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时深指成交金额
1. 如何判断牛市来临,牛市到来的征兆有什么
牛市来临之前,投资者常常对大盘的表象感到迷茫。这时不妨深入到市场内部看看,从以下几个方面研判牛市是否已经来临。
一、量能的特征
牛市即将来临的量能因素是:成交量是否能够止跌回升,所谓的
“地量见地价”的说法并不准确。地量只是成交量调整到位前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而成交量即使见地量,股指也未必能调整到位。此时,如果股指继续下跌,而成交量在创出地量后开始缓慢地温和放量,成交量与股指之间形成明显的底背离走势时,才能说明量能调整到位。而且,有时候越是出现低位放量砸盘走势,越是意味着短线大盘变盘在即,也更加说明股指即将完成最后一跌。
二、市场人气的特征
在牛市即将来临前,由于股市长时间的下跌,会在市场中形成沉重的套牢盘,人气也在不断被套中被消耗殆尽。然而往往是在市场人气极度低迷的时刻,恰恰也是在股市离真正的低点已经为时不远之处。如果这时股指仍继续非理性地下跌,必将会引发市场中恐慌情绪的连锁反应。而恐慌情绪将导致部分投资者不计成本地斩仓出逃,从而形成恐慌杀跌盘。股市中的历史反复证明:恐慌盘是空头能量最后的集中释放过程,恐慌盘的大量涌出以及市场人气的悲观绝望,都将促使大盘迅速赶底,使得股市出现新的转机,大盘也将因此完成最后一跌。千层金股票配资
三、走势形态的特征
在牛市即将来临的走势期间,股指的技术形态会出现破位加速下跌,各种各样的技术底、市场底、政策底以及支撑位和关口,都显得弱不禁风,稍事抵抗便纷纷兵败如山倒。各种均线系统也都处于向下发散阶段中,而且发散的角度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此外,在大盘下跌接近最后几天时,甚至会出现连续几根长阴线暴跌,并且伴随向下跳空缺口,以强大做空力量贯穿所有的心理位,引发市场中恐慌盘不计成本的杀跌逃出,大盘却完成最后一跌,随即企稳。
四、下跌幅度的特征
股指完成多大的调整幅度才能说明牛市即将来临,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过,在大盘处于上升趋势中时,投资者可以重点参考两类量度标准:一种是前次行情的顶点位置,通常强势上升行情中出现的调整,其最低位不会低于上次行情的最高点。另一种标准是本轮行情涨幅的黄金分割点,即涨幅的61.8%,强势调整时一般跌到61.8%~80%的位置就已基本完成。当然,这种调整幅度的测定标准仅仅适用于市场整体趋势较强时,在弱市中,很难从调整的幅度方面确认股市的最后一跌。股市谚语“熊市不言底”是有一定客观依据的。这时候,需要结合技术分析的手段来确认大盘是否属于最后一跌。
五、指标背离的特征
研判牛市是否即将来临,在技术指标方面重点要参考以下三组指标:
1、日线中的 KD 随机指标、乖离率指标 (BIAS)、动力指标(MTM)和方向标准离差指数(DDI)是否产生底背离。
2、周线中的异同离差乖离率(DBCD)、随机指标(KD)、变动速率(ROC)是否出现底背离现象。
3、月线中的顺势指标(CCI)、相对强弱指标(RSI)、腾落指数(ADL)和涨跌比率(ADR)是否出现底背离现象。
上述的指标背离特征需要综合研判,如果仅是其中一两种指标发生底背离,还不能说明大盘一定处于最后一跌中。但如果是多个指标在同一时期中在月线、周线、日线上同时发生背离,那么,这时大盘极有可能是在完成最后的一跌。
六、个股表现的特征
牛市即将来临前的最后一跌,往往造成前期一度领涨的龙头股也开始破位下跌,或者是受到投资者普遍看好的股票纷纷跳水杀跌。此外,还包括对指数影响较大的权重大盘指标股的下沉。这类个股的下跌常常会给投资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促使投资者普遍转为看空后市,从而完成大盘的最后一跌。
七、政策面的特征
这是大盘成就牛市的最关键因素,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策面的明朗化支持;另一方面是行情发展能够得到政策面的积极配合。
2. 中国第一个牛市的那支股票最好
中国第1个牛市的最好那支股票是:泸股。指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代码以6开头。
3. 牛市的五个阶段
牛市第一阶段:牛熊难辨阶段
当市场处在牛市第一阶段,几乎没有人知道牛市即将到来。如果回头看,这个阶段的一些情景,和熊市第五阶段的“黎明前”阶段很像,几乎很难区分开来。
在这个阶段,市场可能刚创出新低不久,也可能在创出最低点后又震荡和盘整了较长一段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熊市创出最低点与马上展开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或者必然的关系。
但是,还是有一些与熊市“黎明前阶段”不同的迹象。此时,有一些股票已经停止继续下跌。甚至还有一部分股票其实已经盘出底部,获得了一定的涨幅,但市场上并没有与之对应的消息,也没有人关注到这一点。
