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审核不通过的企业
A. 上交所终止柔宇科技科创板上市审核,什么样的公司可以在科创板上市
有核心竞争力,有相关的技术专业的科技企业就可以在科创板上市了。早前宣布开始上市步伐的柔宇科技正式宣布,暂缓上市进程,而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宣布将彻底终止柔宇科技的上市审核,而作为上市保荐公司的中信证券也撤回了相关上市文件。据悉,这家以面板研发为主的科技企业,从创立至今,已经历经了八年时间,目前累计融资次数超过了12轮,但该公司至今还未盈利过,仅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柔宇科技亏损就超过了30亿人民币,这让外界不禁怀疑亏损越来越大的柔宇科技,究竟有什么竞争力可以在科创板上市。
B. 科创板IPO出现首个撤单!木瓜移动成科创板终止审核第一股
【猎云网】7月8日报道
7月8日收盘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通知称,科创板受理企业北京木瓜移动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木瓜移动”)已主动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成为科创板终止审核的第一股。科创板项目动态“终止”一栏同步更新。随着木瓜移动主动撤单IPO ,这意味着,木瓜移动将成为科创板IPO首个在发行上市审核中撤单的企业。
上交所方面此次表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是申报企业的自主判断和正常行为,交易所予以尊重;未来将继续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把握好科创板定位,重点关注发行人的科创含量、技术先进性等重大事项,督促发行人充分披露相关信息。
招股书显示,木瓜移动是一家依靠自主研发技术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的公司,主要利用全球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为国内企业提供海外营销服务,具体包括搜索展示类服务和效果类服务。
木瓜移动在今年3月29日被受理,4月11日上交所启动问询。公司先后在5月22日和6月20日完成两轮问询的回复。在7月4日,公司及保荐人提交了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按照相关规则规定,上交所同意了公司申请,依法决定终止其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
根据第一 财经 报道,一方面,有关业务实质与模式、核心技术的先进性、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风险等,木瓜移动此前就被反复追问,相关问询问题直指企业的科创属性与技术含量。另一方面,木瓜移动在两轮问询中亦出现信息披露存疑的现象,多处出现了数据不匹配等,也被交易所重点问及。
木瓜移动此前是新三板挂牌企业,在挂牌时对于自己主营业务的表述是“移动数字营销和移动 游戏 的营销运营”,并且2016年度 游戏 业务毛利占比仍超过30%。但在此次申报科创板时,公司变身为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海外营销服务商。
对于这种差异,公司称是由于在2017年7月进行了移动 游戏 业务的剥离,同时将营销业务结合技术、客户等特征进行的进一步细化表述;并表示这“不属于重大信息披露违法,不构成本次上市发行的法律障碍”。
除此之外,木瓜移动在审核问询回复中,披露了公司2018年向Facebook的采购金额占Facebook亚洲收入的21%。而这一数据与Facebook在纳斯达克交易所公开披露数据测算的结果不一致。
C. 因这事,上交所终止吉利汽车科创板IPO审核
用民生视角报道 汽车 资讯 / 左右观车6月28日报道——
看好“科创板 汽车 第一股”的投资者要失望了。
本以为在科创板可以铁定上市的吉利 汽车 突发“撤回申请”的公告,让市场一头雾水。是什么原因导致吉利 汽车 暂缓科创板IPO申请呢?上交所和港交所的公告基本说清楚了。
6月25日,上交所官网消息称,上交所决定终止对吉利 汽车 控股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吉利 汽车 和保荐机构申请撤回申请的文件名称为:《吉利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吉利 汽车 还称,此次撤回申请不会对集团的财务状况或营运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待有关条件成熟后,再积极推进人民币股份发行上市工作。
吉利 汽车 同日晚间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显示,鉴于公司经营决策和战略调整,经与中介机构审慎研究及讨论,并经当天召开的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公告中,吉利 汽车 提到,将对旗下智能 汽车 品牌极氪智能 科技 寻求不同的外部融资方案。
吉利 汽车 在此前针对科创板IPO问询的回复中提到,传统车企以硬件开发见长,目前正在处于转型过程,而部分新兴新能源车企在设立之时就以软件开发为重,因此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公司也正在积极投入软件研发转型,已建立了超过千人的软件工程师团队,全面开展各项相关技术开发升级。”
