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中国股票市场
① 中国股市的历史使命
中国股市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股市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不一样。
它不是投资的市场,而是用来融资的市场。更确切的说,它只是政府用来变卖国有资产的交易市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国有企业体制演变为如今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结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因体制及背负的历史包袱太重等原因,不敌外资、合资、私营企业败下阵来,只能靠政府不断注入资金输血维系生命。由此造成了承担着输血任务的国有银行因不堪重负形成了大量的坏帐,中央政府又不得不几次从中央财政资金中拨出资金来救济银行,以此来维系银行系统的运转。国有企业成了的巨大的经济婴儿,躺在政府的怀抱里,贪婪地吞噬着其它经济体创造的社会财富,而政府却不得不扮演一个偏心的老娘,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喂养它。因为不管国有企业如何的不争气,但在现在这个时候,它仍然国民经济的支柱,现在它还不能倒。
国有企业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一次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性,变国家政府经营为社会经营。然而这种转变之路走得颇为坎坷,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和有效的监管体系,引发了国有企业的贱卖和腐败问题,对此问题的解决也最终催生了国资委――处置国有资产的机构。
中国股市的产生最初并不是为了要解决国有企业问题,而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以西方市场经济模式为参照物,股市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搞股市带有很大的实验性质,因此它的产生在当时也备受争议。然而股市强大的融资功能和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要求却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转型提供了一条捷径。企业借了银行的钱要还贷,还要支付利息,通过上市融资却不用还一分钱,减轻了银行的压力;要上市就得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优化了企业管理结构,又减少了政府的麻烦,至少可以少抱几个只会吃奶拉屎的孩子,何乐而不为。因此一家又一家的国有企业在经过一番股份制的改造后源源不断地挂牌上市。
但国有企业上市后只是一时解决了当时的融资问题,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的状况。股市成立时出于对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担心使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股权制度设计上做了折中的处理,上市公司的资产只有少部分进行流通,上市企业的控股权仍然掌握在国企大股东手里。此种设计引发了二个恶果:一股独大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在股市上能够轻易地融到几个亿的资金的诱惑使得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不去考虑如何改善经营业绩,而是利用证券监管制度的薄弱环节在股市上大肆圈钱,利用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把上市公司变成了提款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收购无法在股市上进行。对此弊端的纠正由此引出了全流通的股改。
中国的股市诞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中国的国有企业要改造,实现从政府经营向社会化经营的转变,所有权也要经历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转变的实现过程中,股市就成了国有资产的变卖或卖出的交易市场,因此它也承担着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使命。
中国的股民无疑是这场经济变革的牺牲者。从中国股市成立至今,上千家上市公司在股市里得到了几万亿的资金,企业也因此焕发了活力。而中国的股民们得到的回报却是亏损,再亏损。从密集的公司上市,不良上市公司的造假圈钱,直到大小非解禁,以及政府为了使上市公司融资的最大化在股票发行制度上的设计,造成了上市公司股价市盈率的高企,各种因素造成了中国股市长期的低迷,低迷的熊市一次次的将股民深套其中。
中国经济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但股市却表现得持续低迷,这种异常现象为世界所无,中国独有。原因纷繁复杂,从表面上看是政府在操控着股市,频繁密集的股票发行不断地抽取着股民的入市资金,当股市低迷到危及股市的正常运作时就暂停发行,引发一波行情,才缓过气又再次发行,形成了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现象。然而核心问题却是因为中国经济的组织结构正经历着一场所有制的蜕变,这种蜕变的压力主要由股市来承担,由此造成了中国股市的低迷。如果换个角度跳出股市去看中国问题,不难发现另一番景象,中国的国有企业正在一场脱胎换骨的过程:从国有到私有。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不难认识到中国经济只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市场化机制才是健康的,国有企业只有经过私有化改造,才具有持续发展的活力。只有建立在一个完全市场化基础之上的股市,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而这一过程无疑是相当漫长的,也许要十年,也许要二十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并且至今仍然在膨胀的国有资产,至少需要一两代股民和机构的资金投入去消化。
