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底部歷史市盈率
㈠ 如何用市盈率高低判斷股市的頂和底
1、1993年開市至2009年2月上證指數與深證成指的市盈率是同步的,兩者差異甚小
如2005年6月3日兩市的市盈率分別為15.64倍15.25倍;2007年10月中下旬牛市見頂時,兩市的市盈率分別為69.59倍和68.41倍。
盡管我們沒有深圳市場2005年的市盈率統計數據,但是我們可以從上海和深圳市場股本結構作出推斷,2005年以前,兩市(上海和深圳市場)發行的股票股本結構接近,而且流通股都只佔1/3左右,所以,上海和深圳市場的市盈率基本同步。
2、在2009年2月唯陪--2010年12月,上海和深圳市場的市盈率差距開始加大,上證指數對深圳市場起著「托市」作用
但是自2009年2月以後,由於大小非解禁的加速,尤其是上海市場的權重股解禁後,以及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大盤股在上海發行,中小盤在深圳發行後,兩市的平均市盈率差距在擴大,多數時候深圳市場的整體市盈率是上海市場的1.5倍,極端時深圳市亂念場整體市盈率是上海的兩倍。
2010年6月底7月初,上證市盈率16.34倍,深圳30.24倍,後者幾乎是前者的2倍,上證在2010年最低點是2319,此後該年走出了一波小牛行情。
我認為,上證市盈率16.34倍的市盈率接近歷史上幾次熊市底部的市盈率(如2005年6月3日熊市見底時上海市場的市盈率為15.64倍),上海市場止跌就托出了指陪蠢深證市場,盡管深圳市場30.24倍的市盈率是發達國家牛市的峰值。
由此,在2010年7月初--2010年底,走出了一波快速的小牛行情,上證市場漲幅為37.38%。
3、2010年12月至今,上證指數與深證成指市盈率有所縮小,兩者相互影響,但深圳市場的綜合性特徵越來越明顯。
2011年12月底股市見階段性底部(後來上證指數從2132點反彈到了2478點),當時上證指數的市盈率13.2倍,深圳是22.65倍。
照理說,深圳市場22.65倍的市盈率接近發達國家牛市的峰值,但是深圳市場暫時止跌,並隨同上證指數反彈了4個月。
與2010年6月底7月初的階段性底部(上證市盈率16.34倍,深圳30.24倍)相比,兩市市盈率的差距有所縮小。
由於上海市場階段性止跌,深圳就難以跌下去。
㈡ 如何判斷股市是處於高位還是低位
具體的判斷方法如下:
1. 市盈率的高低。如果市盈率處於歷史低位或低於國際認可的平均市盈率,可視為地位;如果市盈率處於歷史高位,則可視為高位。通常來說市場的合理平均市盈率在30-40倍之間,但是板塊之間有不同的系數,鋼鐵板塊的合理市盈率一般在10倍左右,為所有板塊最低,煤炭、電力、有色、高速公路、港口機場的合理市盈率為30倍左右,小盤股的市盈率比較高,一般可以被認可的倍數在50倍左右,這主要是因為它們通常具有很好的成長性(想像空間比較大),科技股往往也因此而被授予較高的市盈率。所以我們在評估股價時也要根據股票所處的板塊,適當的對市盈率的倍數加以修正。
2. 與同行業、同類型股票的股價進行比較。低於平均水平可視為地位,高於平均水平可視為高位。
3. 看走勢圖。如果處於形態底部並有向上的趨勢,可視為地位;股價有了大幅上漲後出現價升量縮或價平量增時可視為高位。
4. 所處的市場環境。牛市中,業績優秀且成長性好的股票,合理的市盈率在三四十倍,當股價處於這個市盈率水平時,可視為股價處於低位;熊市中,同樣的股在三四十倍的市盈率水平就算高位了。
作為普通投資者,要精準地判斷和預測大盤和個股在某一位置究竟算是「高位」還是「低位」,不大容易做到。但自己給自己確定一個心裡期望的點位,以此作為自己認可的「高位」和「低位」,作為自己買賣的參考和依據,這一招還是十分管用的。
一旦到達自己預期中的「低位」,採取「有所為」的操作策略,適當加快操作的頻率,進行必要的加倉;一旦到達自己預期中的「高位」,採取「有所不為」的操作策略,進行必要的減倉、觀望或休息。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在股市中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戰術,只有合理的分析。每個方法技巧都有應用的環境,也有失敗的可能。新手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這樣穩妥得多
㈢ 上證指數歷史市盈率
上證指數的歷史市盈率我們可以在交易軟體上就能查到。說到這個市盈率,人們是又愛它又恨它,即說有用,又說無用。這個市盈率到底有沒有用,咋用?
