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上市的科創板企業承銷商
㈠ 怎麼分辨是科創板和創業板
1. 股市中的不同板塊旨在滿足不同層次企業的融資需求和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2. 科創板的交易地點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而創業板的交易地點在深圳證券交易所。
3. 科創股的股票代碼以688開頭,創業板的股票代碼以300開頭。
4. 科創板採用T+1交易機制,並引入了盤後固定價格交易;創業板同樣採用T+1交易機制,但進行尾盤3分鍾集合競價交易。
5. 科創板上市後前5個交易日(包括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5個交易日後漲跌幅限制為20%;創業板上市首日集合競價設20%上限,開盤後設20%上限,最大漲幅為發行價的44%,交易次日實施10%的漲跌幅限制。
6. 科創板對上市企業採用注冊制;創業板對上市企業採用核准制。
7. 科創板要求投資者的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資產日均不低於50萬人民幣,並且有兩年以上的證券交易經驗;創業板沒有明確的資產要求,但要求投資者具有兩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經驗。
8. 科創板的發行價不設限制,採用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詢價、定價、配售機制;創業板的初步詢價環節由承銷商給出企業IPO價格的發行區間,然後在累計投標詢價環節確定發行價格。
9. 科創板網下配售佔比提高至60%-80%;創業板網下配售比例最多50%。
10. 科創板的退市制度包括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以及凈資產為負值兩大類指標;創業板的退市條例包括連續三年虧損、凈資產為負、破產、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成交量低於100萬股等。
11. 科創板個股的最小申購單位為200股,超過200股後可以是單數股票,限價訂單不超過10萬股;創業板的最小申購單位為100股,限價訂單不超過100萬股。
12. 科創板和創業板對企業的盈利沒有硬性要求。如果將主板比作985、211大學,那麼科創板和創業板就像是科學技術類大學。
㈡ 什麼是創業板和科創板
本文旨在闡述創業板和科創板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首先,本文將介紹創業板和科創板的定義;其次,將討論創業板和科創板的主要特徵;最後,將總結出創業板和科創板之間的主要區別。
1、什麼是創業板和科創板
創業板是中國證監會於2009年6月1日正式推出的一種新型股票市場,它被設計為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以支持他們的發展和創新。創業板的上市公司以其創新的經營模式、新的技術和產品以及潛力巨大的市場前景而受到投資者的歡迎。
科創板是中國證監會於2019年7月22日正式推出的一種新型股票市場,它被設計為為創新型企業提供融資渠道,以支持他們的發展和創新。科創板上市公司以其新興行業、新技術和新產品等優勢受到投資者的歡迎。
2、創業板和科創板的主要特徵
(1)發行規模
創業板的發行規模要求小於5億元,而科創板的發行規模要求小於10億元。
(2)審核機制
創業板的審核機制主要是「兩票制」,即由兩個機構,分別是擬上市公司及其主承銷商和上市公司及其主承銷商,組成審核小組,共同審核擬上市公司的上市申請。而科創板的審核機制主要是「三票制」,即由三個機構,分別是擬上市公司及其主承銷商、上市公司及其主承銷商和擬上市公司的專家顧問,組成審核小組,共同審核擬上市公司的上市申請。
(3)上市條件
創業板的上市條件要求擬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不低於1000萬元,而科創板的上市條件要求擬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不低於3000萬元。
(4)定價機制
創業板的定價機制主要是採用「招股說明書定價」,而科創板的定價機制主要是採用「招股說明書+建議定價」的綜合定價機制。
3、創業板和科創板的主要區別
(1)發行規模
創業板的發行規模要求小於5億元,而科創板的發行規模要求小於10億元。
(2)審核機制
創業板的審核機制主要是「兩票制」,而科創板的審核機制主要是「三票制」。
(3)上市條件
創業板的上市條件要求擬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不低於1000萬元,而科創板的上市條件要求擬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不低於3000萬元。
(4)定價機制
創業板的定價機制主要是採用「招股說明書定價」,而科創板的定價機制主要是採用「招股說明書+建議定價」的綜合定價機制。
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創業板和科創板的定義、審核機制、上市條件和定價機制都有所不同,但都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以支持他們的發展和創新的重要市場。
本文詳細介紹了創業板和科創板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創業板和科創板的定義、審核機制、上市條件和定價機制都有所不同,但都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以支持他們的發展和創新的重要市場。
㈢ 科創板IPO出現首個撤單!木瓜移動為何主動退出
7月8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木瓜移動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審核」。上交所發布消息稱,對木瓜移動及其保薦人提出的撤回發行上市申請進行了審核,按照相關規則規定,現同意其申請,依法決定終止其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
上交所表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是申報企業的自主判斷和正常行為,本所予以尊重。」
隨著木瓜移動主動撤單IPO,這意味著其成為了首個在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中撤單的企業。
木瓜移動「不動了」
從3月29日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到7月8日終止審核,歷時101天,木瓜移動在科創板的「考試」進程正式終止。
木瓜移動突然「移不動了」?究竟是怎麼回事?