从对外宣布拟在科创板上市,到撤回上市申请,吉利 汽车 耗时整整一年。
针对终止申请,媒体给予吉利 汽车 的关注是:2000亿 汽车 巨头撤回科创板IPO,将为旗下公司寻求外部融资,会否继续寻求A股上市?网友在留言中表示,吉利 汽车 此次撤回申请也许有另外的隐情,从长期看寻求A股上市是一定的。
我们注意到,上交所披露吉利 汽车 的申请状态已经显示终止。在本次状态更新前,IPO审核状态显示因财报更新进程中止。
吉利 汽车 是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主营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主掌握 汽车 领域核心技术,广泛布局主流车型市场。
根据吉利 汽车 当时披露的招股书申报稿,该公司拟在科创板发行不超过17.32亿股,计划募资200亿元人民币,用于新车型产品研发及前瞻性技术研发等。
随着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科创板 汽车 第一股”亦宣告终止。
左右观车评论:
从IPO申请开始,市场就期盼“科创板 汽车 第一股”快点上市,到吉利 汽车 突然撤回科创板IPO申请,可谓“来也汹汹,去也汹汹”。
撤回申请肯定是有原因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之外,是不是网友所言“还有其它原因”,还真不好说,毕竟吉利 汽车 在公告中说了,“待有关条件成熟后,再积极推进人民币股份发行上市工作。”这说明,现行条件还不成熟。
至于何时条件会成熟,还真不好断言,你说呢?
D. 科创板将禁止房地产、金融投资企业上市,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我觉得这是一种金融监管的信号,因为现在在金融市场上确实会有很多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打着科技的旗号来融资。
以前我们在提到上市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上市是一个能帮助企业发展的事情。但真实情况可能正好相反,有些企业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而选择上市而是为了所谓的上市圈钱,这是为什么我们说要擦亮眼睛的重要原因。
科创板将禁止房地产和金融投资行业的企业上市。
我们要知道科创板本身就是科学创新企业上市的地方,以前会有很多企业打着科技的旗号来融资,这样的行为以后在科创板不会发生了,因为科创板将会禁止所有的此类型企业融资上市。这对于我们的科技发展是一件好事,也是继注册制改革的进一步实践。
E. 科创板IPO现首例主动撤单 审核“问出”木瓜移动四大疑点
科创板开市脚步渐近,各项制度规则正接受来自市场的检验。在“问出一家真公司”的审核威慑力之下,科创板迎来了首个IPO主动撤单的案例——木瓜移动。
7月8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木瓜移动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审核”。上交所发布消息称,日前对木瓜移动及其保荐人提出的撤回发行上市申请进行了审核,按相关规则规定,同意其申请,依法决定终止其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上交所表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是申报企业的自主判断和正常行为,上交所予以尊重。
历时101天,经过两轮问询的木瓜移动为何主动止步IPO?
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正昭示了注册制下问询式审核的威慑力——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以“充分、一致、可理解”为准绳进行审核。同时,审核问答不仅是丰富信息披露内容的互动过程,也是震慑欺诈发行,便利投资者在信息充分情况下作出投资决策的监管过程。注册制下的发行上市审核,将对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给予最具穿透力的市场检验。
四大疑团难解致主动撤单
从3月29日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到7月8日终止审核,木瓜移动在科创板的“考试”进程持续了101天。其间,公司历经两轮问询,累计回复“89问”,其中核心技术、业务模式、技术先进性、收入等都是上交所追问的热点问题。
据上交所介绍,6月28日,经过两轮审核问询和回复,上交所审核中心召开审核会议,对木瓜移动发行上市申请形成审核报告,拟提交上市委员会审议,并发函要求发行人和保荐人提交招股说明书上会稿。7月4日,公司及保荐人提交了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对此,上交所经过审核,决定终止其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
据申报稿显示,木瓜移动是一家依靠自主研发技术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的公司,主要利用全球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为国内企业提供海外营销服务。本次公司拟募集资金11.76亿元,中天国富证券为公司保荐机构。
木瓜移动缘何主动止步IPO?
