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股票市盈率
❶ 股票買入賣出
選擇什麼樣的股票進行投資是贏錢的一個方面,股票的買入賣出時機是硬幣的另一面。缺一樣就賺不到錢。即所謂選股與選時的問題。先談談我對後一個方面的理解,拋磚引玉吧。這里談的時機是指戰略時機,遠非戰術層面的東西。
先提觀點:選擇在企業剛剛進入成長期時戰略介入,進入成熟期時戰略退出。
如同每個產品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樣,每個企業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Stages of introction, growth, maturity, and decline. 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用詞不專請見諒)。
導入期也是投入期,企業表現默默無聞,沒有知名度,也沒有多少市場。企業的第一任務是要生存。這個過程有多長,沒人知道,80%的中小企業只有這個階段,然後就像路邊的小草,還沒開花,就被踩死了。
成長期未必到來,如果有了市場,有了利潤,超過了break-even point,盈虧平衡點,並且市場和利潤越來越大,這個時期就來了。在四個階段中這個時期的上升斜率最大,有時利潤呈幾何級數增長,因為基數相對較低的緣故。時間跨度因企而異。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利潤不斷增長,品牌也得以建立。各項促銷費用,研發費用也通常較高。
在成熟期,企業的市場份額相對穩定或者緩慢增長,利潤也是如此,顧客忠誠度得以體現,大量競爭對手涌現。Merger and acquisition (並購) 也常發生在此階段。
在衰退期,市場份額和利潤開始下滑,有時企業不得不進行價格戰來維持市場份額,由於強勢對手的涌現或者新興替代市場的出現(沒有這個要素企業能更長久的保持成熟期)導致客戶忠誠度下降。營運費用高企,企業負擔沉重。
當然,判斷一個產品的周期比判斷一個企業的周期來得容易很多,不過道理相通。我想說的是,從資金利用效率來看,我們最應該戰略介入的時刻正是企業處於成長期的前夜,假如市場定價機制有效的話(短期無效,長期來看是有效的)。我們可以享受斜率最陡的一段升幅。同理,我們戰略退出的最佳時間應該是企業進入成熟期的時刻。當然,你可以選擇處於成熟期的股票來買,享受合理的漲幅以及穩定的分紅。大多數人也容易為這樣如日中天的企業所迷惑而趨之若騖。但你不得不承認,你的資金應該有更合理的去處。這也是我為什麼很少投資blue chip, 大型藍籌股的道理。現在買MacDonald或者Coca-cola,就算是Buffett, 你還能期望當年的收益嗎?Buffett對於Coca-cola的做法好像是要陪企業終老,我不敢苟同。當然, 投資是一把double-edged sword,投資blue chips,由於這類公司較為透明,運行較為成熟,投資者可能獲得穩定的回報;而投資成長股則可能獲得超額回報,但不太容易看的清,踩空了翻船的事情時有發生。我的看法是,投資者一直讓投資伴隨企業到成熟期甚至快進入衰退期的話,很可能自己的投資也會失去成長性,而進入stage of maturity。
某雖不才,但能身體力行。投資於張裕B和天士力的做法正是這種投資哲學的體現,當然成效如何有待檢驗(目前投資收益分別為288%和135%,時間為14個月和19個月)。買入時我基本確認這兩個企業已經進入成長期,企業只要不斷成長,現價不太高估,我就不關心大盤1000點還是5000點。我也告誡自己,就算自己在某隻股票上賺了1000%甚至更多,但決不和股票談戀愛,當我判斷(判斷錯對是另一回事)企業進入成熟期時我會賣出而不顧自己驕傲的感受(其實就是虛榮)和情感因素,道理很簡單,一定還有處於成長前夜的股票的。投資者的第一原則是要對投資負責,而不是對企業負責,the point is to optimise your investment. 這算是我的一點個性吧。
如何判斷一個企業處於哪個時期呢?呵呵,這個問題我覺得很難,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比如中集,你就很難定義,它的業務量和利潤額已經不小了,市場份額也很高了,但它適時地推出了新興業務,延伸了自己的市場。對於普通集裝箱,毫無疑問這個產品進入了成熟期,但這個企業現在不僅是集裝箱了。如果沒有這個戰略騰挪,我說你別買了,現在我不敢說。集裝箱業務從star變成了cash cow, 但他又培育了半掛車這個problem child/question mark, 難說不變成另一個star的。 總體上,我感覺中國大多數企業沒有進入成熟期,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我傾向於中國資本市場定位水平可以高一些。如果我們把中國證券市場本身看成一個處於成長期的企業,有人認同嗎?但是要找好企業,因為不好的企業走不完四個階段就完了。
我還是斗膽談一談這個問題。總體而言,企業是否進入成長期,我看取決於兩個主要因素:
1. 市場在快速成長嗎(包括已有市場和由新技術革命衍生的新興市場)?
2. 企業的戰略目標和戰術手段得當嗎(包括利潤導向,產品結構,激勵機制,企業戰略執行力等因素)?
兩個因素都具備了,就有可能得到利潤和市場份額的雙線快速增長。
對於業務單一型的公司,處於什麼時期相對容易判斷一點。主要看他的主導產品/服務的市場是否趨於飽和,他的主導產品/服務的市場份額是否趨於飽和。比如中材國際(有所得罪了,這個票現在表現很好,呵呵),其主導產品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要不怎麼有「夕陽」工業一說呢?國內的基建潮已至高峰,公司的國際份額也已不小),但其市場份額仍然有提升空間(由企業的成本和技術優勢帶來)。如果企業主導產品不變,那麼即使企業沒有走完成長期,至少也離成熟不遠了。何況這個產業的國內部分受政策影響偏大。我個人判斷中材國際的水泥工程業務用不了3到5年就將進入成熟期。問題是,企業經營者清楚的看到了嗎?Yes, 我們應該做這樣的假設(要不他沒資格坐在那把椅子上),那麼下一步就是要看企業將要培育什麼新業務了,這種新業務的市場有多大,企業在新業務上的競爭力如何,這種新業務和原有業務有多大關聯性(這決定了資源的利用效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反觀張裕,國內葡萄酒,保健酒等市場可謂方興未艾,目前以年均約18%的速度增長。張裕的國內市場份額雖然第一,但也僅20%左右,有提升空間。而張裕的利潤提升速度顯然超過了市場份額增長,這說明企業的成長是良性的。張裕的國際化剛剛起步,也有提升空間。在解決了產權機制和激勵問題之後(盡管有許多人詬病),企業明確了利潤導向,完善了產品結構,並且加強了執行力。06年年報顯示三費增長得到了控制(佔比仍然有下降空間),毛利率則得到了提升(仍然有較為確定的提升空間),應收帳款和負債率均顯示企業的財務穩健。高分紅則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現金流的健康和贏利的可靠性(Reliability of profit is a matter of Chinese peculiarity)。因此我說,初步判斷企業處於成長初期,盡管張裕並非沒有缺點。
說個簡單直觀的辦法來參考業務單一的B2C型企業,那就是看廣告。企業處於前兩個階段的時候,廣告篇幅長,因為人們不了解;而成熟期的企業篇幅短,是reminding advertisement,因為僅是要提醒人們記住這個品牌,這個企業。比如宇通的幾個廣告較長,告訴你一些信息,旨在建立品牌,而nestle的咖啡廣告有時就剩了一句話,一個畫面,旨在提醒並維護品牌忠誠度。你覺得宇通的客車和雀巢的咖啡哪個成長性更好呢?我有點偷換概念了,把企業換成了產品,就那個意思吧。判斷企業是要紮根於判斷主導產品之上的。
