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並購和市盈率的關系
㈠ 收購公司怎麼估算價格
企業並購估價的基本方法有:
1、貼現金流量。即用貼現現金流量方法確定最高可接受的貼現率(或資本成本)。
2、資產價值基礎。資產價值基礎法是指通過對目標公司的資產進行估計來評估其價值的方法。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資產評估價值標准主要有三種:
(1)賬面價值,是公司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資產價值。
(2)市場價值,是市場上買賣雙方進行競價後所產生的雙方均能夠接受的價格。
公司的市場價值就是指公司的股票價格。
(3)清算價值,是指目標企業清算出售,並購後目標企業不再存在時其資產的可變現價值。
3、市盈率模型。市盈率模型法就是根據目標企業的收益和市盈率確定其價值的方法。市盈率它可能暗示著企業股票收益的未來水平、投資者投資於企業希望從股票中得到的收益、企業投資的預期回報、企業在其投資上獲得的收益超過投資者要求收益的時間長短。
法律依據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五條
收購人可以通過取得股份的方式成為一個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可以通過投資關系、協議、其他安排的途徑成為一個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可以同時採取上述方式和途徑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 收購人包括投資者及與其一致行動的他人。
㈡ 企業並購估值的方法有哪些
一、投資型並購的目標公司價值評估方法
投資型並購是指不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而是為了獲取股權或資產讓渡溢價的短期投機行為。企業並購的目的主要是從被並購的載體市場價格的變動中獲得利益。投機性和注重目標公司的本身價值增值這兩大特點決定了投資性並購的收購方只關注目標公司的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與收購成本的大小關系,從而決定了投資型並購的價值評估方法實質上就是財務理論中常見的公司價值評估方法。常見的方法有現金流量貼現法和市場法。
1.現金流量貼現法
現金流量貼現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任何資產的價值等於其未來全部現金流的現值之和。由於在投資型並購中收購方只是短期持有被收購企業的股權,因此該種方法主要是對被收購企業的股權價值進行評估。企業股權價值是使用股權資本成本對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進行貼現後得到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是扣除了企業各項費用、本息償付和為保持預定現金流增長率所需的全部資本支出後的現金流;股權資本成本是投資者投資企業股權時所要求的必要投資回報率。在計算出被收購企業的股權價值之後,將其與並購價格進行比較,只有當被收購企業的股權價值大於並購價格時,收購行為才是有益的。此外,企業也可以通過比較各種收購方案的現金流量貼現值的大小來決定最優的並購方案。
2.市場法
市場法也稱之為市盈率法或收益倍數法,是資本市場對收益資本化後的價值反映,即公司股權價值等於目標企業預計未來每年的每股收益乘以公司的市盈率。在使用市盈率評估的時候一般採用歷史市盈率、未來市盈率以及標准市盈率。歷史市盈率等於股票現有市值與最近會計年度收益之比;未來市盈率則等於股票現有市值與現在會計年度結束時預計的年度收益之比;標准市盈率是指目標企業所在行業的相似市盈率。市盈率法在評估中得到廣泛應用,原因主要在於:首先,它是一種將股票價格與當前公司盈利狀況聯系在一起的一種直觀的統計比率;其次,對大多數目標企業的股票來說,市盈率易於計算並很容易得到,這使得股票之間的比較變得十分簡單。當然,實行市場法的一個重要前提是目標公司的股票要有一個活躍的交易市場,從而能評估目標企業的獨立價值。
二、戰略型並購的的目標公司價值評估方法
戰略型並購是指並購方以各自核心競爭優勢為基礎,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的方式在適度的范圍內繼續強化主營業務,產生一體化的協同效應,創造大於各自獨立價值之和的新增價值的並購行為。戰略型並購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基礎,強調為發展戰略所確定的核心業務服務;並購企業和目標企業通過並購後,往往能獲得大於並購前雙方收益之和的經營效益,這部分新增的效益稱為協同效應。因此在戰略型並購的價值評估中就不能僅僅採用對目標公司公司價值的單獨評價方法,而需進一步考慮協同效應所產生的價值增值部分。即兼並收購後目標公司的價值為:
兼並收購後目標公司的價值=獨立實體的價值+協同效應的價值
目標公司作為獨立實體的價值可以根據在前文中所提到的投資型戰略下的價值評估方法進行衡量,而協同效應的評估是判斷並購是否可行與並購是否成功的關鍵。然而,協同效應的產生過程涉及到眾多不確定因素,如市場的反應、並購後的整合等等,因此其價值很難進行具體預測,至今仍屬於財務研究領域的前沿課題。本文將簡單介紹一種常見的方法
㈢ 並購的估值方法
企業並購估值的基本方法有:
1、貼現金流量。即用貼現現金流量方法確定最高可接受的貼現率(或資本成本)。
2、資產價值基礎。資產價值基礎法是指通過對目標公司的資產進行估計來評估其價值的方法。
3、市盈率模型。市盈率模型法就是根據目標企業的收益和市盈率確定其價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