【当市场出现利空的消息时,市场并没有像熊市前几个阶段那样继续下跌,而是以平盘或微涨微跌收盘,同时成交量虽仍然低迷,但已经有所温和放大,只是这种放大并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市场上也没有关于为何出了利空消息,股市没有下跌的相关解释。甚至连利空消息发出后,都没有太多相关的解读文章。因为此时,社会对股票市场的关注度已经降到了冰点。】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观察的,不是市场对利多消息的反应,而是市场对利空消息的反应。在这个阶段,市场对利多消息可能出现上涨(本能),也可能下跌(不将利多当利多),从利多上很难判断是熊市第五阶段(黎明前阶段),还是牛市第一阶段(牛熊难辨阶段)。
如果在市场走熊很长一段时间,市场对利空的反应,给人感觉像是波澜不惊,感觉像没有出消息一样,那么我们就应当十分关注了。可以按市场最近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涨幅进行排名,扒一扒看这些股票最近的表现怎么样,涨了多少,有什么共同之处。之所以造成市场对利空没反应,是因为此时市场已经到达了极度的冰点,所有想卖股票的人几乎都把股票卖尽了,他们之中很多甚至已经忘记了股票。所有带有利空情绪的人,几乎不关心股市,因此也不知道有没有利空。
此一阶段,股指已经呈现出缓慢上涨的迹象,但是很少有人能重视,也听不到有人说即将迎来一轮牛市。分析师措辞非常谨慎,多推荐个股(许多节目已经不允许推个股)和某个细分行业或事件的“结构性机会”,“投资者可以关注,少量参与,注意止损。”等谨慎言论。
牛市第二阶段:初步上涨阶段
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市场的上涨开始引起一些人的注意。这种上涨可能是成交量逐步放大的温和上涨,也可能是成交量突然放大,暴力突破前期盘整区域。
此时,总有某一类的股票很耀眼,既能引起大众的关注,又能带来赚钱效应。新闻也好、分析师也好,很容易就把它们归纳为一个“板块”。这个板块的分类,可能是某一个行业,某一个地区,或最近发生的某一个事件相关。
赚钱效应开始扩散,普遍规律是从离证券市场最近的人开始扩散。比如证券从业人员、基金从业人员、新进入市场的交易者,仍然关注股票涨跌的人(多还未深度套牢)。通过这些传声筒,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也开始关注股票。其中一部分人(散户)开始尝试投入一部分试探资金,另一部分人则继续观望。
此时,上一轮牛市高峰下来,被深度套牢的人群,也开始慢慢注意到股市的上涨。但他们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太强的参与意愿。
主持人经常问分析师的一个问题,就是“您最看好哪个板块?”“XXX板块还能不能买?”
大多数分析师仍然比较含蓄,但这个比例在慢慢减少。此时最活跃的市场发声人士,是前期最有毅力,不断“喊底”的分析师。他们在熊市第五阶段喊底,被市场、主持人、群众多次羞辱,因为底后又有底;在牛市第一阶段发言较少,且言论不被重视。因此,在此阶段必须好好得意一番,这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
第三阶段:中期上涨阶段
上涨途中的第一次暴跌,宣告这一阶段拉开序幕。当然,这种暴跌并非只有一次,往往在整个牛市过程中都能看到。
类似的暴跌,往往事先没有任何消息面上的利空因素,而且暴跌的成交量还比较大。市场不知怎么的就吃错了药,开始拉肚子。等到收盘后,市场就会有各种言论,来挖掘“利空”因素,大家仿佛“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跌了。实际上,像这种大跌是很正常的牛市悸动,主要来自机构和大户短线的“浮躁”心理。他们还没能完成熊市心态向牛市心态的转变,在一丝风吹草动之下,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的大跌。
此类暴跌的特点:
1、 位于上涨通道之中,且前一日还可能创出行情以来新高。并没有进入M型震荡或直线型盘整;
2、 事先没有任何征兆,消息面上风平浪静,没有人能事先预料到今天回暴跌;
3、 成交量较大,甚至创天量。此时不要以为是“天量见天价”,因为牛市中大多天量之后还有天量。目前为止,A股市场还没有见到过以“暴跌搭配天量”的方式见顶的。
此一阶段,对于利空消息,市场的反应往往是低开,早盘下挫,但很快就被拉起。即使重大利空,对市场的影响也不会超过一周。而大多数中等或较小的利空,往往是早盘低开或下挫后,当日就被拉起,最终红盘报收。
赚钱效应继续扩散,第一波被赚钱效应带进来的初入者(散户),已经开始影响他们周边的人,带来第二波初入者。第二阶段中在观望的人群,开始投入资金试探,并不断加大投入量。初入者投入股市的资金开始增加,从一两个月薪资左右(或一万元)的试探性资金变成半年甚至一年薪资以上的资金。
上一轮牛顶下来的散户,部分账户已经解套。他们先是选择卖出,从而落袋为安。但落袋为安后,他们并没有选择远离股市,反而对股市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过不多久,他们就会在氛围的带动下,重新杀入。只是这一次买入的,是市场的热点,是另一些股票——作为“痛定思痛”,他们大多不会继续购买上一轮牛市套牢他们的那些股票。
此一阶段,前期坚韧言底的“死多”分析师,光环渐渐淡去。因为此一阶段起,市场上开始“股神”辈出。市场的聚焦在“能抓住热点”的分析师。“股神级”分析师开始成为主持人问问题的主要对象。此时,主持人的问题往往不是“还能不能买”,而是“下一阶段我们该关注哪些热点?”
