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新三板企業名單
Ⅰ 湖南省長沙市星沙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湖南省長沙市星沙經濟開發區位於長沙國開區。
長沙市星沙經濟開發區逐步形成了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含集成電路)、軍民融合的「兩主一特一融合」產業格局。其中,以三一集團、鐵建重工、中聯工起、山河智能為代表的工程機械產業在堅持做強做優主業的基礎上,
加快轉型創新,實施跨界經營,品牌知名度與市場覆蓋率觸及全球,正加速打造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2018年成功晉級千億產業集群。三一重工、鐵建重工、山河智能躋身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
以上汽大眾、廣汽菲克、廣汽三菱、長豐集團、眾泰汽車、北汽福田、博世汽車、索恩格汽車、住友橡膠為代表的汽車製造及零部件產業發展迅猛,集聚了六大整車知名汽車品牌,是長沙市星沙經濟開發區首個千億產業集群。
2018年,整車產能超過100萬輛,產量達59萬輛,廣汽三菱祺智EV、長豐獵豹CS9 EV300、眾泰汽車雲100PLUS等系列新能源車型相繼上市,汽車全產業鏈加快形成。以藍思科技、國科微電子、維勝科技、紐曼數碼為龍頭的電子信息(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平穩,
產業鏈條向下游製造、封裝、測試等不斷延伸。
(1)湖南長沙新三板企業名單擴展閱讀:
2018年,經濟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70億元,同比增長7.1%;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0億元,增長10.1%;進出口總額1035.7億美元,增長20.7%;實際利用外資9.8億美元,增長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9億元,
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3.7億元,增長10%;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萬元,增長7.8%。
截至2018年底,經濟開發區已累計為國家創造超過1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值、8000多億元稅收,經濟密度、創新濃度、開放程度躍居全國前列,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三連冠,躋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列,入選江蘇省改革開放40周年先進集體。
2015年,經濟開發區全年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7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57.2億元,稅收佔比達93.6%,各類稅收總收入超670億元;進出口總額796億美元,下降0.9%(按人民幣計為4945億元,增長0.3%);
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612億元;R&D投入佔GDP比重達3.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6萬元。
2014年,經濟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0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0.3億元,增長11.3%;實際利用外資19.6億美元、進出口總額802.8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700億元。
2014年,蘇州工業園區累計吸引外資項目超5200個,實際利用外資267億美元,其中91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150個項目;
全區投資上億美元項目139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7個,2014年計實現新興產業產值239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0.5%,萬元GDP能耗為0.272噸標准煤。
至2011年,經濟開發區累計上交各類稅收近70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48萬個,城鎮職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超過3.3萬元和1.3萬元。
2010年,經濟開發區旅遊人數達到300萬人次,2011年,僅1-6月份,就已經超過了250萬人次。
2014年,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719億元、新興產業產值2330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分別比上年提高4.3個和2.4個百分點,達到了68.5%和58.7%。
2014年,經濟開發區生物醫葯、納米技術應用、雲計算等三大新興產業分別實現產值283億元、200億元和192.8億元,
分別增長23%、48%和31.3%,在自主品牌方面,園區50家重點科技型自主品牌企業銷售收入均超億元、銷售總收入增長15%,新增上市企業3家,累計達1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8家。
2015年,經濟開發區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0.8%;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機構574家。
2014年,服務產業倍增發展,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0.8%;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機構574家,外資銀行數量在全省排名第一;經認定的各級總部項目達70個。
2013年,經濟開發區完成服務業增加值755.3億元,增長12.8%,佔GDP比重39.7%,全年社零總額增幅16.2%;服務外包預計全年完成服務外包合同金額39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約45%,新增市級總部機構4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級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Ⅱ 新三板的國家試點的高新區有哪些
最初新三板僅限於中關村,後來擴展到天津、上海、武漢高新區,現在已經擴展到全國了,且不限於高新區,唉任何區域注冊的企業都可以在新三板掛牌。
Ⅲ 中訊四方是三板精選層嗎
中訊四方是三板精選層。中訊四方是新三板中的老企業了。
因為中訊四方2005 年成立,2010就掛牌了新三板,掛牌歷史達到了10年。而大部分新三板企業都是在2014年之後掛牌的。
回顧中訊四方的發展歷史,一直在不斷的擴充版圖。但是營收微增長,利潤不斷下滑,一直到虧損。
