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详情 » 为什么股票投资不投大型知名企业

为什么股票投资不投大型知名企业

发布时间: 2023-08-03 16:21:20

① 股票为什么不建议买四大行

因为收益不高,所以有些进取型理财观念的人会说不建议买四大行的股票。

由于目前银行监管的日益加强,对风控的要求更高,中小银行出现的一些风控问题,也频频引发社会关注,会对整个银行的板块产生影响。从中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四大行的股票也未尝不能买,毕竟稳定,虽然收益不是那么高。投资银行股最大的不确定风险,在于政策监管的风向以及日后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因素。

拓展资料:

一、股价是指股票的交易价格,与股票的价值是相对的概念。股票价格的真实含义是企业资产的价值。而股价的价值就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

二、汇率变动对股价的影响,最直接的是那些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公司的股票。它通过对公司营业及利润的影响,进而反映在股价上,其主要表现是:

⑴若公司的产品相当部分销售海外市场,当汇率提高时,则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削弱,公司盈利情况下降,股票价格下跌。

⑵若公司的某些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那么汇率提高,使公司进口原料成本降低,盈利上升,从而使公司的股价趋于上涨。

⑶如果预测到某国汇率将要上涨,那么货币资金就会向上升转移,而其中部分资金将进入股市,股票行情也可能因此而上涨。

因此,投资者可根据汇率变动对股价的上述一般影响,并参考其它因素的变化进行正确的投资选择。

三、就股市而言,概括地讲,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可分为:个别因素和一般因素。

1、个别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其所处行业地位、收益、资产价值、收益变动、分红变化、增资、减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供求关系、股东构成变化、主力机构(如基金公司、券商参股、QFⅡ等等)持股比例、未来三年业绩预测、市盈率、合并与收购等等。

2、一般因素分:市场外因素和市场内因素。市场外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形势;社会大事件;突发性大事件;宏观经济景气动向以及国际的经济景气动向;金融、财政政策;汇率、物价以及预期“消息”甚或是无中生有的“消息”等等。市场内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供求关系;机构法人、个人投资者的动向;券商、外国投资者的动向;证券行政权的行使;股价政策;税金等等。

② 国企的股票为什么不值得投资

我不喜欢投资大型国有企业的股票——虽然说投资上讲究将观点以模棱两可的方式暗示出来,但我认为,在投资大型国有企业股票的问题上,并不需要模棱两可;而作为业余投资者,我也没必要模棱两可。

不符合投资的定义

格雷厄姆和多德在经典的1934年版的《证券分析》一书中指出:
“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
(来源:格雷厄姆,多德:《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 43-44页)

对于大型国企的普通股股东来说,其最大的缺陷就是满意回报无法得到保证,即使在企业经营良好的情形下。下面解释一下原因。

内在的利益冲突

大型国有企业的使命和最大化股东利益的原则是存在显著的利益冲突的。大型国有企业的使命通常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维护社会稳定。这并不包括“最大化股东利益”一项。在实践中,大型国有企业经常奉政府之命,以规定价格提供产品,而这一价格水平往往低于正常的供需平衡时的价格水平,这样将减少或损害股东利益。例如,电力等公用事业产品的价格由政府严格管控,此行业的大型国企即使明知因此而微利或亏损,它们也不得不继续生产,最多只能略微降低供给。同一行业的小型国企或民营企业的处境要略好于大型国企,因为它们至少还有停产可供选择。除此之外,大型国有企业还承担着吸收就业以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大型国有企业激烈竞争,但又不能裁员,产能明显过剩,最终导致全行业微利或亏损,但竞争失利者又因维稳而无法退出,大大延长了全行业的困难时期,这对股东来说是非常糟糕的,钢铁业就是一个例子。

最近的一则新闻《国资委:石油石化电网通信向公益型国企改革》(来源:http://news.163.com/11/1212/04/7L20G38I0001124J.html)更佐证了此观点。新闻中,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副主任邵宁表态:

“谈及公益型国企,邵宁指出,此类国企具备四个特征,首先,其产品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条件;第二,在经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或寡头竞争;第三,定价机制由政府控制,该类企业自身没有定价权;第四,企业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应经常承受政策性的亏损。‘在中央层面包括如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而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他解释。”

这里的意思非常明确,即这些国企是公益性的,可以“经常承受政策性的亏损”,股东利益根本不做考虑。在这个大前提下,投资者为何要把钱投入到不考虑自己利益的企业中去呢?甚至,这些国企是否应上市都存疑。公益性的慈善机构不能上市,公益性的国企上市,有资格么?

