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國葯歷史市盈率
1. 醫葯上市公司有哪些
1、健帆生物(300529):醫葯龍頭。2月14日消息,健帆生物5日內股價上漲0.15%,今年來漲幅下跌-15.41%,最新報46.26元,市盈率為42.23。
目前已形成以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一次性使用血漿膽紅素吸附器、DNA免疫吸附柱及血液凈化設備為支柱的血液凈化產品體系,占據國內血液灌流市場80%以上份額,是國內血液灌流行業龍頭和產業領跑者。
2、康龍化成(300759):醫葯龍頭。康龍化成(300759)10日內股價下跌23.99%,最新報106.95元/股,漲1.38%,今年來漲幅下跌-26.23%。
擬向新灣科技提供醫葯研發、製造、臨床研究及其他技術服務。
3、雲南白葯(000538):醫葯龍頭。雲南白葯最新報價92.46元,7日內股價上漲2.55%;今年來漲幅下跌-12.3%,市盈率為21.55。
2010中葯行業品牌峰會品牌評選活動首次發布的中葯行業各領域十強企業品牌榜單上,雲南白葯在中葯企業傳統品牌榜單十強中排名第一。
醫葯概念股其他的還有:國葯一致:近5個交易日,國葯一致期間整體上漲0.92%,最高價為34.45元,最低價為32.95元,總市值上漲了1.33億。
海王生物:近5個交易日股價上漲0.31%,最高價為3.32元,總市值上漲了2750.83萬,當前市值為88.58億元。
豐原葯業:在近5個交易日中,豐原葯業有2天下跌,期間整體下跌0.76%。和5個交易日前相比,豐原葯業的市值下跌了2184.99萬元,下跌了0.76%。
2. 求同仁堂股票分析報告
一季度業績超過預期:
2010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收入11.47億元,同比增長38.2%;實現凈利潤9,928萬元(EPS0.19)元,同比增長23.4%,發展超過我們的預期。
正面:
加大銷售力度,主營收入實現快速增長。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8%,創2003年以來單季度同比增速最高水平,收入環比增長51%。主要品種整體增速超過20%,其中六位地黃丸、感冒清熱膠囊、牛黃解毒片增長較快。
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內部銷售結構調整效果初顯,一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4.3pp至45.4%,較2009年全年提升2.7pp。
報告期內應收票項目有所增加,存貨下降1.34億元,應付款項有所增加,經營現金流同比增加32%至2.8億元,經營質量保持了一貫的高品質。
負面:
加大銷售力度後,銷售費用上升89%至2.6億元,銷售費用率同比上升6.1pp至22.8%,導致營業利潤率同比下降1.7pp。
發展趨勢:
公司品牌基礎雄厚,同時具備豐富的產品資源,有42個品種進入基本葯物目錄,將受益於醫保覆蓋增加帶來的需求增長。品牌價值受制於體制弊端一直未能充分發揮,公司為此進行了長期漸進式改革。一季度營銷推動帶來的向好變化體現了內在潛力,未來上升空間取決於體制方面的改革力度,可作積極關注。
盈利預測調整:
我們維持業績預期,2010、2011年每股經營性收益分別為0.65和0.78元。
估值與建議:
目前股價對應2010年和2011年動態市盈率41x、34x,公司渠道和品種具備一定優勢,營銷改革帶來積極變化,維持「審慎推薦」。
報告標題:同仁堂(600085)一季度凈利潤超預期,關注集團資產整合2010-04-27 09:25:34
一季度凈利潤超預期:2010 年一季度公司收入11.47 億元,同比增長38%,凈利潤9928 萬元,同比增長23%,每股收益0.19 元,超過我們0.17 元的預期。凈利潤增長超預期有2 個原因:①2009 年第四季度公司控制發貨,一季度公司採取有效促銷措施,加大促銷力度,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長38%;②公司綜合毛利率同比提高。