在給大家講解到底如何使用市盈率去購買股票之前,先和大家推薦機構近期值得關注的牛股名單,隨時都有可能被刪,還是盡快領取了再說:【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市盈率是什麼意思?
市盈率我們就可以理解為股票的市價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他能夠清晰的反映一筆投資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回本。
它的運算方式是:市盈率=每股價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凈利潤
就好像,例如估計20元股價的某家上市公司,此時你買入成本便為20元,過去的一年裡公司每股收益有5元人民幣,此時市盈率=20/5=4倍。就是你投入的錢,公司要4年才能賺回來。
這就代表了市盈率實際上低是好的,投資的價值就會更大?當然不是,市盈率是不能隨隨便便的這么來套用,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馬上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二、市盈率高好還是低好?多少為合理?
原因就在於不同的行業當中市盈率不一樣,傳統行業的發展前景會有限制,市盈率不怎麼高的,然而高新企業有很強的發展實力,這樣投資者就會給於很高的估值了 ,導致市盈率變高。
那又有朋友說,我怎麼知道哪些股票具有發展潛力?我熬夜整理好了一份各行業龍頭股的股票名單,選股選頭部不會錯,排名會自動更新,大家領了之後再說:【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那麼多少市盈率才合適?在上面講解過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公司的特性都是有差別的,所以很難說市盈率多少才合理。我們可以把市盈率拿來運用,這里給股票投資者做了很有力的參考。
買入,不是讓你一次性把錢都投進股票里。怎樣分批買股票?我們接下來教給大家。
我們用xx股票來說明,現在他的價格是79塊多,如果你准備投入8萬,總數是十手的情況下,分4次買。
分析最近這十年的市盈率,可以知道在最近的十年裡8.17就是市盈率的最低值,現在有個股票它的市盈率是10.1。那就把8.17-10.1的市盈率大區間平均的分成五個小區間,然後再等到市盈率每到一個區間買一次。
舉個例子,買入一手要等到市盈率是10.1的時候,等到市盈率降到了9.5就是我們第二次購入的時機,可以買入兩手,等到市盈率下降到8.9的時候再進行第三次的買入,買入3手,第4次的買入是在市盈率到8.3的時候,可以買入4手。
入手之後就放心的持股,市盈率每下降一個區間,就會計劃著買入。
同理,假如這個股票的價格上升了,可以將高的估值劃分在一個地方,依次將手裡所持的股票全部賣出。
應答時間:2021-09-0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㈣ 歷史數據告訴你 底部有哪些特徵
本周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指小幅下跌0.23%,收報2831.18點,頑強堅守在2800點上方。回顧周K線圖,滬指終於終結了此前的七連陰,一周上漲3.06%,創兩年來最大周漲幅。事實上,過去一周市場逐漸穩定,投資者情緒部分恢復,關於A股底部的討論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滬指結束周K線七連陰 A股估值成全球「窪地」
昨日市場小幅震盪,走勢健康,滬指小幅收綠,深成指和創業板指收紅,反彈行情仍在進行之中。滬指本周上漲3%,創兩年來最大周漲幅,目前市場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區域,也得到了部分資金的認可和參與。