對於多產品和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判斷起來要困難一些。需要分清主導業務和次要業務之間的比例關系和各自成長前景,不過道理是相通的。根據波士頓矩陣提示,企業產品或服務可以分為四種:stars (明星業務,市場成長快並且市場份額大),cash cows (現金牛業務,市場穩定或者無大增長但市場份額大),problem children/question marks (問題小孩或者問號業務,市場成長快但市場份額不高或者尚未形成良好的現金流),以及dogs(狗業務,市場成長及市場份額雙低,有可能形成現金漏洞)。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定條件下,四種類型可以相互轉換。同時,企業可以根據情況推出新業務並且調整產品/服務結構。比如上面提到的中集,他的集裝箱業務基本上是屬於現金牛,市場份額大但增量不大,如果企業沒有新業務支撐,顯然他已經不再適合投資了。優秀的管理層總能未雨綢繆,提前預見未來並且作好准備。因此我們看到中集適時地培育了道路運輸車輛這個新業務,現在可能尚未形成良好的現金流,是個question mark,但有可能轉換為明星業務。同時由於產品比重的變化從而帶來了結構的調整。所以不能簡單判斷中集的成長期已過,至少他的部分業務是具有成長性的。類似中集的還有港機。
再比如重慶啤酒,他的啤酒業務是個 cash cow(西南市場佔有率為45%),正在培育的治療用乙肝疫苗是個典型的question mark。如果這個新業務培育不起來,或者不能形成良好的現金流,或者這個業務佔比過低,那麼這個企業就是處於成熟期的。反之,則企業處於成長初期。問題是,這里的不確定因素很大,事實上新業務處於導入期(二期臨床還沒完,上市還早),風險仍然很大,生物醫葯產業天生又具備高風險性(天壇生物的疫苗倒是上市了一段時間,較為成熟,但死了個人,股價馬上從07年3月27日的30.98元跌到了3月30日的25.15元),因此重啤的新業務客觀上是具有雙重風險的。比較重啤和中集的新業務,應該說重啤的風險更大,回報可能更高(目前只是可能)。而兩個企業的新業務中,中集的新業務和舊有業務多少是呈現一定相關性的,啤酒和生物醫葯又有多少關聯性呢?這個問題涉及到企業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是個大問題。所以盡管難以斷定重啤處於哪個時期,但綜上所述,現在應該不是戰略介入的時機。為什麼我不提倡在企業處於導入期就戰略介入(往往價格更低),是因為風險過大,具有賭博性質。
有人認為,介入股票一定要結合市場,當市場低迷時,容易低估,反之容易高估。這話不錯,但未免小家子氣了點。真正的戰略介入不應該首先看市場臉色,而是要首先看企業的成長。因為市場告訴我們,歷史告訴我們,成長的,尤其是高速成長的,總是容易被低估的。當然這話不是說任何時候以任何高價格買入高速成長股都是合理的,價格/價值比始終是價值投資的核心,這是另一個問題了。
我們取2001年6月14日和2005年6月6日這兩個間隔約4年的特殊的日子。前一天上證指數沖高至2245.12(標志著上一輪牛市的頂峰和新一輪熊市的開始),收盤2202.11點,後一天上證指數沖低998.23(標志著熊市的最低谷),收盤1034.38點。以收盤點位計算,指數回落52.98%。同日深成指數收盤分別為4734.98點和2729.20點,回落42.36%。4年熊市下來哀鴻遍野,個股慘不忍睹。但我們發現這樣一些股票,他們在那兩個日子裡的收盤價格分別為(為方便比較,全部復權處理):
2001年6月14日 2005年6月6日 上漲%
煙台萬華 34.30 41.06 19.71%
伊利股份 71.60 80.47 12.39%
中興通訊 61.12 79.17 29.53%
雲南白葯 56.24 77.84 38.41%
鹽湖鉀肥 21.53 34.78 61.54%
金融街 37.19 48.91 31.51%
雙匯發展 26.70 39.97 49.70%
振華B 1.457 2.529 73.58%
中集B 43.87 122.86 180.05%
張裕B 12.08 18.04 49.34%
這意味著,在4年熊市中,在大盤下跌約一半的過程中,持有上述股票仍然有相當不錯的收益。換句話說,完全看市場臉色行事的人,就算4年前成功逃頂4年後成功抄底,他們仍然要為這些股票付出更高的價格。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企業在這4年中是高速成長的:
2001年凈利潤(億) 2005年凈利潤(億) 4年復合增長%
煙台萬華 1.01 6.18 57.29%
伊利股份 1.20 2.93 24.98%
中興通訊 5.70 11.94 20.30%
雲南白葯 0.75 2.30 32.34%
鹽湖鉀肥 0.81 5.16 58.87%
金融街 1.51 4.09 28.30%
雙匯發展 1.71 3.71 21.37%
振華B 1.92 12.08 58.37%
中集B 5.43 26.69 48.90%
張裕B 1.72 3.12 15.99%
我們看到,復合增長率最低的張裕也達到了16%,鉀肥,振華,萬華三家高達57%以上。由於上市時間較晚,蘇寧,金發,茅台等等成長股並未列入。有意思的是,這批樣本企業和中國證券市場上的tenbagger 企業有著驚人的重復度(參見本人tenbagger的帖子)。當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烏雞變鳳凰的事情是能夠發生的,同樣我也決不相信這些企業能一直高速增長,我會保持對於這些企業的長期跟蹤。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戰略忽略市場因素而去全力搜尋這種高成長的股票呢?還是跟隨市場趨勢進退有序呢?姑且不論兩種方法操作的難易度,至少在這些高成長股中,市場中的「精明者」是占不到什麼便宜的。所以我的結論是:無論市場如何,高速成長股都值得持有。50%的市場爆跌下,你仍然找不到比持有這些高速成長股更有效的辦法。
有時花時間去琢磨市場還不如潛心研究企業,找出企業的快速成長時期。然後戰略介入,簡單持有,直到企業失去成長性,進入成熟期,再戰略退出。這樣遠比不切實際的期盼每次都能成功逃頂,成功抄底的做法來得簡單有效。大智若愚。這個道理不是什麼人都懂的,呵呵。
當然,買入成長股不等於一切結束,無須跟蹤。一方面,不會有永遠高速成長的股票,我們買入的企業隨時在發生變化,成長期沒有固定長短;另一方面不同企業步入成長期的步調不會一致。兩方面因素結合,會導致不同企業的價格價值比發生變化,從而帶來預期投資回報率的變化,這樣就使得我們持有某一隻股票的時間跨度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通常會相對長一些而已。因此buy and hold只是表象,內功是不表現出來的,只是buy and hold的話,無論如何,都應該送一頂偽價值投資者的帽子,呵呵。
我也反對看圖選股或者跟隨趨勢選股,或者所謂在研究企業基本面的基礎上,結合技術面因素和市場趨勢作出決定。我一再堅持認為,個股的短期走勢受到太多短期因素影響,理論上說,人們是無法明辨各種短期力量對比的,即使一定程度上把握了市場趨勢,你也很難把握個股的趨勢,所以我對股票短期價格走勢基本持不可知論態度。這也是我反對無論出於短期,中期,還是長期投資還是投機股票而運用技術分析的主要原因。人類證券史本身發展至今,找不到一種技術分析方法而放之四海皆為准繩,也找不到一種技術分析一再有效。這個道理如同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一樣簡單。反證法也將輕易揭穿這種信念的虛偽:如果真有一根一再有效的四海皆可的准繩,100萬一根也好,1000萬一根也罷,只要你我負的起,你我還會有其他選擇嗎?至於市場趨勢,我還是慎言一些:短期內有一定實戰價值,但不適合所有股票。畢竟研究市場從根本上來看,是在研究價格,你永遠無法從市場趨勢中研究出企業/股票價值。
之所以人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重復不可為而為之的動作,大概只能從人性角度或者心理層面去尋找答案了:人們,尤其是投資股票的人們,大多具有貪婪而懶惰的本性/心理。就算你明確告訴人們,世上沒有Midas Touch(金手指),但你永遠無法使所有人不相信其存在。話說回來,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永遠感激搏弈派,趨勢派,技術派的信奉者的,正是這些人一手導演了市場短期錯誤的可能性,從而帶來市場長期糾錯機制的必然性。否則市場的一切始終都是合理的,又怎麼產生超額回報/超額損失呢?怎麼誕生Warren Buffett 這樣的虛擬經濟市場英雄和無數非自然死亡的投資失敗者呢?
