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實業市盈率
『壹』 長江實業、和記黃埔股票怎麼買入
都是藍籌,何必舍近求遠呢。國內有很多的。找滬深300里的,市盈率<8的公司。
『貳』 什麼叫藍籌股
藍籌股是指具有穩定的盈餘記錄,能定期分派較優厚的股息,被公認為業績優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稱為"績優股"。藍籌股多指長期穩定增長的、大型的、傳統工業股及金融股。特點是有著優良的業績、收益穩定、股本規模大、紅利優厚、股價走勢穩健、市場形象良好。
一線藍籌股有哪些
主要有:中國石化、萬科A、寶鋼股份、招商銀行、中信證券、中國平安、海螺水泥等。
『叄』 577億港元債務被隱瞞李澤鉅接班後,長和首份年報遭質疑
這一次,沽空機構GMT Research將矛頭指向了李嘉誠旗下公司長和,李嘉誠退休,長子李澤鉅接班後長和的首份年報即被質疑。
5月14日,GMT在其官網發布了關於長和(00001.HK)的研究報告。在報告中,GMT表示,長和最近發布的年報顯示,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隱瞞577億港元債務。對此,長和於5月14日深夜緊急發布公告澄清,稱董事會強烈否認傳言所含的影射。
5月15日,長和早盤高開0.25%,報79.000港元。開盤後,長和股價出現下跌,截至收盤,長和股價報78.45港元/股,較前一交易日跌0.44%。
GMT沽空長和稱其隱瞞577億港元債務 長和強烈否認
長和年報顯示,長和2018年純利同比升11%至390億港元,是自2013年以來首次呈現雙位數增長。不過,長和的現金流量表下多項科目卻出現負增長,如投資活動現金流減少590.79億港元。此外,長和在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為557.34億港元,同比增幅不到4%。
目前,長和在50多個國家進行多元化的經營,雇員超過30萬人。長和業務涉及了港口、零售、基建、能源、電訊等。2018年,長和公司收入同比增長9%至4532.3億港元,稅後溢利達到467.82億港元。
長和被沽空機構直指「營運現金流一直低於稅後現金利潤」。GMT在其官網上發布沽空報告,稱長和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受自2015年來重組的殘余影響以及2018年時收購義大利電信巨頭Wind Tre的相關會計調整,長和2018財年的利潤被做多了132億港元。
GMT將長和的非現金項目(折舊、攤銷、遞延所得稅、資產處置收益和其他非現金項目)相加,2018年的現金利潤應為629億港元,除去流動資本的變化外大致相當於營運現金流。然而,長和2018年的營運現金流僅為547億港元,與629億港元相差82億港元。
GMT認為,長和2018財年的營運現金流之所以出現了82億港元的差額主要在於非現金項目調整、處置收益和其他非現金利息調整。此外,GMT稱,長和的資本支出一直高於折舊和攤銷,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折舊和攤銷費用很可能被人為壓低。
GMT表示,通過將部分資產視為待售資產,長和可能隱瞞了與待售資產相關的577億港元的債務。據GMT推測,這種會計操作正在被長和用來提供更高的市場評級和更低的信貸額度。
對於GMT此次沽空報告,長和於當日深夜發布澄清報告,稱「董事會強烈否認傳言所含的影射」。長和表示,集團經審核財務報表是嚴格遵守適用香港財務報告准則的。與導言所提述集團呈報盈利有關的事宜均已按照適用會計准則在集團之經審核財務報表作出全面透明披露。至於沽空報告提述與待售資產相關之債務並無綜合入賬的事宜,此亦同樣全面按照適用會計准則之要求,並已與信貸評級機構討論。
長和認為,導言顯現選擇性、帶有偏見且嚴重誤導。其僅指出非現金盈利項目,惟未有提及均按照適用報告准則亦有於相關期間呈報之非現金虧損。其提述並無於長和2018年財務報表綜合入賬的債務,只是未有提及因期內收購活動而在資產負債表要列示的債務。
被質疑隱瞞債務風波或與旗下基建資產騰挪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長和在年報中表示,基建部門於2017年所購業務帶來的全年貢獻,加上於2018年9月收購Wind Tre餘下50%權益帶來的新增利潤,均令盈利及現金流有所增長。
基建,一直以來是長和的重點業務之一。根據長和2018年財報,集團的基建業務包括長江基建集團的股權與長江基建共同擁有的六項基建資產的權益。
根據長和2018年財報,公司的收益范圍中,基建收益共計647.2億港元,佔比總收益的14%,較2017年度同比增長8%。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基建業績數字,是長和進行會計調整後的數字。長和在財報中表示,財報中的收益總額等數據已經調整,以撇除非控股權益所佔和記港口信託的業績,以及反映集團於2018年10月分離與長江基建集團共同擁有基建投資之90%直接經濟收益後,所佔餘下10%直接權益的業績。
長江基建是長和系下屬承載基建業務的重要公司。此前的2018年10月,長和與長江實業集團、長江基建等簽訂經濟收益協議,以現金代價216億港元,完成分離其六項共同擁有基建資產的直接權益合共90%的經濟收益,令溢利貢獻較2017年有所減少。而在長江基建的年報中,這屬於關聯交易,這也意味著是基建資產在長和旗下公司間的騰挪。
2018年12月31日,此六項共同擁有基建資產已就會計科目的重新分類為「持作待售之出售組合」。
那麼,這部分內容究竟是如何影響到長和的財務數據?