综上所述,大型国企的使命和股东利益存在内在冲突,导致股东利益无法最大化,甚至国企掌门人根本不考虑股东利益,导致其并不适合投资。

普通股股东的弱势地位

巴菲特曾经在《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中指出:

“美国的投资者已经只拥有D级的股票。A、B、C级股票的拥有者是对企业征所得税的联邦、州、市级政府。确实,那些“投资者”并不拥有企业的资产。但是,他们却获得企业盈利的主要一块。D级股票拥有者把盈利再投入来积累资本。增加的资本所创造的盈利却被政府收走。

A、B、C级股票的另一个诱人之处就在于股票持有者可以不经任何一方投票,就立刻,突然地提高对企业的盈利分成。比如A级股票(联邦一级)只要国会采取行动就行了。更有趣的是,这3个等级的其中一级有时投票决定增加企业过去盈利的分成。1975年在纽约运营的企业就发现自己处于这种可怕的境地。无论何时,只要A、B、C级股票拥有者自己投票决定增加盈利份额,剩下的部分– 也就是留给D级普通股票投资者的部分,肯定减少。
展望未来,长期看A、B、C级股票拥有者投票决定减少自己份额的可能性不大。D级股票能保住自己那一份就不错了。”
(来源: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2948)

对于中国的大型国企的普通股股东来说,情况甚至更糟糕,普通股股东大概只能算是E级。排在他们前面的有:

A级:大型国企的管理层;
B级:国税和国家征收的费用;
C级:地税、地方征收的费用,地方维稳的开支;
D级:债权人;

在这样低级别的位置上,普通股股东想扩张他们在利益中分成比例,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他们能保住他们在分成比例中的那一份都难。现成的例子非常多:

在煤炭行业因煤炭价格上涨而获益时,资源税开始征收,并以各种方式逐渐提高税率,导致股东的分成比例降低;

某些有优势地位的国企受政府的维稳压力,被迫兼并效率低下的其他企业,使自身处境困难甚至倒闭,股东受巨额损失,钢铁行业的例子甚多;

有人认为在香港上市,受境外的监管和境外股东的压力,普通投资者能保住自己的那一份分成,但最近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也是靠不住的。财政部控股的交通银行2010年经营相当好,其净利润高达390亿元,但在对待普通股股东上,却十分吝啬,其派发的现金红利仅为11亿元,相对于390亿元的利润简直就是九牛之一毛。不仅如此,这11亿元中的5.6亿元还被作为税收上缴给了交通银行的控股股东财政部。上市公司分红时不尽量帮助股东减税,却想方设法设计方案多交税,这么荒唐的分红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各位见多识广的资深投资者,你们曾经见过吗?在这里,股东的利益被严重地损害了。即使有香港知名股评人的强力质疑和H股小股东的批判,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来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bank/GB/15834114.html)。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使在大型国有企业经营良好,普通股股东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有随时被剥夺走的可能,这是由于股东的极低的地位决定的。

结论

由于上述原因,我认为大型国有企业股票不值得投资。即使某些人争辩说,有些大型国企股的股价极其便宜,有“交易性机会”,但这种“交易性机会”并不属于投资的范畴,这只能算是投机。如果真的要去做这种投机,也请做出精明的决策,应该着重于找那些毛利率相对低的行业中的经营较规范的大型国企,因为比普通股地位高的利益分成者暂时还不会提更高的分成要求,并且此时这家企业的使命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暂时还没有冲突:它们都要求更高的利润。对于毛利润特别高的行业,则应该回避,因为随时可能有地位高的利益分成者要求更高的分成比例,股东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对于小型的、处于和民企激烈竞争环境中国有企业,我认为还是值得投资的,但这仍然需要仔细地分析。当然,这样的小型国企最好还是民营化,由此才可解除其体制上的禁锢,释放盈利潜力。

③ 为什么有一些优秀的公司不愿意上市相比于上市公司会有哪些优势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反向思维:如果上市可以带来的好处,这家企业都不需要,相反却可能因为上市要招致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如此一来,有些企业就自然不愿意上市了。