選擇優秀企業,當其處於成長初期介入,從長遠看,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因為市場不大可能給予處於這樣時期的企業過分的估值水平,如果身逢熊市,更應該竊喜了,你很可能得到更好的價格,如果不是,也不要緊,付出一點時間成本,仍然能贏回超額利潤。同樣,在企業成長期走完或者剛進入成熟期而離場也是明智之舉,這時企業的合理市盈率往往會向20倍以下靠攏,如果身逢牛市退出,你就得貨了,如果不是,也不要緊,你至少能鎖定利潤。然後去找下一個成長的企業,復制你的成功故事。冀望超額回報,在我看來,只是兩點內容:
1.找到成長的企業 (選股);
2.定位企業的成長(選時)。
今天談的主要是定位企業的成長,也即選時。我的言論有局限性,針對的是追求合理超額回報的一群投資者。而選時的問題還包括追求合理穩定回報(比如高分紅)和追求非理性超額回報(比如市場熱度膨脹狀態下的題材,重組)的人,這里涉及到常用估值方法,市場趨勢,產業環境,以及一些無法說的清道的明的事情,本人並不在行,故此不在此帖討論范圍之內。
有時間的話,再談談選股的問題。
❷ 網友好:請問市凈率在哪可查到,股票市價是什麼意思
具體可以在股票軟體、網站上進行篩選查詢。股票市價就是股票現在的價格,這個價格有時高於股票的真實價值,有時低於股票的真實價值。在股市中經常看到的就是市凈率,用市凈率來篩選股票是多數投資者喜歡用的方法,可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市凈率的用法,今天我就詳細給大家講一下。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什麼是市凈率
我們所說的市凈率,其實就是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其中每股凈資產為上市公司的賬面價值,而股價是上市公司證券交易的結果。也就是說,市凈率可以看出來的上市公司凈資產與股價之間的關系,公司的估值水平通過它從公司凈資產方面可以判斷出來。市凈率相對估值法的邏輯就是在於以下幾點:公司的凈資產越高,那麼它所能創造出價值的能力也相應的越強,所以公司的股價自然而然的也就越高。演算方法如下:
市凈率(PB)=股價/每股凈資產
市凈率(PB)=市值/凈資產
一般來說,市凈率越低越好,因為這意味著投資該公司股票的虧損率也會很低,因為即使上市公司因經營不善而破產倒閉,清償時有股票的股民就屬於股東,股東有權收回更多的成本。
二、市凈率怎麼調出
先說說同花順炒股軟體,在盤口位置點擊右鍵,設置盤口數據項,加入市凈率點保存就能看到了。三、市凈率是不是越低越好
總的說來,市凈率是越低越不怕風險,但這個低也是要控制好,一般來說,股票的價格都是高於其凈資產的,即市凈率不會低於1。股票價格高於凈資產可以評定企業有較好的發展潛力,投資者願意購買這家公司的股票所花費的費用就越大,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其價格會超出每股凈資產許多,但是市凈率過高的話,也意味著投資這個股票的風險更高。面對一大堆股票指標不想看?機構AI智能分析,輸入代碼,即可一鍵獲取各指標分析結果:【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假若市凈率低於1的話,就體現出了公司資產質量差,沒有什麼發展空間,就與售價沒有成本價高的商品無差,並不是說明沒有任何價值,關鍵在於公司能否處理好危機,增強自身的盈利水平。市凈率為負的也是其中的一種情況,大家都知道企業資產的價值不可能變為負,希望市凈率的值為負數,每股凈資產是負數是僅有的途徑,凈資產為負意味著個股虧損過多,這樣的股票不能買,因為有退市的風險。
四、市凈率怎麼看
市凈率是決定股票價格走向的重要因素,市凈率越低價的股票,其投資越不容易虧,反過來,市凈率愈高的股票,投資它的風險就越大。可是行業不同,其市凈率存在非常大的差別,不能簡單地比較兩個不同行業的市凈率,需要和同行業的其他公司進行對比。傳統行業的業績普遍比較穩定,比方說電子、鋼鐵等行業,佔有設備、工廠、生產線等真實的固定資產,因此用市凈率來評價這些行業一般比較靠譜。可是一些高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用市凈率評估是不太靠譜的,仍有用其他方法來判斷的必要。另外,在對市凈率做計算時,股價是會發展變化的,每股收益都是固定不變的,參照了公司去年凈資產的情況,所以要進行市凈率的計算,做到把公司今年預估盈利結合來看待是最好的,你還在猶豫買哪只股票?股票這么多真的好懵逼,到底哪個好,一句話,選股首選龍頭股,趕快領取吧,隨時會刪!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❸ 2001年銀廣夏事件是怎麼回事
天津廣夏1999年、2000年獲得「暴利」的萃取產品出口,純屬子虛烏有。整個事情--從大宗萃取產品出口到銀廣夏利潤猛增到股價離譜上漲--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中國證監會就對銀廣廈正式立案稽查,多名涉案當事人被移交司法機關,銀廣廈股票從每股30多元直落到4元多,以16個跌停板創中國股市之最。
(3)葡萄酒股票市盈率擴展閱讀:
《財經》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發《銀廣廈陷阱》,引發中國證券市場的軒然大波。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深入調查,記者在這篇文章中指出,銀廣廈過去兩年股價暴漲的背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銀廣廈投資者的巨額損失,又引發股民要求建立證券市場民事訴訟和賠償機制的呼聲。另外,由此引發了公眾對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機,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股市的大幅調整。
利潤率高達46%(2000年),而深滬兩市農業類、中草葯類和葡萄釀酒類上市公司的利潤率鮮有超過20%的。
簽下總金額達60億元合同的德國誠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與銀廣夏單線聯系,據稱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實上卻是注冊資本僅為10萬馬克的一家小型貿易公司。
1998年及之前的財務資料全部神秘「消失」。
❹ G通葡萄最近大幅上漲,有什麼利好消息
通葡萄酒 (600365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曾經是與張裕齊明的民族葡萄酒品牌,但近幾年由於管理落後,通葡萄酒的品牌價值大大褪色,與第一集團的距離越拉越大,在葡萄酒行業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業績每況愈下,04年出現巨幅虧損。但通葡萄酒畢竟是有較深底蘊的公司,硬體設施不錯,在曾經締造「金六福」神話的新華聯集團入主後,通葡萄酒面臨重新起飛的契機,再創輝煌應可期。