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公司綜合債務凈額為2079.65億港元,較年初相比增長26%。長和指出,此前在合並報表中列示的上述基建資產債務凈額被重新分類至持作待售之出售組合的會計科目,即單獨列示出來,且與普通的財務報表一致,「持作待售之出售組合」項目中也分為負債及資產。
據長和披露,在該組別中,「負債」項目包含「銀行及其他債務」科目,這一科目金額為577.07億港元,與沽空機構質疑的金額一致。
根據長江基建集團的2018年財報,公司年度營業收入73.77億港元,同比增長18.83%;凈利潤為10.44億港元,同比增長1.82%。
此外,長和在財報中提到收購義大利電訊商Wind Tre餘下50%權益帶來新增利潤,均令盈利及現金流有所增長。年報顯示,Wind Tre所在的電訊部門收益中,3集團在歐洲的業務收益為784.11億港元,同比增長11%。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長江和記旗下的歐洲電信運營商「義大利3公司」和俄羅斯VimpelCom集團旗下的Wind電信公司合並。此後,長江持有新公司一半股權。2018年7月,長和宣布斥資24.5億歐元(約合190億元),收購Wind Tre剩餘一半股權。
Wind Tre2018年11月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2018年1月至8月期間的折舊和攤銷費用平均為1.78億歐元。然而,9月份的月費用似乎已降至9400萬歐元,每月節省了8400萬歐元。GMT認為,在1-8月期間長和的調整,以及9-12月之間Wind Tre的調整,可能使長和集團利潤增加了約8.35億歐元(約合77億港元)。
GMT認為,長和這種「激進」的會計方法,正在被長和用來獲得更高的市場評級和成本更低的信貸。
長和股價兩年累計跌25% 評級屢被下調
但從長和的股價走勢來看,近兩年長和股價已經從104港元左右跌到最低72.8港元,最大跌幅已經超過了25%。
美林美銀也發布研報表示,維持長和的買入評級,但目標價由102港元下調至100港元,以反映較低的赫斯基價格。該行認為,英國脫歐阻滯仍存在。
其實,早在去年8月,中信里昂就發布研報下調了長和的評級。該行稱集團零售業務於數碼化的努力令人鼓舞。雖然中期息同比上升12%至每股0.87港元,但派息比率同比持平令人失望。因此,里昂將長和2018至2020年盈利預測下調2%-4%,以反映對電信業務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及上客量預期下降的因素,目標價由102港元降至95港元,評級由「買入」降至「跑贏大盤」。
今年3月,里昂再次發布研報稱,對長和維持「跑贏大盤」評級。
國內地產項目再曝出售 一年來騰挪不斷
5月15日,新京報向長江實業了解相關情況,長實企業事務總監班唐慧慈表示:「公司經常有收到不同的出價建議,但有建議不代表公司接受及會出售項目。」
2018年度上半年,長江和記與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在3月組成合資企業,共同管理AlipayHK流動支付服務,並於年內首度透過區塊鏈技術,開通實時跨境電子錢包匯款至菲律賓。下半年,長江和記收購Wind Tre全部股權,全資擁有此義大利主要流動電訊商。
此外,長和系旗下的上市公司長實集團在2018年5月完成出售坐落中環的商業大廈中環中心,作價402億港元;6月收購英國倫敦5 Broadgate物業,交易作價10億英鎊。
2019年1月,長和系旗下長江基建集團以每股52.93港元配售電能實業4380萬股,涉資約23.18億港元,出售股份占電能已發行股本約2.05%,交易完成後,長江基建對電能的持股降至約35.96%。
□延展
GMT的報告可信嗎?