綜合毛利率提高,經營活動現金流非常好:公司綜合毛利率同比提高4.3 個百分點,主要是公司高毛利率產品收入增長較快,公司生產成本控制較好。公司期間費用率同比提高5.9 個百分點,主要是公司加大了促銷力度,增加了銷售費用投入,導致銷售費用同比增長89%。應收賬款周轉天數27 天,存貨周轉天數247 天,周轉均同比加快。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0.54 元,遠高於每股收益,主要是存貨較期初減少,應付賬款較較期初增加,說明公司一季度經營質量非常好。
關注同仁堂資產整合:我們認為同仁堂集團層面整合是大勢所趨,同仁堂集團最好的資產健康葯業,目前門店500-600 家,門店數量擴張很快,未來單店規模穩步上升,2009 年收入規模超過30 億元,凈利潤超過3 億元。
維持增持評級:我們維持公司2010-2012 年每股收益0.62 元、0.71 元、0.82元,同比分別增長13%、14%、15%,對應的預測市盈率分別為43 倍、37 倍、32 倍。公司堅持穩健經營,考慮到同仁堂集團資產整合,公司市值有擴大的空間,我們維持「增持」評級。
3. 同仁堂股票分析
同仁堂(600085)整合方能凸現品牌價值
1.事件
近日,公司控股的香港創業板上市子公司同仁堂科技(8069.hk)出現了較大幅度下跌,8日收盤於8.11元港幣,股價不及去年同期的50%,創出五年來的新低。中期業績平淡和全球股市低迷打擊了中小投資者持股的信心,對控股股東A股同仁堂的發展戰略也勢必有所影響。
2.我們的分析與判斷
母子公司中期業績平淡。
如附圖所示,同仁堂股份母公司和同仁堂科技子公司分季度收入和EBIT指標2008年中期仍呈現同向的變動趨勢。就銷售收入而言,子公司經歷了趕超母公司的過程,目前母公司又呈現再度領先的狀況。第二季度母公司的EBIT已明顯高於子公司。交替領先現象的背後和國內葯品營銷環境的起落密切相關,目前子公司拳頭品種相對貢獻較大,而母公司治療型品種較多。預測母公司更受益於社區醫療和農村基礎醫療網路的恢復性建設。
整合方能凸顯品牌價值。
目前同仁堂A股和同仁堂科技的市盈率分別為29倍和9.4倍,2007年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8.9%和13.38%,市值目前分別為68億元和15.9億港幣。同仁堂母公司和科技子公司共享國葯第一品牌,在管理、技術、營銷等諸多環節也多有交叉,估值的差異反映了國內投資者對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高度認可。在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和增加投資者財產性收入的時代背景下,同仁堂需要在資本運作和管理增效上採用積極手段,釋放公司的產業潛能。股市低迷也會給產業投資者帶來整合同仁堂系公司的時間之窗和低成本籌碼,有利於提升A股的公司價值。
上實醫葯整合方案值得借鑒。
同仁堂科技與上實醫葯均與2000年前後登陸香港創業板,香港市場估值水平低是上實集團私有化上實醫葯的主要原因。上實集團2003年5月提出的私有化方案每股作價2.15港幣,較市價溢價20.79%。該時點p/b為1.6倍,p/e為15.25倍,總市值約為13.33億,其中上實控股持有65.96%。2000年後全球股市的大調整使其交易價格私有化前徘徊在10-13倍左右,不利於上實控股打造醫葯行業資本平台的構想,最終棄守港股的平台。我們認為同仁堂品牌下資產的完整性對於集團費用管理和同仁堂品牌的國際化都十分重要,A股、H股估值的趨同性和合理性有利於整合目標的早日實現。
3.投資建議
維持謹慎推薦的投資評級。銀河證券預測同仁堂2008年-2010年收入分別為28.5億元,31.6億元和35.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25億元,2.73億元和3.14億元,約合每股收益分別為0.43元和0.52元和0.58元。公司目前的凈資產收益率僅為8.9%,和其品牌價值和醫葯市場增長潛力極不相稱,我們認為其潛在的凈資產收益率應在17%以上,給予謹慎推薦的投資評級。