此阶段,市场每一次下跌,都会有一些人站出来“唱空”。但措辞多为“保持谨慎”、“控制仓位”等词语,此时还鲜有说“见顶”这个词语的。有时,也确如他们所说的,市场下跌了一阵。但股指很快又被拉起,创出新的高度。在经历几个这样的轮回以后,唱空的声音开始越来越小。因为他们每一次唱空,最后都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一点,在个人投资者之间也是一样,每次唱空都“阻碍”了亲戚朋友赚钱,如是几次之后,也不好意思跟朋友再继续说看空。原因很简单,耽误别人赚钱的朋友,是不受待见的。
来自券商的分析报告,开始不断调高个股的“买入目标价”。
这个阶段可能持续的时间非常长,甚至跨年。也可能比较短,一两个月时间就结束。如果结束时间过早,这一轮“牛市”往往在后来被称为“反弹”。
第四阶段:后期上涨阶段
不是所有的“牛市”,都会进入这一阶段。有一些在第三阶段就夭折了,被称为“反弹”,或者“行情”。
有两种情况出现,预示着第四阶段的到来。一种是政策上开始调控,比如加快新股特别是大盘股的发行,调高印花税等。如果市场对政策面的调控(利空),反应比较剧烈(下跌),则后期还可能继续上涨;如果市场对政策面的利空,开始麻木,则需要多加小心。
市场对另一种则是首次在分析师中出现“顶”这个词语。
熊市后期和牛熊难辨阶段“坚韧不拔”死多的分析师,此时开始看空,并且开始出现“逃顶”、“见顶”、“顶部”等词语,预示着这一阶段的到来。但市场往往在他们看空以后,还会经历一波上涨,而且涨幅可能还不低。
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往往在熊市还未结束就提前看多,也往往会在牛市还未结束就提前看空。他们多标记自己为“价值派”,(当然他们之中有一部分真是,也有一部分假是)说的最多的就是价值投资,频率出现最高的词语为“市盈率”。为何他们会提前市场看多和看空?因为“锚定”的思想,只是他们心中的“锚”,不是股票的价格,而是价值(市盈率)。股票市场就像钟摆,摇摆在极度高估和极度低估之间。市场从牛顶上下来,估值中枢不断下移,他们心中锚定的价值标尺也不断下移,直至跌到他们心中“不可能跌破”的位置,他们开始坚韧不拔地喊底。然而市场在熊底会毫不客气地,一次又一次地跌穿他们的心理底线。他们是熊市底部最后屈服的人(嘴上可能不说),也是熊市中被主持人和群众嘲笑最多的人,也是这些事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象,记忆太深刻,使得牛市后他们心中对价值的“锚”沉得太深,拔不出来。
在熊市底部前提前买进的人,往往也会在牛市半山腰提前逃顶(也就是这一阶段的早期)。这一部分人,要么坚守到熊市到来,要么刚好在牛顶处重新杀回。第一次有人喊“顶”,并不可怕。但前期喊顶的人再次杀回,却是应当打起十二分精神。
从实际上说,市场进入这一阶段后,也确实脱离了股票应有的价值中枢,进入高估阶段。但由于赚钱效应还在继续,因此牛没有停下脚步。慢慢地,许多个人投资者就会发现已经没有可以继续投入股市的资金,于是开始借钱炒股,融资额度和杠杆也加的很高。
当市场突破前期熊市的反弹高点之后,创新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新闻和主持人也不会说:“哇,今天创新高!”,因为市场每天都在创新高,创新高实在不是什么“新闻”,也不值得奇怪和兴奋。
赚钱效应开始延伸到较远的地方。这些地方甚至跟资本市场没有什么关系,比如菜市场、麻将馆等地方。
连最保守的人(这里的保守指的是对金钱损失的厌恶,而非投资风格的保守),也慢慢开始投入到这场战役之中。他们之中很多人愿意选择基金,一部分原因也是出于保守。主要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1、 牛市后期,个人投资者出现“只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
2、 相信基金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
3、 基金的广告宣传上,拿出了漂亮的业绩展示,并宣扬长期投资的理念;
4、 “后悔理论”心理。因为许多人有选择恐惧症,自己选择的股票如果跌了,会产生“后悔”心理——不该买啊~!这种选择恐惧症最大的成因也就是心中潜意识的“后悔”心理。但假手别人买的股票,跌了自己看不到,避免产生“后悔”心理。加上基金持仓许多只股票,涨跌相抵,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暴涨暴跌。
5、 单个股票不会跳出来,拉着你买他;但基金会拉着你买他。最后那一批金钱损失厌恶者,在半推半就之下加入了基民的队伍。