公司的野心很大,從產業鏈上游聲表器件(聲表面波濾波器、聲表面波濾波器組和聲表面波延遲線)一路介入到中游(收發組件、連接組件、檢測組件等微波組件,用於軍用雷達、導航、制導、民用手機基站、短波通訊中繼站、無線通訊、無線傳輸等)、下游(系統集成,訓練模擬器等)。
對於大公司來說,問題不大。但對於一個小公司來說,什麼都做的結果往往不好。
在擴張的過程中,中訊四方還玩跨界,介入農業植保無人機等不太相關的領域。
在2010年時,聲表器件的軍品領域,中中電集團二十六所約占據市場份額的 60%,長峰聲表公司約占據 30%,中訊四方約占據10% 。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國內微波組件的市場需求超過 1100 億元,軍用領域主要用於通信、雷達和電子對抗,市場需求超過 800 億元,民用領域主要是無線通信和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需求超過 300 億元。
國內軍用微波組件領域業務規模最大的是兩所一廠,兩所是中電 13 所和中電 55 所,一廠是亞光電子,之前是國有企業,後被亞光科技收購。民營廠商來看,航錦科技(子公司長沙韶光)、天箭科技、紅相股份(子公司合肥星波)、雷科防務(子公司博海創業、西安恆達)、皖通科技(成都賽英)、和而泰(鋮昌科技)等規模較大。
盛路通信(002446) 收購南京恆電和成都創新達後,2019 年軍工業務收入規模達到 2.97 億,南京恆電和成都創新達凈利潤合計達到 8483 萬,在軍用微波組件和系統業務領域,業務規模躋身民營第一梯隊。
中訊四方在微波方面的營收2019年是7836萬,和亞光科技、航錦科技、盛路通信差距較大,市場份額佔比很小。
因此,中訊四方在每個領域都是並非龍頭,和行業第一名差距非常大,每個領域都沒有多大的競爭優勢。
中訊四方的問題歸結為一句話:實力撐不起野心。
拓展資料:
公司簡介:
1.公司全稱:北京中訊四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成立日期:2005-09-23
3.實際控制人:張敬鈞,董啟明
4.法人代表:董啟明
5.公司電話:010-58937383-807
6.公司郵箱:[email protected]
7.會記事務所: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8.主營業務:微電子器件(以聲表器件為主)、微波組件及通信系統集成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9.行業分類:信息技術-技術硬體與設備
10.注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豐秀中路3號院3號樓3層101-3-301
11.辦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豐秀中路3號院3號樓3層101-3-301
12.公司簡介:公司是一家專業設計和生產聲表面波器件等系列產品的民營高科技企業.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聲表面波濾波器、聲表面波濾波器組、聲表面波諧振器、聲表面波延遲線等。
Ⅳ 截至2012年新三板上市公司有哪些
主要公司簡介:
張江高科【600895】:
繼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之後,上海市張江高新區企業將成為第二個進入「證券公司**股份轉讓試點」的高科技園區,這意味著**股份轉讓試點(**股份轉讓系統也稱「三板市場」)正式開始擴容。對此傳聞,目前市場上有兩種聲音。來自上海市有關部門的人士稱,目前尚未得到確認,新三板擴容首先需要有文件指引,才談得上真正的擴容。另一種聲音來自相關券商管理層,這一方認為,新三板擴容勢在必行,具體的時間大概是在5月份,而且擴容不僅僅是張江高新區企業進入三板市場,全國其他地方的高新區企業可能也會一並納入三板市場當中。張江高科依託張江高科技園區,參股多家優質高科技中小企業,如果三板開通,將存在很大機會。中關村科技園、張江高新區、東湖高新區等,目前大約有200家符合在三板掛牌交易的公司,一旦新三板擴容,將比創業板還要活躍。張江高科不但從事張江高新區的開發建設,同時公司旗下漢世紀 基金 (持股30%)股權投資 的公司達到10家左右,其中5家已經上市或籌備上市,浩成基金(持股100%)投資的微創醫療、嘉事堂在不同市場上市,此外公司直接投資的中芯國際、展訊、復旦張江等已經上市。
中關村【000931】:
公司在開發與管理科技園區業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充分利用"中關村"品牌資源和團隊資源,拓展與地方城市合作開發管理科技園的業務領域,使之成為公司業務新的增長點.公司迎來了新一屆董事會和高管團隊,再度步入經營正軌並開始新發展。公司還受益於"分拆上市"的政策。長期以來公司的產業孵化"只進不出",產業投入壓制公司業績表現,導致市場對公司旗下子公司的價值嚴重低估,分拆上市將激活價值重估的空間。國務院2月10日發布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 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規劃,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規劃了"至2020年總收入達到10萬億元"的新目標。依中關村2010 年總收入達1.5萬億元計算,這意味著不僅是中關村總收入,還有其企業總量、創新型人才隊伍,乃至現已初具規模的"中關村板塊"都將迎來難得的10年近7 倍的快速增長期。
東湖高新【600133】:
公司業務體系以科技園建設和住宅開發為主,以煙氣脫硫和環保發電為輔;公司目前經營著武漢、長沙、襄樊三大科技園,項目儲備面積80多萬平米;住宅項目--麗島漫城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內,建築面積16萬平米。公司目前正在建設一個大型新項目--光谷·芯中心。該項目總規劃面積近25萬平方米,是集研發、休閑於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城。該項目以新型生態社區為建設標准,為即將進駐的企業提供了較好的環境,未來發展潛力值得關注。公司除了立足武漢外,近期還向外地積極擴展,分別在湖北省內的襄樊和湖南的長株潭地區創建工業園區,這些地區的工業發展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高科技工業園區的建設對於企業進駐這些地區來說具備較大的吸引力。因此,武漢之外的工業園區極有可能會成為未來利潤的一大增長點。
蘇州高新【600736】:
按照蘇州高新區正在實施的發展規劃,今後幾年高新區所在的蘇州西部沿太湖區域將逐漸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旅遊休閑觀光、科技研發中心、大型會議會展中心和高品質居住為主導的,融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為一體的,科技文化生態高效的現代化新城區—「蘇州西部生態城」。州高新區作為蘇州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區,綜合實力較強,且受益於蘇州整體經濟及交通環境,未來無疑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根據《蘇州高新區(虎丘區)協調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建築用地128.43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25.56%,工業用地33.92%,人口規模130萬人。高新區城市發展規劃的持續實施,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