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詳情 » 上市公司兼並虧損企業

上市公司兼並虧損企業

發布時間: 2025-01-18 10:56:27

1. 什麼是上市公司虧損

上市公司虧損是指某上市公司在一定時期內其總收入小於總支出,導致的凈利潤為負值。


解釋如下:


上市公司是指經過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公開交易其股票的企業。這些企業由於其規模大、運營規范,因此其經營狀況和盈利狀況受到廣大投資者關注。


虧損,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在一定時間內,其收入不足以覆蓋其成本和其他費用,導致最終計算的凈利潤是負值。對於上市公司而言,虧損意味著其經營過程中出現了某種不平衡,可能是市場環境變化、管理決策失誤、競爭加劇等因素導致的。


從財務角度看,上市公司虧損意味著其資產總值少於負債總值,這種情況會直接影響公司的股價。因為投資者通常會根據公司的盈利狀況來評估其股票的價值。如果公司出現虧損,投資者可能會對其未來發展持謹慎態度,可能導致股價下跌。


此外,虧損還可能影響公司的信譽和融資能力。長期虧損可能導致公司面臨債務危機,甚至可能影響其繼續運營的能力。因此,上市公司需要採取有效措施來改善其經營狀況,以實現盈利,從而維護其股東利益和市場地位。


總之,上市公司虧損是一個重要的財務指標變化,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時期內的經營狀況不佳。這對投資者、公司自身以及市場都有一定的影響,需要各方面共同關注和應對。

