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方法對市盈率
A. 市盈率到底怎麼計算
一般的股票行情軟體會有三個市盈率:
1.現價/最近四個季度攤薄每股收益之和;
2.現價/最近一個年度攤薄每股收益;
3.現價/來年度機構平均預測每股收益;
以上三個市盈率對應的正確數據分別是:
1.16倍;
2.18.9倍;
3.12.4倍;
如果你的股票行情軟體中的數據與這個相差很遠,那就是垃圾一個,可以不必太可在意.
B. 市盈率是怎麼計算的
市盈率(PE Ratio)是一種用於評估公司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財務指標,它反映了公司股價與其凈利潤之間的關系。市盈率的計算公式為:市盈率 = 當前股價 ÷ 凈利潤。
要理解這個公式,我們需要明確幾個概念:
當前股價:指的是公司股票的收盤價或開盤價。
凈利潤:指的是公司在一定會計期間內,扣除所有成本、稅金和費用後所得到的凈收入。
那麼,市盈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首先,將公司的當前股價除以同期公布的凈利潤,得到一個數值,我們稱之為“PE倍數”。這個倍數可以理解為投資者為了獲得公司的凈利潤需要支付的價格。如果一個公司的PE倍數較高,說明投資者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才能獲得同等的凈利潤回報。
在實際操作中,投資者還會將公司的PE倍數再除以一個參考指標,例如行業平均PE倍數或公司歷史上的PE倍數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評估公司的估值相對於同行業其他公司或者歷史上的估值水平是偏高還是偏低。
另外,市盈率還可以進一步分解為每股股價與每股凈利潤的比值。如果將公式中的“當前股價”替換為每股股價,將“凈利潤”替換為每股凈利潤,那麼市盈率的計算公式就可以表示為:市盈率 = 每股股價 ÷ 每股凈利潤。這個分解後的市盈率指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股價表現之間的關系。
總的來說,市盈率是反映公司股票當前價格與凈利潤之間關系的簡單易懂的財務指標。投資者可以通過市盈率來評估公司的投資價值,並與其他公司進行比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市盈率並不是評估公司價值的唯一指標,投資者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公司的財務狀況、行業前景、競爭環境等。
C. 市盈率和市凈率是什麼意思
一、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即P/E ratio)也稱「本益比」、「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結果)。
1、市盈率是某種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標。
2、市盈率是很具參考價值的股市指針,一方面,投資者亦往往不認為嚴格按照會計准則計算得出的盈利數字真實反映公司在持續經營基礎上的獲利能力,因此,分析師往往自行對公司正式公布的凈利加以調整。
二、市凈率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 市凈率可用於股票投資分析,一般來說市凈率較低的股票,投資價值較高,相反,則投資價值較低;但在判斷投資價值時還要考慮當時的市場環境以及公司經營情況、盈利能力等因素。
市凈率的計算方法是:市凈率=(P/BV)即:每股市價(P)/每股凈資產(Book Value)
股票凈值即:公司資本金、資本公積金、資本公益金、法定公積金、任意公積金、未分配盈餘等項目的合計,它代表全體股東共同享有的權益,也稱凈資產。
凈資產的多少是由股份公司經營狀況決定的,股份公司的經營業績越好,其資產增值越快,股票凈值就越高,因此股東所擁有的權益也越多。
(3)會計方法對市盈率擴展閱讀
影響公司股票市盈率發生變化的因素有:
1、預期上市公司獲利能力的高低。如上市公司預期獲利能力不斷提高,雖然市盈率較高,也值得投資者進行投資,因為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會隨公司獲利能力的提高而不斷下降,說明公司具有較好成長性。
2、分析和預測公司未來的成長性。如果上市公司的成長能力越高,公司持續成長的可能性就越大,則投資者就越願意付出較高的代價,以換取未來的成長收益。
3、投資者所獲報酬率的穩定性。如果上市公司經營效益良好且相對穩定,則投資者獲取的收益也較高且穩定,投資者就願意持有該公司的股票,則該公司的股票市盈率由於眾多投資者的普遍看好,會相應提高。
3、市盈率也受到利率水平變動的影響。當市場利率水平變化時,市盈率也應作相應的調整。在股票市場的實務操作中,利率與市盈率之間的關系常用如下公式表示:市盈率=1/1年期銀行存款利率
D. 在會計報告中,市盈率具體是怎麼計算的(專家回答下,感謝)
用全面攤薄的算,但是要年化了算
也就是如果是半年的每股收益,就是*2來算
第一季度的就要*4來算
E. 怎麼計算市盈率為什麼各種版軟體計算出來的市盈率不一樣
市盈率的計算與實際運用
讀者來信:
大盤上至4000點之上,市場再度出現「泡沫論」的聲音,論據就是內地股市高達50倍至60倍的市盈率,而境外主要市場的市盈率則多在10倍至20倍之間。另外,在個股方面,連續走高的ST股票,市盈率則為負值或高達幾百倍以上。那麼,市盈率是如何計算的呢?又該如何使用市盈率來進行分析和判斷呢?
市盈率,業內又稱為PE,即PRICE/EARNING,也就是價格/利潤。其計算公式為:市盈率=總市值/凈利潤額,或市盈率=每股股價/每股收益。有了市盈率,我們就可以在不同公司之間進行對比,自然,市盈率越低,公司就越具備投資價值。
計算方法:
不過,市盈率在具體計算方面仍會出現一些偏差。如在計算市場整體市盈率方面,有的總市值簡單地按照總股本×A股價格來計算,也有的按照(總股本-B股股數)×A股價格+B股股數×B股價格進行計算,還有的按照(總股本-境外上市股數-B股股數)×A股價格+B股股數×B股價格+境外上市股數×境外股票價格計算。這三種方法計算出的總市值會有所不同。由於獲得境外上市股票價格並不十分便利,我們在多數情況下按照簡單的方法進行計算。
而在凈利潤的選擇上,也有一些不同。有的以年報數據為准,有的以季報數據按比例換算成年化數據來計算,而有的則以預測的凈利潤來計算。
因此,如果簡單地表述為市盈率或整體市場的平均市盈率,而不說明計算依據,就會出現一定的差異。
例如,如果我們以5月17日的收盤數據(總市值計算公式為(總股本-B股股數)×A股價格+B股股數×B股價格)和2006年年報凈利潤來計算整體市場的市盈率水平,剔除掉暫停交易的上市公司,市盈率為44.74倍。然而,若以2007年第一季度季報凈利潤×4(年化後數據)來計算,市盈率就會降為30.98倍。兩者相差幅度相當大。
實際運用:
那麼,哪一個可信度高呢?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僅有年報被要求由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而對季報、半年報並不作硬性要求,所以年報數據可信度高一些。另外,以一季度加權平均每股收益佔全年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的比例來看,2006年為24.25%,2005年為32.87%,2004年為29.05%。可見,簡單地將一季報凈利潤×4來年化全年的數據並不一定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