分析师以看多的态度出现在各大媒体,类似“谨慎操作”“控制仓位”之类比较婉转的看空声音已经绝迹。市场上看空的声音,多以逃“顶”,或“是不是顶”为主。但这种声音随着牛市的继续,也越来越小。到这一阶段的后期,几乎听不到。
市场的估值不断被抬高,但很快就会有解释高估值的理由放出。例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快,与欧美相比理应获得更高的溢价,又或者“大国崛起”“XX十年”等。又或者,会将历史上的A股大牛市,或者其他国家的大牛市,拿来对比,告诉大家牛市还远未到头,“XX点不是梦”。
第五阶段:筑顶阶段
并非所有的“牛市”,都会到达这个阶段。像这种情况,只有“全民狂欢”类型的大牛市,才会遇到。很多半路夭折的牛市,往往被称作“行情”。
随着牛市的发展,慢慢的,市场上关于“顶”的说法已经几近绝迹。即使有,也不被人们所留意。
牛市筑顶,很少有人能提前看出来。牛市中每一次震荡,每一次下跌,每一次喊顶,总又被重新拉回,直至喊顶的人不好意思再喊顶。确实也会有一些人在牛顶处“喊顶”,但他们的言论根本得不到市场的注意。一直到熊二阶段,这些人曾经的言论才重新被拉出来奉若神明。
此时市场已经进入所谓的“疯牛”阶段。股市为何会涨到这个点位,用估值根本解释不了,只有梦想能够解释。
虽然在股市确认顶部以后,也就是熊二阶段以后,会有各种理由来解释股市为何会见顶。比如:经济下滑,资金收紧等等。但是在这个牛市顶部阶段,一般见顶的原因如下:
随着股票的价格上涨,每成交一手所需要的资金也越多。股市要继续上涨,需要更多的资金参与才能维持成交量,才能维持赚钱效应,光靠存量资金是无法做到的。赚钱效应从牛二阶段就开始传递,一传二,二传四,四传八……不仅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平均参与的资金量也越来大,但这种情况总会到达一个临界点。当新进入的资金无法支撑股市继续上涨的时候,牛市也基本走到了尽头。
所以市场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最不想买股票的人都买股票了,就是见顶的时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这一轮牛市能影响到的人,都进来炒股票了,他们能进来的钱也都进来了,牛市变走到了尽头。
此时若有超级大盘股IPO,会对供需情况形成较大的压制,促进股市更早达到临界点。有时超级大盘股上市刚好就产生了股市的顶部区域。这是因为:
1、前几个阶段无法容纳如此巨量IPO;
2、巨量IPO本身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股票的供需情况。
除此之外,牛顶往往还有以下迹象:
1、股票的估值很高,根本找不到便宜的股票。这里有一个经验之谈,就是即使最没有想象力的股票,估值都难以接受的时候,往往需要小心。什么是最没想象力的股票呢?是绩差股么?不是,因为即使绩差股也有重组概念。真正最没想象力的股票,是所谓的“收租股”,不管旱涝,稳定收租的这种。如果在PE的估值上,呈现出: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倒数<收租股PE(20倍以上)<周期类股票<其他类型股票。
需要注意,如果还有价值型或成长型股票的PE低于收租股,即使收租股PE>20倍,也并不见得见顶。
2、热点散乱,难以追踪。无法形成具有赚钱效应的“明星个股”或“热门板块”。
3、前期的热门股,或涨幅较大的个股,已经提前进入震荡横盘或下跌走势。
4、赚钱效应开始减弱。尽管早期各批进入股市的参与者已经疯狂,但对新进入者或即将进入者的吸引力已经减弱。很多新手进入后无法赚到钱,自然也无法产生赚钱效应吸引后来者。买卖的难度加大,新人“没赚到钱”。
5、成交量无法继续有效放大。
6、媒体及分析师的发声,同牛四阶段末尾,并无太大区别。
有一部分人蒙对了顶部,也有一部分人能准确识别出顶部,并对应采取相应的减仓和空仓措施(光识别还不行,还需克制心魔才能做到)。在牛顶的左侧识别难度很大,因为此时还在创新高,在牛顶的右侧识别相对容易。顶部的形态有时相当复杂,有时M顶在深度调整后还能创新高。
在这个阶段能成功逃顶的,往往不是“价值投资派”。因为价值派要么在第三、第四阶段已经逃顶,要么就是打算穿越牛熊。成功逃顶的往往是能够控制好自身心态,且对市场敏感的技术派。
有趣的是,在此阶段能够成功逃顶的,往往会在熊三阶段提前抄底,被称作“抄在了山腰上”。
~~~~~~~~~~~~~~~~~~~~~~~~~~~~~~~~~~~~~~~
以上皆是理论!!
股市就是故事都是逗你玩!!
写书的炒股把握此次到位!就不写书了!!
4. 牛市,熊市,,,,,是什么意思现在是什么市
什么是牛市? 什么是熊市? 什么是平衡市?