沽空長和的GMT Research是什麼來頭?
GMT Research官網介紹稱,該機構是一家專注於亞洲的會計研究公司,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監管。GMT Research每年發布大約30個基於會計的報告,主要以發現財務漏洞,並進行沽空為主。
去年6月,GMT集中沽空了一批16家中國 體育 用品生產商,其中包括安踏、特步、361度等國內知名品牌。
報告稱,自2005年以來,16家上市的中國內地 體育 用品中,鴻星 體育 、中國 體育 、鱷萊特、飛克國際、富貴鳥(港股01819)、諾奇、金雞服飾、名樂 體育 、奈步9家公司為「騙子公司」,涉嫌財務造假,比耐克等全球龍頭公司有更豐厚的利潤。
同時,GMT認為,李寧(港股02331)、安踏 體育 、特步國際、361度、中國動向(港股03818)、寶勝國際(港股03813)、裕元集團(港股00551)7家公司的財務數據也存在諸多相似特徵,涉及共享欺詐信息、存在造假嫌疑。
GMT在報告中質疑安踏 體育 ,並提出了具體的五大方面,包括營業利潤率過高,現金或預付賬款等存在大量異常,為配合收入虛增衍生了大量現金流,存貨相對於收入比例過低,預付賬款相對於存貨比例過高等。
此外,報告還指出,李寧虛增了2011年以來的營業收入,中國動向虛增了2011年以來的利潤,361度虛增利潤,特步國際操縱了利潤。
事後,這些公司皆予以強烈否認。
此外,有多家機構如匯豐證券、摩根士丹利等表示GMT發布的質疑研報有問題。匯豐證券表示,基於對安踏 體育 2018年至2019年的23倍市盈率預測,維持其「買入」評級,目標價維持46.9港元/股,而安踏 體育 也表示,早前GMT Research對其財務違規行為的指控是誤導且不準確。
『肆』 哪些股是藍籌股
藍籌股是指股本和市值較大的上市公司,但又不是所有大盤股都能夠被稱為藍籌股,因此要為藍籌股定一個確切的標准比較困難。從各國的經驗來看,那些市值較大、業績穩定、在行業內居於龍頭地位並能對所在證券市場起到相當大影響的公司——比如香港的長實、和黃;美國的IBM;英國的勞合社等,才能擔當「藍籌股」的美譽。
三、煤炭行業:外延擴張帶來機會
從投資標的的選擇而言,建議優先投資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更加註重「自下而上」的策略。邏輯主線為:價格維持高位——產能增量可充分釋放——運輸寬松——成本影響不大的企業最值得投資。預期資產價值注入、整體上市將是07~08年整個煤炭行業面臨的重要投資主題及機會。
低於20倍市盈率的重點煤炭股:蘭花科創、西山煤電、開灤股份、國陽新能、恆源煤電、金牛能源、兗州煤業、潞安環能、平煤天安、神火股份
四、公路行業:長期穩定增長 關注價值重估
我國高速公路行業在07年乃至今後相當長時期內都將保持平穩增長的趨勢。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路網建設的逐步完善所帶來的網路化效應、油價回落和海外投資帶來的車流量增長都為整個行業的的穩定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機遇。
低於20倍市盈率的重點公路股:四川成渝、贛粵高速、皖通高速、中原高速、現代投資。
『伍』 中國股市裡面有哪些是屬於藍籌股
一般經營業績較好,並且具有穩定、較高現金股利支付的公司股票就會被稱為藍籌股,有而就是公司背景實力強大、並且業績好,股價一直是處於上漲趨勢的這種股票,都可以叫做藍籌股,因此很多投資者在購買股票時,都想要選擇投資藍籌股。例如我國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聯通、長江電力、中國中鐵等股票都可以被成為藍籌股。
這種具有長期穩定增長趨勢的大型企業股、以及傳統工業股之所以被稱為「藍籌股」,是因為這個股票通常是最具有投資價值的,在西方賭場中,藍色籌碼就是最值錢的籌碼,那麼大多數情況,購買藍籌股就是等於購買了值錢的籌碼。以下是藍籌股的幾種類型:
一線藍籌股通常是指業績穩定,流股盤和總股本較大的股票,一般來說一線藍籌股的股價不是很高,但是群眾基礎好,例如中國石化、民生銀行、貴州茅台等都屬於一線藍籌股。
二線藍籌股相比較一線藍籌股來說就是伏悉股票市值以及行業地位要略低於一線藍籌股的公司股票,例如美的電器、葛洲壩、格力電器、雲南白葯等;
績優藍籌股主要就是指業績優良的股票,一般是業內公認的業績優良、紅利優厚的公司股票。
大盤藍籌股。並不是所有的大盤股都可以被稱作藍籌股的,只有在行業內居於龍頭地位的市值較大、業績穩定的公司才可以擔當「藍籌股」的稱號,目前我國的大盤藍籌股有中國石油、工商銀行等;