华为、老干妈这类优秀公司不愿意上市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我们知道公司上市最大的好处有几点:1)有了上市公司这样一个低成本的融资平台;2)有了相对科学和准确的量化公司价值的尺度和依据,从而可以为股东回报提供相对公平、公正和透明的渠道;3)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比如老干妈,陶华碧曾经多次说过,我不缺钱,我也不想接收那些牛鬼蛇神,上市就是骗别人的钱,所以尽管有些人一直希望老干妈上市,但是陶华碧就是不同意,因为一向实行现款现货的老干妈现金流非常好,陶华碧也没有很多公司老板那样的野心,所以老干妈坚持不上市,如此以来,融资功能对老干妈来说根本没用,而上市不仅违背她的价值观,还有可能招致一批外来人对公司指手画脚,所以老干妈当然不愿意上市。

华为的情况又不同,首先华为的现金流比不过老干妈,华为在投资一些大项目的时候也经常融资的,制约华为比较大的问题是他的股权结构,大家知道任正非给华为设置了一种非常复杂的职工持股模式,他本人作为实控人,持有股权比例也仅仅只有百分之一点几而已。而这种股权结构是不符合上市公司的治理要求的。所以就华为来说,未必不想上市,只是方式还在选择而已。



国外有哪些没有上市的著名品牌?

首先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无论哪个国家,上市公司的数量占比其实都是比较小的,比如A股到现在为止上市公司也才不到4000家,美股也只有不到6000家,所以更多的其实是未上市的公司。比如做德芙巧克力的美国公司玛氏食品、嘉吉集团、瑞典的宜家家居、德国的博世等等都是非常著名的企业,基本都是所在行业的世界顶尖公司,但都没有选择上市。


首先,说一下企业为何要上市。其实质是引入资本,做大做强,或者收回初始投资。但是,要想上市,这些资本的融入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不止要分给投资人股份和分红,而且要将企业经营信息按期公开,并应对监管机构的各种审查和监管。

然后,咱们再来说一下为啥像华为、老干妈这些企业不去上市。中国有句老话,叫闷声发大财。对于企业来讲,尤其是民营企业,都是由小到大一步步做起来的,其中不乏立足主业、稳扎稳打的。要上市,就会面临上面所说的诸多麻烦,而且担心控制权外落。前几年,万科王石和宝能姚振华的股权之争相信很多人还历历在目。如果企业不缺钱,或者说不想盲目扩大经营范围,再或者说不想引起公众或监管机构的过多注意,那么,为何要自找麻烦呢?

最后,其实不止是国内有很多隐藏的大企业,或者没有上市,或者不为公众所熟知,国际上也有很多,比如石油巨头沙特阿美,或者国际四大粮商嘉吉、路易达孚等。

公司上市的主要目标是进行融资,但企业家在考虑融资需求外,还要从许多其他方面去为企业的发展做规划,上市虽然能够给企业带去名利,但是也同时会增加很多运营成本和风险,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风险、股权稀释风险上。上市后,高级管理人员的投资融资行为也会受到限制,这是一些管理者不能接受的。

信息披露风险

在公开市场上上市后,公司就需要根据监管的要求,每季度、每年度披露与公司运营相关的财务信息、运营信息,公司的运营管理层一旦出现什么变动,也要及时向监管报备。

监管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要求很高,意味着公司的财务情况和战略发展计划被高度关注,上市公司既要及时公布公司业绩信息。另外,还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未来业绩进行预测、聘请法律事务所对公司的法律风险出具意见,这部分的成本不小。

每个企业的运作模式不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公开财务和战略信息可能会遭到同业的模仿和借鉴,容易在市场上失去核心竞争力。

股权稀释风险

企业上市后,原企业股东的股权就会被稀释,管理层在进行投资决定和进行战略决策时不能够只考虑自己的意见,还要取得大股东的许可,必要时还要征询累计股权比例达到多数的小股东的建议。这意味着原股东对其企业的控制力度减弱。

投融资受限风险

上市后,《公司法》和《证券法》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持有证券的买卖交易情况都有所限制,《公司法》要求高管应当向公司申报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票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票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证券法》则规定上市公司高管及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份在六个月内的短期交易收益,均归该公司所有。

因此,对于不缺少现金流的企业来说,不进行上市就不需要根据监管的规定按期披露季报、年报,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具有更高的话语权,公司高管也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得进行场外交易投资。

国际上的非上市企业情况

不上市并非中国特色,美国也有大量的知名企业选择不上市,甚至在上市后选择退市。例如我们熟知的快餐连锁企业汉堡王,在2006年第一次上市后,通过私有化变成一家私营公司。2012年,其二度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但二次上市后不到两年,又通过私有化变为私营公司。