我國葡萄酒行業背景分析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中產階層的發展壯大,葡萄酒的消費量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在酒類消費中的比例不斷提高。從1996年至2004年,我國葡萄酒的產量從17萬噸增長到40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11。3%,近兩年增長開始提速,2003年產量增長13。3%,2004年產量增長17。6%。目前葡萄酒消費量僅占我國酒類年消費總量的1%,人均每年大約半瓶(750毫升/瓶),為世界的6%;隨著收入的提高、對葡萄酒保健作用的重視、對葡萄酒獨特文化的接受,我國葡萄酒的發展空間很大。據統計,目前上海人均年消費葡萄酒1.25公斤,在上海酒類市場上,葡萄酒已經成為了消費量僅次於啤酒的酒類。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義大利外貿委員會推測,未來十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將增長10倍。
最近幾年,中國葡萄酒產業在原料基地建設、製造技術和產品質量的提高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這使得行業的發展具備了加速的基礎。
行業競爭態勢 新標准促進行業集中
2004年7月國家出台政策廢止了「半汁酒」,占我國葡萄酒市場很大一部分容量的半汁葡萄酒推出市場,給真正的葡萄酒品種讓出了市場空間,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我國葡萄酒業的低價格競爭,使得企業更注重產品的品質。備受關注的葡萄酒新的國家標准GB15037-2004草案現已出台,並已送交全國標准化委員會審訂,有望於今年頒布。新出台的標准將嚴格規定原料、原產地、生產年份、品種等內容,這些變化加劇了原料爭奪,在整個葡萄酒行業內,「憑實力說話」的現象將更加普遍,極少數擁有大量資本的廠家將借機佔領更好的原料產地,使自身產品品質優勢進一步加強,而在它們的「擠兌」下,中小廠家將走上窮途末路,最終形成絕大部分原材料、市場、資源集中在少數幾個企業手中的局面。這對目前有實力的葡萄酒生產廠家是很好的機遇。
關稅下調引起葡萄酒市場新的競爭格局
05年元旦起,進口葡萄酒關稅大幅下調30個百分點,進口酒的數量將有大幅增長,對國內的中高檔葡萄酒將會形成一定的沖擊。國內企業紛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或是與外資企業合作獲取先進的管理經驗,推出高端產品,直面競爭,而不是依賴國內企業傳統的價格戰,這有助於提高國內葡萄酒業的競爭力。中國葡萄酒市場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相當長時間內國產酒仍然是市場上的主導。
05年葡萄酒發展趨勢
1、地產概念趨熱。新國標強調產地概念給葡萄酒行業提出了新的方向,為迎合這種方向,大批庄園酒企業涌現出來,原有的葡萄酒廠家也開始推出地產酒。實際上在去年,作為老三強之一的長城就已開發葡園系列,作為庄園酒先鋒。按照國際慣例,葡萄產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酒的品質、價格、口味風格等等,年份酒概念已逐步被淡化。隨著大批洋酒的湧入,給中國葡萄酒文化帶來了新的理念,使中國葡萄酒市場與國際接軌,在國外早已盛行的地產酒將在中國風行起來。
2、冰酒市場日漸火爆。以冰酒為代表的高檔葡萄酒近年來開始流行,尤其是半汁酒被禁之後,不少山葡萄酒企業轉向生產冰酒。因為冰酒所採用的原料與山酒一致,要求的氣候條件也相似。而山葡萄酒因為初期與半汁酒概念混淆,導致半汁酒被廢後山酒也走向衰落,原有的山酒企業不得不另謀出路。在國內最早提出冰酒概念的莫高已進入國產葡萄酒第二集團的行列,曾是山葡萄酒企業「翹楚」的通化葡萄酒也步其後塵,推出了高檔冰紅、冰白。由於生產冰酒的氣候條件較難滿足,目前國內符合國際標準的冰酒產品寥寥可數,類似長城、王朝、張裕等廠家因原料產地的限制暫時不會涉足此行業,因此處於二線的通化、莫高、長白山等企業很可能借冰酒的流行向一線沖刺。另外,冰酒產量極少,國外冰酒尚不能滿足自身市場的需求,故無法大量向中國出口,這個市場反而比較平靜,對國有冰酒企業來說,無疑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
3、果酒流行。伴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追求日益強烈,酒開始向飲料方向發展,果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大量催生出來的產物。果酒通常具備良好的口感,老少咸宜,而且其中多數都強調保健功能。在果酒中非常突出的一類是枸杞酒,自「杞濃」上市得到消費者認可後,眾多品牌的枸杞酒就開始蜂擁上市,其中尤以來自寧夏的產品最多。其他的類似荔枝酒、薄荷酒等果酒也不少,可以預見,果酒將在今年風光一把。
4、渠道變革,夜場升溫。古井庄園的「今夜無眠」酒在春交會上備受關注,該酒從品名、包裝、價位上都體現出一點——專供夜場。這是葡萄酒銷售渠道變革的一個信號。長期以來夜場酒類消費都以啤酒為主,葡萄酒雖然有一定的份額但銷量普遍並不樂觀。針對這種情況廠家及時改進產品,按照夜場的消費特點量身定製夜場酒的做法很可能被推廣,因為夜場的利潤是商超等渠道無法比擬的,有利潤的地方,就逃不開廠家靈敏的「嗅覺」。
通葡萄酒前景分析
新華聯入主徹底改變公司面貌
新華聯是新近比較活躍的民營企業,其高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成功營銷金六福酒。新華聯集團以OEM貼牌方式銷售金六福,憑借良好的營銷手段,塑造了金六福品牌,在白酒行業不斷萎縮的背景下,創造了白酒市場的奇跡,連續六年保持30%的增長,2003年銷售近6萬噸,銷售收入20億元,其年銷售額已位居國內白酒行業前3名, 「金六福」為新華聯集團提供了近1/3的利潤貢獻。
新華聯通過收購原通葡萄酒第一大股東通化長生農業綜合經濟開發公司持有的4070.4萬股(佔29.07%),成為通葡萄酒第一大股東。目前負責營銷「金六福」的新華聯酒業精英已接管了通葡萄酒的管理,對通葡萄酒進行重構,希望重現「金六福」神話。
新華聯在紅酒營銷上也有豐富的經驗。新華聯並不是葡萄酒市場上的新手,2001年3100萬元收購的香格里拉酒業主營產品即為青稞干紅和葡萄酒干紅,新華聯集團入主後,香格里拉酒業當年扭虧,2004年達到1.8億元的銷售,利潤超過2000萬元。
精減機構、調整人事。新華聯進入通化葡萄酒後, 將37個部門減到9個,將公司人數從1200人減少到650人,將管理層人數從200人減到100人。裁員後,員工開支一年將節約700多萬元。同時,新華聯的金六福人馬陸續進入通化葡萄酒。金六福原常務副總王曉鳴擔任通化葡萄酒總經理,金六福黑龍江公司總經理調任通化葡萄酒營銷總監、新華聯集團原審計稽核常務副總調任通化葡萄酒財務總監。到目前為止,新華聯已經派出11名高管。派人的實質意義不僅僅是對通化葡萄酒高層的整體置換,而是將金六福積累的營銷理念帶過去。