最後,如果您有年底用錢的需求,請大家在選擇貸款產品時,盡量選擇大品牌的貸款產品,息費透明同時保障您的信息安全,「有錢花模廳念」是原網路金融信貸服務品牌(原名:網路有錢花,2018年6月更名為「有錢花」),定位是提供面向大眾的個人消費信貸服務,打造創新消費信貸模式。申請材料簡單,最快30秒審批,最快3分鍾放款。可提前還款旦困,還款後恢復額度可循環借款。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手機端點擊下方,立即測額,最高可借額度20萬。
『陸』 尚乘數科上市半月暴漲逾兩百倍市值已超阿里,這家公司到底是什麼來頭
通過相關消息表示中概股尚乘科技股價盤中繼續暴漲,目前已經漲超過220%,雖然漲潮回落至142%,但與首發價格7.8元每股相比漲超230倍,目前該公司的市值已經突破了4500億美元,這個曾經沒有名氣的小公司,現在的市值已經遠超了,阿里巴巴京東,網易等等快遞櫃里頭,其市盈率更是高達2萬多倍,讓眾多網友紛紛表示不可置信,通過資料顯示尚乘數科為尚乘集團旗下的企業,而尚乘集團則是由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集團和和記黃埔公司,在2003年共同創立,這是亞洲最大的民營獨立投資銀行,其中也是香港領先的保險經紀公司之一。
『柒』 除了市盈率外,怎樣從其他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標分析股市泡沫
目前中國股市存在泡沫嗎
1. 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標
除了平均市盈率外,衡量一個股市整體是否存在泡沫或是具有投資價值,還有如下指標。
(1) 紅利支撐股價水平。有人舉香港上市的匯豐控股和長江實業的例子,認為沒有泡沫的股票價格是由上市公司的分紅、凈資產支撐的。然而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股市中只是特例,特大型公司的股票,成長性較差,炒作困難,分紅或每股凈資產確定了它的大致價格下限。
(2) 平均股價。2001年6月14日滬深市場(剔除了PT股)1089隻A股平均價格16.91元,至2002年1月10日,滬深市場1121隻A股平均價格為11.51元,有研究人員撰文認為,股票平均價格可以評估市場的投資價值或風險水平。平均股價在15元以上,風險很大,平均股價在10元以下,風險較小。這種經驗規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平均股價指標的缺陷仍然存在,價格高低不能作為股票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送股、轉增股、配股、股票拆細時平均股價發生跳躍,但股票的內在價值沒有相應變化;平均股價沒有考慮實質經濟,經濟繁榮與經濟蕭條時,合理的平均股價水平自然不應相同。
(3) 平均市銷率。西方有些學者(肯尼斯.L.費希爾,1984)就提出市銷率(PSR,price sales ratio)的概念,即每股市場價格除以每股銷售收入。由於銷售收入的波動性要比凈利潤的波動性小得多,所以市銷率比較穩定。而且,一股上市公司的銷售收入都是正的,所以計算平均市銷率時,幾乎不需要剔除上市公司,可以將所有上市公司作為樣本,保證了計算的客觀性。費希爾對美國股市一百多年數據的檢驗表明,根據市銷率判斷個股和大盤,投資效果比市盈率好。在費希爾看來,用市盈率定價是很不科學的,「市盈率10倍太高,1000倍卻太低」。([ 美]肯尼斯.L.費希爾,2000)
(4) 平均市凈率(托賓q).與費希爾不同,美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史密瑟斯等(Andrew Smithers etc.,2001)偏愛平均市凈率指標,也叫托賓q指標(q ratio)。史密瑟斯認為,q值就像彈簧,將股市拉向它的內在價值位置。他還認為,q值和平均市盈率指標大多數時候朝著相同的方向運動,但平均市盈率偶爾會給出災難性的價值數據。有一個事例顯示了托賓q的威力,2000年初史密瑟斯等出版的《華爾街價值投資》一書根據托賓q建議人們要拋空股票。
(5) 市場成本。市場成本(AMC®,Average Market Cost), 也叫平均持籌成本,是指剔除非理性交易後,市場上所有投資者持有某隻股票的平均成本。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市場成本在數值上恰好等於股票的內在價值。