只有当相当规模数量的国有企业转型为私有后,中国股市当前的历史使命才告结束。
而在此之前,中国的股市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寒冬,才能迎来温暖的春天。无数的股民和机构也必须在熬过这个寒冬后,才能在充满了生机的股市中收获自己的所得。
② 买国有企业的股票就不用怕吗如中国侣业
国有企业也会亏损,业绩差了遇到改革有时也会私有化,你说怕不怕,如果不用怕,那么大家全部买国有企业的股票不就好了~~
③ 请问国有企业是否允许进入股票市场是否有相应规定的文号,请提示,谢谢
你指的是企业的资金吗?还是什么,如果是,只要是合法资金不应该有规定,没听说有。
投资股市的企业资金多得是,很多控股、收购都是在二级市场(买上市公司股票)进行的。
看看600428
④ 中国现在的股票市场上存在哪些问题
一、指导思想
就我的理解,西方的股票市场是老百姓(投资者)发展起来的,然后才有政府介入;中国股票市场从一开始就是政府催生的,甚至是政府生出来的。所以,西方的股票市场无所谓什么指导思想,只有赚钱的思想。每人都想赚钱,交易就做成了;而中国的股票市场既然是在政府的操纵下发展的,指导思想就特别重要。
到目前为止,中国发展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帮国有企业解困。我想,是不是至少应该换个说法,说是帮助国有企业实现民营化,这比说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好一点。帮助国有企业解困,是怎么让老百姓的钱流到最困难的国有企业;而帮助国有企业民营化,是怎么使国有企业转到最能经营好它的人手里。这就是不同的指导思想。
二、证监会的两项功能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先生说,证监会专门防止骗子。这讲得很好。证监会就是干这个事的。或者说得好听一点,叫作保护投资者免受上市公司经理的欺骗。但实际上证监会的用处不是这样。因为实际工作中,证监会的主要作用还是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即怎么使钱流向困难的国有企业。到了1999年,证监会又增加了第二个功能,就是帮助提高社会总需求。去年要保GDP增长,怎么保呢?就是刺激投资需求或者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怎么上去呢?有人出主意,股票市场越热,大家收入预期就好,消费就可以上去。
暂不谈这个逻辑对与不对,在证监会承担着这两个功能的情况下,怎么抓骗子?根本没办法。保护投资者,谈何容易!
三、产权问题
中国的上市公司主要由国家控制,由国家任命董事长和总经理,这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企业不会注意信誉机制(reputation)。
当博弈是可以重复的时候,博弈者才会注意声誉。而国有企业的问题是使得每个人都在玩一次性博弈——明天谁当总经理谁也不知道,我干嘛不在今天捞一把?
资本市场之所以在西方能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骗人的钱骗一次可以,骗两次也许行,骗三次就很难了,所以,要想在市场上生存下去,你要特别注意声誉。但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经理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只要在任期内能捞到一把钱,以后这个企业能不能再融到资,就不是他所关心的问题。
第二,不可能从法律上保护投资者。
以关联交易为例。在现有国有企业制度下,不可能制止关联交易。大家知道,关联交易是根据交易者定义的,而不是根据业务定义的。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所有者都是一个,因此国有企业间的所有交易都是关联交易。比如说,一个高科技企业上市了,融了几个亿,然后政府发现,别处有个低科技企业处于困境,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于是政府说,你把它兼并了吧。这就是关联交易。如果产权制度不改革,关联交易的现象是不可能解决的。香港的上市规则规定,关联交易需要小股东审批,把这一点拿到内地来,恐怕小股东们日夜审批都批不过来。
第三,如果产权问题不解决的话,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就会非常严重。
为什么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或者说“内耗”这么严重?主要是产权问题,因为在国有企业中,管理者掌握这个企业但并不持有这个企业的股份,只有拿到控制权才会有实际利益,所以大家就为了争夺控制权而斗争,把精力主要用于权力斗争而不是生产性的投资和生产性的努力上。上市公司当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权力斗争在西方的上市公司中也存在,但常常是改进效率的一种手段。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干得不好,就会被人推翻。中国上市公司的斗争可能是搞垮企业的一种措施。
第四,股票市场的游戏规则没法制定出来。
中国许多有关上市公司的条例在制订的时候,因为考虑到企业的前身一般是国有企业,所以制订出许多特殊的约束性条款。比如说,有一个规定是,只有三年赢利的企业才能够上市。这相当于说,只能卖好看的西红柿,长得不好看的就不能卖。这没有道理。讲道理的做法是,只要信息披露是真实的,谁想上市谁就可以上市。