4. 同仁堂選擇分拆上市的戰略動因是什麼
有五點:一、為了提高經濟效益 ;二、大幅提高同仁堂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三、有效規避及分擔投資風險;四、發展國際化戰略;五、將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相結合。
拓展資料:分拆上市可以提升母公司市值、增強公司融資能力、增強對子公司的管理等,但是隨著分拆上市條件的降低,符合分拆上市條件的公司大大增加,市場炒作難度也在增加,優質標的則少之又少,且目前來說分拆的市場亂象依舊防不勝防。
同仁堂分拆上市將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不可視分拆上市為「圈錢」工具,分拆業務的市盈率不可低於母公司,不可動搖母公司的獨立上市地位,不可忽視母公司與子公司現金流量的平衡,不可忽視股權稀釋帶來的外來威脅,不可沿用舊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機制。
分拆上市是同仁堂科技取得優良業績的根本原因,因為實行分拆之後,公司進行制度創新的動力更大,對高層管理人員的激勵作用也更大,它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活力的問題,平衡了集團、 a 股公司、同仁堂科技以及公司內部的利益關系。同仁堂科技上市後,同仁堂集團、同仁堂 a 股和同仁堂科技之間的股權關系依然是控股關系,但 a 股公司的持股比例由90%下降到54.7%.最重要的變化是在管理關繫上,同仁堂集團、 a 股公司和科技公司之間不再是垂直管理和上下級別關系,而是平行管理,三家公司的總塑中復習別對各自的董事會負責,而不再對集團負責。
5. 馬應龍,雲南白葯,同仁堂這三隻股票哪只長期持有獲利比較好
同仁堂--受基金出貨影響,現在風險已經釋放,有反彈要求。
馬應龍--高含權,看走勢,05年高送配的可能不大,短期已無下跌空間。
同仁堂,超級妖股,風險大得沒邊,堅決不碰。
馬應龍,受深寶安停牌影響出現破位,下跌空間較大,不宜介入。
馬應龍:400年的中華老字型大小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 一些老字型大小中醫股比如雲南白葯.東阿阿膠.同仁堂與片仔癀等,近期不懼大盤調整,或者創出新高.或者逼近年內高點.或者強勁反彈. 它們之所以比如此強勢,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基金以及社保基金等主流機構扎推建倉. 本周二,熱錢也加入進來——馬應龍 (6百993行情,資料,咨詢,更多)公布半年報復牌後短短幾分鍾內被封住漲停,畢竟它是 :4百多年 的老字型大小
低市盈率績優股 【關注焦點:專家稱:維生素c為人體不或缺的營養元素】
對於老字型大小來說,歷史尤其顯得重要,我們簡要介紹 一下幾家中葯股 的悠久歷史:(1)雲南白葯,19世紀末,雲南名間神醫曲煥章發明配方,取名「曲煥章百寶丹」;解放後其家人獻給政府,由昆明制葯廠生產,改名為「雲南白葯」;(2)同仁堂,創建於清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迄今已有3百多年歷史,創始人為樂尊育先生,公元1861年慈禧太後當政後,同仁堂奉命直接為皇室制葯,實際上成為清庭 的御葯廠;(3)片仔癀,李時珍«本草綱目»稱,[在]公元1556年,用三七入葯傳入宮廷,再配置成方,用特殊工藝製作成片仔癀後定為宮廷秘方,當為傳世之寶;(4)馬應龍,前身為明朝萬曆年間(即公元1582年) 的馬應龍生記葯店,已有4百多年歷史,1996年,被原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 因此,單就歷史來說,馬應龍甚至超過雲南白葯與同仁堂,與片仔癀幾乎不相上下