用市場成本指標來衡量股市的投資價值,幾乎具有以上幾個指標的所有優點而沒有它們的不足。市場成本可以在相當程度上衡量個股的投資價值,如果市價遠高於市場成本,這種股票跳水只是遲早的事,反之,這種股票則值得關注。
市場成本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對不同時期的同一市場或不同的市場,都具有解釋力。NASDAQ指數漲得太高,就必然會跌回它的平均成本位置(這是資金堆積的地方),但到了平均成本線上就會獲得較強的支撐,並不因為它的市盈率水平是100多倍(參見附表)而還含有多少泡沫。目前上證指數的市場成本為1509.258點,根據市場運行的內在規律,如果跌破這一點,並不是股市沒有投資價值,而主要是投資者沒有信心。
2. 幾個悖論
(1) 經濟高成長與上市公司質量差。前一段時間,證券市場上一片打假之聲。很多投資者認為,中國的上市公司,業績好的不能相信,業績差的也有操縱盈利的嫌疑。我就不理解,中國的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經過董事會、股東大會、會計師事務所、交易所、證監會、新聞媒體等等層層監督,難道做假會比非上市公司厲害,難道中國上市公司的成長遠遠落後於中國經濟的成長?中國的證券市場是轉軌經濟中的證券市場,不能拿理想的完美的目標來裁剪。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國民的信心,難道證券市場的發展就不需要投資者的信心?
(2) 中國證券領域的市場化程度較高與證券市場問題成堆。客觀地講,證券市場是中國市場體系比較公開、比較透明的市場,也是發展速度較快的市場之一。但給人的印象卻是中國證券問題成堆,必須來一次傷筋動骨的調整,甚至推倒重來。這將把中國證券市場引向何方?
(3) 按現金流量貼現計算未必有投資價值,但外資收購意願強烈。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並不完全是按購買力平價確定的,而按現行的匯率計算,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後有很強的購買力。這導致在國內投資者看來很貴的股權,在境外投資者未必這么看。2001年11月23日新華社深圳又傳出消息,美國艾默生公司花7.5億美元收購華為技術公司下屬的深圳市安聖電氣公司全部股權。安聖電氣尚且如此,大唐電信、中興通訊(2002年1月9日總市值分別為9.57億美元、12.44億美元)難道市場價格很高,對外資沒有吸引力嗎?不要以為中國的企業不值錢,有些東西並不反映在會計報表裡。當然,A股價格存在結構性不合理現象,但不是平均市盈率畸高。
(4) 11年指數漲了15倍,但投資者整體的平均投資收益率並不高。指數有時會誤導決策。乍看來,滬市11年漲了15倍,上證指數年增長率達27.9%,非常之快了,股市裡肯定積累了大量的泡沫。但細心的人應該發現,在1994年8月以前,市場容量很小,股指大起大落,而這少數幾家上市公司卻將上證指數市場成本抬高到757.519點。實際上,1994年8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平均持籌成本1509.155點)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收益率為9.74%,考慮到交易費用(含印花稅、傭金、過戶費等中國的交易費用率較高,投資者的換手率也較高,所以總的交易費用數額可觀),中國投資者的平均年收益率是非常低的。
從長期來看任何一個國家,其股價指數總是在不斷上漲,原因在於經濟在增長、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總額在增長、市場成本曲線也在逐步抬高。長期來看指數總是上升的,不能看指數漲了多高就據此判斷股票市場是否不正常。
(5) 同一上市公司股票,在不同市場上股價及其表現截然不同。有人喜歡將中石化在香港、紐約和上海市場的不同價格來說明中國市場里存在大量泡沫。這種比較是非常片面的。眾所周知,由於市場割裂,國內投資者到香港市場上購買股票受到限制,兩個市場上股票的供需關系完全不一樣,由此導致價格出現很大差別是很自然的。如果兩個市場是自由流動的,價格自然會相互接軌。另一方面,即使兩個市場自由流動了,也不能認為A股股價就一定要以香港股價為標准與之接軌。價格將根據新的市場供需關系重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