在報告期內毛利率水平更接近於普通安防監控鏡頭,且車載、高端紅外鏡頭的毛利率呈現大幅下降趨勢,說明將上述兩類產品列入高端核心技術產品的理由是否充分。(3)結合發行人核心技術集中體現的定製產品報告期收入規模較小、具體產品應用情況,說明發行人客戶需求及未來市場規模,是否為以非定製產品為主要業務的公司。請保薦代表人就上述事項說明核查過程及結論。
2.根據申請文件,發行人購入鏡片主要運用於鏡片加工要求較低的產品,自製鏡片主要運用於高端核心技術產品。報告期內,發行人采購鏡片及鏡片委外加工支出分別為 6156.70 萬元、13220.99 萬元和 10088.88 萬元,占各期營業成本比重分別為27.81%、34.41%和 19.72%。請發行人代表說明:報告期內,主要使用自製鏡片的鏡頭銷量、銷售額與高端核心技術產品銷售收入金額及變動趨勢是否匹配及原因。
3.根據申請文件,發行人實際控制人何文波控制 37.51%的股份,第二大股東福建省國資委全資控股的信息集團持有 29.62%的股份。本次發行完成後,何文波控制發行人股份比例下降為不足 30%。請發行人代表說明認定何文波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的依據,並說明在本次發行完成後是否可能存在發行人控制權變更的情形及其對發行人的影響。請保薦代表人就上述事項說明核查過程及結論。
4.請發行人代表說明:(1)報告期內研發費用持續增長,占營業收入比例持續提高,但仍無法滿足主要客戶產品升級換代需求的原因和商業合理性。(2)與研發活動及研發費用歸集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及有效執行情況。(3)對研發廢料單獨編制清單、報批,但處置時與其他廢料一並處理,未單獨核算研發廢品銷售情況,是否影響研發費用核算的准確性。請保薦代表人就上述事項說明核查過程及結論。
二、華興源創
華興源創成立於2005年6月,注冊資本為36,090.00萬元,是國內領先的檢測設備與整線檢測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從事平板顯示及集成電路的檢測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應用於LCD與OLED平板顯示、集成電路、 汽車 電子等行業。實際控制人為陳文源、張茜夫婦,合計持有公司93.15%的股份。公司報告期財務數據如下:
審核意見:
1.請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中分項補充披露各核心技術對應 的產品銷售收入情況。
2.請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中補充披露其蘋果公司合格供應 商的資格是否存在被取消或不能持續的風險。
3.請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中補充披露,保薦機構對報告期內 發行人與泰科集團交易事項有關的內控執行、對經營成果影響、相關信息披露核查的結論性意見。
上市委會議提出問詢的主要問題:
1.根據申請文件,報告期內泰科集團既是發行人前五大供應商,又是前五大客戶。2018 年發行人營業收入比 2017 年下降 26.63%,但向泰科集團銷售收入增長 388.07%。發行人實際控制 人陳文源曾任蘇州泰科董事(至 2016 年 6 月),多名高級管理人 員、核心技術人員在發行人處任職前曾就職於蘇州泰科。 請發行人代表說明:(1)根據申請文件,發行人通過日本泰 科對日本夏普和日本 JDI 銷售,除所述信用期優勢外,說明該等 安排有無其他未披露原因;向日本泰科支付 3%-10%技術支持及 客戶服務費的業務實質,定價公允性,實際訂單中未單獨約定上 述費用,是否有其他文件約定。(2)根據申請文件,各級代理商 銷售價格基本透明。結合市場價格說明向日本泰科采購相關產品 的原因及公允性。(3)結合招股書披露的蘋果公司指定交易內容, 說明申請文件將泰科集團披露為蘋果公司指定第三方、蘋果產業 鏈廠商的依據。請保薦代表人就上述事項說明其核查過程,並就上述事項有關的發行人內控執行、對經營成果影響、相關信息披 露發表結論性意見。
2.請發行人代表說明:(1)2018 年檢測治具收入增長是否 均來自於非消耗部件,與非消耗部件無需定期更換的特點是否相 符,消耗部件和非消耗部件的更換周期如何確定。(2)2019 年檢測治具生產、銷售計劃。(3)除柔性 OLED 的顯示與觸控檢測 技術外,其他核心技術應用取得的營業收入情況及相關數據的匹配關系。請保薦代表人就上述事項說明核查過程及結論。
3.請發行人代表說明:(1)公司歸集、披露的研發費用中, 需求響應類研發活動和主動儲備類研發活動費用的各自佔比。(2) 需求響應類研發活動發生的費用,公司將其歸入研發費用而非產 品成本的合理性。請保薦代表人就上述事項說明核查過程及結論。
三、睿創微納