6. 中國股市的龍頭股有哪些
中國股市中的龍頭股,涵蓋了各個行業中的領軍企業,以下為部分龍頭股及其關鍵信息:
1. 通威股份:市盈率5倍,回調幅度60%。
2. 美暢股份:市盈率7.4倍,回調幅度66%。
3. 晶澳科技:市盈率7.6倍,回調幅度65%。
4. TCL中環:市盈率7.9倍,回調幅度67%。
5. 吉電股份:市盈率7.8倍,回調幅度61%。
6. 雙良節能:市盈率7.9倍,回調幅度60%。
7. 橫店東磁:市盈率10.6倍,回調幅度49%。
8. 隆基綠能:市盈率10.8倍,回調幅度待更新。
9. 石英股份:市盈率5.6倍,回調幅度48%。
10. 東方日升:市盈率11.6倍,回調幅度55%。
11. 貴州茅台:市盈率待更新,回調幅度35%。
12. 片仔癀股:市盈率待更新,回調幅度55%。
13. 五糧液酒:市盈率待更新,回調幅度63%。
14. 捨得酒業:市盈率待更新,回調幅度65%。
15. 水井坊酒:市盈率待更新,回調幅度65%。
16. 酒鬼酒股:市盈率待更新,回調幅度74%。
17. 海天味業:市盈率待更新,回調幅度74%。
18. 長春高新:市盈率待更新,回調幅度76%。
19. 中國中免:市盈率待更新,回調幅度80%。
全球及全國第一的名單如下:
1. 海康威視:全球視頻監控設備市場連續7年第一名。
2. 立訊精密:AirPods全球組裝供應商第一名。
3. 京東方:LCD屏全球第一名。
4. 匯頂科技:指紋晶元出貨量全球第一名。
5. 聞泰科技:全球最大的手機ODM公司。
6. 長春高新:長效生長激素全球第一名。
7. 歌爾股份:微型麥克風、游戲手柄業務、中高端虛擬現實業務全球第一名。
8. 億聯網路:SIP出貨量全球第一名。
9. 欣旺達:智能手機電池全球第一名。
10. 億帆醫葯:泛酸鈣全球第一名。
國內第一的名單如下:
1. 恆瑞醫葯:國內葯品研發綜合實力第一名。
2. 邁瑞醫療:國內醫療器械公司第一名。
3. 中興通訊:通信電源市場國內第一名。
4. 三六零:殺毒軟體國內第一名。
5. 智飛生物:二類疫苗銷售國內第一名。
6. 用友網路:公有雲SaaS國內第一名。
7. 三安光電:LED晶元國內第一名。
8. 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國內第一名。
9. 深信服:虛擬專用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領域連續11年蟬聯國內第一名;下一代防火牆在UTM領域國內第一名。
10. 北方華創:IC設備品類國內第一名,除光刻機以外幾乎涵蓋所有的IC製造設備。
11. 億緯鋰能:鋰亞硫醯氯電池國內第一名。
12. 深南電路:PCB國內第一名。
13. 視源股份:交互智能平板國內第一名。
14. 華蘭生物:國內擁有產品品種最多、規格最全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
15. 廣聯達:建築信息化國內第一名。
16. 歐菲光:光學器件國內第一名。
17. 璞泰來:人造石墨類負極材料國內第一名。
18. 寶信軟體:國內鋼鐵製造信息化、自動化第一品牌。
19. 大族激光:國內最大的激光設備企業。
20. 信維通信:手機天線國內第一名。
21. 中科曙光:超算Top100份額國內第一名。
22. 石基信息:酒店信息管理系統國內第一名。
23. 滬電股份:多層印製電路板國內第一名。
24. 啟明星辰:堡壘機國內第一名。
25. 深天馬:車載屏幕出貨量國內第一名。
26. 四維圖新:車載前裝導航國內第一名。
27. 華宇軟體:連續11年法院、檢察院信息化領域國內第一名。
28. 廣電運通:連續11年銀行設備國內第一名。
29. 星網銳捷:連續16年瘦客戶機國內第一名。
30. 網宿科技:CDN業務國內第一名。
31. 光迅科技:光通信器件國內第一名。
32. 新大陸:POS機國內第一名。
33. 海能達:專網通信終端國內第一名。
34. A大科技各分支龍頭:
1. 卓勝微:射頻晶元龍頭。
2. 聞泰科技:半導體標准器件龍頭,收購安世半導體。