翻阅公司两轮问询“答卷”不难找到答案——审核问询的重点已展示出公司在核心技术先进性、业务模式、持续经营能力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四大疑点。
首先,在技术先进性方面,木瓜移动披露,目前拥有1项美国专利、无国内专利,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4.94%、1.20%及0.71%,各期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0.31%、6.24%及4.38%。上交所问询要求发行人说明具有什么样的核心技术,要求发行人结合报告期毛利率变动趋势、研发投入情况、同行业可比公司技术水平等进一步披露公司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能否有效转化为经营成果。
其次,在业务实质和模式方面,上交所关注发行人行业定位及归类的准确性,要求发行人结合相关部门出具的产业分类目录及指南、公司具体从事的经营活动内容、大数据的来源及获取、主营业务与可比公司的相似度等多重因素,充分说明和披露公司行业定位是否准确。
同时,上交所特别关注公司是否充分披露对其持续经营能力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比如,2018年,木瓜移动向Facebook采购额占全年采购额的91.99%,相关收入亦主要依赖Facebook渠道实现,而其采购占Facebook亚洲收入和广告总收入的比重较低,相关合同条款对其业务的可持续性亦存在不利影响,而公司未在申报稿招股说明书显要位置充分揭示上述情况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不利影响。
此外,上交所还发现,木瓜移动的相关重要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一致性、可理解性也存在诸多疑点。
问询式审核威力显现
事实上,一问、二问甚至多轮问询,在审核程序和机制中相互衔接、层层递进,是后续审核机构和上市委员会进行审核判断的重要基础。而多轮问询的过程,是在全面问询的基础上,不断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的过程,不断督促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的过程,也是震慑欺诈发行、便利投资者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上作出投资决策的监管过程。
显然,在全面、聚焦式的先后两轮问询中,木瓜移动在涉及科创定位、属性、上市条件及发行条件等方面的作答并没有说清楚、讲明白。在突出重点、合理怀疑、压实责任的审核威力下,发行人及其保荐人仍无法展示自身的科创“真容”,这或许是其最终选择主动离场的关键。
上交所特别指出,审核问询及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回复内容是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组成部分,已按规定程序予以公开披露。值得注意的是,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一经受理,审核问询回复内容一经披露,对发行人及相关机构即产生法律约束力,信息披露文件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的法律责任并不因为终止审核而减免。如果终止审核前,发行人信息披露和中介机构执业已经存在违规问题,上交所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目前,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已经产生,其他申报企业的发行上市审核,正按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基本要求、审核标准和规定程序有序推进。发行上市审核中,上交所将在充分发挥公开化问询式审核应有功能基础上,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信息披露要求做出审核判断,形成审核意见。
上交所进一步表示,将继续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把握好科创板定位,重点关注发行人的科创含量、技术先进性、运用先进技术开展生产经营、主要经营和技术风险等重大事项,督促发行人充分披露相关信息,以便于市场主体能够有效判断发行人科创属性和投资价值。
首例撤单!木瓜移动科创板IPO审核终止 3个多月里发生了什么变故?
