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賬戶出借怎麼判定
1. 如何認定出租,出借,出售,購買銀行賬戶或支付賬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出借銀行帳戶的當事人是否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批復
1991年9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91)經請字第2號關於如何確定出借銀行帳戶的當事人民事責任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出借銀行帳戶是違反金融管理法規的違法行為。人民法院除應當依法收繳出借帳戶的非法所得並可以按照有關規定處以罰款外,還應區別不同情況追究出借人相應的民事責任。
此復
2. 把股票賬戶給別人操作有什麼風險
前面幾位不是一副官腔就是恐嚇嚇唬你,在我看來他們的回答完全沒有參考價值,復版讀機式的官方強調權。和下面我來實際的給你解釋一下你得疑慮:
你的股票賬戶給別人操作相對來說是沒有風險的,因為你的股票賬戶是和你的銀行卡綁定的,他轉錢也轉不出別人的銀行卡裡面。 記住你只給股票賬戶和交易密碼就夠了。
絕對亂說那就是有風險,好比一個人吃飯也有可能會梗死一樣、吃魚有可能會被卡死,走路有可能摔死一樣。
你的意思我估計是你的賬戶准備給專業一點的人士操作,然後輸贏提成,這樣子資金是安全的。而且專業操作也比完全不懂的你收益要好。本人炒股10年,多多少少也懂一點,所以我的回答是比較貼近實際的,也是現實中存在的,不是和其他人那樣一味的嚇唬你的。而且在實際中有大量不懂股票或者曾經炒股虧損嚴重的股民把自己的股票賬戶給可靠的專業操作手操作,當然你得給一定的比例的利潤給他,這個比例一般是虧錢不提成, 贏錢按總利潤的10-20%提成.
3. 禁止個人出借股票賬戶是什麼意思
禁止個人出借股票賬戶是什麼意思?就是不允許把你的股票賬戶讓別人用。
4. 借用別人賬戶炒股,是如何炒的
借用別人
賬戶
炒股,然後給別人提成,主要有兩種情況:
1.一種簡單的合作炒股
模式
,
關鍵點
不在於你得賬戶,而在於你賬戶中的
資金
,等於借用賬戶的人操作你的資金在市場進行
買賣
,前提條件是借用賬戶的人要有豐富的操作經驗和盈利能力(起碼比你強的多),否則不如你自己操作。比較公平的利潤分配方法為:共同承擔
盈虧
。很多合作方(很多是主動找你得)提出盈利提成(不管多少),虧損以再次合作給與補虧百分之百都是
騙子
,一定要注意。
2.主力
機構
借用你得賬戶,充入自己的資金,藉以分散進入市場資金的單筆
額度
,盡量消除主力在市場的操作痕跡。主力往往會找很多這樣的賬戶,給你提成也是理所當然,這不是信任問題,
關鍵
是你也承擔了主力
操縱市場
(違法)的一部分
風險
(最少是接受調查)。
5. 股票能否出借出借股票的行為合法嗎
股票是一項資產,當然可以贈與,融資融券講的就是券商預先借出股票給股民,等一段時間後股民歸還同樣的股票,不過融資融券還沒有正式批准
你說的是個人和個人之間的出借,只要雙方合同規定:借出股票時的市值到時不管漲或者跌,所承擔的盈利和損失都有對方負責,那麼合同成立
如果你只想獲得收益,漲了你讓別人歸還贏利,那就失去公平,合同自動失效,反正不能便宜都讓你一個人佔了
6. 借戶給別人炒股有什麼風險
借戶給別人炒股的風險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風險是:如果有借戶的人有惡意操縱股價的違法行為,一經查獲會直接去找賬戶本人,證監會如果核實賬戶的確有操作股價的行為,會把賬戶禁用。名字進入證監會黑名單後,所持的身份證和本人不能繼續炒股。
如果惡劣的會凍結賬戶,經偵隊和反洗錢機構會對賬戶人開展調查,可能會惹上官司。
炒股就是從事股票的買賣活動。炒股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證券市場的買入與賣出之間的股價差額,獲取利潤。股價的漲跌根據市場行情的波動而變化,之所以股價的波動經常出現差異化特徵,源於資金的關注情況。
所以,把身份借給別人炒股就相當於讓自己為別人的股票盈虧做了了無形的擔保。
(6)股票賬戶出借怎麼判定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目前有不同的方式,大體來說,主要是分為短線(技術派),趨勢派、價值投資派,每一個派別都有不同的投資知識和方法,都有大牛在裡面,也都有虧的連褲子都沒得穿的人。
別人多年的經驗,給市場交了很多學費,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和思考,直接和盤托出把所有的方法智慧都教給另一個人,於情於理都是一件站不住腳的事情。別人的思考和智慧,也是需要被尊重的,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合理獲取,比如付錢。
炒股確實有風險,這個就提示買家,一定要衡量各種情況之後再決定什麼時候進入,買什麼股票,什麼時候賣出。任何投資理財都有風險,風險無處不在。一定要學會自己做決策,為自己的的投資結果負責。
7. 股票賬戶和資金都是我的,借給朋友操作,違法嗎
如果你朋友不用你的賬戶做違法的事,就不違法。
出租出借個人銀行結算賬戶,將可以被予以版警權告並處以至少1000元的罰款。
如果被公安機關認定出租出借出售購買銀行賬戶(含 銀行卡)或支付賬戶,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虛構代理關系開立銀行賬戶或者支付賬戶,可能在五年內無法使用所有銀行賬戶非櫃面業務和支付賬戶業務,無法正常網上支付,包括網銀轉賬,網上各類消費及購物等,五年內在所有銀行可能無法開立新賬戶,同時會影響徵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