综上所述,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只是企业发展扩张过程中的阶段性选择。上市能够提供更广的融资渠道,但也会带来相对应的风险,所以选择上市还是非上市,都要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需求来安排,两者各有利弊,就看经营管理者如何平衡企业的发展与上市与否之间的关系。

首先,可以肯定的告诉题主,像华为、老干妈这样优秀但不愿意上市的公司很多!比如国内我们很多人都在喝的娃哈哈、我们几乎每个人手机上都要用的蚂蚁金服;比如国外的博世、普华永道、Rewe等。


首先我们来看看上市之后对于公司和公司掌舵人而言可以得到什么:

①更大的名气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知名度和公信力是截然不同的,明显要“有面儿”的多,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华为上市的话,那么名气可能会比如今大不知道多少倍;


②更便利的融资方式、更低的融资成本

非上市公司融资大都是通过举债的方式,通过银行获得贷款,即便公司的资质再好,贷款的利率水平都摆在那里,不会低到哪里去。

但如果上市的话,那就容易多了,定向增发、配股、可转换债券等都可以实现近乎无成本的融资!


③让公司所有人或者股东的所持资产的流动性增强

上市之后只要原始股东的股份限制期满后,即可“充分”且“自有”的流通,资产变现起来不要太容易! 股东可以通过直接出售或质押的方式变现。但非上市公司的股份要想变现却没那么容易了,别的不说就看看我们新三板挂牌了一万多家公司,但有流通性只手可数! 想变现的太多,愿意接盘的却少之又少!



然后,我们再看看上市之后会失去什么?

①首先,决策受到资本的制约

我们很多人应该还记得2016年10月份,格力拟收购珠海银隆的议案因股东大会未获通过,最终未能实施,董明珠大为光火的事情。

上市之后,所有股份都具有同等的投票权利(目前A股还是同股同权),这就导致上市之后,一旦大股东所持股份不能占大多数的话,那么决策权可能就会受到制约。 比如咱们的华为,就因为不愿意受到资本的制约而选择不上市,比如老干妈可能也是如此


② 财务状况必须全公开

规则限制上市公司必须财务全公开,这就意味着很多上市之前可以操作的小技俩,在上市之后都将暴露在阳光之下,大众的眼前。 不排除很多公司会因为这个因素而顾虑重重。



综合来看,上市不见得全是好事,在得到很多便利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公司创始人和部分大股东而言也要失去很多, 上不上市都是创始人和大股东综合衡量之后的权衡。

因为上市的唯一目的是融资,解决公司经营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上市需要有一些运作的费用。而且程序还比较复杂。

但是很多公司有钱,并不需要借钱发展,也没必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比如很多人并不会去银行贷款,他们有充足的资金应对生活所需,没必要借钱最后承担利息。比如老干妈不缺钱,华为不想稀释自己的股权从而拥有对公司更好的控制权,美国佬也拿他没有办法。

下面具体谈下几个不上市的原因:

1.自己的股权不想被稀释。

企业要上市,就要发行足够量的股票,企业股东的股权必然会被稀释。甚至在上市之前,股东们的股权就要被稀释。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企业在上市之前,出于各种原因,一般都要进行一轮或几轮的融资。融资对象可能是VC,可能是PE,也可能是战略投资者。不管是谁,都会拿走企业多少不一的一部分股权。

2.有充足的现金流,不差钱。

企业上市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融资,这也是很多企业家最需要的一点。可有些企业现金流很好,资金很充裕,根本没有融资的必要,所以他们没有通过上市融资的需求。

3. 没有扩张的计划

如果企业要大举扩张,进行重大投资或者并购,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是不行的。这一类企业行为对资金的需求,一般会大大超出企业的资金储备。

8.保持自己竞争的需要,需要保密。

企业上市以后,与上市以前最重要的一点区别就是,你已经变成了一家公众公司。你需要如期披露年报,需要严格依照要求公开各种信息。而有的企业是不能接受这一点的。这倒不是说,他肯定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而是每个企业的运作模式不同,有些企业的很多信息是不能公开的,否则极易遭到竞争对手的拷贝甚至抄袭。

上市不外乎以下的三个目的:

第一、利用融资来扩大企业经营。

第二、成为公众企业,增加企业知名度。

第三、让企业初创时的风险投资资金退出。

如果一家优秀企业,自有资金足以应对企业扩张;又是创始人强势,不愿意成为公众企业而被股东约束;企业创立时都是自有资金,并没有引入风投资金的话。这样的企业就不愿意上市。