木瓜移动成科创板终止审核第一股:上会前急撤材料 问询中早有端倪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F. 如何看待联想集团科创板IPO审核终止
10月8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此前于9月30日提交招股书的联想集团和保荐人中金公司申请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上交所决定终止对公司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这也意味着,联想集团的这一计划将彻底告吹。
为何联想选在国庆长假前一天公布融资计划,又在节后第一天就撤回申请?10月10日,联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考虑到公司业务规模及复杂度,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信息可能会在申请的审阅过程中失效,同时,考虑最新发行上市等资本市场相关情况后,决定撤回中国科创板上市申请。联想还表示,集团业务运营状况良好,撤回申请将不会对集团的财务状况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在联想对于撤回原因沉默的两天里,外界对联想撤回申请的原因进行了多种分析猜测,一些专业人士认为,联想集团不符合在“科创板”上市的要求。包括联想研发费用占比不足3%且主要为人员薪酬和折旧的研发费用,科创板要求至少为5%;联想融资目的45%为再投资和补充流动性资产等,而科创板要求募集资金应当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而其保荐人中金公司在其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也被打上一个问号。
此外,联想董监高薪酬过高等也饱受质疑。北京青年报梳理发现,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在2021财年拿到高达1.68亿元的薪酬包,但还有另外两名未披露的高管比他更高薪,最高为1.97亿元。联想27名高管人均年薪3455万元,一年的总薪酬高达9.33亿元,占公司税前利润的7.77%。
G. 一周内七家公司终止IPO,这些企业为何要终止审核
注册系统中有7家公司终止了IPO。今年以来,已有16家公司终止了审计。IPO审核的步伐似乎在收紧。
此前,国务院特别强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开会明确将2021年IPO发行节奏写入六大工作安排,可能成为一大“注脚”。那么,这些企业为什么要终止审计呢?注册制审核的趋势又变了吗?本周《红周刊》封面文章《IPO 闸口 " 收紧 "》将为投资者详细解读。
七家公司在一周内终止了首次公开募股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事实上,其他因素,如会计政策调整的合规性和增长的充分性,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例如,《红周刊》最近发布了一份文件,声明徐辉设计被终止或有警告。在文章《徐辉设计被终止上市早有先兆,调整会计政策增收,暴露成长性不足》中,逐一指出了徐辉,收益设计通过会计政策调整增加应收账款,增长潜力有限等问题。
文章指出,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和2020年1月至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徐辉设计录得营业收入分别为1.87亿元、2.10亿元、2.49亿元和8895.02亿元;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分别为2163.81万元、5925.81万元、7544.4万元和1940.19万元。2017-2019年,在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上升的同时,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上升较快,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2017年至2019年,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9158.47万元、1.24亿元和1.65亿元,分别占总资产的41.91%、46.59%和46.97%,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9.00%、59.10%和66.14%。应收账款不仅占总资产和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而且增长速度也快于总资产和营业收入。此外,徐辉设计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于可比公司。同时,徐辉设计2020年上半年应收账款比例也很高,等等。
再比如,集美新材料被指存在最大供应商持续借款、应收账款预期比例持续上升等问题。然而,世宇科技对海外客户销售额的明显下降也受到媒体等的质疑。当然,除了终止IPO的公司,还有被停牌的公司。比如1月21日汇川物联IPO停牌。《红周刊》记者发表了四篇文章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汇川物联专利靠 " 外购 " 研发数据闹 " 乌龙 " 有虚构交易嫌疑》发表于2020年9月12日,《汇川物联借应收账款计提 粉饰业绩;多版本财务数据下业绩 真假难辨》发表于2020年9月19日,《汇川物联将财务差错甩给联通、移动等运营商,公司性质上演 " 罗生门 ",拿完补贴转身变脸》发表于2020年12月12日,《专利事项暴露汇川物联 " 隐秘 ",三季度净利率不降反增有异常》发表于2020年12月19日),《红周刊》记者提问的问题
红周刊提问的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焦点一:专利问题
《红周刊》发表于2020年12月19日:《专利事项暴露汇川物联 " 隐秘 ",三季度净利率不降反增有异常》
1.外包专利签约协议:《红周刊》质疑汇川物联,有13项发明专利,其中11项与核心AI远程视频测量技术相关,但只有3项是自主开发申请的,其余10项发明专利全部通过外包获得。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第四条的相关规定,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应在5项以上的发明专利(包括国防专利),而主营业务收入在汇川物联,的发明专利只有3项,明显不符合在科技创新局申请发明专利的资格要求。
上交所询问后,其法律意见称,他与闽江大学的合作双方已签订了一份具体的R&D项目合同,该合同规定其中的“专利申请权”归汇川物联所有
之后解释说‘这些专利没有单独签订专门的项目开发协议或者专利权属协议’。那么,双方到底是签了协议还是没签?