此外,还有一系列因担心所谓国有资产流失而作出的规定。其实,什么叫资产流失?如果是公开叫卖,谁出价格高谁拿走,那么哪怕只出一块钱,也不能叫流失。但是,由于企业是国有的,如果不遵守某种硬性规则的话,就将真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大量的规则就出台了。规定注册企业时无形资产不能超过总资产的20%,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这样一来,如果私营企业真要上市的话,一定会感到特别累。这些规则并不是根据它的情况制定的,但是它还必须走这个程序。
四、地方股票市场
西方的股票市场是从地方到集中。集中的股票市场有前提:法律体系要更为完善,信息的传输要更为畅通。如果这些做不到的话,要追求建立一个全国的股票市场,而且认为地方的股票市场更混乱,至少在理论上讲不通。
如果法律制度不健全,信息传输不畅通,理性的借贷者只会把钱借给认识的人、村里的人、周围的人。而现在的规定相当于说,村里的人不能互相借钱,要借钱的话,广东的人必须借给陕西那边的不认识的人,这才是国家应该允许的,这个道理完全反了。正因为我们国家法律不健全,信息传输扭曲得太厉害,所以应该是出钱的人和花钱的人离得更近一点。如果我买了你的股票,那么我至少还有机会看看你是不是已经垮了。现在的情况正相反,有好多企业已经成烂泥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报纸上还宣传它是好企业,这样才真正造成金融危机。
五、经理、股东与职业道德
经理和股东是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经理作为代理人,对股东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就是诚信(fidelity)。诚信如何在法律上得到保证?对中国的法律队伍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英国公司法的整个现代制度是从最原始的信托法(trust law)走过来的。英国人所自豪的对法学所作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发展了信托(trust)这个概念。而我们没有这个概念。中国法官、律师对trust的文化背景、案例都没有足够的积累。对于中国有没有一个能够保护资本市场的真正的法律队伍这个问题,我是存疑的。
经理人的职业道德问题与此相关。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在表面是一个道德问题,实则是一个制度问题。经理其实是“保姆”,但现在被认为是“老板”,而且他自己也觉得是。其实不然,好比一个保姆,主人不在,保姆就觉得自己是主人了。从长远来看,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资本市场,简单地说,就是把你的钱交给别人花,别人用。如果你对用钱的人的道德没有基本信赖的话,你怎么愿意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用?
职业道德问题不仅是经理的问题。假设在一个企业里面,总经理持有10%的股,如果他为了这部分股权损害企业利益的话,是违法的。但是在国有企业里,假如一个国有企业有200个工人,所有者说要卖掉这个企业,但200个工人不同意卖这个企业,这却并不被认为是违法的。这没有道理。因为这企业是全国12亿人的,200个工人只占了其中的那百分之零点零几,难道就能决定这个企业的命运?就可以为了自己的私利阻碍这个企业的出卖?这应该是违法的。■
⑤ 中国股票市场
这种东西在专业论坛里比较多,现给你抄一份参考一下:
上海A股从2001年高点2341,跌到今年六月的998,跌幅达55%,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中国大陆经济成长率高达9.5%,是世界上少有,理论上一个国家在经济高度成长的情况下,一定会出现三个现象:第一个汇率一定会升值,第二股市一定会大涨,第三房地产市场会大涨。不过对中国大陆来讲,只有房地产大涨,汇率是最近终於升值二%,但是相对幅度当然不够多。再看与中国并列金砖四国的印度股市,现在已经从2001年2574点涨到7400点,巴西股市也从八千多点涨到两万九千五百多点,俄罗斯股市更厉害,从130点涨到780点,涨幅超过500%。
按照过去经验来讲,大陆经济成长力道这麼强劲,股市应该会大涨,过去也看到台湾很多投资人在2001年前后,甚至更早就到大陆去蹲点,也就是去大陆做股票。做了几年下来,不少人财富大幅缩水甚至破产,难免感到非常冤枉,经济成长如此亮丽的国家,股市怎麼跌成这付德性,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这几年中国大陆股市最麻烦的是,到目前为止有64%是非流通股,其中国有股又占了74%。非流通股不能买卖,大股东不关心股价,小股民当然只能用脚投票。所以这几年可以看到做假帐的公司一堆,国营企业贪污腐化的现象频传,小股民已经对股票市场丧失信心。但是这种绝望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许反而是未来中国大陆崛起的一个好机会。
大陆政府真的害怕了,所以用各种方法来振奋股市,比如大力引进台湾QFII制度,最近外国法人加码了60亿人民币,也使市场产生一股稳定的力量。另外股权分置已经分两批试点进行,股权分置就是把过去不能流通的国有股,配给买到流通股并持股一段时间的股民之后,把国有股补偿给持有流通股损失的股民,以这样的方式来达到国有股释出的目标。现在已经有新的法案规定,将来新上市的A股必须要达成完全流通的目标,2001年6月上海A股总市值1兆8800亿人民币,有1137家上市公司,到今年上半年总市值缩水一半剩下9900亿人民币,上市公司1385家,最近一段时间新增加的公司不多。
大陆股市本益比现在掉到17倍左右,相较於台股15倍本益比、香港股市19倍本益比其实不远,具有止跌条件,而且下跌的时间够长,不少人会在这边抢反弹。不过最基本的包括公司治理问题,大陆到现在很难解决,所以未来有多大潜力还很难判定。不过现在有一个趋势非常明显,大陆比较有潜力的公司都跑去香港上市,中国企业已经有306家在香港挂牌,在香港股市的总市值超过两兆港币。香港股市目前总市值为六兆六千多亿港币,大陆去挂牌的企业就占了三分之一,比重相当高。