2. 國家鼓勵上市公司兼並重組將會帶來什麼後果

為了配合股權分置改革,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中國有股股權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鼓勵將資產重組與股權分置改革結合起來,這為上市公司並購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而且隨著宏觀經濟進入收縮期,公司並購面臨有利的大環境,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使上市公司並購的小環境有所改善;以往的上市公司並購效果並不令人滿意,存在著諸多缺陷,需要管理層從政策方面加以規范和支持,為上市公司並購創造更有利的條件,更好地發揮其行業整合、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同時可以有效激活市場熱點,推動行情發展。
一、 上市公司並購的環境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
1、 宏觀經濟進入收縮期對公司並購有利
從國外成熟資本市場的歷史來看,當宏觀經濟進入收縮期時,通常會興起並購高潮。以美國為例,80年代末期,在經歷了8年的擴張之後,美國經濟開始收縮,此時興起了並購潮,多以惡意並購為主,目的是將競爭對手買下,以降低市場競爭;2000年「網路經濟」泡沫破滅之後,美國經濟開始新一輪收縮,期間軟體行業掀起並購潮,收購目標主要是具有過硬技術和穩定客戶的公司,收購的目的則是為公司尋求新的盈利增長方式,從而較好地實現行業的整合。
之所以會出現以上局面,首先要從公司並購的動機談起。公司兼並的根本動因,一是為了追求利潤,通過公司兼並可以擴大經濟規模,增加產品產量,獲得更多的利潤;二是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通過公司兼並可以減少競爭對手,獲取對方的經驗,增加自己的市場份額,或是進入新行業,拓展自身的盈利點。在經濟擴張時期,公司的經營和前景都十分看好,估值水平較高,並購目標公司所需的成本也較高;但在經濟收縮時期,公司的估值水平較低,有實力的公司可以實現低成本的擴張,因此容易出現並購潮。
我國最近一輪經濟擴張主要是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和以往一樣,由於投資體制的缺陷,每一輪投資拉動的經濟快速增長,都會在部分行業和領域形成投資過熱的局面,投資熱情過後留下的是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等不良後果。投資效率低下,導致產品雷同,技術含量不高,企業只能依靠競相壓價等惡性競爭手段,企業生存環境惡劣;反映在出口方面,其後果就是中國出口的多種低附加值產品在國際上屢遭反傾銷制裁。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充分發揮公司並購在產業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特別是在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周期性行業進入調整的階段,公司估值水平相對較低,形成對公司並購有利的大環境。
2、 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使上市公司並購的小環境有所改善
正在推進中的股權分置改革是證券市場重大的制度性革命,順利完成之後全流通將成為現實,這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利於上市公司並購:
(1) 股價因對價支付而自然除權,降低市場總的估值水平。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時非流通股股東會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如果按照A股流通股股東平均獲得10送3的對價補償,按照市值不變法計算,股價通過自然除權將下滑23%,盡管實際可能不會下滑這么多,但市場總的估值水平將有一定下滑,收購方的成本也將降低;
(2) 股權分置問題解決後,股權定價將完全市場化,在採用協議方式並購時,既可以避免原有的暗箱操作,也可以促使國有股的管理者逐步擯棄以凈資產為定價標準的觀念,使上市公司資產在市場定價基礎上進行流通,提高了實質性並購重組成功的概率,從而達到合理配置資源的目的。
二、 影響上市公司成功並購重組的根源
這里所指的成功是指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效果,即達到行業整合、持續提升公司業績和股價的目的。我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第一案是1993年深寶安通過二級市場收購延中實業股票,從而成為其第一大股東;1997年至2001年迎來了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高潮。在這數百起的並購案中,取得真正意義上成功的案例極少,絕大多數都是曇花一現的報表重組,借重組掏空上市公司的欺詐行為也屢見不鮮。2002年後隨著《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出台以及管理層收購被禁,政府對並購市場的規范反而使我國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陷入低潮,這也證明之前的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非常不成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如下:
1、 多數並購重組方只關註上市公司「殼資源」價值
這是由我國證券市場的特殊性造成的。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的上市資格是按指標下放的,企業到證券市場融資受到十分嚴格的限制,但融資的成本卻很低,因此多是由老牌國有企業優先獲得上市資格;當這類公司經營不善成為虧損公司後,就成為具有較高價值的「殼資源」;並購重組方控殼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行業整合,而是為了再融資以獲取成本低廉的資金。因此「報表重組」盛行。隨著政府一再提高再融資資格,並加強對上市並購重組過程的規范,以及虧損類上市公司的逐漸增多,「殼資源」的價值大打折扣,市場內並購重組的熱情逐漸冷卻。
2、 政府對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過度參與
由於歷史原因,本地企業的上市名額均由地方政府掌握,上市公司對地方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當公司陷入困境時,地方政府通常都會想方設法保住其上市資格,因此積極介入和主導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客觀上,地方政府的介入對於推動重組的實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其過度參與則干擾和違背了市場規則,產生很大的負面作用。
(1) 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地方政府在重組方的選擇上往往排外,這樣就將一些有真實重組意圖的並購方拒之門外,導致競價環境缺失。
(2) 為了促使「保殼」成功,地方政府往往強行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換取其劣質資產,也就是所謂的資產置換,然後給予注資方在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條件作為補償。這種做法負面效果逐漸顯現:一是政府原先承諾的優惠政策無法兌現導致政府和企業間的糾紛和矛盾;第二種情況更為普遍,就是重組方把最終目標放在通過「殼資源」融資上,暫時接受政府提出的較為苛刻的條件,並不關心上市公司的未來。
此外,目前涉及國有股的審批過程仍較為復雜。在上市公司的並購過程中,國有股通過並購進行轉讓不僅需要經過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審批,還需要財政部的審批,最後還需要證監會的審批,耗時長,手續復雜。
三、 政府應為後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並購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如前所述,以往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並不十分成功,不過目前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都在發生有利的改變,政府應當為上市並購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藉此推動行業整合,做大做強企業,並促進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進行。
為此,政府應當至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做出改進:
1、 淡化國有股轉讓審批手續的行政色彩。由於國有股在我國上市公司股權中所佔的比重相當大,對上市公司能否順利並購將產生決定性影響,因此需要給國有股轉讓審批手續重新定位,淡化行政色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首先,在需要國家控股的行業和公司,由法律規定控股比例,超出該比例的股份應該由國有資產管理人進行市場化運作。其次,「股份有限公司國有股股東行使股權時轉讓價格不得低於每股凈資產」的限制,在股權分置問題解決之後顯得不合時宜,價格應當由市場來定。
2、 地方政府在上市公司並購中的正確定位。首先,地方政府不應當成為並購的交易方,而是要擔當好交易監管者,或是做好牽線搭橋的工作。其次,地方政府應當有勇氣打破地區封鎖和條塊分割的勇氣和遠見,積極歡迎有意進行實質性並購的重組方參與收購競價。
3、 鼓勵和放寬並購融資工具創新。從國外市場的成熟經驗來看,上市公司並購中,融資問題是決定並購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特別是在完成大規模並購的時候通常需要綜合運用現金、股票、可轉換債券和認股權證多種方式,僅靠企業自有資金很難完成。我國公司並購融資工具單一,而且運用受限:目前《商業銀行法》規定「信貸資金不得用於股權性投資」;《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規定「目標企業不得為收購方提供財務支持」;企業債發行僅局限於國有大型重點企業,而且需要發改委安排發行額度和審批;可轉換債的發行也是十分嚴格。並購融資工具的單一將限制上市公司並購的順利進行。當然,如果採用股權置換的方式可以避免大量現金的支付,但在市場化的條件下,股東可能要求必須用現金支付收購對價。因此,政府需要採取措施鼓勵和放寬並購融資工具的創新,為上市公司並購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3. 虧損的企業可以被上市公司重組進而實現上市么有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