所谓“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指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
所谓“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大跌市。
平衡市即通常所说的“牛皮偏软行情”是一种股价在盘整中逐渐下沉的低迷市道,一般相伴的成交量都很小。
道·琼斯根据美国股市的经验数据,总结出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市场特征,认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为三个不同期间。
牛市第一期。与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场最悲观的情况下出现的。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心灰意冷,即使市场出现好消息也无动于衷,很多人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出所有的股票。有远见的投资者则通过对各类经济指标和形势的分析,预期市场情况即将发生变化,开始逐步选择优质股买人。市场成交逐渐出现微量回升,经过一段时间后,许多股票已从盲目抛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资者手中。市场在回升过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点都比上一次高,于是吸引新的投资人入市,整个市场交投开始活跃。这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业绩开始好转,盈利增加引起投资者的注意,进一步刺激人们入市的兴趣。
牛市第二期。这时市况虽然明显好转,但熊市的惨跌使投资者心有余悸。市场出现一种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总的来说大市基调良好,股价力图上升。这段时间可维持数月甚至超过一年,主要视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击的严重程度而定。
牛市第三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后,股市成交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进入市场。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会使投资人退出市场,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加入。市场情绪高涨,充满乐观气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闻也不断传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购合并等。上市公司也趁机大举集资,或送红股或将股票拆细,以吸引中小投资者。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市场投机气氛极浓,即使出现坏消息也会被作为投机热点炒作,变为利好消息。垃圾股、冷门股股价均大幅度上涨,而一些稳健的优质股则反而被漠视。同时,炒股热浪席卷社会各个角落,各行各业、男女老幼均加入了炒股大军。当这种情况达到某个极点时,市场就会出现转折。
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况下,这时市场绝对乐观,投资者对后市变化完全没有戒心。市场上真真假假的各种利好消息到处都是,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达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业在这段时期内加速扩张,收购合并的消息频传。正当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沉迷于股市升势时,少数明智的投资者和个别投资大户已开始将资金逐步撤离或处于观望。因此,市场的交投虽然十分炽热,但已有逐渐降温的迹象。这时如果股价再进一步攀升,成交量却不能同步跟上的话,大跌就可能出现。在这个时期,当股价下跌时,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下跌只是上升过程中的回调。其实,这是股市大跌的开始。
熊市第二期。这一阶段,股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恐慌性抛售”。一方面市场上热点太多,想要买进的人反因难以选择而退缩不前,处于观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急于抛出,加剧股价急速下跌。在允许进行信用交易的市场上,从事买空交易的投机者遭受的打击更大,他们往往因偿还融入资金的压力而被迫抛售,于是股价越跌越急,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一轮疯狂的抛售和股价急跌以后,投资者会觉得跌势有点过分,因为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的现状尚未达到如此悲观的地步,于是市场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回升和反弹。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可能维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回升或反弹的幅度一般为整个市场总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熊市第二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期性反弹以后,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趋于恶化,公司业绩下降,财务困难。各种真假难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这时整个股票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股价继反弹后较大幅度下挫。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价持续下跌,但跌势没有加剧,由于那些质量较差的股票已经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而这时由于市场信心崩溃,下跌的股票集中在业绩一向良好的蓝筹股和优质股上。这一阶段正好与牛市第一阶段的初段吻合,有远见和理智的投资者会认为这是最佳的吸纳机会,这时购入低价优质股,待大市回升后可获得丰厚回报。
一般来说,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短,大约只占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过每个熊市的具体时间都不尽相同,因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差异会有较大的区别。回顾1993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经历了股价的大幅涨跌变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转熊,再由熊转牛的周期性过程。
http://www..com/s?ie=gb2312&bs=%C6%BD%BA%E2%CA%D0&sr=&z=&wd=%C5%A3%CA%D0&ct=0&cl=3&f=8
http://d..com/rs.php?q=%C5%A3%CA%D0&tn=