老干妈和华为都是这样的企业。

变成公众企业后,需要定期公布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稍微大点的事都要公告,非常麻烦不说,也很容易让竞争对手了解公司的状况,从而针对性的找出竞争策略。因此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愿意上市的。

这种不愿意上市的情况在发达国家很常见,我以德国为例,大量的企业主不愿意上市,而这些企业许多都是本行业的隐形的冠军。

大家能叫出名字的德国企业只有上市的看得见的这几家,其实德国没上市的各细分行业的佼佼者比比皆是,许多都是家族企业,百年老店。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只是经营企业,并不是必须上市的。

公司上市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融资,尤其在高速发展期,上市后融资是直接融资,没有还本付息压力。如果能通过其他渠道融到低成本的资金,或者无融资需求,上市就不是唯一选项。

二是完善治理结构。公司一上市就变为公众公司,各方面管理尤其是资金收支都必须符合法律和财务管理规定,逼迫着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就听说过一个上市公司,因为时间点不对,把政府的补贴退了回去,多给的钱也不能收。但如果公司管理已经很规范,上市就不是很迫切。

三是促进决策规范。公司上市后做出重要决策尤其是涉及投资、收购、合并等事项需要董事会、股东会决议,能防止个人专断和冲动决策。但程序冗长易丧失时机,不上市决策可保持灵活敏捷,如果决策者保持着睿智也无上市必要。

前几天在浙江,和中国宠物第一股“佩蒂股份”的董事长一起聊天,他说没上市之前追求上市,现在上市了,公司值60亿,一是60亿也是个数字,看得见摸不着,自己一旦有套现的主动,就有可能引起股价的下跌,二是时间已不再是自己的啦,券商来了要陪,休个假公司有重大事情要回等。

正如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上市也是,上成功了,鲜花掌声荣誉都会铺面而来,企业的融资能力也增强,但同时也会失去很多。

有些优秀的企业不上市,一是已经具备融资的能力,比如华为,他几万员工都是他的股东,又何必再去资本市场去拿钱呢?资本市场的钱,对回报率的要求也不低,当然也正是华为的这种股权结构,也导致了他的主体不能上市。

二是不想上市,比如娃哈哈,老干妈,不过在娃哈哈三十周年庆典上,宗庆后一改“娃哈哈哈不差钱不上市”的老调,表态称:适当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他们现在不上市,公司无需面对股民,对得起 社会 ,高管员工就好,压力也没那么大,而且企业做起决策也很方便,认准了就可以开干,这些都是不上市的优势,比如娃哈哈,2018年开始进军社交电商领域。

其实,在人们心目中有个“不上市联盟”,他们是立白,华为,顺丰,娃哈哈,老干妈,不过在面对资本市场的高估值吸引诱惑下顺丰17年率先上市,上市后王卫身家高达1476.3亿,位居2017中国富豪榜第五,这或许对不上市联盟体的其他成员也有冲击。

三是有些公司不具备上市的能力,因为他在开始经营企业的时候,其顶层布局,股权架构等制约了他的上市之路,还有这个优秀的公司,如果启动上市,补税也是个头疼的问题,这个就不多讲了。

企业最终上不上市,都要往值钱的方向经营。

简单说就两点

1、不差钱,或者老板就不是为了上市圈钱的。上市的目的是为了融资。也有些企业老板是为了圈钱。

2、不希望股权被别人掌控,很多公司就是因为上市后在证券市场被其他公司买了股票而被掌控的。比如lv和爱马仕,大众和保时捷

一方面,很多大公司之所以不想上市,其实就是出于分红的考虑了。如果我们把上市公司看作是“共同投资,一起赚钱”的企业,那么不上市公司则是“朋友关起门来,一起赚钱”的企业了。对于上市公司,由于公司高层想要收集更多的资金,以为项目开发做投资。因此股东们会把公司的股份挂到市场上,出售以换取资金。因此,对于这类公司,他们想要扩大公司的运营规模,收到外界的自己支持往往是比较容易的。

而如果公司选择不上市,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己有能力搞定公司运营的资金问题,因此他们不愿意把利润分给大众来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宁愿支付更高的利息向相关机构借钱,也不愿意出售自己的股份。

对于这些公司,他们之所以选择自己的公司不上市,其实是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他们不愿意更多的人来分这块大饼了,因此他们也就愿意独自承担这沉重的自己压力了。即便他们自己的自己不足,他们也会选择依靠贷款来满足自己的。如此一来,股东们才可以拿到更多的分红。当然,对于这样的做法,股东们也是需要自己承担风险的。