2.独立的R&D:在汇川物联,的13项发明专利中,有10项是通过外包获得的,其余3项发明专利在对询证函的回复中有所陈述,其余3项发明专利是通过“独立的R&D”获得的,R&D方法都是“独立的R&D”。《红周刊》记者查询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及跨国专利信息查询网站,发现:
(1)‘基于双光学同轴的远程测距系统及其测距激光点定位方法’据记者查询,该专利的发明人梁笃国、曹宁,与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级专家同名;后一项专利的发明人赖爱光,是科协,福建省,的前副主席和福建省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也就是说,他不是物联,汇川的雇员
(2)名为“远程测距终端、方法和系统”的专利的两个发明人不是物联,汇川的雇员
那么,物联,汇川的上述专利中所谓的“独立研究和开发”似乎有失实陈述的嫌疑。
问题焦点2:企业的性质
《红周刊》发表于2020年12月12日:《汇川物联将财务差错甩给联通、移动等运营商,公司性质上演 " 罗生门 ",拿完补贴转身变脸》
R&D在物联, 汇川的投资有点低。如果物联, 汇川是软件企业,不符合科技创新板上市要求。因此,该公司将自己归类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的“物联网”,称其不再适用《暂行规定》关于软件企业R&D投资比例的要求。
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
1.汇川物联市获得“软件企业规模奖”奖励“软手”。报告期内,连续几年获得软件业务收入“规模奖”。
2.汇川物联多次收到“支持云补贴”项目资金,只能由软件企业申报。
3.根据福建软件行业协会网站披露的信息,从2017年到2020年,物联, 汇川连续四年被评为“软件企业”。
问题三:大客户依赖严重,公司独立性不足
1.福建省三大通信运营商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物联, 汇川,主营业务收入的89.99%、97.18%、98.58%和97.92%;
2.汇川物联与通信运营商的整体平均占比逐年下降,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的平均占比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14%、2.38%和7.56%。
显然,汇川物联严重依赖大客户,在运营上独立性明显不足。
这些IPO被终止或暂停的公司能否东山再起?犹未可知。
H. 多家企业终止IPO审核,是因为注册制导致惧怕现场检查吗
主要是这些企业本身就有问题,所以担心现场检查出来,才提前终止了IPO。媒体报道,日前证监会对正在排队IPO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目前已经有20家企业被选中,成为检查的目标。而且了现场检查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撤回相关的IPO申请,目前创业板和科创板累计有37家企业已经显示为撤回申请。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主动撤回的企业,基本上已经经过了一轮反馈之后,又主动撤回的,其实真正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在问讯的过程中,企业肯定没有得到积极的反馈,所以才选择撤回的。
I. 百余家公司IPO终止审核,是什么引爆IPO撤回潮
核心的问题是,注册制实施之下,很多资质并不好的企业,也开始了IPO申请,这就导致监管对IPO的审核加严,最终导致IPO的大幅撤回。媒体报道,这段时间以来,已经有上百家企业终止IPO的审核,其中有的是证监会终止的,有的是企业主动撤回的。不少投行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申请IPO的企业确实良莠不齐,有很多问题,企业选择主动撤回,也是避免被查出来,造成很恶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