现在冒似牛市
5. A股牛市来了是真的吗
个人觉得有A股牛市的苗头。随着上证指数站上3100点,A股走出“牛市格局”成了最热话题。实际上,进入7月,市场做多情绪高涨,新增投资者跑步进场。有投资者认为,牛市的号角被券商股吹响,A股又到了一年一度“七翻身”的时刻。
北京时间周一(7月6日),A股延续上周强势高开,开盘一小时,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6700亿元;沪指早盘重回3200点,创近15个月新高,成功进入技术性牛市。截至午盘收盘,沪指涨5.06%,深成指涨4.00%,创业板指涨2.97%。
随着市场交投情绪日渐高涨,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超9400亿元;其中券商板块半日成交金额达1082.66亿元,北向资金办日净流入逾140亿。从盘面上看,券商板块掀涨停潮,太平洋、国金证券、中国银河等近20股集体涨停;旅游、半导体、保险、房地产、军工、煤炭板块走强。
(5)牛市时深指成交金额扩展阅读
A股放量大涨的原因
谈及此次A股放量大涨的原因,交银国际研究部主管洪灏在接受凤凰网财经采访时直言A股今日上涨“没有悬念”,“比较出乎意料的是此次A股上涨的幅度非常大,”洪灏说道。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银国际4月20日发布的报告《亚洲强国:市场运行至一个历史性转折点;中国将开始长期跑赢》中,其也强调了中国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的长期机会。“中国的A股从来没有什么‘慢牛’。”
洪灏告诉记者,“从数据上看,端午节期间央行十年以来首次下调再贷款利率,同时国内通胀压力可能会继续往下走,这样也给央行继续宽松预留了空间,这些都是支持中国股市上涨的因素。”在他看来,信用和货币供应增速回暖以及超预期的新增贷款都是“流动性注入中国股市”的表现。
但同时洪灏也指出,当前信用增速相对于货币增速并没有大幅超前,如果市场太过着急,将这些利好的前景变成“泡沫化”的东西,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他表示,此次A股大涨主要受市场交投情绪以及市场资金的进入所致,从目前来看A股市场已经涨了不少,未来投资者需要耐心持股观望,因为很快将进入技术性的阻力位。
6. 大盘指数历史最高点和最底点是多少什么时候
上证指数的历史最低点是1990年12月19日所形成的95.79,历史最高点是2007年10月16日所形成的6124.04点,所以历史上的上证指数也是经历了诸多变化,而现在的上证指数也是在这个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前持续波动。
股市指数的意思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
指数是各个股票市场涨跌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指数,我们可以对当前整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有直观的认识。
股票指数的编排原理其实还是比较难懂的,那学姐就不在这里细讲了,点击下方链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数: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根据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性质来进行分类,股票指数可以被划分为这五种: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在这五个当中,最经常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规模指数,譬如大家都知道的“沪深300”指数,说明了交易比较活跃的300家大型企业的股票在沪深市场上都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和流动性一个整体状况。
再者,“上证50 ”指数也是规模指数的一种,也就是说其意味着上海证券市场代表性好、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其实就是对于某一个行业的整体情况的一个整体表现。比方说“沪深300医药”代表的就是行业指数,代表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的17个医药卫生行业股票整体状况,这也对该行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作出了一个小小的反映。
主题指数代表的是某一主题的整体情况,例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等,相关指数“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数分类,可以通过下载下方的几个炒股神器来获取详细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二、股票指数有什么用?
根据上述的文章内容可以知道,指数在选取市场中的股票都是有代表性的,因此,指数能够帮助我们比较快速的了解到市场的整体涨跌情况,从而对市场的整体热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甚至对于未来的走势也可以预测一二。具体则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专业报告,学习分析的思路: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
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7. A股历史最高成交量是多少你知道吗
近些日子,一则“A股历史最高成交量是多少?你知道吗? ”的问题,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我来说下我的看法。大概看了一下,A股成交量最高的时候,是2015年那时候的牛市,是成交量最高的时候,我来给大家扒出来成交量最高的那一天。首先来看看上证指数,成交量最高的日期为2015-4-20,成交量为8.57亿,成交金额为11476亿。再来看看深圳成指,成交量最高的日期为2015-5-28,成交量为5.23亿,成交金额为11150亿。在来看看创业板指,成交量最高的日期为2020-9-9,成交量为3.3亿,成交金额为4022亿。那么具体的情况是什么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上证指数首先来看看上证指数,成交量最高的日期为2015-4-20,成交量为8.57亿,成交金额为11476亿。这个是当时2015年的牛市顶部那会的成交量,放的非常的高,单是上证指数就放出了1万亿以上,现在是三个指数加起来都一般达不到1万亿,上了一万亿算是不错的了。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加关注+收藏哦。
8. 我国股票历史上几次牛市是什么时段到什么时段当时段那些股票涨幅最高
据我手头的资料统计,沪深二市共(各)有5次超过50%跌幅的熊市(不足50%跌幅的不计算在内)。它们分别是:
上海
1:1992.05.26---1992.11.17自1429.01点跌至386.85点,跌去了1042.16点,跌幅72.92%;历时5个月22天。
2:1993.02.16---1994.07.29自1558.95点跌至325.89点,跌去了1233.06点,跌幅79.09%;历时17个月22天。
3:1994.09.13---1995.02.07自1052.94点跌至524.43点,跌去了528.51点,跌幅50.19%;历时4个月25天。
4:2001.06.14---2005.06.06自2245.42点跌至998.23点,跌去了1247.19点,跌幅55.54%;历时近4年.(这是中国股市到目前为止历时最长的一轮熊市,可谓刻骨铭心!!!)