渠道建設。金六福的成功就在於渠道,這也是新華聯最擅長的。新華聯計劃在通化葡萄酒原有銷售渠道的基礎上重建新的銷售渠道,原有網路至少保持50%。新通化葡萄酒銷售渠道將建立大區概念,銷售量超過1000噸建立大區。大區管理市場,獨立完成銷售目標,舊有自發零散銷售將成為歷史。完善的銷售網路預計會有500名經銷商。
品牌重塑。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37年,釀造歷史之長,僅次於張裕葡萄酒,是建國初期的國宴紅酒。近幾年受到假冒產品的侵蝕尤其是國家禁止銷售半汁葡萄酒規定出台的影響,通化葡萄酒銷售節節敗退,與張裕、長城、王朝一線紅酒品牌的差距越拉越大。通化葡萄酒要想取得成功,就要重新塑造品牌,使其重返一線品牌行列。新華聯選擇的突破口是冰酒。通化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加拿大相似,公司上市後將一部分募集資金投到冰酒的研發、生產上,利用天時地利的優勢,將中西釀造工藝完美結合,2002年生產出中國的雅士樽冰葡萄酒。冰酒由零度以下採摘的葡萄釀造,原料的稀缺和特殊的條件造成特殊的品質,在海外有液體黃金之說,國內的零售價格要超過400元。通化推出冰酒的目的,就在於重建通化在高端產品市場的影響力。與此同時,通化原有的63種產品,會有超過50種被淘汰,新推出的20種新品上市後,除了冰酒之外,還有售價在200元以上的高端紅酒,中高端產品比例將超過50%。
通葡萄酒有4條葡萄酒生產線、6000噸存儲量的儲存庫、4萬噸產能的葡萄園種植基地,專享的鐵路專線,以及數萬噸的窖藏原酒,這是通葡萄酒翻身的本錢之一。
隨著新股東的入主,通葡萄酒已經有了新氣象。半汁葡萄酒的禁止銷售對公司的山葡萄酒是利好,公司的策略也是先鞏固公司在傳統優勢產品山葡萄酒上的地位, 山葡萄酒在東北地區銷量最大,公司重點是保持東北地區的優勢地位,然後再向其它地區推進。同時順應國內葡萄酒市場向干酒集中的趨勢,進行產品結構升級,推出干紅、冰酒等中高檔葡萄酒。在新華聯入主後,當地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當地政府把葡萄酒產業作為當地三大支柱產業之一,決心重振通化品牌,加大了對當地假冒偽劣的小葡萄酒生產企業的打擊力度,這對受假冒偽劣嚴重困擾的通化山葡萄酒的銷售回升起到了推動作用。所有這些因素將推動通葡萄酒走出低谷。通葡萄酒總經理王曉鳴向《中國企業家》提供的銷售數字顯示:通化葡萄酒今年1月份的銷售比去年同期翻了三番。「春節前很多超市通化葡萄酒脫銷,這是很長時間以來沒有發生過的事。」 據全國中華商業信息中心的有關統計資料顯示,05年上半年通葡萄酒在東北地區市場的優勢地位沒變,通化以14.64%市場綜合佔有率位居第一,在華北地區市場、中南地區市場通化銷售量居於第2集團。據新華聯老闆傅軍透露,通葡萄酒將來是新華聯在葡萄酒行業的旗艦,目標是3年後通葡萄酒實現凈利潤3億元。
通葡萄酒投資價值分析
財務狀況良好:經過04年的計提後,通葡萄酒可以輕裝上陣。資產負債率30%,有息負債只有280萬的短期借款。
市值被低估:通葡萄酒市值只有4.5個億,新華聯花費1。54億買29。07%的股權,相當於5。3億的總市值,目前的市價已經比其進入價低了15%。
通葡萄酒目前仍以低檔甜酒為主,高檔酒的銷售需要一個推廣的過程。因此,其05年中期業績的預減並不出乎意料。公司業績增長的動力將主要來自高檔酒的銷售。通葡萄酒上市募集資金主要投向2萬噸干紅生產線項目和1萬噸冰酒生產線項目。葡萄酒一般要儲藏三年以上,公司3萬噸中高檔酒將在今年開始上市。預計下半年的業績將有較大起色。
如果3萬噸中高檔酒能夠順利銷售,收入將在7億元左右,按照國內干酒15%左右的凈利潤率,凈利潤在1個億左右。按照葡萄酒業上市公司17-20的市盈率來計算,市值應在17億以上,即使按3年時間、15%的資本成本來計算,內在價值為11億,相比於目前4。5億的市值,安全邊際高達59%,投資價值被低估。
❺ 市盈率和市凈率,哪種指標最能體現公司的估值高低
我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解釋一下如何去看市盈率和市凈率,看了你會發現原來這么簡單。
假如PE和PB都很高,通常也是在行業的興盛期,或者大牛市的時候。所以,估值不能簡單的只看PE或者PB ,最好是二者結合起來,再參考其他指標來看。
❻ 價格最貴的葡萄酒是哪一種
首先我們必須分出瓶裝葡萄酒的11個種類,然後排出每個種類中售價最高的。
在仍可飲用的葡萄酒中售價最高的是一瓶羅曼康帝酒庄(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1978年出品的蒙塔榭(Montrachet)白葡萄酒。2001年,它在紐約的蘇富比拍賣行(Sotheby's)拍賣成交,是美國有史以來售價最高的葡萄酒。當時那批總共7瓶的葡萄酒售價竟然高達16.75萬美元,相當於每瓶2.3929萬美元。對於白葡萄酒來說,這可是天價了。即便是在葡萄酒收藏家圈子裡,這也是超乎想像的。
佳士得拍賣行葡萄酒部的前任負責人博勞本特(Michael Broadbent)給我們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主角便是那瓶刻有傑弗遜總統名字縮寫、來自於拉斐酒庄的極品波爾多紅葡萄酒,當喊價慢慢接近10萬英鎊時,博勞本特改變了競價單位,即每次叫價規定增加的數額。博勞本特說,拍賣到最後只剩下了兩個競價者,其中一位是《葡萄酒觀察家》雜志(Wine Spectator)的出版人山肯(Marvin Shanken),他居然沒有意識到競價單位的改變,一下子把價格標到了10萬英鎊,當聽到主持人報出的數字時,山肯坐在那兒,臉色慘白,顯然是驚恐不已。
擠滿了人的拍賣間里頓時鴉雀無聲,大家都在等著看另外一個競價者克里斯托夫·福布斯(Christopher Forbes)是否會跟價。最後,克里斯托夫以10.5萬英鎊買下了這瓶酒。山肯毫不掩飾地鬆了口氣。
另外還有關於一瓶最昂貴的葡萄酒卻從未售出的奇事。1989年,紐約酒商索克林(William Sokolin)手上有一瓶1787年瑪戈酒庄(Chateau Margaux)出品的紅酒,酒瓶上也刻有傑弗遜總統的名字縮寫。這瓶酒是一個英國人委託索克林代售的。索克林攜酒出席了在四季酒店(Four Seasons)舉行的一個瑪戈酒庄品酒晚宴,並為它叫價50萬美元。這個天價無人響應,沒有人肯出現金購買。為什麼這瓶酒甚至比1787年的拉斐紅葡萄酒還要貴?其實它不值50萬美元,只不過是索克林叫出了這個天價。我想他自己也並不指望這瓶酒能賣50萬美元,那天的酒宴上始終沒人出價直至最後悲劇的發生。十分肯定的是,單憑他喊出的這一天價,索克林就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有人猜測這才是他喊出高價的真正目的。不管怎樣,他後來向保險公司索賠的22.5萬美元最終還是到手了。無論你承不承認它的價值,撇開其它不講,這倒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現在我們來看看悲劇是如何發生的,當天晚宴即將結束時,索克林准備離開,突然,一個端著咖啡盤的服務生撞倒了這瓶酒,酒瓶打破了。幸運的是,索克林很有先見之明,事先給這瓶昂貴的酒買了保險。後來索克林與那位英國酒主共分得22.5萬美元的賠償金,並從此誕生了世界上代價最高的碎酒瓶。至於那個不幸的餐廳服務生後來命運如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不論是已經不能飲用的1787年拉斐紅酒,或是口感如飴的1945年穆頓紅酒(Mouton),造成它們驚人天價的原因都在於其數量的稀少。