據申報稿顯示,木瓜移動是一家依靠自主研發技術進行大數據處理分析的公司,主要利用全球大數據資源和大數據處理分析技術為國內企業提供海外營銷服務,具體包括搜索展示類服務和效果類服務。本次公司擬募集資金11.76億元,中天國富證券為公司保薦機構。
回溯木瓜移動科創板時間表:
3月29日
上交所受理木瓜移動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
4月11日
上交所審核中心出具第一輪審核問詢。
5月22日
木瓜移動及其中介機構提交的第一輪問詢回復。
6月4日
上交所審核中心出具第二輪審核問詢。
6月19日
木瓜移動及其中介機構提交的第二輪問詢回復。
6月28日
經過兩輪審核問詢和回復,上交所審核中心召開審核會議,對公司發行上市申請形成審核報告,擬提交上市委員會審議,並發函要求發行人和保薦人提交招股說明書上會稿。
7月4日
公司及保薦人提交了撤回發行上市申請。
7月8日
上交所同意木瓜移動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依法決定終止審核。
什麼情況下可能導致終止審核?根據《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出現下列9種情形,上交所將終止發行上市審核。
顯然,木瓜移動屬於觸發了第二項規定,即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
「主動撤單」為哪般?
已經提交兩輪「答卷」的木瓜移動,為何此時主動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材料?
解鈴還須系鈴人。在信息披露為中心的問詢式審核中,我們或許可以從兩份問詢的「答卷」中找到答案。上交所審核問詢的重點,也進一步為我們劃出了木瓜移動審核問詢中的一些疑點。
劃重點!木瓜移動存在四大審核問詢疑點:
疑點一:發行人核心技術先進性和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的情況。
據披露,木瓜移動目前擁有1項美國專利、無國內專利,報告期內研發投入佔比分別為4.94%、1.20%及0.71%,各期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0.31%、6.24%及4.38%。
上交所問詢要求發行人說明具有什麼樣的核心技術,該等技術是否是行業內開展業務通用的基礎性技術,相關技術在向客戶提供海外營銷服務時所發揮的作用;要求發行人結合報告期毛利率變動趨勢、研發投入情況、同行業可比公司技術水平等進一步披露公司核心技術是否具有先進性、能否有效轉化為經營成果。
疑點二:發行人的業務實質與業務模式。
木瓜移動招股說明書將其定位為一家依靠自主研發技術進行大數據處理分析的公司,主要利用全球大數據資源和大數據處理分析技術提供海外營銷服務。
上交所關注發行人行業定位及歸類的准確性,要求發行人結合相關部門出具的產業分類目錄及指南、公司具體從事的經營活動內容、大數據的來源及獲取、技術的應用場景、發行人從事的業務與大數據之間的關系、主營業務與可比公司的相似度等因素,充分說明和披露公司行業定位是否准確。
疑點三:發行人是否充分披露對其持續經營能力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風險因素。
上交所關注到,2018年,木瓜移動向Facebook采購額佔全年采購額的91.99%,相關收入亦主要依賴Facebook渠道實現,而其采購佔Facebook亞洲收入和廣告總收入的比重較低,相關合同條款對其業務的可持續性亦存在不利影響,公司未在申報稿招股說明書顯要位置充分揭示上述情況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不利影響。
疑點四:相關重要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一致性、可理解性。
木瓜移動此前在新三板掛牌披露的主營業務包括 游戲 業務,2016年度 游戲 業務毛利佔比仍超過30%,但未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明確披露,並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未發生重大變化;在問詢回復中,披露發行人2018年向Facebook的采購金額佔Facebook亞洲收入的21%,與根據Facebook在納斯達克交易所公開披露數據測算的結果不一致等。
問詢式審核顯威
事實上,注冊制下的發行上市審核過程,就是一個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不斷豐富信息披露內容的過程,是震懾欺詐發行,便利投資者在信息充分的情況下作出投資決策的監管過程。在問出一家「真公司」的宗旨下,上交所問詢式審核的威懾力正在顯現。
上交所表示,審核問詢及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回復內容是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的組成部分,已按規定程序予以公開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一經受理,審核問詢回復內容一經披露,對發行人及相關機構即產生法律約束力,信息披露文件應當真實、准確、完整的法律責任並不因為終止審核而減免。如果終止審核前,發行人信息披露和中介機構執業已經存在違規問題,上交所將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歷經全面、聚焦的兩輪問詢後,木瓜移動的問詢回復中信息披露仍在充分性、一致性、可理解性上存疑,或許是公司最終選擇主動離場的主要原因。
對此,上交所表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是申報企業的自主判斷和正常行為,上交所予以尊重。發行上市審核中,上交所將在充分發揮公開化問詢式審核應有功能基礎上,對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信息披露要求做出審核判斷,形成審核意見。
上交所進一步表示,將繼續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把握好科創板定位,重點關注發行人的科創含量、技術先進性等重大事項,督促發行人充分披露相關信息,以便於市場主體能夠有效判斷發行人科創屬性和投資價值。
木瓜移動將何去何從?