3. 立訊精密:連接器龍頭,TWS中軍。
4. 信維通信:手機天線龍頭,開啟趨勢。
5. 寧德時代:鋰電池龍頭,橫盤一年半,終於打開了上升通道。
6. 浪潮信息:伺服器龍頭。
7. 鵬鼎控股:消費電子PCB龍頭。千億慢牛。
8. 韋爾股份:電源管理IC龍頭。
9. 匯頂科技:指紋識別晶元龍頭。
10. 領益智造:電子元器件龍頭,19年牛股。
11. 歐菲光:攝像頭龍頭。中長線是底部,爆發力會不錯。
12. 聖邦股份:模擬晶元龍頭。
13. 三安光電:全球LED龍頭。
14. 歌爾股份:電聲行業龍頭。
15. 金山辦公:辦公軟體龍頭。
16. 藍思科技:手機屏幕龍頭。
17. 深南電路:通信PCB龍頭。
18. 兆易創新:存儲器龍頭。
19. 生益科技:覆銅板龍頭。
20. 億聯網路:通信終端龍頭。
21. 光環新網:IDC龍頭。
22. 紫光國微:國產晶元龍頭。
23. 中國軟體:國產操作系統龍頭。
24. 大族激光:激光設備龍頭。
25. 環旭電子:消費電子用電池龍頭。
26. 北方華創:半導體設備龍頭。
27. 長電科技:半導體封測龍頭。
28. 中際旭創:光模塊龍頭。
29. 金花股份:唯一的人工虎骨粉生產商。
30. 同仁堂:中葯行業的知名品牌。
31. 包鋼稀土:中國稀土儲量最大的企業。
32. 黃河旋風:全球唯一的人造金剛石生產商。
33. 紅星發展:全球最大的鋇和鍶生產商。
34. 中源協和:全球唯一的幹細胞上市公司。
35. 長春高新:全球唯一的生長激素生產商。
36. 奧飛動漫:國內唯一掌握全產業鏈的動漫企業。
37. 安泰科技:非晶帶材全球最大的生產商。
38. 貴州茅台:全球唯一的茅台酒生產商。
39. 利爾化學:全球唯一掌握特定化學除草劑技術的公司。
40. 我武生物:全球唯一生產標准化舌下脫敏葯物的公司。
41. 科大訊飛:全球智能語音技術的領導者。
42. 和佳醫療:全球唯一能提供完整腫瘤微創綜合治療解決方案的公司。
43. 神州信息:國內唯一涉足金融科技全產業鏈的綜合服務商。
44. 中芯國際:國內唯一的晶元製造企業。
45. 內蒙一機:國內唯一的坦克和裝甲車生產基地。
46. 遠望谷:全球唯一掌握超高頻RFID技術的企業。
47. 寶鈦股份:國內唯一的鈦材供應商,為波音提供鈦材。
48. 新潔能:全球稀缺的MOSFET、IGBT半導體晶元和功率器件製造商。
49. 雲南白葯:全球唯一的白葯生產商。
50. 片仔癀:全球唯一享有"國寶神約"美譽的中成葯品牌。
51. 健民集團:全球唯一的體外牛黃生產商。
52. 東阿阿膠:全球唯一的阿膠資源壟斷者。
53. 泰和新材:全球唯一能夠生產對位芳綸的企業。
54. 紅太陽:全球唯一的吡啶生產工藝生產商。
55. 錫業股份:全球唯一擁有國際定價權的錫金屬生產商。
56. 格林美:全球唯一採用鈷鎳廢料生產超細鈷粉、超細鎳粉的企業。
57. 大連重工:全球唯一擁有大型高端鑄鋼技術的企業。
58. 華神科技:全球唯一的利卡汀市場競爭者。
59. 交通建設行業龍頭:中國交建、振華重工、中房地產。
60. 農業種植行業龍頭:中水漁業、中牧股份、農發種業。
61. 仿製葯行業龍頭:國葯股份、國葯一致、天壇生物、現代制葯。
62. 核工業行業龍頭:中核科技、中國核電、中國核建。
63. 航天科技行業龍頭:中國衛星、航天機電、航天動力、航天電子、四維圖新。
64. 電子信息行業龍頭:上海貝嶺、深桑達A、深科技、中國長城、中國軟體。
65. 保健品行業龍頭:華潤三九、華潤雙鶴、東阿阿膠。
66. 節能環保行業龍頭:太陽能、節能風電、萬潤股份、中環裝備。
67. 國資央企概念股涉及多個行業,包括交通建設、農業種植、仿製葯、核工業、航天科技、電子信息、保健品、節能環保等。
以上龍頭股覆蓋了中國股市的多個行業,代表了各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和影響力。這些公司不僅在行業內部占據主導地位,還對整個市場具有重要影響。投資者可以通過關注這些龍頭股來把握市場趨勢和行業動態。
7. 二股東割肉減持,大私募巧妙接盤,同仁堂創半年新低背後
富凱摘要 : 同仁堂年內股價表現背離醫葯板塊,混改遲遲不能落地,馮柳是不是也失望離場了?