5:2007.10.16---2008.10.28自6124.04点跌至1664.93点,跌去了4459.11点,跌幅72.81%;历时1年零12天。
深圳
1:1993.02.22---1993.07.03自3422.22点跌至1688.18点,跌去了1734.04点,跌幅50.67%;历时4个月28天。
2:1993.08.17---1994.07.29自2870.97点跌至944.02点,
跌去了1926.95点,跌幅67.11%;历时11个月12天。
3:1994.09.13---1995.04.27自2162.75点跌至1018.54点,跌去了1144.21点,跌幅52.90%;历时7个月14天。
4:1997.05.06---1999.05.12自5799.31点跌至2659.01点,跌去了3140.53点,跌幅54.14%;历时2年零6天。
5:2007.10.10---2008.10.28自19600.03点跌至5577.23点,跌去了14022.80点,跌幅71.54%;历时1年零19天。
需要说明的是:2001.06.14---2005.06.06这一轮沪市历史上最长的熊市中,同期深市的跌幅不足50%,故未计算在内。
2005.06.06----2007.10.16,沪市从998.23点涨到6124.04点,整整涨了513.49%,这是中国股市到目前为止 最为波澜壮阔的一轮大牛市!
9. 股票中的深市、沪市、牛市、熊市都是什么意思
深市、沪市两者都是证券交易所,有许多相同的功能,在这就不说了。
不一样的地方:
一,地点不一样,一个是在上海,一个是在深圳。
二,股票代码不一样,深圳用的是0开头,上海是6开头。
这些都很普通的。
还有在交易制度上面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说集合竞价时间的规定,沪市集合竞价时间是在上午9.15-9.25之间,而深市除了这个时间外,在下午2.57-3.00之间也是。
在托管方面,沪市是采取的指定交易,也就是你在设立证券帐户的时候要先选定一家证券公司作为委托对象,而深市则采取的“自动托管,随处通买,那买那卖,转托不限”
还有在B股方面 沪市用的是美元 深市用的是港元
不一样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个人感觉深市的制度比较自由些 至于在股票上面倒是没有什么区别
牛市、熊市就目前所有的资料来看,在1785年的英国,一本叫做《小街交易所指引》的书上,已经出现牛和熊这两个名词。但是,当时牛、熊的意义跟现在不同,当时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叫做小街交易所,简称小街。
从这本书作者的说法,可以看出200多年前牛跟熊的意义比现在明确多了。牛不是指希望股市上涨的人,而是等于今天靠保证金买进股票却遭到亏损的人。
荷兰的郁金香交易所早在17世纪中叶,就已经发明了保证金制度,但是1785年的伦敦,买股票似乎不用保证金,「牛」可以身无分文,就买进股票,希望在必须缴款前卖出获利。根据当时的作法,一个人即使全部财产不到10英镑,也可以在伦敦的证券交易所大买股票,例如,这个人可以在3月时购买价值4万英镑、在5月交割股款的股票,融资倍数高达四、五千倍。
这个人在结算前,可以想尽办法,把自己买进的股票卖出去,解脱肩上超级沉重的负担。如果整个市场牛群聚集,他就找不到接手的人,就会遭到重大亏损,因此在付款之前,他必须跑遍整个交易所,从一家号子逛到另一家号子,找人接手,他心中充满希望和恐惧,表情阴晴不定,情绪低落、满脸不高兴、脾气不好,跟牛的行为差不多,因此这种作手被人称为「牛」。
在200多年前熊不只是抱持悲观看法的作手,还是实际放空的人,也就是卖出一批股票或公债,同意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交出他实际上没有的东西,因此他不断的要找人,希望低价买进他未来必须交出来的证券,因此对所有不幸的新闻、坏消息、能够压低证券价格的谣言等等,他都会很高兴,十足表现出幸灾乐祸的样子。
因此,当时要分辨牛和熊很容易,表情沉重、忧郁的人一定是牛,不断东张西望,拿坏消息吓人的人一定是熊。牛希望股价上涨,熊希望股价下跌。后来的人可能因此把上涨的股市叫做牛市,下跌的股市叫做熊市。
后来有人说因为牛是往上攻击 (牛角往上顶),所以代表多头市场,代表利多和股价往上走;熊是往下攻击 (熊掌向下挥)代表空头市场,代表利空和股价下跌。看来跟苏东坡说的一样是「想当然尔」。
10. 如何判断牛市是不是已经到来
你好,判断牛市来没来的一些依据:
看日均成交额
成交额是最直接反应股市火爆程度的指标,也是判断牛市是否来了的最重要标准。
牛市必然意味着增量资金的进场,市场交易的火爆。
涨得好的时候抢着买的人就多,跌得多的时候交易就非常冷清。
天量天价,地量地价,追涨杀跌,高买低卖。
这是骨子里的人性。
我们可以用日均成交额作为判断牛市来了的重要指标。
它指的是某一段时间内每日成交额的平均值。某一天的成交额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但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成交额如果突破某一值,我们就可以说牛市来了。
那这个值是多少呢?