1、虧損的企業可以被上市公司重組;
2、重組後能否上市得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3、《公司法》、《證券法》、其他相關法律、法規。
4、問題補充:企業有累計虧損的不用先彌補虧損么?如果是被重組公司要上市,必須符合第3點的要求。

4. 上市公司連續虧損兩年是否摘牌

一、上市公司連續虧損兩年不會被摘牌,但是會有退市警告,交易所會對公司股票進行ST處理。
二、上市公司出現連續三年虧損
1、交易所可以自其公布第三年度報告之日起,對其實施停牌,做出是否暫停上市決定。
2、公司暫停上市後45日內允許其申請為期一年的寬限期,在寬限期內第一個會計年度盈利的,公司在公布年報後將被允許提出恢復上市申請。
3、該公司如沒有提出寬限申請、或申請未獲批准、抑或寬限期內未公布年報和恢復上市申請未獲批準的,將被終止上市。
(1)退市制度主要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避免出現以次充好的情況。
(2)可以讓市場機制發揮優勝劣汰的調節作用,讓市場的秩序得到穩定,投資者投資回歸到理性。
(3)上市公司如果規避退市,進行內幕交易,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損失將會是慘重的。好的退市制度,才是維系市場健康發展的保證。
三、如果PT公司能夠扭虧為盈,可以申請恢復上市。
拓展資料
一、怎麼看公司盈利還是虧損 通過財務報表裡分析資負債情況,查看利潤表是否盈利,現金流量是否增加。
1、查看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查看所有者權益是否有增加,所有者權益增加股價有望上漲。
另外可以查看應收賬款或存貨等,應收賬款過多,會有信用影響;如果企業要靠變賣存貨才有盈利,那麼公司後市不被看好。
2、查看利潤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反應日常經營能力,正數說明盈利,負數說明虧損。利潤表要與過去做對比。
3、查看公司的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占現金總流入比重大的企業,經營狀況較好,財務風險較低,現金流入結構較為合理。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越大,企業面臨的償債壓力也越大。
如果上市公司年報虧損的原因?
1、計提商譽造成的虧損
如果上市公司年報虧損,不是因為正常的經營活動不佳而造成的虧損,而是因為計提商譽造成的虧損,那麼上市公司的未來還是有希望的,利潤可能會重新回到正增長的軌道。
2、連續虧損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年報連續虧損,那麼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會暫停上市或退市。
3、突發性情況造成的虧損
一些上市公司年報虧損,是突發性情況造成的,未來不一定會經常出現,日常經營會正常持續,那麼還是有投資機會的。

熱點內容
股票中的印花稅怎麼算的 發布:2025-01-18 14:01:29 瀏覽:606
美股市盈率和股息率 發布:2025-01-18 13:54:19 瀏覽:311
四川省地方稅務局印花稅 發布:2025-01-18 13:35:32 瀏覽:357
寧波杭灣新區有沒有企業上科創板 發布:2025-01-18 13:24:32 瀏覽:197
恆長醫投集團股票 發布:2025-01-18 13:00:14 瀏覽:646
股票高市盈率代表什麼 發布:2025-01-18 12:57:51 瀏覽:823
手機股票持倉製作軟體 發布:2025-01-18 12:56:31 瀏覽:26
股票賬戶登錄修改手機號 發布:2025-01-18 12:55:04 瀏覽:710
為什麼股票軟體轉不了了 發布:2025-01-18 12:54:17 瀏覽:829
對方裝修我們用交印花稅嗎 發布:2025-01-18 12:43:19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