睿創微納成立於2009年12月,注冊資本為38,500萬元,是一家專業從事非製冷紅外熱成像與 MEMS 感測技術開發的集成電路晶元企業,致力於專用集成電路、MEMS 感測器及紅外成像產品的設計與製造。
實控人持股僅為18%
招股說明書披露,發行人股份較為分散, 馬宏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 18.00%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報告期內,馬宏持有發行人股份從未超過 30.00%,公司第二大股東李維誠持有發行人 12.17%的股份,梁軍持有發行人5.68%的股份,深創投持有發行人 5.63%的股份。 其中馬宏股份鎖定期為36個月,李維誠、梁軍股份鎖定期僅為12個月。
註:後續鎖定期調整為60個月
申報稿錯誤較多
公司報告期財務數據如下:
審核意見:
1.請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中補充披露保薦機構對境外銷售 真實性的核查結論性意見。
2.請發行人結合報告期內普通合夥人變化及權益結構,在招股說明書中補充披露煙台赫幾、煙台深源所持發行人股份的鎖定 期依據;補充披露承諾在上市後60個月內特定條件下表決權委 托的相關股東的股份鎖定期安排。
3.請發行人說明認定馬宏為實際控制人的依據,與其他相關 股東是否存在一致行動關系。
上市委會議提出問詢的主要問題:
1.根據申請文件,實際控制人馬宏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 持有發行人 18.00%股份,第二大股東李維誠及其配偶合計持有發行人12.82%股份。請保薦代表人就下述事項說明核查過程及結論:(1)認定馬宏為唯一實際控制人的依據,是否符合發行人 實際治理及經營情況。(2)馬宏之外的其他股東是否可以通過行使股東權利對發行人經營施加重大影響,是否存在因重大違法行為、與發行人有同業競爭等而不將其認定為共同實際控制人的情形。(3)發行人 歷史 上有多次代持安排,未被認定為實際控制人的其他股東所持發行人股份權屬是否清晰、是否有代持或爭議,是否有其他一致行動安排。 (4)股份鎖定期確定依據,承諾在上市後 60 個月內特定條件下表決權委託的相關股東的股份鎖定期安排,上述委託是否構成一致行動 。
2.根據申請文件,發行人報告期內境外收入分別為 3.79 萬元、756.73萬元和 8177.30萬元。請保薦代表人說明:(1)2018 6 年度發行人境外客戶收入大幅增加但展會費用下降的原因。(2) 發行人回復說明所有的境外銷售快遞費用都不用公司承擔運費, 又說明展業過程中根據客戶需求區分運費、保險費由誰承擔選擇 不同的貿易方式,上述回復是否一致,貨物快遞的收件人是最終 客戶還是經銷商,相關貿易方式是否真實。(3)發行人未申請境 外專利,境外銷售是否存在侵犯境外知識產權風險及其他市場風險。
3.根據申請文件,2018 年末存貨余額為 2.56 億元,公司尚 有若干意向訂單,合計金額約為 2.35 億元。報告期內發行人原 材料價格持續下降。請發行人代表結合報告期內從確定意向到簽 訂訂單再到實際供貨各階段時間周期的 歷史 數據,進一步說明在 原材料價格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提前大量備貨的商業合理性,相關存貨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請保薦代表人就上述事項說 明核查過程及結論。
本文源自梧桐樹下V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5. 深創投等沙丘導師機構所投企業上市;校友企業所投企業成功 IPO;校友會舉辦開年聚會……| 沙丘匯 · 2 月
2月,多家沙丘導師機構投資的企業在各地上市,其中包括深創投、華蓋資本、元禾璞華、清控銀杏、聯新資本投資的亞信安全在科創板上市,國中資本、元禾控股投資的東微半導體也在科創板上市,毅達資本投資的匯通達、紐泰格上市。廣發乾和投資的實朴檢測成功IPO,普蕊斯獲得證監會同意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批復。德師傅榮登第五屆畢馬威中國領先汽車科技企業50創新服務領域榜單,金豪特投資的金徽股份在上海主板上市。北京、上海校友會也舉辦開年聚會。沙丘投研院作為清科創業旗下的高端投資培訓品牌,致力於培養擁有全球視野、擅於捕捉中國市場機會、具有超強實戰經驗的投資家。沙丘之名源自美國矽谷高科技企業的引擎、位於斯坦福大學西側的沙丘路,上百家聲名如雷貫耳的投資機構聚集於此,投出了Apple、Google、Amazon、Facebook等成功科技企業。沙丘投研院,聞道·明己·致遠,共築中國投資界的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