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和印花稅是上交國庫
❶ 企業交稅是歸地方政府還是歸國家
企業交的稅部分歸國家,部分歸地府。
1、增值稅:國家75%,地方25%;
2、營業稅:鐵道部、各銀行總行、各保險總公司集中交納的歸國家,其餘歸地方;
3、企業所得稅:鐵道部、各銀行總行、海洋石油企業集中交納的歸國家,其餘部分國家60%,地方40%。
(1)企業所得稅和印花稅是上交國庫擴展閱讀:
消費稅或改為中央地方共享稅
作為財稅改革中稅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消費稅未來或改為中央和地方共享稅。其中,劃歸中央收入的稅目仍然由國稅部門徵收,而劃歸地方收入的稅目則改為由地稅部門徵收。
專家認為,消費稅由中央稅改為共享稅,可以作為地方主體稅種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方稅收的自主權。劃歸地方的稅目由地稅部門徵收,一方面有利於加強征管,另一方面有利於增強消費地政府對改善地方消費環境和提高地方消費能力的關注。
消費稅是以消費品的流轉額作為征稅對象的各種稅收的統稱。消費稅是典型的間接稅,實行價內稅,稅款最終由消費者承擔。現行消費稅的徵收范圍主要包括煙、酒、鞭炮、焰火、化妝品、成品油等十幾個稅目。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消費稅或改為中央地方共享稅 或面臨操作層面難題
人民網-將共享稅作為央地稅收劃分主力
❷ 國家金庫扣的是什麼錢
1. 國家金庫扣除的一般是企業應繳納的稅費,包括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社保經費、印花稅、員工個稅等。
2. 國家金庫扣款並非社保,而是個人和企業應繳納的各種稅收。
3. 根據法律定義,「國庫」是指國家金庫,負責處理國家財政預算資金的收納、劃分局限、留解、退付和庫款支撥等業務。
4. 如果對國庫扣款的具體情況有疑問,建議直接咨詢稅務機關。
5. 納稅人依法有納稅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六條規定了這一點。
6. 國家金庫扣銀行里的錢通常是因為退稅,稅款需要歸集到國庫,退稅時會打回個人銀行卡。
7. 若有退稅或其他利息稅被扣除,可以核實款項被扣的原因,對卡上交易有疑問時,可聯系銀行客服查詢。
8. 銀行扣費通常有合理依據,若有異議的扣費,可能是綁定的代扣、代繳或賬戶管理費用。
❸ 中央與地方稅收如何分成
一、國稅部門徵收的主要稅種包括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車輛購置稅等;地稅部門徵收的主要稅種(含部分基金)包括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以及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收入等。
一、國稅、地稅部門徵收繳入國庫後,根據現行中央、省、市分稅制財政體制規定,各稅收(基金)入庫後分成比例如下
1、增值稅:75%入中央級國庫、25%入市(或區、或縣)級國庫;
2、消費稅:100%入中央級國庫;
3、企業所得稅:60%入中央級國庫、15%入省級國庫、25%入市(或區、或縣)級國庫;
4、金融、鐵路、石油、石化等部分中央跨地區經營企業稅收100%入中央級國庫;
5、個人所得稅(利息稅):100%入中央級國庫;個人所得稅(其他個人所得稅):60%入中央級國庫、15%入省級國庫、25%入市(或區、或縣)級國庫;
6、車輛購置稅:100%入中央級國庫;
7、營業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教育費附加:100%入市(或區、或縣)級國庫;
8、地方教育附加收入:市區,10%入省級國庫、90%入市(或區)級國庫;縣級,100%入縣級國庫;
9、地方水利建設基金:50%入省級國庫、50%入市(或縣)級國庫;
二、國稅部門徵收的主要稅種包括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車輛購置稅等;地稅部門徵收的主要稅種(含部分基金)包括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以及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收入等。
三、此外,以上稅收除中央、省分成後,屬市區部分的,按現行市與各區財政體制,收入范圍劃分情況為:市級固定收入主要是部分重點企業及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稅收;其他企業稅收按照屬地原則歸屬各區。同時,區級根據核定的上解基數承擔體制上解。
(3)企業所得稅和印花稅是上交國庫擴展閱讀
一、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明確「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並,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征管等職責;
二、2000年以後,中國又有兩次大的稅收分成改革,把原來屬於地方財政的企業所得稅變更為共享稅,中央佔50%,到2003年又佔到60%,所以從這個時候,企業所得稅變成了一個共享稅。按照國地稅征管體制,一旦變成共享稅,稅種的徵收就由地稅局轉移到國稅局。
三、國地稅合並以後,地方沒有主體稅種,稅收減少了,地方的收入肯定會大幅度的減少,財力越來越集中在中央。通過兩個方式彌補:一是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二是將地方的一些事權上移給中央。這兩種方式,都可以減少地方的財政壓力,目的都是減少地方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