如果观察香港过去这一段时间集资发行IPO的公司,前十大企业都与中国大陆有关。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人寿、中国海洋石油、中银香港、平安保险、中芯半导体、中国电信,这些在中国大陆重量级的公司,都选择在香港上市。
另一个特殊现象就是科技股,尤其是一些网路新兴产业,不是选择在大陆上市,反而选择NASDAQ。今年在美国挂牌的网路股就有九家,股价表现普遍也比大陆股市好,未来在很多中国企业开始有选择市场的自由下,大陆股市可能只会留下一些在本土比较没有竞争力的企业。
股权分置目前是大陆股市雷厉风行的重点,未来如何贯彻公司治理与国际接轨将是关键;如果不解决,大陆股市恐怕就会像吃人的市场,没有任何保障。
http://bbs.ly.ha.cn/dispbbs.asp?boardID=24&ID=640841
⑥ 国有企业有哪些上了市的, 股票代码分别是多少
1、中国石化(600028)
中国石化的最大股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在原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基础上于1998年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2、工商银行(601398)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总行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55号,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国家副部级单位中国工商银行的基本任务是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法规,通过国内外开展融资活动筹集社会资金,加强信贷资金管理,支持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3、农业银行(601288)
中国农业银行成立于1951年。总行位于北京建国门内大街69号,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国家副部级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各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还涵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人寿保险等领域。
4、中国人寿(601628)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简称中国人寿)是国有特大型金融保险企业公司;总部设立在北京,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品牌500强,属中央金融企业。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分设为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5、中国银行(601988)
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于1912年2月5日正式成立。总行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号,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 国家副部级单位。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金融机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⑦ 为什么说中国股市,一开始就被设计成帮国有企业融资的市场
中国是假市场经济
⑧ 国有企业可以投资股市吗
国有企业可以投资股市。
从现有的法律法规上看,国有事业单位用自有资金购买国债、申购基金和投资股票没有任何法律上的障碍。
1997年5月21日,国务院证券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规定》的通知,1999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法人配售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这两个通知并没有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投资行为作出限制,只是规定了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股票时,不得进行股票的炒作。
根据以上规定,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进行上述投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该笔资金必须是单位自有资金。如系上级单位拨款或银行贷款,则只能专款专用,不能用作上述投资。
2、用自有资金进行股票投资,只能以单位法人的身份开设一个B字帐户,不得开设多个帐户,也不得以个人名义开设股票帐户或者为个人买卖股票提供资金。
3、国有企事业单位不得用于炒作股票的涵义是:无论是配售股票或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必须持有该股6个月以上方可抛售(即在二级市场买入又卖出或卖出又买入同一种股票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
违反上述规定,证监会对此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及追究法定代表人责任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配售股票过程中,承销商一般都会规定最高申购限额,因此,使用的资金量不会很大。如自有资金量大,可考虑用组合投资的方式(如再购买国债及申购基金方式)使自有资金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