從行業資金流向來看,上周五至昨日收盤,電子行業明顯獲得青睞,期間主力凈流入資金達到34.9億元,緊隨其後的是家用電器、食品飲料、鋼鐵和非銀金融行業,主力凈流入也均超過5億元。北上資金數據方面,滬股通近4個交易日凈流入55.97億元,深股通凈流入25.75億元;合計凈買入股票27680萬股,其中初始持有量在10萬股以上且期間增持比例超過50%的股票共45隻,多數已錄得漲幅,風華高科、旭升股份、金卡智能和華新水泥等個股漲幅居前。
事實上,從估值看,A股已經成為全球股市「窪地」。上交所披露數據稱,截至7月6日,上證綜指市盈率為13.1倍,與2638點時水平基本持平,如若考慮盈利增長水平,則價格水平已低於2638點之時;市盈率中位數為28.2倍,與2014年7月上一輪牛市初期時的水平基本一致,並接近2013年6月時水平。與國際市場對比,代表滬市大盤藍籌股的上證50指數整體市盈率9.9倍,在全球范圍處於偏低水平,明顯低於美國市場大盤股指數。
對此,東吳證券評論稱,在外部因素擾動下,近期市場風險偏好大幅下降,當前A股投資價值凸顯。就估值而言,當前A股估值水平處於歷史低位。從企業盈利來看,宏觀經濟雖然面臨短周期回落但具備很強的韌性,優質公司ROE處在歷史高位,中報業績有望驅動成長板塊反彈。
歷史數據告訴你底部有哪些特徵
在股市,沒有人能未卜先知,但歷史數據卻往往能窺見規律。那麼從估值來看,歷史上的底部又呈現出什麼樣的特徵呢?
統計顯示,2000年以來A股市場共出現過4次底部,分別是在2005年6月、2008年10月、2013年6月以及2016年的1月。這四次底部時,全部A股的整體PE分別為18、14、12和18倍,平均為16倍,而當前A股的整體估值也是16倍,完全符合底部時期PE的特徵。從估值分布來看,PE在0-40倍的股票低估值股票的數量,在前四次底部佔比平均為54%。截止昨日收盤,0-40倍PE的低估值的股票數量已經是55%。此外,前四次底部時,A股業績增速中位數平均是8.8%。當前,業績增速中位數是12.4%,要遠高於歷史底部平均水平。最後,從主要的幾個寬基指數來看,上證50、中證500、中證1000、上證綜指、創業板指當前的估值水平都是低於歷史底部的水平。
基於上述數據,中銀國際在策略分析會議上認為,從估值角度來看,當前已經是歷史底部,可以樂觀起來,積極地去看待市場。
另外的歷史數據顯示,2005年以來四個歷史性底部形成之後市場的各大寬基指數走勢也有著共同的特徵。底部形成後的一個月內,一般會出現-1%到10%左右的反彈,平均漲幅4.4%,並且中小創彈性更高。底部形成後兩個月內,一般會出現8%到13%左右的反彈,平均漲幅10.2%,並且多數時候中小創彈性更高。底部形成後三個月內,大多數指數反彈非常明顯,反彈幅度在9%到24%,平均反彈17%,中小創依舊彈性略高。
產業資本回購尾聲時或是見底信號
此前市場持續調整、個股普跌,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或者高管等產業資本紛紛增持、回購自家股票進行「護盤」。
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至7月12日,有154家上市公司發布股份回購計劃,174家公司實施了回購,回購金額合計為69.77億元。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340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份回購,回購金額合計為145.08億元。
回顧2009年以來的市場,A股共有三輪回購潮,前兩次分別是2012年10月份至2013年6月份、2015年8月份至2016年6月份。對應此前A股市場2013年6月及2016年1月的歷史大底,可知前兩次回購潮均是在A股較為低迷的時期出現,回購潮結束或接近結束時,A股已經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