另外一方面,其实就的说说两者之间的自由性问题了吧!对于上市公司,其所应遵守的规则往往是比较多的。就拿公司所需缴纳的税费来说吧!上市公司是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做的,即便是在其未上市时巧妙的避开了一些税费的缴纳,但是自其上市后都是不被允许的了,甚至还得把之前缺失的税费一并补上。而不上市公司在这方面往往是可以省掉一大笔开销的。因此,很多大公司也就不太愿意上市了。

当然,一个公司上市与否还是要看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做决定吧!毕竟,公司上市或不上市都有其好处所在,因此公司也要看自己更当下更看重那个方面了。

④ 为什么大公司的股票反而股价低,小公司的股票价格高呢股价涨跌是什么觉定的

看样子你制是新股民

我这么给你说吧,不是说公司大,股价就高。
股价是人为炒作起来的。
说简单点就是庄家(就是那些大的基金公司)在低位买了一张股票大部分的筹码。
然后用一定资金将股价拉倒高位,在高位把低位低价买入的筹码卖掉,达到赚钱的目的。

举个例子就是:
庄家有10E,那么他可以在股价10块钱的时候,买入7E。
然后用3E资金把股价从10块拉倒50块。
最后在50块的位置把低位10块买入的7E筹码,卖掉。达到挣钱的目的。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像你买的中国银行,虽然股价低,但他的流通盘很大:1955亿筹码
这么多的筹码,如果有人要去炒作,对的资金要求是非常大的。
而网宿科技的流通盘才1亿,
虽然他70多块钱,但是主力花40E就能拿下一半的筹码,达到控盘炒作。
而中国银行至少要3000E。

就想坦克很坚固,笨重,功率大,却跑不快。
而摩托很小,功率小却很灵活。

目前本来大市环境就不好,
所以庄家更情愿炒作一些流通盘小,灵活的股票。
这样有一定收益,花销也不大。
而像中国银行这种蓝筹股,庄家筹那么多钱都难受,更别说去炒作。

所以你的中国银行这辆坦克目前就只能在那歇着,
看着别人的摩托满天飞。

⑤ 股票不建议买四大行,这是为什么

在A股市场中,很多投资者并不喜欢工、农、中、建等四大银行的股票,不少券商也不建议投资者购买四大银行的股票。这种现象,其实和A股的整体市场生态状况有关。从某种意义上看,投资者的这种认识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过,对一些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机构来说,四大行的股票倒提供了一些稳健策略运行的空间。部分具备股票配置比例空间的固定收益类基金,往往会买入四大行股票作为基金的股票底仓,参与新股IPO的机构配售。由于四大行的股票价格波动幅度小,这类基金产品的管理人往往会把它们视为长期稳健的打新底仓,享受新股打新的额外收益。因此,四大银行的股票,往往会被一些机构投资者所青睐。

股市里有句谚语,叫做“鱼有鱼道,虾有虾道”。具有不同投资目标的投资者,本来就适合不同的投资策略。因此,不少中小投资者不喜欢四大银行股票的现象,并不影响四大行在部分机构投资者那里获得青睐。

⑥ 为何投资者总是拿不住大牛股

为何投资者总是拿不住大牛股?

如果要是放在炒股这个问题上来讲的话,可能就比较容易解释,因为炒股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进行的,特别是像炒股这项工作,如果要是没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可能要想获得一定的收益,都非常困难。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简单关注,我将会和大家积极互动,积极讨论。

热点内容
股市市盈率计算公式 发布:2024-11-18 14:54:32 浏览:240
000880股票股票行情分析 发布:2024-11-18 14:54:30 浏览:960
000798中水渔业股票分析 发布:2024-11-18 14:53:36 浏览:455
交易软件里的市盈率动 发布:2024-11-18 14:47:22 浏览:761
重庆股票开户佣金一般多少 发布:2024-11-18 14:25:04 浏览:513
市盈率看股市见底 发布:2024-11-18 14:25:04 浏览:994
炒股票开户是不是周六周日不能办 发布:2024-11-18 13:43:30 浏览:466
银行浮动贷款缴纳印花税吗 发布:2024-11-18 13:39:53 浏览:134
股票数据分析职位 发布:2024-11-18 13:34:53 浏览:528
天士力集团股票吧 发布:2024-11-18 13:27:50 浏览:83