那些稀奇古怪的古董真是越來越對收藏家的胃口了,不論是棒球卡,還是20世紀50年代的富美家(Formica)傢具,抑或是蒸汽火車的珍藏版紀念品都成了收藏家們的最愛,由此珍品葡萄酒更是理所當然地成為收藏家四處追逐的獵物。
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體會到飲酒的樂趣,尤其中國和東亞地區的新貴們更是趨之若鶩。上等葡萄酒的價格都會持續上升,即便是那些傑弗遜先生私藏的極品葡萄酒,或是其它幾瓶榜上有名的昂貴美酒,它們目前已經高得令人瞠目結舌的價格仍有可能再度被改寫,這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罷了。面對這些酒中極品,總會有更富有、更執著的收藏家想要把它們納入囊中。
最貴的標准瓶裝葡萄酒
1787年拉斐酒庄葡萄酒。
1985年倫敦佳士得拍賣行售出,售價16萬美元。現陳列於福布斯收藏館,瓶身蝕刻有傑弗遜總統的姓名縮寫。
拉斐酒庄是1855年波爾多葡萄酒評級時的頂級葡萄酒庄之一。連同奧比安酒庄、拉圖酒庄、瑪戈酒庄及1973年入選的茂同酒庄,並稱波爾多「五大」名庄。拉斐酒庄被認為是「五大」中最典雅的。
拉斐酒庄已有數百年歷史。自17世紀希格家族入主後,酒品得到大幅提升。老希格去世後,其次子亞力山大與波爾多另一名庄拉圖酒庄的女繼承人結婚,此舉使他們的兒子小亞力山大成為掌控「五大」中兩大名庄的「葡萄王子」Prince des Vignes。
18世紀,拉斐酒庄已為英國倫敦的酒商們所推崇,而且成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宮廷御酒。傳說,法屬蓋亞那總督履任前,曾咨詢波爾多的醫生帶哪種酒去上任喝好,醫生當時推薦拉斐酒為最保健養顏的葡萄酒。當總督回國述職拜見法國國王時,法國國王驚訝地發現總督與出發時比較像是年輕了25歲。總督將此歸因於拉斐酒的功效,從此,王後和寵妃們都爭喝拉斐酒,一時成為宮廷時尚。對法國葡萄酒痴迷有加的美國前總統托馬斯·傑弗遜也對拉斐酒庄評價甚高。
經過戰亂和數易其主後,1868年,銀行家羅特施德男爵Baron de Rothschild以8倍市盈率高價買入酒庄,成為拉斐酒庄的新主人,其家族經營一直延續至今。現任莊主埃里克-羅特施德男爵Eric de Rothchild上任於1974年,其銳意革新和苦心經營使得拉斐酒擺脫了60-70年代的平凡而重新達到巔峰。
最貴的大瓶裝葡萄酒
大瓶裝(5升佳釀)摩當豪傑酒庄(Chateau Mouton-Rothschild)葡萄酒。
1945年產,這一年被公認為是20世紀最好的釀酒年份之一。1997年倫敦佳士得拍賣行售出,售價11.4614萬美元。按照慣例,買家的身份未被公開,但如果他哪天打算試品佳釀,請他一定別忘了,我可是隨時願意為這瓶寶貝做一下「專家鑒定」的。
最貴的加烈葡萄酒
加烈葡萄酒是在發酵過程中或發酵後添加其他高濃度的酒,導致酒精含量較前兩類高,約佔15%~22%。這類酒通常要經歷較長時間的培養期,而且混合不同年份及產區的酒而成。
這瓶加烈葡萄酒(fortified wine)是由馬桑德拉(Massandra)酒廠藏釀,1775年份的雪利酒。2001年倫敦蘇富比拍賣行售出,售價4.35萬美元。
馬桑德拉葡萄酒釀造廠位於俄國克里米爾(Crimea),距離雅爾塔(Yalta)4公里,被公認為是沙皇俄國時代最好的酒廠。它的酒窖里收藏了上百萬瓶俄羅斯葡萄酒和西歐葡萄酒。其中一些俄羅斯葡萄酒還刻有皇室封印。其中年份最久的就是這瓶雪利酒。
拍賣會上最貴的批售葡萄酒
50箱!600瓶摩當豪傑酒庄1982年份葡萄酒。1997年紐約佳士得拍賣行和扎奇拍賣行(Zachy's)聯合售出,售價42萬美元。
最貴的白葡萄酒
1784年份迪琴酒庄白葡萄酒,1986年倫敦佳士得拍賣行售出,售價5.6588萬美元。酒瓶上也刻有傑弗遜的姓名縮寫。
最貴的干白葡萄酒
7支羅曼康帝酒庄1978年份蒙塔榭酒。2001年蘇富比紐約拍賣行售出,售價16.75萬美元,即每支2.3929萬美元。
最貴的單支勃艮第紅酒
羅曼康帝酒庄1990年份勃艮第紅酒,6誇脫大瓶裝。2002年紐約扎奇拍賣行售出,售價6.96萬美元,摺合每標准瓶容量5800美元。
最貴的批售勃艮第葡萄酒
羅曼康帝酒庄1985年份一套7支美杜莎拉酒(Methuselah's,總容量6升,相當於8標准瓶)。1996年倫敦蘇富比拍賣行售出,售價22.49萬美元。
最貴的美國葡萄酒
三支1994年份鷹鳴酒(Screaming Eagle)。2000年洛杉磯佳士得拍賣行售出,售價1.15萬美元,即單支3833美元。
最貴的被打破的葡萄酒
1787年份瑪戈酒庄紅酒,保險賠償22.5萬美元。
慈善拍賣會上售價最高的葡萄酒
1992年的皇家鷹鳴赤霞珠(Imperial of Screaming Eagle Cab)。2000年納帕谷(Napa Valley)葡萄酒拍賣會上售出,售價50萬美元。
買主是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的執行官貝利(Chase Bailey)。單就數字而言,這是目前單瓶葡萄酒的最高售價。但是由於該酒是在慈善拍賣會上售出,很大一部分售價實屬慈善捐贈性質。
❼ 股息率的實用舉例
股息率是挑選收益型股票的重要參考標准,如果連續多年年度股息率超過1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則這支股票基本可以視為收益型股票,股息率越高越吸引人。股息率也是挑選其他類型股票的參考標准之一。決定股息率高低的不僅是股利和股利發放率的高低,還要視股價來定。例如兩支股票,A股價為10元,B股價為20元,兩家公司同樣發放每股0.5元股利,則A公司5%的股息率顯然要比B公司2.5%誘人。
股票市場上,一個叫神火股份的煤炭股,在1999年、2000年行業低谷的時候,仍能保持每股三、四毛的業績,並每年都把大部分的利潤用於現金股利,2003年中期和年底分紅合計每股0.56元,扣稅後0.448元,以現價13.8元計算,股息率3.2%。最近公布半年每股盈利為0.92元的中集集團,全年利潤保守估計至少應該在1.5元/股以上,按照公司很低調的估計,2005年有15%的增長,應該有1.7元,不考慮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全球航運業的復甦,假設從2005年以後公司業務零增長,保持1.7元的每股盈利(由於公司在所處行業的絕對壟斷地位、成本優勢,公司經營應該不會出現突然失控,大幅下滑),並按照2003年股利政策35%的利潤用於現金股息,那麼其A股(000039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8月12日的17.5元股價意味著3.4%的股息率,其B股(200039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低於12元港幣的價格意味著5%的股息率,還不算其他65%未分配利潤逐年留存在公司。如此種種,不一而足。當我們糾纏於1300點是底還是1400點是底,或者想著1000點、800點讓自己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那些腳踏實地的人們正輕松收獲著超越銀行存款的收益 。