木瓜移動的證券化之路似乎「移動」得並不順暢。
此次科創板IPO之前,公司還曾嘗試赴美IPO,並走過一段短暫的新三板之路。
有公開報道顯示,2015年1月,木瓜移動持續與美國投資銀行接洽,並已經選定主承銷商。2015年5月,開始拆除VIE架構,歷時6個月。在2016年的采訪中,木瓜移動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沈思給出的原因是,美國低估了木瓜移動的實力,導致她放棄在美國上市。
提到沈思,插播一個小花絮,據公開資料顯示,沈思曾於2011年參加婚戀相親類節目《非誠勿擾》,因其美女董事長的身份成為人氣女嘉賓。
作為「80後」美女董事長,沈思的高學歷和豐富的履歷助長了其高人氣。在市場人士看來,作為公司的創始人,沈思直接代表了木瓜移動的品牌形象,彼時節目的亮相也為公司帶來了 社會 和經濟效益。
回到證券化正題,拆掉VIE架構的一年後,木瓜移動火速掛牌新三板。2016年4月,木瓜移動在新三板掛牌並公開轉讓。2016年12月,公司股票在新三板終止掛牌。
或許誰也沒有想到木瓜移動在新三板掛牌時間僅短短8個月。有報道稱,木瓜移動董秘曾在掛牌時稱:「我認為新三板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而摘牌後則又稱「行為本身就是一個態度。」
在資本市場的幾次「快閃」中可以感受到,木瓜移動的證券化移動目光和速度似乎顯得有些草率、彷徨。
未來木瓜移動將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
來源: 上海證券報
關注同花順 財經 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 財經 資訊
㈣ 科創板中簽賣出技巧
一般來說,只要是科創板的新股基本上都是首日擇機賣出的。科創板前五日是沒有張跌停限制,除非股票質地很好,上市價格漲幅不大,才可多拿幾天,也可以在上市當天賣出五分之一,然後擇機再賣五分之一等等,分散賣出。
拓展資料:
科創板初次設立於2018年11月5日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開幕式上,是獨立於現有主板市場的新設板塊。與其一同存在的還有注冊制,當時就規定在科創板內進行注冊制的試點工作。
科創板可以通過發行、交易、退市、證券公司資本約束、投資者適當性等新型制度以及引入一些中長期的資金等配套措施,幫助市場增量試點、循序漸進!而該板塊的設立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於促進現有市場形成良好預期,力爭在本板塊實現投融資平衡以及一二級市場平衡。
一般來講科創板股票分為六大特點:
1. 持續完善的交易所配套業務規則,科創板股票在上市之初就設立了完善的交易所配套規則,即《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交易特別規定》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
2. 差異化的科創板企業上市條件,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從發行後股本總額、股權分布、市值、財務指標等方面,明確了多套科創板上市條件。
3. 市場化的科創板發行承銷機制,科創板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節奏等堅持市場化導向,然後在詢價、定價、配售等環節由機構投資者主導。
4.科創板企業普遍具有技術新、前景不確定、業績波動大、風險高等特徵,市場可比公司較少,傳統估值方法可能不適用,發行定價難度較大,科創板股票上市後可能存在股價波動的風險。
5.科創板新股發行全部採用詢價定價方式,詢價對象限定在證券公司等七類專業機構投資者。
6.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時, 科創板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可以採用超額配售選擇權,超額配售選擇權實施結束後,發行人可能會增發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