作者|天鵝
300億市值,股價遲遲未能回歸至兩年前的水平,同仁堂更在近四個月開啟詭異下跌,創下了近半年來的新低。
這背後,險資資金、私募基金接棒操作,更有著身份神秘的機構專用席位配合。
2019年以來,價值成長股大放異彩,諸多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均刷新了上一輪牛市的股價高點,成為新一代的藍籌白馬。但同仁堂如上圖所示,近五年來的股價高點在2015年和2018年年中,雖然市盈率達到36倍,但股價漲速可謂相當低迷。
更詭異的是,自今年8月11日開始陰跌,跌幅近18%。
雖然前期漲幅過大的醫葯板塊進行集體調整,但同仁堂卻不在此列。截至12月4日收盤,同仁堂年內股價漲幅卻是-10.3%。
興業證券分析師徐佳熹指出,同仁堂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公司產品多為心腦血管、慢病及補養類產品,在疫情期間受到醫院停診、線下門店客流減少以及顧客購買意願下滑,因此銷售收入下滑。上述報告正是發布於陰跌期間(8月30日),這位分析師更給出「審慎增持」的投資建議。
同仁堂股價開始陰跌之時,有一個重要催化劑:核心機構股東大家人壽的減持。
今年8月4日和8月6日,大家人壽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A股流通股4170萬股和2687.4萬股,累計減持6857.4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5.00%。
上述兩筆大宗減持後,大家人壽的持股比例從14.99%減少至9.99%。
12月2日-3日,大家人壽掀起「年關減持」,連續兩個交易日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減持,累計減持公司A股流通股6843.2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4.99%,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從9.99%減少至4.99%。
上述大宗交易的均價,均出現了折價。大家人壽的前身安邦保險,於2015年四季度開始進入同仁堂,當時股價在40元上下,五年之後這場交易可謂割肉走人。
最為微妙的是,大家人壽大宗減持的買方,更引爆了市場。
11月末,千億級私募高毅資產站上風口浪尖,矛頭直指基金經理馮柳的操作爭議,正涉及8月份的同仁堂。
這場操作非常巧妙。
上文曾指出,大家人壽在8月份的大宗減持比例,佔到公司占本公司總股本的5.00%。
5.00%正是A股的舉牌線。神奇的是,馮柳接下來這5%的籌碼,但沒有越過舉牌線。
你們看懂了嗎?
高毅面對質疑解釋稱,某頭部居間券商告知賣出方要求至少賣出5%的比例。由於高毅內部執行對舉牌線的嚴格風控限制,為確保期間持倉比例始終不超過5%,馮柳在通過大宗交易逐筆買入的同時,以集中競價方式賣出少部分不受鎖定期限制的非特定股份,最終完成了建倉過程。
如此讓人看不懂的巧妙操作,讓馮柳「有零有整」持有5000萬股同仁堂,瞬間位列第四大股東行列。
這筆接盤使出了馮柳13.5億元的彈葯,可見這位私募大佬操作的犀利。
由於四季度的操作細節未到披露時點。但根據馮柳過往操作,很多持倉股票都是前一個季度突擊買進十大股東,下一個季度消失。
但近四個月,同仁堂連續出現陰跌,馮柳做了何種操作,要留到明年年報披露時,才能知曉。
截至9月30日,同仁堂賬面上有83.25億元的貨幣基金。如此高規模的貨幣資產,但作為上市公司給股東的回饋,卻十分「廉價」:A 股每股現金紅利0.26 元(2019年度權益分派)。
再看一個數字:今年前三季度,同仁堂的凈利潤為7.15億。
更有投資者犀利地問到:公司市值遠遠落後於片仔癀、雲南白葯,請公司管理層高度重視同仁堂這個金字招牌,加大機構投資者溝通和市值管理,藍籌牛市裡面同仁堂表現嚴重落後,是否反應了公司這幾年公司治理和經營能力比較差呢?
要知道,片仔癀和雲南白葯均已是千億元市值的公司,而同仁堂還停留在三百億的水平。
對於同仁堂來說,作重要的是市場化機制的治理,這樣才可以提高上市公司業務質量,比如包括引入戰略投資者和混改。
對此,同仁堂不久前回復投資者:對於國企改革的問題,目前公司控股股東同仁堂集團並未批准本公司混改。
內部治理的遲緩,也許是股價萎靡不振的根本原因。
富凱 財經 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