我们来看上一轮牛市期间日均成交额情况。
我统计了中证流通指数(包含了A股全部可交易股票),从2014年12月8日牛市启动,到2015年6月29日股灾最严重那天,期间的日均成交额,为:10500亿。
而2015年牛市最疯狂的三个月(3月16日~6月15日),日均成交额达到了:近14000亿。
所以,我们可以把10000亿作为牛熊的成交额分界线。
目前中证流通的近20日日均成交额只刚刚接近5800亿,和10000亿还有将近一倍的距离。
而且这几年由于不断有新股上市,中证流通的平均总市值已经由当时的51万亿,增加到了现在的65万亿。
也就是说市场的体量变大了,同样是10000亿成交额,表现出的市场交易活跃程度,是远不如几年前的。
所以5800亿的日均成交额,离牛市还差得远。
看日均换手率
就像前面说的,由于市场体量变大,相同的成交额所代表的含义也变了,所以比较起来会有些失真。
所以我们可以用日均换手率这个指标来判断市场的火爆程度。
换手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内,股票成交量占流通股本的比例。
同样地,我统计了中证流通指数,从2014年12月8日~2015年6月29日期间的日均换手率,为:2.2%。
而2015年牛市最疯狂的三个月(3月16日~6月15日),日均换手率到了:2.7%。
而近20日中证流通的日均换手率仅为0.9%。
如果我们以2%换手率作为牛熊分界点,这也还差着一倍的距离。
牛市还远。
看融资融券余额
由于中国的融券业务规模很小,所以两融余额主要就是融资余额。
融资余额指的是和券商借钱炒股的人,还有多少借的钱没还。换句话说就是股市内还有多少钱是和券商借来的。
我们都知道,敢借钱炒股的人,他们是最敢于冒险的人,专业点说就是风险偏好较高。
这批人往往会先于其他的普通投资者进场。
而且借钱的利息是非常高的,借钱炒股的人越多,借的金额越大,说明大家觉得现在市场短期就可以赚大钱,不然利息可吃不消。
最敢冒险的人进场豪赌,借钱炒股的人不怕死地入场,这个指标能很好说明市场的火爆程度。
我统计了2014年12月8日至今的两融余额
2015年牛市顶峰,两融余额接近23000亿。
而目前的两融余额才刚突破10000亿。
当然也因为股灾之后,融资的限制收紧了。
如果我们以15000亿作为牛熊分界线,目前10000亿,还差着50%的距离。
看低点以来涨幅
我曾经说过,要确认牛市来了,至少要有主流指数(上证指数、深圳综指、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这样的),相对于上一低点上涨50%以上。
严格点的话要上涨100%。
不然股市随便反弹个20%~30%太正常了,这种程度的“牛市”我们一年可能都可以经历个5、6、7、8次,太廉价了。
我们来看下各主流指数目前相对上一轮低点的涨幅:
目前只有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相对低点涨幅超过50%,有点牛市的苗头。
但这两者相对于A股来说,因为成分股覆盖面较小,代表性是比较差的。
而我本人对牛市的要求比较严格,至少得有指数相对低点翻倍才行。
所以我心中的期盼那种牛市还没来。
看新增投资者数
也就是新增开户数。
牛市意味着场外观望的人跑步进场。那意味着开户数的暴增。
我们来看2015年牛市顶峰以来,每周的新增开户数情况:
可以看出,牛市顶峰每周新增的投资者数量达到了近170万人。
每周新开170万个股票账户。
而现在每周新开户数才刚突破30万。
牛市来了,每周新开户数怎么也得超过2016年、2017年的高点吧。
2016年的高点为60万,2017年为56万。
目前刚过30万,牛市还远。
不过新开户数呈现上升趋势,大家可以继续观察。
市场开始消灭低价股
每当到了牛市,市场就会出现一股消灭绝对低价股(比如5元以下)、低市盈率股、破净股的现象。
这首先是因为牛市资金多了,整个市场的估值中枢就要往上抬高。
其次是很多新入市的投资者,搞不清楚状况,会去买那些绝对价格低、估值绝对值低的股票,认为这些“便宜”的就是好的。(相信我的读者都不会这样)
我们来看2015年3月牛市如火如荼时,低价股、低PE股、破净股的数量和占比,与如今的对比:
可以看出,牛市时低价股、低估股的数量和占比远远少于现在。
尤其是5元以下股票的数量和破净股几乎都被消灭了。
看人们对股票的关注度
有个段子,说的是在券商门口收停车费的大妈,靠观察券商的人流情况判断牛熊,最后靠炒股成为千万富翁。
虽说是段子,但人们对股票的关注度,确实是判断牛熊的好指标。
当周围开始谈论股票的人渐渐多起来,可能牛市就要来了。
而当原本完全不买股票的同事、菜市场大妈都给你推荐股票的时候,可能牛市就到顶了。
如今很少有人再去线下的券商开户或者交易了,互联网发达之后,人们的线下活动相比以前也都减少了很多。
我们把更多的生活搬到了网上。而互联网上大家对股票的关注度,能很好的反应股市的牛熊情况。
相比原本只能观察身边的人,互联网能给我们一个更广阔和全面的观察视角。
最后
对于判断牛市来说,并不是要满足以上所有指标和情况,才能确认牛市。
而是以上情况同时发生越多,牛市来了的概率越大。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成交额、换手率、新开户数的指标。它最直接反映了市场的火爆程度。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相比指标的绝对值,它的趋势是更重要的。
如果一个指标突破临界值,而且持续保持上升趋势。
比如每周新开户数突破60万,且之后每周持续增长,呈现上升趋势,那么牛市来了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