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二代交班時間
⑴ 上市公司必須雙休嗎
上市公司是可以不安排雙休的,但是必須要安排單休。上市公司有沒有雙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通常情況下是有的,但是上市公司可以不安排雙休。上市公司可以安排員工周一到周六上班,只不過周六最多上四個小時的班。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上市公司摘牌條件是什麼
1、公司決定不提出寬限期申請的;
2、在規定時間內(即自暫停上市之日起45日內)未提出寬限期申請或申請寬限期未被證券交易所批準的;
3、暫停上市的公司在寬限期截止日未公布年度報告的;
4、寬限期內第一個會計年度繼續虧損的,或者其財務報告被注冊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或拒絕表示意見的;
5、申請恢復上市未被批準的。
有以上情況之一的,將由證券交易所暫停其股票特別轉讓服務,由中國證監會做出終止上市決定。
⑵ 商業帝國傳承引人關注,山東多位高齡企業家仍在掌舵
再凌厲的鬥士,也有老去的那一天。作為人生際遇頗為相似的一個群體,出生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山東第一代民營企業創始人,借著中國經濟由計劃向市場轉變的機遇,或敢想敢幹,或穩扎穩打,或凌厲擴張,一舉構建起自己的商業帝國。而如今,隨著第一代企業家的老去,人們開始更加關心他們身後龐大商業帝國的未來。
年屆八旬,仍是上市公司實控人
出生於1939年4月的張喬敏已年屆八旬。他一手創建的隆基集團始建於1971年,主要從事車用制動盤、制動轂、輪轂、制動鉗、剎車片以及氣泵、水泵、機油泵的開發、生產與銷售,是國家級大型工業企業。集團控股的山東隆基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3月5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張喬敏也是目前可查的唯一一位出生於上世紀30年代的山東A股上市公司實控人。在他之後,經粗略統計,出生於上世紀40年代的山東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或實控人還有14位。他們分別是:
出生於1940年的山東墨龍實控人張恩榮;出生於1941年的威海廣泰董事長李光太;出生於1943年的濱化集團董事長張忠正;出生於1947年的麗鵬股份實控人孫世堯;出生於1948年的玲瓏集團董事長王希成、史丹利董事長高文班、博匯紙業實控人晌唯或楊延良、民和股份董事長孫希民、標准信息實控人王晶華(女)、天潤曲軸實控人邢運波;出生於1949年的登海種業實控人李登海和金城集團董事長趙鴻富。
出生於1950年至1955年的山東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或實控人超過30位,包括恆邦股份董事長王信恩、神思電子董事長王繼春、太陽紙業董事長李洪信、新華錦董事長張建華、家家悅董事長王培桓等。
比如,正海磁材董事長、實控人秘波海,在2017年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家上市公司正海生物。現在,他正在推動由他實際控制的正海合泰沖刺IPO。
而出生於1950年的齊翔騰達董事長車成聚,在將企業控制權轉讓給廣東的雪松控股後,仍然留任公司董事長。在車成聚的主導下,齊翔騰達在去年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提出力爭4年再造一個「齊翔」,建設「全球領先、綠色環保、受人尊敬的世界級化工企業」。
管理權和實控權循序漸進交接
山東A股上市公司中,隆基機械實控人張喬敏在公司上市前的2008年就將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權杖交給了女兒張海燕,自己則繼續擔任控股股東隆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張喬敏還有一個兒子張超。2017年3月,張超將其持有的隆基集團10.89%的股份,轉讓給了父親張喬敏。
轉讓完成後,張喬敏、張海燕分別持有隆基集團61.89%和38.11%的股份。隆基機械實際控制人由原來的張喬敏、張海燕、張超變動為張喬敏、張海燕。
目前,張超在公司中不擔任任何職務。不過,根據股權結構,隆基機械的接班還停留在管理宴伍權層面。而未來,公司實控權的交接無疑更引人注目。
與張喬敏一樣完成上市公司管理權交接,創始人仍擔任大股東董事長的還有玲瓏集團的王希成。
根據玲瓏輪胎2014年披露的招股書,1972年出生的王希成長子王鋒已作為公司董事長出現。而王希成以及其次子王琳則分別擔任玲瓏集團的董事長和總裁,這樣的權力架構一直延續至今。
根據玲瓏輪胎披露的股權數據,目前王希成家族通過玲瓏集團和英城貿易公司分別持有玲瓏輪胎50.35%和16.78%的股份。其中,王希成直接持有玲瓏集團51%股份,其妻張光英、其子王鋒、王琳合計持有約33.39%股份。王希成、王鋒、王琳則100%持有英城貿易公司。
而與上述交班模式不同的是,位於淄博的上市公司魯泰A出現了直接向第三代交接實控權的情況。
2015年10月,時山寬年75歲高齡的魯泰A創始人劉石禎因年齡原因辭去董事長一職,其子劉子斌接任董事長一職。而次年10月,劉石禎又將上市公司實控權轉讓給了當時並不在公司任職的「90後」的孫子劉德銘。
通過上述梳理不難發現,相當比例的山東家族企業選擇了將管理權和實控權分離的循序漸進的傳承路徑。
當然,山東民營企業中也並非沒有把實控權直接向第二代交接的案例。
2015年4月,時年35歲的張剛取代父親張學信成為信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和法人代表。2017年11月,信發集團大股東——茌平友信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亦由張學信變更為張剛。目前張剛持有茌平友信企業管理有限公司51%股權。
山東民企逐漸迎來傳承大考
民企選擇接班人的方式似乎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操作方式。
比如,農民出身的科學家李登海在2013年5月將登海種業的管理權交給了公司創業元老毛麗華。按照李登海的想法,他要讓兒子李旭華紮根土地專門搞育種。1976年出生的李旭華是登海種業的中級農藝師,自2013年5月起任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登海種業並不是山東民企中「外人」當家的孤例。2012年,博匯紙業實控人楊延良就將董事長之位交給兒子楊振興。不過,僅僅隔了一年,楊振興就因工作需要不再擔任博匯紙業董事長,改由公司原董事、總經理楊延智擔任。
事實上,不論是先交接管理權後交接實控權,還是傳子或傳女,抑或是將管理權交由「外人」執掌,雖然選擇可能不同,山東民企逐漸迎來傳承大考卻已是不爭的事實。
當第一代企業家不可避免地老去,價值幾億、幾十億、幾百億甚至過千億的家族家產企業該如何傳遞至下一代的手中?繼承者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駕馭父輩辛苦打拚而來的龐大帝國?
這位律師所說的血淋淋的例子是山西「80後」「富二代」接班人李兆會,他用11年時間敗光了其父留給他的山西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海鑫鋼鐵。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一代企業家在給予二代管理權之時,還牢牢掌控著企業實控權的一大原因。從這一點看,山東的高齡董事長或實控人同樣面臨著巨大挑戰。
那麼,接下來山東眾多民企,能安然跨過這場傳承的大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