我們從QFII的言行中看到了自身的價值·
從全球各經濟體的增長前景看,以中國為代表東亞地區是最有吸引力的;中國的能源、交通運輸和部分有競爭力的製造業被長期看好;在人民幣有長期升值潛力的影響下,中國的投資品市場極具吸引力;從實物操作的角度看,部分A股公司即使以國際視野來審視,也極具投資價值。
百年之後,當我們的後人評價世紀之交的改革開放,必將記入史冊的一定有兩個年份:1978年和2002年。1978年中,發生了許多重大的事件,除了真理標準的討論等意識形態上重大的轉變,最重要的一個變化是,中國政府將工作重點全面轉向經濟建設,拉開了此後至少三五十年的經濟騰飛歷史的序幕。2002年同樣是值得記錄的一年,這一年裡,中國加入了經濟聯合國--WTO。從某種意義上說,加入WTO如同是第二次改革開放,中國面臨從政策性開放到制度性開放,從局部開放到全面開放,從實體經濟開放到服務、金融等行業整體開放的巨大轉變。
因此,QFII應運而生、QDII漸行漸近。
2003年是QFII大發展的一年,QFII給我們這個相對封閉的市場帶來了國際化的思路,以瑞銀為代表的國際投資者向我們闡述了一系列的大道理:從全球各經濟體的增長前景看,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地區是最有吸引力的;中國正成為全球的製造工廠,因此中國的能源、交通運輸和部分有競爭力的製造業被長期看好;進入重化工業時代,鋼鐵、石化、機械等許多行業都將出現大型的國際性企業;在人民幣有長期升值潛力的影響下,中國的投資品市場極具吸引力;從實物操作的角度看,部分A股公司即使以國際視野來審視,也極具投資價值。因此,我們看到了眾多QFII資金大量介入了以寶鋼、上海汽車為代表的製造業,以上港集箱、外運發展為代表的交通運輸業,以及以中興通訊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並且可轉債成為既能享受股市上漲收益,又能迴避大部分不確定性因素的品種,得到QFII大量持有。
我們從QFII的言行中看到了自身的價值。
但是隨著2004年以來QDII的漸行漸近,國內保險、社保資金紛紛摩拳擦掌要去海外市場淘金,A股市場的問題顯露得越來越多。用國際化的思路看A股市場,給它一個合理、客觀的評價,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給好公司一個合理公允的價格,給差的公司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是當務之急。
簡單地說,香港市場開放度非常高,它基本上可以代表了國際資金對宏觀經濟、產業、企業的主流觀點。由於香港經濟從1997年回歸以後,樓市遭重創,經濟一直處於調整中,而香港股市的主要構成是金融、地產行業,所以,國際資金對香港經濟的評價是中性偏負面,導致對香港股市的評價也比較低,是相對邊緣化的市場。由此,導致了對中資背景的國企股、紅籌股的嚴重低估,1998年金融風暴更是極大強化、扭曲了這種低估。2002年以後H股市場的價值回歸使得H股指數從900多點上升到5000多點。目前4000點處於多空平衡區域。香港市場上H股的估值對A股市場有極大的參考意義。
以國際眼光審視中國市場,成分指數、部分企業的優勢已然突出·
部分A、B股公司的估值接近H股,派息也比較有吸引力,但它們的增長潛力相當巨大,消費類品種上,H股的估值更是十分明顯地高於A、B股;QFII以及所有欲分享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資金必須選擇並長期持有的品種。
指數給我們一個全局的概覽,圖:1995-2003年間S &P500、恆生指數市盈率顯示,9年平均值分別是28.57倍和16.38倍,其中S &P500在1995年的市盈率最低,是17.41倍,2001年最高,是48倍,恆生指數在2000年最低,是12倍,2003年達到18.82倍。而深證100、上證50成分股指數的情況是,根據2004年一季度業績和6月30日1399點收市價格計算的動態市盈率分別是18、16倍,基本與香港市場接軌,如今指數跌到1350點,市盈率應該更低,接軌更徹底。
此外,我們看到港口、機場、電力等具備自然壟斷的企業。上海機場由於置換了集團公司的資產,今年業績將大幅增長,白雲機場在8月搬遷了新機場,侯機樓等資產比老機場擴大數倍,預計2005年以後業績將持續穩定增長。以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等為主的大型樞紐型機場、港口,將隨著經濟騰飛獲得持續、壟斷的增長。其目前的市盈率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消費類品種上,H股的估值更是十分明顯高於A、B股,值得注意的是,A-B公司從收購戰中獲勝,取得哈啤的控股權,並進一步改制,收購價格是45倍市盈率,顯示國際戰略並購中對有市場地位、銷售渠道、品牌的企業是給予了很高的估值。
雖然乳業、葡萄酒行業在行業整合方面還需要時間,這些企業能否勝出也有不確定性因素,但目前它們的市盈率大大低於成熟市場,應該是投資者給予了相當保險的折扣。
因此,對於貴州茅台、同仁堂、光明乳業以及燕京啤酒、張裕等,我們期待它們的成長,並認為目前的估值至少是合理的。
從動態市盈率的角度看,上述這些品種的市增率都小於1,在各自的細分行業中做到了亞洲甚至是全球最大,而這些品種並沒有在香港市場或美國市場上上市,因此是QFII以及所有欲分享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資金必須選擇並長期持有的品種。
怎樣看待短期下跌以及人民幣長期升值的潛力·
貪婪和恐懼令人們把股價看得低了還要更低,忘記了一些優質的公司正給股東帶來滾滾紅利。我們不敢說市場下個月的出價是否更低得離譜,但是遵循基本的估價原理和樸素的理財思維,是在市場上生存並發展的唯一法則。
除了上述壟斷增長的公用事業、細分行業龍頭、高派息個股外,多數A股公司情況不妙。市場走到今天的境況,原因很多,但我們仍需面對,抱怨、等待政府救市都是不現實的。我們注意到,2003年是經濟相當繁榮的一年,宏觀數據上出現了多年難得一見的產銷率98%、95%的好數據,多數行業中的大企業利潤增幅可觀。但A股市場中仍有592家公司凈資產收益率低於5%,這意味著,按照50%的資產負債率算的話,總資產收益率才2.5%,這些公司不是在創造財富,而是活生生地在毀滅財富。股東再多的投入都將填不滿公司低效率運作的漏損,三板市場已出現幾毛錢個股,主板市場出現6家1元個股,大多數股票仍難逃漫漫熊途。
當前市場看空氣息彌漫。市場心態和投資思路從結構性牛市轉向少數具備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基金持股也大體是集中在少數基本面比較清晰的品種上,但是最近這些品種也出現了跳水,我們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思路和心態來對待這個市場?
從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教誨中我們得知,市場每天都會給一個價格,有時很高,有時很低,喜怒無常。如果從市場角度看,有許多理由會跌到1000點甚至500點;但是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結論則相當不同。
上面說了一個中集集團的例子,上市10年的清白歷史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它過去不曾作假,今後作假的概率也不大,即使在行業最低迷的1998、1999年,仍有六七毛的業績和每股兩毛的分紅,我們有理由相信它的成本優勢和管理優勢將在集裝箱行業繼續保持。半掛車市場的容量是集裝箱市場的4倍,行業性質與集裝箱市場幾乎一樣,那麼在新領域里保持增長並獲得更多市場份額是值得期待的。如果說3%以上的息率還不夠有說服力的話,我們可以看看它的同類企業--在香港上市的勝獅貨櫃(0716),該公司2003年銷售收入3.825億美元,利潤1429萬美元,而中集是138億人民幣和6.8268億人民幣,是勝獅貨櫃的4.2倍和5.68倍。勝獅貨櫃無論從公司規模、盈利能力和市場份額、行業地位等方面都不能與中集相提並論,但在香港市場上的定位是3.825元,12倍市盈率。為什麼中集不能有同樣的估值,或者因具備行業領導地位而高於勝獅貨櫃的估值?雖然2005年以後增長速度將低於爆炸性增長的2004年,但依然是有增長的。美國企業長期的統計數據告訴我們,長期增長速度不可能高於12%。
另一個例子是福建高速(600033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2004年全年不出意外應該有0.4元/股,則目前的動態市盈率是15倍,我們翻看了香港H股中的寧滬高速、滬杭甬高速以及皖通高速,市盈率均15-25倍之間,按照去年的派息政策,今年能用40%利潤派發股利,則每股可派發0.16元,稅後股息率高於存款。既然國際標准給流量充沛的省級高速公路定價在15倍市盈率以上,有什麼理由在A股的市場上要給它一個更低的估值呢?
的確,我們會面臨這樣的詰問:海通證券持有福建高速大量的流通籌碼,萬一有各種不測風雲,則股價難免下跌;或中集(A、B股)都有了不俗的升幅,其中一個持有者需要變現,則短期浮動虧損必然出現。
面對這樣一些無法迴避的疑問,我們在《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中找到這樣的答案:公元前600年的智者伊索對投資就有一個不朽的論斷:手裡的一隻鳥值灌木叢里的兩只鳥。當你無法判斷:1、灌木叢里真的有鳥?2、它們何時出現?3、那裡到底有多少只鳥等這些問題,那麼合理運用無風險收益,以及企業未來可能帶來的現金流、利潤、股息這些信息,就應該從常識的角度判斷,是否手裡的一隻鳥值灌木叢里的兩只鳥,或者某隻股票是否值得擁有。
請讓我引用以下一大段原文:分開投資和投機的那條線永遠不那麼明亮清晰,當大多數市場參與者享受凱旋時就變得更加模糊了。並沒有什麼能像大筆輕易得來的錢那樣給理性服鎮靜劑。有那種飄飄然的經歷之後,通常明智的人會捲入與舞會中灰姑娘的行為相似的行為中。他們知道在慶祝會上逗留過久--也就是,在那些相對於很可能在未來產生的現金有巨大估價的公司中繼續投機--將最終會帶來南瓜和老鼠。盡管如此,他們都討厭錯過盛大聚會的每一分鍾。因此,眼花繚亂的參與者都計劃在午夜之前的幾秒鍾離開。但是有一個問題:他們正在一個鍾沒有指針的屋子裡跳舞。
文中評述的是牛市現象,其實也適用於熊市。貪婪和恐懼令我們把股價看得低了還要更低,忘記了這些優質的公司正給股東帶來滾滾紅利,並從2003年以來從未停止過的關於人民幣升值的討論,現在也被所有人置於腦後。我們不敢誇言上面列舉的公司今後不會出現業績下滑或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出現問題(例如伊利股份),更不敢說市場先生下個月的出價是否更低得離譜,但是遵循基本的估價原理和樸素的理財思維,是在市場上生存並發展的唯一法則。
表1 A、B、H股電力、港口、機場等公用事業股票的市盈率和派息率一覽
股票代碼 股票簡稱 8月12日收市價 以2003年業績 以2003年派息
(元/或港元) 計算市盈率 計算的股息率%
0836 華潤電力H 3.625 17.76
0902 華能國際H 5.6 13.18 4.21
0991 北京大唐H 5.65 17.1 2.92
1071 華電國際H 2.15 11.66 2.41
600642 申能股份 6.54 15.57 3.05
200037 深南電B 7.37 9.1 4.77
600098 廣州控股 8.57 13.35 3.26
0144 招商局國際H 10.75 15.38 3.9
200022 深赤灣B 12.38 20.82 2.3
0694 首都機場H 2.475 25.7 2.02
600009 上海機場 12.18 35.1 0.6
表2 A、B、H股消費類品種的市盈率、股息率一覽
股票代碼 股票簡稱 8月12日收市價 以2003年業績 以2003年派息
(元/港元) 計算市盈率 計算的股息率
0249 哈爾濱啤酒H 5.5 45 0.66
0168 青島啤酒H 7.2 32.13 2.61
000729 燕京啤酒 11.5 31.76 1.25
600597 光明乳業 7.2 16.74 2.2
600519 貴州茅台 30.09 20.1 0.61
200869 張裕B 6.06 13.44 1.24
表3 A股市場少數和國際比較具備核心競爭力優勢的企業一覽
股票代碼 股票簡稱 8月12日收市價 以2003年業績 預計未來2年增長%
(元/) 計算市盈率
600309 煙台萬華 10.82 30.9 50%
600660 福耀玻璃 6.89 21.53 40%
200039 中集B 11.74 18.5 20%
200726 魯泰B 6.02 14.24 30%
表4 H股市場主要藍籌的股息率以及A股市場部分高派現股票一覽
股票代碼 股票簡稱 8月12日收市價 以2003年業績 以2003年派息
(元/港元) 計算市盈率 計算的股息率
0001 長江實業H 60.75 14.34 2.77
0002 中電控股H 44.3 13.88 4.65
0003 中華煤氣H 12.6 25.22 2.57
0004 九龍倉H 24 19.3 1.66
0005 匯豐銀行H 118 18.04 4.1
0006 香港電燈H 33.6 11.83 5.09
0011 恆生銀行H 102 20.44 4.9
0016 新鴻基地產H 68.75 25.07 2.33
0019 太古AH 51.25 15.94 2.61
000709 唐鋼股份 4.26 9.46 6.57
000959 首鋼股份 4.76 13.2 5.04
200541 粵照明B 8.3 14.03 4.16
000027 深能源A 9.09 15.4 2.64
600019 寶鋼股份 6.75 12.05 2.96
600153 廈門建發 5.53 17.34 4.52
600177 雅 戈 爾 6.5 15.78 3.61
600508 上海能源 11.15 25.93 2.72
000933 神火股份 13.8 21.23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